魏晋玄学与传统服装文化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关于 你知道些什么呢
关于
的这些人和这些东西。。。
花木兰 孔雀东南飞 梁祝 驸马 门神 王羲之 顾恺之 祖冲之 陶渊明 谢灵运 郦道元 兰陵王 淝水之战 北府兵 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莫高窟 少林寺 《齐民要术》 《说文解字》 《文心雕龙》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漆纱笼冠
小贴士:漆纱笼冠影视剧复原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 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通 常用于宴见朝会。 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 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大帽:也称“大裁帽”。 一般有缘,帽顶可装插饰物, 通常用于遮阳挡风。
戴白纱高屋帽的皇帝 (唐《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形象)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为上页图片原图 是皇帝便服 图中帝王头戴白纱 帽,外着白穿宽袖 狐皮大衣(形如大 袖衫),毛在外。 手执如意,也是南 朝时所喜尚的习俗。
(闫立本《历代帝王图》)
杂裾垂髾服展示图
女性服饰— 杂裾垂髾服
《汉书•司马相如传》 上记有“蜚 垂臂”。东 晋大画家顾恺之《列女 图》中更是留下了可贵 的视觉形象(如图)。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女性服饰— 杂裾垂髾服
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 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 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 交于领前,自然垂下。 《释名》云:“披之肩背, 不及下也。”庾信《美人 春日》诗曰:“步摇钗梁 动,红轮帔角斜。”简文 帝“散诞披红帔,生情新 约黄”。描绘出其披戴后 的形象,延至后代又有所 发展。

中国服装发展史

中国服装发展史

第一章序论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思考题:1.中国传统服饰的哪些元素能够继续运用和发展?2.服饰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对吗?3.简述东西方服饰的异同。

02年考试真题:论述题:中国服装史上,中国服装在何时、因何由开始吸纳西方(欧洲)服装样式?08年考试真题:简答题:胡服骑射04年考试真题:简答题:《史记六国表》记载:“赵武灵王十九年,初胡服。

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

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

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秦、汉帝国曾经以政治上强大的向心力使服饰文化在传承商、周服制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服饰文明之所长,至东汉明帝厘定了适应封建政教理想的封建服饰制度,对后世封建服饰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汉朝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

经过三国鼎立,两晋王族之争,中国内部分崩离析,给徙居华北边境的少数游牧民族以可乘之机。

魏晋贵族男子服饰蒙古系游牧民族匈奴、羯、鲜卑,藏系游牧民族羌、氐先后入侵中原,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即历史上所称的“五胡十六国(包括十三个五胡小王朝和三个汉族小王朝)”。

公元4世纪至6世纪,中国处于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促使胡、汉杂居,南北交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国家的异质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影响,促使中国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汉、胡服饰文化的相互交流南北朝时期的胡、汉服饰文化,是按两种不同的性质和方向互相转移的。

其一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封建服饰文化,魏晋时基本遵循秦、汉旧制;南北朝,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初建政权之后,鉴于他们的本族习俗穿着不足以炫耀其身份地位的显贵,便改穿汉族统治者所制定的华贵的服装。

尤其是帝王百官,更醉心于高冠博带式的汉族章服制度,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北魏孝文帝的改制。

公元486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帝始服衮冕;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改革其本族(鲜卑族)的衣冠制度。

公元495年接见群臣时他就班赐百官冠服,用以更换胡服。

其二是在实用功能方面比汉族统治者所穿的宽松肥大的服装优越的胡服,向汉族劳动者阶层传移,魏孝文帝曾命令全国人民都穿汉服,但鲜卑族的劳动百姓不习惯于汉族的衣着,有许多人都不遵诏令,依旧穿着他们的传统民族服装。

官员们“帽上着笼冠,裤上着朱衣”,连魏文帝的太子也私着胡服,从洛阳逃回平城,后被废为庶人。

这是由于服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有民族的习惯性,他们原来的服装样式比汉族服装紧身短小,且下身穿连裆裤,便于劳动,这种服装是鲜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魏孝文帝在推行汉化中未能使鲜卑人断其流行,反而在汉族劳动人民中间得到推广,最后连汉族上层人士也穿起了鲜卑装。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与文化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与文化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与文化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以玄学思想和文化变革为特征。

在这个时期,玄学思想的兴起和文化变革的发生,对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玄学思想的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到来,让中国人对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新的思考。

同时,佛教的理论体系也为后来玄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玄学思想强调的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深层意义和本质。

它认为现实世界只是表象,背后有更为深刻的东西存在。

这种思想与佛教中对幻象和真实的思考不谋而合。

玄学思想还强调直觉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直觉能够洞察到更为深远的真理。

这种思想观点对后来的文化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文化变革的发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革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在文学上,人们开始追求神秘和意境化的表达,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描写。

这与玄学思想的强调有关,人们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超越现实世界的深邃之美。

此外,在绘画和书法领域,人们也开始倡导“写意”和“笔墨意境”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追求的是形式的流畅和表达者的内心情感。

这种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玄学思想中对超越现实的追求。

在音乐和舞蹈方面,人们也开始倡导超越现实世界的表演方式。

他们希望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与宇宙合为一体。

这种表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玄学思想中对世界本质的追求。

三、玄学思想与文化变革的影响玄学思想与文化变革的出现,对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内心的体验和灵性的追求,追求超越现实的品质和境界。

这种思想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广泛传承,并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玄学思想与文化变革的出现也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

在文学、绘画、音乐和舞蹈等领域,人们追求更加意境化、抽象化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服饰

魏晋时期服饰

这一时期老庄、佛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

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

男子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

同时,民族间战乱频仍,却也给了各民族在服饰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机会,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

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汉代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中国内部分崩离析,出现了以魏为首的三国鼎立,两晋争权,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也乘虚而入,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

这使得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则是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传顾恺之《列女图》局部)漆纱笼冠漆纱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特色的主要冠式。

当时的男子和女子都可以佩戴。

因为它是使用黑漆细纱制成的,所以得名“漆纱笼冠”。

冠的特点是平顶,两侧有耳垂下,下边用丝带系结。

伦敦大英博物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之一,男穿曲领大袖长襦,女倭堕髻垂臂,右衽衫,长裙拂地,腰束细绅带。

漆纱笼冠图(根据传世帛画、壁画及出土陶俑复原绘制)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大袖宽衫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道教和玄学,因为祈望长生不老,所以炼制丹药服用的情况较为普遍。

服食丹药后常使身体发热,不适合穿紧身的衣服,加之当时的人们大多追求“仙风道骨”的风度,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衣服,世称“大袖宽衫”。

穿大袖衫、间色条纹裙的贵妇及其侍从(敦煌莫高窟288窟壁画)穿大袖宽衫的贵族及侍从(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裤褶裤褶是实际上一种上衣下裤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

裤褶原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大,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缚住,称为“ 缚裤” 。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思想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思想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思想及其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繁荣的汉文化已经开始衰落,而新兴的宗教信仰和玄学思想开始流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及其影响。

一、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分,而这两部分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尤其是在南方,佛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开始流行,而玄学思想也开始兴起。

二、玄学思想的概念玄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强调的是隐藏、深奥、神秘的原理和真相。

通俗地说,玄学就是“追求不可知的事物”。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想的主要表现是对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道家思想、儒家文化等方面的解释和发展。

玄学思想在文化、宗教、哲学、医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玄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它强调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思想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道教中的道家思想、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思想、五行学说等等。

这些思想都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人的行为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

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出现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例如“山水诗”、“山水画”等都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共生态度。

四、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玄学思想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运作规律的解释,也是一种对人类行为和命运的解释。

阴阳学说强调的是对立面的统一和转化,例如日夜、寒热、生死等都是存在于阴和阳之间的。

而五行学说则强调的是自然界中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这种思想也成为了古代医学、农业、建筑等领域的重要内容,例如《黄帝内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阴阳五行学说内容。

五、玄学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玄学思想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开始受到玄学思想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对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对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对文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战争不断,政治腐败,统治集团之间斗争不断,朝代更迭频繁,社会矛盾激化。

正直之文人为抵制统治者以名教愚弄人民的做法,遂以玄学为武器,与名教相对抗,反抗统治者的反动统治,表现人民心声。

因此,玄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熟,以至于影响着这一时代的文化走向。

一.玄学是什么玄学是形成于魏晋时期,从宇宙本体论出发、探讨本末、有无的关系,阐述有关人生、社会、自然哲理以对抗名教的学说。

它既不是儒学,也不是道学,但又具有儒、道思想素质,尤以道家思想居多。

玄学植根于社会现实的土壤之中,但不就事论事,而是研究形而上学的原则、规律一类的抽象、玄远之理。

因此,玄学又称玄远之学。

二.玄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东汉末年,朝政紊乱,社会矛盾激化。

统治阶级内部,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斗争激烈,为夺权而互相杀戮。

至于桓、灵两帝,人民寒不得衣,饥不得食。

最后,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

从董卓进京始,直至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前后近百年。

中原大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

公元190年,袁绍联合各地诸侯讨伐董卓,董卓杀刘辩,胁献帝西逃长安。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密结吕布诛董卓,夺取朝权。

不久,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长安,屠戮关中。

之后,各地诸侯蜂起,州郡割据,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曹操起家于兖州,收徐州,灭袁术,平袁绍,北击乌桓;刘备皇室后裔,发迹于乡间,后得荆、益以为基业;孙权扼据江东,守父兄之业,国险民富。

至此三国对峙。

公元264年,魏灭蜀。

次年,司马炎废魏建晋。

太康元年(280),晋灭吴,分裂近百年的中国重获统一,实现了短暂的和平。

乱世不仅能出英雄,同时也出文化。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

方是时,百家争鸣,三教九流辈出。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起义,传至献帝,遂分三国。

三国之时随无百家争鸣之盛,但正值乱世,各方诸侯大需人才之际,各家学说并起,也可谓一时大观。

儒家,名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之术又有用武之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服饰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经济萧条、文化惨遭破坏、人民生活流离失所。

魏晋南北朝服装与儒学禁锢下的秦汉袍服不同,变得越来越宽松,“褒衣博带”成为是魏晋时期的普遍服装形式,其中尤以文人雅士居多。

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欢穿着此装,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

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文人欲实现政治理想又怯于宦海沉浮,为寻求自我超脱和精神释放,故采取宽衣大袖、袒胸露臂的着装形式,因此形成了“褒衣博带”的服装样式。

一、男子服饰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而衫为宽大敞袖。

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

上至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是耕于田间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巾分为幅巾、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

《三才图会·衣服一》记:“诸葛巾,一名纶巾。

诸葛武侯(亮)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提到“羽扇纶巾”之服。

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

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

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

二、女子服饰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多用对襟,领袖施彩绘,腰间著一围裳或抱腰,外束丝带。

妇女的服饰风格有窄衣和宽博之别,细裥多褶裙风尚。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

深衣: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

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

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

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有着深刻思想的文化人物,这些人物在历史上被人们称之为“玄学家”。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在思想上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一、玄学思想的发展背景魏晋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这个时期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消亡和新文化的诞生。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玄学家们开始思考自然和人类的本质问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想。

玄学家们的思想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思潮,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示。

二、玄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道家思想的充分发挥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们在思想上主要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他们认为道有虚、有实,虚实不相离,道是一切事物的核心。

其中以庄子和老子的思想最为深刻影响着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们。

他们深刻理解了道家思想中的人道自然和道统天下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玄学思想中。

2、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与道家思想相比,玄学家们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更为明显。

玄学家们认为儒家思想讲究人文之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应该尽量充分发挥出来。

他们认为儒家思想重视人伦,注重社会和中华文化的延续,是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玄学家们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正义”等概念,为玄学思想注入了更为深刻的价值观和理论体系。

3、佛教思想的融入魏晋时期,佛教思想开始传入中国,这对于玄学家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玄学家们将佛教思想中的“空”、“无”融入到玄学思想中,使其更加完善。

此外,在佛教的思想中,“缘起”、“假相”等概念也被玄学家们运用到了玄学思想中。

三、玄学思想的对当时社会的影响1、对个人思想的影响魏晋时期,玄学思想重视个人内心的修养和超脱,倡导人们追求心灵上的极致和自由。

这些观点不仅对玄学家们自身的成长有所帮助,也为当时的千古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2、对社会的影响魏晋时期,社会处于剧变之中,人民生活十分艰难。

玄学家们通过推崇“仁政”、“正义”等概念,提出了许多理论来指导当时社会的发展。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服装

2.1、男子典型服饰
• • • • • 1袍、衫 2裤褶 3裲裆 4半袖衫 5首服
1.大袖衫 - 汉化宽松服装
• 宽大敞袖 • 有单、夹二式 • 男女皆着
顾 恺 之 《 洛 神 赋 图》
顾恺之
• 工诗赋,善书法,被 时人称为“才绝、画 绝、痴绝”,他的画 风格独特,被称为 “顾家样”,人物清 瘦俊秀,所谓“秀骨 清像”,线条流畅, 谓之“春蚕吐丝”。
• 由于“大口裤”的裤 管宽松而博大,不便 于活动,因此用带子 在膝盖处将裤管紧紧 系缚,勿使松散。
现代舞蹈服
现代服装
3.裲襠
• 由前后两片组 成,肩上用带 系结,腰用大 带或皮革扎紧, 后演变为马甲 或背心。
着裲襠的武人
5、首服
• 承袭汉代遗制 • 祭祀的冠服基本是沿袭前制 • 出现了小冠和笼冠
• 顾恺之的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 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珠)中。 其笔迹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又如春 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通称为 高古游丝描。着色则以浓色微加点缀, 不求藻饰。
2.裤褶
• 袴褶-男女 皆穿,式样 为翻领、左 衽、大袖、 衣长至胯, 大褶至膝下、 裤肥大。
缚裤
帔-妇女饰物,
形似围巾,披 于颈肩,交于 领前,自然垂 下
喻 。 “华 带 飞 霄 ” 之

衣 襟 随 风 轻 舞 ,

现代舞蹈服
现代服装变形运用
3.间色裙
• 衣为对襟,领、袖 俱镶织锦缘边,下 身多穿条纹间色裙, 腰间用帛带系扎。
间 色 裙
4.抱腰
• 腰间加束带, • 长带飘逸, • 垂及地面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服装
一、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
• 社会背景 始于公元三世纪,历时300多年,是中国 历史上战乱频繁,充满曲折的时期。 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得到广泛交流, 是各民族融合的高峰期。

魏晋南北朝服饰有哪些特点

魏晋南北朝服饰有哪些特点

魏晋南北朝服饰有哪些特点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传统服饰的主要特点吧。

魏晋南北朝男服服饰特点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汉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国古代的周礼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据周礼而定。

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

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不过汉代平时常朝以皂朝服、绛服为多,而魏晋南北朝则以绛朝服为主。

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

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着朱衣,绛纱袍,皂缘白纱中衣,白曲领。

百官冠服:以绛纱为主。

但陈制较复杂,百官位高者以朱衣为朝服,位卑者,则以皂衣为朝服,皂白纱缘中单。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馈绣,名曰品色衣。

常衣:主要是裤褶服,用途非常广,可以做朝服、军服、便服、从贵族到庶民均用到它。

魏晋南北朝女服服饰特点皇后谒庙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礼服,也是皇后的嫁服。

入庙佐祭服:为妃、嫔、命妇之祭服。

在晋及南朝宋、陈均为皂上皂下。

亲蚕服:为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均为青上缥下。

助蚕服:为妃、嫔、命妇助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在晋及南朝陈为缥上缥下。

南朝宋为青上青下。

朝服:以上三朝均以为女性之朝服。

比周礼服:女性官服与男性官服同样,非常复杂,用色亦多,与前述朝代大不相同。

魏晋南北朝园林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中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他的六法其一是“ 气韵生动”,“气韵”是一幅画的总的艺术效果和它的艺术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东方的文艺复兴) 1、“百家争鸣”形成“三教同源”。 (东方的文艺复兴) 百家争鸣”形成“三教同源”
2、诗歌、雕塑、书画的进一步繁荣。 诗歌、雕塑、书画的进一步繁荣。 3、魏晋玄学、道教、佛教的影响。 魏晋玄学、道教、佛教的影响。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汉族男子的衫、 第二节 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衫


对 襟 衫
第四节 北方民族服饰和军戎服饰
一、北方民族服饰 北方民族素以游牧、 北方民族素以游牧、 狩猎为生, 狩猎为生,因此其服式 要便于骑马奔跑并利于 弯弓搭箭, 弯弓搭箭,以致使得其 服饰之便利形成一大特 春秋战国时, 点。春秋战国时,赵武 灵王引进的胡服, 灵王引进的胡服,即为 这种短衣长裤形式。 这种短衣长裤形式。魏 晋南北朝时期, 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 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 zhe)与裲 liang)裆 与裲( (zhe)与裲(liang)裆, 一时随胡人入居中原, 一时随胡人入居中原, 对汉族服装产生了强烈 的影响。 的影响。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 为尚。 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 于袍有祛(qu) (qu), 于袍有祛(qu),而衫为宽 大敞袖。衫有单、 大敞袖。衫有单、夹二 质料有纱、 式,质料有纱、绢、布 颜色多喜用白, 等,颜色多喜用白,喜 庆婚礼亦服白, 庆婚礼亦服白,《东宫 旧事》 太子纳妃, 旧事》记:“太子纳妃, 有白縠(hu) 白纱、 (hu)、 有白縠(hu)、白纱、白绢 并紫结缨。 看来, 衫、并紫结缨。”看来, 白衫不仅用作常服, 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 可权当礼服。 可权当礼服。
二、铠甲
明光铠 裲裆铠
筒袖铠
作 业: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对汉服的影响。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对汉服的影响。 2、衫与袍的区别在哪里?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深衣和襦裙 衫与袍的区别在哪里? 作了哪些改进? 作了哪些改进?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是什么?

玄学与魏晋南朝服饰文化关系的初探

玄学与魏晋南朝服饰文化关系的初探

的葫芦酒,随到之处都散发着酒气,然后悠然的走向他自由安
逸的世界。
絮棉填充,有保暖的作用。布料多用布、也有用其他丝织品的
女性在清谈之际,配饰多飘逸潇洒。帔最早是在晋代发
情况如纱、罗。士族上层人物多穿着丝织品制作的襦,南朝梁
现,南朝沿用并进行了改造。其形制类似于当代围巾。梁简文
时郭祖深为人清廉,吃穿用度都颇为节俭,常穿着布襦。另一
行。
《世说新语》中多次描绘到“衫”,
“ 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
时候的覆杯,以细沙制作而成。当时的士大夫穿着多随意,扎
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支作数千
巾轻便,于是喜好配巾。巾本是区别于官的庶民用品,多为劳
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从
作之用。随清谈兴起,士风放纵,巾成为一种流行风尚。当时
教提供生存的土壤,梁武帝萧衍大力提倡佛教并从事佛教活

图 1 河南邓县彩色画像砖,
摘于 《画像砖》 王明发著
013
ART RESEARCH
动。在南朝,寺庙
经被魏晋士人们所抛弃,而转向女性,杂裾垂髾则属于这种情
的数量非常多属于
况。历代深衣款式主要在下摆,下摆处被裁减而形成上宽下窄
随处即可烧香拜
的狭长三角形,层层相叠,加之飘带,行走时宛若仙女下凡⑦。
巾、手握麈尾、以巾漉酒成为士人这个群体的流行风尚。清谈
好的期同样影响着女性的配饰与发式,发髻的夸张造型,显示该
并且附带着南朝百姓所期许的太平盛世。
时期女性个性化特点。这种喜欢辩驳清谈的社会,让人思维活
任何社会发展、艺术行为、以及服饰文化都在特定的历史
服饰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褒衣博带,宽袖大衫,尽显自然飘逸之风。除服制外,在发式、佩饰、纹样上都有着该时代独特的风

简述玄学士族服饰特点

简述玄学士族服饰特点

简述玄学士族服饰特点
玄学士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服饰文化,主要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和隋朝。

他们的服饰特点是以黑色为主,穿着黑色的衣服、鞋子和帽子。

在玄学士族中,衣服的面料通常是用丝绸或麻布,颜色则是以黑色为主,也有一些使用红色或紫色的面料。

玄学士族的帽子也非常特别。

他们的帽子通常是用黑色的皮革制成,上面装饰着各种宝石、珍珠和金银饰品。

在帽子的两侧,通常还各有一个黑色的冠带,冠带的设计通常是以蝴蝶结或钩子为中心,向两侧展开。

除了服饰外,玄学士族还有一些特殊的习惯。

例如,他们在拜年和节日庆典时,通常会穿上红色的服装。

此外,玄学士族还喜欢在鞋子上使用红色的绣花,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玄学士族的服饰特点是以黑色为主,注重装饰和细节,以及在节日和庆典时穿着红色服装的习惯。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也是玄学士族独特的文化符号。

魏晋风骨化衣裳——东晋文人的服饰偏好:士族好鹤氅、方士着布衣

魏晋风骨化衣裳——东晋文人的服饰偏好:士族好鹤氅、方士着布衣

魏晋风骨化衣裳——东晋文人的服饰偏好:士族好鹤氅、方士着布衣引言:在中国的文化史中,魏晋时期名士的风度可谓是如雷贯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才是真正的文人风骨。

魏晋士人洒脱随性、直率疯癫的性格伴随着他们不拘小节、寄情山水的思想获得了后世的褒奖。

这些名士的精神不仅显现在他们狂放不羁的诗文名著中,还体现在他们的服饰风尚中。

古时候的服饰不仅有着保暖护体的作用,在儒学逐渐发展下还成为了封建礼仪教化的工具。

文人的穿着自然可以引领着社会风气,在琅琊王司马睿南下建康之后一直到宋武帝刘裕废掉晋安帝的近百年间,东晋文人的服饰有着与前朝后世都截然不同的特征。

不追寻传统的两汉服饰,魏晋的服饰受到了三教的共同影响呈现了多样化的状态,而自皇室到平民的好玄学也让服饰多了点空寂的氛围。

一、江左世族皆为首——政治因素下东晋世家大族的衣着特点:尊贵飘逸文人是一个涉及了众多阶层的有着十分特殊地位的群体,在魏晋这个不崇尚战争而是充满文人气息的时期,文人群体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整体的服饰风俗,体现了东晋独一无二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随着九品中正制造就的士族豪门兴起,等级森严的世家子弟往往占据了高官甚至垄断了知识传播,这些群体中的文人多数知识渊博能说会道,仅仅在文学方面展现自己的本事远远不够。

为了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在服饰方面也开始了攀比之风。

另一方面,因为东晋的偏安一隅,皇室不是十分热衷像两汉那样开疆拓土,而是保障自身的权益。

为了自己的皇位永固,东晋的皇帝多数给予士族特权来获得他们的支持,久而久之,士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几乎接近了皇帝。

在这种上下界限不甚分明的政治环境下,两汉时期那种儒学制约的服饰等级制度被逐渐抛弃。

在有着足够的经济支持下,士族的服饰讲究华美,追求独特。

当时的社会经济逐渐复苏,衣着所需的棉、丝都开始供应充足,一些难见的贝壳、矿石也出现在服装制作中。

士族的地位让他们可以充分享受这些奇装异服。

相较于两汉时期文人服饰讲究循规尊教,魏晋文人更讲究服饰的个性与优美。

魏晋形成宽衣博带的原因是什么

魏晋形成宽衣博带的原因是什么

魏晋形成宽衣博带的原因是什么粗服乱头、宽衣博带的浪漫超脱、不拘礼法的服饰风度是魏晋服饰的主流。

魏晋时期文人穿着方式的改变源于对本身的存在价值的慨叹、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思索,而玄学引导了魏晋的思想。

那么魏晋形成宽衣博带的原因:动荡的社会环境对晋人思想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几百年间政权林立,国家分裂,长期陷于动荡离乱之中。

由于战争不断,豪门世家、士族之间相互争斗,给士人们带来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

于是,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主导了整个社会,士人们极力地放纵,侈靡享乐,却又弥漫着对死亡的恐惧与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由于这两种矛盾的冲突,使得当时的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形成了种种异端思想,冲破了汉朝以来高度集权政治下的儒家大一统思想,老庄的无为思想抬头,政治经济虽然混乱,但在精神上却是极为热情解放的年代,社会思潮空前的活跃。

这时期是最富个性审美意识的朝代,文人雅士纷纷毁弃礼法,行为放旷。

玄学在士人们之间成为了一种时尚,强调返璞归真,一任自然。

对人的评价不仅仅限于道德品质,而纷纷转向对人的外貌服饰,精神气质的评价,他们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现出高妙的内在人格,从而达到内外完美的统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即著名的魏晋风度。

表现在服饰上就产生了粗服乱头、宽衣博带的风潮。

魏晋形成宽衣博带的原因:玄学与自然理想的影响魏晋形成宽衣博带的原因:对前朝服饰的集成和对异族文化的抵制一方面是因为宽大的裙裾式服装历来是汉族衣装的主流,大体上承袭了秦汉遗俗,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是少数民族政权,在北方异族占领,到处是紧身窄袖的异族服装的情况下,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异族文化的冲击与之融合,但南朝名士们坚持穿这种宽松的汉族衣冠也隐含了抵制异族文化的意识。

魏晋形成宽衣博带的原因:出于方便、实用的考虑一方面,南方气候相对温暖,利于宽衣的存在。

魏晋文人宽衣博带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服药有关,服药是魏晋上流社会的风俗,当时的人们把服药作为求生、求美誉、求享乐的手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探索 , 并取 得 了成绩 , 中包括 天意 品牌设 学和艺术提供 了形式上 的方法论 基础 , 其 逐步塑 计 师梁子 、例外 品牌设 计师马 可 。但是大 多 造了中 国艺术 自觉的特性 , 造成 了中国几千年 数 设计 师在 探索 中国传 统服 饰文化 的时 候把 文化艺术超越 有限而追 求无限 , 超越 物质而追 眼光仅 仅局 限在西 方设 计 师眼中 的东方 服装 元素 上 , 如 :旗袍 、盘扣 、刺绣 花纹 、镶 例 滚工艺 、少数 民族 服装 、京剧 脸谱 以及各 种 字体 的汉 字 ;或 有限 的 几种 符 号 化色 彩上 , 例如 :红 、黑 、黄等 等 , 认为 这便 是 中 国几 千 年服 装文 化的精 髓 。虽然 这些都 是传 统服 装元 素 中的一 部分 , 但这绝 对不是传统 服装文 化的全 部 。众所 周知服 装是 一种 文化艺 术的 反映形式 , 仅从形 式出发 的研究毕竞 不能触及
科 教 论 坛
魏 晋玄 学与传 统服装 文化
孟君
( 西南 大学育才学 院美术院 重庆合 川
412) 0 4 5
摘 要 : 本论 文 旨在 为研究传 统服 装提 供一个新 的视 角。笔者认 为对传统服 装文 化的研 究不应该 单纯从 面料 和工 艺层面研究 ,深入 到其 背 后的文 化和 艺术 层 面更 重要 。通过 对魏 晋玄 学 的分析和 了解 ,发现 其对 中 国传统 文化 . 艺术 的 影响极 为深 远 ,这 也 包括其

服装 设计 , 在研 究学 习古 代艺术 时 , 不应该把 工 艺 、结构 作 为研 究 的唯 一对 象 , 应该 以 而
1目前对传统服装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

随 着 中国经济实 力和 国际地 位的提 升 , 中 华文 明再 次受到 世界的关注 , 其中包括传 统服 装文 化 。世界上越 来越 多的顶级 服装 设计 师 频繁 使用 中国传统 服装 中的 素材进 行时 装设 计 。 中国服装要 立足 于 世界必 需具 备本 民族 文 化特 征 , 渐 成为 一 种行 业 共识 。 逐 许 多本土 服装 设计 师致 力 于对 传统 服装
和人格 成为 这一时 期哲 学和 文艺 的 中心 。文 人儒 士们纷纷 脱离物质约 束 , 追求一种 内在的 “ 精神 、格 调 和 风 貌 ” 。一 种 真 正 抒 情 的 、 感性 的 “ ” 文艺 产 生 了。 这 为 以 后 的 美 纯
“ 中学 为 体 , 学为 用 的境 界 。只 有这 样 西 用哲学 文化统 帅技 术才 能使传 统服 装文化 自 然的切 入现 代 生 活和现 代 审 美中来 。
传统 艺术 中提 倡的 神韵和 物 质之外真正 的精 神 自由状 态作 为研 究的指 导 。在 这种超 越有 而 来 , 崇 无 为 论 、性 情论 、 自然 论 , 推 透漏 限 的 自由状态 指导 下探索 色彩 、款式 、工艺 着 东 方 民 族 的 忧郁 感 。玄 学 的 重 要 论 题 是 和结 构方 面的处 理 方法 。站 在神韵 的角 度去 视野大 “ ” 何 晏 说 “ 疾 而 速 , 行 而 至 ” 其 研究 传统服装 文化势必如 同登 高望远 , 神 , 不 不 中的 “ ” 即不 为 任 何 有 限 事物 所 限 定 的 开 。而在款 式 、工 艺和结 构这些有 限物 质层 神 , 无限 。玄 学是 一 种真 正思 辩 的 纯 哲学 , 以内 面 则不必局限 于中国传统 工艺处理手法 , 以 可 在 的思辩风貌 和精 神状态来 体现 自我 , 得人 大胆借 鉴现代 服装设计 中优 秀的成果 , 使 以达到
对服 装 的 影 响 。 关 键 词 : 昔 玄 学 传 统 服 装 文化 服 装 设 计 魏 中图分类 号 :5 3. J2 5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7 5 2 0 ) () O 8 0 1 —9 9 ( 0 90 a- 1 - 1 7 7 3
虽 然越 来越 多的 设计 师关 注 中 国传 统 服 化哲 学的丧 失 。而 这在 实 际上形成 了中国服 市场 的肯 定 , 不能振 兴 中国服 装 文化 。 也 装文化 , 是研 究举步 维艰 , 但 结果 往往 奇形怪 装设计不能 脱离西方 服装文化 , 乏具有本土 缺 笔者认 为 , 研究 传统服 装艺 术 , 要的是 重 状, 与现代 中 国人的生 活和 审美 格格不 入 , 既 文化 特 征 的原 创设计 的根 源 。 要学 习那 种 内在 的 才情 、品格和风 采。服 装 没有 中华文 化的神 韵也 不能 引起 时 尚消费群 所 以 中国服 装要 想立 具有 特 点必须 先 解 是一 种艺 术形式 , 是文 化的具 象符号 , 直观 反 体 的兴 趣 , 不能 得 到市 场 的认 可 。笔 者 认 决对 传统 哲 学 、 文化 和 艺 术 的盲 区 问题 。 也 映 了一个 民族 、一种 文化的 基本特 征。 它应 为 出现 这种 结果 不是 因为 中华文 明 与现 代 文 该具 有 艺 术的 思想 和 特点 。 历史 上 , 国艺 中 明不协调 , 而是 大家在探 索传统服 装文化的过 2 魏晋玄学与传统文化艺术 术 经 过 魏 晋 玄 学 的 陶冶 , 成 了 “ 计 工 形 不 程中缺少对 文化哲学 地研究 , 并没有把 握住传 在 中国哲学 艺术 思 想的 发展 史上魏 晋 是 拙” 的 自觉 艺术 特点 。作为艺 术形 式之一 的 统艺 术的精 神所 在 。如果能 从 文化哲 学 的层 个非 常重要的时 期, 而对 中国传统文化和 艺 次上 探索 传统服 装文 化而 不是 局限 于物 质层 术影 响最 为深远 的思 辩哲 学~一 玄 学在这 一 面上的浅 层研究 , 这必将 为研究 传统服装文 化 时期 产生 、发 展并达 到 了一种 前所未 有 的纯 打开 一 片 广 阔的 天 地 。 粹性 和深 刻性 。玄学 由道 家 、儒 学思想 发 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