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的记忆是( B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形象记忆
D.动作记忆
2.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A )
A.学校教育制度
B.社区教育制度
C.终身教育制度
D.职业教育制度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A )的体现。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4.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5.下列说法中,体现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的是( C )
A.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
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C.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
D.人的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6.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 )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D )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8.根据经典性条件作用论,铃声也能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B )
A.中性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操作行为
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B )
A.德育
B.教学
C.考试
D.学生管理
10.高中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 C )的具体表现。
A.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11.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1.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2.对类似但不相同的条件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是( A )的过程。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获得
D.消退
13.德育的实质是( C )
A.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1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反而使听觉比正常人更敏锐,这是( D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联觉
D.感觉补偿
15.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_领导, ___________ 统筹规划实施, ___________ 为主的管理体制。
( A )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启发式策略
答:启发式策略是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
种方法。
2.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依法执教
答: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4.陶冶教育法
答: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的类型。
答:(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3.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答:(1)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3)班集体的管理者;(4)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5)学生成长的合作者;(6)教学的研究者。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答:(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用合理的信念知道自己的行为,从而塑造良好的性格。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有助于这一积极行为的重复出现,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告诉了学生什么行为是合理的、正确的,有助于其良好性格的培养。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解优秀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学生在集体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从而促进性
格的自我完善。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个体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讲《两条小溪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温柔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脑袋。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出色。
请从所学教育理论角度,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答:1.从教育学角度讲,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的宽容与鼓励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耐心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不可挑战的“权威”,学生的意见得到认可并执行,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权利和机会,为有创造性的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遇,促进了创造性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