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纲要求+知识讲解+能力训练) 第32讲 文化与文化景观教案 新人教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2.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3.二者关系:地域文化深刻影响城乡建设,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特别提醒地域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俗、制度等。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影响方面表现民居特色民居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的选用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城市格局中国(古代) 皇权至上,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欧洲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美国城市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建筑风格中国砖墙木梁架结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1.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城市格局中国古代城市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欧洲城市欧洲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2.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自然环境特征传统民居往往是当地自然环境的映射,根据民居建筑的用材、墙体厚度、屋顶坡度、窗户大小、房屋朝向等,可以推知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1)判断气候特征的砖木混合结构;新疆地区民居多以黏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要材质,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2)判断地形特征根据房屋的进深以及院落的大小判断地形特征。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房屋进深大,院落宽阔;而山区地形崎岖,房屋进深较小,院落狭小。
(3)根据建筑用材判断当地物产民居建筑往往就近取材,建筑用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物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化景观与环境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化景观与环境专题训练(附答案)在地理学中,景观一般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两大类。
以下是整理的文化景观与环境专题训练,请考生认真练习。
[例1]有关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文化景观是人类创造的财富,与自然环境无关B.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对人类精神生产产生影响C.人类各种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D.地球各地方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生活都是有利的解析: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文化)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
自然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源泉。
地球有的地方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生活有利,有的地方则不利。
答案:C[例2]下列文化景观受自然影响比较明显的是()A.我国南方梯田B.拉什莫尔山雕像C.傣家泼水节D.军事博物馆解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文化景观受自然影响明显。
答案:AC[例3]下列人文景观的建设或利用未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对自然环境产生一些有害影响的是()A.傣家的竹楼B.人工降雨C.阿斯旺大坝D.引滦入津工程解析: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携带至下游和入海的泥沙大大减少。
现在农业要靠灌溉和施肥,海浪还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答案:C[例4]下列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指示有一定局限性的是()A.虫神庙B.龙王庙C.南尖北平的建筑D.菲律宾的梯田解析:文化景观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并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因而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较大,特别是物质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精神文化景观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小。
因此,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的特点及自然现象的分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尽靠虫神庙和龙王庙的分布范围,并不能确定蝗灾和水旱灾害的确切分布范围。
当民间有一些治蝗、灭蝗的方法后,对虫神庙的盲目崇拜现象就少,也就没有了虫神庙,同样的道理龙王庙也是如此。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23张ppt)
。4.有些原物已毁,如革命纪念地区、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和园林等,可适当恢复重建 。
如遵义的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纪念地区、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扬州的二十 四桥等 5.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建筑、建筑群或文化古迹,必须保留者,除进行完整的修复保留 外,在其附近地区的建设,不能有损保留项目的完整性和艺术价值。 6.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除有形的文物古迹之外,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化 与 乡
文化 与乡
村 村景
景观
观
“宅
高田
低” 的空 间布 局
“人地 和谐” 的理 念
福建 “御外凝
永定 内”的集
“土 楼”
体精神
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空间格局反围内形成的文化现象。 物质方面:建筑、服饰、饮食 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城镇与城镇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素养
【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理实践力】调查所在地典型地域文化景观,探究其特点,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 和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视频,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城乡景观,感受地域文化 的表现和特色差异。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地域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领悟人地协调观。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有花园、 洋房、草地等。
【拓展】我国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主要措施
1.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群)等,必须保留。 如北京的故宫、天安门广场。
最新高三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含单元测试和高考题)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单元文化景观 精品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考点解读】:1、文化景观:了解文化景观概念和基本特性;理解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2、文化源地和文化传播:了解文化源地和文化区的概念与类型;记得世界重要的文化区和文化发源地;掌握文化扩散类型;分析并正确理解世界文化的主要扩散方式。
3.1 文化景观的构成【知识网络】文化的概念广义: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狭义:____________文化文化要素:认知型、规范型、社会型、器用型文化形态______:主要包括器用型文化要素______:主要包括社会型、认知型、规范型、艺术型等要素文化景观自然景观:自然界原有的事物的构成文化景观: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文化景观与不是所有的文化事物和现象都是文化景观文化事物、固定在地表上的人类创造物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文化现象:文化景观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景观的人类生产生活的景观类型:人类精神活动的景观【重要图释】图3.2-----图3.5 “指南针”“云南傣家竹楼”“京剧剧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形态,所以它属于物质文化。
云南傣家竹楼背景的原始森林多少受到人为的破坏,但森林的功能性质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属于自然景观。
而竹楼本身反应的是与当地的生活有关的文化内容和一种村落的建筑形式,属于物质文化景观。
京剧体现的是人们美学感受,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属于精神文化。
龙门石窟反映的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宗教信仰,属于精神文化,也属于文化景观,同时也说明精神文化离不开具体的物质形式。
【知识建构】学习策略:本节课概念较多,学习时可采用比较、推断的办法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知识。
例如区分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可根据功能性来区分,未受人类影响,或者只受到人类间接的、轻微的或偶然的影响而原始的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景观为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功能变化)后,就成为文化景观。
高中地理总复习能力训练:文化景观
"【掌握高考】 2018 高中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能力特训 33 文化景观练习"一、选择题 (4 分× 15= 60 分 )1.以下文化景观反应的文化环境与其余三幅显然不一样的是()解读:龙门石窟、上海东方明珠、苏州园林反应的是精神文化环境,广西龙胜梯田反应的是自然环境。
答案: D2.对于下边两幅农业景观图反应内容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自然条件的差别致使不一样的土地利用功能B.不一样自然条件下,耕种方式不一样C.反应精神文化的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许多D.自然条件主要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解读:自然环境对反应物质文化环境的景观影响较大,对反应精神文化环境的景观影响较小。
答案: C(2018 上海模拟 ) 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息息有关。
我国地区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文化景观多样。
读我国部分地区文化区表示图,回答3~5 题。
3.以下景观图中,反应③地区地区文化的是()解读:③地区为黄土高原,该地区的典型民居为窑洞。
答案: B4. 黄河从下游到上游挨次经过的文化区是()A.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新疆沙漠绿洲—青藏高原文化区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文化圈C.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云贵高原文化区D.东北黑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文化区解读:黄河自下游到上游挨次经过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
答案: B5.对于我国部分地区文化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地区的代表音乐戏曲是评弹,拥有精良灵秀的风格B.②地区的古老水利浇灌工程是坎儿井,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提升水资源利用率C.③地区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适应草原游牧生活D.④地区的传统衣饰是吊袖藏袍,主假如适应该地天气严寒、日夜温差大的天气条件解读:④地区的传统衣饰是吊袖藏袍,主假如适应该地天气严寒、日夜温差大的天气条件。
答案: D读以下景观图,回答6~7题。
6.能够表现“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地区文化特点的是()A.a B. b C.c D. d解读: b 图是我国的江南园林,以“粉墙黛瓦,竹影兰香”为建筑特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 地区差异
100
90
后期
80
阶段
70
60
50
加速
40
阶段
30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原因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人口 比重
高低 原因
所处阶段
动力
现象
现象及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较晚(二战后)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风采光好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
特点:冬暖夏 凉,节省建筑 材料 原因:冬季寒 冷,夏季高温, 降水较少,黄 土直立
北方民居
特点:屋顶较 平,门窗少且 小,墙较厚
原因:冬季寒 冷,降水较少
1.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体现人地和谐观念
思考:图中农田和民居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 宅可避洪水;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选修文化考点归纳
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2)120文化景观的形成。
Ⅰ.文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文化分类:·物质文化——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具有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
·精神文化——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风俗、制度等,有些精神文化也有物质形式。
Ⅱ.文化景观的构成:区别于自然景观:即自然界的原有事物,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也要区别于文化现象,如街头表演。
·文化景观概念: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
·文化景观分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景观——农田、道路、城市、村落、油田、棉田等。
人类精神活动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长城、清真寺、金字塔等。
Ⅲ.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⑴功能性:即创造和使用每种文化景观都有一定目的,因而,文化景观对人类社会具有功能意义。
如城市雕塑美学观赏、烽火台军事信息传递、寺庙宗教信仰功能、纪念碑。
⑵文化景观最主要的特性是:空间性和时代性。
a.文化景观的空间性的表现:①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文化景观是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
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同类文化景观,可能相差很大;功能意义不取决占据的空间大小。
如:美国拉什莫尔山雕塑和常见雕塑大小差别很大。
②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不同地区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如南北方的差异)。
b.文化景观的时代性: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创造它的那个时代特征。
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和转化(如长城、烽火台等)。
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它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如: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不仅是佛教的圣地,还是当地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121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Ⅰ.文化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和空间。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自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化景观的构成专项测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化景观的构成专项测试题文化景观是指人类在地表上的活动的产物。
准备了文化景观的构成专项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1.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比较( )A.是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变化的节秦较快B.变化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护性C.具有功能性和时代性D.具有空间性和指示性2.下列校园文化事物中,属于校园精神文化的一组是( )①校园雕塑②校歌③校花④校服⑤校风、教风和学风⑥校报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3.下列文化研究主题中,能回答文化事物的形态,尤其是代表物质形态的是( )A.文化源地B.文化生态C.文化景观D.文化扩散和文化区4.沿长江干流,从上海到源头,依次出现的文化事物有( )A.冬暖夏热,全年湿润;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处不胜寒B.鱼米之乡、天然林区、桑蚕基地、高寒牧场C.摩天大楼林立、高脚竹楼聚集、毡房雪屋密布D.全国的最大综合性工业区、最大水利枢纽、最大直辖市5.下列事象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的石斧B.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的岩画C.野外考察发现的三叶虫化石D.北京建设的中华世纪坛6.下列有关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地球上所有事物的总称B.文化是人类社会范畴的所有物质C.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现象,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财富之和D.文化是世界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二、综合题7.对下列事象进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归类A.教育和讲课B.海市蜃楼C.光盘和电脑D.歌剧《茶花女》E.尼亚加拉瀑布F.多媒体教室G.城市雕塑H.厄尔尼诺现象I.乡村的苹果园 J.潍坊风筝节 K.泰山日出 L.法律词典M.珠穆朗玛峰 N.阿基米德定律 O.神舟五号飞船 P.森林法Q.江南丘陵 R.阑尾切除手术属于物质文化的是,属于精神文化的是。
8.读图,回答问题。
( 1 )分析上面两幅图中民居的特点,分别填注南方北方,给它们标注出合适的名称。
2023届高考人文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城镇化和地域文化
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中的贫民窟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
二奖
水污染
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污染类型
成因
解决措施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
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环烟境尘、污废染气问题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8.舟山群岛( ) A.位于30°N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岛屿众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 C.距杭州湾近,由钱塘江泥沙淤积形成 D.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黄海 9.舟山群岛传统民居外形低矮,屋檐短,窗 户小,建造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植被状况 B.地形条件 C.气候条件 D.水源分布
为追求更好的生 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 产业、第三产业的发
展
图解
发达国家的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个别城市
与英国相比,印度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有?
起步晚、目前速度快,水平低
与苏北相比,苏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有?
起步早、目前速度快,水平高
点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 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增多); 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增加); 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群)等。如上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 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
力
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高考地理第一阶段复习 第32讲 文化与文化景观知识点梳理(含能力训练)
(第32讲 文化与文化景观)[考纲要求](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
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
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知识精讲]1、文化景观的构成(1)文化的概念与分类 广义: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具有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
精神文化: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许多精神文化也具有物质形式。
(2)文化景观的构成概念: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景观:农田、矿山、道路、城市、村落。
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1)文化景观的空间性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之间也可能相差很大,文化景观的功能意义并不取决于其占据的空间大小。
每个文化景观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
(2)文化景观的时代性必然带有创造和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或转化。
3、文化景观与环境(1)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物质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文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文化景观指示自然环境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景观的建设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
(2)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文化景观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
公交汽车站牌分布的疏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一些文化景观成为地方象征或标志性景观。
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1)文化源地概念:某一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
文化事物或者现象的源地: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地,产生之初分布范围是有限的,表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是一个点或者几个点,如造纸术、1848年欧洲革命等。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文化景观与地理、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文化景观与地理、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文化景观与地理、文化
源地与文化区
第三节文化景观与地理
☆知识要点:
1、自然与文化间的关系:
自然为文化提供
①生存与活动的空间和场所
②生产与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③是精神生活的源泉
2、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关系
①自然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不同地区的文化景观具有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②文化景观对自然的影响:
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和无害的影响
违背自然规律,则产生不利的影响
※重点解析:各地农业景观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体现了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自然带属于草原景观,发展的农业为牧业
东北平原区,气候湿润,可发展耕作业,但气温不高,可种植小麦等耐寒作物
第四节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考试必备)高考地理大纲版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11单元 第32讲 文化景观
(注:图片可放大)第三十二讲文化景观I必记知识全览一(34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必记概念文化:。
一、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二、必记特性文化景观的特性、、。
二、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三、必记原理1.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影响更为明显。
2.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龙王庙的分布反映了;但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时有一定的性。
三、l_农业文化景观2.蝗虫生存、繁殖所需环境水旱灾害频繁局限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考点祥解精剖细解入巿三分一、基本考点考点1.文化概念(1)文化的概念: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①广义的文化: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②狭义的文化:仅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特指精神文化。
(2)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案例剖析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考题1 (典型例题分)下列属于物质文化事物的是( )A.文学 B.法律文化 C.铁路 D.音乐考题2 (典型例题分)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B.阳光经过人类收集成为热能,山川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景观,就成为文化的一部分C.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就是文化D.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构成饮食文化考题1.1点拨:文化按形态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学、音乐都是体现人们情感的艺术型文化要素,属精神文化;法律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型文化要素,属精神文化,法律文本是其物质表现形式;铁路是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物质形式,属物质文化。
答案:C考点1—2点拨: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类活动,只要其中渗透了人类活动,形成的事物或现象就是文化。
答案:BD尊l毒覆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精神文化不一定没有物质形态,如街头雕塑;物质文化也可体现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如北京故宫建筑属于物质文化,但是各个主体建筑的屋顶形式(如庑殿顶、歇山顶等)还体现着封建等级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讲文化与文化景观)[考纲要求](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
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
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知识精讲]1、文化景观的构成(1)文化的概念与分类广义: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具有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
精神文化: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许多精神文化也具有物质形式。
(2)文化景观的构成概念: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景观:农田、矿山、道路、城市、村落。
人类精神活动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
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1)文化景观的空间性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之间也可能相差很大,文化景观的功能意义并不取决于其占据的空间大小。
每个文化景观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
(2)文化景观的时代性必然带有创造和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或转化。
3、文化景观与环境(1)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物质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文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文化景观指示自然环境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景观的建设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
(2)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文化景观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
公交汽车站牌分布的疏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一些文化景观成为地方象征或标志性景观。
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1)文化源地概念:某一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
文化事物或者现象的源地: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地,产生之初分布范围是有限的,表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是一个点或者几个点,如造纸术、1848年欧洲革命等。
文化系统源地: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由许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现象)构成,表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往往成面状分布,如: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等。
(2)文化区广义文化区的概念:文化事物(或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
范围有大有小,大小与重要性没有必然联系。
文化区的空间特点边界有实有虚,虚界可能发生重叠,政治文化区有明确的边界。
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狭义文化区的概念:仅指某种文化系统覆盖的范围。
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系统。
例如中国的汉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
这种文化区是历史范畴,即在不同时代,中华文化区的分布范围是不同的。
5、文化的空间扩散(1)文化扩散类型概念: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它与文化传承一起构成文化传播。
传染扩散:某种文化扩散现象通过已接受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
扩展扩散等级扩散: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扩散。
刺激扩散: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他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
迁移扩散:在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长。
意义:有利于文化扩散的发展和繁荣。
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
(2)身边的文化扩散企业扩大产品销售范围,选择更大地区做广告,属于等级扩散;仪表企业针对那些需要使用其产品的用户发放广告,属于传染扩散;为了使新的分支机构的企业文化与母企业一致,通常派母企业的骨干到新的分支机构中,将母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带到那里,属于迁移扩散。
[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文化扩散的主体是: ( )A.人 B.语言 C.文字 D.宗教2、冰鞋由冰刀改为滚轴,形成新的“旱冰鞋”,这属于文化扩散中的:(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 迁移扩散3、关于下面两幅农业景观图反映内容的错误叙述是: ( )A. 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土地利用功能B. 不同自然条件下,耕作方式不同C. 精神文化景观受自然的影响相对较少D.自然条件主要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4、走在某城市街头,可以看到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等人的雕像,判断该市可能为:A.巴黎 B.布达佩斯 C.华沙 D.维也纳5、下列属于物质文化现象的是A、农业实施滴灌技术B、全国人大颁布的《森林法》C、海南岛的天涯海角D、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大卫雕像6、下列文化景观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的是A、荷兰风车B、洞庭湖边的民垸C、江南丘陵的茶园D、新疆的坎儿井7、下列有关文化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文化区的边界与中国行政区边界一致B、文化区与自然区不重合C、宗教的分布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密切相关D、文化区内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形成文化综合体8、有些中学从英国聘请了教师来校教授英语,这种语言传播过程属于A、传染扩散B、迁移扩散C、刺激扩散D、等级扩散9、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教区10、下列事物不属于文化景观的是A、北京大学B、梯田C、极光D、地名牌11、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A、空间和功能上B、功能和形态上C、功能和时代上D、空间和时代上12、下列关于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南岛是文化景观B、京九线上奔驰的火车是文化景观C、峨嵋山上宗教建筑和旅游设施是文化景观D、退化的草地是人文景观13、都江堰工程防洪、灌溉的效益说明A、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绝对的B、文化景观影响自然景观C、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影响程度必然减少D、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指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4、下列有关世界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B、在趋同和趋异中发展C、在扩散中不断繁荣发展D、在世界的一体化趋势中不断趋同,种类减少,最终一致二、综合题15、读“佛教扩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佛教发源于现在的 (国)境内,创始人是。
(2)佛教的扩散有两条路线,图中A是路线,向北扩散到中亚、、、和日本等国,在这条路线上,有中国的三大著名佛教石窟,它们是、、。
(3)进入西藏的佛教,演变成藏传佛教,俗称教,这种文化扩散的方式属于扩散。
16、读"中国目前经济文化区分布图"(如上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各地自然条不不同,因此各地农耕景观有明显差异。
请将图中1~6经济文化区分别所属的农耕类型用线连起来。
经济文化区1 A、山林耕牧区经济文化区2 B、山地耕猎区经济文化区3 C、水田稻作区经济文化区4 D、山林刀耕火种区经济文化区5 E、绿洲耕牧区经济文化区6 F、平原集约农耕区(2)几千年来,我国经济文化区的范围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农耕经济文化区的扩展以及渔猎采集区和畜牧区的退缩上,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读中世纪穆斯林统治的地区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是___________宗教的分布区,它的发源地在______________。
(2)7世纪到13世纪是此宗教发展的辉煌时期,那时它扩散到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洲。
它的扩散形式以___________扩散和___________扩散为主。
此宗教的扩张是与________________的扩张相一致的。
(3)图中阴影区域内___________ (矿产)十分丰富。
其储量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地。
这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4)此宗教三大圣地之一的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教和基督教的圣地,20世纪4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事件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答案]1-5 ACCDA 6-10 BDBCC 11-14 BCCD15、(1)尼泊尔;释迦牟尼 (2)北传佛教;中国、蒙古、朝鲜;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3)喇嘛教;刺激16、(1)1-B 2-C 3-A 4-D 5-E 6-F (2)社会发展的原因,文化区中先进文化的扩散17、(1)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2)欧、非、亚迁移、传染阿拉伯帝国(3)石油日本、美国、西欧地域性(4)耶路撒冷犹太教民族冲突18、1))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相对疏远。
2)宁夏清真寺。
具有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