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飞向太空的航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通讯的特征,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课前“双导提纲”做好预习:通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理清结构。
②师生互动,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③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习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二、学法点拨
①利用“双导提纲”做好预习:通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理清结构。
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启思维,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深入挖掘,解决问题。
三、背景介绍
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征空,9年间的7次飞行如同7个台阶,它们所记录的,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
神舟一号:横空出世。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
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
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一
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年级高一学期上期学段第一学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稿的基本特征 ;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史实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树立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新闻特点:时效性和目的性
章法结构:历史结合现实的写法和“饺子式”结构教学难点标题的含义;的情感分析教学思路从课文结构入手分析新闻特点,在文本细读中把握的感情。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论法
读书指导法教学资源教材
多媒体
国外媒体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报道;
“神舟”五号发射视屏;
图片:“嫦娥奔月”、“飞天壁画”、“万户” 教学过程预设课时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ppt展示相应图片和视屏)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再次回顾这段历史!
2.(ppt展示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国《解放报》一篇报道写道:“神舟”五号的成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伟大,但是中国不太可能在未来空间站的探索中独自行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中国记者又是怎样报道这一伟大事件的。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和发展。
2. 掌握航天器的发射原理和基本构造。
3. 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2. 分析航天器的发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1. 人类对太空的早期探索
2. 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
3. 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第二课时:航天器的发射原理
1. 火箭原理
2. 航天器发射过程
3. 发射场的建设与运营
第三课时:航天器的构造与功能
1. 航天器的基本构成
2. 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
3. 航天器的科研与应用
第四课时: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1.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 我国航天器的发射与试验
3. 我国航天科技的国际地位
第五课时:航天事业的意义与展望
1. 航天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 航天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 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
2. 网络资源:有关航天事业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科普文章等。
3. 实物资源:模型火箭、航天器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航天器的发射原理和构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国家科技实力。
人教版高中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三篇
【导语】《飞向太空的航程》是⾼⼀语⽂必修“沟通与应⽤”板块中的⼀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知识⽬标
1、体会新闻题⽬的作⽤。
2、领会本⽂报道的⾓度。
能⼒⽬标
培养概括整合提炼信息的能⼒。
情感⽬标
树⽴知识强国观念,引导学⽣关⼼国家⼤事.,激发学⽣的民族⾃豪感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法
阅读讨论⾃读
教学过程
⼀、阅读全⽂完成
1、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和含义
翌年乾坤酝酿苛刻横亘揽⽉
2、阅读思考
(1)、本⽂报道的主要新闻事件是什么?作者选择了哪个⾓度进⾏报道?
(2)、按时间顺序将新闻主体部分整理成“中国航天⼤事记”
明确:(1)2003年10⽉15⽇“神⾈”五号飞船发射。
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是叉开⼀笔,⽤⼀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2)、⼏个具有重⼤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造卫星!”的指⽰。⼆是1960年中国第⼀枚⽕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的第⼀颗⼈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航天⼯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归纳时注意时间、事件及事件的意义)
⼆、讨论
1、⼤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笔。作者却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你认为作者选择的报道⾓度好不好?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精选4篇)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精选4篇)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篇1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
教材分析: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学情分析:
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
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一、教材概述
1.1 教材名称
本节课程将就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飞向太空的航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是一篇记叙文。
1.2 教材内容
《飞向太空的航程》记叙了一次载人飞船发射和太空行动的历程,从技术上描述了航天发射前、发射中和飞行中的各种情形,生动地描述了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的种种活动和感受,以及科学家们对于太空科学的探索与研究等内容。
1.3 学生对象
本节课程主要面向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适合文化课、语文课和阅读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2.理解太空航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和科学概念,如推进剂、控制装置、对地通信等。
3.学会分析文本,提炼主旨和段落意义。
2.2 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能够通过朗读和模拟,体验太空飞行的紧张和刺激,以及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特点。
3.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文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2.3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关注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2.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1.阅读理解:刻意分析、形成层次化结构,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段落。
2.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太空、火箭和航天知识,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人文精神。
3.2 教学难点
1.文本分析:细致、深入地进行文本分析和理解,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结合课外阅读进行文本理解拓展。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欢迎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教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文体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船”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把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熟悉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了解“神船”五号____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手动弯管机
2.把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飞向太空的航程》全程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全程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案教学
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全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2、让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
3、师生互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问题一: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问题二: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好似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六、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
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教材内容:《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教材分析:这则新闻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的结构。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中间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结尾部分,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触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学情分析:
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虽然很简单,但作为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1、掌握新闻结构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2、文本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根本。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课前布置学案,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布置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2、掌握新闻结构的特点
3、学会写新闻。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
“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
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
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
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联系)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这一单元中《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新闻特写,《包身工》是报告文学,本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通讯,选取了选取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一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并依次回顾了中国的飞天梦,透露出自豪与骄傲之情,突出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神州”五号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人类航天史也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新闻类作品阅读的表述目标:博观约取,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把握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阅读新闻通迅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确立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②了解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①掌握课文整体结构,体会新闻真实性的特点。②学习课文叙议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②学习科学家不断探索、知难而进、勇于进取的精神。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及
【学习目标】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学习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方法。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
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学习重点】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学习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堂导入】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
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
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
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
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虽然不久前“神舟”六号也
已经发射成功,但还是让我们重温一下2003年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设计意图:概括文意。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1.给加点字注音
翌年(yì)横亘(gèng)橘红(jú)九霄(xiāo)....
酝酿(yùn)(niàng)嫦娥(cháng)(é)揽星摘月
(lán).....
设计意图:积累重要的字音。
2.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吗?
明确:①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过程。
②我国航天人为实现航天梦奋斗的历程。
设计意图:了解标题的作用,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合作交流】
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学生朗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设计范文
⾼中语⽂《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设计范⽂
飞向蓝天,⼀直是华夏⼉⼥的梦想。明朝时,万户⽤47⽀⾃制的⽕箭想把⾃⼰送⼊天空,但不幸被⽕箭炸死。⼏百年来,中华民族⼀直为飞⼊太空⽽努⼒着。2003年10⽉15⽇,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上午九时,随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箭托载着“神⾈”五号飞船拔地⽽起,直刺九霄。这次不同凡响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依靠⾃⼰的⼒量将航天员送⼊太空的国家。三位作者⾯对这⼀壮举,欣然写下了这篇新闻。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中语⽂《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设计,希望⼤家喜欢!
⾼中语⽂《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设计⼀
学习⽬标导航]?学习提⽰
1、知识⽬标:掌握通讯报道的⼀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标:能够准确分析本⽂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分析⽂章结构的能⼒。
3、情感⽬标:感受中国⼈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贡献,树⽴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学习的信念。?分析本⽂的叙述层次应作为学习本课的重点,注意段和段之间的衔接。另外,本⽂的导语很有特⾊,应着重学习,并模模仿写作。
[背景知识互动]?
⼀、写作背景
2003年15⽇上午9时整,⼀艘中国的载⼈⽕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顺利升空,经过21个⼩时、60万公⾥的绕⾏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草原上。这个⾏动的圆满結束,向世⼈宣告了⼀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五号载⼈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飞船研制的浩⼤⼯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新闻与报告文学”的最后一课,是略读课文。课文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感更加强烈。作为一篇通讯,本课结构清晰,首尾呼应,是一篇圆形的结构严谨的新闻佳作,对本单元新闻作品的学习起到了巩固、延伸、拓展的作用。
二、说学情
通过对前几课新闻与报告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新闻的结构、特性等相关基础知识,对于新闻的叙述技巧和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自己阅读欣赏新闻作品。但是,学生的理性认识不足,对于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新闻的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
(三)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课文描写式、评论式的新闻写作语言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结构,体会作者隐于客观后的感情
四、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的结构特点是首尾呼应的圆形结构,以及历史与现实相参照的写法,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和写法的作用。
2、讲授法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文及教案
课文
课文内容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苏联科学家戈达尔为推进航空、太空科技而进行的探索和努力,其艰苦卓绝的追梦之旅,在其心中将“人类探索宇宙尽头”的愿景发扬光大。
文章以戈达尔的科研探索历程为主线,描述了他在半个世纪前克服各种险阻、历经千辛万苦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故事,向我们生动展示了“追梦蝴蝶”的波澜壮阔的科技追求及他所抱铸世界一流科技强国的白热化奋斗精神。
课文组织
本篇课文共分五个部分,即导言,戈达尔的生平介绍及早年探索,科学空间竞赛的开端及戈达尔的付出和成功经历之回忆,戈达尔的卫星梦和对科技发展的期望,以及课文结尾的总结。
课文理解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能够领悟到追求梦想需要的信念、勇气和毅力,以及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不畏艰难、咬牙坚持的坚强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科研的探究和实践过程,对于一个国家在当今时代中的科技强国建设至关重要。
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中的开端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激发其对航空、太空科技研究的兴趣爱好;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课文中科技创新及追求梦想的主题,和排比修辞的运用。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以及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方法
课前互动,课内讲解和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0分钟)
教师可通过课外阅读或其他方式,为学生介绍戈达尔、航空太空研究和太空竞赛等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必修一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共4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结构特征,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所以需要教师在这方面予以引导。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对家事国事的关注比较少,引导学生体会本文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新闻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掌握新闻特点,学习写新闻,通过把握文章结构来体悟作者表达的自豪感,与作者达成心灵共鸣。
2.难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细致分析、真情感受,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9月3日的阅兵式导入,激起学生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的情绪,自然引出本文。
二、略读课文,整体把握
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电头: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导语: 第1~3段
主体: 第4~26段
背景: 第 5~26段
结语: 第27~30段
三、精读课文,讨论探究
一)导语部分
1、听范读,边听边勾出导语部分包含的新闻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注意字数限制)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二)主体部分
1、自读主体部分,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注意勾画时间)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由剪纸的体验,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相关概念。强调:上下底的区分是根据长度,而不是根据其位置。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情境创设教学法: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一猜和参观蔬菜王国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并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
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 (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3)研讨法。在高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内的主题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
沥血育教育”,在教育这个美丽的岗位上,我已无愧而充实的走过了25个阳光灿烂的春秋,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我将继续奋斗,严格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教育这片多彩的百花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以更大的热情倾注我阳光般的爱心,奉献我无悔的青春,让每一株幼苗都茁壮成长,让每一朵鲜花都灿烂开放!
议论风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第二个专题的学习,我主要抓住了课文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展开教学。首先,我向学生提供了理解这句话的方法:理解重点词意;理解整个句意;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了方法,再用“吐泡泡的方式”提出问题?学生肯定会问:“怎样理解‘真有意思’‘汲取’的意思?”“‘汲取’的力量是什么呢?‘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色 (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剪春天》,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知汉字的形态美,激发学生喜爱祖国文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