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 时政热点:莫让“办公室暗室”藏匿特权思想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作弊高发区.doc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作弊高发区.doc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作弊高发区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作弊高发区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是为国取士,不容马虎,更不容巧取豪夺。

斩断来自方方面面的攫取之手并非没有办法,重要的是下决心去做,并且坚持到底。

7月31日,有网友发帖举报,广东中山市某局纪委书记利用职权,为参加公务员省考的儿子更改考试成绩,使其入围面试,并最终以总成绩第一考取了公务员。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前确认,该考生考试成绩更改情况属实,决定取消其公务员录用资格。

目前,该市纪委已介入调查。

以往,我们读到过一些地方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中的萝卜招聘新闻,招考单位指向性明确地设置了种种入门条件,以保证跟某位重要人物有关系的考生一举命中职位。

我们也曾看到过有些官员给儿子保驾护航,把身体健康的其他考生打成体检不合格分子,从而在入职竞争中占得上风。

现在,一种更加高智商的作弊方式出现了,神通广大的母亲打通关节,更改了儿子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笔试成绩,第六名一眨眼变成第一名,填补了唯一的岗位空缺。

细想起来,萝卜招聘形迹外露,作弊者得在岗位前加好多定语,才能保证点对点地击中目标人选。

这样做是能断了他人的念想,可是也很容易让有心人按图索骥,发现其中的猫腻。

到目前为止,萝卜招聘被曝光的案例最多,足见其风险不小。

而在体检或其他程序上陷害对手,技术含量也很高,凭借着不对等的信息优势,按说胜算很大。

可是作弊者忘了,被陷害的人往往会有惊人的反弹。

一个小伙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子虚乌有的贫血结论,并拱手让出本该属于自己的职位的。

在受害者的坚决申诉下,假的报告终究会露出马脚,害人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改分数这招却是一条绝户计,一般人只关心自己分数,通常不会关心别人的成绩,见到分数更高的竞争者,只能甘拜下风。

怪只怪这位纪委书记只是把市里网页上的分数改了,而没把省里考试网上的成绩一并做了手脚,以致功亏一篑。

各地的招聘弊案,多跟权势者有关。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启示题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启示题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启示题近年来,启示题是申论考试的“宠儿”,堪称逢考必考。

这次我们以“反腐斗争”为话题,以下材料来源是新华社:材料1:在挪威大大小小400多个城市,市里一切重大事项如预算和决算等的决策权,属于通过选举产生的市政理事会,以市长为首的市政厅只有执行市政理事会决策的权力,并向市政理事会报告执行情况。

此外,市里的公共工程和政府采购有一套专门的透明机制,市长根本不可能插手。

在英国,议会反腐是反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议会下院设立了10多个与政府部委对口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此外还通过质询、投票、调查、辩论等手段对公共机构、政党、议员和其他官员进行全方位监督。

英国各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大多也有内设的审计和投诉部门,成为政府内部反腐的重要渠道。

例如,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设有审计委员会和反欺诈服务处,以此确保腐败行为无处可逃。

材料2:马来西亚政府设有“贪污罪犯数据库”,将因涉及贪污案件而被定罪者的照片、身份和案情等信息上载并公开。

目前,这个数据库已有将近800名贪污罪犯的信息。

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官员林锦新对新华社记者说,“贪污罪犯数据库”的建立首先会对其他人产生震慑作用,因为个人信息被公布在这样一个平台是很大的耻辱。

其次,外国机构和私人企业等都可以参考该数据库,这将使曾有腐败行为的人在以后的出国、就业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从而提高了涉腐成本。

在巴西,媒体经常揭出官员的腐败丑闻,此外,由于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普通百姓也加入了揭批腐败现象的行列,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震慑力量。

越南也借力媒体,主动开通了一些基于互联网的贪腐信息举报以及信息交换平台。

材料3:马来西亚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公众和政府官员的廉政教育。

该国反贪污委员会下辖有反贪污学院,负责对反贪污委员会和其他政府部门官员进行打击腐败和崇尚廉洁的教育,同时还组织开展反贪污领域的国际交流培训和对私人企业领域的反贪污教育等。

该委员会近来走进小学,开展了“我是除贪小英雄”的运动,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心中种下廉洁的种子。

吉林省考申论热点:莫让“公务员小区”成为“特权小区”

吉林省考申论热点:莫让“公务员小区”成为“特权小区”

吉林省考申论热点:莫让“公务员小区”成为“特权小区”通过最新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吉林中公教育整理了吉林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背景链接】河南濮阳有群众反映,当地大力建设高档“公务员小区”,而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一半。

尽管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一再表示,该小区建设属商业行为,手续齐全,愿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过这很难平息民众的强烈质疑。

在畸高房价带来的诸多压力之下,这一“高大上”的公务员小区,显然深深刺痛了民众敏感的神经。

一扇只向公务员敞开的门,无疑加剧了当地民众本已十分强烈的社会焦虑。

【深度解析】[事件分析]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就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

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与人民群众一道同甘苦,共患难,不能搞“特殊化”。

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利益最大化趋势的滋长,有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享受特权,谋求一己私利。

这种现象亟待严厉惩治,净化社会风气。

能有一个称心如意的房子,是当前多数中国人心中最大的愿望。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拐点,房价的上涨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以至于能买上自己的房子,能有一个舒适的家,成为了一些人一辈子奋斗的目标。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谈“房”色变的节点,在中央明令“反四风”的当下,在践行群众路线的风口,“公务员小区”真是给日益紧张的干群关系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国家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甚至被某些群众认为是权力的象征。

可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来自于人民,就应该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公务员小区变成“特权小区”的原因]一是开发商在商业活动中追逐利益,与政府合作。

在为机关等要害部门建房的过程中,打通了权力关节,增进了政府人脉。

二是行政体制内部缺乏专业的权责区隔,公务员官僚思想,享有特权。

公务员具有资源配置权、审批权、政策颁布权等等,都会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莫让支持财产公示者成官场异类.doc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莫让支持财产公示者成官场异类.doc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莫让支持财产公示者成官场异类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莫让支持财产公示者成官场异类日前,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谈及财产公示制度时表示,愿做财产公开申报第一人。

他毫不避讳地说,自己只有一套72平米的房子,但很多政协委员都表示质疑。

此前,范松青建议广州率先试行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有人说他坏了官场潜规则,有人说他政协副秘书长走到头了,回家卖红薯吧。

(1月22日《新快报》)True范松青遭同僚质疑充分说明,像他这样只拥有一套房的官员,如今已经极其稀少。

当普通民众想做房奴而不得时,官场已经成为盛产房叔、房婶的地方。

这样的论断并不夸张,几乎所有问题官员名下都有多套房产,其中还有不少是豪宅。

True当官员拥有多套房产成为一种常态,公示官员财产就成了革自己的命,心虚者自然会对改革百般阻挠。

这正是官员财产申报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多年,却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原因。

在这样的语境下,范松青力主官员财产公开,并率先公布自己的家底,毫无疑问会成为官场的一个异类。

True范松青可能因为坏了官场潜规则而只能回家卖红薯,这句话看似调侃,但这种遭遇官场逆淘汰的威胁,却是每个支持改革者都会面临的压力。

事实上,此前已经有不少开明官员,因为支持改革的言行破坏了官场和谐,而最终丢了乌纱帽。

True一个机体健康的官场,需要更多范松青这样的异类;一个有希望的社会,不能让支持改革者孤独和心寒。

然而,能够给范松青们撑腰的,不是他们自己孤注一掷的决心,也不是媒体的关注与褒扬,只能是切实拿出改革方案,将官员财产申报常态化。

只有改革成为难以逆转的大势,只有官员财产公示成为常态, 范松青们才不必承受作为异类的压力。

True改革需要范松青这种跳脱于身份局限、超越个体利益的先行者,在官场之中,其实也有不少明事理、知大势、忧天下的官员,要想让这些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就需要为他们营造敢为改革鼓与呼的良好氛围。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斩断手中特权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斩断手中特权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斩断手中特权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近日成为多地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曝光的热点。

车轮腐败,被阳光“晒”脱了皮。

中纪委近期也明确表示将试点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加大惩治力度。

这些“药方”对于沉疴已久的公车腐败现象能否奏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公车腐败问题,一直是中央和地方治理的重点课题,从加强监管、接受监督、缩减经费、用车限制,到今天国内很多地方节假日期间对公车统一封存,对违规使用公车进行曝光,加大严惩力度,以及对公车进行远程监测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车轮下的腐败治理并不彻底,隐性腐败、灰色腐败、亚腐败等还有发展趋势,而且治理成本越来越高,反而造成公共财政的浪费。

从现实中看,中纪委将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以重拳整治公车腐败,透露出反腐的坚定信念。

但这些高科技智能手段能不能成为公车反腐的利器?人们对此还有不少疑虑。

如网友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安装上GPS,他拔掉电源线便能顺利逃脱。

”从另一方面分析,智能系统监控,依然离不开人的参与,只要由人来操作,必然会出现“有机可乘”,谁能承诺系统检测不会“被失灵”?谁又能保证执法部门不会从中徇私枉法呢?事实证明,不斩断官员手中的特权,反腐很难有显著成果。

公车反腐直接触动领导干部的利益,因而这项改革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不可能靠某些技术手段一劳永逸,也不能总搞些治标不治本的小打小闹。

要想从源头根治公车腐败,还应从根本入手,取消“专车”。

公车腐败的猖獗折射出特权思想泛滥,一些官员认为“权力不用过期作废”,追求特权福利。

这不仅会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加剧社会转型期矛盾,还会使公车腐败蔓延到其他方面。

据一项调查显示,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在6%-12%之间,有的地方甚至大大超过当地教育、民生等项目支出。

对照其他国家,韩国首尔拥有300万辆车,但只有4辆官车,政府规定这4辆官车完成公务后必须返回市政府登记;而在香港,享有专车待遇的官员只有20余名。

2017国考申论热点:别让权利意识“淹没”文明观念

2017国考申论热点:别让权利意识“淹没”文明观念

我要看申论范文<<<点这里!2017国考申论热点:别让权利意识“淹没”文明观念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抓住根本,方>>>在线咨询。

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背景衔接】近年来,各种“路怒”、“医闹”、“机闹”事件不断上演,一边是消费者极力维护自身权益而殴打医生、大闹机场逼迫服务人员下跪;一边是忽视公共利益,有损他人权益的行为遭到网友唾弃。

同样的事件网友对此持不同观点。

【中公解析】客观评价这些事件,无论是“路怒”也好,还是“机闹”也罢,总是发端与服务纠纷,发酵与情绪失控。

乘客原本的合理诉求可能由于服务人员没有做出耐心解释和合理解决而使得矛盾升级,这是原因之一。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部分民众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不看客观因素、不讲规则制度、不顾公共利益,过度维权,这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究其本质,各种维权的“偏航”,恰恰显示出人们权利意识有余,文明观念不足的落差。

要想使权利意识与文明素养“两翼齐飞”,还需多管齐下。

一方面,做好良性服务的前置工作,作为服务人员应该将消费者的利益摆在首位,要对侵权的问题有所预见性,一旦出现侵权问题也可以做好沟通工作。

另一方面,,刚性的制度约束需要挺在更前面,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能力处理问题,相应的补偿机制和沟通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对于一些违法行为要按照规章依法及时果断地处理,才能将矛盾由小化了。

完善的制度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文明意识,形成对文明的敬畏,最终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能用文明的理念维护权利。

我要看申论范文<<<点这里!看完全文还是迷茫?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亲阅群众来信”应走向常态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亲阅群众来信”应走向常态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亲阅群众来信”应走向常态北京市政府工作规则日前以文件形式正式向市民公布,其中在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均有非常细致的表述。

比如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市政府领导要亲自阅批群众来信、领导外出不实行交通管制等。

该规则于1月29日第一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领导干部亲聆民声舆情,既是行政之需,也是底线作为。

北京的工作规则出台后,国内诸多媒体在评析这一新规时,均将“市政府领导要亲自阅批群众来信”拎为标题,在此处多有着墨——可见,稀松平常的“亲阅群众来信”,已经在一些地方成为奢侈品。

也正因为知易行难,北京的地方新规才显得切中时弊、顺应民意。

常理而言,群众来信,起码传递了三个信号:一是有问题、有诉求,没事儿谁也不会通过来信的方式骚扰领导;二是面对问题或矛盾,民众选择了理性表达的路径,合理合法地传递自己的声音,不闹事、不折腾,诉诸文字,遵循程序;三是体现了对权力及主政者的信任,没有公信,何来“来信”?正因为相信职能部门或当地官员能协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会在纸墨之间真诚倾诉、善意沟通。

而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自有善待群众来信的传统:譬如1978年到1980年,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曾接到许多要求平反的信件和电话。

面对群众来信,他不满足于省信访办筛选后送来的少数信件,指示秘书贾延岩到信访办直接倾听来访者呼声、到大街上看和抄写平反冤假错案的大字报。

他曾多次强调,“人民来信来访的实质是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越密切越好。

扣压群众来信、阻止人民来访,是割断群众和党政机关的联系,是封锁中央的错误行为”。

官民之间的良心互动,有时就是始于这些细节化的“来信”。

北京规定“市政府领导要亲自阅批群众来信”,之所以成为舆情中的亮点,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物以稀为贵。

这些年,部分领导干部离“泥土”越来越远,沉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结果就是离民情民意越来越远,离真情实感越来越远。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简政放权不仅仅是偶然的行为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简政放权不仅仅是偶然的行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简政放权不仅仅是偶然的行为6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近两年已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招标师、物业管理师、市场管理员、插花员等4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

至此,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比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已减少50%以上。

下一步要在继续取消职业资格的同时,公布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清单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新华社)譬如插花,显然是艺术性、个性化的一种工作,其工作成果可能有人欣赏、有人不欣赏,却不会伤害谁。

这样一种工作,有什么必要实行行政性质的资格审查呢?然而,忆当初,在决定进行资格审查时,却一定是强调问题突出、意义重大、非如此不可的。

曾经认为意义重大,现在认为多此一举,体现了观念、思维方式的不同。

本届政府多次强调简政放权。

无论简或者放,都是强调权力的边界;强调非法所明令,非是出于万不得已的原因,不挥舞行政权力的大棒对市场行为实施干预。

但法所明令,应属各级政府、部门责权范围内的事务,则必须管好。

为将简政放权落在实处,保证其持续性,必须实现制度化、程序化。

即任何一项行政性质的资格审查的设立,必须依据明确的法律条文,应由哪些部门提出,由哪些部门、机构审核,应否征求民意,经何种渠道征求民意,如何保证民意体现于制度,以及一项行政性质的资格审查设立后,其收费标准、培训程序,和收支的规范性等等,都必须有明确规定、既定程序。

反之,某些资格审查明显是拍脑袋瓜儿的产物。

相关部门兴之所至,就强行要求。

无论民众有多大意见,也没什么用。

且每一项行政性质的资格审查背后,都架着许多根吸血管。

无论办证或者培训,都是钱开路。

那些钱究竟是怎样用的,有没有藏着猫腻?基本都如超生罚款一样,没有人能说得明白。

明确相关规定、程序的过程,也就是明确权力边界的过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务员形象关乎政府公信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务员形象关乎政府公信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务员形象关乎政府公信力经验表明,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强制性的硬权力,它通过行政、命令性的方式和强制化的手段,以国家暴力工具为后盾,实现刚性管理;另一种则是所谓的软权力,它通过潜在的影响力、理性的说服力和内在的吸引力,实现柔性管理。

因软权力而来的柔性管理,影响力更为深刻、持久和深入。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现在都越来越重视软权力的重要作用。

政府公信力是一种软实力,它反映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对于政府而言,缺乏公信力的危机是最深刻的危机。

政府的公信力除了同政府治理绩效、意识形态宣传等因素密切相关以外,还维系于公务员点点滴滴的行为和见微知著的作风之上。

换言之,公务员形象是政府公信力的最直观反映。

然而,一些调查发现,当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并不理想,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不容乐观。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异常复杂,但最直接的因素仍在于不良的公务员形象伤害了地方政府公信力。

为此,深入思考公务员形象塑造与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具有显见的现实意义。

哪些不良的公务员形象正在损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虽然从理想层面说,公务员形象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

但是,现实生活中,诸多因素还是很残酷地表明,当前一些不良的公务员形象正在损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懒惰懈怠。

一些公务员思想懒惰,工作劲头不足,整天无精打采,得过且过。

在工作面前,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其处事准则。

相反,对应尽的职责却是讨价还价,偷工减料。

彪悍无比。

这些人虽然在口头上宣称是人民的勤务员乃至服务员,但其所作所为完全不是这样,相反是彪悍无比。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咆哮哥”就是这种类型。

这种人无论在口头上还是在实际中,都是官气十足、急功近利、居功自傲、脱离群众甚至悍然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

自私自利。

这些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少数人牟取私利,比如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假公济私行为。

一事当前,想的是自己、亲属、小集团、小圈子的利益能否得到满足。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特供背后特权思想应取消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特供背后特权思想应取消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特供背后特权思想应取消市场上假借国家机关名义,打着“专供”和“特供”名号的产品不少,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专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目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销量。

专家提醒,消费者应该警惕这些产品背后的骗局,防止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尽管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委,针对生产销售“特供”、“专供”商品的专项行动来得有些迟缓,但总算出重拳了,这不仅能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肃商品市场,也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特供”现象,是物质匮乏的产物。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198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取消对领导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领导专用),固定供应点的所有食品一律按市价、按市民定量供应;价格和经营业务接受物价、工商部门的监督。

然而,“特供”作为一项制度在中国已经废除了二十三载,可各式各样的“领导专用”在社会上还很流行。

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有些“特供”是假冒伪劣商品,但毋庸讳言也有不少“真特供”。

“真特供”不仅意味着产品质量更好的保证,更是一种特权的象征。

精明的商家抓住了商机,这些“专供”和“特供”商品的出现,恰恰是当今有些官员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投射。

倘若从市场供应的视角来审视,商品安全可靠,应成为企业遵循的基本道德底线。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搞特殊,把本应平等供应全体百姓的商品变成了少数人的特供产品,甚至专用产品,这不仅割裂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也不符合执政为民的理念。

按照共产党人的宗旨,任何时候,官员与普通群众的生命权与健康权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

唯有官员与百姓同喝“一瓶酒”,同吃“一个篮子”的菜,同用一种商品,才能共同感受到民生疾苦,体会到社会的冷暖,从而激发抓好各种商品质量的内生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打击和清理“专供”和“特供”商品并不难,而隐匿在特供商品背后的特权思想,倒不是很容易彻底清除干净。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廉政谈话把清风吹入家属心中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廉政谈话把清风吹入家属心中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廉政谈话把清风吹入家属心中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廉政谈话把清风吹入家属心中。

昨天,71位新提拔市管领导干部家属参加“廉洁齐家树立良好家风”座谈,这是我市近年来首次面对新任市管干部家属的廉政谈话。

(6月1日《武汉晚报》)《颜氏家训》中说:“笃学修行,不坠门风。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家风反映作风。

良好家风在约束干部廉洁自律方面,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在不正家风的浸染下,好干部也会慢慢“变质”。

为此,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是党中央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

只是树立良好家风,并非一时之事,也不能单靠领导干部一人之力,毕竟良好家风涉及到众多干部家属。

所以,树立良好家风,领导干部家属必然要参与其中,尤其是作为枕边人的妻子。

武汉首次尝试面对新任市管干部家属开展廉政谈话,正是基于此。

廉政谈话让“门外汉”知晓“门内事”。

所谓“隔行如隔山”,绝大多数干部家属都不是公务员,她们对干部工作的了解基本限于岗位职责,至于具体纪律要求方面,则与民众一般,都是从当前时事政治新闻中知晓,所以其知晓的程度和由此树立起的纪律意识都只能算是“门外汉”。

此次廉政谈话的方式,让干部家属参与到干部晋升过程中,直面干部的纪律要求,切实了解廉洁齐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能引导干部家属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建立起“廉洁齐家家人有责”的遵纪守法责任感。

廉政谈话让家属成为“八小时之外纪检书记”。

随着干部管理越来越严格,干部不仅要在八小时之内坚守廉洁清正的从政底线,而且在八小时之外也要筑牢遵规守纪的纪律高墙。

家属作为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身边人,必须发挥出保护、监督干部的作用。

此次廉政谈话,正好用一个个真实案例,向干部家属讲述不法分子“曲线救国”的陷阱,展示高达62%的处分案例源于家属纪律意识淡薄的现状,从而促进干部家属树立起“监督就是保护”的理性思维,拧紧拒腐防变的思想“总开关”,做好“八小时之外纪检书记”,守护家庭的和谐美满。

2017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撒手掌柜”是“弃守阵地”的不作为

2017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撒手掌柜”是“弃守阵地”的不作为

2017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撒手掌柜”是“弃守阵地”的不作为2016年10月21日13:40: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时政热点是公职类考试的命题来源之一,不仅笔试会有相关的内容,面试中也会根据一些热门的新闻进行命题,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近期时政热点相关的资料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国庆黄金周期间,有媒体报道“西安一日游疑似被带往山寨景点旅游局称管不了”相关内容,引发关注。

10月8日上午,西安市旅游局对此进行回应,将严肃处理涉事人员,并集中力量开展为期3个月的“一日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

(10月8日人民网) “双眼皮、红嘴唇”的兵马俑,令人啼笑皆非的鸿门宴遗址展品,英译成“Business”的“商代”,这些景点乱象不仅有损真实旅游景点的美好形象,而且浪费远道而来的游客的感情。

即使没有记者投诉,当地旅游局也理应整顿治理这些景点乱象,更何况有投诉,却置之不理,甚至以“我没去过,管不了”而回绝。

这责无旁贷的事,却“与我无关”。

殊不知,记者碰到“冷钉子”不打紧,“管不了”却是赤裸裸的放任违法、为虎作伥。

试问,如果旅游局管不了,谁还能管得了?事后追责不可少,相关责任人员是该被追责,但也反映出相关部门“两耳不闻窗外事”、习惯于当“撒手掌柜”。

当地在事发后反应很快,动作迅速,措施叠出,固然值得称道。

然而,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世界八大奇迹馆出现这些搞笑场景,令人不可思议。

如果没有记者投诉,如果没有记者报道,这些景点乱象岂不忽悠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如今,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旅游不但能够让旅客享受各种小吃美味,大饱口福,在使人们享受物质富足的同时也能够使人们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大饱眼福、愉悦精神。

各地打造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旅游业,顺时顺势更顺民,两全其美。

但是,打造旅游景点,不能只看做“赚钱工具”,在申请项目和评定等级时“跑断腿”也锲而不舍,一旦大功告成就坐收门票,不管不问,好像没自己什么事了。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中央办公厅(2月24日上午)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中央办公厅(2月24日上午)

1.单位里有些人说:“能干的人活都多,不如隐藏实力还能少干点活”,请谈谈你的看法?2.市政府打算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安排律师对居民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此政策由政府出资,该政策能否落实需要进行前期的调研,请问你如何开展调研工作?参考答案:各位考官,针对题目中提到的调研工作,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第一,与基层街道办事处负责同志沟通协作,选取有代表性的社区,深入到居民小区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主要调研当前群众对法律咨询服务的需求程度和意愿,以及所需求的法律咨询服务方向:如主要是民事法律关系、商事法律关系还是刑事法律关系等方面,同时听取群众的要求和建议,做好相关记录,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供参考;第二,与司法行政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当前我市的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专业结构及分布情况,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由协同司法部门通知市辖区内的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等召开座谈会,一方面传达工作精神,另一方面,听取律所及法援机构的在实际操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开展此次工作的一些必要支出情况等;第三,联系财政部门,传达工作要求,了解开展此次工作从立项到具体款项拨付的过程中所要履行的程序;最后,针对以上几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3.政府要召开一个简政放权的部署会,在会议前半小时,小周发现会议资料与中央最新文件表述有出入,及时向领导反映了情况,领导批评了会议起草部门的同事,同事对小周不满,认为小周好出风头,小周很郁闷。

你是小周的同事,如何安慰他,请现场模拟。

4.政府实施简政放权,开通政务热线电话,市长热线深受群众喜欢,工作人员反映很多群众打来电话的咨询内容并非受理范围,市民也抱怨这些电话挤占热线资源,意见很大,如果你是负责市场咨询热线的小刘,你可以给领导提出什么建议?5.(题签):某地发生了自然灾害,小李负责发放救灾物资。

救灾物资发放现场有群众反映物资的发放不公平,领的多少全靠关系。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对“为官不为”者也要“去产能”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对“为官不为”者也要“去产能”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对“为官不为”者也要“去产能”现实当中,对于“为官不为”的干部,不仅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也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这个问题极为重要,现在看来也十分紧迫。

”“综合各方面反映,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 (5月12日中国网)领导岗位本是稀缺资源,“为官不为”除了引发老百姓不满,损害政府形象之外,往往还会阻滞了人才上升的渠道。

所以自古以来,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古代士子既有“欲济无舟楫,空有羡鱼情”的自嘲,也有“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的纠结,更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怒吼。

在政治生态上,社会主义中国和腐朽的封建社会相比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在用人方面,就是应当提倡“为官避事平生耻”、“位卑未敢忘忧国”,而绝不能由于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冷了真正人才的心,甚至发出古代士子那般无奈的感慨。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直接导致了领导干部“为官不为”,他们由于觉悟不高、动力不足“不想为”,由于作风漂浮、缺乏担当“不敢为”,由于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不能为”。

这样的状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反映了官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危机感又不思进取。

“精神缺钙”要补,“作风漂浮”须治,“能力不足”当学。

要通过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来扭转“为官不为”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使之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党性观念和进取精神,坚决摈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不正之风。

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政策、科技、管理、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为官不为”乱相长期存在也反映了我们的干部评价、考核和追责机制在相当长时期内形同虚设,相关部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并没有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要求进行调整,或者还没有调整到位,致使相关机制和操作还处于“真空”和“断档”状态。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涉及公共利益,隐私权须为知情权让路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涉及公共利益,隐私权须为知情权让路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涉及公共利益,隐私权须为知情权让路2017年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又有高校泄露个人隐私,亡羊补牢犹未晚》,认为一些高校在公示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时,除了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学号外,还公布了完整的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号等,是在泄露个人隐私。

在笔者看来,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首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号、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这属于个人信息,但不是个人隐私。

学校在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时,公开这些个人信息,便于社会公众知情和监督,并没有过错。

其次,即便是这些个人信息被看做个人隐私,一旦这些信息被拿来进入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因为涉及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也是应当让渡的。

道理很简单,如果不让渡,那么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就会受到损害,得不偿失。

2014年9月,最高法专门就政府信息公开公布了十大案例。

其中,案例四讲“杨政权诉山东省肥城市房产管理局案”,杨政权向肥城市房产管理局申请公开经适房、廉租房的分配信息并公开所有享受该住房住户的审查资料信息(包括户籍、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等),因被拒提起诉讼,要求一并公开所有享受保障性住房人员的审查材料信息。

一审认为,此类信息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应予以公开,判决驳回杨政权的诉讼请求。

杨政权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认为,当涉及公众利益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与保障性住房申请人一定范围内的个人隐私相冲突时,应首先考量保障性住房的公共属性,使获得这一公共资源的公民让渡部分个人信息,既符合比例原则,又利于社会的监督和住房保障制度的良性发展。

被告的答复未达到全面、具体的法定要求,因此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和被诉答复,责令被告自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杨政权的申请重新作出书面答复。

案例四的二审判决确立个人隐私与涉及公共利益的知情权相冲突时的处理原则,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标杆意义。

至此我们知道,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过程中,当享受保障性住房人的隐私权直接与竞争权人的知情权、监督权发生冲突时,应根据比例原则,以享受保障性住房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的方式优先保护较大利益的知情权、监督权,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不应也不必以权利人的同意为前提。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建隐私“防火墙”绝不能矫枉过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建隐私“防火墙”绝不能矫枉过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建隐私“防火墙”绝不能矫枉过正11月14日《新京报》报道:个人电话号码、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以“公示”的方式,出现在政府部门官方网站上,可任意下载获取。

连日来,多地政府官网频现个人信息等隐私泄露的情况,引发舆论关注。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安徽合肥、铜陵,江西景德镇、宜春等地的基层政府官方网站,一些由官方主动公开的文件材料中,出现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情况。

事件经媒体披露后,上述官网陆续将涉事文件删除或隐藏,但仍有“漏网之鱼”。

个人信息不得由任何一方泄露,否则就可能对个人隐私、财产、权益等等造成无形中的破坏和伤害。

人们不妨对类似于大学生徐玉玉案等网络诈骗案件作一反思,若没有个人信息的泄露,就不可能给犯罪分子留下空间。

而作为政府网站的维护者,构建者来说,这仅仅是最最基本的常识,又如何是“防止重名”这种搪塞式说辞可以了断的?无论管出于何种目的,政府网站泄露个人隐私之理由均不能成立。

保护个人隐私是基本治安常识,也是每一个人日常安全功课,尤其是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这当然是一项最基本的隐私保护程序。

所谓“防重名”等等说辞之所以是虚伪的搪塞的,人们仍然可以以徐玉玉案所造成的影响反问公民个人隐私泄露者,当你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拿到网上贩卖并且泄露之时,你是不是也置若罔闻、安然且坦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又为什么在处理日常政府信息发布文件时,将公民信息无遮挡无技术处理就放到网上公示公开?对政府网站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最应当建立的是法制化程序规范。

当某种行为不受法制化约束之时,就是该行为可以信马由缰之时。

不要小看这种政府网站的个人信息泄露,它暗含了巨大的隐私漏洞,而这个漏洞对于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来说,是不花钱的个人隐私“共享”。

而当这种本应控制在政府专职工作人员手中的宝贵信息被犯罪分子“共享”之后,就是一种犯罪诈骗花钱都买不到的信息。

如此看来,无论是信息泄露追责,还是日常个人隐私信息管理,都应当纳入法制化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 时政热点:莫让“办公室暗室”藏匿特权思想
安徽阜阳市委巡察组在对界首市财政局暗访时发现,该局党组书记、局长申慧亮的办公室门口提示牌显示使用人为申慧亮、郭立军2人,但实际上只有申慧亮1人使用。

暗访人员打开其办公室内壁柜的柜门,里面别有“洞天”:放置有一张沙发床和书柜,俨然是个休息室。

(5月19日中国新闻网)
为了应付上级对超标超规格办公室的严厉查处,个别干部绞尽脑汁,想出了种种“昏招”。

有的干部自觉职务晋升了,办公室也该“升级”,竟然将病房改成了豪华办公室,面积多达53平米;有的干部的办公室“内含乾坤”,表面上看是衣柜门,打开一看却是床铺、电视、冰箱、洗浴等设施一应俱全的超豪华休息室。

某地甚至还有一位副主任科员,等到“风声一锅”,竟然擅自搬回了超标50多平米的办公室单独办公。

“办公室超标”之所以如韭菜一般,春风吹又生,割了一茬还有一茬,和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贪图享乐、生活奢华的不良作风有关,更和他们骨子里的“特权思想”脱不了干系。

在个别干部心中,办公室并不是办公场所,其面积大小、装修豪华程度、设施齐全与否直接关系着自己的“颜面地位”,是自己区别于下属的重要标签,绝不能轻易剥离。

正是在享乐主义和特权思想的双重驱动下,他们才能肆无忌惮的无视各类三令五申和禁令,和巡视组玩起了“阳奉阴违”。

要拆掉办公室里的“暗门”,打通办公室里的“暗室”,要不断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该用之于民,而不是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为己谋私。

另一方面,办公室超标豪装等问题之所以总是“新瓶装老酒”,还和专项检查落实不力,事后“重审”不够到位有关。

专项检查如果都沦为“一阵风”,迎检干部焉能不产生“风吹树梢动,雨过地皮湿”的侥幸心理和虎头蛇尾的应付心态?可见,要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圈,纪检监察部门还要多玩玩“心理战”和“回马枪”,用一副火眼金睛看破其中的歪门邪道,发现藏匿在办公室里的“暗门”、“暗室”,杜绝个别干部心中“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侥幸心理。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