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说课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从他的个人背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成果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邓稼先的个人背景1.1 家庭背景:邓稼先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培养了他对教育的浓厚兴趣。
1.2 学术背景:邓稼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并在美国留学期间深造了核物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知识。
1.3 事业成就:邓稼先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时也在教育领域积极探索,为中国的科技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邓稼先的教育理念2.1 科学素养教育:邓稼先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论。
2.2 实践教学:邓稼先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3 终身学习:邓稼先认为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培养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邓稼先的教学方法3.1 问题导向:邓稼先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2 激发学生兴趣:邓稼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3 合作学习:邓稼先提倡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邓稼先的教学成果4.1 科研成果:邓稼先在核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中国的核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4.2 教育成果:邓稼先在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3 学术影响:邓稼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科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续的教育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邓稼先的影响5.1 国内影响:邓稼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5.2 国际影响:邓稼先的教育思想和成果也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说课课件
②1958年奉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 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
课文赏析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邓稼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课件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主
03 说教学重难点
目
录
04 说教学方法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说教材
《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 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 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 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 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 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 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第四部分
说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法 (二)朗读法 (三)合作探究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 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 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
第二部分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
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
第1课《邓稼先》说课课件(共4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是对邓稼先的总结评 价,也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情。
二、说教材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文本 “分离与组合”的能力则是语文教师的“内在 功力”。一个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潜伏在文本 的各处,分散在文本的各个片段中,这个时候 语文教师就要有“分离与重组”的思维观念, 从整个文本中分离出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同时 分析彼此之间的关联,再进行内容或与价值的 重组。
二、说教材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 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巨大贡献”直接指出邓稼先的卓越功勋。 “鲜为人知”暗含邓稼先的气质品格。 正因为邓稼先为人的高贵品格和崇高气质, 才能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才能做出巨大 贡献。
二、说教材
●为了突出邓稼先的地位与贡献,文中很多句 子独立成段,十分特别和醒目。
一、说单元要求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诗 人臧克家的作品。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写 作《唐诗杂论》《楚辞校注》《古典新义》,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投身民主运动,起稿 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言说,参加游行示 威。
一、说单元要求
●《回忆鲁迅先生》是作家萧红在鲁迅先生去 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 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名人的经历、做出的贡献和他们 的崇高品格,把握课文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思 想与抱负,汲取成长的力量,反思自身的成长 与实践。
2.学习精读方法,通过字斟句,把握牵动全篇 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 妙处,借助语言留白,透过语言细节,分析写 作手法等具体阅读策略开展高效阅读。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 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邓稼先》说课稿(精品文档)_共6页
《邓稼先》说课稿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文献法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4、妙点寻踪法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事迹、科学研究、教育理念、影响力和荣誉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邓稼先的伟大成就。
一、生平事迹1.1 早年经历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中国湖南省,从小就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1.2 教育背景他在国内著名的清华大学学习,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1.3 事业发展回国后,邓稼先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事业,先后担任多个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科学研究2.1 空气动力学研究邓稼先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2 导弹技术研究他领导并参与了中国导弹技术的研究工作,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重要的导弹系统。
2.3 航天科技研究邓稼先在航天科技领域也有着杰出的成就,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设计师。
三、教育理念3.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邓稼先一直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3.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他主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培养创新人才邓稼先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四、影响力4.1 国内影响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科学热情。
4.2 国际影响他的科研成果和教育理念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科技形象。
4.3 科技合作交流邓稼先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五、荣誉与奖项5.1 国家级荣誉邓稼先荣获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5.2 国际奖项他也获得了多个国际科学奖项,成为中国科技界的骄傲。
5.3 纪念与纪念活动为了纪念邓稼先的杰出贡献,中国举办了多次纪念活动,并设立了相关奖项。
总结: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和教育家的代表,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理念,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教学教案(优秀11篇)
《邓稼先》教学教案(优秀11篇)《邓稼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说课稿被广泛认可并获得多个奖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并从五个大点展开论述。
正文内容:1. 课程设计1.1 课程目标: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首先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点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等。
1.2 教学内容:邓稼先精心选择了与课程目标相符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学方法2.1 启发式教学:邓稼先强调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2 实践教学:邓稼先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手段3.1 多媒体辅助:邓稼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板书设计:邓稼先在板书设计上注重简洁明了,用图表和关键词概括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学生参与4.1 小组合作:邓稼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2 互动讨论:邓稼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5. 评价方法5.1 多元化评价:邓稼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业、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反馈及时:邓稼先注重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促进学生的进步。
总结: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参与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高水平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邓稼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最后,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学范例,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邓稼先说课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速读课文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提 示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跳读课文: 跳读课文
1、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 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 标示出 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来。 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来。 2、然后按照 “我最感动的句子 原因在于它写……” 的句式组 是,原因在于它写 织语言, 织语言,准备再次发言。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体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2、六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3、为什么没有对邓稼先的生平事 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拓展延伸
1、播放MP3《我的中国心》,学生自由跟 、播放 《我的中国心》 唱。 2、学生给邓稼先写“墓志铭”。 、学生给邓稼先写“墓志铭”
(老师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是一 老师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 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 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他用他那 大写”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气, “大写”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气,在中 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 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 从此,让中国“大写” 让中国人“站立” 从此,让中国“大写”,让中国人“站立”。他, 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 就是两弹元勋 邓稼先
五、说教学过程
引出邓稼先 感知邓稼先 品味语言特色 分析六部分关系 纪念邓稼先
情景导入
影像创设情景 多媒体放映“任人宰割” 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 炸的实况。 话语激情导入 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 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 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 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 名人的足迹,去品味他的灵魂,去感悟他 的精神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的一辈子致力于科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其中,他的说课稿《获奖说课稿》是一篇备受关注的文献,深受泛博科研人员的爱慕。
本文将对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进行详细解读,带您了解他的科研思路和成果。
一、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思路1.1 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邓稼先在《获奖说课稿》中指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他认为,科学家应该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求,致力于解决重大的科学难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邓稼先强调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步骤。
他提出了“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思路,即先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假设,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科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邓稼先认为,科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离不开对问题的深入思量和勇于尝试。
他提倡跨学科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创造出新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从而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二、邓稼先的科研成果2.1 核武器研究与开辟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与开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他领导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家核力量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邓稼先对空间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2.3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邓稼先在《获奖说课稿》中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他认为,科学家应该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积极参预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三、邓稼先的科学研究精神3.1 勇于创新和探索邓稼先的科学研究精神体现在他勇于创新和探索的态度上。
他不断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不畏难点困苦,为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2 严谨的科学态度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向来保持着严谨的态度。
他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邓稼先》说课课件
邓稼先的科研生涯和成就
科研领域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与发展 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之一,为 中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研成果
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和氢弹,并创造了多项世界 纪录,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 声誉。
激励后人
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激励 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 ,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民 族复兴继续努力。
02
课文《邓稼先》解读
课文背景和介绍
背景
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核科 学家,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了杰出 贡献。
介绍
本课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讲述邓稼 先的生平和事迹,展现了科学家的精 神风貌和为了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
语言特色
本课语言准确、简练、生动,运用了大量的科技词汇和专业 术语,展现了科学家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同时,文中运 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03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 方法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邓稼先深知科学无国界,但科学 家有祖国。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 越条件,回到祖国,为国家的科 技事业奋斗终身,体现出强烈的
严谨细致的方法
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注重细节,严谨推理,确保科研成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跨学科研究的方法
邓稼先在研究过程中,善于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 析问题,得出更全面、更深入的结论。
邓稼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尊重科学
团结协作
邓稼先始终坚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态 度,反对伪科学和迷信,以身作则,捍卫 科学的尊严。
爱国主义精神。
创新精神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一辈子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邓稼先的个人经历、科学研究成就、教育理念和影响力四个方面来介绍他的故事。
一、个人经历1.1 家庭背景:邓稼先出生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这为他的科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1.2 教育经历:邓稼先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专攻物理学,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1.3 学术交流:邓稼先曾经多次出国访问,与国际上的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这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珍贵的机会。
二、科学研究成就2.1 核武器研究: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多项核武器研发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航天科研:邓稼先也参预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研究和发展,他领导的团队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3 科研成果:邓稼先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包括在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发现,这些成果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育理念3.1 实践教学:邓稼先提倡实践教学,他认为惟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干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3.2 培养创新人材:邓稼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鼓励学生在科研中勇于探索和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教育公平:邓稼先强调教育的公平性,他主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不论其出身背景如何,只要有潜力和努力,就应该得到教育的支持和匡助。
四、影响力4.1 科研影响:邓稼先的科研成果对中国的科研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航天事业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4.2 教育影响:邓稼先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邓稼先》的说课稿
《邓稼先》的说课稿《邓稼先》的说课稿一、说大纲本册书共六个单元,所选《邓稼先》是第四单元传记体裁中的一篇,是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了解传记类文章的特点。
3。
学习杰出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奋斗精神。
本篇在本单元中属典型人物,典型文章。
1。
邓稼先在中国历史性重大变化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本篇是传记类中的回忆性散文,形式灵活,感情充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
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典型且感人,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式的人物。
理解了邓稼先,才能很好地执行语文教科书的指导思想: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全人格,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步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即导流又开源,即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又达到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的效果,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通过多方面努力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
在这个精神指导下,我确定了教学目标:1、积累和运用词语2、了解邓稼先先生生平事迹,卓越贡献3、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二、说教材这册书的学习重点是说明文,而说明文是相对枯燥的。
安排这样一个人物传记单元是为了增强趣味性,同时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而本篇又是本单元中非常典型的。
《邓稼先》这篇回忆性散文,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做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在介绍另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时,通过多视角,多层面追述他所熟悉的人物的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内容,把读者带进往昔的岁月,从而使读者获得真切的感受。
《“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
《“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它内化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外化为公众的科学意识。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讲读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用自己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印证着“科学是无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这句话。
学习本课让学生对邓稼先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甘愿奉献、热爱祖国、无所畏惧的崇高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通过读课文,填写预习纸,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邓稼先“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的可贵品质,但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则需要研读课文,深入感受邓稼先尽忠报国的精神。
(三)学习目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不容易把握作者采用巧妙组材的方法,在确定学习目标时,我将“巧妙组材”提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抓住关键语句带动学生纵观全文,体会邓稼先甘愿奉献的崇高精神。
1.正确认读9个生字,掌握11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插叙中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
3.学习作者巧妙组材的方法。
4.感悟“两弹元勋”邓稼先献身祖国、现身科学事业义无反顾的伟大精神,对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四)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插叙中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
2.学习作者巧妙组材的方法,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忘我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邓稼先的资料,学生准备填好的预习纸二、教法课标要求语文课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教师尽量讲得少些。
但要明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介绍、科学研究成就、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来阐述邓稼先的重要性。
一、邓稼先的生平介绍1.1 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1.2 学术背景和教育经历1.3 事业成就和荣誉二、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成就2.1 核武器研究2.2 导弹技术研究2.3 航天技术研究三、邓稼先的教育理念3.1 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3.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3 推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四、邓稼先的教学方法4.1 实验教学4.2 问题导向教学4.3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五、邓稼先的影响5.1 科技事业的推动者5.2 教育改革的倡导者5.3 对后继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影响邓稼先是中国科学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生平和事业成就令人钦佩。
他在科学研究方面,致力于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的研究,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邓稼先也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独到的见解。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邓稼先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他也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对后继科学家和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邓稼先是中国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科研成就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教学方法也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邓稼先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邓稼先》说课课件
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 节奏快。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 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 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 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六)拓展迁移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 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 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例如: 1、“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 2、“‘粗估’ 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 不断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 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
作用: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使读 者印象深刻。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B.多角度描写人物——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以小见大——四个生活片 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
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
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 平常小事 ,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句式整齐——排比句的运用
小组讨论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目标
说教学过 说教法学法 程
说活动反思 说教学过程
学法
勾画圈点法 朗读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
合作探究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 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Leabharlann (一)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说课稿一、教材位置及单元环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出色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迷信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开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传达。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肉体,有利于先生的生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它们依次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外延丰厚,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路途,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明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冤家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言语引见了一位出色的迷信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只要助于提高先生的阅读才干,而且能激起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的剖析依据新课标肉体,结合七年级先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阅读才干,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程和方法,知识和才干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的。
因此确定的目的是:1、知识目的:⑴了解积聚〝联系、谋划、徘徊〞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迷信家的有关状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了解文章丰厚的外延,体会作者的情感。
2、才干目的: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渐提高写作才干。
⑵了解本白话语句式多变,情感真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言语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聚言语,增强语感。
3、德育目的: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迷信、献给祖国、不计团体名利,鞠躬尽瘁、死然后已的无私贡献肉体,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22.“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稿)(3)
22. 《“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稿一、我对教材的理解:《“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讲读课文。
前四个自然段,作者呈现给我们一幅感人至深,让人扼腕痛惜的场面: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二十多年的科学家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他对祖国毫无所求,让我们肃然起敬,这得益于作者所描摹的人物间强烈的对比,张爱萍“焦急、颤抖”,在场的人“都哭了”,邓稼先却“微笑着说”,“平静的说”这样的场面更衬托出邓稼先献身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义无反顾的精神!第五段到第七段讲述邓稼先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受到国庆气氛的感染,去天安门广场的情景。
作者抓住了一个细节即坐公共汽车的情景,在向我们传达邓稼先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的平常心!十五段到十九段,是作者抓住的另一个细节——围着国旗奔跑。
从描写邓稼先的语言、动作,到那句轻唱起来的国歌,便让我们明白了邓稼先的心!作者可谓用笔之妙!作者在文中巧妙地插入了邓稼先对祖国核弹事业的贡献,第八到第十四自然段叙述了他一生为祖国科研事业所做的贡献。
通过反复读文,我觉得作者想要赞美的是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
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邓稼先为祖国作出的贡献,从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优良的道德品质的种子,让“爱国”的光芒闪烁在每个孩子的身上!二、对学生情况作出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学生只能了解故事内容,不能走近人物内心,不能深入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研究原子弹、氢弹的重大意义。
从网上能搜索到很多关于邓稼先的资料,教师进行整理,师生资料共享。
三、我对教学目标的设计:1、正确认读九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勋、邓、萍、勾、袜、撕、帜、奴、隶,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邓、稼、尿、陌、厢、勾、袜、辈、献、奴、隶。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邓稼先》优秀说课设计
17
设计意图: 此环节紧扣语文教学本质,以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对人物做由
浅入深的理解。对大背景下人物主要成就的概括是人物表层之“奇”; 结合具体语句,批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引导学生潜入文字和语言内 部、体悟人物深层的精神品质之“奇”。
二、镜头聚焦,走进内心
阅读任务二:要了解一个 人的精神品质,最好结合 具体事例的典型细节来品 读体会。请同学们跳读课 文,划出你认为最能揭示 邓稼先精神和人格,并令 你感动的关键句子,小组 合作,去体会人物性格。
18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 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 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这段话描述了邓稼先生命的最后一年,凸显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这段话的 细节表现在时间的交代上。四次时间交代,一则突出手术频率高,间隔时间短,二则更好地突 出邓稼先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在如此高的手术期间,还和于敏联合签署了 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第三章 节
学习精读 讨论法
3.1 学法指导
圈点勾画法
交给学生学法正是为了 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 教”的目标。
11
d导入新课
任务启动
1.来自微信公众号的推文邀 请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微信公众号的小编邀请你参 与建党100周年科学界优秀 共产党员推文活动。
2.任务说明:通过学习《邓 稼先》这篇文章来完成关于 这类大人物的推文。
14
教师展示推文方法
描写人物的优秀 推文应该包括以 下几点内容:
1、人物的主要成就 2、人物评价性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邓稼先》是人教社九义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该单元五篇文章均为传记体作品,而且,几篇文章各有特色:《鲁迅自传》为自传;《哥伯尼》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为哥伯尼所写的一篇评传;《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则根据历史小丛书《徐霞客的部分内容改写,因而具有只料性的特点,比较客观、公正,但因其面对的读者是青少年,所以语言生动;《梵高传》是传记文学,其与通常意义上的传记不尽相同,因而它兼有文学性,允许作者有自己的想像;《邓稼先》则既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所以从体裁上把握本单元的几篇文章的异同,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传记体文章的特点,应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次课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前几篇传记体文章为铺垫的情况,所以,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B、情感目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
的崇高情怀
C.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2.能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正确的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及顽强的敬业精神。
2.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传记文章,所以,让学生归纳传记体文章的特点,是成为本文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依据
教法设计依据•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不少鲁迅作品,“作者介绍”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同学们对鲁迅生平并不陌生。
这既是本篇课文教学的有利条件,又是不利条件。
太熟悉了,自然没有太大的“讲头”。
于是,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本文的教学:(1)自读法——初步感知课文,掌握大致内容
(2)练习法——学生自主实践,实现知识迁移
(3)讨论法——学生参与教学,了解鲁迅精神
五、学法设计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