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考点11-《毛中特》课程新大纲实际增加考点之十一
考研政治毛中特需熟记的11个“根本点”
官方微信:考研政治毛中特需熟记的11个“根本点”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没有合适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备考效率比别人低很多,其实考生在备考时多注意总结,对于提高备考效率和答题思路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毛中特课程中经常出现“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等字样,一般出现此字样,内容都与“人民”或“人”或“民”或“民生”有关,现总结如下,便于同学们复习的时候理解记忆。
1.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2.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5.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6.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7.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8.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9.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0.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毛中特考试重点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二,实践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使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毛中特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2毛泽东思想1.2.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2.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1.2.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4.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4.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4.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1.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2.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3.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3.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3.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2.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3.2.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4.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4.1.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4.1.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1.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4.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5.1.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5.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6.1 社会主义的本质6.1.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6.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6.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6.2.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6.2.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6.3.3坚持科学发展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6.3.1“三步走”发展战略6.3.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1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7.1.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7.1.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2 全面深化改革7.2.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7.2.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7.2.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7.3 扩大对外开放7.3.1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7.3.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7.3.3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8.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8.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8.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8.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8.1.4把握经济新常态8.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8.2.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8.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8.2.3全面依法治国8.2.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8.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8.3.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8.3.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8.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4.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8.4.2保障和改善民生8.4.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8.5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8.5.1树立社会主义神态文明新理念8.5.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8.5.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9.1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9.1.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9.1.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9.1.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9.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9.2.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9.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9.2.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9.2.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12.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2.2.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12.2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2.2.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2.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2.2.3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12.3全面从严治党12.3.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2.3.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12.3.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12.3.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考研必读】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一章复习指南
2015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一章复习指南
如何备考2015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一章的考点内容?这一部分是毛中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考点多、重点多,应该从哪里入手复习?针对上述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在深入研究2014年教育部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央领导人讲话等内容的基础上,对毛中特第十一章的章节特点、复习重点、阅读书目进行系统总结,希望能对参加2015年考研的考生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一、章节特点
毛中特第十一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讲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这一章节在毛中特中的地位是重点章节,从命题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情况下,这一章节的考点容易考查选择题和分析题。
二、复习重点
毛中特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毛中特》第十一章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 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十七大报告: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孔子说过:“和为贵” 墨子提出:“兼相爱”、“爱无差”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傅立叶:和谐制度 欧文:新和谐 魏特林:全体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在人与 人、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关系。
考研政治冲刺:毛中特部分易混淆必背考点
考研政治冲刺:毛中特部分易混淆必背考点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
4、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国家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
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内容和形式。
这种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
它是中华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色,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它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结合,但并不排斥外国的进步文化,而是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
它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槽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决不能无批判的兼收并蓄。
毛中特背诵知识要点.pdf
Hard work,you will succeed.毛中特背诵知识要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丌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亍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艱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不时俱迚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艱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艱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迚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艱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
6.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7. 事实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事实就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革命、建设、改革。
毛泽东思想解决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中特理论解决建设和改革的任务。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和“中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
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的是中国国情4.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中特理论是第二次飞跃。
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解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二次飞跃;思想基础;根本指针。
9.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毛泽东思想与中特理论相同点: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10.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3)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核心。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2章)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晋绥干部会议上,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革命动力:工、农、小、民。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
P 4马克思主义得中国化,就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使之提升为创新得理论。
(3)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得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得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对毛泽东思想得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最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就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得运用与发展。
3、毛泽东思想得活得灵魂。
实事求就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实事求就是思想路线得科学内涵。
“党得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
”实事求就是就是党得思想路线得实质与核心,就是实现思想路线得根本途径与方法(1)实事求就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得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实事求就是思想路线得前提与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实事求就是得思想路线得根本途径与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就是实事求就是思想路线得验证条件与目得。
(2)实事求就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得主要内容与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得科学理论体系。
”其中,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开拓与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得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最新理论成果。
2020考研政治新大纲实质变动考点汇总背诵版
2020考研政治新大纲实质变动考点汇总背诵版(一)马原部分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新增)(不重要):开放性:是指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而不断丰富自己。
2.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新增)(单选考点)(重要):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二)毛中特部分3.第十章(经济板块里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容替换)(选择题考点):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4.第十章(经济板块里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内容替换)(选择题考点)(重要):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这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平衡,积极扩大进口。
5.第十章(经济板块里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新增)(选择题考点)(重要):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
2013版新大纲《毛中特》课程实际新增考点
2013版新大纲《毛中特》课程实际新增考点之四
第十章 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013年新大纲增加考点)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013版新大纲《毛中特》课程实际新增考点之五
(2013新大纲增加考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毛中特章节重点知识点整理绝密版★★★★★☆★☆毛中特重要知识点梳理☆★☆1.选择(放弃)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P178)2.★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是它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了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三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结合而形成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主要概念: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1关系总和。
它构成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即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方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了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包括计划_和平均_)4.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共性):(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经营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济运行法制化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区别: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注▲●▲加引号的还有:“三个代表”、“三农”、“一国两制”)标准的..........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常考类型:1.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
2.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多)目标或统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三大举措:○1全面深化改革○2全面依法治国○3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2、全面的内涵:“全面"讲的是发展的○1平衡性○2协调性○3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3、三大攻坚战:○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总结:关键一招:改革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创新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发展4、(多)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的改革方向(原则):○1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2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3坚持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5、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4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推进国家A.治理体系和B.治理能力现代化7、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
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性质),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8、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了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
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越强9、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 价值体系问题10、(多)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1处理好解放思想(邓)和实事求是(毛)的关系11、○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A.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足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B.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12、(多)○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A.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要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B.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C.整体推进协同改革,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也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D.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革的有力支点○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13(多)○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A.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B.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C.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D.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E.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F.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15、(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则:○1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6、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7(多)、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2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18、(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大创新):○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2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19、○3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首位或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20、党的建设的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1、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2、作风建设的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3、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
2013年修订版毛中特第11章
民族团结
民族共同繁荣
前提和基础
根本保证
出发点和归宿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2.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处理宗教问题 的基本原则
立足本国国情
遵循客观规律
信教自由原则
政教分离原则
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四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四国进行了友好访 问 • 这是我海军首次访问欧洲
德国海军热烈欢迎中国海军官兵
我海军出访编队印度洋上补给
德国海军和威廉市民欢迎中国军舰来访
我海军舰艇编队指挥员到英国 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司令家中做客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新型主战坦克装备陆军 中国空降兵部队训练
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京 九 铁 路 建 设 者 奋战在抗洪一线
援建“西兰乌”通信工 程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 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核心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举两面大旗
社会主义是主体
爱国主义凝聚力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三、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1.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处理民族问题 的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考研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考研毛中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考研政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毛中特部分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等。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则是指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
二、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中特笔记(11)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 【1】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2】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3】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建 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 就业服务体系【4】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二)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2005年5月,胡锦 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公 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 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 满活力,就是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 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是社 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存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既是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总 体要求。科学内涵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 健康是国民素质重要体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 幸福。【1】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2】要深化公立医 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等改革 【3】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 族药业发展【4】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 出生人口素质
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变化的指南攻略
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变化的指南攻略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变化的指南攻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来说,新增知识点9处,删除知识点6处。
新增的知识点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新增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新增的第一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第二个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的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新增的第一部分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个标题改变了。
新增的知识点有第一个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二个知识点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新增的知识点是第二节全面从严治党具体新增的知识点是一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二是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以上是2016考研政治大纲解析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新增的知识点。
因为新增的知识点是历年考试重点。
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议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
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解析: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因此,答案选D。
内容更新的有:第一方面是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更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依据更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第二个方面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全面深化改革(标题改变)全面深化改革更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毛中特备考知识点复习(11)
毛中特备考知识点复习(11)
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2021考研政治:毛中特备考知识点复习(11)”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 坚持党的领导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 多方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4.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6. 多方面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重要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思想建设是基础制度建党是有力保障)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重要:血肉联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中之重)
以上是传媒研考为考生整理的考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传媒研考小编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必背考点 -《毛中特》课程新大纲实际增加考点
必背考点1--《毛中特》课程新大纲实际增加考点之一(老师友情提醒:每年新大纲实际增加考点,都是当年命题的重点!去年新大纲第一章增加的“共产党90年做的三件大事",最后就考了分析题。
手机版的同学看不出划线部分,重点部分我都有下划线,用括号代替吧,)(★特别提示:2014新大纲增加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背考点11-《毛中特》课程新大纲实际增加考点之十一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过程。
)
1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完善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具体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
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