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内容: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7-48页例1、例2及相关的内容。
编写意图: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了乘法的意义。
1、提供了丰富的同数连加的生活情景,如坐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的情景,并根据具体问题,呈现了同数连加的算式。
2、突出强调了乘法意义的本质。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三个问题情景,采用逐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将求及格相同加数的和的情景与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出来,使学生能概括地认识同数连加问题的特征,为乘法算式的改写做好准备,同事突出乘法意义的本质。
3、有小精灵明确提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从而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4、在列出乘法算式、认识乗号、学习乘法算式写法和读法的基础上,进行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乘法式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乗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课堂表现特别活跃,老师准备了好多奖品。
瞧,有红苹果,智慧星,小红花,还有精美的小铅笔。
(课件逐一展示)师:这节课我们同学之间,小组之间都来比一比,看谁的表现最出色。
(老师环视全班)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
那每样奖品老师带了多少个呢?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你最喜欢什么?生1:我最喜欢小红花。
生2:我最喜欢智慧星。
生3:我最喜欢小铅笔。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你最喜欢的奖品有多少个?师:谁先来说一说,你算的是哪类奖品,是怎样列算式的?生4:我算的是智慧星,列算式是5+5+5=15(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点击相对应的算式)师:算得真快。
还有不同的吗?生5:我算得是小红花,列算式是1+2+4=7。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篇1潜江市实验小学王芳一、创设情境: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课堂表现特别活跃,老师准备了好多奖品。
瞧,有红苹果,智慧星,小红花,还有精美的小铅笔。
(逐一展示)师:这节课我们同学之间,小组之间都来比一比,看谁的表现最出色。
(老师环视全班)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
那每样奖品老师带了多少个呢?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你最喜欢什么?生1:我最喜欢小红花。
生2:我最喜欢智慧星。
生3:我最喜欢小铅笔。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你最喜欢的奖品有多少个?师:谁先来说一说,你算的是哪类奖品,是怎样列算式的?生4:我算的是智慧星,列算式是5+5+5=15(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点击相对应的算式)师:算得真快。
还有不同的吗?生5:我算得是小红花,列算式是1+2+4=7。
生6:我算得是红苹果,列算式是2+2+2+2=8。
生7:我算得是小铅笔,列算式是4+4+4+4+4=20。
二、探究新知: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加数。
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同桌互说)师:谁先来说一说你的发现?生1:我发现2+2+2+2=8的加数都是2。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那其它几道呢?谁来补充?生2:我还发现了4+4+4+4+4=20的加数都是4,5+5+5=15的加数都是5。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发现了这几道加法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
还有补充吗?生3:我发现只有1+2+4=7这道算式不一样,它不是相同的数相加。
师:说得很好。
我们可以根据加数的特点将这些加法算式分为两类。
一类是像左边1+2+4=7这类加法算式,它的加数是不同的。
(点课件:加数不同)。
另一类是像右边这些算式,每一道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点课件:加数相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师:请看大屏幕,(点课件)仔细观察2+2+2+2=8这道连加算式,在这道算式中这些加数都是几?生:加数都是2。
师:2我们可以叫它相同加数。
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篇一: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消除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知觉乘法的含义。
2.明白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整个过程中,能需要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开展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平时都喜爱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吗?今天上午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会出示课件──儿童乐园的一角)(2)、师:儿童乐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有湖水和小船。
远处有高高的时代广场。
还有一些小朋友。
(3)、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
)2、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2)、师:你们会用小棒音乐作品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制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3)、师:请你选一个自己心水最喜欢的纹样,老师帮你看着天数,看看你在规定的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4)、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了解一下你的作品?生l: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注目活动,我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手游创设的情境,引出“你们亦然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转而参与活动的学生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有活动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
【教学目标】1、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体会相同加数相加和乘法之间的没关系,知道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知道乘法表示的意义是几个几相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旧知。
3+5=8这是一个什么算式?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有它自己的名称。
1+2+3=6这个连加算式的加数都是谁?10+10+10=30这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10,像这样的算式叫做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
二、导入新课,探索新知。
1、建立“几个几”的表象。
(1)观察。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有几架飞机?生:每架小飞机坐了3个小朋友,有5架小飞机。
师:你们观察的真全面。
(同时多媒体操作)(2)提问题。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谁能提一个问题吗?生:小飞机里面一共有几人?(3)思考。
师:要想知道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解决?生:加法。
师:那该怎么列式呢?(4)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算式?生:3+3+3+3+3=15。
师:我们来读读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加数都是3。
师:这个3表示什么?生:每架小飞机上都是3个人。
师:几个3相加。
生:5个3相加。
师:为什么是5个3相加。
生:有5架小飞机,所以是5个3相加。
板书:5个3相加。
师:像这样几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我们就说是相同加数的加法。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小飞机这个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先观察图,找到了两条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研究其他项目吧。
2、充分体会“几个几”相加。
师:我们把小飞机这个问题解决了,按照计算小飞机上一共有多少人的方法利用观察(找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思路,把剩下的项目解决掉吧,下面就让王老师带领大家去坐小火车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的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入师:游乐场里有好多好玩的项目,同学们想去玩吗?(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游乐场。
(课件出示情境图)2、观察指导师:哇!游乐场里的项目可真多,这么多的项目应从哪里开始观察呢?观察图的时候你有什么好方法?生1:我们可以从左到右观察。
生2:可以从上到下观察。
生3:可以由近到远观察,还能从远到近观察。
……二、新授1、观察图发现简略信息师:同学们观察的方法可真多。
那现在同学们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这幅图,看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生1:图中有一些小朋友在坐旋转木马。
生2:有一些小朋友在坐小飞机。
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
生3: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坐小火车。
生4:图中还有小买部。
……2、小飞机图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可真多,那我们现在就从最好玩的小飞机开始研究,好吗?(好)发现信息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看看图中有几架飞机,每架飞机上坐了几人? 生1:有5架小飞机。
师:每架飞机上坐几人?生1:每架飞机坐3人。
师:谁能把我们发现的信息完整地说一说?生2:图中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坐3人。
师:每架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生:每架飞机上都是3人。
提出问题师:根据已知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小飞机上一共有几人?解答师:要知道小飞机上有几人,怎么解答呢?生:3+3+3+3+3=15师:到底是几个3呢?谁能有好办法让老师一听就明白吗?生:5个3相加。
师:说得真好,这样老师一听就明白要写几个3了。
板出版式:3+3+3+3+3=15④发现算式的特点师: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生:都是3相加。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乘法的初步理解》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课前思考: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应用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单元对小学阶段的运算部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
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
在理解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理解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其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如坐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的同学,每束各数相同的气球,每串数量相同的钥匙以及每份数量相同的胡萝卜、香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同时通过与情境中非同数相加情况的对照,使学生形成的乘法现实模型的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等教学活动,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理解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那里好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去看看好吗?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游乐园画面)生:他们有坐过山车的生:他们有坐小货车的生:他们有坐小飞机的,还有坐旋转木马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孩子们,节假日的时候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园玩?生:喜欢!师: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游乐园看看。
(课件显示游乐园场景)你看到了什么?生1: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摩天轮。
生2:小朋友在坐过山车。
生3:还有小火车。
生4:还有小朋友在下棋。
师:是在下棋吗?咱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放大显示摆图形)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摆图形游戏师:他们围在桌子边干什么呀?生:摆图形!师:看看他们摆的什么?你会摆吗?下面老师跟你们做一个小游戏,请你先想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你能摆出多少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师:拿出学具袋里的小棒,开始!生摆图形,师巡视指导。
2、交流师:时间到,停!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吧!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你们摆的图形真漂亮,那你现在数一数摆一个图形用几跟小棒。
生数并汇报。
师:那你能算出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跟小棒吗?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可以同桌商量一下。
3、汇报师:把你的算式说一说吧!(生说师板书)生1:10+10=20 生2:3+3+3+3+3+3+3+3+3=27 师:这么多呀,老师的手都酸了,谁比他还多?生1:我的11个3。
生2:我的13个3。
师:这么长的算式,写起来会怎么样?如果有100个3加在一起呢?对,特别的费劲,麻烦!那咱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么长的算式变的简短一些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吧!4、引出乘法师:把你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板书有代表性的想法)生1:6+6+6+6+3=27 生2:9Ⅹ3=27 师: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的想法吗?生1:我是把两个三加在一起了。
师:噢,你的方法是合并加数,是吗?生2:我用的是乘法。
师:你真聪明,大家听说过乘法吗?生:(一部分)听说过,(一部分)没有听说过。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在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上,老师正准备给小朋友们介绍乘法。
哎呀,光是想想,孩子们的眼睛就闪闪发光,充满了好奇。
老师一开始就摆了几个苹果在桌上,嘿,这可是个不错的开场。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有两个苹果,那一共是多少个苹果呢?这时候,孩子们纷纷举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老师笑着点头,看来这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老师提议,孩子们立马来了精神,像小鸟一样欢快地跳了起来。
老师把苹果的数量加倍,问他们现在有多少。
孩子们拼命算着,心里想着:两个苹果再来两个,哦,那就是四个!老师微微一笑,夸赞他们聪明。
每次看到孩子们的兴奋样,老师心里乐开了花。
学数学就是要让他们觉得有趣,才不会觉得枯燥嘛。
这时候,老师又问:“那如果每个人都想要三倍的苹果呢?”小朋友们开始低头算了,嘴里嘟囔着。
老师心里暗自高兴,看来孩子们已经开始懂得把数量乘起来了。
大家都是小数学家,真是可爱极了。
于是,老师举起一根手指:“来,我们一起说出乘法的秘密!”小朋友们齐声喊:“乘法就是把数量变多呀!”老师心里感到无比自豪。
老师决定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一下乘法。
于是,她把教室里的玩具车拿了出来,问大家:“如果我们有五辆车,每辆车上都有四个轮子,那总共有几个轮子呢?”哇,这可难倒了一些小朋友,眼睛里冒出了疑惑的光。
老师一边引导,一边鼓励大家:“想想看,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哦!”小朋友们点点头,心里似乎开始闪现出小灯泡。
“乘法就像是魔法!”老师继续说,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听得津津有味。
“你们知道吗?它可以让我们轻松地算出大数目。
”这下小朋友们都来了兴趣,纷纷开始试着用乘法算一些问题,脸上的笑容不断扩大。
老师真是乐见其成,毕竟看到孩子们这样开心,自己也感到无比满足。
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做了一些有趣的练习。
她把全班分成了几个小组,给每组发了一些糖果,问:“如果每个小组有六颗糖,那五个小组一共会有多少颗呢?”孩子们开始热烈讨论,计算纸上飞快的笔划声响成一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6页word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通过摆小棒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的。
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
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你们愿意吗?(出示主题图)生:齐声回答,愿意。
师:同学们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啊?生:小火车、摩天轮、过山车......二、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解答师:课件定位到小火车、过山车和摩天轮,试着让学生解答。
(1)让学生看小火车一节有几个人,有几节?一共坐了多少人?(2)让学生看过山车一节做了几个人,有几节?一共做了多少人?(3)让学生看摩天轮一个吊箱有多少人,有几个吊箱?一共坐了多少人?师:组织学生交流,并试着列出算式。
(书写时速度慢一点)生:3+3+3+3=12生:4+4+4+4+4=20生:2+2+2+2+2+....=12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太快了,数字太多,老师只记得加数是2,忘记有几个2了,怎么办呢?哪位同学能站起来给老师说一说。
(组织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述)生:2+2+2+2+2+2=12,有6个2。
2、提问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呀?(适时引导学生)生:都是加法算式,并且都是连加。
师:很好,有没有补充的?(引导学生观察出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生:都是加法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3、设疑:师:如果是20个2相加,那该怎样列算式呢?生:说出算式,发现算式太长了,写起来太麻烦了。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word精品文档1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2第5~8页的内容,包括红绿点的两个问题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第一单元的第二个信息窗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求多少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基础上,初步引出乘法。
体验用连加计算这类问题的烦琐,为乘法的产生提供了厚实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经历符号化过程。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学习的方式通过看一看、算一算、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意义、读法、与乘法算式的相对照。
将形与数做到有机的结合。
从中使我们的学生认识到两点:一是在求多少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加法计算比较繁琐。
这是乘法初步认识的基础。
二是乘法也表示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它是简便的书写模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能根据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模型列出乘法算式模型,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经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助交流、全体梳理,使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连加加法运算的局限性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感受乘法计算的优越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互助合作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感知由互助力量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进一步感受数学好玩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列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模型引出乘法算式模型。
【教学难点】在求多少个相同加数的和时,感受到用加法计算带来烦琐的局限性和转化成乘法简便的过程及认识到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笑脸卡片(奖励使用)、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出示信息窗,说明信息。
1、说明信息师:喜欢看魔术吗?生:喜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 : 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时间: 2022年4月20日地点: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一、课堂导入老师:(用幽默的语气)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表内乘法了,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吗?学生A:乘法就是一只小鸡生了一只小鸡,两只小鸡生了多少只小鸡!老师:哈哈,不错,乘法确实是关于数量增长的运算。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问题:如果每个小朋友手上有3个苹果,那么两个小朋友手上一共有几个苹果呢?学生B:(迅速举手)老师,一共有6个苹果!老师:对啦,很好,你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概念。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更多有关表内乘法的知识。
请你们打开书本,让我们一起开始吧!二、数学练习1.计算下列乘法题目:– 2 × 3 =– 4 × 2 =– 5 × 1 =2.解决问题:–小明有4个草莓糖,小花有3个草莓糖,他们一共有多少颗草莓糖?–一个班有5排桌子,每排桌子有4张椅子,一共有多少张椅子?三、知识点讲解老师:表内乘法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乘法运算,比如在乘法表内计算。
同学们,你们知道1乘以任何数都等于多少吗?学生C:1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那个数本身!老师:没错!1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那个数本身。
这就是乘法的基本性质之一。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乘法表的使用,谁能告诉我2乘以3等于多少?学生D:2乘以3等于6!老师:(鼓励地)很好!我们可以通过乘法表来验证。
请大家注意,乘法表中的数是有规律的哦!四、课堂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一些联系,验证我们对表内乘法的理解。
1.完成下列乘法表中的空格:–× | 1 | 2 | 3 | 4 |–|—|—|—|—|—|– 1 | 1 | 2 | 3 | 4 |– 2 | 2 | 4 | 6 | 8 |– 3 | 3 | 6 | 9 | 12|2.计算下列算式:– 6 × 1 =– 3 × 4 =– 2 × 2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表内乘法的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活动记录(精选7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活动记录(精选7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活动记录精选篇1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重、难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观察课件)1、你能看图写算式吗?①图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②图2一共有多少太阳?(3+3+3+3+3+3或6+6+6)③图3一共有多少星星?(4+4+4+4+4或5+5+5+5)2、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什么?(如:4个2相加和有2个4相加是一样的;6个3相加和3个6相加是一样的。
)3、如果我说5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会想到哪个算式?3、老师报算式你能算一算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如:10个5相加;20个2相加等。
)4、报100个50相加?(学生可能面露难色)二、智慧大闯关(一)我是智慧星1、自学45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①你自学到了什么知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②你还有什么疑问。
2、请将黑板上的一些连加算式改写乘乘法算式并说一说:①他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②体会像上面一样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AxB或BxA)③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智慧小能手(课件出示)以所摆的小伞、三角形和五角星为例进一步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①试着用乘法算式3x6=18或6x3=18算一算所摆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读出所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及:6个3相加等于18、③用乘法算式10x3=30或3x10=10算一算所摆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组内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3个10相加等于30、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图,请看!板书算式报算式,表扬写3个10,2个20等相加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后营学校小学部丁元新一、引入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都去哪玩了?生1:我去大连玩了。
生2:我去了泰山。
生3:我去了北京,看到了故宫。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够利用短暂的假期亲近自然,开阔视野。
有一群小朋友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来到了游乐场玩得也非常愉快,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你都看到了哪些游乐项目?生:我看到了摩天轮、小火车、还有过山车。
师:在游乐场里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快跟你的同桌数一数每种游乐项目上都有多少位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样数的?生1:摩天轮上面有20位小朋友,我是4个4个数的一共20位。
师:你数了几个4?生1:我数了5个4。
师:加法算式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4+4+4+4=20)师:谁愿意像他这样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生2:我数了小火车上的人数,是3个3个数的,一共是12人。
加法算式是:3+3+3+3=12(教师板书算式)生3:我数了过山车上的人数,是2个2个数的,一共是12人。
加法算式是:2+2+2+2+2+2=12(教师板书算式)师小结:哦!你2个2个数,你3个3个数……看来大家都是几个几个数的,数数的能力可真不一般!(在游乐场这个学生熟悉的环境里发现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二、呈现问题,自主探索师:快睁大你的眼睛看看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我发现他们的加数都一样。
生2:每一个加法算式中加数都是一样的。
生3:我发现他们都是连加法。
师:都有这样的发现吗?你们的观察力真强!像这些“一样的加数”我们就叫它们“相同加数”,相同的加数“有几个”就叫它“个数”。
(教师板书:相同加数、个数)教师手指着第一个算式:这个算式里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我们就可以说成6个2相加……师小结:你们说对了,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就可以简单的说成几个几相加。
师过渡:这个游乐园里不仅有游乐项目,还有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摆一摆乐园”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生:摆小棒!师:对呀,他们在用小棒摆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读古诗,学乘法——朱国荣老师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一、课前思考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主要思考了以下三个问题:(一)与原有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与目标定位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实验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从操作切入的,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的情境。
学生需要经历“操作→表象→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的思维过程,这体现了实验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的编写特点。
而原教材(以原浙江省省编教材为例)是直接按“表象(矩阵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编排的,显然,就教学起点而言,实验教材比原教材低一些。
在目标定位上,实验教材强调在学生知识经验(加法意义)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乘法的意义。
(二)如何选择学习材料?就本节课的内容而言,学习材料的选择有三种形式:第一,从动手操作切入,如摆小棒;第二,从直观表象切入,如矩阵图等;第三,从加法算式切入。
无论从哪一种方式切入教学,只要组织合理,引导得当,都能殊途同归,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意义。
当然,在思维层次上,三种切入方式是有区别的,分别体现了动作、表象、符号与逻辑等不同的思维水平。
显然,选择哪一种方式切入教学主要应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认知水平而定。
(三)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乘法运算的意义(包括书写形式等)是一种数学规定,从学生的逻辑起点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应该”是空白的。
因此,乘法意义的揭示应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由教师直接告之。
但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直观地认识了乘法,认识的程度、比例则体现出不同学生个体和不同班级群体的差异性。
面对学生的现实起点以及学生个体、班级群体的差异性,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把学生的认知经验和个性差异转化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中建构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实录(一)导入。
1.请学生背一背语文课上刚学的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山行》)。
2.呈现其中一首诗,请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读信息。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这首诗,语文课上刚学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也要来学一学。
(数学课也要学古诗?学生满脸惊异,学习欲望被迅速激发起来了)字串3生:我发现这首诗共有两句,每句都有14个字。
生:我发现每行有7个字,共有4行。
生:我发现每列有4个字,共有7列。
生:我发现了它的标点使用规律:逗号、句号、逗号、句号。
3.教师提出数学问题。
师:这首诗,不算题目,也不算标点符号,一共有多少个字?(生的第一反应是一个一个地数,不少学生还用手指点着屏幕轻声地数了起来。
这时,师迅速提出了要求)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首诗的总字数吗?请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生开始在练习本上写算式。
这时师提示学生:你能写出不同的算式吗)(二)展开1.在学生写算式的时候,教师迅速进行了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写的是加法算式,但也有一些学生是用乘法算式表示。
反馈时,教师有意识地先请几个写加法算式的同学汇报。
生1:7+7+7。
(生1汇报后,师马上请其他同学解读算式的意义)生2:14+14.生3:7×4.(听到了“7×4”这个算式,很多学生路出疑惑的神情,也有一个学生大声叫了出来:乘法,乘法!师马上请生3板书这个算式,并随机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师:“7×4”表示什么?哪些同学已经看懂了?生4:“7×4”就是表示4个7相加。
生5:“7×4”里面的“7”表示这首诗每行有7个字,“4”表示有这样的4行。
师:“7×4”的结果也表示这首诗的总字数。
同时“7×4”还可以写作“4×7”,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
2.呈现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
(1)隐去题目和标点符号后,教师再次提问: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同样请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些算式表示。
(2)指名学生直接在黑板上写出算式,结果黑板上呈现以下五个算式:加法有:20+20,10+10+10+10 5+5+5+5+5+5+5+5乘法有:5×8 8×5(3)请学生说说两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生1:“5”表示每行有5个字,“8”表示一共有8行。
生2:5×8和8×5都可以表示8个5相加。
(师适时提炼并提出问题:5+5+5+5+5+5+5+5,8个5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5×8 或8×5。
你喜欢哪一种算式?是乘法还是加法?为什么?生3:我喜欢乘法,因为乘法写起来简单。
生4:我也喜欢乘法,我还知道“五八四十”,乘法算起来也简单。
师:这位同学很厉害,他还知道乘法口诀呢!是的,乘法不但写起来简单,以后学了乘法口诀,算起来也简单。
(4)请学生把其它两个加法算式也改成乘法。
反馈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把10+10+10+10改写成乘法。
在把“20+20”改写成乘法时,多数学生写成“20×2”或“2×20”,但也有一些学生写成“20×20”,从而引发了认知冲突。
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20×20”表示20个20相加,而不是2个20相加。
(三)基本练习。
1.完成课本上第46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写算式。
(2)反馈交流,呈现以下算式:4+4 2+2+2+24×2 2×4(3)请学生给加法找一个乘法朋友,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4+4可以写成4×2,也可以写成2×4;2+2+2+2也可以写成4×2或2×4。
(4)这时,以外出现了。
一位学生提出:“还可以写成1×8.”学生们愣住了,教师也一下子愣住了!不一会儿,马上有学生举起了手,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知道,我知道!”生1:1×8就表示8个1相加。
生2:我知道1×8的加法朋友是1+1+1+1+1+1+1+1。
(师请全体学生说一遍这个加法算式,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写下来,并引导学生简捷地说成“8个1相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生3:我认为1×8表示1个8.生4:还可以写成8×1.2.找朋友(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或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4+4+4 6+6+6+6+6 5+2+9+1 5×4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能改写成乘法”》(四)拓展应用1、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人或物,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2.解读生活中乘法的意义。
教师呈现一个“健民咽喉片”的盒子,请学生解读盒子上的乘法算式“8片×2板”的意义。
读朱国荣老师《读古诗,学乘法》一文有感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经常需要阅读教师或教研员写的文章。
在读了朱国荣老师的这篇《读古诗,学乘法》后,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一位用心的教师!由于教师的用心,使这样一节传统的概念教学课上得既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还充盈着人文气息。
朱老师选择了通过读古诗来引入数学学习——学习乘法。
他使大家看到了这样的情境:数学课在一片琅琅的古诗吟诵声中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在这熟悉的诗情画意中间也包含有数学的信息和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这样的“教学引入”新颖别致,但并不显得哗众取宠。
这看似信手拈来的学习素材,实际上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也正是教师用心的结果。
在“课前思考”部分,我们了解到朱老师是怎样用心思考、进行教学设计的。
他细致地分析了教学内容、教材编排和学生已有的基础等各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既切合实际又基于理性思考的教学起点和教学方案:选择弱表象(由方块汉字组成的古诗)作为学习材料,切入教学;利用学生的差异,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告诉学生”。
这是一份符合城市学校、原有学习基础较好的班级的学生的教学实施方案,sc 要让学生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朱老师从解决“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这一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在对不同方法的讨论中引出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学生知道了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乘法与加法的比较,体会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朱老师注意根据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控制着教学的节奏和走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的情境,让不同学习起点、不同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略有差异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教师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反应或结果心中有数,做好了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控的准备。
正如朱老师自己分析的那样:“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直观地认识了乘法……面对学生的现实起点以及学生个体、班级群体的差异性,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把学生的认知经验和个性差异转化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中建构乘法的意义。
”在两次教学反馈时,他都有意安排反馈的顺序,先呈现同数连加的各种算式,再呈现乘法算式;通过学生们对各种算式的解读、比较、沟通,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由同数连加的“加法”到“乘法”的发展过程,体会乘法的含义。
朱老师较好地解决了对于起点高的学生怎样教学的问题:既要揭示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的简捷和实用价值,又要使学习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学生能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
这一切都是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用心挖掘、对教学过程用心设计才能实现的。
所以,有用心的教师就会有“美味”的教学。
当然,这节课较多地关注了对高起点学生如何教学的问题,而在如何让低起点的学生也经历或了解乘法产生的过程略显欠缺。
如能通过有关阅读材料或启发性讨论涉及这一内容,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或方法的产生、发展获得更丰富的感受,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抽象性、简捷性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