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小学语文教育的“根”——对话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
行走在探寻教育“支点”的路上
行走在探寻教育“支点”的路上作者:杜福全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2013年第02期凡是见过她的人,都说她热情、大方;凡是熟悉她的人,都说她认真、执着;凡是她的学生,都说她睿智、博学;凡是她的学生家长,都说她值得信赖、不可多得……她,就是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化四小语文教师胡红。
古希腊力学家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胡老师说,给她一个支点,她可以托起明天的太阳!是的,十几年来,胡老师一直在寻找教育的支点,她也努力用自己的支点去托起一轮又一轮的小太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胡老师,去了解她所走过的寻找教育支点的历程。
勤奋踏实,寻找课堂教学的支点1996年,胡红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南京市扬子三小任教。
由于大学接受的是中学教学法,面对学校交给的一年级实验班,她甚至有些手足无措,但还是很快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胡老师抱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信念,努力寻找课堂教学的支点。
她一遍又一遍翻阅教材与参考资料,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研究儿童心理,学习儿童语言。
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她总是做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很快,她的课有了进步。
工作第二年,胡老师参加扬子总校青年教师赛课就获得了一等奖,区里还请她为全区上了一节苏教版教材示范课。
1998年,工作第三年,她就在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次省级培训会上应邀承担观摩课任务,这次面对全省的展示既是对胡老师教学的肯定,又促进她日后的教学向更加精湛的方向迈进。
此后,她多次在全区、全市开课,赢得了普遍赞誉。
日益提高的教学水平不仅表现在各级示范课中,更表现在她的每一次家常课上。
胡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她总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熏陶。
站稳讲台之后,胡老师很快就有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她一面追求“灵动、简约、高效”的课堂,一面深入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习作教学研究。
胡老师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博览群书,她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
建立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新体系——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
务 本 。 这 里 的 “ ” 三 层 本 有 意 思 :一 是 以 学 生 为 本 位 。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教 师 千万 不 可 忘
记 :学 生 是 “ 文 学 习 的 主 语
基 于 哪 些 考 虑 才 提 出这 四 点 的
吗 ?
了 , 实 少 了 。有 些 教 学 研 究 文 务 章 , 求 所 谓 “ 术 性 ”食 “ ” 追 学 , 洋
不 化 , 语 堆 砌 , 弄 玄 虚 ,k 术 故 - L 人 读 后 一 头雾 水 。 我 认 为 , 公 开 课 , 提 倡 上 应 以平 常 心 上 常态 课 。搞 课 题 研 究 也 要 倡 导 一 种 实 事 求 是 的 风
“ 于 语 文 ” 东 西 ; 堂 情 境 关 的 课 相 对 稳 定 ,而 不 是像 走 马灯 那
样 频 频 转换 ; 业 当堂 完 成 , 作 把 课 外 时 间还 给 学生 。
我 国 的语 文课 改逐 步走 向深 入
时 , 各 地 在 实 践 中 相 继 出 现 了
一
的 不 就 是 多 读 多 写 吗 ?《 文 课 语 程 标 准 》里 有 一 段 话 说 得 非 常 精 辟 :提倡 少 做 题 , 读 书 , “ 多 好 读 书 , 好 书 , 整 本 的 书 。” 读 读 这 就 是讲 的多 读 。还 说 :让 学 生 “
剥 夺 了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二 是
语 文 的 本 体 。语 文 的 本 体 是 什 么 ?是 语 言 文 字 ,学语 文就 是 学 习 语 言 文 字 。 我 曾 概 括 为
“ 字 诀 ”, 识 ( 字 ) 写 ( 七 即 识 、 写
让语文课绽放出美丽之花
让语文课绽放出美丽之花作者:吴学智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5期摘要: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恰到好处的掌握语文知识。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诵读,注重学生的个体创新,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
关键词:语文教学;诵读;文学素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来赞美语文: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片云,只要不停地积聚,就会化育成无边的春雨。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绚丽的花,只要给她七彩阳光就会在我们的心头怒放。
语文的美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人格。
一、杜郎口中学语文课的美走进杜郎口,听了三节语文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语文课的美!更让我觉得做一名语文教师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1)以诵读让课堂美丽。
语文课上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一节课听的是《陋室铭》。
这节课,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也有了不同的体现,可见,在备课中,教师精心设计了朗读训练过程,这让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课文的情景中,让听课的老师也有一种美的享受!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又非常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例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教师联系现实对学生说道:在经历了豪华装修热之后,现代人开始理性回归,这样一间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的“陋室”,成为不少城市人所向往的居所。
假如你就拥有这样的一间“陋室”,你该怎样来表达你心中的感情?(2)以个性让课堂美丽。
第二节课听的是《观舞记》。
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
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短短的一节课上,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
先是将课前搜集的有关舞蹈的绘画、音乐、雕塑(图片)诗歌等方面的作品进行展示。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
笔者就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说说个人想法。
一、习惯的界定和形成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
哲学家认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动,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二者辩证统一。
因此,习惯应包括可闻、可见的外在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变的内在的思维模式。
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己的已有的与问题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和经验(即相似块),然后再通过具体有序的操作来解决。
所以,好的习惯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反复历练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能的自动再现。
这其中,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内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个方面的建构入手。
先说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问题。
列宁说过: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
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张光鉴先生认为:思维规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得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建构、储存起来的相似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
人总是先从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后才去认识事物运动的相似、结构的相似、联系的相似,才能认识到事物千变万化中那些相对不变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相似论》曾明确指出:一般说来,应从事物的两个主要关系去认识和掌握它的本质:一个是从静态到动态相似过程去认识它;一个是从宏观相似现象与微观结构相似关系来认识它。
浅谈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却 发 现 许 多 教 师 是 在 邯 郸 学 步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还 是 如 从 前 一 样 案 :原 米 老 麻 雀是 靠 自己 的勇 气 战 胜 了猎 狗 这 就恰 恰 体 现 了合
单 调 乏 味 .课 堂 上 没 有 生 命 活 力 的 焕 发 与学 习 主 体 个 性 精 神 的 理 的教 学 手 段 的 作 用 。假 如我 还 是 一 如 既 往 地 给 同学 们 讲 .而 不
到 ,就 形 不 成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也 难 于解 决 。 所 以从 一 篇 课 文 的 内 用 教 学 手 段 ,以致 于 “拣 了芝 麻 ,丢 了西 瓜 ”。语 文 新 课 程 提 出要
容 中 ,要 舍 弃 零 碎 的 、不 明显 的 、易 理 解 的 、非 重 点 的 ,应 筛 选 出 赋 予 学 生 更 多 自主 性 实 践 、亲 身 体 验 的机 会 .以 丰 富 学 生 的直 接
扰 .让 学 生 能充 分接 受 本 质性 的 知 识 信 息 .从 而 提 高 单 位 时 间 内 乐 。 仔 细 想 一 想 .这 里 的 表 演 是 毫 无 意 义 的 .要 真 正 让 学 生 体 会
信 息 传 输 的质 量 。例 如 《我 们 家 的 猫 》这 篇 课 文 ,文 字 并 不 深 奥 难 到 诗 歌 所 表 达 的 快 乐 ,应 让 学 生 从 有 感 情 地 朗读 去 体 会 .这 样 才
那 充 满 智 慧 、充 满 诗 意 的 精 彩 课 堂 成 了 我们 追 求 的理 想 境 界 。然 的是 什 么办 法 吗 ?学 生们 流 露 了惊 叹 、疑 惑 和 急 切 的神 态 .主
而 .几 年 过 去 了 ,当我 们 冷 静 地 审 视 现 实 中 的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时 , 动 地 、伞 神 贯 注 地 一 口气 读 完 了课 文 .很 快 就 找 到 了问 题 的答
简简单单才是真
简简单单才是真人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这一理念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追求的简约风格。
可当下有些老师的课堂仍然一味追求花样繁多,课件花哨,不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及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
一堂课结束,有的时候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读不熟,忽略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课堂失去语文味。
这又让我想起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说过:我们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简约,简简单单才是真。
一、“有的放矢”目标明教学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有明晰目标作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确定教学目标就是确定这节课要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简明,是打造“简约”课堂的保证。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目标要科学、适当。
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草原》等景美情深的文章时,教学目标主要是赏读积累为主;《卢沟桥的烽火》、《半截蜡烛》等故事性强的文章,主要以熟读、复述、内化语言为主;《最后的姿势》、《钱学森》等写作上有特点的课文主要以领悟迁移写法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叠加。
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我反复钻研教材制定了这样的目标: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②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读读,品品,议议,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敬佩之情。
围绕这样的目标进行教学,有的放矢。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达到这个目标。
二、“句句斟酌”语言精著名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语言要精练、准确。
这些语言恰当灵活地运用是引导学生有效进入学习的信号。
张庆与后现代课程观
张庆与后现代课程观作者:刘春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3年第12期历经十几年的实践与推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成为全国小学语文的主流教材之一。
教材饱含了主编之一张庆先生毕生的心力和智慧,他在《张庆文集》的扉页上写道:“我愿为母语教育研究献上一个完整的样本。
”这套沉甸甸的样本,让我们领略到张先生丰厚精深的学养积淀和睿智圆融的思维张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张先生“草根”的扎实稳健和“旗手”的高屋建瓴。
而这一切投射到张庆先生的课程观和教材观中,则表现出传统与现代同生,简约与丰富共融,平实与优雅齐韵的文化特质。
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具有伟大的文化感,因重视自己伟大的精神传统——尤其是儒家与道家,你们对精神或态度具有强烈的内在感觉,这正是充溢课程所必要的。
”多尔高度赞誉了中国的精神传统对于课程的文化价值,并启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母语教材,研究教材的编者。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发现,张庆老师的课程观、教材观与后现代课程观在本质上深度一致,表现出教育理念的民族性、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
本文拟从哲学观照、母语情怀、儿童立场以及实践智慧四个方面阐释对“张庆与后现代课程观”的点滴思考,以求方家指教。
哲学观照:有无相生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显性物化形式,其背后蕴藏着编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暗含着编者对于语文学科的本源、本质等形而上的思想认识。
张庆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从先贤哲人思想中汲取了丰厚的智慧。
因此,他的教材观念中自然而然地存有中国哲学的印记。
他曾引用老子的观点,认为:“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古代的战车为什么能行走,因为车轴部分是空的,才能发挥车的作用;我手中的茶壶中间是空的,才能做器物,我们住的房子不是一个水泥墩子,中间是空的,才能住人。
《小学语文+行走在简约的语文课堂上》论文
附件1编号________ 仪征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申报表论文标题行走在简约的语文课堂上论文类别小学语文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联系电话【类别填写:中学语文、中学数学、中学英语、中学物理、中学化学、中学生物、中学政治(高中政治初中思品)、中学历史、中学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教育管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思品、幼儿教育】行走在简约的语文课堂上摘要:语文教学要追求简约扎实,做到实实在在促发展。
本文认为通过精简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便教学方法和简洁教学语言,能使语文课堂从繁杂走向简约。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简约正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行为都有了重大突破。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
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琢、完美无瑕,课堂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密密严严,连每句话、每个词、每次活动的时间都被精细设定,这样的课堂表面看很完整,实际上成了教师表演、“出彩”的舞台,使原本简单的语文课堂纷繁复杂,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从而失去了语文课应具有的“语文味”。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
”崔峦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教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两位教育前辈给我们传达的是一种简约教学的理念,为此,笔者以为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追求简约,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教学行走在简约的路上。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精简教学目标,绽一枝独秀之美很多老师,面对一篇课文,往往不知怎样取舍,看看这段,好;看看那段,也好!于是从头到尾,蜻蜓点水地将课文过一遍,三维目标又希望个个都能落实,以致于教学目标是多而杂。
语文教学本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的本色【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64-0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与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讲明白一点,学习语文就是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大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
崔峦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教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语文怎么学,我以为“简简单单”。
听、说——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读、写——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世界,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再细化一下,即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四得”: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
1 听得懂——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听”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堂倾听。
一方面,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到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
同样,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这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更是语文学习的必须。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有幸作为2008年江苏省中小学“杏坛杯”优质课评比语文二组的评委。
两天内我共听课16节,身体是疲劳的,但精神却是兴奋的。
具体说,这16节语文课给我们这样几点感受:一、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教材是课堂和谐和有效的保证于永正老师曾说,这法那法。
钻研教材是根本大法。
方智范老师也大声呼吁:语文老师要做文本的知音。
可见,正确教材解读是语文老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通过这16节课的动态展示,我们感受到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是准确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教学中。
教者准确地把握住樟树的外形及内在特点与宋庆龄高尚品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借樟树的象征意义感悟宋庆龄的高尚人格。
《争论》一课的教学中,教者不仅引导学生感受这个故事的有趣,更让学生感受故事背后的哲理。
有的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不仅准确而且深刻。
《水》一课的教学中,教者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不仅仅只是珍惜水资源这一层面上,而是通过缺水之苦和有水之乐的对比描写感受作者坦然、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
也因为这种深入的解读,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发出“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出生地,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一独特的人生感悟。
二、紧紧扣住文本的“领”,使阅读课目标清晰、重点突出针对阅读课的纷乱、繁杂,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说: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领”。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什么是文本的“领”呢?概言之,即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
从16节语文课中我们感受到老师们试着寻找文本的“领”。
并借助这一“领”,改革教学固有程式,力求使阅读课变得清晰而简单。
《理想的风筝》一课中,教者准确地把握住文本的“领”――“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并在导入、新授学习及小结时不断强化这一关键段。
如:1.导入新课。
出示这一段,指名读。
提问:是什么样的一位老师让大作家苏叔阳如此思念?2.新授学习。
在引导学生感悟3个小故事:“笑谈残疾”、“旋转板书”、“追放风筝”时,谈完每一个小故事,教师均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刘老师那份崇敬和思念。
谈“情”说“法”话习作教学
品质好 ” 就是在公交上让座 , 让 ’ “ ’ 得老套而无新意 ; 一提 到“ 母爱
( 原 形乍 露 , 发情 感 跌 宕 。 故弄 玄 虚 就 是要 造 成 孩 子 二) 引 我
父爱 ” 就是下雨打伞淋半边 , 淋’ 一样而无真实感 ; “ , 得 , 一说到“ 师 们 情 感 上 的 跌 宕起 伏 , 是 要 让 他 们 找 到 那种 患得 患 失 的感 觉 , 就
作方 法 、 巧 以及 语 言表 达 的 各 种 表 现 手 法 、 式 , 后 再 进 行 “ 融 让 梨 ” 曾 带梨 到 幼 儿 园 , 果 让 他 大 跌 眼镜 , 子们 根 本 技 形 尔 孔 , 结 孩
感到教有所成, 家长觉得学有所获 , 感欣慰 。其实过 多的形式 榴 ’ , 须先 吊足 他 们 的 胃 口 。课 前 我 用 卫 生 袋 装 了 半 个石 榴 , 深 ,必 ) 上 的东西 , 本身就是桎梏情感 自由表达的绊脚石, 情 以物牵 , “ 辞 又 找 张 新 报 纸 把石 榴 裹 了个 严 严 实 实 。 他们 猜 猜 是 什 么 ? 的 让 有 以情发 ” 是言语行为 的 自然规律, 者创作总是有 感而发 , 作 甚至 油然而发, 哪里要先思索如何如何说才好 。
( 再起涟漪 , 三) 进发情 趣火花 。看着 失落 的孩子们 , 我笑容
可 掬 地 说 :往 往 期 望 越 大 , 望 越 大 。 是 , 们 不 要 失望 、 “ 失 但 你 不要
二、 定位: 生情 , 习作教学之法
我 这挺 灵 , 学们 刚刚 还 没精 同 ( 无情到有情, 一) 转变观念首当其冲 。 关于培养写作素养的 叹 气 , 这 石 榴 可 不 是一 般 的石 榴 。” 听 一 理 念 , 永 正 老 师 讲 得 好 :要 注 重 情 感 体 验 , 出情 趣 ; 淡 化 打 采 的 , 我 这 么 一说 精 神 头 又 来 了 。 位 同学把 一 粒 籽 放 到嘴 于 “ 写 要 文 体 局 限 , 出 实感 。” 写 由此 我 想 : 动 写 作 情 感 , 设 写 作情 境 , 调 创 在 一 次 次 富有 情 趣 的写 作 实 战 中 逐 步 学 会 表 达 ,这 或许 是 我 们 里 , 马 时就 变 了 , 学 生 的 话 来 说 就 是“ 毛 拧 到 了一 起 , 子 脸 用 眉 鼻 时 间 , 子 们 的 表 情 真 是 五 花 八 门 、 酸 ” 堪 言 :酸 石 榴 、 孩 “ 不 “ 酸 粒 ,就 不敢 再 吃 第 二 粒 ‘ 的 胃酸 都 被 酸 出 来 了 我 好 长 时 我
张庆老师印象记
张庆老师印象记作者:钱锡铭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09年第08期我与张庆老师一起编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0多年了。
我俩在南京金城花园住一起,两个房间紧挨着,感觉就像一家人。
我喊他“大帅”,他叫我“小钱”。
说起“大帅”之称,还颇有点渊源。
在教材编写的头两年,编写组的几个同仁这样尊称两位教材主编:朱家珑老师(当时还没有任省教研室副主任)为“龙头”,是个领头人,引领我们前进;张庆老师为“大帅”,坐镇中军帐,具体指挥教材的编写。
于是,“龙头”和“大帅”两个外号就一直叫到了今天。
不过,我喊“大帅”,除了敬意外,更多的是亲切,我早把张庆老师当作自己的长辈;张庆老师叫我“小钱”,更多的是关爱。
在与张庆老师朝夕相处中,他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真、细、实、谦”。
真实·真情张庆老师一直提倡一个“真”字,他说:“我们的教材要积极反映时代的面貌,给学生真实的感受,我们的教学必须求真,让学生去真切地领悟。
”所以,在教材启动之初,我们就定下一个原则,既要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又要积极反映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
张庆老师总是叮嘱大家尽力关注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寻找最佳切入点。
一次,我从苏州回南京,兴奋地告诉张庆老师:“沪宁高速开通了,我这次就是坐‘高速’过来的,感觉特好。
以前从苏州到南京坐汽车要6个多小时呢,现在不到3个小时。
”“是吗?”张庆老师很感兴趣地问,“真是一条黄金通道呀!小钱,你去收集一下沪宁高速的资料。
”我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不几天就收集了一大堆资料。
可张庆老师看后摇了摇头,说:“这些不行,我们的课文应从孩子的眼中去看沪宁高速,看来还得亲身体验一下。
”于是,张庆老师又安排郑加强和马培文两位老师去“体验生活”。
两位老师从沪宁高速的起点——南京,坐到终点——上海;吃罢午饭,又从上海坐‘高速’回南京。
上海站的一位师傅奇怪地问:“你们不是来出差的吗?怎么刚到上海又要回去了?”马培文老师笑着答道:“我们的差就在你们沪宁高速的路上。
诗说张庆语文教育思想
诗说张庆语文教育思想作者:刘友开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09年第08期(一) 道德文章相辅成——“人、德、情、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放光辉,离开人本语文废。
道德文章相辅成,离开道德语文危。
情动辞发语文生,离开情感语文碎。
智慧展翅语文飞,离开智慧语文赘。
【解说】我以为,从本体论说,张庆先生语文教育思想,是“人、德、情、智”的和谐发展,其主要内容为:1. 语文离不开人本,离开了人本的语文是空洞无物的语文;2. 语文离不开道德,离开了道德的语文是危险(可怕)的语文;3. 语文离不开情感,离开了情感的语文是苍白无力的语文;4. 语文离不开智慧,离开了智慧的语文是缺乏创造力的语文。
其中,2、3、4项大体上为张庆先生的原话,第1项为本人的理解。
(二) 社会源泉大课堂——“大、小、生、熟”辩证统一的教学理念社会源泉大课堂,语言文字任激扬。
小学语文本姓小,小中见大用力张。
语文来自生活中,生活语文酿精良。
把书读熟义自现,熏陶习染能力强。
【解说】我以为,从领域论说,张庆先生语文教育思想,是“大、小、生、熟”辩证统一的教学理念,其主要内容是:1. 学会查“社会大词典”的大语文教育观;2.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的学科“定性”与“定位”说;3. “处处留心皆语文”的生活语文教学论;4. 熟读成诵,熏陶习染的智能训练法。
(三) 依据“课标”人为本——“新、实、简、美”与时俱进的教材实践依据“课标”人为本,定性定位三维整。
古洋都为今中用,削枝强干目标准。
新实简美俱时进,承前启后创新生。
简约民族现代童,四化特色集大成。
【解说】我以为,从实践论说,张庆先生语文教育思想,是“新、实、简、美”与时俱进的教材实践,其主要内容是:1. 依据课标,以人为本;2. 定性定位,三维整合;3.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4. 削枝强干,集中目标。
其所主编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为:①简约化;②民族化;③现代化;④儿童化。
立足教材 加强训练 积累词语
立足教材加强训练积累词语有言说“学文如聚沙”也就是说学语文靠的是日积月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用“布云下雨说”做了生动的解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讲到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聋哑学生写作文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语言的积累,致使写作时言不达意,无话可写,描写空洞。
杨再隋教授说过:“语言的积累,关键在于词语的积累。
”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聋校语文教材第十五册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积累近义词积累近义词就是帮助聋生积累和某个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例如《苦柚》一课,学习“腼腆”一词,聋生经过课前预习,都能说出词典上的义项: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但他们是否真的懂得了词语的意思,我要求他们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来说说“腼腆”一词的意思,聋生经过快速阅读查找,很快能说出“害羞”。
又如《海伦.凯勒》课文中有一句话:“海伦.凯勒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
”其中“著名”是新词,我在检查预习时,让聋生说说以前学过的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聋生有的说“有名”,有的说“闻名”,有的说“出名”……这样的教学不仅使聋生理解了词语“著名”的意思,而且同时掌握了几个近义词,积累了词汇。
2.积累含有相同词素的词语即用一个词引出一串词来。
如在《曼谷的小象》中学习”赞叹”一词,可让聋生说出”赞”的其他词语:赞扬、称赞、赞美……3.积累构词形式相同的词语如《火烧云》中,学到了“红通通”“金灿灿”一组描写颜色的词语,可让学生写出以前学过的构词形式相同的词语:绿油油、黄澄澄(《美丽的画》)、紫微微(《曼谷的小象》)、黑沉沉(《保护小树苗》);课文中还有另一组描写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让聋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词语,照样子说几个:杏黄《富饶的西沙群岛》:金黄、雪白《美丽的画》、天黄《在金色的海滩上》、橘黄《曼谷的小象》、桔黄(《我的小花鹿》),从而帮助聋生积累丰富的词语。
4.积累描写事物的形容词《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优美散文,词汇丰富,是帮助聋生积累词汇的好教材。
小学语文教师解题能力试题(卷)
小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8年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能力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16至20题为多选题,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多选题也可以调整为:正确项全选的,得2分;选择1个及以上正确项但未选全的,得137.(4分)参考答案:因为“我”的初衷是想把蚂蚁喂养长大,可在经历两次失败后,“我”意识到,即便微小如蚂蚁一样的生命,为了追求自由,也不愿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中享福。
所以,“我”理想中的“喂养”,事实上变成了“囚禁”。
从“养”到“囚”,体现了“我”对生命存在意义认识的逐步深入。
作者以“囚蚁”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38.(8分)参考答案:(1)相同之处(2分):都抓住了描写动作的词语,将“养蚂蚁”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同时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和妹妹”对蚂蚁的友好,对养蚂蚁充满期待以及失败后的伤心和失望。
(写出一处即可)(2)不同之处(2分):①细节描写的细致程度不同。
和第一次养蚂蚁相比,第二次养蚂蚁的过程描写更加细致入微,“找火柴盒—扎洞眼—装稻草—放饼干屑”等,充分体现了“我”对蚂蚁更加精心的照顾。
②细节描写的角度不同。
第一次是透过玻璃瓶,以“眼观”写蚂蚁的动态;第二次是隔着火柴盒,以“耳闻”写蚂蚁的动静。
真实细腻地写出了我对蚂蚁的关心以及我内心的期待。
③细节描写的方式不同。
第一次写蚂蚁“惊惶不安”“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采用了拟人手法,实实在在地刻画出失去自由的蚂蚁仓皇失措的样子;第二次写“我”静听蚂蚁的脚步声而产生的幻想,是虚写,表现了“我”的美好期待。
(写出一处即可,如写出其他不同,言之成理也可得分)(3)表达效果(4分):两处细节,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富有变化,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充分表达了儿童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特有的真诚、执著的情感。
(能分别围绕其中一点回答,意思相近,表达合理即可得分。
)39.(9分)参考答案:(1)(2分)作者所说的“笨事”,是儿童时期所做的傻事,“笨”体现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和充满幻想。
教学论文doc
谈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的教学【摘要】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这些观念给我们以启迪,扎实、有效读通读顺课文并进行有效地识字,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
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
【关键词】有效解惑一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分成二到三课时,人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该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是我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的疑惑。
但是又无从学习,因为无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展示课,几乎没有人会执教第一课时,思考再三,那么是他们觉得上第一课时没有什么意思,那么就是觉得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办法,于是第一课时被人们忽视了,由于得不到重视,所以在第一课时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让第一课时不是过“胖”,就是过于简单。
其实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有语文特级教师都非常重视第一课时的初读环节。
我们去听特级教师上课,他们都会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间很充分,还少不了指名让学生逐段逐段地朗读,检查读到位了没有。
然后才开始课文的讲解。
于永正老师就主张一篇课文首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
所以这个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既然是一种能力,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
第一课时教学应当如何上呢?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这些观念给我们以启迪,扎实、有效读通读顺课文并进行有效地识字,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
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由一节“名著赏析”课引发的启示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黄银娣[摘要] 新课标教材选文经典,篇幅较长且涵义深刻,令许多教师感觉难教难学,“高耗低效”的现象时有发生。
笔者从一节名著赏析课中领悟到,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提领而顿”,就会“百毛皆顺”。
于是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发现抓住课文的“文眼”、“过渡句”、“课后练习”等内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贯穿全文,确实会收到“低耗高效”的效果。
[关键词] 文眼过渡句课后练习一、事件回放: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前段时间,我有幸在中山大学礼堂欣赏了由于永正老师主讲的名著赏析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名师的骄人风采再一次令我叹服。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层出不穷的电化手段,也没有不厌其烦的说教灌输,有的是学生的琅琅书声和老师的循循善诱。
就是这样一节看似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学生竟然热情高涨,沉迷文中而乐此不疲。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生的表现让人如沐春风。
究其原因,正是于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过人的教学智慧,对林冲这个人物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看到林冲身上最突出的品格“让”——洪教头进到大厅,林冲“躬身施礼”,“起身让座”,是“礼让”;被洪教头奚落、羞辱了一顿,他不但不怒,反而连声说:“不敢,不敢”,是忍让;洪教头掂起棒来,“耍了一阵”,大喝一声:“来!来!”是谦让;一交手,洪教头举起棒“劈头打来”,三五个回合后,,林冲找了个破绽,却只是“一扫”,洪教头“扑”地倒地,而未受伤(万一伤着了,也不是要害)!这是难得的——宽让!二、课后反思:剖析个人现状,回顾教学困惑名著赏析,一直令我“望而生畏”。
隽永深刻的语言文字,错综复杂的故事背景,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等等一切,似乎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相距甚大。
如何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我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既贯彻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理念,又实施过“静思默想,自主学习”的做法,但感觉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名人教育理论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着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着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
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
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着名语文教育专家斯霞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
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实践,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教授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着名作家萧伯纳“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 熏 开 始 从 事 语 文 教 育 工 作 的 ,五 十 多 字 尽 管 创 设 了情 境 ,加 强 了 文 化 素 打 过 一 个 比 喻 , 文 教 学 就 像 “ 锅
一 是 年 来 ,您 亲 身 经 历 了语 文 教 学 改 革 质 的 教 育 , 但 还 是 要 突 出 识 字 、 写 屋 ” 样 , 一 个 熏 陶 浸 染 的 过 程 。
要 因 新 一 轮 的 语 文 课 程 改 革 已进 行 结 合 , 因学 情 的 不 同 制 宜 , 年 段
第 三 , 是 教 师 、 生 与 家 长 相 就 学
就 学 了 十 年 , 年 来 , 大 语 文 教 育 工 作 的不 同 制 宜 , 因课 文 类 型 的 不 同制 结 合 。 运 用 方 面来 说 , 语 文 主 要 十 广 者 对 语 文 课 程 的 认 识 逐 渐 走 向 深 入 宜 。 也 就 是 说 ,要 具 体 问 题 具 体 分 是 养 成 良好 的 习 惯 。 但 良好 习 惯 的 和 清 晰 , 同 时 仍 存 在 着 许 多 的 难 解 析 ,不 可 一 概 而 论 。 比 如 在 第 一 学 养 成 光 靠 老 师 是 不 够 的 ,还 要 配 合
就 语 文 课 程 的规 律 、教 材 编 写 与 使 学 段 , 识 字 、 写 字 始 终 是 教 学 的 重 长 的 支 持 与 配 合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用 、 课 堂 教 学 实 践 以及 教 师 专 业 化 点 。 苏 教 版 汉 语 拼 音 教 材 尽 管 创 设 成 长 等 问题 进 行 了深 入 探 讨 。
凭 借 相 关 的 生 活 经 验 , 比如 对 于 勇
第 二 , 课 内 与 课 外 相 结 合 。 敢 这 一 词 义 的理 解 ,幼 儿 园 的 孩 子 是 语 文 是 一 个 实 践 性 很 强 的 课 程 , 因 此 就 是 打 针 不 哭 ; , 小 学 生 , 能 是 x- j 于 可
材 编写 的理念 之 中。下 面我 结合 教 《 书莫 放 “ 路 虎 ”《 学 会查 “ 读 拦 》要 无 方 法 。
材 编 写 谈 一 谈 。 手 2目 中 理 想 的 语 字 词 典 ” 《 书 作 记 号 的 学 问 》 读 t , 》读 《 尊重 ” 表 述 。 来 第 二是 要尊 重儿 童 的学 习心 理 入 学 ,就 要 学 习 一 个 多 月 的 汉 语
张 庆 ( 下 简 称 张 ) 正 如 你 所 专 靠 课 堂 是 解 决 不 了 全 部 问 题 的 。 打 仗 时 向 前 勇 猛 冲 锋 , 怕 死 。 以 以 : 不 所 说 , 光 飞 逝 , 白驹 过 隙 , 眼 间 , 我 们 编 写 教 材 的 思 路 就 是 让 学 生 词 语 解 释 的 关 键 是 与 儿 童 头 脑 中 已 时 如 转
的 风 风 雨 雨 , 积 累 了 非 常 丰 厚 的 语 字 。 了 高 年 级 , 生 具 备 了 一 定 的 如 词 语 的 理 解 和 积 累 是 小 学 阶 段 的 到 学 而 主 文 教 学 与 研 究 经 验 ,并 倾 尽 全 部 精 识 字 、 读 能 力 , 文 性 的 教 育 就 可 重 要 任 务 , 学 生 理 解 生 词 , 要 是 阅 人 力 主 编 了 苏 教 版 小 学 语 文 教 科 书 。 以适 当地 加 强 一 些 。 在 您 心 目 中 ,理 想 的 小 学 语 文 教 育 应该 是怎样 的?
才 如 之 困 。 又 一 个 改 革 十 年 到来 之 际 , 段 ,教 师 就 应 该 较 多 地 关 注 汉 语 拼 家 长 齐 抓 共 管 , 能 见 到 成 效 。 一 在 识 适 我 们 特 地 采 访 了 苏 教 版 小 学 语 文 教 音 、 字 和 写 字 , 当渗 透 人 文 性 教 年 级 学 生 的 写 字 姿 势 问 题 , 还 有 学 等 争 材 的 主 编 , 名 特 级 教 师 张 庆 先 生 , 育 。 为 课 标 里 讲 得 很 清 楚 : 这 一 生 养 成 写 日记 的 习 惯 , 等 , 取 家 著 因 在
直 在 追 求 语 文 教 育 的 理 想 境 界 , 三 年 级 开 始 , 排 了一 个 “ 外 阅 读 并 安 课
一
篇课 文 叫 《 学会 查 要
“ 字 词 无
努 力 将 自 己 的 积 累 和 思 考 体 现 在 教 指 导 ” 课 文 系 列 , 学 期 一 篇 , 典 ” ,就 是 要 教 给 孩 子 理 解 词 语 的 的 一 如 》
“ 个 尊 重 ” 课 标 的 一 个 核 心 两 :
尊 。 了 情 境 图 和 语 境 歌 ,但 重 点 还 是 要 理 念 就 是 “ 重 ” 第 一 是 要 尊 重 语
韵 不 刘 春 ( 下 简 称 刘 ) 尊 敬 的 张 放 在 学 习 声 母 、 母 上 , 能 过 多 地 文 学 习 的 规 律 。语 文 学 习 主 要 是 一 以 : 积 我 老 师 , 好 ! 我 所 知 , 是 15 您 据 您 9 7年 让 学 生 看 图 说 故 事 , 儿 歌 。 串 识 个 理 解 、 累 和 运 用 的 过 程 。 曾经 唱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