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村居民点的城镇化研究
苏州居民生活现状分析报告
苏州居民生活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如下: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其居民生活现状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苏州居民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和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了解苏州居民的生活现状。
通过对苏州居民生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促进苏州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能包括: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苏州市居民生活现状的重要性和意义;文章结构部分将简单介绍本报告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涵盖;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报告的撰写目的和预期效果。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分为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和居住环境三个小节。
在经济状况部分将分析苏州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情况和经济压力;教育水平部分将探讨苏州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和教育费用情况;居住环境部分将分析苏州的房屋状况、小区配套设施和居住满意度。
第三部分是结论,包括综合分析、问题与建议和展望未来三部分。
在综合分析部分将总结苏州居民生活现状的主要特点和趋势;问题与建议部分将提出苏州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展望未来部分将展望苏州居民生活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苏州居民生活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苏州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将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期改善居民的生活状况,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最终,希望本报告能够为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苏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2.正文2.1 经济状况在苏州,居民的经济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首先,收入水平在逐年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章金庭镇现状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金庭镇位于苏州市西南端,距苏州古城45公里,原属吴县市(吴县),2001年3月撤市建区后属苏州市吴中区。
2002年金庭镇被纳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范围,从而成为太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上的鱼米之岛,也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
陆域面积82.36平方公里。
主岛西山岛,陆地面积79.8平方公里,南北宽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湖岸线逶迤曲折,长达50公里。
金庭镇包括西山岛和周围的横山、阴山、大干山、小干山、绍山、大山、小大山、棒杵山、大沙山、东南湖、西南湖、疃里湖,共计13个岛屿及附近湖面,主峰缥缈峰为太湖七十二峰中第一高峰,海拔336.6米。
第二节、历史沿革从太湖三山岛和金庭秉常村俞家渡古文化遗址的发掘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金庭即有人居住。
夏初(约公元前21世纪),禹治水过金庭,留下了禹王庙、禹期山等遗迹,禹分天下为九州,金庭属九州之一的扬州。
商末金庭始属吴境。
周元王三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473)越灭吴,金庭归越。
周郝王九年(前306),楚灭吴,金庭归楚,属春申君黄歇之封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设吴县,隶属会稽郡,金庭始属吴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在东山设太湖厅,乾隆中期后金庭民事亦由太湖厅管辖。
咸丰十年(1860),太湖厅划属湖州府,金庭属湖州。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金庭设靖湖厅(县级建置),隶属苏州府。
民国六年(1912)1月,废太湖靖湖两厅,设太湖县,辖东金庭,旋易名为洞庭县,金庭归属吴县。
1949年七月,成立太湖区行政办事处,辖东山、金庭、马山等地。
1951年六月,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撤销,金庭仍属吴县。
1952年七月,复建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办事处,金庭归其管辖。
1953年五月,太湖办事处改建为震泽县。
1959年四月,震泽县撤销,金庭复归吴县。
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之一;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2001年三月吴县撤市建区,金庭属苏州市吴中区。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苏州吴中区农村为例
N 3 o. Aug. 0 20 6
第 3期
农 村 建 设 用 地 整 理 与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设
以苏州 吴 中 区农 村为 例
鲁 先锋 吴业苗2 ,
(. 1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52;. 1132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南京 209) 江苏 1 7 0
经济 、 文化诸方面 , 是一个 系统 的 、 整体 的“ 工程 ”从 特 村建设工作相对接 , 0 年 9月建设部 下发 了《 . 2 5 0 关于做
点上看 ,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应 强调 自身的特 色性 . 好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这对科 学把握新 农村建 不 ,
同的国家存在 不 同的 自然 、 会 、 口等 因素 的差异 , 设 的工作方 向 , 时指 导当前 村镇建 没和村庄 整治工 社 人 及
因而我 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不能 以某些西方 发达 国 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
收稿 日期 :0 6~0 20 5—0 8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 金重点 资助项 目(5 J 80 0 ) 0 SB 4 0 3
第一作者简介 : 鲁先峰 (9 4一)男 . 17 , 安徽省巢湖 市人 , 现为苏州大学政 治与公 管理学院行政 管理专 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 — —
43 —— ・ - —
维普资讯
2 苏 州 吴 中 区农 村 建 设 用 地 整 理 项 目 与 实 3 农 村 建 设 用 地 整 理 对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证 分 析
吴 中区位 于 苏州 南部 , 北纬 3 ̄6~3。3, 05 13 东经
维普资讯
20 0 6年 8月
吉林 师范大 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苏州吴中区
公共卫生
吴中区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健 全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
卫生监督
该区域设有卫生监督机构,对食品 、药品等领域进行严格监管。
文化事业
文化设施
文化遗产
吴中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 物馆、剧院等。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石 刻等。
群众文化
文化产业
吴中区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 精神生活。
吴中区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 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
该区域内有若干所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各 种专业和课程。
教育改革
近年来,吴中区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 教育质量和效益。
卫生事业
医疗卫生服务
吴中区拥有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和卫生站等。
医疗技术
该区域的医疗机构配备了先进的医 疗设备和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 医疗服务。
环境意识提高
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
06
未来展望
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增强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交通与城市发 展的良性互动。
推动绿色生态建设
生态保护
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建设了多个生态公园和自 然保护区,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
环境影响评价
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 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治理成效
污染物减排
通过实施环保措施,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空气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吴中太湖新城规划
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吴中太湖新城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太湖畔,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个地区,太湖新城规划应运而生。
以下是对这个规划的简要介绍。
一、地理环境太湖新城地理环境优越,水质好,风景宜人。
规划应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打造一个绿色生态新城。
二、城市功能太湖新城将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究等。
同时,规划中还将设立商业、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区,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
三、交通规划太湖新城交通规划以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元化交通方式为基础,便于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同时,规划中还将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四、建筑布局太湖新城建筑布局注重景观和生态,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建筑物设计以低碳环保为原则,同时考虑实用性和美观性。
五、生态保护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生态保护,致力于保护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规划中将设立保护区和植被区,保护稀有物种和珍稀植物的生存环境。
六、人口规模太湖新城的人口规模暂定为30万人,以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公共设施太湖新城规划中将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
同时,还将建设公园和休闲娱乐设施,提供居民生活的便利和娱乐场所。
八、环境治理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环境治理,加强废水、废气、噪音等的控制和治理,确保居民的生活环境良好。
九、文化传承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文化传承。
规划中将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同时还将建设文化广场和博物馆等设施,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
综上所述,吴中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生态和人文,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太湖新城将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现代化新城。
《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解读
《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苏州市政府•【公布日期】2015.07.06•【分类】其他正文《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解读根据国家和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战略部署,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经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6月10日正式印发(苏府[2015]94号)。
现就《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规划》编制背景苏州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全面转型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进苏州社会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建立城乡和谐新型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幸福安康、谱写中国梦苏州新篇章的实践路径。
规划阐明了苏州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1450”的空间形态和建设城乡一体的新型社会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与发展路径,提出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关键举措,是引领苏州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规划。
二、《规划》制定依据《规划》编制的依据主要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等法规和相关文件。
三、《规划》主要特点《规划》编制注重把握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普遍规律,注重把握国家层面和江苏省城镇化总体战略,以及苏州市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存在问题、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等,既体现国家和江苏省要求,又符合苏州市情特点,做到“四个突出”: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的导向。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主体是人,在规划起草过程中,注重围绕人口城镇化,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建立健全人口管理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制度性安排,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主攻方向与关键环节。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总体规划
3.2000年到2008年以来,
服务业水平
胥口镇的男性人口都略小于女
性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一半。
人口数
胥口镇人口变化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
3、水文 胥口镇属于太湖流域水网地区,镇内河流较多,其水位受太湖水位影
响较大。
苏州市吴中区 胥口镇总体规划 (2014-2030)
社会经济分析
三产经济分析
人口分析
近几年胥口镇的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的特征。
1.2008年,胥口镇人口总数为
第一产业比重2001 镇年以后呈逐步下降趋势;
82446人,其中户籍人口
长三角、苏州、胥口的发展转型
胥口位于长江三角洲,受上海经济辐
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也是全球经济 快速增长的地区,人均超过3000美元, 处于关键转型期
区位分析
苏州市吴中区 胥口镇总体规划
区位分析
(2014-2030)
交通区位
•
胥口镇在江苏省大范围内交通条件较为优越,有绕城高速贯穿
镇区。交通便利。铁路经过周边城市,对胥口的交通产生了一定的影
• 对外交通 镇域对外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除了绕城高速的强大承载力 之外,主要道路还有新苏福路 、东山大道、吴中大道、湖滨 路。各个方向都有畅达的交通 干道引导车流的来来往往。
• 水系交通 区域内有5级航道胥江,由此 可见胥口镇的水运交通发达。
高速公路 对外道路
航道
区位分析
苏州市吴中区 胥口镇总体规划 (2014-2030)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引言:苏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美丽城市,于古代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苏州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精致的园林建筑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苏州的市区,有一个新兴的地区,即吴中太湖新城。
本文将为您介绍关于吴中太湖新城的历史、地理位置、发展现状以及吸引人的景点和活动。
一、历史吴中太湖新城的建设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政府决定在苏州市郊建设一个新的城市区域,以缓解苏州市中心的拥堵问题。
吴中太湖新城的规划和建设始于1993年,目的是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的新城。
二、地理位置吴中太湖新城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毗邻太湖,是苏州市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
新城的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一些自然村庄的融入式开发和整治,以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商业项目。
新城的便捷交通、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现状吴中太湖新城作为苏州市的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新城区域内不仅拥有世界级的大型商业中心和住宅区,还有一些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新城的规划和建设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理念,建立起了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四、景点和活动1. 太湖风景区:吴中太湖新城位于太湖之畔,拥有美丽的湖泊和壮观的自然景观。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上,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太湖文化广场:新城区域内的太湖文化广场是一个集文化展示、艺术表演、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这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表演,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音乐会、舞蹈演出等。
3. 生态公园:吴中太湖新城注重绿色环保,拥有一些生态公园和绿地。
游客可以在这些公园中散步、野餐或进行户外运动,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
4. 购物中心:新城区域内有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供游客尽情购物。
这些商场集结了各种国际奢侈品牌和本土特色产品,游客可以找到他们心仪的商品。
结论:吴中太湖新城作为苏州的一个新兴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成就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吴莉娅(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摘要:苏州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试点地区,其村庄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探索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在借鉴日韩新村运动成果的基础上,对苏州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的村庄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在概括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即科学定位,科学规划,促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协调发展,优化村庄建设工作组织,建立参与式村庄建设体制,强化富民强村举措,深化公共服务优先意识,提高村庄建设质量,营造江南水乡特色村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建设Problems and Measurements of Rural Planning andConstruction in Suzhou, ChinaWU Liya(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China)Abstract: Suzhou is one of test regions of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research on lessons of it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Suzhou, China. There are some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 to rural development in Suzhou, there are some measurements should be take to push the rural development, such as scientific orientation, scientific planning, built up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rural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spirits of public service first, promotion of rural construction quality.Keywords: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rural planning, construction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建房活动活跃。
苏州吴中规划调整方案
苏州吴中规划调整方案1. 引言苏州吴中区位于苏州市西部,是苏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吴中区的规划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城市的未来发展。
本文将介绍苏州吴中规划调整方案,包括调整的背景、目标、步骤和具体内容。
2. 调整背景自1990年代以来,苏州吴中区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发展。
人口增长、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张都对吴中的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3. 调整目标苏州吴中规划的调整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土地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提升居住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产业升级:支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4. 调整步骤苏州吴中规划的调整步骤如下:第一步:调研分析首先,需要对吴中区的城市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包括人口统计、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了解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制定发展策略基于调研分析的结果,制定吴中区的发展策略。
包括土地利用策略、城市建设策略、产业发展策略等方面的考虑,以确保吴中区的发展方向与城市的整体发展一致。
第三步:调整规划方案根据制定的发展策略,调整吴中区的规划方案。
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布局规划、交通规划等方面的调整,以实现发展策略的落地。
第四步:推进实施落实调整后的规划方案,推进实施。
包括项目规划、资金筹措、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规划调整能够顺利进行。
5. 调整内容苏州吴中规划的具体调整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根据市区的发展需求,优化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的范围和比例,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城市布局优化优化城市布局,合理控制城市扩张的方向和速度。
加强城市中心区域的建设,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苏州市甪直镇总体规划(2011—2030)》 《苏州市甪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苏政办发[ 2014 ] 43号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苏建规[ 2014 ] 389号
附表:重点村与特色村一览表
三.村庄规划
前港村:陈家港(重点村)、龚家湾(重点村)、旗杆干浜(重点村) 长巨村:打三港(重点村)、马娄里(重点村)、下扒浜(重点村) 、沈家角(重点村) 、朱家巨(重点村) 江湾村:东湾(重点村)、西湾(重点村)、江田(重点村)、胡家荡(重点村) 湖浜村:横岗头(重点村)、田肚浜(特色村)、节子浜(重点村) 三马村:三姑村(重点村)、沙浜(重点村) 瑶盛村:北仁德(重点村)、东蒋坞(重点村)、北赞头(重点村)、南赞头(重点村)、娄里(重点村)、东 浜(重点村)、西浜(重点村)、上星其(重点村)、沙湾(重点村)、塔上(重点村)、西蒋坞(重点村)、王家 浜(重点村)、杨家浜(重点村)、竹家浜(重点村) 澄墩村:陈华浜(重点村)、斛潭上(重点村)、六店桥(重点村)、朱夏浜(重点村)、甘蔗浜(重点村)、 沈家浜(重点村)、潘家浜(重点村)、祥里浜(重点村)、东街上(重点村)、石墩港(重点村)、油车浜(重点 村)、伍家浜(重点村)、旺墩上(重点村)、朱家巨(重点村)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陈家港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项目分类 建设项目 新增一座公共卫生间
配套
新增停车场
标识 市政
新增活动场地
村东面入口标识 垃圾箱 垃圾收集点 路灯
建设内容 面积40㎡
面积200㎡
苏州各区调研报告
苏州各区调研报告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
这份调研报告旨在对苏州市各区进行调研,从不同方面了解各区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吴中区吴中区位于苏州市西南部,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区。
该区拥有苏州工业园区、虎丘景区等著名景点,旅游资源丰富。
吴中区经济发达,是苏州市的商贸中心之一,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
不过,该区也存在着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继续加以解决。
二、相城区相城区位于苏州市南部,是苏州市的新兴区域。
该区拥有中国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太湖新城等重点项目,发展潜力巨大。
相城区还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拥有相城古城等文化景点。
然而,该区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姑苏区姑苏区位于苏州市中心,是苏州的政治、文化中心。
该区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苏州博物馆、平江路等著名景点。
姑苏区依托苏州古城风貌和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成为苏州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但该区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好古城文化遗产。
四、高新区高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是苏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区拥有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域。
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然而,该区也存在着科技人才流失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五、吴江区吴江区位于苏州市西部,是苏州市的工业基地之一。
该区拥有吴江经济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等。
吴江区经济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苏州市各区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各有特色和优势。
然而,也不可忽视各区在交通、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未来,应继续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各区协调发展,推动苏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4—0 15 岁的占2. ,1 6 % 5 岁以上的 占2 . () 8 0 %。3 文化 2 教育程度分布 : 小学学历的占 1. 初 中学历 的占 3 %, 1 3.%, 中或 中专 学 历 的 占 2 .%, 学 学 历 的 占 5 7 高 81 大 1.%, 他 占 9 %。初 高 中学 历 者居 多 , 39 其 . 2 占了总 数
第 1期 1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①
何 丽 芬
( 常熟理工学 院 社会科学部 , 江苏 常熟 250 ) 150
摘
要 : 乡一体化就是把 工业与农业、 市与农村 、 城 城 城镇居 民与农村居 民作为一个整体 , 通过体制 改革和政
策调 整, 促进城 乡 经济 、 在 文化、 社会事业等方面发展的一体化。其价值 目 标就是要逐 步消灭长期 以来形成 的城 乡 二元结构。我 们通 过对苏州所辖市县具有代表性 的镇 、 、 区城 乡一体化发展 中的制 度建设、 村 社 经济发展 、 文化娱
经济开发区等地, 听取了当地领导的介绍, 深入街道、
店铺 、 村庄 、 家庭 , 发放 调 查 问卷 40 , 0 份 面对 面地询
问和了解群众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真实想法, 掌握 了第一手的资料 。 1调查 目的。通过对苏州所辖市县具有代表性 . 的镇、 社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制度建设、 村、 经济发
苏州失地农民城镇化满意度及影响机理研究——以马浜花园为例
域 、居住人 口高 密度 区域等 。通过数据采集和 比较分析从而
确定单项要 素的性 质。例如,通过定 点楼 盘的分析 来确定社 区空 间单元 的收入 水平和相关属性 ;通过居住 人 口密度 比较
多 ,但 是 低 收 入家 庭 就 更 加 需 要 位 于家 f - j 口且 支 付 得 起
的 公 共服 务。 基于 以上 这 些 “ 空 间属 性 ”和 “ 社 会属 性 ”
的 要 素 划 分 , 我们 课 题 组 研 究 得 出 1 4 4个 上海 市社 区规
划 单元 类 型 的 理论 数 值 。
应 作 为上 海 市先 期 开 展社 区规 划试 点 工 作 的对 象 。 这 项 工作 得 到 了我 的 团 队多 名 博士 研 究 生 ( 如 王娟 、 宋 代 军等 )、硕 士 研 究 生参 与协 助 ,在 此一 并 致谢 !
般 认 为高 密度地 区的人 口集聚 所 带来 的公共设 施和 服 务
非户 籍 人 口 占常住 人 口的 比例超 过 7 0 % 的数 值 ,认 定 为
办 事 处 这 个 层次 入 手 更 为 有 效 。此 外 ,从 编 制 社 区规 划
来 看 , 目前 的统 计 数 据 更 多 是 以街 道 办 事 处 为 单位 进 行 的 。 因此 ,我们 可 以尝试 先 以 “ 街道 办事 处 /郊 区 乡镇 ” 为 基 本 单 位入 手 ,在 这 一 空 间 层次 的基 础 上 , 向下分 为
服 务更 应倾 向这一 类特 殊群 体。 “ 收入水 平 ”也是 一个 非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建设内容 面积40㎡一座
面积880㎡
面积930㎡ 中式入口标识3处 26个 面积40㎡一座 46盏(随杆)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沙湾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项目分类 建设项目 新增公共卫生间1座
配套
新增停车场
标识 市政
新增活动场地
入口标识 垃圾箱 垃圾收集点1座 路灯
建设内容 面积40㎡一座
配套
新增停车场
标识 市政
新增活动场地
入口标识 垃圾箱 垃圾收集点1座 路灯
建设内容 面积40㎡
面积300㎡
面积1220㎡ 中式入口标识1处 52个 面积40㎡ 69盏(随杆)
西湾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江田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项目分类 建设项目 新增公共卫生间1座
配套
新增停车场
面积930㎡ 中式入口标识2处 72个 面积40㎡一座 84盏(随杆)
三姑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沙浜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项目分类 建设项目 新增公共卫生间2座
配套
新增停车场 新增活动场地
标识 市政
新增便民活动中心 入口标识 垃圾箱 垃圾收集点1座 路灯
建设内容 面积40㎡一座 面积800㎡
建设内容 面积40㎡一座
面积600㎡
面积740㎡ 中式入口标识2处 42个 面积40㎡ 58盏(随杆)
横港头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田肚浜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片区重点村庄规划
项目分类 建设项目 新增公共卫生间1座
配套
新增停车场
标识 市政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苏州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也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外流,苏州的乡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苏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和制约。
本文将就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瓶颈制约分析1. 资金匮乏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目前苏州的农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和土地流转等方式,这些资金渠道存在较大的限制和不足,造成了乡村振兴资金匮乏的现象。
2. 人才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外流导致了乡村人才的流失,很多优秀的人才留在城市发展,乡村的人才储备持续下降,这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3. 乡村基础设施落后苏州市的许多乡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这直接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苏州市的农村产业结构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二、对策建议1. 完善资金支持体系苏州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乡村振兴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领域,同时提供补贴和贷款等支持措施,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力度。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苏州可以采取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的政策,提供创业支持和补贴措施,同时可以开展农村人才培训,提升乡村人才的整体素质。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苏州可以制定专门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乡村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苏州可以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 强化乡村治理和社会组织建设苏州可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增强农村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
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十一五”是吴中区巩固小康建设成果、提高小康水平,逐步向基本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三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吴中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富民强区为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唱响“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品牌,深入实施“做强经济开发区,做美太湖山水,做靓吴中新城,做好新农村建设”四大工程,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完善民生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明素质,全区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态势。
根据吴政发(2009)62号文件要求,我们对《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评估。
评估采取条块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等方式,由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组织,区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经过大家通力协作,评估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一、纲要实施进展情况据调查,《纲要》提出的预期目标基本符合吴中区发展实际,三年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四个方面的23个目标总体完成较好,规划实施成效显著。
(一)主要指标进展情况在反映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12个预期性指标中,有9个指标达到进度要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9%,人均GDP年均增长18.9%;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6%;城市化率提升至59.7%;以上指标均略超于规划进度。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4个百分点,达到规划时序进度;恩格尔系数为0.346,控制在规划目标以内。
3个指标有一定脱幅,固定资产完成额年均增长12.9%,与规划预期差距较大;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35%,提高了5个百分点,与五年提高10个百分点的规划预期尚有一定差距;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1.71%,提高了0.24个百分点,与五年提高0.53个百分点的规划预期略有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6期2011年12月15日国土资源科技管理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Vol.28,No.6Dec.15,2011 doi:10.3969/j.issn.1009-4210.2011.06.007收稿日期:2010-12-02;改回日期:2011-07-11作者简介:何林艳(1987—),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农村居民点的城镇化研究何林艳1,吴国平1,陈功勋1,陈 丽1,代冬梅2,师 伟1(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2.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重庆 400020)摘 要:对苏州市吴中区2005—2009年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及地类转换情况进行动态研究,同时,根据农村居民点转为城镇用地占城镇用地净增量的比例与2009年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土地利用过程中农村居民点城镇化的程度。
结合研究区的自然状况、经济发展和土地政策导向对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析,研究表明:吴中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幅度增加,但考虑土地分类的影响,其相对数量减少。
在地类转化过程中,农村居民点主要转为城镇用地,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村城镇化程度高,反之,则低,农村城镇化呈现双中心发展。
经济发展和土地政策因素是导致农村居民点不断城镇化的动力。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居民点;地类转换;苏州市中图分类号:K921/927(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10(2011)06-034-06 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地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需求越来越旺盛。
然而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化需求,这就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开发较少、资源较为丰富的农村,实现城乡用地增减挂钩[1],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举措层出不穷。
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居民点的变动愈来愈频繁,尤其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变化活动更加剧烈。
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发展变化,田光进等[2]利用90年代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及动态变化。
沈兵明[3]借助舟山市小沙镇这一典型案例,探讨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居民点迁并整理的途径,并指出这是解决规划建设用地集中与现状居民点矛盾的有效手段。
本文通过GIS研究方法,对吴中区农村居民点2005—2009年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经济和土地利用方向解析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素,希望有助于当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引导经济的长远发展。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1.1 区域概况吴中区是苏州市的南大门,是苏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北依苏州古城区,南接吴江,东连昆山,西衔太湖。
吴中区地处长江下游,境内水域稠密,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交织成一道严密的水网。
东部主要为平原,西部大多为低山丘陵,成“岛”状分布在太湖和沿岸镇内。
吴中区交通便捷,北有沪宁高速公路,东有苏嘉杭高速公路。
京杭大运河纵越全境,扼太湖之出口,为长江三角洲重要水利和交通枢纽。
1.2 数据来源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研究数据为吴中区2005年1∶10 000土地利用更新数据及2009年1∶5 000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人口经济数据来自吴中区统计年鉴。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分类标准[4],结合实际需求将地类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十类。
通过GIS空间选择工具提取出两期地类图斑中农村居民点数据,借助GIS的统计功能,获取不同时期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通过GIS叠加分析,获得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最后通过距离河流道路的邻近程度分析全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
2 时空变化分析2.1规模结构按照景观生态学[5]方法,农村居民点可看作整个土地景观中的一种拼块类型,它的大小、规模以及分布形态对区域内景观格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某一拼块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变化可用如下公式表述:ΔPA=PAm-PAn(1)式中:ΔPA为时间段m~n期间某一拼块的动态变化量;PAm为m时期该拼块的总面积;PAn为n时期该拼块的总面积(m>n)。
某一拼块在整个景观中的分布程度可以通过拼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LAND)来衡量。
LAND=PATA×100(2)式中:PA为某一拼块类型总面积;TA为整个景观面积。
经研究,吴中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在绝对数量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少。
2005—2009年间农村居民点增加了277.64hm2,比例由7.46%提高到7.83%,仅增加0.37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农业人口数量的影响,4a内吴中区农业人口增长了1.2万人,此外“老有所居”的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宅基地住房建设。
从各乡镇规模情况看(表1),2005年金庭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最大,达到742.28hm2,长桥街道最小为96.99hm2。
从农村居民点占乡镇面积的比例来看,度假区最大,达到14.78%,长桥街道比例仍最小,仅有2.9%,这与乡镇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长桥街道是吴中区的行政中心,城市化建设迅速,农村居民点规模相对较少,而金庭镇是太湖中的一座独立岛屿,镇中居民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城镇化进程较慢,因而农村居民点规模大。
从各乡镇的增减变化情况看,横泾街道、度假区和长桥街道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呈现递减趋势,其中度假区减少最多,减少比例达7.2%,这一变化表明研究时段内,上述3个乡镇的城市化进程最快,农村居民点集中趋势明显。
其中农村居民点增加最多的是甪直镇,为213.57hm2,比例增加了1.87%,年增长量达到53.59hm2,年增长率为0.47%,这与甪直镇开展古镇旅游的特色是分不开的;增加最少的是金庭镇,只有11.04hm2,比例增加0.13%,年增长量为2.76hm2,年增长率仅有0.03%,这一变化情况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金庭镇城镇化步伐在不断加快。
第6期 何林艳,等: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村居民点的城镇化研究表1 吴中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变化情况乡镇名称2005年2009年增减量年增减量面积/hm2 LAND1/%面积/hm2 LAND2/%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东山镇464.4 4.76 515.72 5.29 51.32 0.53 12.83 0.13临湖镇537.29 10.51 627.77 12.28 90.48 1.77 22.62 0.44光福镇543.51 8.78 583.39 9.43 39.88 0.64 9.97 0.16木渎镇557.61 7.35 575.51 7.59 17.9 0.24 4.47 0.06横泾街道396.09 7 379.5 6.71-16.6-0.29-4.15-0.07甪直镇689.08 6.03 902.65 7.9 213.57 1.87 53.39 0.47胥口镇482.02 12.72 498.35 13.15 16.33 0.43 4.08 0.11度假区399.01 14.78 204.57 7.58-194.44-7.2-48.61-1.8越溪街道239.23 4.9 286.43 5.87 47.2 0.97 11.8 0.24郭巷街道407.42 7.23 438.74 7.78 31.32 0.56 7.83 0.14金庭镇742.28 8.81 753.32 8.94 11.04 0.13 2.76 0.03长桥街道96.99 2.9 66.62 2-30.37-0.91-7.59-0.23 注:LAND1、LAND2分别指2005年和2009年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占本乡镇土地面积的比例。
2.2地类调整农村居民点的动态变化不仅体现在规模上,也体现在与其他地类的相互转化过程中[6]。
农村居民点的这种动态变化可以用双向动态模型[7]进行描述。
农村居民点增加部分可表述为由其他地类转入,减少部分表述为由农村居民点向其他地类转出,转入与转出量的多少决定着研究期内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大小。
ΔR=CR+GR+WR+GrR+OaR+UR+MR+TR+OcR+OR(3)ΔC=CC+GC+WC+GrC+OaC+UC+MC+TC+OcC+OC(4)式中:ΔR为研究期间转入(增加)的农村居民点面积;CR为由耕地转入;GR为由园地转入;WR为由林地转入;GrR为由牧草地转入;OaR为由其他农用地转入;UR为由城镇用地转入;MR为由采矿用地转入;TR为由交通水利用地转入;OcR为由其他建设用地转入;OR为由其他土地转入。
ΔC为农村居民点转出(减少)部分;其中CC为转出为耕地;GC为转出为园地;WC为转出为林地;GrC为转出为牧草地;OaC为转出为其他农用地;UC为转出为城镇用地;MC为转出为采矿用地;TC为转出为交通水利用地;OcC为转出为其他建设用地;OC为转出为其他土地。
研究表明,吴中区农村居民点共转入1 057.83hm2,转出780.19hm2,转入比转出多277.64hm2。
在转入的地类中,采矿用地所占比重最大,达到44.35%,其次为耕地35.49%,由于农村居民点周边大都分布着耕地,其规模的扩张意味着对耕地的占用,因而引起耕地面积的急剧下降。
采矿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的变化主要受土地分类的影响,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数据采用过渡期分类,而2009年数据采用二调分类,因而在对工矿用地的认定上作了不同处理,过渡期分类中将独立于居民点之外的工矿用地认定为采矿用地,而二调中将农村居民点周边的工矿用地划入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因而导致农村居民点规模在绝对数量上呈上升趋势,若不考虑这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第28卷分采矿用地的影响,吴中区2009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5 392.45hm2,较2005年减少162.49hm2,因此,农村居民点规模在相对程度上是下降的。
在农村居民点转出为其他地类的过程中,大部分转化为城镇用地,其比例达到了75.55%(图1),农村居民点的城镇化趋势显而易见,这表明自2005年吴中区实行城乡增减挂钩政策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居民点用地得到集约、有效地整合,同时也从另一方面缓解了区内经济发展对城镇用地扩张的需求。
图1 农村居民点转入、转出地类变化2.3城镇化趋势在农村居民点转出过程中,有75.55%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内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文中引用农村城镇化这一概念来表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城镇用地的转化情况。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城镇用地规模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城市化进程快慢[8],而农村居民点向城镇用地的转移,间接地反映了农村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