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
论语读书心得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一):《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
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读《论语》有感(10篇)读《论语》有感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
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自从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我们也开始了对国学经典――《论语》的理解与诵读。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学生的淳淳教诲,每一句都饱含哲理。
我们学的第一句《论语》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一句告诉我们: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们老师的人。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是最经典的一句。
随后我们又学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明白了世上没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识,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才会有学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告诫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不能空想,要付诸学习,而学过的东西必须经过思考,细细咀嚼,才能真正吸收。
我最喜欢这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这才是明智的表现。
这一句在千年后的今天,同样适用,它是一句至理名言。
就像老师上完一堂课,假如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就做一些习题巩固;如果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那我们就不能浑水摸鱼了,应该立刻去请教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
当没有人理解自己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给你以安慰;当自己排斥别人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给你敲响警钟;当自己失信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给你教训;当你想要抓住过去的事不放手时,“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给予你提醒《论语》是孔子的智慧结晶,他将一生的感悟都传给了学生。
他的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他的格言收录下来,编成《论语》流传后世,孔子的思想从而传承下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后人起着醒世的作用。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我觉得读书就犹如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由于喜爱,读是源于爱好,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盼望能够帮到你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您能告知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假如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
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由于别人哄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行取的。
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由于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实行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期啊!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损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损害,你也应尽量宽容。
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损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境况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每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宣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忘却,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模糊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非常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境况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
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阅历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假如一个人不擅长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6篇
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6篇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1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
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
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一部《论语》,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
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
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解为德才兼备。
又如:天行渐,君子当自强不息,禹,吾无间然矣!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极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点,禹把黄河长江水利治好,把土地开发出来。
中华民族奠定了农业社会的基础,发展成就了后来几千年农业国的民族精神,是从禹开始的。
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断努力开拓,去建功立业,个人的存在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思,然后明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今天我们重温《论语》,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
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
《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
《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
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读《论语》有感2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
论语读后感(精选27篇)
论语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2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它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而论语导读则是针对你在论语中不明白的,注意说明背景、说明用意,并对原义作适当的发挥和展开,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论语,并学会运用其。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那么在孔子眼里何为君子呢?论语导读中有很多话都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看法并作了解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认为家世国的基础,治国之前必须先齐家,家齐而后国治。
为什么呢?因为家就是人的调教之所,在家里把人调教好了,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了,到社会上去自然会服从领导,尊君爱上。
知道服从与尊敬,也就自然能与社会和谐,恪尽职守。
孝顺父母、善事兄长,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
所以作为君子首先必须具备的基础就是“孝顺父母、善事兄长”。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说明了仁在孔子眼里是十分重要的。
论语导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论语》是君子的一堂必修课。
《论语》的真谛,就是让所有人明白,怎样才能得到我们心灵深处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几棵挺立在岩石缝间的古树千年不倒,即使经历了暴风骤雨;几座绵延的大山不断延伸,即使脚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几座散落在山间的小屋在等待,即使已被高大的岩石遮蔽。
《论语》正如它们,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它从未被人们忘记过。
《论语》的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到人们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让人们有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挚友。
篇一:读论语的心得感悟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当我朗诵起《论语》时,都会感叹古人的才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经验过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书法、皮影、戏剧等,数不胜数。
《论语》是众多父母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籍,可见《论语》多么受重视。
当然,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三年级时,妈妈不辞辛苦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读《论语》,每天读,一天读六小时。
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但我却慢慢喜爱上了《论语》,因为它能使我感觉到古人的才智。
一句句论语,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知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不能和小人一样”;一句句论语,是孔子总结出来的学习道理,他告知我们“学了的学问要巩固复习,这样也可以当老师了”;一句句论语,是孔子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礼貌的道理,“礼仪要能够斟酌损益最珍贵”……《论语》可以读得抑扬顿挫,也可以读得绘声绘色,总之,读《论语》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敞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没有品德的人,却每日苦恼缠身。
它告知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莫非有人想做每日苦恼缠身的人吗?不会有的。
这也使我想起曾经验过的一件事。
一个中午,我们班邱同学当心翼翼地拿着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拧开杯盖。
只见他将水倒进杯盖里,不知怎么就洒在了我的练习本上,湿了一大片。
我一下子怒了,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不当心,毛手毛脚的。
”等会儿练字时,墨水写到上面就会染开,根本看不清字迹,老师评等级时就会差一等。
论语读书心得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一):《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
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范文10篇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范文10篇闻名中外的《论语》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里面的许多话,都让人受益匪浅。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读论语的心得感想10篇,方便大家学习。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1我读了《论语》后,我知道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的意思是说:“学的知识要时常去复习的,不也很快乐吗?”单单这句话就不仅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还教会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呢!从前,老师教过的知识,我放学回家后从来都会自觉去复习,总以为自己脑子聪明,很轻松地在课堂上就能把这些知识全部记住。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到了即将段考的前几天,妈妈一检查我的作业和试卷,才发现我学的知识很多都没有巩固,有印象的东西并不多。
在离段考的前几天里,为了能考出优秀的成绩,我被迫每天晚上“开夜车”很辛苦地补缺补漏到深夜,熬到眼睛变成“熊猫眼”。
导致严重睡眠不够,第二天起床晚了上学迟到,耽误上课。
即使是这样,加班加点还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记牢。
后来在段考时我果然吃了大亏,虽然很努力,但是考得并不理想,语文才80分。
后来读了《论语》之后,我开始学会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学会了每天晚上对老师当天教的知识进行复习,知识不知不觉记得牢固了,学习变轻松了,期考成绩竟然提高到了90几分,我别提多高兴啦!《论语》教会了我一个绝好的学习方法,使我学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意思说:“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记得小时候,妈妈买来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来,不让姐姐知道,想一个人独占。
上学时,我经常担心:“姐姐会不会找到我藏起来的牛奶呢?妈妈会不会发现呢?”当我读完《论语》之后,我主动地把牛奶拿出来和姐姐分享。
妈妈也表扬我大方。
《论语》教会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
从此以后我做事光明磊落,越来越有君子之风。
《论语》教会我的做学问、做人道理真的令我终身受用!这便是我读《论语》的宝贵收获。
读《论语》的心得(精选10篇)
读《论语》的心得(精选10篇)读《论语》的心得(篇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
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
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确定了。
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哲学的宇宙****,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
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
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
“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读《论语》的心得(篇2)《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在自己读过了《论语》后,也了解了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论语》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言论,其中大多关于学习,非常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盼望对您有所协助!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我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而担忧自己不够了解别人。
孔子为何说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呢,为何不必担忧别人不知道我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似乎和孔子这句话是截然相反的,总是想方设法盼望别人知道自己,盼望拥有更多的粉丝,盼望获得更多的名声、地位、财产等等,这不是我们许多人所执着追求的吗?为何孔子却分道扬镳呢?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的确是很不被人理解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唯一能干脆感知的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又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了。
就像你望见两个人在吵架,你先听了一个人的诉苦,只要你不听另一个人的说辞,你必须会更怜悯诉苦的那个人。
在我们遇到任何委屈和不公时,都要记得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要来理解你,但假如你想要变得更好,更强大,你必须要学会去了解别人。
先把自己做好了,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
“患不知人也”,要担忧自己没有了解别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学会去了解、进而做到去包涵他人。
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应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索,在不违反自己原那么地状况下充分地予以对方敬重与理解。
我们应当学会去了解别人,而不是闭塞在自己的空间里。
我们不应当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成长经验,所持的想法和观点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正常的。
当然,“知人”也并非完全就无视了“自我”。
当你通过了解别人的优点后,加以学习,改善自身,不是一件好事吗?当你了解别人的缺点后,参照自己有没有这一的缺点,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并引以为戒,也未尝不行啊!这也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读书心得14篇
《论语》读书心得14篇《论语》读书心得篇1印象中,自己以前从没有完整地读过《论语》,所幸多少知道里面的一些传世名句。
这次寒假,利用学校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机会,我才能静下心来系统地读了一遍《论语》。
语录体的《论语》文字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内容包罗万象。
除了记载伦理、教育、政治、文学、哲学、艺术这些大的方面之外,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不乏闪烁智慧、蕴含精深思想的语句。
所以,它不愧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至于“《论语》之在中国,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相关赞誉,并非没有根据。
读《论语》,各方面的收获太多了,三言两语是讲不清的。
这倒颇像该书语言简练而精髓不断的特点。
俗话说,文能会人,读着《论语》,孔子的伟大形象就像是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隧道,栩栩如生地立在你的眼前:一位身怀各种谋生技能、又对生命、政治、教育有深隧洞见的能人;一个不因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随波逐流,不停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提醒自己除恶向善的高尚贤人(我觉得称为“圣人”还是夸大了点);一个平生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论语》就让后人受用终生,并因之敬仰和传诵的奇人;一个自强不息,处于乱世而不放弃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来殉人生的理想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的言行广阔地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因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以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与人类文化长河中的其他现象一样,虽历经沧桑,却总是生命之树常青,不断创造着人类文化的奇迹。
所有的一切,皆得益于多才多艺的孔子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个人所创造出来的大智慧。
读《论语》,不外乎在读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
当然,这期间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学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要独立思考一些自古以来有争议的处世交友论调,比如“中庸之道”,比如“无友不如己者”。
读论语有感(汇编15篇)
读论语有感(汇编15篇)读论语有感(汇编15篇)读论语有感1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节选自《论语.学而》“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语言的环境里,人际交往都离不开沟通,我们都在承诺,但是你说出来的话就一定可以兑现吗?你容许别人的事,就一定可以做到吗?你说的话能不能兑现,那要看你的诺言离道义有多远,假设你的诺言符合道义,那么,兑现的可能便会高些,这便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一个人假设可以恭谨有礼,对别人毕恭毕敬但又符合礼仪,那么他就远离耻辱了。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意思是说,假设他有明辨是非的才能,所依靠的都是可亲可信的人,那么这个人的为人行事也就很可靠了。
在这里,“信”也没有被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核心,而是说讲信誉一定要符合道义。
社会中不断地出现的种种挑战,一个人光有单一的内心道德还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道理体系。
我们知道,关于历史,有一个词语叫做“信史”,其记载真实可靠的历史。
这个词内涵很重,因为历史上有很多史官,要用他们的生命来维护历史的真实,让历史的真相得以流传下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可贵的传统。
曾经,北魏的司徒崔浩和中书侍郎高允两个人奉命撰写北魏的国史,叫做《国书》。
《国书》写好以后,就被鑽刻在首都平城南郊十字路口的石碑上。
很多鲜卑贵族看了国史之后,非常不满,就跟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进谗言,拓跋焘盛怒之下就下令逮捕了司徒崔浩,接下来就要逮捕中书侍郎高允。
拓跋焘就召见高允,问:“《国书》果真都是崔浩一个人写的吗?”这个时候,高允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这样答复的:“《太祖纪》由前著作郎邓渊撰写,《先帝纪》个《今纪》是我和崔浩两人共同撰写的。
不过,崔浩兼职很多,至于详细的著述工作,我写得要比崔浩多的多。
”拓跋焘一听,大怒,说“敢情你写的比崔浩还多,你的罪行比崔浩还大,怎么可能让你活!”高允不慌不忙,答复说:“我的罪过确实非常大,应该灭族,但我不敢说虚妄的话来骗您。
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10篇
论语的读书心得范文10篇论语是我国的一部文学瑰宝。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它有多么重要。
那里面的话令人受用终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论语的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论语的读书心得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
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__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论语的读书心得2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
读完论语的心得10篇
读完论语的心得10篇读完论语的心得1《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华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
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读完论语的心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论语的读后感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的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
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
"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
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
"说完,还打了我。
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
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论语的读后感2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欢迎阅读。
《论语》读后感篇1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
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
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
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论语》读后感(精选17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17篇)《论语》读后感(精选17篇) 当品读完⼀部作品后,相信你⼼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是⼩编精⼼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17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1 ⼀则童话犹如⼀幅画卷,赏⼼悦⽬;⼀个故事犹如⼀汪清泉,澄净⼈⼼;⼀本好书柔如⼀阵清风,放飞思绪。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的弟⼦和在传弟⼦编嗊⼆成,是⼀本为语录体的书。
还有许多的名词出⾃这⾥。
⽐如说:温故⽽知新?、欲速则不达、⽂质彬彬等…… 读完这本书,我领会到了许多⼩⼈和君⼦之间的差别,书中写道:君⼦成⼈之美,不成⼈之恶。
⼩⼈反是。
还有许多关于仁的道理: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见仁,智者利仁。
唯仁者能好⼈,能恶⼈。
还告诉我们许多⽣活上的道理:⼰所不欲,勿施于⼈。
⼈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弟⼦⼊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
⽽亲仁,⾏有余⼒,则以学⽂。
并且还告诉了我们许多学习的道理: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不厌,诲⼈不倦。
学⽽不思则殆,思⽽不学则罔。
由!诲⼥,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这本书,记录了太多太多的做⼈的道理,我还要继续努⼒研究,去更深⼊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这本书⾮常棒,也希望朋友们也读⼀读这⼀本精彩、充满知识的书,多从书中继续点知识的营养。
提⾼⾃⼰,完善⾃我。
《论语》读后感2 寒假的时候,陈⽼师陪着我们⼀起读了《论语》这本书,它记录了孔⼦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中,我最喜欢⼀节就是——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它的意思是每天要多次反省⾃⼰:替别⼈做事有没有尽⼼竭⼒?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师教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于是,我开始反省⾃⼰今天在这些事情上有没有真的做好。
早晨,妈妈让我帮忙给妹妹取⼀双袜⼦,我⽴马就去拿了,妹妹还谢谢了我,我听了以后⼼⾥很开⼼;中午家⾥来客⼈了,有⼀位⼩朋友是我很喜欢的⼀个⼩⼥孩,我真诚的邀请她和我⼀起玩我⼼爱的玩具,想到这⾥我的⼼⾥就乐开了花;到了晚上,我想想我只完成了每天的常规作业,却没有温习学过的知识,我觉得很惭愧,想想⽼师那么⾟苦的教我们知识,我们却总是⼀边学⼀边丢到脑后,从来不知道“温故⽽知新”,以后我要坚持温习我学过的知识,那样我才会越来越棒! 学会每天反省⾃⼰,我们才能知道⾃⼰在哪⽅⾯做的好,就要继续保持,哪些⽅⾯没做好,就要不断改进。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关于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1)小学那一本本的校本教材,发觉离我们已甚远的儒家文化在城东小学是如此的盛行,孩子每天在学校都能与孔子、庄子等智者对话是多么的幸福!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孩子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
和孩子一块诵读城东小学的校本教材中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也让我再次有机会同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思想家交流,这也是多么的幸运。
曾记得买了一本少教版《论语》,给孩子看,说实话,小时候让孩子看这类书籍,只是想让我们国家这些优秀的国学精粹趁孩子这个年龄记忆力强的时候,循序渐进地单纯记忆,只要他知道不要求他明白,让他自己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己慢慢去领悟、感受。
后来,到了三年级学校校本教材里出现了《论语》名句,孩子的兴趣更高了,因为有很多他会背了,他也有点懂了,虽说还不很透彻,虽然还只是从孩子的眼光去领会这些道理,但他能从平时生活中、学习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做,这就达到了我们的初衷。
有了这些心得,足矣。
另外,从家长角度读了以后也有一种新的心得:孩子从孔子的“君子九思”和“子绝四”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而我从中也得到了新的启示,那就是对于现今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我们做到了这“九思”吗?特别是其中的“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言思忠,忿思难”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好好反省反省吧!做到了吗?要知道父母的一席话、一行为就可暖孩子心使之积极奋发;也可伤孩子心,使之消极不振,前后可差之千里了。
我想,我的孩子从小就诵读精典,接受精典的熏陶,对他的一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每天与孩子一块在精典诵读中感悟人生,构画出一幅祥和的亲子画卷,受益匪浅,意义深远。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有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虽然小学、初中、高中都学习过《论语》里面的经典语录,但那时都是似懂非懂地死记硬背老师讲的东西,大都是为了考试时候能够正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上面两方面原因,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最近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通读了这本著作,却给了我另一番感受,虽然我的学识不足以全面谈谈读《论语》的心得,但不禁为夫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而吸引,所以浅谈一下我这次读完论语的感受。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
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还是有必要一读的。
首先,列举几条我比较喜欢的经典语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
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
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
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还有好多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语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初读论语,有一种高不可及之感。
但静下心来,慢慢去品味,你便会发现书中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善诱的,跟人言榷的口气。
从他的言语中,我看到了孔子的态度,一种儒家的态度,一种朴素.温暖的态度。
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过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那非常破陋的小巷里。
这么艰苦的环境对于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很佩服颜回,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
而是他的生活态度。
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时,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
我想也只有那些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相比现在,很多人虽然已“丰衣足食”但仍不满。
因为他看到的总是比自己更富裕的上一阶层。
而论语所阐述的,便是去寻找你内心中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还有一个故事是论语中的自贡问政。
而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
自贡却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去什么?孔夫子说:去兵。
我们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
自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我们宁肯不吃饭了,接这他说:自古皆有死,无信不立。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信念的重要地位。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至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就现在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言,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言,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信仰。
国家的凝聚归根到底是信仰的强大力量。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可以当老师的人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孔子的《论语》穿越沧桑,传递到了今天,让我们现代人仍然得到温暖,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能够受益。
这是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再次阅读论语也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