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探究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有效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有效互动教学模式探析[摘要]研究生英语教学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所学习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鉴于目前我校研究生招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使用情况,探索性地提出了如何通过课堂互动教学等手段,例如课堂展示,影片介绍,理论渗透等手段培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交际能力和阅读专业文献搜集科研资料的学术能力,同时也发现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存在的信心不足,依赖母语等问题[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教学模式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语言教学尤其是研究生英语教学一直是困扰众多外语教师的教学难点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外语教学效果,提高研究生的英语与用能力是许多语言学者和外语教师关心与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一、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语言学习是语言输入---信息处理---语言输出的过程,三个环节沿着信息传输的途径,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完善的循环过程。
学习者必须通过这三种过程循序渐进的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一本基础课程,鉴于硕士研究生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的学习者,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提高语言机能的培养;满足研究生的语言实际应用的需求。
因此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本科阶段英语的教学模式: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使用英语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
但是由于硕士研究生生源对象的多样化特点:有全国统招生、在职硕士生、单位委托培养生、推荐免试生、单考硕士生等,其中大部分研究生为通过全国统考的应届本科生(原苏荣,129)。
我校主要根据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为依据对所有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分班,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硕士生为研究生[a]班,所上的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未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研究生为研究生[b]班, 所上的英语课程为大学英语五、六级课程。
建构主义理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的启示
论事 , 不能举一反 三, 很少进行 归纳总结 , 缺乏系统 翻译理论指 1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教 学设计
多年来 , 翻译教学一直沿用传统 的教学设计, 在分析学 生已
基金项 目 : 本 文是 黑龙江省教育厅 高等学校教改 工程项 目“ 基 于建构 主义理论的非英语 专业研究 生翻译能 力培养研 究” 的研 究成果 , 项 目编
指出, 英语是一 门工具学科 , 用来辅 助学 生本 专业 的学习 、 研究
使所学知识更加理论化、 系统化 。让学生 与国际交流 , 这是强调英语的应用性 , “ 从 翻译实践需求 上讲是 联系有较深刻的理解 ,
一
种应用需求,因此翻译教学应定位为技能教学” ( 王海峻,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做指导 , 所学翻译技能和知识与实际脱节 , 不能有效进行 翻译实
践, 译文生硬 晦涩 、 不易懂 , 无法达到大纲要求 。
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 要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研 究生 翻译水平 ,必须对 目前 翻译 动性、
教学进行清楚准确定位 。《 硕士 / 博 士学位研究生英语大纲》 中
教 学 正 是 培养 和提 高 学 生 英语 综 合 运 用 及 实 用 能 力 的 有
得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 中逐步建构 的。这种相互作用 涉及 到“ 同化” 与“ 顺应 ” 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也称“ 图式” , 是指个 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 的信 息整合到 自己原有认知结构 内的过 程; 顺应也称“ 图式改变” , 是个体 : J G 2 0 1 2 0 1 0 5 6 7 。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
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摘要:本文通过对我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对自身学习策略的评估以及课外英语学习时间的利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为此,有针对性地实施适合不同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教学方法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总体上还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迫使教师不得不将应试教育摆在首位;许多学校将“应试”当成了教学的指导方针;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四、六级统考不合格者,不能拿学位证书,不能毕业。
校外用人单位也相应规定没有英语四、六级合格证书者,不予聘用。
在这种内外的双重压力下,大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应试”,只有顺利通过四级考试,才能顺利毕业,才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才能在求职时不会因为没有英语四级证书而受到冷落。
教师的教学也是围绕学生的考试进行,缺乏创新性。
(二)听说训练无保障对大学生来说,听说训练极其重要,需要在练好听力明白他人意思的基础上多用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
然而,按照现行的教学计划,大学阶段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没有专门开设口语课,有的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或硬件设施不全,听力课未采用面授。
即使开设了听力课,由于缺乏系统教材,加之听力课时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的听力训练极其有限。
而应试的压力使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听听力、练口语,结果导致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哑巴”英语。
(三)学生心理素质差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课堂气氛沉闷。
当老师要求用英语回答问题时,大多数大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用英语表达,这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当自尊心受到一定的威胁时,有些学习者会加倍努力,保持一种活跃而敏捷的学习状态。
本位观照外位参照浅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李丽
第9卷第8期2012年8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ug.2012Vol.9No.8前言我国每年有在校大学生两千多万,其中大多数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是这些非英语专业在校生在大学一、二年级阶段的公共必修课。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学生提出了一般、较高和更高等三个层次的要求。
仅就一般要求而言,在翻译方面规定学生当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这就指出大学英语学生在翻译方面应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译文应通顺并尽量避免错误;同时对大学英语教学在通常的听、说、读、写之外提出了新的任务,即在双语翻译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做到语言基本正确,译文通顺达意。
然而,事实是学生在做翻译练习时总感觉摸不着头脑,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因而,新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改变理念。
本文且从“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角度做初步探讨。
一、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概念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两种语言的交流[2]P 63-88。
因而译者不能只注重原语(对大学英语学生来说主语是汉语),也不能只注重译入语(英语),应该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本位观照,外位参照。
“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概念是刘宓庆先生在《翻译与语言哲学》一书中提出的。
所谓“位”就是基本立足点,“本位观”就是站在本体的基本立足点上观察事物。
“外位”相对于“本位”而言,主要指以外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为基本立足点,并以此为依据和依归[3]P 19-36。
对于“本位”需要“观照”,而对于“外位”需要“参照”。
“观照”指人作为主体对外在客体的全局性审视、剖析、思考、推断、定夺和抉择。
“观照”具有意向性、意识性、批判性和充分理性,因而对客体的抉择不是片面的,而是着眼于整体的、全方位的及多维的分析,是一种“知己知彼”的策略。
关于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研究
关于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通用语言之一。
教育部也将英语列为强制性学习科目,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大众的共同选择。
然而,英语翻译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因此需要新的适应性更强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独自讲解翻译技巧和知识点,并以机械化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拟翻译,学生的作用只是接受和模仿。
这种模式缺乏互动和个性化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新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互动式的活动,让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在有很多学习英语的资料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也有很多机构提供自学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好的自学资料,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二、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任务,例如让学生翻译一篇新闻报道或者一篇科技文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翻译技巧和水平。
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翻译技能结合起来。
在项目为导向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例如制作一份英文新闻杂志,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翻译能力。
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逐步提高了他们的英语翻译水平和能力。
四、采用小组合作和交流式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和交流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互动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小组合作和交流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反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
译 最 重 要 的东 西 , 为 表 达 不 准 确 就 会 得 语翻 译 要分 为 三个 阶段 : 析 (n l s ) 转 因 分 a ay i , s 出 错误 的 结 果 和 方法 , 后果 是 相 当 严 重 的 , 换 ( a se) 和重构 ( sr cu ig , t n fr, r r tu t r )是一个 e n 这就 要 求 学 生 准 确地 把 握 英语 。 同时 , 译 复 杂 的 过 程 , 要 有 良好 英 语 综 合素 质才 翻 需 还 是 扩 大 词 汇 量 的 重 要 途 径 : 技 英 语 的 能 得 以较 好 地 完 成 。 译 是 再 创造 的 过 程 , 科 翻 生是 我 国 培 养 的 高 级 专 门人 才 , 着 社 会 词 汇 量 之 多 , 随 增加 速 度 之 快 是 其 它 语 种 所 译 者 除 了具 备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外 , 还 的 发 展 和 经 济 全球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 国外 不及 的 。 与 一种 新 的 理 论和 方 法 的 出 现 , 会 应 具 有 较 强 的 创 造 思 维 能 力 , 为 翻 译 是 都 因 专 家 合 作 交 流 的机 会越 来越 多 。 这 些 交 有 新 词 的产 生( 在 种语言的转换 过程 , 总是 由 一 种 语 言 形 如有 氧 灌溉 “ x g t n 就 O y ai ” o 流 中 , 先 要 解决 的 就 是翻 译 问题 , 为 适 是 Oxy e Irg to 首 作 g n和 r i a in的合 成 ; S g 是 态 向 另一 种 语 言 形 态 转 换 或 对 等 的 过 渡 , “ mo ” 应 性 比 较 广 泛 的 英 语 越 来 越 显 示 其 重 要 S k  ̄ F g mo e [ o 的合 成等 )这 些词 汇 的形 成都 这 种 对 等 的 转 换 或对 等 的 过 渡 却不 是 直接 I ,
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目标定位
论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目标定位摘要:多年来,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目标一直沿袭或照搬英语专业本科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课时数相差太大,学生背景也相去甚远,因而这一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本文以同济大学非英语本科翻译教学为例,通过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改变翻译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效果,从而证明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翻译教学;教学目标;非英语专业一般来说,开设一门课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然,教材的选用或编写,教学手段的采用,教学效果的评估都会陷入盲目状态。
目前,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在多数高校基本上处于这种状态。
自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实施以来,全国高校相继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基本模式是把大学英语教学分成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两个阶段,高级课程主要以各类选修课程为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因而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也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重视,纷纷作为主要选修课程开设出来。
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穆雷所说的翻译教学状况,至今在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仍然存在。
当时穆雷在《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一文中说“由于目标不明确,所以教学对象不明确、教学方法不明确,至今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翻译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与各类具体教学大纲相应的适用教材、教学方法及其评估方法,相对于口译教学或大学英语教学来说,笔译教学比较混乱,缺少系统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师之间缺乏也难以交流沟通。
其结果是翻译教学效率低下,一些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被上成熟练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收效甚微,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造成人力财力和时间精力的大量重复。
”本文将以同济大学为例,来探讨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目标定位的重要性。
一、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研究背景关于翻译教学的讨论,近二三十年来就一直没间断过。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1 引言
随着 研 究 生 招 生 人 数 的增 加 , 国 的研 究 生 教 育 已 由过 去 的 我
语 的 能 力 就 显 得 尤 为重 要 。本 文 研究 了非 英 语 专 业 研 究 生 英 语 自主型学 习与研究生英语 教学模式 的关系 , 对构建研究生 自主型 学 习模 式 提 出 了新 的 思 考 , 而 推 动教 学 创 新 , 从 实行 差 异 教 学 , 培 养学生 的 自主学习概念 , 出学习者在语言学 习中的个性化和 自 突
展。
2 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的理论依据 19 年原 国家教委制定 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 92 第一 外语) 教学大 纲和考试大纲( 试行稿) 总则明确提 出在 教学 中要坚 持从 实际出发 、 以致 用的原则 , 学 培养 和提高研 究生运用语言 的 能力 。2 0 年教育部颁 发的《 04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 对 词汇及各技能的要求 均有 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 使得研究生 阶段与 大学本科阶段英语教学不衔接 问题尤为严重 。通过对《 大学英语 课程要求 》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 大纲 》 和《 在词汇 、 、 、 读 听 说 、 、 各方 面定性 、 写 译 定量要求 的 比较 , 以看 出 , 可 后者在定性 、 定 量两方面都偏低 。所 以从理论 上说 , 英语专业研究 生英语 非 教学 就 是 要 有 效 地 提 高 学 生 的英 语 语 用 能 力 ; 实 践 上 说 , 是 从 就 要 培 养 学 生 能 准 确地 运 用 英 语 进 行 听 、 、 、 、 的 能 力 , 过 说 读 写 译 通 英语教学 有效 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 获取信息 的能力 、 独 立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 建构主义理论认 为知识并不是对现 实的准确表征 , 而且知识 是动 态 增 长 的 因 此 , 研 究 生 的 英 语 教 学 中 , 师 应 发 挥 指 导 在 教 作用 , 学生应该发挥 主体作 用 , 而多媒体 只是辅 助教学手段。作 为学 习主体 , 学生要积极 主动地 参加到学习过程 中来 , 把当前 要 学 习的内容尽量 和 自己已知的学习内容相联系 , 并对这种联系进 行 认 真 的 思考 。同 时 , 了更 好 地 建 构 意 义 , 把联 系 思 考 的 过 为 要 程与学 习中的交 流 、 讨论过程结 合起 来 , 多媒体 不是传授 知识的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的可行性探析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的可行性探析[摘要]以基础英语为主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制约了翻译教学的发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课程及翻译教学一直受到冷落,这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及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推行,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翻译课程提供了客观依据,因此要重视大学英语中的翻译教学及翻译课程建设,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翻译人才,以适应国际化市场的宏观需求及学生个人发展的微观需求。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复合型翻译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市场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和多元趋势,翻译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学位(MTI)相继设立。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已经起步并飞速发展,翻译教学得到空前的重视。
但是传统上,我国高校的翻译课程设置和研究主要是针对外语专业的学生,忽视了人数众多的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还处于翻译教学与研究的边缘地带,不受重视。
这显然不能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翻译人才的巨大需要。
目前急需提高人们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的重视,改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实用翻译能力,缓解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促进翻译事业走向繁荣。
一、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被边缘化1.《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作为指导及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翻译教学重视不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遭冷落。
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要求》还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由此大学英语教学各阶段侧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英语的工具性被忽视了。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始终是基础英语,而非科技英语或专业英语。
2.一些学者对何谓“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以及两者差异的辩论也可反映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边缘化的现状。
高校非翻译专业英语教学翻译任务型模式探析
2 0 年第 6 09 期
( 第 10 ) 总 7期
高校非翻译专业英语教学翻译任务型模式探析
王 新 杰
( 宁大学外 国语学院 辽 辽 宁辽 阳 1 10 ) l0 0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研 究 高校 非翻 译 专 业 英 汉 / 英 翻 译 课 程 的教 学方 法 ,从 翻译 课 程 的 学科 定位 入 手 , 分析 目前 高 汉
te r h o y, p t o wa d t s — a e p r a h a d i u ta e h d a a e n a i g ft i p r a h i e l e c n r n l t n s t t . u s f r r a k b s d a p o c n l sr t st ea v ntg sa d me n n so sa p o c n r a a hi g t sa i i l h t a o ua i on
Ke y wor : ta lto ds rnsaino ak; ts — ae p r a h a k b s da p o c
但 只在 三 、四年 级 开设 ,每 周 两学 时 ,总学 时也
一
、
引言
只 有3 ~ 2J时 。翻 译 课 课时 少 ,学科 定 位不 明 6 7t  ̄ 确 ,课 程缺 乏 系统科 学 的教 学 大纲 ,这 些 问题 给 翻 译教 育 者提 出了 一个 新 的思 考 :即高 校非 翻译
关键 词 : 翻译 ;学科 定位 ;任 务 ;任 务 型教 学模 式
[ 中图分类号 ]H 13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5 92 0 )60 8 —4 0 36 3 (0 90 —0 90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分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文章总结了分层教学概念,理论依据以及教学模式。
并分析我院进行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材分层以及初步成效等方面具体探讨了我院分层教学实验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显性分层隐性分层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4-0023-02随着高校的扩招,录取分数线相对降低,学生来源变得多样化。
学生从入学开始差距就很大。
这样就出现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很难推进,出现了严重的“好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局面极其被动。
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
1、分层教学的定义分层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
根据知识学习、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对一部分的学生进行分班,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为不同学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标准。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难度有别的课程,来达到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程度的班级学习的目的。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他的语言输入假说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i+l输入原则。
克拉申指出,人类系的语言的惟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的处于i+l水平的语言输入。
只有这种语言输入才能是学习者收到理想学习效果。
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i,则输入的内容为i+l水平。
该原则的实质内容是语言输入总体难度都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包含了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材料。
这样,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努力以及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逐渐提高齐使用目的语的技能。
3、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根据有关分层教学的资料,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类:3.1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也叫隐性分层)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形势下师范类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交互性培养模式
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探析
教育 教 学 研 究
C R E HO RION A E R Z
职 业学 英 语 翻 译 的 教 学 方 法 探 析
吴 玲 兰
( 中南林 业科 技大 学 ,湖 南 长沙 4l 0 4) 00
摘要 :现行 的大 学英 语翻 译教 学模 式远远不 能满足社 会发展 的需求 ,针对此情况分 析 了目前大 学英 语翻译教 学模 式 的缺 陷 ,探讨 了如何 培养和提 高非外语专业大 学生 的翻译 能力 ,以为社会 培养 出更
展 ,一切从学生 出发 ,这是现代教育 的根本 出发点 。 教师 的一切 教学活 动都必 须从这个 角度开 始 ,了解
学情 ,分析学情 ,从 而能够 因材施 教 。 课程 一般 解释为 课业及 其进程 ,它作 为一种有 计划 的教 学活动 反映 出教与学 的双边 关系 ,也是素 描 教学 构成的重要部分 。教师 是这一进程的主导者 , 对 于课程 结构 的合理化 、课程 内容 的综合化 以及课 程 形式的多 样化都 有着先 知先觉 的体会 ,并在 实践 中将其 不 断改进和 完善 。 教 师 的教育能力 包括很 广 ,其 中钻研 教材是 很 重要的一项 。深刻理解、融会贯通 ,并深入浅 出,还 要通俗 易懂地确 定教学 重点 与难点 ,科学 合理地安 排 教学 步骤 ,选 择恰 当的教学 方法 与示范作 品 ,并
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
定的翻译理论指导 , 对学生稍作点拨 , 便会收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 2尝试 多媒体 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 语翻译 教学模式 . 目前 的大学 英语翻译教学大多仍沿用传 统的教学模 式 ,教师是课
纵观我 国几十年的大学英语 教材 和课堂教学的发展状况 ,翻译教 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一方面 , 在课程设 置上 , 只有部分大专 院校 开设有关翻译理论与实践 的选修课 。此 类选 修课因受课时 的限制 往往 是偏重基本理论和技巧的讲解 , 学生 缺乏 翻译实践 , 导致理论 和实 践脱 节, 效果 并不 明显 ; 另一方面 , 非英语专业 的学生始终 缺乏专 门实用 的 英汉互译教材。很多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 教材大多是以四 、 六级 考试或考研英语中的翻译题型为导 向,仅仅着 眼于培养学生 的应试 能 力, 没有将翻译视为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素养予以重 视。 尽管 目前使用的各种教材( 如外研社 出版 的《 视野大学英语读写 新 教程》 和外教社出版的《 大学英语》 大都在每个单元后 面附有单句 的英 ) 汉互翻译练习 , 但主要是基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课 文中的词汇与句型 , 缺少相应 的拓展和深化 , 对于翻译 的原则 、 准 、 标 过程和要求 等基础 翻 译理论知识以及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等均无 涉及。 时期 中 、 平 期末考 试试题中的翻译题也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语 言点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为 目的 , 没有在较高层面上对学 生的翻译 能力 提出要求 。 2 堂 教 学 和 教 师 的 翻译 素养 . 课 在 大 学 英 语课 堂 教学 中 , 译教 学 一直 是 一个 薄 弱环 节 。 师 在 课 翻 教 堂上一直强调的是 昕 、 、 、 说 读 写能力的培养 , 没有将 学生的翻译能力 而 放到同等重要 的位 置。很 多教师热衷于在英语教学 中使用 “ 听说领先 法 ” “ 景 教学 法 ” “ 际法 ” 诸 如 此 类 的 现 代 教 学 方 法 , 重 培 养 学 、情 、交 等 偏 生的听说应用 能力 , 而忽视 了翻译教学 。 课堂教学 中与翻译相关的 内容 和活动基本都是以翻译练 习为手段检查和促进学生 对所学语言点 的掌 握, 因此只能称 作“ 教学翻译 ” 。它与“ 翻译教学 ” 内容 的广度 和深度 、 在 教学规律 、 教学 方法和手段 、 教学 目的方 面存在质 的区别 。 基于 自己对 学生翻译能力 培养重要性 的认识 ,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会间或讲解 些 翻译 的技 巧和理论知识 , 学生做一些课外 翻译练 习 , 受学时和 让 但 课 程进 度 的 限制 , 往 缺 乏 连 贯 和系 统 性 , 利 于 学 生 水 平 的 提 高 。 往 不 搞好 翻译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 备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 和丰富的翻 译实践经验 。一般来说 ,大学英语 教师都已掌握一定 的翻译理论 和技 巧, 但大多缺少实践的机会 。这使得很 多教师在授课时感到力不从 心 , 局 限于理论 、 技巧的讲解 , 不利于学生的接受。与此同时 , 教师一方面受 限于班级大 、 生多 , 学 课堂 翻译教学不 易组 织操作 ; 另一方面又迫 于科 研任务重 , 授课时量大 , 没有足够 的时间和精力进修或 自修 以提高 自身 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目前的状况是 , 教师 自身也不够重视 翻译教 学 , 对 翻译技巧的讲授缺乏整体的规划 。为此 , 师要确立“ 教 把翻译作为语 言
探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趣味教学模式
人 文 社科
搽索非英语毫广 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外语 系 王剑虹
[ 摘 要 ] 文以影响 外语 学习者学 习效果的因素为指导 , 图综合运用语 法翻译 法、 本 试 直接法和听说法为代表 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与 现今 流行 的“ 学做 合 一”的任务型教 学与 交际互动教学模式相互结合 , 教 以趣味性 为宗 旨, 最大限度 的调 动学生的学 习动机 的最活 跃推 动力, 即学习兴趣 , 而形成大学英语课 堂的趣味教 学模式。 从 [ 关键词 ] 学习动机 教 学模式 趣味性 情感过 滤 交际互动
1引 言
教学模式 , 是在 一定 的教 学思想 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 较 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 和活动程序。外语学习的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 影 响, 雅克博维次(aooi ) Jkb v s经过调查研 究发现 , t 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 主要 因素是 : 动力 占 3 % , 3 才能 占 3 % , 3 智力 占 2 %, 0 其他 占 1% 。由 4 此 可见 , 外语学习者 自身 的因素 , 也就是 学习者的非智力 因素 , 如学习 动 机、 学习态度 、 习兴趣 、 学 意志 和性格 等都将很大程 度影 响学习者 的 学 习效果 。 而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 的学生而言 , 学习英语 的动机属于 “ 工具 型” 动机 ( su et1 即是 出于某种 特殊 目的或需 要 , i t m na), nr 比如为 了 顺 利通过必修课 的考试 或是英语 四六级考 试而被迫掌握英语 的愿望 ; 而非“ 融人 型” 动机( t rt em tai ) 即对英 语 国家的人 与文化真 i e ai oi tn , ng v v o 正感兴趣 , 为达到与英语社团交流而进行英语语言习得 的愿望 。显然 , 工具型动机不像融入型动机那样 , 自内而发 , 具有持久性 和 自 愿性 的特 点 , 以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 的大学英语课 , 所 必须充分利用其 非智力因素 , 比如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 的学习兴趣 , 纠正其学习态度等 。 而学生 的学习兴趣 和动机 的调 动很大 程度取 决于课 堂是否 具有趣 味 性, 因为学 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活跃 、 最有效 的动力 。虽 然趣 味性英 语教学一直是 主要以中小学生 , 至是幼儿为研究 对象 , 甚 但实践证 明 , 即使是针对心智 已经成熟 , 自控能力也 明显增强 的大学 生而言 , 趣味性 强的课 堂学习效果也会 明显高 于只有理论灌输 , 全无趣 味或实用性可 言的课 程。另外 , rse K ah n的情感过滤假说( et e lr y o ei 也指 a ci t p t ss f vf eh h ) i 出, 情感会影 响一个人 的学 习 , 学生若处 于一种 轻松的学习状态 , 就较 能接收可理解的语料 ( m rhnil n u)并表达出来 , c pe es e p t, o bi 较利 于语 言习 得 。而趣味性 的课堂 自然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 的学 习状态 。 2对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的 传 承 和 摒 弃 212 世纪 6 . 0 O年代前以语法翻i ( e a a-rnl i me o )  ̄ t g mm rt s t n t d 、 hr a ao h 直接法 ( edrc m to ) t i t ehd 和听说法 ( eadoiga poc ) h e h t u il u lp rah 为代表的 n a 传统的外语教学法。语法 翻译法基本 上按 照复习旧课 , 讲授新词 , 讲授 语法 , 讲解课文 , 巩固新课 , 布置作 业的步骤按部就班来进行 的, 其教学 过程是实质上的分析语 法 , 然后 把外语 译成本族语 , 主张两种语言机械 对 比和逐词逐句直译 , 在教学实践 中把翻译当成教学 目的, 当成教学 又 手段 。 基于语法翻译法 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书面语 , 其优势是注重对 学生 阅读和 翻译能力的培养 , 注重语 言的准确形式及语法结构。但由于整个 过程 中都是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学生的参与性和 主观能 动性很难得 到发挥 , 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的培养 , 从而很容易 降低学生学 习的 兴趣 。所 以笔者本着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的精神 , 从英汉语 言文化差异 的角度来发掘语法 翻译法 的趣味性 。 比如 , 《 在 新视野 大学英语 2 的 》 U i ,etnB中有一句“ ol e te os u p s nmy ak" nt Sci 3 o I ud elh oeb m s i o c ,在 c f g re b 讲解课 文翻译 时, 特别要求学生注意 中英语言 的差异 , 中文当中常用的 表达 :鸡 皮疙瘩 ”到 了英语 中则成了 :鹅的肿块 ” 这就是通过语法翻 “ , “ 。 译法对 比中西文化差异带来 的笑料 。 22而作 为古典语法翻译法 的对立 面的直 接法 , - 主张采用 口语材料 作为教学内容 , 强调模仿 , 主张用教儿 童学 习本族 语言的方法 ,通过说 “ 话学说话” 的方法来学 习外语 , 教学过 程是 一句话 一句话听 、 模仿 、 反复 练习 , 直到养成语 言习惯 。显然 , 接法对于英语 口语教学有很大借鉴 直 作用 , 在大学英语 的口语教学实践 中 , 中国老师虽然没有外教 的母语优 势, 但老师同样可以充分利 用英语 语言中生动活泼的 口语语言 , 比如一 些俚语或俗语 谚语来充分传 达其趣 味性。但 由于直接法在教学 中过分 偏重经 验 、 感性认识 , 而对学习者 的 自 性估 计不足 , 觉 对许 多语言现象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教学 中只用外语讲述 , 广泛利用手势 、 动 作、 表情 、 、 实物 图画等直观手段 , 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 , 绝对不使用 本族语 , 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 , 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 然这与大 显 学英语注重听说读写译全面素质培养 的宗 旨 不符 , 明显局限性 。 有其 23而 以口语 为中心 , . 以句型或结构为纲 的听说教学法 , 亦或是 主 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 ,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 ,通过说话 “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以交大版研究生《综合英语》教材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招生研究生的本科 院校和科研单位有
上千所 , 各 院校 的校情不 同, 研究 生的招生规模 、 生源不 同, 这在
一
的一部分。在课 堂上要求学生独立分段阅读 、 获取信息人手 , 继
之 以提 问检查 、 开展 讨论 , 进而要求学生综合 全篇大意 , 捕捉主
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硕士研究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 也不同。以
实践 的机会却很少 ,培养学生 以书面或 口头方式进 行交 际的能 力是语言教师最终 目的。 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 , 由白靖 宇
《 国家 中长期 教育改革 和 展规划纲要 》 明确指 出 : “ 大力推 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 实施 研究 生教 育创新计划 。” 这表 明了
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十分重视 ,而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
【 关键 词 】 非 英 语 专 业 研 究 生 综合 英语 教 学 模 式 交 际法
本 文 系陕 西 省 “ 重点” 项 目“ 陕 西普 通 本 科 高等 学校 教 学改 革研 究 ” ( 项 目编 号 : 1 1 B Z 2 8 ) 。
引 言
能力 。可是在传统 的精读教学 中, 教师讲得太多 , 而 给学生语 言
化, 英语背景也不尽相 同。
2 . 英 语 入 学水 平 不 齐
语课上 , 我们改变 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 式 ,“ 教师讲 , 学生 听” 的 填鸭式教学 , 也 防止 目前 高校课 堂教学 过分 使用 P , 黑板变 白 板 的另一种极端倾向。 在教学上 , 以学生为中心 。 根据教学需要 , 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 , 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进行实践 。 首先要 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 熟记单词 , 查 阅有关资料 。课堂上 回答与 课文相关问题 , 以检查学生课外 自学情 况 , 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教学模式的探讨
到重要的位置。但是, 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 的英语
应 用能 力差 , 尤其 在 翻译 时常 常误 解 了文献 资料 的 原意 , 这 不 仅影 响 了 交 际 , 给所 在 公 司造 成 了业 务
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 第二种 , 以培 养翻译工作人员为 目的 , 主要是培养译员 , 这种 翻
设置 、 教学时间以及培养 目 标 中, 不管是质还是量 都与专业译员培养存在较大 区别¨ 。
中国的 一些 专 家 学 者对 此 也 持 相 同态 度 。例
解程度。在《 高职、 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 中, 要 求 学 生要具 备 五项 基 本 技 能 , 其 中之 一便 是 翻译 ,
译 教 学可称 为真 正意 义上 的翻 译教 学 , 它 的重 点 是
提升翻译能力、 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 第三种 , 以培养 非专业译员为 目的 , 主要是为推行大学生素质教育 设 立 的翻译 课程 , 重点是拓宽知识面、 培 养 双语 表
达能 力及 丰富 多种文 化 知识等 j 。
损失 , 而且在各种交往 中有损公 司形象。所 以, 我 们要重新认识和评估翻译环节在 高职院校英语教 学 中的重 要 作 用 , 在抓好听、 说、 读、 写 能 力 培养 的
通过以上分析 , 高职院校翻译环节的教学 ( 除 翻译专业或方 向外 ) 可被认 为是 : 第一 , 辅 助教学 的手段 , 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及交际 能力 ; 第二 , 培养学生最基本 的翻译技能。
三、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中翻 译 环 节 存 在 的
问题
现阶段 , 我国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 , 基本功相 对较差。在翻译教学 中, 笔者就发 现较多 的问题 ,
传统翻译教学方法及评估模式的创新改良的论文
传统翻译教学方法及评估模式的创新改良的论文一、概述翻译具有交际性,应用性的特点,是语言运用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的目的,翻译能力的培养以母语和外语为基础,母语和外语要达到近似水平,缺一不可,然而,长期以来,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语法词汇为授课内容的基础英语教育为主导,学生母语与英语的水平差异过大,以训练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翻译教学往往被忽视甚至忽略不计。
许钧就曾指出“,在翻译教学中,重语言知识传授,轻翻译转换技能的培养的情况比较普遍。
”2007 年,蔡基刚在“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中提出:当前,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英语专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大学新生所具备的英文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此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的基础英语教学正在松动。
大学生入学英文水平的提高为翻译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如何进一步完善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翻译转换技能就自然而然地提上了日程。
二、传统翻译教学的弊端大学翻译教学有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之分。
对于翻译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事教学研究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但两类翻译教学的现况却引发出学者和教师极其一致的感慨:即传统翻译教学存在太多弊端:索尼亚·柯林娜(Sonia Colina)在《翻译教学——从研究到课堂:教师手册》指出:现代教育的三大主流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
传统的翻译教学非常注重前两条途径,其缺陷在于阿特拉斯症结(Atlas Com-plex):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被看成是知识的仓库,对学生作为创造性的主体重视不够,和他们的讨论极少,角色总是被动的。
结果常常是学生认为问题只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自信心蒙受打击。
本文拟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改革做进一步探讨,为方便起见,下文简称翻译教学。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播,受重视的是学生的最终结果,即译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缺少互动和交流;盲目看重“标准译文”不仅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设计
张海红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4()2
【摘要】加强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培养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技能势在必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非英语专业缺乏翻译教材和英语课时不足的难题,非常适用于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本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情,制定合理的翻译教学目标和内容,做出具体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
【总页数】4页(P4-6)
【作者】张海红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以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基于MOOCs理念下的精品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为例
3.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非谓语动词教学探究
4.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5.探究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非谓语动词教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随着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变化,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教学理念为翻译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为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模式研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关键词]翻译教学,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518-03
0引言
翻译教学不同于教学翻译,前者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翻译能力;后者则是利用翻译进行外语教学,翻译只是语言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翻译教学的研究和实施主要集中在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上,无论是翻译课程的设置、翻译教材的编写,还是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外语专业这一方向展开的。
而对于人数众多的非外语专业学生来说,翻译基本上只是外语教学的附庸,是为了促进外语学习和检验外语水平的一种手段,学生的翻译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国家外文局培训中心主任王欣不久前指出,未来的几年我国翻译人才的缺口将高达90%,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几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最近高校的就业情况显示,当今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更高了,市场更需要那些有着深厚的本行业的专业背景、既能看懂又能翻译工作中所需资料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单一外语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显现出对市场的不适应。
我国的翻译现状也表明,许多公司的翻译人员和科技翻译工作者来源于非外语专业,处于学术前沿的科学家往往也是该领域的翻译家。
在现有的西方经典著作中,80%以上是由科学、工程、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1]。
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给外语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样也给广大的非外语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翻译教学不应再局限于外语专业,不应再是外语专业的专利。
国内不少学者纷纷呼吁要重视非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为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翻译课程,提高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从事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相关的成果并不多,教学模式多以借鉴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为主。
因此,如何结合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他们的专业背景,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
它通常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2]。
受行为主义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主要建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示范(刺激)-模仿(反应)-重复(强化)的教学导向上,具体表现为以翻译技巧(练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练习)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前者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翻译技巧的讲解选择教学材料和练习材料,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强化达到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
后者的基本方法是:将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与翻译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翻译技巧的操练来提高翻译技能[3]。
上述这两种教学模式虽然在看待翻译理论的功能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它们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上大体相同。
两者均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传授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为目的,教师是教学的指挥者和监督者,学生是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灌输对象,是翻译学习的被动接受
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通常是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某一翻译理论或翻译技巧,学生亦步亦趋地模仿运用,反复操练在课堂上学到的一招一式,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批改评价,通过不断重复和机械性的训练达到刺激-反应-强化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提高。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翻译课程结构系统性强,翻译理论或技巧传授体系条理清晰,教师易于组织、监控和管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便于师生面对面的认知交流。
缺点是将翻译的教、学、译人为地割裂开来,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先学会方法才能翻译的观点,学生处于跟随性的、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和应变性;教、学、译的分离还容易造成学生对翻译的认识趋于简单化,追求翻译理解的唯一性和标准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翻译实践能力;同时,由于过分强调重复和强化记忆等低阶思维能力,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等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应付那些超出教学范围的较为复杂的翻译任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翻译理论和技巧与翻译实践的脱节。
对于广大的非外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的学科分布范围较广,专业倾向性较强,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与外语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非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该结合其本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技能训练和课堂组织上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发展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翻译素质,简单地直接移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显然是不适宜的,也是不可取的。
2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
与强调外部刺激及其强化作用的行为主义不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建构,学习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来,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4]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重视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突出学习者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主体性,倡导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协作性和情景性。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5]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的这些观点对于革新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转变翻译教学思路,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翻译能力的获取是个人经验的积累,而不是对他人经验的提炼。
传统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易造成翻译教、学、练人为的割裂,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和技巧与实际的翻译操作脱节,在遇到实际翻译问题时往往会一筹莫展,不知所为。
与传统的教学思路相反,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提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生成新的知识,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在翻译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关于翻译的知识和技巧,而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翻译实践机会,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己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