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5第4节 蒸腾作用》精品教案 (11)
精选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成安一中刘世伟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学情分析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学生生活中有一定的体验,但学生缺乏对现象的分析与思索。
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和自然界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的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已经能比较熟练地参照书本要求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重点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互助、合作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植物生长需要水,那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
是这样吗?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蒸腾作用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蒸腾作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蒸腾作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蒸腾作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特性和重要性。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组成部分,掌握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实证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科学方法来探究和解释蒸腾作用。
3. 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参与蒸腾作用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4. 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每个小组都给出了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大胆地站上了讲台,展示了他们的讨论成果。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点评时过于紧张,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分析蒸腾作用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相关实验的演示,并通过相关的问题串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再进一步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知识迁移,形成对蒸腾作用的整体认识,认识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觉和认识到蒸腾作用的存在,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又很难对蒸腾作用的整体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的经验,并学习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吸收作用等知识,在教学中有待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将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关蒸腾作用的完整知识。
三、核心素养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和农作物都是我们观察和探索的对象,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通过探索气孔数目和分布,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使其了解气孔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训练观察和分析能力,并由此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与植物吸收作用有关;蒸腾作用过程中散失水分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涉及关于叶片结构的知识,同时探究气孔的分布是一个重要实验。
蒸腾作用还涉及水分的运输,与根、茎、叶中导管的功能有关。
此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的知识相联系。
(二)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1.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2.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A.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A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是蒸腾作用。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采用了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关注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基本原理。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阐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向上的动力、增加降水、带走热量等。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4.通过对小组合作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蒸腾作用的奥秘。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植物为什么需要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通过对蒸腾作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 教案
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尝试完成和分析“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4节,本节主要任务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以及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掌握了植物一些基本的生理作用,并初步了解了叶片及气孔的相关知识。
而即将学到的蒸腾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叶片和气孔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性提问,导入新课:利用投影提出问题: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教师边口述以下内容:同学们,对于玉米我们并不陌生,肉香汁甜,是一道美丽的佳肴,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新课。
(二)质疑引导,实验探究:1、教师在前面学生推测、争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推测吗?学生思考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蒸腾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这说明什么?2、继续提问:(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蒸腾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3、说明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激发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认同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增强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辅以演示、讲授和讨论等方法。
五、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提前准备用于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导入课题→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巩固和应用新知 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5.4 蒸腾作用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应用
八、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蒸腾作用的概念、调节、过程和意义。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和交流、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2、树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和教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调节、过程、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影响;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的。
三、教学策略:1、通过观看蒸腾作用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2、利用课件演示气孔的开闭和蒸腾作用的过程,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进而突破“气孔调节蒸腾作用”这个难点。
3、运用类比的方法解释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收集资料;蒸腾作用实验视频。
五、教法、学法指导:教法:启发式谈话法为主,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提供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表达交流的机会。
六、教学过程:(一)奇问激趣,导入新课:资料: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用鲜明的数据对比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质疑引导,实验探究:1、教师介绍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在同一株植物上选取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将A枝条上的所有叶片两面涂上凡士林(凡士林是一种矿物蜡,它能在叶片表面形成一道保护膜,使水分不易蒸发散失),B枝条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分别用两个干燥、透明、不漏气的塑料袋套住,袋口扎紧,放在教室温暖向阳的地方。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中,我们探索了植物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其中,5.4节《蒸腾作用》是理解植物如何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关键内容。本节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实践,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为此,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辅以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保护意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知蒸腾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例如,通过展示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呈现植物蒸腾作用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此外,我还将结合教材内容,强调蒸腾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下作业: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入?
2.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与组员有效沟通?
4.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蒸腾作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生物初一上北师大版3.5.4蒸腾作用教案
生物初一上北师大版3.5.4蒸腾作用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具有蒸腾作用的现象以后,才能进一步理解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是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
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教师可通过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足够了。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理解清楚,那么学生就不会明白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学情分析: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具有蒸腾现象以后,才能进一步理解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等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想: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先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理解,然后给出;对于蒸腾作用的过程,主要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对于蒸腾作用的教学,则应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的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那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一)植物的蒸腾失水提出问题: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2. 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速率快,容易观察到预期效果。
3. 有叶片的塑料袋比无叶片的塑料袋上的水珠多。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水蒸气在塑料袋上凝结成水珠。
总结:1、蒸腾作用的概念在温暖、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
温故而知新:叶的立体结构以及气孔的组成:通过观察图片,得出陆生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二)蒸腾作用的过程:提问: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由哪来的?出示投影或动画:演示蒸腾作用水分由根到叶的动态的过程。
提问: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2、气孔的作用是什么?讲解:1、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送到叶肉细胞。
2、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仅有1%左右参加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以外,99%左右的水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北师大2011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4节 蒸腾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甲乙 完成课本90页讨论题
蒸腾作用的概念
在 温暖、有阳光 的条件下, 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 的形 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叫蒸腾作用。
水分是从叶片的什么 部位散失出去的?
2019/10/28
水分蒸腾示意图
大气 ↑ 气孔 ↑ 叶肉细胞 ↑ 根茎叶的导管 ↑ 根毛 ↑ 土壤中的水分
阳生
阴生
广
绿
玉
萝
兰
2019/10/28
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是?
• 问题: • 假设:
2019/10/28
设计实验方案
• 热水浸泡法 • 显微镜观察法 • 测量体积法
2019/10/28
2019/10/28
2019/10/28
分析、比较得出 结论:
•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和分布不同,气 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蒸腾作用的过程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 步骤: • 1 发现并提出问题 • 2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 3 作出假设 • 4 设计实验方案 • 5 实施实验并记录 • 6 分析实验现象 • 7 得出结论
2019/10/28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叶片蒸腾速率是不同的
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叶片接受光照强度不同
2019/10/28
蒸腾作用的意义
1.降低叶面温度 2.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常采取 以下措施:
• 1. 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 • 2. 去掉部分叶片 • 3.对移栽幼苗进行遮阳 • 4.带土移栽 运用蒸腾作用的知识加以解释
谢谢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5章 绿色开花生活方式 5.4 蒸腾作用教案
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课题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课型新授课课时21 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植物的蒸腾现象: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设问引入新课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学生进行观察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4 蒸腾作用 学案设计 (含答案)
第4节蒸腾作用一、学习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3.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
三、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知识点一: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1.蒸腾作用的概念: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到______,这种生理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而______则是叶片上水分散失的通道。
3.影响蒸腾作用的外部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等。
答案:1.水蒸气体外2.叶片气孔3.温度阳光知识点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1.不同环境中植物叶片上气孔的数目是______的。
2.同种植物叶片上一般______的气孔数目比________多。
答案:1.不相同2.下表皮上表皮知识点三:蒸腾作用的意义1.________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
2.对植物生活的意义:①会降低叶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促进植物对__________。
答案:1.蒸腾作用2.温度水的吸收和运输(二)合作探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1.光照:较强的光照提高了叶面温度,使叶内水分汽化过程加速,蒸腾作用加强。
2.湿度:较小的空气湿度使水分汽化速度加快,蒸腾作用加强;反之空气湿度大,蒸腾作用减弱。
3.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快,蒸腾作用强;空气流动慢,蒸腾作用弱。
4.环境温度: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环境温度越低,蒸腾作用越弱。
四、自我测评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中散发出去,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 教学教案设计
课前布置小组代表2人:上课3小时前从一株芒果树,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P90(如图5—18)。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主备教师:廖伟平从备教师:2019年10月第周
课题
第五章 第四节 蒸腾作用
第课时(共课时)
教学
目标
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部位:叶片的气孔 叶柄和嫩茎
2、互动交流
(三)小组质疑解惑
(一)针对以上实验现象,同学们说说以上实验装置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1、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学生明白植物油比水比重轻)
2、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蒸腾速率较快,更容易观察预期现象。
3、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而没有叶片的塑料袋上没有水珠,说明了植物的叶片引起的。
(四,针对不同植物气孔的数目和颁布,提出的探究问题是: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假设: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
材料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剪刀,镊子,解剖针,蚕豆叶玉簪叶。
方法步骤:1、分别取蚕豆叶和绿萝叶的上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阴地植物(绿萝)
叶上表皮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生物第3单元5第4节蒸腾作用PPT课件(11)
• 在炎热的夏日,人们总喜欢到旅游景点 避暑,而不去其它地方。为什么呢?
• 在晚上,许多老人喜欢在树下乘凉,为 什么呢? 2019/11/8
• 这是因为在旅游景点,自然保护较好,树木较多,
树木会进行蒸腾作用,提高周边的湿度,从而使温度下 降,起到避暑的效果。
2019/11/8
• 晚上,在树下乘凉也是这样的道理。
2019/11/8
• 在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为成 熟区,成熟区有许多的根毛,根毛的细胞有三个 有利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 1,细胞壁薄。
• 2,细胞质少。
• 3,液泡大。
• 在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的条 件,根毛就可以不断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到根的 导管。
• 土壤的水分—根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2019/—11/8 液泡—根部层层细胞—根的导管
的壁较厚,靠近表皮细胞一侧的壁较薄。当叶
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较薄的外壁
比内壁扩张的多,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
散发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恢
复原状,气孔关闭。
2019/11/8
气孔关闭
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
吸水 气孔开放
失水 气孔关闭
水分散失 水分不散失
结论: 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 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
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
盆中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花 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在套前浇一次 水),在试管水面上滴上少量植物油,将实验装置放在 温暖的地方。
甲
乙
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
袋内 壁水珠多。
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 , 袋内壁水珠极少。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5.4蒸腾作用教案
回答:1.森林中凉爽,沙漠中太热。2.森林中还很潮湿,沙漠太干燥。
急于知道原因
计算得知:仅占百分之一
生疑
讲
授
新
课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用的花,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本组课前实验用的花有何现象?
注意:先看塑料袋,再看叶片,从外向内,注意顺序。
问题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
2.塑料袋内的水珠是哪里来的?
教学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
1.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的,认同植树造林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然后共同小结
课 型
新授
学习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然后共同小结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模型
实验用的花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蒸腾作用
课题
蒸腾作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过程与
方法目标
1.尝试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和意识。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那么它吸收的水分是否完全被自身利用了呢?我们来计算一下,你就会明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教案
年级:七科目:生物备课老师: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培养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3、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教学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为主,辅以演示、讲授、讨论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利用一段有关蒸腾作用知识的语音导入新课
二、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1、讲述制作过程并提出相关问题
2、讨论解决问题
3、描述观察现象
4、解释发生此类现象的原因
三、由演示实验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1、讲授相关知识:场所、主要结构基础
2、齐读记忆
四、探究实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1、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2、师生共同完成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五、蒸腾作用的意义
通过日常生活常见现象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六、思考与练习
完成课本94-95页的练习
七、课堂小结
让学生当小老师作总结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上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成功的一节课。
但由于教学经验有限,需在今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