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仍需重视背诵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背诵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
古人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
在《新课标》中就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并没有降低背诵的要求。
背诵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觉得抓好背诵收获颇多,下面是我关于背诵作用的几点体会:一、背诵是语言积累和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头脑中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因为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人们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依据。
“储存”就是将输入的知识信息最大限度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而不是本本上。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不能储存,学习活动就无法深入发展。
不断的储存,逐渐积累,就是语文学的基本形式。
而储存积累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方式,便是背诵。
现代语言学认为,不管语言如何复杂,它只是一种操纵的习惯。
学习者完全可以通过强化、塑造、模仿而成。
小学生头脑中没有多少有关书面语言的认知结构供其作为学习和记忆的参照物。
背诵名家名篇,可以为他们提供典范的遣词造句的样本和参照物,进而构建一个合乎规范的语言运用参照体系。
背诵的所有范文,都将成为学习者整理语言编码的系统的参照物而发挥积极规范的导向作用。
二、背诵有助于理解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读书百遍”在古人中不就是背诵吗?可见这诵读的功效吧! 但学生的自行背诵往往是只顾背诵,且不管背的内容是什么,更不会在背诵中去领悟含义和美妙所在。
如果能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就能事半功倍地将要背诵的内容记下来,而且能促进对文章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在训练之初,内容上从“少”而“精”开始的,我首先给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对所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分清层次,归纳层意,培养先理解后背诵的良好习惯。
学生为了更快地完成背诵任务,就要不断地对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清层次,概括出层意,然后在背诵时通过回忆来帮助自己完成背诵任务。
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正处在“多记性,少悟性”的阶段,他们的生理特点长于记忆,弱于理解,让他们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
我在语文教学中体会到,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就不会有学生深厚的语文功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加强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课文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形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本里的课文,虽不全是名家名篇,但也经过精心筛选,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范例。
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讲解的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语言,逐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地。
如教学《荔枝》一课,我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母亲喜欢荔枝”和“母亲临终前舍不得吃荔枝”几个自然段进行反复朗读,边读边体会母亲与子孙之间的浓浓亲情,学生逐渐达到了熟读成诵的要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也得到了同步升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熟。
二、引导鼓励学生背诵诗词名句,让学生广泛积累语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典诗、词、文更是我们祖国语言的精华。
为了让学生广泛进行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上课前、自习课、阅读课等时间背古诗词、格言警句、简短的文言文等,广泛积累语言,学生兴趣很高,长期坚持,既没有加重学生负担,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鼓励学生背诵,我开展了评选“背诗大王”、“我喜欢的名言警句”征文等活动,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窦桂梅在《为生命奠基》的报告中,讲述了她和她的学生们大量背诵古诗文名句,超越教材学习语文的实例,能给我们很深的启迪。
窦老师教的小学生到毕业时,中学的古诗文已能全部背诵,学生说话、作文随口引经据典,表情达意恰到好处,远远超越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
重视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重视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重视“文”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语”的教学。
其实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有阅读法、理解法、记忆法、存贮法、使用法等等,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背诵。
背诵,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学习方法,背诵在语文学习中对陶冶情操、增强记忆力、培养语感以及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背诵,自古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好方法,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人产生了疑虑,以为若再强调背诵,似乎有悖于素质教育宗旨,不应提倡。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极不科学的。
背诵早已被实践所证明,它既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背诵是学生实行语言积累和使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总体背诵任务、单元教学背诵任务、课堂教学背诵任务,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教师全程管理,指导、激励贯穿始终。
法。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即在背诵过程中既明了了文义,又培养了语感;既巩固了知识,又丰富了积累;既充实了精神,又丰富了写作素材,何乐而不为呢?很多著名作家都很注重背诵积累。
巴金能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够背诵全本的《红楼梦》。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为了记诵,把美妙的词汇,生动的比喻和有用的生活素材都记在小纸片上,然后再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以便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都随时记诵。
正是靠对语言和生活的持续积累,才在创作时得心应手,写出了像《热爱生命》、《铁蹄》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没有积累,就没有深厚的积淀,想要“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完全不可能的;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能拓宽视野,在语文学习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并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二、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背诵在语文教学中作用和实施
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实施背诵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
古人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80篇)的名篇”,并在附录中推荐了一批古诗文背诵篇目,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要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不可小视。
它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一、背诵对语文教学的意义1、背诵是教育的起点背诵是中小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方式。
事实上,人的一生很多知识都要靠背诵,没有背诵我们就不能识字,识字是基本和最初的背诵。
语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背诵是基本功,只有背诵才能把握那些经典范文,才能规范自己的语言,才能领会语文作为文学艺术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魅力。
数理化的概念公式,必须靠记忆才能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历史自然科学知识也必须背诵才能获得知识的积累。
可以说,没有背诵就没有中小学教育。
2、背诵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由于受方言土语及语言习惯的影响,学生的语言往往不规范、不准确、不精炼。
名家名篇的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
学生通过熟读、背诵规范化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吸收,久而久之,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就逐渐地被规范的书面语言代替了。
3、语言材料的积累必须依靠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材料,其实就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
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朗读与背诵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之解析一二
朗读与背诵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之解析一二
语文教学中朗读与背诵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朗读与背诵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朗读与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正确语音、语调和语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正确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朗读与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文学知识,
比如文学作品的内容、作者的生平、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文学技巧,比如文学作品的押韵、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外,朗读与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思维
方式,比如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思维方式,比如文学作品的思想构思、文学作品的思想技巧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总之,朗读与背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与
背诵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
浅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泰来农场学校林青明摘要:当今的语文教学忽略背诵。
背诵在语文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实我们的语言仓库;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培养我们的语感;能使我们深受文化、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熏陶;还能提高我们的智力。
当然,背诵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能死记硬背。
关键词:背诵语文教学作用现代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重视理解分析而轻视背诵积累。
而几十年来的实践却证明,前者的效果很不理想。
当今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语文功底还远不如旧社会读四、五年私塾的学生。
究其原因,我以为是当今的学生背诵积累的东西太少的缘故。
因此,我认为,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重拾传统的“背诵”。
背诵可能许多人一谈到背诵就认为那是死记硬背,毫无益处,这是对背诵最大的误解。
实际上,背诵是一种古老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精粹,其作用之重大在今天尤其值得关注。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学问渊博的学者专家都曾背诵过大量的名作。
汉代杰出的女文学家蔡文姬,年轻时就能背诵其父蔡邕的四百多篇作品;才高八斗的曹植,十岁左右,便能背诵诗赋十余万言;唐代大诗人杜甫也“群书万卷常暗诵”。
就这样,他们把美词妙句化为自己词汇仓库中的有用材料,在言方面进入广阔自由的境界。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能背诵海涅、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名作。
正因为他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所以即使在他写的社会科学巨著《资本论》中,使用的语言也毫不艰涩。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在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能把这两部书倒背如流。
这为他以后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使他受益匪浅。
巴金能够背诵《古文观止》全书。
他以为,自己做学问的扎实基础来源于背诵大量的古典文学精华。
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
无数人学习语文的实践证明:背诵对学好语文具有重要作用。
背诵能充实我们的语言仓库。
我们的头脑就像一个仓库,通过背诵,我们可以在其中储存大量的语言材料,背得越多,“仓库”就越满,越丰富。
浅议在语文教学中背诵的作用及策略
浅议在语文教学中背诵的作用及策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语文素质不容乐观。
语文学习十来年,但很多学生人讲空洞无物;写,粗制滥造。
原因之一,是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忽略了背诵的作用。
因此,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离不开背诵成段、成篇的好文章。
背诵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像郭沫若、胡适、顾颉刚等学者就得益于早年熟读、背诵经典作品。
古人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
看来,背诵是成功语文学习者常用的一种策略,也是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此,谈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策略:一、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任何语文的学习,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初学者都有一个模仿的过程,而模仿必须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为基础,要学好语文,必须有丰富的语言输入,没有大量的输入,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背诵则是集中、大量、强行输入语言信息的有效手段。
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语文学习者大量背诵一些名篇佳作,优美的散文、诗歌,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才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背诵中能激活学生揣摩、探索、感悟、体验课文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且能比较有效地培养语感。
背诵适应“大语文”教学的方向,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利于终身学习。
二、背诵的策略背诵,对于学好语文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在教学中如果不假思索地将背诵拿来就用,对背诵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准备,是将背诵简单化、单纯化,就不能较好地发挥背诵应有的作用。
故背诵得讲究一些策略。
1、精选背诵内容好的背诵材料能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乐意进行背诵。
语文教师应在每期开学初圈定背诵材料分发给学生,定期完成背诵任务。
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作者:刘智敏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2期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增加了许多背诵的篇目。
为了更好地让背诵在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需对学生晓之以理,转变学生将背诵当做“死记硬背”的思想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导之以榜样背诵、对比背诵、提纲背诵、再造形象背诵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背诵技巧。
关键词:背诵;重要性;方法面对学生误以为背诵就是死办法,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
背诵本是帮助理解文本的一种好方法,但由于和考试分数直接挂钩,学生往往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哪里还管什么理解;很多教师也忽视了这一点,只把重心放到了对学生背诵情况的检查上。
背诵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学好语文,就必须重视语言的积累,最佳途径就是熟读背诵。
这算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归,也是对上世纪初以来科学化、理性化语文教学观念的一种反驳。
我们应该“向传统汲取智慧”,就得重视语言积累,重视熟读背诵的主张。
基于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背诵。
语文教学专家说:“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少年时代,就是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
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
另外,从社会和人的发展角度看,背诵可以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中提出了“谨序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其中已经具有了“以德治国”的萌芽;而他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救世责任感,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现阶段尤为需要。
屈原“路曼曼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则”,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老子提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韩愈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主张对我们们治学、立身都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只有刻苦积累、背诵,有了扎实的功底,才能拥有自由翱翔传统文化天空的翅膀。
语文应重视背诵教学
语文应重视背诵教学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张伟民先生指出:“经过几年调查研究,我们感觉到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背诵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学,熏陶情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也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
每年的中高考都有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
可见,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记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背诵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方法。
但是,不少教师把“朗读、背诵”与“死记硬背”划上等号加以摒弃,认为“死记硬背”只能养成书呆子。
我们认为,中国的古诗文是不能不背的。
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多记载在古文之中,不背诵若干,则对中国文化无法了解、认识、体会,无法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郭沫若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大意是: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能是大财富了。
当然“死记硬背”是不足取的,但是我们也应强调背诵的可行性,背诵可以储存知识。
如果学生有几十首乃至几百首诗,几十篇名文熟记于心,随时体味,不断加深理解,那么对学生的语文修养水平的提高是极其有益的。
鲁迅曾说,他十五岁时,差不多读完了十三经。
那时的“读”,也就是背。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十八岁时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也说诸子百家的书都读过。
回忆自己的语文学习,老师讲课的内容似乎都没什么印象了,唯有背过的才深刻地印在脑海里,因为年轻时候的记忆往往是一辈子难以忘却的。
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下苦功多背一些名言警句和诗词,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十分必要。
当今世界,是运用语言各显神通的世界,各方面、各领域都需要能说会道者。
小至人情上的互问暖寒,市场上的讨价还价,大至政坛的雄辩激争,外交舞台上的唇枪舌剑……可想而知,那种结结巴巴、毫无生气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多么令人遗憾!而那种流畅动听、生气勃勃、以至出口成章、慷慨激昂的语言,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大纲》虽然没有对背诵作出明确要求,但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应该得到发扬。
可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少人对背诵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背诵视作死记硬背而摒弃之;一是从应试的需要出发,说纯背诵的试题分值不重而忽略不计。
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在大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合理内核,返朴归真,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有以下益处。
1背诵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如果说背诵是为写作蓄源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
不让学生背诵而求其佳作连篇,岂不是塞源而望其泉流汩汩!如明代学者张溥,他每读一部书,都要用蝇头小楷工笔抄写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再烧,如是者七,遂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
很明显,张溥这“七录”,实际上是把别人的书录在纸上了,所以他才思敏捷。
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破”,据我体会,恐怕就有点儿熟读成诵的味道。
读“破”了万卷书,写起文章来还会没有神来之笔吗?可见,这背诵是与写作紧密相连的。
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之流备足了丰富的水源,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文传诵……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背诵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
2背诵能够增强理解能力。
人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是理解记忆。
小学生和初中生理解能力差,主要是机械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记忆力也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
中小学生理解力较差,但头脑单一,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正是在无忧无虑的大脑中大量储存信息的极好时光。
这一阶段,不能要求学生什么都理解了以后再去记忆,还真的要来点“死记硬背”。
苏步青教授曾经说,他小时候背诵《孟子》、《史记》等书,很多内容都不理解,但硬是背下来了。
随着背诵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所背内容都一一理解了。
他今天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是那时候由背诵打下的。
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背诵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
语文课文背诵的重要性及技巧分享
语文课文背诵的重要性及技巧分享语文课文背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对于背诵课文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文背诵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背诵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
首先,语文课文背诵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背诵课文,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语言的规范用法和表达技巧。
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精彩段落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背诵课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然而,要想背诵课文取得好的效果,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背诵技巧。
首先,要有良好的时间规划。
背诵课文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
学生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背诵,比如早上起床后、午休时间或晚上睡前等。
其次,要有合理的背诵方法。
可以将课文分段背诵,先背诵一段,再逐渐增加难度。
可以使用朗读、默写等多种方式进行背诵,以加深记忆。
同时,可以将重点句子或关键词标记出来,帮助记忆。
此外,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联想,或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经历、感受联系起来,以增加记忆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背诵课文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更要注重理解和体会。
学生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每个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并思考作者表达的意图和情感。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模仿等方式,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此外,学生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
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名著、作品进行阅读,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可以尝试写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文或读后感,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可以参加一些语文比赛或活动,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综上所述,语文课文背诵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背诵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究
语文背诵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究语文是人们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而背诵作为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优化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语文背诵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背诵方法。
一、语文背诵的重要性语文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有着显著的教育意义。
首先,背诵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
通过背诵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领悟到语言表达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对语文的敏感度。
其次,背诵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在背诵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新词汇,通过不断重复记忆,这些词汇便能渐渐融入到他们的日常语言表达中。
此外,背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通过反复背诵经典的诗句或文章,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方面得到了锻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语文背诵的方法探究1. 选择合适的背诵材料。
背诵材料应当与学生的年级和认知能力相匹配,避免选择过难或过简单的文本。
可以从现代文学作品、古代文言文、诗歌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正确的朗读技巧。
背诵不仅仅是机械的记忆,还需要准确地朗读出来。
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处理,以达到准确表达文字情感的目的。
此外,可以反复朗读同一段落,逐渐提高语速和流畅度。
3. 逐段深入记忆。
可以将长篇文章或诗歌分成若干段,逐段背诵。
先整体理解段落的内容,再逐句逐词地记忆,加深对语言结构和内涵的理解。
每天逐步增加记忆内容,保证记忆效果和学习进度。
4. 反复复习与演讲练习。
背诵后要进行反复复习,加深记忆效果,同时可以进行演讲练习。
通过将背诵的文本进行演讲,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语言表达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 背诵与理解相结合。
在背诵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内容的理解。
尤其是古代文言文等较复杂的文本,要通过注释、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涵和深层次含义,使背诵不再只是机械的记忆,而是对作品内在精神的深度理解。
三、总结语文背诵是一种独特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词汇扩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锻炼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教育为什么要重视背诵经典
语文教育为什么要重视背诵经典我们读书总是希望能够学以致用。
不了解、只读书,叫做死读书、读死书。
只会背书而不能了解、不能运用的人,我们称他为书呆子。
如果讲话的时候,只会引用他所背诵的文章,我们把他叫做“有脚书橱”——他是一个书架,但是这个书架是活的,有两只脚,所以叫做“有脚书橱”。
当然这些都是在讥笑那些只会死读书、只会背诵,而不能够了解、不能够运用的人。
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读呢因为读是理解的基础,尤其语文就应该这样学。
现在,我们整个国家的国民,语文程度是不及格的。
不要说义务教育下初中毕业的国民,语文程度不及格,纵使高中、大学乃至于研究生毕业,语文程度还是不及格的;不只是普通的科目的语文程度不及格,纵使是文科、乃至于是中文系毕业,他的本族语文也很少是及格的。
什么叫做本族的语文呢,就是我们是中华民族,我们对所谓的汉文的程度,应该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才能算作及格。
要达到什么高度才算作及格呢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能够读“经、史、子、集”——把经史子集翻开来,能够像读小说、读报纸一样地读下去,这个人的语文程度就是及格的。
如果达不到这个程度,他就对不起这个民族的祖先,也对不起自己,因为他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拒之门外,或者说,他连一把钥匙都没有,打不开五千年的智慧之门。
有人或许会马上想到,所谓的经史子集,叫做古文,古文很难,怎么可能让我们国民,而且是希望普遍的国民,都达到阅读理解的程度呢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好好地把握语文教育的要领所造成的,而并不是古文很难,不是经史子集很难。
所以,我刚才说人生常常做糊涂的事,也就是说人生常常做对不起自己生命的事,浪费生命的事。
我们读书,为的就是要明理,从今以后,我们做人做事,都应该去想这个事情的道理在哪里,依照道理而行。
比如说语文教育,就有语文教育的道理,不按照它的道理做,就会出问题。
所谓出问题就是浪费我们学习的时间,而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
读经教育,我们可以首先看成是语文的教育,而且是高度语文的教育,然后我们才从高度语文当中认识到智慧的内涵。
试论语文背诵的重要性
试论语文背诵的重要性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
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
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
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背”也是一种技能。
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其理由如下:1.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会不会背,背后记住的东西的多与少,就是能力的体现。
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
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读得多,记得牢,才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
现在许多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
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生的背诵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千古名言。
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2.背诵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篇文章教师讲得再好,分析得再透,还是别人的见解,学生也只能支离破碎地领会。
让学生自由地、多次地诵读课文,便于整体感知和体会课文的美妙之处。
那我们应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背诵呢?2.1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背诵,让他们自己浸润在文章中感悟和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愤不启,不诽不发”,在产生疑问后,再作讲解,效果往往很好。
这种方法适合于比较浅显的文章和小学中高年级。
2.2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背诵。
教师先讲一下,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要点。
语文教学中背诵的作用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熟读乃至背诵的重要作用。
虽然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像古代那样强调背诵了,但对经典文章的背诵还是很重视的。
那么,背诵有哪些作用呢?
(一)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语言的积累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开始是模仿周围人的有声语言,到了一定阶段就要模仿无声语言(文章)。
而背诵无疑能够巩固对语言的学习和积累,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越来越丰富。
(二)背诵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背诵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越来越熟悉,在教师分析基础上,就会对文章的主题、结构、手法、语言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三)背诵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
背诵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许多著名作家都是通过背诵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因而在写作时才能够运用自如,手到擒来。
(四)背诵有助于学习写作知识。
背诵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并牢记在心。
积累得多了,当然有助于自己在写作时模仿学习这些写作手法,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语文的背诵,尽可能地多背诵一些经典篇目,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会有很多益处。
不能把背诵文章简单地同死记硬背划等号,只要那些毫无益处的背诵才是应该抛弃的。
浅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语文教学领域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令人担忧。
一部分老师轻视甚至放弃了背诵教学,一味地传授技能,搞题海战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背诵教学文化底蕴写作一提到“背诵”,大家立刻就会想到这是我国古代人的读书方法。
古人背“三字经”、背“四书”、背“五经”,我们曾一度认为这种背的方法是不足取的。
但从今天看来,我认为这并非一无是处。
古人在背足了名篇名著后,再模仿、训练、自悟,这样读、抄、默、背,几年之后,渐渐腹中有物,笔下生花。
鲁迅早年受教于绍兴城里一个以严厉著称的私塾——三味书屋,他在先生的严厉要求下熟读了“四书”“五经”等古代经籍,积累了浑厚的文化功底。
巴金能够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够背诵全本的《红楼梦》,这些民族精神食粮滋养了他们,他们又反哺于我们及后代。
可见历代文豪们也于背诵中受益匪浅。
一、背诵有助于学习、积累语言,使语言规范化、美化、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社会发展的结晶。
如果不通过背诵大量的经过千锤百炼选出来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学生的“语言病”就无法改正。
正因为如此,对于现在一些学生普遍语言贫乏、枯燥、干巴、粗俗、无韵味、少美感、没有感染力等不良现象,那些轻视甚至放弃背诵教学的老师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通过背诵,学生多次接触课文,必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理解,读的遍数越多,理解也就越深,从而受到教育感染。
久而久之,既熟记了课文,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思想境界。
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子对阅读的主张是“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篇》)。
据朱熹解释,所谓“诵数”就是诵读的遍数,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思考领会,达到通晓文章的大意。
朱熹也强调熟读成诵的作用。
他说:“凡读书,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背诵,自古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好方法,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人产生了疑虑,以为若再强调背诵,似乎有悖于素质教育宗旨,不应提倡。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极不科学的。
背诵早已被实践所证明,它既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他们虽然治学方法不同,学术成绩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博闻强记。
大家熟知的鲁迅如此,钱钟书更是如此。
钱钟书先生从幼年起,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还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古代小说,正因为在他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再加上他超人的智慧,所以作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成为名扬国内外的大学者。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各时代的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电脑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语文的学习,也无需人们再劳心费神地记忆背诵了。
诚然,电脑在某些方面能代替人脑,但还不能完全代替人脑储存信息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要的记忆和背诵,尤其不可忽视。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幼儿时背诵的古典诗词,尽管不解其中含义,但常常一生难忘。
到了小学、中学,随着认字、造句、作文能力的提高,大量的读说听写的训练,便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了。
因此我们提倡在学前、小学和中学都要注意背诵能力的培养,要有一定背诵的功夫。
同时,我们都承认语文是基础工具,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和运用好这工具?方法固然很多,我认为最简单、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地记忆和背诵名篇佳作。
一个学生只有把别人的好作品和有关知识印到自己的头脑里,融会贯通,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变别人的工具为自己的工具,进而形成自己的专用工具。
倘若自己没有工具,用时现向人借是不行的。
浅析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
浅析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虽然始终抓住古代经典的文化积淀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不少教育学者的主张可以看出大都侧重于能力发展的培养,但对知识的积累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导致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对成语和典故等茫然无知,常常写错别字浑然不知。
这些都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关注。
中国的私塾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背诵是最主要的手段。
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伟大的文学家,就是在这一代又一代摇头晃脑的学童中涌现出来的。
但是,一说起背诵,有些教师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不再需要背诵,或者认为不需要像以前那么多的背诵,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抓学生的背诵了,其实这是对背诵这一学习方式的误解。
一、背诵是教育的起点事实上,没有背诵我们就不能识字,识字是基本和最初的背诵。
语文中古典诗文的背诵,现代美文的背诵,靠的就是硬背。
有的教育家认为,语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背诵是语文的基本功,只有背诵才能把握那些经典范文,才能规范自己的语言,才能领会语文作为文学艺术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魅力。
数理化的概念公式,必须靠记忆才能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历史自然科学知识也必须背诵才能获得知识的积累。
背诵是中小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没有背诵就没有中小学教育。
事实上,人的一生很多知识都要靠背诵。
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背诵重要性。
二、背诵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关系,有最好的记忆力,但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渗透力比较薄弱。
所以,中小学时代必须充分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的记忆力,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因为有些知识和问题,仅凭老师讲解和一般阅读学习是不能掌握的,有时老师讲了,当时明白过后往往忘掉了,只有背诵强化记忆,许多知识才能慢慢地在心里生根发芽,成为自己的知识,以致终生难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词 :大 学语 文 ;背诵 ;能力 ;重视
提起 背诵 ,很多大 学生都会 认为是 “ 死记硬 背 ”,觉
得 已不 合时代潮 流,而 持否定态度 。而 语文教学 在不 断的 改进过程 中 ,虽始 终抓住 古代经 典的文化 积淀作 为不可 或 缺 的部分 ,但是知 识的积 累没有给 予足够 的重视 。所 以今 天 很多大 学生对成 语和典 故茫然 无知 ,常常写错 别字都浑 然 不知 ,提 到经典 诗文也难 脱 口而 出 。这 些都需要 引起老
( 转 第9 页) 下 8
2 背诵能够提高记忆 ,增强理解能 力
人 的记 忆力 与其 他 的能力一样 是可 以通过后天 的训练
和培养而提 高的 。马克思 有超常 的记忆力 ,但其超 常 的记
厂 墼! ]
大学语文教学仍需重视背诵的作用
夏 亚 萍
( 边 大 学 护 理 学 院 , 吉林 延 吉 13 0 ) 延 0 0 5
摘
要 :本文就 大学生知识 积 累中普遍存在 的问题和 思想认识 上存 在的误 区,重点论 述 背诵 的作 用 ,倡议 大学语 文教 学
中注 。
少年 时代起 ,坚持用 自己不太 熟悉 的外语 去背诵诗歌 ,天 长 日久 ,他的记忆力越来越 强。列夫? 托尔斯泰 称这种方法 “ 记忆力 的体操 ”。有关试 验表 明:人 的大 脑记忆 目的 是 明确 时,脑细 胞处于 高度活动 状态 ,大脑皮层 形成兴奋 中 心而 注意力格 外集 中,接受外 来信 息相对主动 ,大脑皮 层 留下 的痕迹也 非常清 晰、深刻 。因此 ,明确记忆 目的和任 务是记忆 的动 力。背诵 就是记忆 目的明确的一种 记忆 ,有 目的的背诵古诗文有助于记忆力的增强。
背 诵 ,是一 种古老 的语言学 习方法 ,也是我 国传统 的 教 学方法之 一 。宋代 学者 陈亮云就 说过 : “ 童子 以记诵为 能。 ”郑板 桥在 《 自叙 》中也 曾说 过 : “ 人咸谓板 桥读书 善 记 ,不 只 非善 记 ,乃 善 诵耳 。板桥 每 读 一书 ,必千 万 遍 。舟 中 ,马上 ,被底 ,或 当食 忘 匕著 ,或 对 客 不 听其 语 ,并 自忘 其所语 ,皆记书 默诵也 。书有 弗记者乎 ? ”可
1 背诵可以丰富积累,陶冶情操
选 入教材 的经典诗 文都是经 历历 史文化沉 淀 ,久经 考 验 的名篇 ,诵读 、理解 、记忆这 些诗 文有助 于学生陶 冶情 操 ,励 志磨 心。学生 在入情入境 的朗读过程 中,对文 章的 风采格 调 ,脉络 层次 ,语 言表达 以及作 者 的思想 感情都会
说 ,读书之法 ,在 循序而 渐进 ,熟读而精 思 ,使其 言 皆若
出于 我 之 口,其 义 皆若 发 于 我 之 心 。
压 力 ,老 师更重视 文学知识 和理论研 究方法 的传授 ,因此 明显地忽视 了背诵这 一环节 。实 际上 ,背诵 对学生理 解能 力 、写作 能力 以及其 他能力 的培养有 极大作用 。 因此 ,我 认 为应该继 承和发扬 传统语 文教学 的合理 因素,让学 生多 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夯实学生古诗文的基础。
孙洙 在他编纂 的 《 唐诗三百首 》的 扉页 上写下 “ 熟读
唐诗三 百首, 不会作诗 也会吟 ”。这句话至 今广 为流传 ,可 见背 诵还是提 高 口语表达 能力 的重 要途径 。我 国著 名的语 言学 家及语文 教育家 张志 公先生说过 :一篇 文章 ,读 出声 音 来 ,读 出抑 扬 顿挫 来 ,读 出语 调 神情 来 , 比单 用眼 睛 看 ,所 得 的印象深刻 得多 ;对 于文章 的思想 感情 ,领 会得 要透彻 得多 ,从 中受 到的感染 要强得 多 。朗读多 了,时间
3 背诵还 可培养语感 ,提 高表达能 力
朱 光潜 先 生 的学 生 回忆 先生 教 育他 们 要重 视 背诵 时 说: “ 那些支 离破碎 的语法练 习 ,倒 不如精选精 读几篇 作
经得起仔 细推敲 的散文作 品或诗 歌 ,把 它们读透 背熟 ,真
正 消化成 自己的营 养 ,这 样就会培 养成敏锐 的语言 感。 ” 背 诵就是 具有这种 特殊 的功效 。 “旧书 不厌 百 回读 ,熟读 深 思子 自知” 。朗读背诵 是直接 、完整地 感受语言材 料 的 重 要形式 。朗读背 诵的心 理活动 是全方位 和多层 次的,它 要求 眼到 、心到 、 口到 、耳到 。学生在 朗读背诵过 程中 , 多种 感官都 被调动 起来 了,就能认 真观察语 言现象 ,掌握 语 言规律 ,使用语 言材料 , 自然 能取得培养 语感 的功效 。 因此 朗读 背诵是训 练语感 的好方法 。让 学生反复 朗读甚至 背诵 作品 ,特 别是其 中的精彩 片断 ,文章 的精妙之 处 自然 烂熟于心 ,语感能力从而得到加强 。
潜移默 化地理解 吸收 ,融会贯通 。我 国著名作家 谢冕就 曾
说过 ,欣 赏 诗歌 “ 不单 是了解诗 人的情 感活动 ,而且 寄托 自己的情 思 ”。因此背诵 李 白诗 歌 “ 黄河 之水天上 来 ”可 以让人更 豪放更 大气 ,陶渊 明的诗 “ 采菊 东篱 下,悠然见 南 山”让 人更淡 泊明志 。背诵 ,能够 滚 瓜烂熟地背 出数十 篇古文 、数百首 古诗词 ,乃至现 当代作 家的一些 美文 ,是 读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人 生历练 、懂得 生活的基本功 。
见 背 诵 的 重 要 性 。但 进 入 大 学 阶 段 很 多 学 生 没 有 了升 学 的
俗话 说 : “ 书读 百遍 ,其义 自现 ”。那么 熟读成诵 就
更便 于学生理解 文章 的意思 。理解 了书义 ,也便 受到 了教
育,提 高 了对事物 的认 识、分析 、理解 能力 ,对 生活 自然 有 了正 确 的观 点 、态 度 。朱 熹 在这 方 面论 述 很精 辟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