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科学类文本阅读(2) 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
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
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
”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
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
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
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
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含答案)2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含答案)2 14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办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声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
传说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的声功率、在传声途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
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
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45dB(A)以下,其中dB(A)是一种A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
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街的办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60~70分贝,就会给设计带很多麻烦。
比如,选择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
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
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
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
【泄露天机】2018届全国统一招生高考押题卷语文(二)试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
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是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
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传统企业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
国有企业具有科研人员集中、研发能力较强等特点,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
奏好政府职能“退、放、进”三部曲。
通过“退”,减少政府部门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注重“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实现“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
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
一是促进成果转化。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
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
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
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
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
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有追隶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word版有答案)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word版有答案)现在,“自媒体”这个新词儿非常流行,因此出现了一大批“自媒体人”。
然而,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自媒体”这个概念,但是有很多人通过类似的方式来谋生。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备受重视,朝廷常常从民间招募“笔杆子”,优秀者可以做官。
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汉代词赋名家最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然而,古代没有稿费制度,更没有广告分成,那么自媒体人如何获取报酬呢?他们靠的是“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就是因为打赏而来的。
汉代首开打赏先河,例如,汉代四川才子XXX就经常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记载,XXX的文章XXX,XXXXXX听说后征召他到京城,常常和XXX一起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XXX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的“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到了唐代,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度已经出现,因此除了打赏之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种赚钱的途径。
在古代,稿费通常称为“润笔”。
在唐朝,许多文人已经能够获得很高的稿费。
例如,当时的文化名人XXX、XXX等人通过为人撰写碑文就可以拿到巨额稿费。
特别是XXX,他最擅长写XXX和碑文,一篇碑文就可以拿到很高的稿费,有时甚至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经讥笑他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稿费,XXX在写作时不少地使用了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的说法并不是由XXX创造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文人XXX的身上。
由此可见,润笔这种形式在汉代就已经存在了。
一些现代媒体人认为,“写软文”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赚钱方式。
但是,他们不知道古代文人早就开始使用这种方式了,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方式已经相当老套了。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的需求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汉代才子XXX所写的《长门赋》。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
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
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
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
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
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有追隶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2018仿真模拟卷.语文(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作为藏文化中特有的绘画形式,传统唐卡大多作为一种用彩缎装裱的宗教卷轴画,供奉于寺庙和民居中,营造出宏大高深的佛教思想镜像,直抵信奉者的心灵;营造出一个充满神性力量的佛国世界,建立起现实世界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唐卡的宗教性体现在其题材、内容上,也体现在绘制流程中。
对于画师而言,创作唐卡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纯洁且虔诚的信仰自始至终贯穿于作者的襟怀与笔端。
画师会在数月或数年的精耕细作中,追求极致的唐卡艺术之美;而高原特有的矿物和植物染料,更是赋予唐卡艺术历久弥新的效果,如佛教精神永绽光芒。
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环境的开放、文化交流的激荡、市场的兴起等,使唐卡艺术的流通和传承发生了变化----由寺庙供奉走向广阔的天地。
如今,在传统的寺院传承、流派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基础上,拓展出唐卡作坊、唐卡学校等多元化的流布方式,更广层面、更大力度促进了唐卡艺术的繁荣发展。
面对新的文化需求,唐卡艺术走出了两条方向不同的道路:一种继承传统,依旧以传统神本范畴的题材、内容、审美理念为主,技法愈加工细,色彩愈加艳丽,材质也更加新奇。
这类唐卡依然是寺庙和民居供奉的对象。
另一种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唐卡”。
它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体现着“从神本走向人本”的时代命题。
另外“新唐卡”还从古老绘画仪轨中挣脱出来,从而获得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题材内容更接地气,审美也更加趋向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为唐卡艺术掀开了新的篇章。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唐卡艺术走出雪域高原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但这并不意味着唐卡艺术发展可以高枕无忧。
广东省2018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二)(语文)
广东省2018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其贴在指定位置,然后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
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膩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
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
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2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颂。
但“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B. 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à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C. 可是拿着蘸.(zhàn)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
起瓜楞.(léng)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
D.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xùn)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字音和字形。
考生应根据字意、词性以及语境进行辨析。
A项,“传颂”应为“传诵”;传诵,传扬称颂,多用于美名,传颂,传播颂扬,多用于事迹。
句中说的是诗句,故应使用“传诵”。
B项,“盅惑”应为“蛊惑”;蛊惑,使人心意迷惑。
D项,“殒身不恤”应为“xù”,意思是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
”[乙]显然分享知识的网络业态正遭遇几近..相同的困境: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让这些平台越来越像路边的电线杆;日益沉重的营.利.压力让收费发布成为不可言说的潜规则;内容生产的随意化,让知识分享和使用链条上的很多人大失所望。
在众筹与共享并驾齐驱的时代浪潮中,平台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真实性不应背道而行。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语 文 (二) 本试卷共10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下学期学情调研考试)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
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
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
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
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
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
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
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
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真题汇集含答案解析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真题汇集1.(2018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
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
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II)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II)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
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被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握,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高中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2.4 科学类文本阅读一、(12分)阅读下文,回答7-10题。
(每小题3分)科学家曾这样想象: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物质。
倘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就会爆炸成光辐射。
这一“反物质假说”,在21世纪将逐步变成现实。
2002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位科学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反氢原子。
科学家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从而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
世界公认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
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
这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
但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
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与反物质。
这些反物质在哪里?宇宙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是一种解释;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之宇宙,是另一种解释。
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的努力,并且成功的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反物质,以便更直接的研究反物质现象。
科学家认为,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反物质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
根据伽玛射线探测卫星提供的有关资料,有的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上方3500光年处可能存在不断喷射反物质的源头。
航天飞机携带的阿尔法磁谱仪升空探测虽未发现反物质,但它年近几年在太空采集的大量数据,对反物质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会有巨大帮助。
在自然界寻找反物质的难度甚大,而利用加还器将负离子流射向氙原子核已能制造反氢原子,因此科学家更注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反物质研究。
目前在实验室制造反基本粒子并不困难,但将正电子与负原子核结合并能证实它们已成为反原子的工作极为复杂。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耗资1150万美元研制的加速器利用磁场将高能反质子减速为光速1/10的反质子,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
跨过这个里程碑再前进,还需要科学家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工具”。
“反物质假说”认为: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
科学家预测该释放率远远高于氢弹爆炸。
航天专家已经对反物质燃料的价值表示神往。
科学发现的应用价值是人所关心的。
当年一位贵妇人问电的发现者法拉第:“电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反问了一句:“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关于反物质的应用价值,目前只能作些模糊预测。
7.下列对“反物质假说”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宇宙中存在的反物质是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结合形成的。
B.“反物质假说”不是科学幻想,正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宇宙中存在反物质。
C.如果有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存在,它一旦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
D.科学家根据宇宙诞生理论想象,宇宙存在由带负电的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
8.下列有关“反物质理论研究”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正、负两种能量,其总量为零;这两种能量应转化为物质和反物质。
B.为科学界公认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体现了最新的科学理念,推进了“反物质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突破。
C.今之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而在“大爆炸”时产生的反物质已与同时产生的物质中的一部分相互湮灭。
D.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太空探测采集大量相关数据,是深入进行“反物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条件。
9.依据文中的信息进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低能量状态的反原子是在受控条件下制造的,制造高能量状态的反原子必须解除受控条件。
B.140亿年前爆炸的那个“极小的点”,可能有能量和物质存在,并且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C.人类能够得用高科技手段在实验室制造反原子,并不意味宇宙中一定有自然状态的反物质。
D.如何将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引发的爆炸辐射纳入可控制系统,是研制反物质燃料必须解决的难题。
10.准确揭示作者引述贵妇人与法拉第对话的用意的一项是()A.形象的反映了法拉第的价值观:科学发现的价值远远高于应用价值。
B.主张人们关注科学发现的应用,但科学家不能助长世俗者急功近利。
C.说明科学发现之于应用是一个过程,其应用价值是难以确切预测的。
D.表明法拉第无意戏谑贵妇人,而是以科学态度审视自己的重大发现。
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太阳系内存在“暗彗星”?英国天文学家日前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观测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
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
传统观点认为它们的“家乡”位于距离地球5万到10万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亿公里)的奥特星云,那里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
不时路过太阳系的恒星通过引力干扰奥特星云,将彗星推向太阳。
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全部来自彗核的蒸发,所以彗星每接近太阳一次,它的核就变小一些,最后将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沿轨道运行的尘埃颗粒,它们在与地球相遇时会引发流星雨。
鉴于奥特星云的体积,天文学家计算出太阳系中应该有大约3000颗彗星,远大于目前观察到的400多颗。
科学界普遍持有的一种解释是,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
但是,英国的两位天文学家对这种理论提出了疑问。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说,这两位分别来自英国阿马天文台和加的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推算,如果传统观点正确,那么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次数就应该大增,达到每年30次。
因此他们推测,太阳系中实际上存在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
这些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一旦这种彗星离开奥特星云,就会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
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怀尔德—2”彗星的尘粒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该探测器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颗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
但是,其他天文学家却对这种新理论表示怀疑。
他们指出,尽管这种所谓的“暗彗星”不反射光,但它应该释放小股热量,那么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就应该能观测到这些彗星。
而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反驳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斯皮策”观测的范围太小。
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2018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了,它的观测范围会更广。
6.下面有关“暗彗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暗彗星”理论是由两位英国天文学家提出并得到计算机模型验证的。
B.如果“暗彗星”确实存在,那么它们是不宜被称作“太阳系中的流浪汉”的。
C.英天文学家认为“暗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它们之所以一直保持黑暗,是因为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
D.“星尘”号探测器证明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为“暗彗星”理论提供了支持。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直至最后从宇宙中消失。
B.流星雨是彗星在太阳作用下分解而成的颗粒与地球相遇时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
C.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的次数没有达到每年30次,由此可见,太阳系中的许多彗星并不是在太阳作用下分解了。
D.传统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本应有3000颗彗星,而目前只观测到400多颗,是因为绝大多数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奥特星云是属于太阳系的一种天体。
B.2018年美国“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发射后,才能证实英国科学家“暗彗星”理论的正确性。
C.英国天文学家所说的“暗彗星”来自于奥特星云。
D.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其中绝大多数是“暗彗星”。
三、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1题。
高新技术带来的负效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应包括健全其抗御“灾害”的功能。
但迄今为止,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
因此,频频出现难以预料的尴尬局面。
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并不是100%,美军启用的高新技术武器竟然演出过误伤多国部队的“悲剧”。
80年代初日本地铁总线ATS自动停车装置因失控机率不为零而发生撞车事故,之后又有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
至于一位患关节炎的病人在接受微波治疗时,因干扰使他的心脏起搏器程序出现问题而致死,更迫使人们正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这种负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化”上。
附加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上的许多理想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
高新技术的“绿色化”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
高新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化极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同步缩小了宝贵的有限空间,“极值”再也不是想像中的数值了。
诚如人言:“以马达和电子线路为武器的‘灰色技术’指挥人类向地球宣战,地球赂以干旱和酸雨;只有当‘绿色技术’升帐后,才可能中和酸雨时代。
”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 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
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残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
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界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
8.就第一段来说,对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高新技术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
B.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
C.高新技术系统进行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对其再发展带来障碍。
D.当今高新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危害。
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地球赂以干旱和酸雨”的局面必须改变。
B.以“高新技术”替代“灰色技术”,才能消灭酸雨。
C.减少公害,才可能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的正效应。
D.努力改变物质文明与公害同步发展的状况。
10.对文章中“太空垃圾场”一词的比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B.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
C.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负效应。
D.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B.只有努力提高可靠性,提高使用价值,减少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
C.追求“巴洛克化”,将缺乏实用价值的理想化机能附加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