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呼吸系统

合集下载

生理学基础呼吸系统

生理学基础呼吸系统

比值↑≈通气过多或肺)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
PO2↑ (氧合) PO2↓ (氧离)
Hb与O2结合的特征
1.反应快、可逆、受PO2的影响、不需酶的催化
2.是氧合,非氧化
Hb +
PO2↑(氧合)
暗红O2色
PO2↓(氧离)
以单分子层排列在液体分子层表面,主要作用降低表面张力
呼吸
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一)肺容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余气量 功能余气量 肺活量 肺总量
肺活量
残气量 补呼气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功能残气量 肺总容量
肺活量
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男性:3500ml 女性:2500ml
HbO2 鲜红色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物理溶解: 5% 化学结合:95% ⒈碳酸氢盐 88%
CO2+H2O 碳酸酐酶 H2CO
3
⒉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7%
HCO3-+H+
当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5g/100ml以上,皮肤 、粘膜呈蓝紫色称紫绀(一般是缺O2的标志)。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下缘向外侧偏转,胸廓前后、左右径扩大
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 内容积增大,肺内压降低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吸气
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平静呼吸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膈顶、肋骨和胸骨均回位
胸廓和肺容积缩小 ,肺内压升高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呼气
呼吸时胸廓和膈的变化
用力呼吸

生理学呼吸系统

生理学呼吸系统

1/3由肺组织弹性成分产生 2/3由表面张力所产生
胸廓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精选ppt
弹性阻力与顺应性
弹性阻力:物体对抗外 力作用所引起变形的力。 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 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是吸气时 由于肺扩张变性所产生 的回缩力。
精选ppt
顺应性: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 程度。是度量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
布密度大,表面张力减小,大小肺泡容积相对稳定。
精选ppt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理意义:
①维持肺泡容积的稳定性。 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③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吸气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有利于肺的扩张。
精选ppt
正常及几种胸异廓常弹情性况阻下力顺和应顺性应曲性线
胸廓是一个双向弹性体,其弹性回缩力的方向视 胸廓所处的位置而定。
静态肺顺应性曲线
产生原因: 存在肺泡液-气
界面的表面张力
用盐水代替空气
测定肺的顺应 性,滞后现象不明显 。
精选ppt
充盐水

用同等压力充空气和盐水,
何者易扩张肺?
充空气
精选ppt
充盐水 充空气
精选ppt
肺内分别灌注空气和生理盐水时肺容量的变化
弹性阻力的来源: ①弹性回缩力1/3
力2/3
②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
正 常 值 : 成 年 人 各 为 83% 、 96%和99%
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活 量可能正常,但时间肺 活量显著降低。
精选ppt
A.正常人 B.气道狭窄患者
精选ppt
肺内压-胸内压-肺容量
精选ppt
气胸
胸膜腔的密闭性是 肺能够随胸廓扩张

生理学呼吸

生理学呼吸

肺组织内有免疫细胞, 对吸入的异物和病原体
有防御作用。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
呼吸中枢
位于脑干,是控制呼吸运动的基 本中枢。
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血 液中氧、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 变化敏感,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呼吸道黏膜和肺部,对吸入 气体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敏感,参 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吸氧、治疗原发病等。
呼吸暂停
呼吸运动暂时停止,常见于新生儿 窒息、脑卒中等。处理方法包括刺 激呼吸中枢、机械通气等。
呼吸节律异常
如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等,多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处理方法包括 治疗原发病、改善通气功能等。
04
呼吸功能评价与检查方法
肺活量测定方法及意义
测定方法
通过深呼吸后,尽全力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即为肺活量。通常使用肺活量计进行测量,受试者需多次测量以获取准 确数据。
VS
意义
呼吸功能综合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呼吸 系统状况,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呼吸问题。 通过综合评价,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准确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 复计划。同时,综合评价结果还可用于评 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05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策略
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 病毒传播。
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
在组织细胞内,氧气被利用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作为 代谢产物。
03
呼吸运动调节及影响因素
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调节机制
中枢神经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桥脑,通过接收 来自外周和中枢的化学、物理刺激, 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深度和节律。

生理学呼吸系统(一)2024

生理学呼吸系统(一)2024

生理学呼吸系统(一)引言概述:生理学呼吸系统是指人体内负责呼吸的一系列器官和功能。

它包括呼吸道、肺部、呼吸肌肉等组织和器官,扮演着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生理学呼吸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肺部的解剖和生理、呼吸肌肉的作用等方面。

正文:1. 呼吸道a. 鼻腔:作为空气进入体内的通道,具有过滤、加湿、预热空气的功能。

b. 喉咙:连接鼻腔和气管,包括喉头、会厌和声带等重要结构。

c. 气管:分支为左右支气管进入肺部,内壁有纤毛和黏液细胞,用于排除异物和黏液。

d. 支气管和支气管末梢:支气管进一步分支为细支气管,最终形成肺泡。

2. 肺部a. 解剖结构: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外覆有胸膜,内部被分隔成许多小囊泡即肺泡。

b. 气体交换: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通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c. 肺循环:肺动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肺静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返回心脏。

3. 呼吸肌肉a. 膈肌:位于胸腔底部,是呼吸的主要肌肉,收缩时向下运动,扩张胸腔。

b. 外肋间肌:位于肋骨之间,收缩时提高胸腔容积。

c. 内肋间肌:位于肋骨之间,收缩时降低胸腔容积。

d. 扁桃体和腺样体:位于咽喉和扁桃体周围,参与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

4. 呼吸功能a. 吸气和呼气:通过收缩和放松呼吸肌肉,使胸腔容积变化,从而实现气体的吸入和排出。

b. 换气:肺泡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c. 呼吸频率和容量:由神经调节和代谢要求控制。

d.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一部分,控制呼吸节律和深度。

5. 呼吸系统的调节a. 神经调节: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呼吸进行调节。

b. 血气调节:高二氧化碳和低氧气水平在体液中起到呼吸刺激作用。

c. 呼吸适应性:人体对海拔高度、氧气浓度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总结: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内负责呼吸的一系列器官和功能,包括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肉。

呼吸道通过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部。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
期的时程。
化学感受器的调节作用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 动脉血中O2分压降低、CO2分压 升高和H+浓度升高的刺激,反射 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外侧部浅表部位,感受 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浓 度变化,对CO2刺激更敏感,也 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
萎陷,维持肺泡稳定性。
02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基本呼吸节律的产生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桥 ,通过产生和调节呼吸节 律性放电来控制呼吸运动

呼吸调整中枢
位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 髓等部位,对呼吸运动进 行精细的调节,如改变呼 吸频率、深度和类型等。
长吸中枢和长呼中枢
分别控制吸气和呼气时相 的长短,从而调节呼吸周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 物理溶解,即氧气分子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二是化学结合,即氧气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 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其中,化学结合 是氧气运输的主要形式,约占血液总氧含量 的98.5%。
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也有两种形式,一 是物理溶解,即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溶解于血 浆中;二是化学结合,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 形成碳酸,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形成氨 基甲酰血红蛋白。其中,化学结合是二氧化 碳运输的主要形式,约占血液总二氧化碳含
01
利用呼吸描记器记录呼吸运动曲线,分析呼吸频率、深度及节
律。
呼吸肌电图检查
02
通过肌电图仪记录呼吸肌电活动,评估呼吸肌气量、肺顺应性等多项指标,全面评估肺功
能。
气体交换与运输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1 2
血气分析

呼吸生理学

呼吸生理学

呼吸生理学目录•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过程及调控•气体交换与运输•呼吸功能与代谢•呼吸运动的调节与适应•呼吸运动的异常与疾病0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鼻、咽、喉,具有温暖、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同时作为发音器官。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呼吸道黏膜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主要功能是传导气流,为气体交换提供通道。

覆盖呼吸道内壁,具有分泌黏液、免疫防御等功能。

030201呼吸道结构与功能肺的基本功能单位,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薄而富有弹性,有利于肺泡的扩张和缩小,实现肺通气。

肺泡壁位于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对维持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肺间质肺的结构与功能胸廓与呼吸肌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和肋间肌等构成,为呼吸运动提供空间。

呼吸肌主要包括肋间肌和膈肌,通过收缩和舒张驱动胸廓运动,实现肺通气。

辅助呼吸肌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在深呼吸或呼吸困难时协助呼吸肌完成呼吸运动。

02呼吸过程及调控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内压降低,空气被吸入肺内。

吸气过程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内压升高,肺内气体被呼出。

呼气过程包括颈部肌、胸部肌和腹部肌,它们协助完成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的辅助肌呼吸运动的过程呼吸中枢的调控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

其中,化学感受器和外周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呼吸中枢的位置位于延髓和脑桥,是控制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

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中枢通过神经元网络产生节律性活动,控制吸气和呼气的交替进行。

呼吸中枢与调控呼吸节律与深度呼吸节律的生理意义保证机体获得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

呼吸深度的调节通过改变潮气量来调节呼吸深度。

潮气量的大小取决于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程度以及胸廓的弹性回缩力。

呼吸频率与深度的关系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较慢,潮气量较大;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减小。

生理学-呼吸系统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考纲分析及考分预测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呼吸肌,胸内负压,肺泡活性物质;基本肺容积: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和肺牵张反射对呼吸的调节。

概述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一、肺通气1.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有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2.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都低于大气压故简称胸内负压。

1)行成原理:①胸膜腔密闭。

(气胸时负压消失)②胸廓的发育大于肺的发育。

③肺是弹性组织被牵张时有回缩力。

2)胸腔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力=0-肺回缩力可见胸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决定的。

3)生理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

(2)促进V血和L液的回流。

(3)维持气管和纵隔的位置。

3.肺通气的阻力(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2)生理作用:1)降低肺弹性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固尔苏)2)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3)防止肺泡内的液体积聚而发生肺水肿。

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一)基本肺容积(1)潮气量(2)补吸气量(3)补呼气量(4)残气量(余气量)(二)肺容量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

2.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所尽力呼出的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多少。

4.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前3秒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83%、96%、99%)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较理想的动态指标。

5.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

(三)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1.肺(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通气效率。

2.(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3.肺泡(有效)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并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生理学 呼吸系统

生理学  呼吸系统

吸气阻力 肺泡内液体内聚 稳定大小肺泡容积
弹性纤维:弹性回缩力
吸气阻力,呼气动力
分类
胸廓:双向弹性体:弹性回位力
顺应性:外力作用下,弹性体扩张的难易程度。
顺应性=1/弹性阻力=容积变化/压力变化 L/cmH2O 粘滞阻力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 气道阻力(最常见)
►影响因素:呼吸道口径:与气道r4呈反比 气流速度 气流形式:层流、湍流
在 组 织 氧 与 二 氧 化 碳 运 输 形 式
在 肺 脏 氧 与 二 氧 化 碳 运 输 形 式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一)分布: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
1、脊髓:支配膈肌(颈段)、肋间肌和腹肌(胸段)的运动N元
2、低位脑干:脑桥+延髓:呼吸节律发源地
►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
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随意通气量-每分通气量 最大随意通气量
×100%
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有 效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频率
无效腔:从鼻到肺泡无气体交换功能的管腔。
解剖无效腔:鼻到终末细支气管 生理无效腔
CO2的运输
O2的运输
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必需步骤) 化学结合(最为有效)
一、氧的运输 1、氧合: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无铁离子的电子转
移,可逆结合,不属于氧化,生理学称为氧合。
2、血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100% 动脉:98%,静脉:75%
(一)物理溶解:(1.5%)
(2)N元网络学说:该学说认为,节律性呼吸依赖

呼吸系统生理学

呼吸系统生理学

呼吸系统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学原理对我们理解呼吸过程的调节和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呼吸肌肉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

其主要功能是将空气引入体内,并将废气排出。

呼吸肌肉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通过膈肌的收缩和放松,胸腔容积发生变化,实现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二、呼吸的基本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发生在体外,主要是通过气道进出氧气和二氧化碳。

内呼吸是指氧气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氧气在血液中与细胞进行的氧合作用。

这一过程中,血液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并携带二氧化碳返回肺部排出。

三、呼吸的调节机制呼吸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化学调节来实现。

神经调节主要由延髓呼吸中枢和脑干中枢神经元负责。

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将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速,以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化学调节主要涉及到呼吸酸碱平衡的调节。

通过感受器感知血液中的pH值,当其偏离正常范围时,会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使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四、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的生理学是我们理解呼吸过程的基础。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构成、功能、基本过程以及调节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呼吸系统的正常工作原理以及可能发生的疾病。

这将对我们保持良好的呼吸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第章呼吸系统

生理学第章呼吸系统

O2=1.5% CO2=5%
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①量大 ②主要运输形式。
动态平衡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精选ppt
一、 O2的运输 (一) H b 与O2 的可逆性结合
1.结合形式:
PO2↑ (氧合)
PO2↓ (氧离)
2.结合特征 1)快速、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的影响
2)是氧合 oxygenation 反应,
血红蛋白两对α、β肽链与O2结合能力可互 相促成结合或解离(释放)。 肺部,PO2升高促结合;组织,PO2下降促释 放。
精选ppt
(二)氧离曲线特征及生理意义
表示血液PO2 与Hb氧饱和 度关系的曲线。 呈“S形。
精选ppt
1.上段60-100mmHg : 坡度较平。 表明:PO2变化大时,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90%~98%
精选ppt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扩散速率
P 温度 溶解度 扩散面积
扩散距离 √分子量
△P•T•A•S D∝
d•√MW 精选ppt
(二)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海平面各呼吸气体的分压(Kpa)
大气 吸入气 呼出气
O2 CO2 H2
FEV1/FVC% 80 % 3) 意义: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
FEV1/FVC%是评定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用指 标,也常用于鉴别阻塞性肺病和限制性肺病。
精选ppt
(二)肺通气量 lung ventilation volume 1.每分通气量 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 呼吸频率 Tidal Volume×respiratory frequency

呼吸生理学重点归纳

呼吸生理学重点归纳

呼吸生理学重点归纳1. 呼吸系统构成呼吸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咙和喉头-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 脚趾myrtle:呼吸肌肉:代表各种肌肉(如膈肌和肋间肌)负责呼吸运动。

2.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顺利換气Process:呼吸系统从外部吸入氧气(吸入)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出)。

- 鼻和喉部过程:当我们吸气时,空气通过鼻腔和喉咙进入气管。

- 气管和支气管过程:气管负责将空气传输到肺部,而支气管则将空气引入肺的不同区域。

- 肺部和肺泡过程: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负责气体交换。

- 膈肌运动:膈肌是呼吸运动的关键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推动呼吸过程。

3. 呼吸调节呼吸调节主要通过控制呼吸中枢来实现,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和桥脑部分。

主要的调节机制包括:- 中枢化学感受器:感知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并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 周围化学感受器:分布在大血管和动脉周围,对动脉血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敏感,通过神经信号传达给呼吸中枢。

- 伸展感受器:分布在肺部,对肺部充气程度变化敏感,通过神经信号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

4. 呼吸的生理效应正常呼吸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氧气供应:呼吸系统将氧气输送到体内,维持身体正常的氧气供应。

- 二氧化碳排出:呼吸系统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维持酸碱平衡。

- pH调节: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呼吸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血液酸碱平衡。

- 循环系统支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紧密相连,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维持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 温度调节:呼吸过程中,大量的水蒸汽散发热量,对体温调节起到一定作用。

5. 常见呼吸问题一些常见的呼吸问题包括:-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的炎症,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等。

- 肺炎:肺炎是肺组织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疲劳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症状包括气促、咳嗽、咳痰等。

医学生理学--呼吸系统

医学生理学--呼吸系统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妊娠22-24 w 肺Ⅱ型细胞开始合成 妊娠25~30 w肺泡腔内开始出现 分娩时(40 w )肺泡腔内达高峰
故早产儿易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P=
2T r
式中: P :肺泡液 - 气界面的压 强( N/m2 ), T :肺泡液 - 气界 面的表面张力系数(即单位长度 的表面张力, N/m ); r :肺泡 半径(m)。
运动时,由于肺毛细 血管开放的数量和开 放程度增加,有效扩 散面积也大大增加。
3、通气与血流比值的影响※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V/Q=4.2/5.0=0.84
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肺泡无效腔增大
整个肺脏的V/Q=0.84,是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但因肺
脏各局部的肺泡通气量和血流量的不均性,故临床上更应
平静呼吸特点
吸气——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引起——主动
呼气——膈肌、肋间外肌舒张引起——被动
用力呼吸 机体活动时或异常情况下引起深 而快的呼吸,也称深呼吸 吸气: 吸气肌、辅助吸气肌收缩 呼气: 吸气肌、辅助吸气肌舒张 呼气肌收缩
特点: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运动
(二) 呼吸运动形式
a、胸式呼吸:肋间外肌 收缩舒张为主的呼吸运动。 见于肥胖、妊娠、腹 腔巨大肿块、严重腹水等
意义:机体在安静状态下血液Hb对组织的供氧情况。
下段:15~40mmHg 坡度更陡 表明: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 度就急剧下降。
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的氧供。
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作用于胸腔内其他 器官,如腔静脉和胸 导管等,有利于静脉 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3)胸膜腔内的测定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防止:1.扩张刺激使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增加
2.肾上腺皮物质激素促进表面活性物质产生.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征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形成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67%),不表
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胸廓缩小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性回
缩力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基本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前提条件:保持气道的通畅
方法:负压吸气式:压胸法

主要用于小孩
• 正压吸气式:口对口呼吸法,徒手心肺 复苏.
• 呼吸机:麻醉和重症监护
心肺复苏
呼吸机
3.胸内压
(1)概念: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2)测定方法:
间接法: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
原动力:呼吸运动是肺 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 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
呼吸肌
收缩
舒张
扩张
胸廓 缩小
肺脏
扩张
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
呼气
1.呼吸运动 (1)型式:
按呼吸深度分: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按动作部位分:
混合呼吸:正常成人。 腹式呼吸: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胸式呼吸: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
肺总量(L)
来源: 肺的弹性阻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2/3
Ⅰ.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内的液-气界面,因界面层的液体分子 受力不均匀,表现的内聚力(表面张力)方向 是向中心的→使肺泡缩小。
根据Laplace定律: P(N/cm)=—2T—r((N—c/mc—)m)————

生理学呼吸系统

生理学呼吸系统
起源于肺部细胞的恶性肿瘤,症状包括咳嗽、咯血、胸痛 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27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有助于减少呼吸道疾病
的发生。
02
加强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 系统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03
避免吸烟和二手烟
吸烟是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避免吸烟
喉腔
连接咽和气管的通道,内有声带,是发音器官。
喉肌
控制声带的开闭和音调的高低。
2024/1/27
10
气管与支气管的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气管
连接喉和肺的管道,内有 环状软骨支撑,保持气道 通畅。
2024/1/27
支气管
气管分支进入肺的部分, 将空气输送到肺泡进行气 体交换。
气管支气管黏膜
分泌黏液,捕获并排出吸 入的尘埃和病原体。
2024/1/27
25
常见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
1 2
感冒
由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鼻塞、 咳嗽、发热等。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对症治疗和 抗病毒药物。
鼻炎
鼻腔黏膜的炎症,分为过敏性和非过敏性。治疗 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鼻腔清洗、药物治疗等。
3
喉炎
喉部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为喉痛、声音嘶哑。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喉部保湿、药物治疗等。
气体交换的生理意义
2024/1/27
维持生命活动
01
通过气体交换,机体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细胞代谢
和生命活动。
维持酸碱平衡
02
通过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酸性或碱性物

人体与动物生理学 【第六章 呼吸系统】

人体与动物生理学 【第六章 呼吸系统】

三、基本肺容积、肺容量
(一)基本肺容积
1. 潮气量 (TV) 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
2. 补吸气量 (IRV) 平静吸气末,再做最大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3. 补呼气量(EVR) 平静呼气末,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4. 余气量(RV)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
• 参加呼吸运动的吸气肌 • 主要是肋间外肌和膈肌, • 呼气肌主要是肋间内肌 • 和腹肌
呼吸运动
呼吸肌
吸气
肋间外肌收缩
呼气
膈肌收缩
胸廓
前后径、左 右径加大
上下径加大
扩大
肺 扩张
肺的容积 增大 肺内气压 下降
结果 外界气体进肺
呼吸运动
吸气
呼气
呼吸肌 肋间外肌舒张 膈肌舒张
胸廓
前后径、左 右径缩小
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其流动的阻力。
• (一)肺通气的动力 • 气体进出肺是由气压差导致的。 • 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于呼吸运动.
• 1.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
•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肌组成; 下壁由向前突起的钟罩样隔肌封闭。
•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 为呼吸运动。
上腔静脉
右心房 (营
1、呼吸系统由
和组
成,前者是气体进出 的通道,

的作用。
2、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有 的结构是( ) A.口腔 B.咽 C.喉 D.气管
3、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
A.肺泡壁 C.肺泡
B.毛细血管 D.肺气管
• 二、肺通气原理 • 气体进出肺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 由于气体的扩散和分压不同达成的。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1.呼吸:指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过程。
2.呼吸的过程:
外呼吸
肺通气:外界空气和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肺泡和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气体扩散的影响因素
分压差×扩散面积×温度×气体溶解度
扩散速率=———————————————
扩散距离×√分子量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二. 肺泡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
呼吸膜的面积 呼吸膜的厚度 通气/血流比值
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2.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分泌粘液:湿润和清洁空气,受交感神经调节; 支气管及其分支:平滑肌收缩调节气道阻力,
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二.肺泡的结构和机能
(一)肺泡的结构
肺泡
肺泡上皮细胞:
I型:鳞状,95%; II型:圆形或立方状,5%,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基膜
肺泡隔:毛细血管网、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等。
原始动力——呼吸肌的运动 直接动力——气体压力差
(一)呼吸运动 (二)肺内压 (三)胸膜腔内压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一)呼吸运动——
指呼吸肌的舒缩引起的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平静呼吸
吸气运动:吸气肌(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 大。
——主动
呼气运动:吸气肌舒张,胸廓复位。

呼吸系统生理学

呼吸系统生理学

呼吸系统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气体的交换和维持身体的恒定内环境。

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的进出、气体的清洁、气体交换和声音的产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鼻腔是空气进入呼吸道的主要通道,它具有细长的形状,内壁有纤毛和黏液,能够在空气通过时清洁并加湿。

咽喉是鼻腔和口腔的交接处,同时也是食物和空气的交叉通道。

喉连接咽腔和气管,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连接喉与支气管的管道,其内壁有纤毛和黏液,可以帮助清除吸入的粉尘和微生物。

支气管分为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它们进一步分布到两侧的肺组织中。

肺是呼吸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左右两个,分别位于胸腔的两侧。

肺内有呼吸道细支气管,最终分支到肺泡。

二、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分为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指的是空气从外部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到达肺泡,氧气会经过气体交换的过程进入血液循环。

内呼吸则是指在细胞水平上的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1. 外呼吸外呼吸的过程主要包括通气、气体交换和呼吸循环。

通气是指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的过程。

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排出到肺泡中。

呼吸循环则是指氧气通过心脏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2. 内呼吸内呼吸发生在细胞水平上,氧气进入细胞并与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细胞内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运输到肺部,再通过外呼吸的过程排出体外。

三、呼吸系统的调节呼吸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化学调节来实现。

神经调节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延髓和脊髓中的呼吸中枢控制呼吸肌肉的收缩。

周围神经系统则在感知到呼吸系统有异常情况时进行反射作用。

化学调节是指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对呼吸的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
考纲分析及考分预测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呼吸肌,胸内负压,肺泡活性物质;
基本肺容积: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和肺牵张反射对呼吸的调节。

概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有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2.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都低于大气压故简称胸内负压。

1)行成原理:
①胸膜腔密闭。

(气胸时负压消失)
②胸廓的发育大于肺的发育。

③肺是弹性组织被牵张时有回缩力。

2)胸腔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可见胸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决定的。

3)生理意义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

(2)促进V血和L液的回流。

(3)维持气管和纵隔的位置。

3.肺通气的阻力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2)生理作用:
1)降低肺弹性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固尔苏)
2)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3)防止肺泡内的液体积聚而发生肺水肿。

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一)基本肺容积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残气量(余气量)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

2.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所尽力呼出的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多少。

4.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尽力
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前3秒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83%、96%、99%)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较理想的动态指标。

5.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

(三)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1.肺(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通气效率。

2.(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3.肺泡(有效)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并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真正有效的通气量。

三、呼吸气体的交换
1.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动,直至两处压力相等(可见压力差决定气体方向)。

2.压力差是交换的动力。

分压差:不同器官内同一气体的压力差距。

小结:
1.肺换气透过的结构是呼吸膜。

2.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效能。

3.PO2和PCO2何处最高?
(1)PO2: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2)PCO2: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4.影响肺通气的因素
(1)呼吸膜面积和厚度:3亿肺泡总面积100m2。

6层厚度不到1微米。

肺毛细血管血量60-140ml(半
杯水)肺纤维化、肺气肿使厚度增加面积减少。

呼吸膜:(血-气屏障)为肺泡内气体和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六层结构,表面活性物质、Ⅰ型上皮细胞、Ⅰ型上皮基膜、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

(2)肺通气/血流比值:(V/Q)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0.84)
V/Q↑:无效腔增大(气足血少)—换气效率下降;
V/Q↓:动-静脉短路(血足氧少)—换气效率下降。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1.5%物理溶解运输,98.5%化学结合运输(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HbO2)
1.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
Hb+O2(暗红色)PO2↑(肺)→HbO2(鲜红色)
←PO2↓(组织)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多于50克/升可发生紫绀。

2.氧离曲线:反映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的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3.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PCO2↑、PH↓、温度↑和2,3-二磷酸甘油酸↑—氧离曲线右移—血氧饱和度↓—Hb和O2分离—有更多的O2供组织利用。

(波尔效应)
(2)PCO2↓、PH↑、温度↓和2,3-二磷酸甘油↓—氧离曲线左移—血氧饱和度↑—Hb和O2结合—无更多的O2供组织利用。

(何尔登效应)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5%物理溶解,95%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

1.碳酸氢盐的形式: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
组织中的C O2+Hb的氨基结合-HbNHCOOH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中枢N系统内控制和调节呼吸运动的N细胞群称呼吸中枢。

(吸气N元、呼气N元、吸气-呼气N元、呼气-吸气N元)
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局部N元回路反馈控制假说(吸气切断机制的假说)。

(二)肺牵张反射
1.肺扩大反射:肺吸气扩张—感受器兴奋—迷走N兴奋—通过吸气切断机制—吸气N元抑制—吸气停止转为呼气。

2.肺缩小发射:感受器受到的刺激不足—通过迷走N传至延髓—吸气N元抑制解除—呼气转为吸气。

肺牵张反射有明显种系差异,兔子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将会出现深而慢的呼吸。

成人不明显,新生儿明显。

(三)化学感受器反射
外周化学感受器:颈A体与主A体。

能感受PO2、PCO2、H+的浓度。

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表浅部。

能感受脑脊液和组织液的H+浓度。

1.CO2对呼吸的影响:
0.04%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4%通气增加1倍,
15-20%呼吸停止。

可见它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

血液CO2↑→外周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80%)→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2.H对呼吸的影响:
H难以进入血脑屏障→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3.低氧对呼吸的影响:
O2↓—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延髓呼吸中枢缺氧→呼吸减慢→呼吸稍微加快。

血液中CO2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因为
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正确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