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沪教版数学一下3.14《笔算减法(退位)》word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17年春季沪教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学期3.14、笔算减法(退位)教案2

2017年春季沪教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学期3.14、笔算减法(退位)教案2

《笔算减法(退位)》教学反思《笔算减法(退位)》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

这节计算教学的课从内容上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把学生的动手摆圆片和复习、新授联系起来,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在小结算理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样学生对计算方法会了解的更深。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在课前我先布置让学生回家预习,然后课的一开始检查预习情况。

发现班上已经有多数学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能理清算理,正确说出计算的过程并算出得数,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计算51-36时得到的答案是25或者24,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问题一:个位1减5不够减怎么办?生:从十位退一当10。

在十位上点1点表示强调。

问题二: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十位上向个位退1后,十位再算几减几?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生: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1减6得到5,在个位写5;十位减去退位的1得到4,4减1等于3,在十位写3。

师:同桌讨论:笔算两位减法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后汇报: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要从个位减起;要点退位点,不要忘了减退位的1;做完后要检查。

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学生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部分学生都能清楚的说出算理。

可见,在数学课堂中,如何预设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更是课堂有效的保证。

练习我安排3个层次,其中的判断题罗列了学生在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在教学中,学生对这类错误的出现会哄堂大笑,然而笑过之余却能把错误牢记,这就是练习设计的成功。

整个教学过程还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很理想。

总有少数学生漏点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减法算成加法,把数字抄错,书写格式不正确等等。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秀3篇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秀3篇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秀3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学会求另一个加数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点落实):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1、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8,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写出来.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2、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7,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写出来.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混合练习1、出示小黑板,写好以下三组题: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2、出示口算卡片,请两名同学起立进行抢答,谁先答对给谁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学累计分高.8+3 11-9 10-89+6 14-8 15-8 8+5 18-99+7 17-9 14-98+89+2 9+812-816-9三、教学补充题。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优秀7篇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优秀7篇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优秀7篇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3 篇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主要通过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又有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的经验积累,所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理解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是非常简单的。

反而是减法的验算,不同于前面刚刚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掌握验算方法上面。

减法的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数量关系,从而理解掌握利用加法进行的验算方法。

要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验算的方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就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填表,填表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二是在计算过后通过观察表格进行讨论,借助具体数据,发现理解“原有本数”“借出本数”“剩下本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生能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进行验算方法的探究奠定基础。

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这一个环节,比较好地认识了这组数量关系,也就出现了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了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这里数量关系借助纸条进行适当移动,对于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认识验算的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教材只要求学生掌握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方法,但是这里学生提出来可以用减法来验算,就说明他们比较好地理解、运用了前面的数量关系。

所以我还是让学生一起来口头算一算,这也是对减法笔算的巩固,又因为通常都是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为了更加突出利用加法来验算的方法,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笔来算一算,这样操作,不仅让学生体会了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又突出了常用的验算方法。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篇二游戏目的:本游戏通过“和小鱼交朋友”这一儿童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为了能和小鱼成为好朋友自觉地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口算速度。

《三位数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笔算减法》教学反思在《三位数笔算减法》的教学反思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首先,我注意到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子和实际场景的应用,导致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

他们只是简单地记住了相应的计算步骤,而没有真正理解减法的本质。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使用实际例子和应用场景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例如,在讲解减法的原理时,我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购物、找零等,来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应用。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减法的概念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不清,容易搞混淆。

这主要是因为在解决问题时,我没有给予足够的解释和示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我需要加强对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解释,并给予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

比如,我可以通过使用进位和退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购物找钱的例子,让学生演示如何进行退位操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提高他们在笔算减法中的运算能力。

再次,我还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犯错,尤其是在借位时。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借位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出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借位技巧和方法。

比如,我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法的思路和借位的过程。

同时,我也应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减法运算技能,减少错误的发生。

最后,我也发现在这节课中,我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方面还有待加强。

虽然我在准备课件和教学材料的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但仍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我认为我需要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例如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设计和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和解答等。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3 篇一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

学生已经理解掌握连续退位减的方法,但是对于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确实很难理解,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给个位10个1.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教学上,学生理解了算理,计算方法就自然掌握了。

现在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学生能轻松学会本节课,主要做了以下几点:一、加强计算练习,口算10道题,每节课进行口算练习,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笔算学生已经掌握的退位减法,说一说应注意是什么,复习回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研究学习作准备。

二、注重计算过程中算理的理解,抓住关键问题提问。

多让学生讲讲计算的过程,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应是多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0上有点看作9,其他数上有点看少1”这一规律,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四、直观图示的有效使用,具体形象,很好的辅助教学。

计算教学枯燥无味,特别是对算理的讲解上,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却很难理解。

这节课我利用计数器的直观图示,很好的帮助了我,对计算过程的每一步详细生动,学生感兴趣,容易理解。

1、画计数器使算理的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计算507—348,出示计数器507,个位减去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而十位上是零,没有珠子,只能再向百位借一,返回到十位上是10个10,再借给个位一个10,那么个位是17—8,十位上本来借来10个10,可是借给了个位1个10,还剩9个10。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由于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这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

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

进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和强调,既不繁琐又能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堂课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引导作用。

在新课开始,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及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小组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减法教学反思加减法教学反思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这节课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这节课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1、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突出算理,重视方法。

计算题教学离不开算理和算法。

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

算法是归宿,这节课,算理不可少,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

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笔算两位数减法(退位)教学反思

笔算两位数减法(退位)教学反思

笔算两位数减法(退位)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是学生在经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本节课一开始我采用一个小的退位减的口算练习,帮助学生激活旧知同时为后续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并且本来的教学设计里是单独设计不退位减的笔算复习,但是后来改成了糅合在新授环节里,通过改动数字来完成新旧交替,是考虑到激发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后续更加直观地对比和估算50-26的结果,从而发现和56-26的异同,通过估算加深对竖式计算什么时候退位,什么时候不退位的体会。

口算笔算估算等不同的计算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运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

估算需要口算,并与笔算密切关联。

在笔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促使学生合理、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去思考问题,明确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同时在笔算后估算可以检测监控笔算的结果。

后续通过小棒直观和计算数退一作十的拨一拨加强学生对竖式计算的感性认识,并且追问孩子们:为什么要从十位退一作十?十位上为什么是4-2?这两个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后面被减数非整十数的试一试环节里,重点让学生通过迁移的方式说说如何处理3-7不够减的方法。

学习挑战中,分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第一层次基础性练习强化巩固新知,第二层次选择了两道差一位数和减数一位数的练习,最后一个改错练习整个环节在典型练习和错误分析结束后,基本能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可能遇到的两位数退位减的问题。

考虑到本节课是整个第一学年段的最后一课时,孩子们有能力完成一些提高的拓展练习,所以最后出示了一组模型练习,再次强化梳理一遍减法的竖式计算。

同时,一年级一直的教研主题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所以这节课我采用了游乐园游戏情境串联。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较容易出错的部分。

在完成退位减法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总结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开始前,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但在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上还有待提高。

对于算理的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例如,在计算“52 28”时,有些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从十位借 1 当 10,然后再进行计算。

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于算理的讲解还不够透彻,没有让学生充分理解退位的本质。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和练习巩固法。

通过直观演示,利用小棒、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形象地展示了退位的过程,这对于学生理解算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在演示过程中,可能由于速度较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节奏,导致对操作过程理解不深。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练习巩固环节,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包括口算、笔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如个位不够减,十位忘记退位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都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辅导,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教学节奏把握不当在讲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较少。

2023年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学反思

2023年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学反思

2023年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学反思1千以内数的隔位退位减是减法笔算中最为困难的一种状况,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老师教学通过复习、操作等形式进行,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新课前,朱老师出示一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复习题,让学生算一算、说一说笔算时留意什么,由此引出新课。

新课教学中,老师由情境导入,让学生先列出算式204—108,再要求学生尝试算一算,想一想与前面学习的退位减法有什么不同,当学生计算时遇到困难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拨计数器来理解算法。

教学完例题,老师乘热打铁出示试一试1000—537,让学生板演计算过程,板演的'形式干脆直观,让有些不理解算法的学生一下子就看清晰如何计算了。

教学过程中,朱老师注意学生的思索过程和探究过程,比如教学例题列出算式,允许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这时的探究,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这里的计算出现了新的问题,即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而十位上是0,老师趁机让学生思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可十位是0,无1可退,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拨算珠体会退位的过程。

个位上4颗珠不够减,需从十位上退1颗珠。

十位上没有珠,先从百位退1颗珠,到十位上是10颗珠,再从十位退1颗珠,到个位上是10颗珠。

在学生拨算珠之后,老师还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沟通拨算珠的过程,加深对隔位退位过程的相识。

隔位退位减的算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朱老师在教学时耐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细心地与学生一起探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学反思2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学习千以内数的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在复习打算中,先布置了三道百以内笔算减法,以复习百以内笔算减法法则,然后布置了四道口答,以复习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最终是口算练习。

在学习新课中,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图意,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由此让学生列出算式。

《退位减》教学反思

《退位减》教学反思

《退位减》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退位减》这一课,结束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师父魏老师的指导,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思考。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这节课需要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退1当十”,我做了以下教学设计:首先我带着学生们复习了一年级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比如:36-9=,让学生口算出答案,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简单的退位减的算法。

接着到了新课教授环节,我在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金牌榜”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51-36=后,我让学生们回忆之前我们学习退位减时借助什么工具帮助我们计算,学生回答说小棒,于是我就让学生翻开课本第19页,看书上的小棒图,想一想,说一说小棒图表示什么含义。

其实在之前备课的时候魏老师就告诉过我,在计算课中理解算理很重要,在计算课中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

而这一块的小棒图就是帮助孩子们来理解算理的,所以我在这一块花费了比较多的精力。

在孩子们自学后,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连串的问题来引导他们。

我首先提问,要用小棒表示51-36=第一步摆什么?大家都是摆51,也就是被减数,我又问,51用小棒怎么表示,同学回答5捆小棒和1根小棒。

我接着问,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学生说该减36了,我问他们先减什么位,学生答个位,我继续问个位是6,也就是说我们要先减掉6根小棒,可是现在散着的小棒只有1根,这时候怎么办,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同学们都开始踊跃发言,他们说把一捆小棒给拆开,我接着把小棒展开的图呈现出来问,一捆小棒有多少根,学生说10根。

那现在散着的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呢,学生说11根,可以减6了,减完还剩5根。

沪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减法(求剩余)》教学反思

沪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减法(求剩余)》教学反思

《减法(求剩余)》教学反思《减法(求剩余)》是沪教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第7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添加)》,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20以内减法的基础,因此,在数的运算内容的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从鸭子图,游来鸭子。

加法引入,通过复习让学生们巩固旧知,编一编故事。

继续探索,游走鸭子时,编一编故事。

这个时候怎么解决问题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说出减法算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编故事,也很容易明白减法在这个故事中的意思。

继续出示两个情景,分别是气球图和汉堡图。

通过让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说一说,大家一起说一说等活动,在理解减法含义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说的机会。

减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这一部分我是在学生通过三个故事初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之后,再来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从第一个算式的新授,到第二个算式同桌互说,到第三个算式时,每个学生都能很自然的说出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部分,从浅入深。

新授部分都是动态的情境图,到练习部分逐渐抽象到静态的情境图。

看明白图中表示原来的是哪些,飞走或者离开的又是指哪些,剩下的又是哪些。

对于这节课来说,这个静态的理解题意是难点。

所以开车题,一共四道题目。

从第一题的一起讨论研究,到后面的三题放开。

学生在引导下,大部分能够克服这个难点。

《减法(求剩余)》,这节课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里面蕴含着很多重要的含义,而这些含义恰恰是学生不知道的,注重知识过程的学习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必经之路。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1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

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

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

”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

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

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

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

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

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

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

笔算两位数减法(退位)教学反思

笔算两位数减法(退位)教学反思

笔算两位数减法(退位)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其重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的算理。

在教学时,我已刚刚结束的2008北京奥运会引入,让学生说说奥运会上北京得了多少枚金牌?(51)美国得了多少枚金牌?(36)让后提出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得多少枚金牌?因为奥运会刚刚结束,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学计算方法时先直观演示实行学习。

为了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存试着去探索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成用小棒实行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明白了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拿出一捆拆开当做十根再减,十位这时就少了一捆的算理。

通过演示,学生大都能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的算理。

在学习新知时没有学生提出能不能从十位减的疑问,但在做练习时却发现了有几个学生先从十位开始减,所以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使他们明白了从十位减起不方便,然后又盯着这几个学生做了几道题,改掉了从十位减的毛病。

在实行课堂总结时,让学生讨论列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挑了几个学生站起来说,基本上都能把考前须知说出来,但是语言组织的不够完整连接,需要再规范一下。

总体感觉这节的教学效果还不错。

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完整版)

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完整版)

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两位数的不退位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

学习本单元的时候,我想:有一年级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0以内)作基础,学习起来应该比较容易,教师只要把握住本单元的重难点(进位加、退位减)就可以了。

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竖式”,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上课时,特意安排了学生摆小棒操作的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摆小棒,再选择不同摆法的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评价;然后,再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正确的操作过程;最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感觉教学挺到位的,学生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然而在后来的作业中,却发现学生们错误百出,比如:1、有的虽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了1,可在计算十位时却忘记了加1。

2、有的不管个位是不是满十,都向十位进1。

3、有的忘记点退位点或点了也不知其用意,导致十位退1后,但计算时仍按原数计算。

4、有的一个竖式中既有退位点,又有进位1,思路混乱。

5、有的因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不过关,造成笔算结果错误。

6、甚至有的采用“先设法口算出得数,再列竖式”的方法做题,导致竖式成了聋子的耳朵。

另外,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就更多了,如:相同数位没有对齐的;写竖式时没有写运算符号的;忘了写短横线(竖式里的等于号)的;把横式上的得数漏了的;竖式与横式上的得数是不一样的等等。

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错误,我不由得反思:看来,在大人看来很简单的“竖式”,对于初遇的学生来说却相当困难,一定要有一个认识内化的过程。

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知道列竖式的注意事项,自己慢慢探索学习,寻找这一知识的规律,并加以熟练。

同时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总结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与步骤:1、读题两遍:横式一遍、竖式一遍,教学反思《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

2、边说边算: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写好进位1)或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10(写好退位点)。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现在,我根据自己教“20以内退位减法”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进位加法训练想加法算减法是算退位减法很好的迁移方法,因此,在学习退位减法前,我让学生反复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到了随口就能说出得数,为熟练计算退位减法做好了准备。

二、动手操作,丰富感知人们是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

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学习材料。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25%,而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一般只能记住15%,假如把视听结合起来,记住的不是40%,而是65%。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

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教的方法是“用加法想减法”,即“互逆法”。

教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互逆关系,但如果学生加法计算不熟,就会影响减法的计算速度,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困难就更大了。

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及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我认为教“破十法”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更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1本单元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最后一小节的“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这一节内容在全单元应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是个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没有一开始出示完整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归纳,而是充分考虑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加以适当的处理。

我先出示一张有空缺的减法表,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算式寻找规律把表填完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积极投入。

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填的理由,再让学生描述一行或一列的具体规律(竖着看,第一列有什么规律?第二列呢?你发现了什么?横着看,第一行有什么规律?第二行呢?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引导他们由发现列或行的得数规律入手,去寻找、归纳行或列的算式规律。

这样,填表说理由——看表说规律——重新构建表格,螺旋反复,逐步递进,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有效强化了对整个表格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与复习,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我认为我在本次教学中基本达到了这个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整理和复习是我们平常教学中老师经常容易忽略的教学内容,因而今天的教学中我也是比较保守的完成教学,因为在一年第一学期的整理10以内加法表和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就曾运用这样的整理方式,所以今天对学生我是比较放心的。

我觉得根据学生的表现,在根据规律来补充表格这个环节是否可以设计得更开放?如果充分引导学生探究了部分算式的规律以后,是否可以让他们自己根据规律去有创造性地排列出一个表格呢?《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2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在学习这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为学习本课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正文:《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1《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

过去的计算教学,往往是老师把计算方法在堂上讲通讲透,然后通过机械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班上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知识结构各有不同,故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把提出的多种计算的方法进行优化,学生在操作,交流,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但是,是否学生提出的算法越多越好?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算法优化优化?什么时候引导优化最好?等等,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进行了尝试。

情境一:电脑演示:一部小桥车15元,一部无线遥控车36元。

小明说:“我只有8元钱,想买一部无线遥控车,还要再攒多少元?师:谁能帮小明算一算?学生列式:36-8师:请大家想一想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样算?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如计算这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学会对给定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标。

因此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之一。

情境二: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计算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摆小棒计算的?展示学生的摆法和算法:(1)拆开1捆小棒是10根,从10根中拿出8根,剩下的2根和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8根,再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2)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3)先拿走6根,再从3捆里拿走2根,剩下28根。

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

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

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减法是最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采用口算的方式进行教授,即老师给出一道题目,学生利用纸和笔进行计算。

然而,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教育也逐渐走上了电子化的道路。

笔算加减法教学在此背景下引发了我们的反思。

首先,笔算加减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效率低下。

由于计算过程需要完全依赖于手工操作,学生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道题目。

而当学生需要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题目时,传统的笔算方法可能会使他们在重复操作的过程中感到乏味和厌烦,影响到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其次,传统的笔算加减法教学在反馈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学生利用手工计算完成一个算式后,往往需要通过对比答案来确定是否正确。

这种方式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容易产生误判。

而电子设备,如计算器或电脑软件,可以实时给出准确的答案,并且可以通过详细的步骤展示计算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解题思路。

另外,传统的笔算加减法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笔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关注于计算的结果,而忽略了思维逻辑的培养。

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图形化的界面、交互式的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些数学软件中,学生可以通过拖拽数字和符号的方式进行计算,这种全新的计算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还增强了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电子化教学的局限性。

尽管电子设备在一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电子设备受制于电池寿命和软件故障等因素,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意外故障,导致学习的中断。

其次,电子设备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维护,这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投入。

综上所述,传统的笔算加减法教学方法在数字化时代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而电子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反馈机制,拓展思维方式,但也面临一定的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算减法(退位)》教学反思
《笔算减法(退位)》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

这节计算教学的课从内容上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把学生的动手摆圆片和复习、新授联系起来,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在小结算理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样学生对计算方法会了解的更深。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在课前我先布置让学生回家预习,然后课的一开始检查预习情况。

发现班上已经有多数学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能理清算理,正确说出计算的过程并算出得数,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计算51-36时得到的答案是25或者24,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一:个位1减5不够减怎么办?
生:从十位退一当10。

在十位上点1点表示强调。

问题二: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十位上向个位退1后,十位再算几减几?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生: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1减6得到5,在个位写5;十位减去退位的1得到4,4减1等于3,在十位写3。

师:同桌讨论:笔算两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要从个位减起;要点退位点,不要忘了减退位的1;做完后要检查。

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学生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部分学生都能清楚的说出算理。

可见,在数学课堂中,如何预设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更是课堂有效的保证。

练习我安排3个层次,其中的判断题罗列了学生在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在教学中,学生对这类错误的出现会哄堂大笑,然而笑过之余却能把错误牢记,这就是练习设计的成功。

整个教学过程还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很理想。

总有少数学生漏点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减法算成加法,把数字抄错,书写格式不正确等等。

根据出现的问题我反思改进如下:
1.加强口算练习,每次上课前3分钟,让学生逐步达到听到算式就能说出结果。

2.在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

3.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讲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映出是多少,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4.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多分析比较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