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育儿的致命伤
中国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
中国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
中国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多样化和庞大的系统,难以对其整体效果做出简单的概括性评价。
虽然中国式教育有许多优点和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的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纪律、奋斗精神和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程序(PISA)等国际比较测试中的成绩一直相对较高,这反映了他们在学术方面的优势。
然而,中国式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
举例来说,一些人批评中国的教育过于注重应试和死记硬背,缺乏培养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法。
应试教育的压力也可能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和精神压力。
此外,中国式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竞争激烈的现象,如升学压力和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评价中国式教育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可能有所不同。
尽管中国的教育系统具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可改进的方面。
在不同的背景和需求下,寻求平衡和综合发展的教育模式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课题。
中国式教育失败的例子
中国式教育失败的例子1.包揽一切:在中国,很多父母都习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有人形容现在的孩子,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而之所以会造成这个结果,也多半是父母“为了孩子好”的教育方式。
为了孩子,有些父母会提前扛下所有风雨,但这种包揽一切的教育方式,也让孩子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甚至丧失生活的兴趣,并且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脱离了父母的无能孩子,迎来的必是惨淡一生。
但每个孩子都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父母应该领导孩子做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代替他们或者逼迫他们做选择,这样容易剥夺孩子的自我意识,导致孩子产生较强的依赖感。
2.予给予求: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每位父母也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可是,宠爱并不意味着予给予求。
有些父母出于宠爱,总是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就算口头上否决了,孩子撒个娇,哭诉一番,最后还是会如了孩子的愿。
这种教育方式下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感恩,甚至会把父母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以后长大成人,可能也不愿意对父母尽孝。
3.惯常比较: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欢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动不动就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试图用这种对比的方式激励孩子。
但这种方式不仅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心理的反叛因子更加强烈,最后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身为父母,应该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必要让孩子变得像谁,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不需要按着框架来,有独立的思想往往更重要。
4.从不认可:国内很多父母不善于表达爱意,也很少当着孩子的面说出夸奖的话,相反,但凡孩子做错了什么事,就会非常严厉地给予批评。
“你真棒”这类认可孩子的话,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往往都是一句难以启齿的话,即使孩子做得再好,最后得到的可能也只是一句“继续保持”,这似乎是中国父母的通病。
但是对孩子来说,若是始终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那自然会产生自卑感,甚至会怀疑自我,不仅影响性格的形成,也不利于日后的成长发展。
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儿观念
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观念 过去的认识⾥,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活中,由家长(其中⾸先是⽗母)对其⼦⼥实施的教育。
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的⾔传⾝教和家庭⽣活实践,对⼦⼥施以⼀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下⾯和⼩编⼀起来看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观念,希望有所帮助! ⼀、有条件的爱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传宗接代。
⼈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全当这是⼈⽣的⼤事来做,也当这是⼈⽣的乐事来做,殊不知这是⼀代⼀代的传递着苦难。
我们抚养⾃⼰的下⼀代,也给他们制造压⼒,让他们去承受我们⾃⼰承受过的⼀切,为的是他们将来能有幸福的⽣活。
好像他们不承受这些我们给他们制造的压⼒和痛苦,就⽆法得到幸福。
为什么要先苦后甜?谁说没有苦就没有甜?那反过来讲⼜该怎么解释呢?既然没有苦就没有甜,那没有甜也就没有苦了。
这样看来要想不吃苦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就不要想吃甜的就好了。
我们⼈类为了⾃⼰的幸福就制造了⽆数的痛苦和灾难。
我们为了爱⾃⼰的孩⼦给孩⼦很多的压⼒来承受。
我们很少问⾃⼰的孩⼦快乐吗,孩⼦们现在所做的⼀切都是给⽗母做的,因为⽗母爱他们,他们就必须这样做。
等他们长⼤了,⼜同样的⽤⾃⼰痛恨过的⽅式来对待⾃⼰的孩⼦。
⽗母们什么时候能改变⼀下爱孩⼦的⽅式。
爱孩⼦不要有条件,不要因为想让孩⼦成为律师、医⽣、教授⽽给他们压⼒。
想成为什么是孩⼦⾃⼰的事情。
给孩⼦⾃由和空间,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有条件的爱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孩⼦不会感恩,学不会⾃律,⽆法确⽴⾃⼰的价值,以后⾃⼰的每个⾏为都要有所交换才去实施。
⼆、让孩⼦天然⽣长 ⼏⼗年前,著名⽂学家冰⼼先⽣针对我国当时教育中的弊端曾指出:“让孩⼦像野花⼀样⾃然⽣长,要尊重⼉童的天性和选择……”显然,她的意思并⾮是否定成⼈对⼉童的教育,⽽是强调教育者必须尊重⼉童的天性和选择。
但有些家长则不是如此理解,认为不去管孩⼦,让他⾃⼰去成长,那只能叫天然⽣长,⼀旦有朝⼀⽇⾯临三考,这类家长的⼿段段往往更残忍。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弊端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弊端-学前教育论文“中国式”家长的十大弊端子把父当马,父望子成龙,可怜中国父母心!舐犊之情,不能不令人感动,然而舐犊的方式,恐怕尚待改进!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之弊,放纵者有之,溺爱者有之,施暴者有之,粗略的划分一下,大致有如下类型:(一)模具制造型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
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
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
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二)温室培养型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量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
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百无用处的孩子。
中国式家长十大硬伤
中国式家长十大硬伤中国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父母。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式家长〞存在很多教育上的弊端,本文总结指出〝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看看这些普遍错误你有没有犯。
记者采访了3位权威家庭教育专家,总结指出的〝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
1、动辄体罚。
美国华裔教授曾在《虎妈战歌》一书中介绍了她的中国式教育法: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美国引起轰动。
美国心理学研究人员认为,与其打骂,倒不如言传身教。
家长在家不妨多把时间用在看书上,用家庭氛围给儿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知道要努力学习。
2、一味溺爱。
溺爱也是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
根据统计发现,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70%~80%。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
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家庭教育专家建议,家长一要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二要分清是非对错,不能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
3、物质刺激。
考95分以上,给孩子买电动玩具;考进年级前三,奖励100元钱;帮妈妈洗碗,给5块钱……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激励孩子,这个方法本身没错,但如果用错了年龄段,用得过度,可能让孩子变得贪婪、唯利是图。
家庭教育专家指出,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不可缺少。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增加精神激励,比如多表扬、赞美。
4、只养不教。
瑞典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
这类家长要利用吃饭、睡前等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还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
5、意见矛盾。
为了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这样的事情,不少爸爸妈妈不停地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
比如爸爸说考90分就可以去公园,妈妈偏说考95分才行。
这类矛盾型家庭在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上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
家毁掉孩子的中国式教育误区
毁掉孩子的12个中国式教育误区每个父母都想教育出一个高智商、高情商、高体商的“三高”宝宝。
但如果用错了方法,你的爱可能反而会害了孩子。
中国的成语有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中国的父母对儿女的前程都抱着很高的期望,也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然而,很多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会把父母带人一个误区,不仅难以让孩子成龙成凤,反而可能毁掉孩子。
1、孩子身边有人照看就好一项幼儿园调查显示:85%以上的婴幼儿由老人、保姆带。
很多年轻父母以为孩子还太小,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
情商专家认为,0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表达感情的基础,甚至可以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
这时,父母对宝宝早期情绪发展是无可替代的。
正确做法:家长要与宝宝充分互动(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帮助宝宝在安全感、情绪表达、自信心、自我控制等情商方面更好地发展。
2、过分溺爱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
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
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
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
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独裁专制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孩子,就要从小做起,孩子就应该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
孩子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孩子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
日久天长,孩子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个性也会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4、精英教育,拔苗助长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孩子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
引以为戒的中国家庭教育九大败笔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
中国家长身上可能藏着的十把恶刀
我国的家庭教育有许多是磨灭儿童天性的教育,是把儿童的优秀品质赶尽杀绝的钝化教育!现在该是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的时候了。
中国父母的身上藏着十把刀,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消失怠尽……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家长专制的种子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一刀砍去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让他们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当你为如何赡养年迈的父母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的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双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制止了他。
你的这些行为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举动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打、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
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现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
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
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
中国式教育最易毁掉孩子的八大弊病
如此,孩子容易起逆反心,家长的威严也日渐减低。李振霞就从来不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做“唠叨妈妈”,所以,只要她找孩子谈话,孩子都明白:“问题严重了,得严肃对待。”问题4、父母矛盾暴露
俗话说:“父母不和,孩子遭殃。”父母是孩子终身的教师,所谓“身传甚于言教”,对孩子的成长起了关键的作用。父母若是整天在孩子面前剑拔弩张,互相指责,不但不能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后方,快乐的港湾”,还给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这样的孩子成才几率相对小得多。
中国有“棍棒下出孝子”的说法,许多家长到现在都存在“暴力教育”倾向。孩子成绩不好,行为不对,不是帮助其找原因,而是当众责骂,有的还拳脚相加。李振霞教授说,美国有“赏识教育”,就是观察孩子有一点点儿优点,就及时夸奖,给以鼓励。她家虽不叫“赏识教育”却是不离其宗。有著名的“一屋”、"二实”、“三主”、“四不”。
金家的孩子个个体魄健壮,是校园时里的运动之星。他们打小晚上回家后,吃饭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运动,保持旺盛的精力。打球、游泳、滑冰,什么都玩,一个个跑得满身汗,大脑供血供氧都足,这时候吃饭,吃过饭休息会儿再写作业,晚上10点之前都睡觉,绝不熬夜打疲劳战。二儿子金侠在剑桥大学研究艾滋病,这需要有健康的血液对比分析,而剑桥大学这么著名的名牌大学却没有血库,金侠就经常从自己身上抽血,要没有好的身体,早挺不住了,还搞什么研究。问题8、学习方法不当
李振霞夫妇几十年的“互爱、互敬、互帮、互谅、互信”,对4个孩子成长大有裨益。李振霞教授说:“现在,许多中年人,互相指责。互不信任,在孩子面前不自律,整天吵得鸡犬不宁,为日后婚变埋下了祸胎。做孩子的很痛苦,整天担心父母会不会离婚,有的还悄悄跟踪父母,看有没有第三者插足。你说这孩子还怎么能专心学习?又怎么能够学好?又怎么能培养成欢乐、健康的性格?”
中国式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中国式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影响1、过分溺爱:这种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反而有可能害了孩子。
过分溺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骄傲、任性、自私、虚荣、孤僻等特点点,产生反社会的不良行为,甚至给家庭带来不幸。
2、过度掌控:这类父母很有权威感,孩子所有的事情必须听父母的,一味地命令式教育,严重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
3、物质至上:对于物质刺激是很多父母独有的杀手锏,比如考试成绩满分,给物质奖励,感觉学习是给父母学的,没有真正激发孩子的内动力。
4、棍棒教育:部分父母还在奉行“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所谓的“至理名言”,实则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5、目标模糊:很多中国父母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没有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孩子动力不足。
6、使孩子功利思想重:当家长以一种功利的思维去培养孩子的时候,孩子成长为功利的人就是必然的事情。
中国式教育教出来的下一代,在学校的时候拼成绩、在社会的时候拼金钱,他们一生都奋斗在名利场上,追逐一生,劳苦一生。
7、使孩子和父母关系紧张:过于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自然就会使得家长们的耐心不够,因此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会经常发脾气、闹情绪。
更何况,中国式家长还不愿意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换思想,这更加深了亲子间的嫌隙,使得孩子难以甚至是不愿和父母相处。
8、使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当家长们总是在“鸡娃”的时候,却没有看到孩子们已经千疮百孔的心灵。
曾有新闻报导,孩子反复做出轻生行为,就是因为父母“不理解自己”、“总是逼着我做这做那”、“从来不听我的意见”。
当家长们一味地推着孩子向前走时,孩子就可能会因为压力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出现抑郁症、焦虑症或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这些疾病会毁坏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的心灵过早地夭折。
中国式家长,是指中国的大部分家长最关注孩子学习,专注与孩子交流的比例低。
中国式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过分注重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存在亚重的,甚至是过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
005、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上)
005、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上)中国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重视孩子的教育、最望子成龙的父母。
但是中国的家教,在新的时代又存在很多弊端和需要与时俱进的地方。
首先说,对孩子伤害最大的是体罚。
中国有“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说法。
关于体罚孩子的一些数据,和新闻,大家可以上网去看。
我个人是反对对孩子进行体罚的。
关于体罚,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体罚,我想说两点。
第一、体罚在短时期来看,可能很有效,不听话就挨揍嘛,孩子在暴力之下很容易屈服,但是从长远来看,危害也不小。
比如说,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抑郁和成年后对子女及配偶滥用暴力的几率大大增加。
我所接触过的案例当中,感觉非常明显的是,经受过体罚的孩子特别容易撒谎和迷信暴力。
为了逃避处罚,孩子会选择撒谎、欺骗。
因为被体罚过,会很容易让孩子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我所知道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几乎无一例外都被家长或者老师打过。
第二,在做不到零体罚的情况下,家长要控制体罚的程度和频次。
家长体罚孩子的情况,目前在全世界来看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其中我国的情况几乎可以算得上相当普遍。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还是想建议我们的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轻体罚的程度,并且尽可能少打骂孩子、不打骂孩子。
关于因为家长的情绪失控,在体罚孩子的时候造成心灵、身体严重伤害,甚至造成孩子死亡的案例其实相当多。
我们爱孩子,但是请不要让爱变成伤害。
我想起来一篇很短的文章,却非常引人思考。
一个小女孩在爸爸心爱的车上划出了痕迹。
爸爸很生气,就把她打了一顿,然后把她绑在那里去修车。
等修好车以后,女孩却因为手臂被绑得太久,血液不流通,所以两只手臂就坏死掉了。
然后,小女孩只能截肢。
她说:“爸爸,你的车可以修复如新,可是我的胳膊却再也回不来了。
”每一个体罚孩子的案例,其实都是悲剧。
很滑稽的是,中国的家长打起孩子来挺狠,可是溺爱起孩子来就更厉害。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致命硬伤
中国式家长十大致命硬伤文:天润育儿计1、动辄体罚害处:就是在孩子面前宣扬暴力,严重者损伤孩子智力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
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好可悲!你知道动辄体罚的害处吗?体罚会导致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认为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
孩子往往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错误道路。
2、过分溺爱害处: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溺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特殊,习惯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3、物质刺激害处: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
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
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
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4、回避性教育害处:不如如何保护隐私,严重者导致性暴力犯罪中国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性教育方案。
要是归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来,似乎有失偏颇。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存在的十大弊端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存在的十大弊端中国家长在教育上存在的十大弊端家长是孩子弊端一任老师,那么家长对孩子教育可谓是至关重要,但是据研究表明,中国的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十个弊端,这也是导致很多孩子学习不给力的原因,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弊端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弊端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式育儿的十大致命伤
中国式育儿的十大致命伤
有些父母会非常痛心的抱怨,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养育、教导的孩子会变成这样?是什么让父母的苦心得不到回报?源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10个致命错误: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育儿知识-中国式教育雷区请勿踩
中国式教育雷区请勿踩尽管父母们一心为了孩子好,但是有时候你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很容易带个孩子们伤害,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对孩子教育中主要有右边2大雷区。
雷区1:小孩子不懂事很多家人只会一味来指摘批评孩子。
大家要知道,道理只有你讲了,孩子才会知道;只有你教了,他才会明白。
如果面对孩子的出错,你仅用这一句来抗辩,是起没去任何作用的,不懂的还是不懂。
或者你可以孩子讲起,你不能怎样,这样做的后果是xxx,孩子能理解的更深一点。
事实上,不讲道理会加深时会孩子们的误会,经常强调错误的信息内容,反而会让宝宝记住,导致他连连犯错,这回让你误以为他是不愿意改正。
在这种错误的循环当中,你眼中的孩子是“不争气”的,孩子眼中的你是“不理解”他们的。
孩子很委屈:道理我懂得其实孩子们喜欢听从大人的指著,如果可以他做到了自己会很有成就感。
家长考生若是教给孩子一些半生道理、行为准则,示范、引导他们去学习,他们不仅愿意去表现,也会做的很出色。
雷区2:压力就是动力这是不少家长都有的错误认识观念,让孩子过早的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失去了原本无忧、快乐的童年。
有时父母很着急,担心妈妈自家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就逼着孩子拼命向前学习。
比如,如果一般小朋友可以背诵爸爸妈妈两首诗,自己孩子必须要会背五首,甚至更多才可以,或者是奋不顾身孩子为孩子各种培训班。
这重担式教育方式只会压死孩子式稚嫩的肩膀,拔苗助长难以成活,过重的重压会使孩子渐渐失去女孩学习的兴趣,开始害怕学习,当更不会转化为动力了。
孩子很委屈:压力让我害怕压力过重不仅会打败孩子学习的热情,还而使孩子内心备受煎熬,从而影响未来深远的讲课,也之间让亲子之间的关系广受挑战,容易因此产生几代形成人的隔阂。
学生家长不如先从培养孩子的孩子学习兴趣开始,适时着力点给孩子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让他们爱上学习,他们才会主动学习。
四大不健康家庭育儿模式盘点
四大不健康家庭育儿模式盘点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正确的路上走。
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
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
牺牲了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
很多中国家庭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在西方人眼里未必是合理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参考一下。
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
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尤其是和父母交流。
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孩子成炫耀比较对象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
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
这种比较最要不得。
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
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会带给他多一分不满和痛苦。
漠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量。
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来尊重。
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的。
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地告诉他要换尿片了,请他忍耐一下。
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按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正确的路上走。
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
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
牺牲了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
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时,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一些失败父母的作为。
专家龚雪梅解答:孩子从一个稳定,有规律的生活中,从父母的爱中感受到支持和安全感,并建立自信心,这些是孩子勇敢面对挫折的基础。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孩子自主活动给与支持,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提升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耐性。
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作文
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作文
《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教育方式叫中国式教育,很多人觉得它对我们的成长不太好呢。
比如说,很多爸爸妈妈只关心我们的考试成绩,每次考试后都问:“考了多少分呀?”要是分数不高,他们就会生气。
就像我的好朋友小明,他有一次数学没考好,回到家被爸爸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不让他出去玩。
从那以后,小明每次考试都特别紧张,害怕考不好。
还有哦,我们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周末也不能好好休息。
我的同桌小花,每个周末都要去上各种补习班,学英语、学数学、学画画,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
小花说她觉得好累呀,都不喜欢学习了。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不太好,它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快乐,也让我们变得不喜欢学习了。
《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中国式教育。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学校里,老师总是让我们坐得端端正正,不能随便说话。
回到家,爸爸妈妈又总是让我们不停地学习,连看会儿电视都不行。
我有个邻居哥哥,他特别喜欢踢足球,可是他的爸爸妈妈觉得踢足球会影响学习,不让他去。
结果哥哥每天都不开心,学习成绩也没有提高。
还有啊,每次考试,如果没考到爸爸妈妈期望的分数,他们就会很失望,甚至会骂我们。
就像我的表妹,她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哭了好久好久。
这样的教育让我们压力好大,都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快乐都变少了。
小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呀?。
中国式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伤害:过度期望与无视成长的枷锁
中国式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伤害:过度期望与无视成长的枷锁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关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深厚的情感有时却化作了孩子们成长的枷锁,成为了一种最残忍的伤害。
一、过度期望:压垮孩子的重负中国式父母往往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光大家庭门楣。
这种期望本无可厚非,但当它超越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承受范围时,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孩子们被要求在每个领域都做到最好,无论是学业、才艺还是社交,都要名列前茅。
他们被剥夺了尝试和失败的权利,因为失败就意味着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这种过度期望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失去了童真和乐趣,他们变得焦虑、抑郁,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他们的人生被父母规划得井井有条,却失去了自我探索和发展的机会。
这种枷锁式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二、无视成长: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中国式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过于强势和专断。
他们习惯于替孩子做决定,从选择学校、专业到未来的职业道路,都由父母一手包办。
孩子们被剥夺了选择权,只能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安排。
这种无视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同样是一种残忍的伤害。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这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所必备的能力。
然而,当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选择时,孩子们就会失去这种能力,变得依赖和缺乏自信。
此外,父母的无视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会对父母的安排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反抗。
这种反抗不仅会让父母感到失望和痛心,也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挫折和伤害。
三、打破枷锁:寻找教育的平衡面对中国式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伤害——过度期望与无视成长的枷锁,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教育的平衡。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世界。
同时,父母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归纳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doc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但有些教育方式却有待商榷。
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1.动辄体罚。
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曾在《虎妈战歌》一书中介绍了她的中国式教育法: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美国引起轰动。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一直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孩子很难超越父母。
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夏霁认为,与其打骂,倒不如言传身教。
家长在家不妨多把时间用在看书上,用家庭氛围给儿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知道要努力学习。
2.一味溺爱。
溺爱也是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
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统计发现,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70%~80%。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
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君建议,家长一要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二要分清是非对错,不能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
3.物质刺激。
考95分以上,给孩子买电动玩具;考进年级前三,奖励100元钱;帮妈妈洗碗,给5块钱……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激励孩子,这个方法本身没错,但如果用错了年龄段,用得过度,可能让孩子变得贪婪、唯利是图。
李君说,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不可缺少。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增加精神激励,比如多表扬、赞美。
4.只养不教。
瑞典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说,只养不教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
这类家长要利用吃饭、睡前等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还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
5.意见矛盾。
为了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这样的事情,不少爸爸妈妈不停地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父母会非常痛心的抱怨,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养育、教导的孩子会变成这样?是什么让父母的苦心得不到回报?源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10个致命错误: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
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50岁还能和孩子分享喜哀才是潮家长
我们生在开放的80年代,长在兴起的90年代,我们的父母恰恰生在封闭的50年代,长在颠簸的60年代。
说实话,孩子都喜欢潮家长。
这个潮,不是说打扮要花枝招展,而是指关注的话题不落窠臼。
我结交了不少学艺术的孩子,在长辈眼里,这批弄潮儿应该是最出位的吧。
但其中就有个女孩十分骄傲地说,找老公就要找她爹那型款的,既有品位,又讲人文关怀。
其实,小姑娘小时候,她爹倒是父母里唱白脸的角儿,打骂也来,但打动孩子的是父母的人格魅力和开放的沟通。
她爸从小就带着女儿到处旅游、摄影,自己喜欢看书、收古董、养鸟、淘画儿这些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儿。
老爹到了50岁,一路都和女儿互相分享喜哀,永远作为女儿坚实后盾,叫人羡慕。
我想跟爹妈们分享个观点,是中国音乐人张帆回忆起十年前,中国露天音乐节刚刚萌芽那会儿,年轻的音乐狂热分子和年长的政府安保人员打交道时的情形。
大人们从开始严辞拒绝,到后来放手一搏,最终发现小年轻挺有思想。
张帆总结了一句话:给年轻人一点尊严,他们就会加倍尊重你。
我见过一个很开明的60后妈妈。
她的女儿当年在省内一所重高读书,但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数理化课程,女儿自主决定到美国去读高中,之后又自己挑选了一所美国艺术大学。
其实,女儿在做这些决定时,这个潮妈妈也无不胆战心惊,但有时坚持一下,不主动出手阻拦,没准您就能看到孩子自己捣鼓出了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