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 ()
2023年内蒙古水利三类人员(A类)考试模拟题五
2023年内蒙古水利三类人员(A类)考试模拟题五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吹填造地施工中,初始吹填,排泥管口应和围堰内坡脚至少保持()的距离,并尽可能远离退水口。
7m8m9m10m【正确答案】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供排水系统设备安装作业中,盘形阀操作杆的吊装专用工具和卡具应按最大吊装重量的()倍核算强度后进行加工。
2345【正确答案】3、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高处临空作业应按规定架设安全网,作业人员使用的安全带应挂在牢固的物体上或可靠的安全绳上,拴安全带的安全绳,不宜超过()m。
23【正确答案】454、以下职业性危害因素:生产性粉尘属于_________。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正确答案】生物因素劳动心理因素5、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_________。
管理机构组成危险因素【正确答案】机器设备的数量人员的分布情况6、________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工会【正确答案】车间主任当地政府企业负责人7、依据《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下列关于高温作业说法错误的是()。
高温季节施工生产应避开高温时段或采取降温措施从事高温作业的作业人员应穿戴耐高温防护装备当作业场所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佩戴一种个体防护装备【正确答案】给作业人员提供含盐清凉饮料8、依据《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在密闭容器及仓室等工作场所狭小的受限空间进行焊接作业时,在进入前,应对容器内气体采样进行氧量、毒气、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的化验测试,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
进入后应()采样分析一次,如条件发生变化应随时取样分析。
2h【正确答案】2.5h3h3.5h9、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________,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吉林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职业卫生评价方向试题2
吉林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职业卫生评价方向试题2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1分)1.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乙级资质的专职技术负责人应符合() [单选题] *A.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两年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B.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三年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正确答案)C.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五年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D.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五年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E.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七年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2.生产、使用高毒、剧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区域警示线。
[单选题] * A绿色B.黄色C.红色(正确答案)D.蓝色E.黑色3.根据《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到2020年重点行业用人单位尘肺申报率达()以上。
[单选题] *A.100%B.95%(正确答案)C.90%D.85%E.80%4.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三角不包括() [单选题] *A.个体特征B.劳动方式(正确答案)C.职业性有害因素D.作用条件E.社会因素5.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单选题] *A.粉尘、放射性物质(正确答案)B.有毒气体C.有毒液体D.强迫体位E.粉尘6.劳动者工作是流动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设置一个采样点。
[单选题] *A.1米B.5米C.10米(正确答案)D.20米E.50米7.测定高温的高度规定为() [单选题] *A. 立位作业1.5m高,坐位作业 1.1m高(正确答案)B.立位作业1.6m高,坐位作业1.1m高C.立位作业1.5m2高,坐位作业0.8m高D. 立位作业1.2m高,坐位作业 1.1m高E.立位作业1.5m高,坐位作业 1.0m高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
(4)--“护理安全与防范技术”考试(答案题解)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 y i ng j gh “护理安全与防护技术”考试(答案题解)一.名词解释1.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机体结构、生理功能或心理健康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题解】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护理人员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运用技术、教育、管理等手段,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安全,为其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
2.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理人员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题解】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特殊化,使其易受到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和心理危害。
通过进行护理职业防范知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普及预防措施,学会预防职业暴露及暴露后的处理方法,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损伤的发生,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
3.锐器伤:是由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安瓿等医疗利器造成的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
【题解】是护理人员最容易且最频繁受到的职业伤害因素之一。
而感染的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
同时,锐器伤对受伤者还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影响,产生焦虑、恐惧。
4.普及性预防:假定所有患者的血液等体内物质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策略。
【题解】护理工作中病原微生物对护士的伤害。
通过与患者、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衣物和用具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被侵袭。
应假定所有患者的血液等体内物质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二.填空题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 y i n g j g h 1.护理人员因素 物质因素 环境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患者因素【题解】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有护理人员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护理管理因素、患者因素。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一、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或威胁。
职业危害的存在是由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在工作场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
二、职业危害的类型1.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直接伤害的物质或因素。
常见的物理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噪声可以引起听力损伤,振动可以导致骨骼和肌肉疾病,辐射可以对人体的细胞造成损伤。
2.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的损害。
常见的化学危害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食入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皮肤、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
3.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或生物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危害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4. 精神危害精神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
常见的精神危害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1. 预防原则预防职业危害的根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即在工作环境设计、劳动组织、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危害源,降低危害的暴露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掌握危害源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源是预防职业危害的第一步。
需要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明确危害源的特点和可能对劳动者造成的伤害。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危害源对劳动者的影响。
例如,对噪声进行隔音处理,加装振动减震设备,优化照明条件等。
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措施1、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1)建立术前病毒检测体系,了解病史,做好预防工作。
对澳抗阳性及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并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门口设有隔离标志。
与手术无关人员不要入内,谢绝参观。
(2)做好个人防护,如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暂不参加特异性感染手术,尽量避免与病人皮肤、黏膜等损伤部位或体液直接接触。
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双层手套。
急诊手术未来得及进行病毒检测的按阳性处理。
(3)防止针头、刀片或锐利器械损伤。
在手术全程操作中,传递手术刀、穿刺针头等锐利器械时要取消“手—手”传递,而采用无接触技术,避免误伤任何一方。
(4)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
手术完毕后要分类处理感染物品,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2、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1)用甲醛消毒、灭菌时,熏箱门一定要关好,以防泄漏。
手术室内要有排风设备。
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护目镜,先看准放置位置再操作,动作要迅速、准确。
配制标本液时,要戴防护手套,要使用标本密封袋防止气体溢出。
(2)实施麻醉前,麻醉师要检查麻醉机的性能,防止漏气,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麻醉机废气出口安装废气集中回收器。
合理安排孕期护士工作。
3、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1)C型臂由专人操作,使用时注意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
无法回避的医护人员应穿好铅衣,其他人员尽量避开射线范围,在病人病情许可情况下可暂避室外。
参加人员进行登记,次数均摊,避免身体短期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
合理排班,避免孕妇接触X线辐射。
(2)使用电刀电凝时及时吸尽烟雾,避免烟雾在局部过浓。
关节置换手术更换为非骨水泥材料要及时清理干净;腹腔镜手术时,严格检查气腹机与二氧化碳容器衔接处,防止二氧化碳泄漏。
(3)为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尽量做到操作准确、轻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新设备。
定期检查器械车,使用润滑剂加强保养。
吸引器应做到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
保持室内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话。
职业健康宣传材料常见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
职业健康宣传材料常见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亲爱的大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职业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让大家对职业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方法。
希望通过这份宣传材料,能够为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帮助。
物理因素是指空气温度、噪音、辐射、震动等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而高噪音环境则会造成听力损害、睡眠障碍等。
辐射和震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应对这些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在高温环境下,我们应该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之下。
对于高噪音工作环境,要戴上适当的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对于辐射和震动,我们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选择安全可靠的办法来减少危害。
化学因素是指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氨气回收工人易患硫磺酸烟雾中毒,农药生产人员易受到农药的毒害等。
长期接触这些有毒化学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预防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毒性,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面具等。
其次,在操作化学品时,应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到肺部。
生物因素是指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医护人员易受到病原菌和疾病传播的威胁,农业从业者易感染寄生虫等。
接触这些生物因素会引发传染病,损害人体健康。
为了防止生物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健康检测。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中的压力、紧张和冲突等因素对人体心理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心理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参与运动、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1. 物理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物理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气候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噪声:戴耳塞或耳罩;远离噪声来源;安装隔音设备。
- 震动:使用减震器材或黑胶隔振垫;改善工作条件,如增加提供个人护具等。
- 辐射:使用屏蔽设备,如铅板或防护屏;远离辐射源;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 气候:穿戴适宜的防护服装;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充足的饮水和休息时间。
2. 化学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化学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有毒气体、蒸气、粉尘、溶剂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有毒气体和蒸气:保持通风良好;佩戴呼吸器具;避免长时间暴露。
- 粉尘:使用排尘设备,如排尘罩;佩戴口罩或防尘面具;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 溶剂:使用低挥发性溶剂;减少接触面积;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 生物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生物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细菌、病毒等: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定期消毒工作区域;遵循个人卫生习惯。
- 真菌:保持工作环境干燥和清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定期检查空气质量。
- 寄生虫:使用虫媒防护装备,如防蚊网、防蜱衣;清理工作区域,避免滋生虫害。
4. 人因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人因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人体姿势不良、长时间待机、劳动强度过大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人体姿势不良: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台椅;定期休息和做适宜的体操活动;学习正确的工作姿势。
- 长时间待机:定期休息和活动;进行体能训练,增强耐力;分配合理的工作时间。
- 劳动强度过大:采用合理的工作工艺和工具;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避免超负荷工作;关注员工的身体状况。
5. 心理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心理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良、工作不满意等。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摘要】护士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综述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以促使护士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有效做到自我防护。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
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现就护理人员常见职业危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1 危害因素1.1 生物性因素大量调查结果表示,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职业暴露率,导致了较高的感染率和带菌率。
据WHO统计[1],护士、医院实验室人员和清洁工是创伤性接触的高危人群,年创伤率为1%-2%,创伤后感染率为0.3%-3%。
在2003春季发的SARS疫情中,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率最高达20%以上。
在诸多生物因素中,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为最重要[2]。
由于针刺引起的损伤就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的医护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所致。
接触其他的体液如滑膜液、精液、阴道分泌液、胸膜液和羊水等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
1.2 化学性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职业危害的化学性因素主要是一些药物及消毒剂的接触,如抗肿瘤药、麻醉剂、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
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入空气中,或由于接触暴露,多有致畸和致癌作用。
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解决消毒与环境污染致残余消毒剂吸入的矛盾也是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亟待改进的重要课题,有报道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的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烧灼、胸闷、气喘、皮肤过敏等症状[3]。
对护理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影响最大的化学因素是抗肿瘤中药物的接触,现阶段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具有致突性、致癌性、致畸性[4]。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和ICU护士一样,是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一类群体。
但是手术室工作环境及其特殊,手术室护士经常面临着来自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威胁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因素还威胁着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所以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是非常必要的,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强化自身的防护,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将工作中的各种危害降到最低,才能保证顺利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
标签:手术室;护士;危害因素;防护措施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常见的危害因素1.1 存在的物理性(physical)危害因素各种来自设备、仪器的噪音:噪音主要来源于手术间的监护仪、高频电刀、负压吸引器、麻醉机、电钻、电锯等,长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使人的产生心情压抑,心理疲劳等心理问题,造成应变能力差.影响工作效率。
射线的危害:有资料研究证实,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多种射线,这些射线都有致癌或致畸的隐患。
比如紫外线,它是手术室中经常使用来给空气消毒的射线,紫外线能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这些臭氧对皮肤黏膜、呼吸道、肺组织等都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接触会引起眼科疾病和呼吸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皮肤红斑敏感症。
X线,现代外科手术逐渐微创化、精确化的快速发展,X光机在手术中的使用频率高,因此手术室护士受到X线照射的机会也随之增多。
长期X线照射可引发各种急、慢性放射病、放射反应。
妊娠期接触放射线极易易造成胎儿致死、致畸、严重智力低下等。
1.2 存在的化学性危害因素1.2.1 生物性(biological)的危害手术室护士手术中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约11.7%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血源性感染传播疾病的几率较高,锐利器械、针头等不当的操作会发生血源性感染,常见于术中意外缝针刺伤、刀割伤、血液溅到皮肤或眼中。
经意外针刺可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知识培训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主要有两个方面: 1、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的防护, 替换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性物料取代高毒性物料。 隔离:将散发危害的机器或工序围封,或将员工围封,避免 或减少员工解除危害的机会 改变工序:将工序自动化,或采取较低风险的工作方法 局部抽风:把有害物质从源头直接抽走,避免污染室内空气。 通风系统:引进大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室内的空气污染物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资料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告知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噪声强度越大、则危害越大。 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 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大。 其它有害因素共同存在。 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 。 个体防护。
怎样预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1、进行工艺改革,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如液压 机代替锻压机、焊接代替柳接、无梭织布代替有梭织布等。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安全部 2019年4月
目录
1
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概念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3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
前言
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职业健康都是一个值得关 注的切身问题。
在工作中, 若不正确处理物料、设备及施工程序, 最终都会对员工及机构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患上 职业病、增加旷工率、降低生产力和保险费上升。
三、生物性
接触到微生物(病菌、细菌、真菌等), 可能会患上各种疾病。
例如:医护人员及化验室工作员,可因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而感染到结核病、肝炎等。
例如:经常接触动物的人士,如屠夫、农夫、皮革处理及制造工人、 兽医等,较容易感染到炭疽病、马鼻疽病及禽流感等传染病。
例如:在有鼠类出没的地方工作:如渠务工人便有机会染上钩端螺旋 体病
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及防护技术
(4)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 制对策应符合国家职业卫 生方面法律、法规、标准、 规范的要求。
项目一
认识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任务三 了解国内外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与进展
3
了解国内外护士职业 任务三 防护的现状与进展
项目一
认识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任务三 了解国内外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与进展
一、护士职业安全的国际行动
项目一
认识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项目一
认识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启示之一
护理工作由于其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时间 等的特殊性,职业伤害的发生率高,发生类别多,发生后的 危害程度大,护士职业已被公认为是高风险的职业。
启示之二
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高,而由锐器伤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 播疾病比例高,其中的头号杀手是肝炎(乙肝、丙肝)和艾 滋病。
1
熟悉护士职业危 任务一 害的相关概念
项目一
认识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任务一 熟悉护士职业危害的相关概念
一、
相
关
概
念
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 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 总称。
护士职业危害 护士职业危害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的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 或存在的,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和工作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项目一
认识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任务二 学习护士职业危害类型及预防控制原则
三、预防与控制职业危害基本原则
(1) 当职业危害预防与 控制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 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预防 与控制对策上的要求。
(3)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 制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 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制药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护
制药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护一、背景制药行业是关系到国民健康和国家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行业然而,这个行业也给从业者带来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本文将重点介绍制药行业中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二、制药行业职业危害1. 化学危害制药过程中,化学危害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化学物质包括有毒的原料、中间体和成品,它们可能通过吸入、接触、摄入等途径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神经系统损伤、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2. 生物危害制药行业中,生物危害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在生物制药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从业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如感染、疾病等3. 物理危害制药行业中存在的物理危害主要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长期暴露在这些物理因素下,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变等问题4. 心理危害制药行业的从业者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等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三、制药行业职业危害防护1. 化学危害防护针对化学危害,制药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通风,确保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防止化学物质泄漏;•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 生物危害防护为防范生物危害,制药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物实验室安全;•对从业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加强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防止微生物污染3. 物理危害防护为减少物理危害,制药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噪声、振动和辐射的产生,选用低噪声设备;•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防辐射服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工作场所的照明,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4. 心理危害防护针对心理危害,制药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从业人员应对心理压力;•建立健康的工作氛围,鼓励团队合作和沟通;•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四、结论制药行业是一个具有较高职业危害的行业为了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制药企业应认真对待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和教育,可以有效减少职业危害,提高制药行业的整体水平五、具体案例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制药行业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下面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案例:某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包括化学危害、生物危害和物理危害1. 化学危害案例分析在生产过程中,该公司使用的化学物质包括有毒的原料、中间体和成品为了降低化学危害,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化学物质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加强通风系统建设,确保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2. 生物危害案例分析在生物制药过程中,该公司涉及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研究和生产为了防范生物危害,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物实验室安全;•对从业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防止微生物污染;•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3. 物理危害案例分析该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物理危害主要包括噪声、振动和辐射为了减少物理危害,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控制噪声、振动和辐射的产生;•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防辐射服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工作场所的照明,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六、建议与展望为了进一步提高制药行业职业安全的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职业安全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制药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安全标准;2.鼓励制药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3.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4.推广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降低制药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在未来,制药行业应继续关注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制药行业的职业安全问题,共同为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七、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制药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2.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职业史、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情况;3.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估;4.根据职业危害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职业危害;5.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八、企业社会责任与职业安全制药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具体措施如下:1.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职业安全标准和规范;2.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合规;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4.开展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职业安全发展九、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在全球化背景下,制药行业应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具体措施如下:1.积极参与国际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推动全球制药行业的安全发展;2.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制药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3.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制药行业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4.加强跨国安全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国际安全生产动态和发展趋势;5.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安全生产专业人才,为我国制药行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十、总结制药行业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制药行业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包括化学危害、生物危害、物理危害和心理危害;2.制药企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对从业人员的影响;3.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4.鼓励制药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5.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推动全球制药行业的安全发展希望本文能为制药行业从业者、企业和政府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为制药行业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一、生物危害1. 传染病危害: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这些传染病可能通过空气飞沫、接触、食物污染、水源感染等途径传播,对工作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防护措施:- 身着防护服,包括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携带消毒洗手液等。
- 在疫情高发期间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 健康监测,如定期体温检测、体检等。
2. 动植物危害:在农业、畜牧业、林业等行业,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如蛇、蚊子、老鼠等。
同时,也会接触到具有刺激性和毒性的植物。
防护措施:- 身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如穿戴紧密的工作服、戴上防护手套等。
- 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了解哪些动植物具有危害性,并学会正确处理遭遇危险情况的方法。
- 在作业区域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作者注意危险动植物的存在。
- 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对动植物危害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3. 病原菌危害:在医疗保健行业、实验室工作中,接触或处理含有病原菌的样本或文化液时,工作者可能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如埃博拉病毒、沙门氏菌等。
防护措施:-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手套等。
- 遵守有关病原菌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处理和处置样本、文化液等。
- 做好消毒与清洁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 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病原菌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物理危害1. 红外线与紫外线辐射危害:在一些行业,如电子制造、焊接、灯光舞台等,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从而对眼睛、皮肤等进行损害。
防护措施:- 戴上适合的护目镜或防护面具,确保眼部和面部的安全。
- 身着防护服,尽量遮挡皮肤,减少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 控制辐射源的强度和暴露时间,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 定期接受眼部和皮肤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噪声危害:在一些行业,如机械制造、建筑施工、航空维修等,可能会接触到高强度的噪声,对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标签:职业危害;供应室;消毒;防护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供应室的工作环境对供应室护士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按医防感染管理规范规定,用过的医疗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但消毒因素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供应室人员在工作中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中,如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污染的器械等。
针对供应室人员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十分重要。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是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据统计我国现阶段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未达标率为72.8%,为了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健康,需加强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危害保护健康的目的。
1 常见危害因素1.1物理因素1.1.1锐利器械的损伤护士在处理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或传递剪刀、针、钳等过程中易损伤自己和他人造成意外伤害。
有资料显示,自源性传染是通过针刺伤传染。
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和艾滋病,供应室人员在清洗、整理、包装穿刺针、缝合针、剪刀等锐利器械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乙肝及艾滋病毒感染几率高。
1.1.2高温、潮湿的工作环境洗涤是供应室工作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冬季工作人员易患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夏季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工作时散发热量,室内温度明显增高,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使用高温煮沸,烘干机时易造成烫伤。
1.1.3噪音危害噪音来源于烘干机、超声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工作中噪音强度在90~98 db,长期在噪音下工作会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头昏、听力下降等。
1.1.4粉尘供应室护士在制作各种敷料、棉球时,粉尘棉絮到处飞扬,易吸入呼吸道,损害呼吸系统功能。
1.2化学因素化学消毒剂,配制含氯消毒剂时其化学成分有强烈氯味和腐蚀性,浓度较高时对皮肤和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接触时间较长,常能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配制生物酶清洁液搅拌时液体溅入眼内等部位,可造成伤害。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ppt课件
41
42
43
13
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 锐器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 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 过1次以上锐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利 器刺伤的发生。
14
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 治疗抢救、手术后器械清洗
32
职业暴露后,你应该:
向有关部门(科室、感染控制科) 报告 被刺、被割或接触到血液的事件。
33
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乙肝:越早越好,24h内最 佳,最迟不超过7天。 2、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几 小时内。
34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操作内容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 包括以下内客:
28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一 项研究显示,影响针头刺伤后感染艾 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因素包括: 1、刺伤的深度; 2、针头的性质 3、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4、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
29
5、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 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6、引起感染的因素: 7、病菌种类; 8、什么样的接触(接触方式); 9、接触的血量; 10、接触时病人血中的病毒量;
39
医护人员在高危环境下的 自我防护
1、医护人员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 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 用和保存口罩。
2、医护人员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 护: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 法。
40
3、医护人员对血液、体液传染 的防护:切记,只需 0.004毫升带乙 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你感染。
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
繁重的工作任务、长期加班加点的工作 环境
经常不定时抢救处理一些危重病人 复杂的人际关系 日益更新的医疗技术
心理疾患的预防措施
•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
•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提高内控 能力
• 合理设计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 效率
心理疾职业的压 力,运用积极应对策略,减 少消极心理防御
化学性损伤防护(二)
• 准确配制消毒剂浓度,现配 现用;改变用量越多,消毒 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合理 使用化学消毒剂
• 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前应先 了解该消毒剂的性能和不良 反应。掌握其使用方法、浓 度、时间,并严格按规范进 行操作和使用
化学性损伤防护(三)
• 进行消毒操作时戴较好的合 成橡胶手套,可有效避免皮 肤与消毒剂的接触
导管室护士应佩戴射线计量卡, 每月报告一次个人接触的辐 射量,每年接触的辐射量不 应超过5%
X射线防护(四)
定期进行防护检查,导管室护 士每月检查血常规一次,每 年系统检查一次。适当增加 营养
随时清除工作环境介质的污染, 监测污染水平,手术结束后 工作人员应立即沐浴、更衣
噪声
心导管室噪音来源为电 动吸引器、心电监测系统声 音、门窗开头、工作人员对 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 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
• 消毒液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 • 操作前后正确洗手,严格无
菌操作 • 目前空气消毒最好的方法是
空气净化消毒
化学性损伤防护(四)
• 环氧乙烷灭菌后的物品,放入 解析器内彻底清除残留环氧乙 烷后再使用
• 护士在领用经环氧乙烷消毒灭 菌的物品时,要注意生产批号、 消毒日期,如果日期很近,可 将物品在高温、通风、干燥的 环境中放置半个月后使用,使 环氧乙烷对人体的毒性损害降 低到最低程度
生物因素职业危害的控制
生物因素职业危害控制
1炭疽和布鲁氏菌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染途径,增强个体
抵抗力3个环节。
职业性炭疽和布鲁氏菌病都具有传染性,预防措施
类似。
1.疫源地处理
(1)隔离病畜、禁止屠宰患病动物用于肉类或加工,将病死动物
尸体彻底焚烧,或撒上生石灰埋入地下2m深处。
(2)消毒受污染的谷仓或土壤,铲除表土深埋地下,畜舍四周洒20%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3)在疫区给活动物接种疫苗。
(4)流行地区的毛皮、皮革禁止外运。
2.工厂预防措施
(1)厂房布局、设施应满足防疫卫生要求。
(2)疫区皮肤、毛等原料,需经检疫、消毒后再加工。
(3)生产性粉尘较多的工厂应设置通风除尘设备。
(4)操作现场、处理和初次接触皮毛的场所和工具每天消毒两次。
(5)加强个人防护,加强防护服、口罩、防尘眼镜、帽子、手套、换鞋消毒系统。
工作场所不得饮水、工作后洗手、消毒、淋浴。
2森林脑炎的预防措施
(1)灭鼠、防鼠、灭蜱、防蜱,保持车站整洁健康,铲除杂草。
(2)室外作业应穿戴特殊防护服(紧裤脚、紧袖口、紧领口的连身衣)及高筒靴、防虫帽,衣帽可用药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浸泡常涂擦,接种灭活疫苗。
3其他生物性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1、控制感染源
采用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疫苗免疫和其他方法。
病人隔离治疗,消毒排泄物。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传,加强水、粪管理,加强畜产品卫生监督。
3、保护弱势群体
以搞好个人防护为主,活动疫区的高危人群可以接种疫苗。
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规范
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于军1王云21西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2陕西省友谊医院麻醉科医务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从而身心健康受到威胁,但其严重性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如何减少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加强职业防护,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
现从物理、化学、生物及心理等方面,对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作一探讨。
1物理性危害及其防护1.1危害因素1.1.1锐器伤锐器伤是麻醉医师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麻醉医师要配药、掰安瓿、做各种穿刺,直接暴露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面前的机会较多。
因此,一旦发生刺伤,极易感染血源性疾病。
有文献报道[2],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可经针刺伤传播20多种疾病。
1.1.2电损伤麻醉医师需要常常与电接触,如各种监护仪器、麻醉机、呼吸机、除颤器、电动吸引器等。
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仪器设备老化等原因,麻醉医师可被电击伤或灼伤。
1.1.3辐射许多医用仪器可以产生各种辐射,会给麻醉医师造成危害,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等,也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致畸[2]。
麻醉医师工作在没有完善防辐射设施的手术室,其受害的程度甚至超过专业的放射科医师,尤其是在介入治疗室、C型臂操作下的手术等环境中。
外科手术使用激光时,若防护不当,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3]。
紫外线消毒产生的臭氧,可引起呼吸道过敏和呼吸抑制,亦可损害眼睛角膜,造成皮肤红斑等不良反应。
1.1.4噪声手术室工作状态平均噪声约为60-65分贝,但是很多时候超过90-95分贝,包括监护仪器、电锯、气钻、金属门窗的开关、器械车轮的摩擦及电动吸引器等声音。
手术室的噪声影响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功能,可降低麻醉医师的工作活力,削弱其警觉性。
1.2防护对策1.2.1尽量减少和避免锐器损伤[4]。
麻醉医师从事损伤性操作时中必须集中注[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地暴露在这些病原菌地威胁之下。
以史为鉴(国外)
以史为鉴 ( 国外 )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人第一例报道医务员感染肝炎 1949年,人第一例报道医务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Italy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87年,Italy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Linda被留置针扎伤HIV 1992年,美国Linda被留置针扎伤HIV 1998年,报道感染HIV+HCV 1998年,报道感染HIV+HCV 2003年,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3年,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目的和意义 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说出常见的生物性职业危害的种类 截至2007 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约70万;其中爱滋病病人 8.5万人,占全人群的 及职业暴露的途径 0.05%。。 解释标准预防,并说出标准预防的 卫生部通报:截至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 原则 病例264302 例;其中可能有44万人不知晓自己已经 被感染。 叙述常见的生物性职业危害的防护 卫生部:内地已有 3.4万名艾滋病人死亡 方法 86.3%县市区报告艾滋病病例 学会正确处理常见生物性职业危害 报告病例数排行前六位的省份,总病例数约占全国 的意外暴露后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的80%,分别是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广东、 四川。 运用所学知识对可能导致职业危害
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
生物性职业危害 及其防护技术
前言 前言
职业防护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 职业防护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越来越 题,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接触 关注的话题,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 最为密切,职业暴露的危险大,在临床工作中 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的 存在着许多职业感染机会,要有职业安全防范 危险大,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业 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 感染机会,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 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污染水或食物
SICHUAN SHAANXI HENAN HUBEI
消化道
TIBET
HUNAN GUIZHOU
甲肝病毒、戊肝病 SHANGHAI ANHUI 毒、脊髓灰质炎病 ZHEJIANG 毒、轮状病毒、其 JIANGXI 他肠道病毒 FUJIAN
JIANGSU
发现阳性吸毒 破损皮肤粘膜或直 者省 接接触 未发现阳性吸 毒者 虫媒
的医疗用具及环境进行适当的修改
我国在吸毒者中发现HIV感染者的省份( 1995年)
什么是医院感染职业暴露?
HEILONGJIANG
人员: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 情景:在从事临床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 程中 途径: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
JILIN XINJIANG LIAONING GANSU NEIMENGGU BEIJING TIANJIN HEBEI NINGXIA QINGHAI SHANXI SHANDONG TIBET SHAANXI HENAN JIANGSU
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 破损皮肤或黏膜 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 发现阳性吸毒 锐器刺破皮肤 者省 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 未发现阳性吸 毒者 直接接触了传染性物质
SICHUAN HUBEI ANHUI SHANGHAI
ZHEJIANG
JIANGXI
艾滋现状(国际 ) 我国现状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全球快速蔓延 去年增500万人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 HIV感染者 联合国:去年 300万人死于艾滋 亚洲数激增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有艾滋孤儿童 和艾滋病患者也逐渐增多 7.8万 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超过84万 医院内医务工作者的HIV知识,尤 每天以感染1000个儿童的速度蔓延 其是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未普及 全球每天 16000人感染艾滋病 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 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将超过 3300万 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已达 1400万 感染HIV的一个高危人群
职业暴露的方式
针刺
皮损 黏膜污染 割伤
58.4%
22.7% 11.2% 7.7%
传播差异
如果你被感染HBV血液的针头扎伤而又 未经免疫的话,你感染的几率为6—30 %;如果该病人乙肝e抗体呈阳性,你 感染的几率为27—43%。 有十四个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被HIV 污染的针头扎伤,受感染的几率是 0.29%。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重视职业性血源 性疾病感染的危险。尽管你所接触的 病人导致你感染的几率相当低,但是 ……………
每 秒钟,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会发生一次职 30 每 30秒钟,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会发 业暴露。 生一次职业暴露。 每 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扎 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 伤。 的针头扎伤。 每30秒钟一次也就是每年将有近百万次针头扎 每30秒钟一次也就是每年将有近百万 伤事故发生。 次针头扎伤事故发生。 目前已经知道血液载体超过 20种。 目前已经知道血液载体超过20种。 自有医护工作以来,医护人员就不经意地暴露 在这些病原菌地威胁之下。 自有医护工作以来,医护人员就不经
HUNAN
GUIZHOU
FUJIAN
YUNNAN
GUANGXI
GUANGDONG
TAIWAN
HONG KONG MACAO
HAINAN
我国在吸毒者中发现HIV感染者的省份(2001年)
认识常见的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JILIN
HEILONGJIANG
• •
•
•
病毒 细菌 真菌 寄生虫
XINJIANG TIBET
传播途径
感染方式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 呼吸道 空气、飞沫、尘埃 炭疽杆菌、脑膜炎奈 者也逐渐增多 、皮屑 瑟菌、乙型溶血性链 球菌、结核杆菌 医院内医务工作者的HIV知识,尤其是职业暴 露相关知识未普及 消化道 污染水或食物 炭疽杆菌 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感染HIV的 一个高危人群
SHANXI
SHANDONG
HENAN
JIANGSU
HUBEI
ANHUI
SHANGHAI
职业暴露后处理
GUIZHOU YUNNAN
ZHEJIANG
JIANGXI HUNAN FUJIAN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TAIWAN
YUNNAN
手术或护理意外、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GUANGXI TAIWAN GUANGDONG 人为威胁或伤害 HONG KONG 、乙肝病毒、戊肝 MACAO 病毒 昆虫叮咬
HAINAN
乙脑病毒
常见与护士职业危害有关的细菌
病毒种类及所致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疾病
我国现状
回顾我国艾滋病流行 回顾我国艾滋病流行的重要事件 的重要事件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 ◆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 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 ◆1995年发现经卖血传播的HIV感染者 1995年发现经卖血传播的HIV感染者 ◆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 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 ◆2007年全国疫情估计目前我国估计现存感染者 2007年全国疫情估计目前我国估计现存感染 人数仍为65-100万 者人数仍为65-100万
一、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 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 预期可能的暴露部位选用手套、隔离衣、 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 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 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 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 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每毫升血液中含HBV病毒就有一亿个感 染剂量
你的世界 你的世界
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 和各种侵入性手术治疗。 入性手术治疗。 以许你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随着 以许你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随着各项技术 各项技术的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 的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 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 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 会。 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数以百次可能 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数以 的被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 百次可能的被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 ?你想过吗? 其严重后果是什么?你想过吗?
破损皮肤粘膜或直 接接触 手术或护理意外、 金黄色葡萄球菌、破 人为威胁或伤害 伤风杆菌、梅毒螺旋 体等
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发生条件
目的和意义 感染源
• •
•
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护士自身 环境储源
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知识、提高自我防 传播条件 范意识,遇到事故后正确的处理程序和预防用 • 经呼吸道传播(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 药原则。 • 接触传播 • 经血液体液传播 预防艾滋病等职业暴露,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 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
生物性感染 生物性感染 化学性感染 化学性感染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
生物性感染( 感性认识) 生物性感染 (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