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机工作的首要任务
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小康社会的发展摘要: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改善民生保增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是农村民生工程,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工业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国家对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很重视,中央制定了很多富民、惠民政策,创造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获得最现实的利益,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应对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2011年中国农民人均收入为6977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强农、富农工程的具体体现,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搞好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我们要开拓农民增收渠道,丰富农民增收内涵,创新农民增收能力,努力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增加农民收入;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坚持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改善民生保增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是农村民生工程,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工业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国家对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很重视,中央制定了很多富民、惠民政策,创造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获得最现实的利益,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应对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需求,实现国家富民、惠民的目的,帮助贫困地区致富,促进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011年11月27、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中央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2011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多轮驱动”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工资提高幅度大,中央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
家庭经济调查报告5篇
家庭经济调查报告5篇家庭经济调查报告篇1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20xx年5月份,笔者对所在地的农村农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听汇报、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并形成调查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52户,其中,纯农业户38户;亦工亦农户7户;以农为主,农闲时兼营服务等三产业的4户;纯经商办企业的3户。
其中,20xx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3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8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21户;3万元(含)以上,5万元以下17户;5万元(含)以上3户。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
虽然被调查的52农户中,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近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
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
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
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
按照到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要求,农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
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农民增收是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点
中国农机化・Ⅲ N S G IU T R LM C A IA IN C E EA RC L U A E H NZ TO
2 0 生 0 6
农 民增收是新 时期农 业机械化 工作的重点
谢 明 鑫
摘 要:三 农 ” “ 问题 是 近 年 来 从 中 央 到地 方 大 大小 小 的会 议 上 经
发 展现 代农 业 , 足 大 农业 , 展 大农 机 ; 一 方 面 要 立 发 另 大力 发展 农 机服 务 产业 化。 立 和健全 各 种农 机 化服 建
i o t n rb e d r gt e c u e o g iu t r l c a ia in mp ra t o lm u i h o r fa r l a p n s c u me h n z t o
个 重要 问题 。
关 键词 : 民增 收 ; 业 机 械 化 工 作; 点 农 农 重
中 图 分 类号 :3 3 F2 . 8 文献 标 识 码: C
事 各 种劳 务 工 作 , 劳 动 力 资 源 得 以 充 分 利 用, 加 使 增
了农 民收 入 。
文章编
 ̄ 0 - 252 0 )6 0 2 - 2 1 6 7 0 (0 6 - 0 6 0 0 0
i c me i e c n e s u r n l n o e f tr , i as h n o st e trt k c re t a d frt u u e s l t e h a y h o
更 大 的作 用 , 须 把农 民增 收作 为 当前 和今 后一 个 时 必 期 内农业 机 械化 工作 的出发 点 和着力 点 , 方 面 围绕 一
2 要把 促 进 农 民增 收 作 为 今 后 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战 略 和 工 作 的重 点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详述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详述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波澜壮阔,极不平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战胜各种困难挫折,探索前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历史性的进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实现了由初级发展阶段向中级发展阶段的跨越,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历程建国60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949至1980年,创建起步阶段。
中央提出了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指导方针、政策。
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增加对农机科研教育、鉴定推广、维修供应等系统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
我国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先后建立了包括一拖、天拖、常拖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奠定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基础。
1981至1995年,体制转换阶段。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曾经出现“包产到户,农机无路”的尴尬。
1983年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
为适应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
而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机具配套比失调,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
1996至2003年,市场引导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开始出现大量转移趋势,农村季节性劳力短缺的趋势不断显现。
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探索出了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农机规模化作业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的生活和工作基地。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拓展农民就业渠道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阐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建设农村道路、供水供电、农村卫生院等设施,能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此外,改善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推广农村电商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和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供给,为农民增加收入来源。
此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技术培训和财务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传统农业结构导致一些地区农产品供给过剩,农民收入较低。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农民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鼓励农民发展农村旅游、农业观光等农业服务业,提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增值服务,为农民创造更多经济机会。
政府可以提供产业支持和金融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引入新的科技手段和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如利用智能农机、远程遥感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培养,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升农村科技水平。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说“老”是因为问题已经持续很久,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说“大”是因为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国家现代化、粮食安全,事关8亿多的农村人口;说“难”是因为农业人口较多,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城乡二元结构等等因素造成了发展难,解决难。
但这个“老大难”问题又是摆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面前不得不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针对这些状况,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浅见,望与读者共勉。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0%以上,但是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中下水平。
2010年全国7亿2750万农业人口创造了35477亿元农业总产值,人均创造农业产值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
究其原因,有粗放发展的问题,有农民科学素质低的问题,有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问题。
不彻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过去小农生产、自给自足、过多依靠劳动力和化肥投入,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发展要取得长足进步非常困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突出重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有方法、有步骤、系统化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转变,所有制形式改革。
彻底走上一条规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品牌竞争强、农业产值大、农产品附加值高、生态环境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用“工业化化农业,城镇化化农民,市场化化农村”的理念推进“三农”工作。
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按照工业化、城镇化的方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去推进“三农”工作,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办法去化解“三农”难题”。
(一)、用工业化发展的办法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篇一: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
做了一份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上升。
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一、调查情况1 、 30户农户基本情况。
合计人口 120人,其中有劳动力 58人,占总人数的48%。
外出务工 26人,务农 31人,务农人数占总人口的 24.4%。
农村实际务农劳动力,年龄在 48-60岁以上的,占 71%,大多为年龄较大的男性和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多为小学、初中。
耕地 102亩,人平 0.85亩。
2 、农民收入基本情况:① 30农户粮食种植主要以双季水稻为主, 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共 203.1亩,粮食产量共计 13.7万斤,提供商品粮7.54万斤。
粮食总产按商品收购价(平均 1.15元∕ 斤)折算实现总收入15.75 万元,粮食生产性成本总支出9.26万元,实际每亩人均纯收入450.7元。
②冬季种植油菜面积共计55亩,占总耕地面积 17%,油菜人均纯收入 120.1元。
③种植经济作物大户,自建花卉和苗木基地达 12亩,实现土地流转 5亩,家庭经营性年总收入达 20万元。
基地按纯收益率 30%折算,其他种植业人均纯收入 165.7元。
④养殖业方面来讲,2022年生猪仅出栏 61头,年家禽共出笼 1002羽,人均养殖业纯收入 828.6元,所占比重大幅缩水。
水产养殖年产量 4.15吨,人均纯收入 64.9元。
⑤全年农民打工人均收入 5129元;政策性人均收入 71.5元;其他收入 789元。
农民人均总纯收入达 6883元。
二、农民收入变化情况(一)综合总体概况根据 30户农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统计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1 、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
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慧聪五金网】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波澜壮阔,极不平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战胜各种困难挫折,探索前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历史性的进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实现了由初级发展阶段向中级发展阶段的跨越,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历程建国60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949至1980年,创建起步阶段。
中央提出了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指导方针、政策。
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增加对农机科研教育、鉴定推广、维修供应等系统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
我国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先后建立了包括一拖、天拖、常拖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奠定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基础。
1981至1995年,体制转换阶段。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曾经出现“包产到户,农机无路”的尴尬。
1983年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
为适应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
而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机具配套比失调,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
1996至2003年,市场引导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开始出现大量转移趋势,农村季节性劳力短缺的趋势不断显现。
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探索出了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农机规模化作业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
适应新形式应对新挑战不断开创新疆农机化事业的新局面
治区农村工作会议明确 了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当作
农 村工 作 的首要 任务 ,并提 出全 区农 牧 民人均 纯收
人增加 1 0 元的 目 。 0 0 标 对此 , 我们农机系统要紧紧
靠 上 去 , 足 当前 、 眼 长 远 , 全力 以赴 把农 机 购 立 着 既
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位 ,实现政策性 增收 目标 , 同时也围绕 自治区四大基地 、 六大产业重
制度” “ 、十项程序” 等一系列制度 , 在当地党政 的领
导下 ,积极 稳妥 地开 展工作 。要 认真 建立健 全 和履
建设 。也可以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业
机 械化 的重要 组 织形式 和建 设农 机社 会化 服务 体系 的重要 方 面 , 积极 培育 建设 , 加强 指导 服务 。 三 是要 重视 体系 的硬件 建设 和 能力建设 。农 机
二是要在围绕本地产业发展选好 、 好用实用 、 有
行责任制 、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 确保不出问题 , 使农
机 购置 补贴 政 策落 实制 度 化 、 范化 、 规 程序 化 , 断 不
推进 。 四是 “ ” 要 引导 产 业 发 展 , 导 机 具 更 新 换 引 , 引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 目, 要科学规划 、 合理布局 、 分
阶段实 施 。 础设 施建设 要符 合生 产实 际 , 基 不贪 “ ” 大
州、 塔城地 区 、 喀什地 区 、 阿克苏地 区四个地 区进行 试点。对于有条件 、有能力进行全价购机后凭发票 领取补贴 的地方 , 可以采取逐级申报的方式 , 待农业 部 、财政部审批通过后施行 。在落实农机补贴政策 的各环节 ,大家都可探索一些简便易行而不违反原 则的基层工作方法 , 大胆创新 , 提高工作效率 , 让群
深入临沂实地调研 探寻农民增收渠道——关于临沂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深入临沂实地调研探寻农民增收渠道——关于临沂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深入临沂实地调研探寻农民增收渠道——关于临沂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导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促进农民增收是用科学发展观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思想。
农民低收入问题的出现,已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新世纪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
临沂市是农业和人口大市,我们此次深入临沂实地调研,主要是了解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探寻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地方各级对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倾听农民的心声,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
【摘要】临沂市是农业大市,但是因为存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等制度缺陷,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
近几年,当地政府重视农民增收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持续增收,效果显著。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关键词:临沂市拓宽渠道农民增收临沂市作为农业大市,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
近年来,在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鼓舞带动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农民增收摆上了“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自2004年以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4.4%,增长速度位居山东省第一位;200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1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3元。
虽然临沂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年均增速只有10%,农民增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新阶段“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创新 (1)
新阶段“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创新一、做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大判断1998年底,中央在召开农村工作会议部署199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做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大判断。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的约束,还越来越受到需求的约束。
这次会议提出,要抓住机遇,适应阶段性变化,在新的起点上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000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又做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
2001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
同时还指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002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在新阶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追求产量转到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在200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了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六大变化: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农产品供求大体平衡、丰年有余。
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发生重大变化。
加快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业流动。
三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发生重大变化。
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
四是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城乡发展的互补性、互动性增强。
五是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各国农业联系紧密,农产品国际竞争加剧。
六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
更加注重提高效益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做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判断的基本依据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农业机械化
浅议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都属于农业机械的范畴。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先进的农业技术的载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和生力军。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农业机械化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发展,将加强农业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经过曲折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截止到2005 年底, 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1 083 亿元, 全国农机总动力6.8 亿kW, 大中型拖拉机8.9 万台, 联合收获机47.4 万台, 水稻插秧机8.0 万台。
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36.50%, 在粮食作物中, 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达到80.00%,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水稻机收水平达到30.00 %, 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10.00 %, 玉米的机播水平达到了50.00 %, 机械化水平还相当低, 甜菜、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及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等更低。
据测算, 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11.17 %~20.79 %, 可使农产品加工增值1~2 倍。
特别是在抢农时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中70.00%是机电排灌面积, 使我国旱灾成灾率降低10.00%,水灾成灾率降低20.00 %; 全国有机动植保机械100 多万台, 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平均每年挽回粮、棉损失分别为总产量的10.00 %和30.00 %左右。
机械化旱地保护型耕作技术给无灌溉条件地区抵御干旱危害带来希望。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 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 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
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农业机械化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轻人力劳动的方式,实现农田耕作、收割、加工等农业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首先,农业机械化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传统的人工耕作和收割方式效率较低,受制于人力劳动强度大和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而引进农业机械设备后,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施肥、播种、除草和收割等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速度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带来的高效产出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降低生产成本农业机械化还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农业机械设备的投资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但在长期使用中,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机械化作业能够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了用工成本;农业机械设备的精准操作可以减少浪费和损耗,降低了相关的生产成本。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三、增加附加值农业机械化还可以通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只侧重于产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农产品的加工和附加值提升。
通过引入农业机械设备,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清洗、包装、加工等环节,使农产品增加附加值。
加工后的农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价格也相应提升,从而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
四、提供服务拓展渠道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服务拓展渠道。
随着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增加,维修、运营等相关服务需求也会相应增长。
农民可以通过提供农机维修、操作技术培训等服务来赚取收入。
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农机销售、租赁等商机,农民可以通过参与农业机械化产业链来增加自身的收入。
五、扩大农民就业机会农业机械化推进,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带动了农民就业。
农机作业需要农民进行操作和管理,因此农民可以通过参与农业机械化的就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村干部公务员考试资料
村(居)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
A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B 基层政权机关C 、基层政权的派出机关 2、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 )。
A 2年B 、3年C 、5年3、驻在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事业单位的人员( )村民委员会组织。
A 、应当参加B 、可以参加C 、不参加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 2分) 4、村民委员会由主任、畐I 」主任和委员共( )人组成 A 3 — 5 B 、3—7 C 、3—9 5、村民委员会成员( )兼任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的成员。
A 、可以 B 、应当 C 、不得 6《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 A 10年7、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 A 、基层人民政府 府和基层人民法院8、 我国效力最咼的法律是什么( A 、宪法B 、刑法 9、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 、社会主义制度表大会制度 10、 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以(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年。
B 20 年C 、30 年 )指导下,调处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C B 基层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政C 、民法通则 行政诉讼法 )。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 民主集中制 )的形式公布施行。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D 、国务院令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11、 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C 、最高法 院 D 国家主席 12、 有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国的下列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以法领导 b 以党代政 c 以党代民 d 依法执政 13、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来形成和维护的。
a 诚信b 道德c 行政命令d 法治14.下列选项中,哪一情形不允许解除土地承包合同?( )a发包方、承包方双方协商同意,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b承包的耕地闲置、荒芜一年以上的c承包的土地全部被依法征用或者批准占用的d承包方成员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或者迁徙并落户外地的15、可以担任国家主席的最低年龄是()。
加大农机推广 增加农民收入
二 、 开展 展 的
需 要
1大 力推 广和 引进 农产 品加工机 械 . 目前 , 全 国农 业 和 农村 的 发展 情 况 看 , 从 有利 的 因素 很 在 以往 的农机 推广 工作 中, 通渭 县将 工作 重点 放在 农业 多 , 不 利 的 因素 依 然不 少 , 别是 在 农 业 自然 资 源不 断 减 生产 的播种和 收获方 面, 但 特 却忽视 了产 品加工 , 影响 了农业 从而 少 、生态 环境 恶化 趋势还 没有 扭转 的情况 下 , 业所 面临 的 经济效 益 的提 高和 农 民收 入的 增加 。近 年 来 ,通 渭县 着力 农 挑 战越 来越 多, 一步 发展 的难度 也越来越 大 。因此, 进 贯彻 落 转 变工 作思 路, 眼于从 当地 实 际出发 ,引进 和推 广了 一批 着 实科 学发 展观 , 照全 面 、协 调 、可持 续发展 的要 求来 促 进 较 先进 的全膜 玉米 、大 棚蔬 菜 、马铃 薯 加工 等 方面 的农 副 按 农业发 展 , 须要求 转变农 业增长 方式和 改变 生产模 式, 就必 大 产 品加 工机械 , 了农 产 品的产业链 的延伸 , 效增加 了农 实现 有 力发展 现代农 业 。笔者最 近深入 到通 渭县 1 乡镇 、部 分 产 品的 附加值 , 提高 了广大 农民 的经 济收 入 。 8个 进而 村社 以及农 户 ,通 过调查发 现 , 的基础 设施依 然薄 弱, 农村 农 2农业 装备 向系列化 发展 . 业装 备特 别是 农机具 推广 使用 依然 落后, 一定程 度 上直 接 在 农业 装备 向全 程 化 、产 业化 、区域 化 、多 样化 、系列 影 响着农 民稳 定 增收 。这 里结 合通 渭实 际 ,就 如何 提 升农 化 方向发 展, 之逐 步成 为一条龙 配套 , 应现 代农业 的发 使 以适 业系 列化 、机械 化和信 息化 水 平, 提高 土地产 出率 、资 源 利 展要 求 , 适 应重 点作物 、优 势经 济作物 、设 施农 业 、农 并要 用率 和农 业劳 动生 产 率 ,实现 农业现 代 化生 产 谈 一点 自己 产 品产 后处 理和加 工 的需要 。发 展特色 的技 术装 备, 尤其 是 的粗浅 认识 。 关键 性技 术装 备 , 推进 优 势农产 品产业 化和 特色 农业 经 将对
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
3
觇应留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月 2日上 午 , 昌府 区农 机 部 门 东 开 展 “ 务 新农 村 送 科 技 下 乡” 动 . 服 活 向
赶 年 集 的 农 民 宣 传 、 荐 先 进 适 用 的 农 推
机 新 产 品 、 技 术 . 到 当地 群 众 的 欢 新 受 迎 。图为 农 机 技 术人 员 ( ) 右 向赶 年 集 的 群 众 介 绍 适 用 于 本 地 农 业 生 产 的 新 型 农机具 。 ( 张振 祥 王 志 荣 苗 金 贵 )
告 巾指 出 . 坚 持用 现 代科 技 和 现 代物 质 条 件改 造 要 装 备农 业 。推 进 基层 农 技 推 广机 构 改 革 . 极创 建 积
国家 区域 性 农 业 科 研 中心 .继 续 实 施 科 技 人 户 工 程 。加大农 业 综 合 开发 、 业 机 械化 和 动 植 物 良种 农 繁育 、 病 防治 建 设 力度 , 大 粮 食 、 疫 扩 良种 、 机 购 农 置 、 资综合 补 贴 的规模 和 范 围。 农 韩 省长 指 出 , 坚持 把 解决 “ 要 三农 ” 问题 作 为 全 部 工作 的重 巾之重 , 把提 高 农 业综 合 生 产 能力 和 增
维普资讯
韩寓群省 长在省十届人大 第五次 会议上指出:
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 模和范围 规
本刊 讯 2月 9日。韩寓 群 省长 在 山东 省 第 十 营形 式 推进 农 业 。积 极培 育各 类农 民专业 经 济合作
组织 , 支持 龙 头 企业 发 展 , 进 村企 互 动 , 施 金农 推 实 工 程 。大 力培 养 新 型农 民 , 重点 抓 好新 型农 民科 技 届 人 民代 表 大 会 第 五 次 会 议 上 所 作 的政 府 工 作 报
周口市农民收入问题分析
口文 /张建 光
( 周 口市卫生局 卫生监督局 河南 ・ 周 口)
[ 提要] 农民 问题是 “ 三农 ” 问题 的 产 品 价 格支 持 保 护 力 度 , 大 幅度 提 高粮 食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和 城 镇化 步伐 的加 快 , 特 别 核 心, 切 实增加 农民收入又是农民 问题 的 最低收购价 , 及时启动油菜籽 、 大豆、 棉花 是 农 村 产 权 制 度 改 革 的 断深 入 , 农 民 的 关键 , 是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必要 前提 等 临 时 收储 。 “ 量 增价 高 ” 带 动 了农 民农 业 财 产 性 收 入 稳 步增 长 。 农 村 七地 承 包 经 营 和重要条件 。农民增 收涉及到 的层次深 , 收 入 的较 快 增 长 。 涉及到 的部 门多, 涉及面广。如何切 实地
3 、 转移收入保持增 长。近几年 , 国家 业 是 农业 的重 要 基 础 , 粮 棉 油 糖 是 关 系 国
继 续 加 大“ 三农 ” 投入 , 加 大 强 农 惠 农 富 农 计 民 生 的重 要 商品 , 保 障 粮 食 有 效 供 给 是
中图 分 类号 : F 3 2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当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仍 然 需 要 把 增 加 农 医 疗 财 政 补 助 标 准 都 带 动 了 农 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 的中心任务, 努力拓 提 高等 ,
宽农民增收渠道 , 千方百计保持农 民收入 民转 移 性 收 入 的 快
持 续 快速 增 长 。
一
速增长。
4 、财 产 性 收 入
展, 实现连续增产 ; 另 一 方 面 国家 加 大 农
表2 2 0 1 1 年周 口市农民纯收入按 收入来源分类表 类别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应用考核试卷
18.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林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树木修剪
B.灌溉管理
C.病虫害防治
D.果实采摘
1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区域适应性?()
A.地理环境
B.农业生产条件
C.农民生活习惯
D.当地政策支持
20.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对农业科技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B.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C.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
D.降低农业科技研发成本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农业机械化技术按照作业环节可以分为耕作机械化、__________、收获机械化等。
2.在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主要依赖于政府的__________政策和市场机制。
B.农业生产中全部使用机械设备
C.农业生产中部分使用机械设备
D.农业生产中不使用机械设备
2.以下哪项不属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优点?()
A.提高生产效率
B.降低劳动强度
C.增加生产成本
D.提高农产品质量
3.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
C.保持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变
5.以下哪些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优势?()
A.节省劳动力
B.提高播种效率
C.降低粮食损耗
D.减少化肥使用
6.农业机械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包括哪些?()
A.减少农药使用
B.降低能源消耗
C.减少农业废弃物
D.改善土壤结构
7.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加快发展速度, 为建立 山西省粮食安全体系及 产 业结 构调 整 提供 发展 空 间 和 回旋 余 地 。 同时 要继 续 创 新 , 索 机 械化 杂 粮 生 产 工 程 , 进 山 西 省优 探 推 势 产 业 的发 展 。 在忻 州 、 中 、 晋 吕梁 、 治 等市 ( 长 区) 各 选 择一 个县 ( )围绕 杂粮 种植 、 获 、 工 等 劳 市 , 收 加 动 强度 大 、 工 成 本高 的 生产 环 节 , 机 械代 替人 人 用 畜 力 , 行试 验 研 究 , 索 不 同机 械化 杂 粮 生 产 的 进 探 技 术 体 系 、 艺 流 程 和 机 器 系统 , 农 为大 面积 实 施 积
一
农 民是农机化发要把培育一批实力较强 、 辐射面 广的农机经 营大户 , 作为新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体
系建 设 新 的发 展 亮点 和增 长 点来 抓 , 要及 时 向这 些
农机 大 户提 供 可 靠 的信 息 服 务 、 技术 服务 以及严 密 的组 织作 业 服 务 。 手 组 建 农 机协 会 , 育 中介 组 着 培 织, 开拓农 机作 业 市场 , 建立健 全农 机服务标 准 和规 范 , 进农 机社会 化 服务 向产业 化方 向发 展 。 推
作 作风
畜 牧经 济 区 的发 展 , 广 使 用 机 械 , 好饲 草 地 建 推 抓 设 和设 施 养殖 的试 验 示 范 。 过 引进 、 通 推广 牧 草 播 种 、 获机 械 、 收 围栏 养殖 机 械 , 试办 适度 规模 的机械 化 家庭 牧 场 , 逐步 探索 规模 化 、 约化 、 械化 生态 集 机 畜牧经 济发 展的新 路 子 。 运 高 速公路 经 济带 是 山 大 西省设 施 农业 发 展 的集 中 区域 , 具有发 展 农 机化 的 经 济基 础 和 群 众基 础 。 各地 要 从 实际 出发 , 据 当 根 地 设 施 农 业 的技 术 层 次 , 点 推 广 应 用 大 棚 微耕 重
维普资讯
2 2 第 期 0 年 2 0
四固
要 把 增 力 口农 民 收 八 作 为 农 机 工 作 的 首 要 任 务
山 西省农机 发展 中 主任 最 近 , 和国家召 开 了一 系列会 议 , 党 进一 步强调 翟通 毅
推进农业 和农村 经济结构 调整 和增加农 民收 人是新 阶段农 村 工作 的 中心 任务 和基 本 目标 。 项工作 在 这 我国 已经 加人 世贸组织 的情 况下 , 得更为重 要 显 我 们农 机 部 门必 须 紧密 结 合 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结 构 调 整, 以及 增加农 民收人 的要求 、 加大 实施科技 兴农 的 力度 , 一定要 从 以下 几方面做好 工作 。 1 固、 .巩 发展 和 整合 机械化 农 业重 点工程 在 长 期 的生 产 实 践 中 , 我们 积 累 了丰 富 的 经 验 。 新 的 形 势下 , 以农 业 和农 村经 济 发 展 的 新 在 要 需 求进 行 筛 选 和 整合 , 同时要 向新 的域 拓 展 。 械 机 化 旱 作节 水 农 业 技 术 , 农 业生 产 , 对 特别 是粮 食 生 产 都 具有 提 高科 技 含量 、 低生 产 成 本 、 高 经 济 降 提 效 益 和强化 市 场竞 争能 力 的共 同特 征 , 符合 现代 农 业 的发 展方 向 。 因此 , 当在巩 固提 高 的基础 上 , 应 进
农 机 服务 3 进 适度 规模 经 营 。 .促 加速农 机 社 会化 服 务体
系 建 设
伴 随着 农业 结 构调 整 和 小城 镇 建设 , 一些 经 在 济 发达地 区推进土地 适 度规 模经 营 的条 件 已基 本成 熟 地农 机 部 门要 积 极 配 合 当地 政府 和村 民委员 各 会 , 农 民 自愿 的前提 下 , 在 搞好 土 地流 转 , 展 适 度 发 规模 经 营 , 使土地 向种 田能手 和种 田大户转 移 。 促 在 此 基础 上 , 设机 械化 家庭 农场 和集 体农 场 , 建 实行 由 农 机 服务 支 撑 的 “ 种 分 管 ” 统 的农 业生 产模 式 , 动 推 粮 食生 产上新 台 阶 。
4 加 强对 农机化 发展 的宏观调 控 . 从 目前 来 看 , 机 结 构调 整 已滞 后 于农 业 结构 农
累经 验 , 动 山西 省 杂 粮 生 产登 上 一 个新 的 台 阶 , 推 以逐 步形成 具 有强 大 国际市场 竞 争力 的 主导产业 。
2 .为畜 牧 养 殖业 、 施农 业和 林 果业 提供 机 械 设
装 备 机 械 化 生 态 畜牧 养 殖 要 重 点 围绕 雁 门关 生 态
调整 的要 求 , 须 加强 对农 机化 发展 的宏 观调 控 , 必 力 争实 现 “ 三个拓 展 ” 即 : , 由粮 食 生产 主要 环节 机械化 向生 产全 过 程 机械 化 拓 展 ; 由主要 粮 食 作物 机 械化 向杂 粮 、 济 作物 、 经 特色 种 植 、 林果 业 和蔬 菜 生产 机 械 化 拓展 ; 田问作 业机 械 化 向加 工 、 由 贮运 、 鲜 机 保 械 化拓 展 。 广应 用 残膜 回收 机 、 米 收获 机 、 推 玉 薯类 种 植 机 与 收 获机 、 棚微 耕 机 、 苗 移 栽机 、 大 育 植树 挖 坑 机 、 草 播 种 机 与 收获 机 、 果 分 级 涂 蜡 保 鲜 设 牧 苹 备, 以及 围栏 养 殖设 备等 。 5 .按照“ 个代 表” 三 的要 求
农 民劳动强 度 和生产 成本 , 大经 营规 模 , 扩 增加农 民 收人 。 在林 果业 机械化 方 面 、 在重 点 推广 使用植 树 要 挖 坑 机 、 虫 害防治设 备 、 级保鲜 设 备 和烘干设 备 病 分 的基 础上 , 围绕 “ 龙头 加 工企 业” 设 , 建 搞好 全过 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