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苏科版小学科学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排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排序课时安排1-1 总课时 1教学目标1.知道排序是根据物体同一特征来排列他们,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对他们进行排序。
3.培养学生的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物体的特征对他们进行排序。
难点:对一些物体抽象的特征的排序。
教学准备4B、2B、HB、2H、4H铅笔各一支,三种塑料袋。
教学过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来排列他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选出一组同学,你们会对他们排序吗?3.学生说出自己的排序方法,然后教师指挥排列。
二、探究新知: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来排序。
A、谈话:这里有一组科学家测出的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需要我们帮忙整理。
把排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声音在8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0摄氏度空气:330米/秒;30摄氏度空气:348米/秒;金:3240米/秒;硬木:4000米/秒;盐水:1531米/秒;玻璃:4540米。
秒;塑料:1800米/秒;铁:5000米/秒。
2.学生将排序结果填入表格中,全班交流结果。
(有两种排序方法)B、谈话:看看铅笔上的不同标记,有4B、2B、HB、2H、4H,试用各种铅笔书写,猜猜他们是按照什么特征排序的。
1、。
师讲解:B是黑的第一个字母,H是硬的第一个字母,所以铅笔的排序可以根据两种特征进行排序,同学们任意选一个特征来排排看。
2.学生排序,并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中。
3.全班交流。
D、通过数树干的年轮可以推测出树的年龄。
1.仔细数一数下面各种树的年轮。
2.学生可以用放大镜数,将结果记录下来。
3.按照数的年轮数进行排序。
4.汇报、交流。
E、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
1.讨论:比较书种五种材料,它们的导热性能谁最强,谁最弱,并给他们排序。
2.分组讨论,并进行排序,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
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来排序。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排序》教案(精选16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排序》教案(精选16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排序》篇1【教材分析】排序是苏教版教材的新内容,属于过程技能显性化单元。
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过排序,生活中的排序远没有科学研究中的严谨,其作用也不一样,本课是以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排序作更深入的探讨,以让学生重视数据收集过后的整理步骤。
《排序》这课,主要解决五个问题,1、怎样排序――排序要按照事物某特征的序列进行,根据不同的特征可对事物进行不同的排序;2、学生用排序的方法整理数据,得出规律;3、知道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整理数据的环节;4、知道排序除了按照单一特征,还可以按照两个甚至多个特征来进行;5、通过对三种塑料纸的排序,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对事物进行排序的高级练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知道排序的含义,弄清为什么要排序。
难点是通过自己或合作小组设计的各种排序活动,了解对物体排序所依据的单一特征或多种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实物展台、铅笔、排序欣赏图片。
学生准备:文具若干,活动记录卡。
食品塑料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层次一:知道排序的含义。
层次二:了解排序的作用。
层次三: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有联系又有差别的。
过程与方法:层次一: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一个特征。
(分析、概括)层次二:通过自己设计的排序活动,能对数据进行排序。
(数学能力)层次三:能发现排序后的数据、资料的优点。
(分析、概括、迁移)层次四:在小组活动中,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两个或多个特征。
(分析、概括)层次五:能比较三种塑料某些性质收集数据资料,并整理这些数据资料,按照顺序排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排序的重要性,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谈话建构排序的概念)1、大家看一段视频,看视频时,回想这几方面的问题。
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是29届奥运会的入场式,在运动会的入场式时,经常用到,你注意他们入场人数这么多,显得乱吗,为什么?生:按国家排列顺序入场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排序|苏教版 (14)
《排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的铅笔,木板、棉质毛巾、金属、瓷砖、玻璃泡等材料,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预先剪成25x40cm的矩形,每三样成一套,每小组一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老师昨天忙坏了,好多东西都没有整理,谁愿意帮老师把讲台上这些凌乱的实验器材整理一下?要求把这些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说明】教师课前刻意在桌子上摆放一些容量大小不同的烧杯、轻重不同的砝码、长短和粗细不同的绳子等物品,为学生的操作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2.活动:指名学生上台排列物体。
3.汇报交流:你为什么要这么排列?你是按照物体的什么特征排列的?4.教师小结。
二、认识什么叫排序1.揭示: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2.布置任务: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来研究“排序”的问题。
3.(观看运动会入场式录像片段)思考、交流:在队列训练时,我们是按照什么特征来排序的?4.提问: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哪些事情经常需要排序呢?5.学生交流。
6.讲解:统计体育比赛的成绩、公布活动竞赛的名次、罗列人体需要的营养数量等时,都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排序。
按在各项比赛中成绩的好坏排序,排在第一位的,就叫冠军。
7.排序活动:前两天学校举行了冬季运动会,这是四年级学生参加跳绳、踢毽、长跑比赛的原始成绩记录单,请大家根据成绩的高低给他们排序。
跳绳成绩记录单(单位:个)踢毽成绩记录单(单位:个)长跑成绩记录单8.交流排列结果:四年级冬季运动会比赛跳绳、踢毽、长跑的冠军分别是谁?各项比赛的排名分别是怎样的?三、认识排序的作用和意义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排序,为什么要排序呢?2.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小结。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排序(区一等奖)
《排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给物体排序。
2. 知道排序的含义,了解排序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培养学生重视对科学证据整理和思考的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出“排序”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
这是什么呢?2.告诉你呀,它可是俄罗斯工艺娃娃,而且我还能够让它变。
又出来了一个,我再转转它,咦,还有一个。
还能变吗?3.学生活动按顺序排列。
4.小结:我们刚才说到了高矮、胖瘦、大小,所有这些也可以说是物体的特征。
那么,我们排列这些娃娃也就是按照它们的特征来排列的。
二、开展活动,理解“排序”1.过渡:生活中我们经常按物体的同一种特征给物体排序。
同学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排序活动?现在就请你用身边所能用到的材料设计一种排序活动2.根据物体的一种特征排序。
(1)小组成员以身边现有物品进行探究。
①学生探究。
②交流展示:学生交流排序结果,并说明排序原因(2)小结:大家设计的排序活动真是五花八门,有长短、有大小、有高矮、有粗细。
那么,我们在排的时候,都是按照一种标准,也可以说按照它的单一标准来排列的。
(板书:单一)但仅仅是这几种标准吗?还有很多很多的标准。
(板书:……)(3)举例:这样看来,我们在生活中给事物进行排序时,必须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排序的例子,一起来看看。
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谁来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三、联系生活,运用“排序(1)谈话: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同样大小同样形状的塑料薄膜,它们分别是食品保鲜膜、食品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
你觉得可以按照什么特征给它们进行排序?出示活动要求:①先测试塑料薄膜的性能再动手排序,②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排法吗?③及时记录排序的结果。
(2)活动:学生测试塑料薄膜的性能并进行排序。
(3)交流排序的结果。
(4)小结:看来物体不一定只有一种排序结果,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多种特征给物体排序。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排序-“十校联赛”一等奖
科学四年级上册《排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组活动用铅笔、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时间约4分钟)1.喜欢上体育吗?2.做体操的时候按什么特征来排队的?在科学上,把像这样按照事物的某个特征给事物进行排列或排队的方法叫做排序。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序。
(板书课题)二、民主导学(约30分钟)任务一、简单的排序(ppt)请给这3座大桥进行排序?请给这三个同学进行排序?能排吗?为什么?在排序时一定要按照事物的同一特征来排。
1、任务呈现:这是一组科学家测得的关于声音传播的数据,需要我们帮忙整理,请把排序结果填写在52页表格中,小组观察比较排序后的资料,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有什么好办法能在填表时节约时间?自主学习:学生自行完成排序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展示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与其他小组分享你们排序结果与发现?通过刚才的排序,我们发现声音在液体、气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看来,排序能让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
2、任务呈现:(ppt)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几支铅笔,先试着给铅笔排序。
铅笔上有什么标志?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我已经给铅笔排了序,猜猜铅笔是按照上面特征来排序的呢?是这样的吗?请拿出活动记录1,选择相应的铅笔用同样的力度在方格里写一个同样的字,比较字迹,讨论铅笔是按照什么特征排序的?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书写后以组讨论展示交流:请XX小组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
师生小结:铅笔是按照笔芯的软硬进行排序的(PPT了解铅笔标志的小知识)3.任务呈现:(ppt)这是各种树的年轮。
2思考:可以按照哪些特征进行排序?刚才我们按照物体的同一特征给物体进行排序,可是物体的特征不止一种,想挑战复杂的排序吗?任务二:复杂的排序1.任务呈现:(ppt)这是三种不同的塑料薄膜。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排序|苏教版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给事物排序,是常见的事,如排排队,成绩排名,买东西排队……,这些都是依据显性的特征的同一特征给事物排序。本节课,对于给事物的隐形特征以及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给事物分类比较难,特别是寻找塑料的不同特点,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比塑料的不同特性,既是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察。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多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对学生难度不是太大。重点是让学生以实验为载体,了解排序的本质。
(板书:从矮到高)
用学生最熟悉的场面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开门见山,导入主题
教
学
过
程
推
进
程
给班级排名,初步感知排序。
( 5’)
1.提问:大家的武术操表演真是精彩。那你们的比赛成绩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评委老师们的评分。(出示ppt)
2.组织小组汇报比赛成绩。
3.提问:你是按什么标准来给班级排名的?
(板书:按成绩从高到低排)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2.通过给不同塑料膜排序,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给物体排序。
3.通过活动,理解排序的概念,并知道排序是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排序》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是分类,排序和分类都是整理信息的方法。本课分这样几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通过生活中排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排序;第二部分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铅笔的软硬给物体排序;第三部分,寻找物体的隐性特征给物体排序,第四部分,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来排序。这里面有两个层次,第一是从显性的特征到寻找隐性的特征,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第二是从同一特征到同一物体的不同特征,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本节课我通过六个环节,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排序的概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排序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排序教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1.排序一、教学目标:1.能独立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简单排序。
2.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深化“排序”概念。
3.探究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某一特征或多种特征进行排序。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记录。
学生实验材料:几种不同型号的铅笔,放大镜、树干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并课前探究汇报。
1、导入课题师:大家上体育课时,一般怎样排队?师:对,我们体育课上是分男女生、按照身高来排队。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像排队这样,根据物体的某一种特征来排列,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板书课题)2、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课前大家已经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了预习,现在请各小组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导学案【课前探究】(2)什么是排序?师:刚才小组解决的问题很好,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排序?老师想问一下:对于刘翔和杜丽怎样排序?不能排序,因为他们参加的项目不一样,也就是他们的成绩没有可比性。
所以我们排序时选择的是物体的某一特征。
(二)学会简单排序。
A.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来排序。
(同桌合作交流)师:老师这里有一组科学家测出的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你能为它们来排序吗?排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填写排序结果,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有什么不同?从快到慢还是从慢到快。
4.小结:排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排序的作用和意义:排序不仅可以使原本杂乱的事物一目了然,还可以方便交流和查询,有时候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排序,还会产生美的享受。
B.判断物体排序的特征: 1.铅笔排序出示铅笔。
这是什么?对这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铅笔,你注意过铅笔的标记吗?你能把这些铅笔排序吗?按照什么特征排序?等会我们小组合作探究铅笔的特征并排序。
2.树干年龄排序出示两个树干的年轮,你能推测出谁的树龄长吗?为什么?一般通过树干的年轮可以推测出树的年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排序|苏教版
排序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辨别物体排序依据的特性。
科学探究: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科学态度:意识到排序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食品保鲜膜、塑料袋。
2、学生准备:书包里的各种书、本子。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谈话设疑:我们每天都要做广播体操,我们的队形是根据什么排列的?(高矮顺序)2、小游戏,请同学们整理自己的书包,看谁又快又整齐,想想你是按什么特征排列的?你为什么要这么排列?3、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什么叫排序?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大小、快慢等)来排列。
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二)学习新课、初步排序.1、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排序,并填写在书上P52表格中。
2、按照铅笔上的标记排序并填写在书上P80活动记录中。
3、按照书上的年轮排序,填写在书上P80活动记录中。
4、按照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排序(学生分组完成)。
5、认识排序的作用和意义。
6、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小结。
小结:通过排序,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排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三)学生尝试,动手操作。
1、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塑料和塑料薄膜。
2、学生测试塑料薄膜性能并进行排序(可按塑料薄膜的柔韧性、透明度、拉伸长度等)。
3、学生展示汇报,得出结论,填写好记录单。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那些事情需要排序?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用到排序,在科学研究中,也经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种常见的整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排序,我们更容易发现规律。
排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四)总结反馈.1、学生疏理并汇报本课的收获。
2、教师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排序并动手操作了,我们明白了排序不仅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在科学研究中也不可缺少。
它是常见的整理资料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排序|苏教版 (6)
《排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排序的含义。
2、了解排序的作用。
3、通过排序活动,了解对物体排序所依据的单一特征或不同特征。
4、感受排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排序的含义,弄清为什么要排序。
【教学难点】通过自己或合作小组完成的各种排序活动,了解对物体排序所依据的单一特征或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俄罗斯工艺娃娃、活动记录表、5种类型的铅笔、放大镜、不同材料的导热材料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知概念。
1、同学们,请全班齐呼我们的科学誓言。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口号适时出示套娃,让学生给套娃排排座,从而引出课题,读题、板书课题。
3、教师出示生活中排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其实排序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4、出示排序的概念,学生分开读两遍。
二、研究排序的第一种方法: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来排序。
(分小组同时进行)1、给声音传播的速度排序要求:(1)请打开科学课本52页根据声音在以下8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进行排序。
(2)要求每一位同学都亲自动手排一排。
(3)你是根据什么来进行排序的?2、给铅笔排序(1)用资料盒里的4H、2H、HB、2B、4B铅笔在白纸上依次画一画。
(2)根据划痕进行排序。
(3)根据排序结果完成记录表。
3、给树干的年龄排序,先教会学生数年龄的方法,再布置要求。
(1)用放大镜观察科学课本53页,数出ABCDE树的年轮数。
(2)记录员做好记录。
排序不同特征.。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排序|苏教版 (8)
排序目标:1.能辨别物体排序依据的特征,建构排序的概念。
2.能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3.初步尝试用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重、难点:1.对排序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会分析一些事物的排序特征。
2.通过实验探究会运用多个特征对物体进行排序。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塑料(保鲜膜、普通塑料袋、衣服塑料袋)3.金属、木板、毛巾4.实验表教学过程:先分组,分工明确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老师请4名(高矮差别较大)的男同学来做这个游戏,请一名同学为他们排排队。
2.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3.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大桥的图片,请你根据上面所给的数据来给他们排排队。
4.汇报。
5.出示课件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一起来总结什么是排序?二、讨论排序的应用及意义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排序。
2.学生举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
3.其实在科学研究中,也经常用到排序。
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4.请看科学家收集的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
请同学们帮忙整理一下,并把排序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5.汇报6.小组讨论:观察排序后的数据资料,你有什么发现?7.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几种物质可以分为几类?8.那么声音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快,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慢?9.小结。
三、练习下面有几组练习,我们来给它们排序。
四、出示实验材料1.塑料薄膜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用途十分广泛,老师给大家准备3种塑料薄膜,它们分别是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和衣服塑料袋。
2.你觉得可以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呢?3.为了公平起见,我将这三种塑料膜剪成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分给各小组。
请小组的同学按要求进行测试和排序。
4.出示实验步骤和要求5.分组实验6.小结五、总结1.本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两种排序的方法2.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亚运赛场的场面,看到中国运动员们努力拼搏,为中国争得了许多荣誉,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3.拓展:字典里用到了哪些特征给汉字排序。
苏教版科学四上《排序》教案.doc
排序〖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学会将已有的数据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排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2、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在坚硬的物质中传播速度较快;●了解生活中常见塑料薄膜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排序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什么是排序。
2、难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教学准备〗主要是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记录表,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还有三种不同的塑料薄膜,即保鲜膜、食品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什么是排序”1.出示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你们认识照片中的这些运动员吗?2.谈话:在奥运比赛中,有很多名运动员同时参加某一个项目的比赛,有时要经过多轮的角逐才能确定谁是最后的冠军。
介绍某一位奥运冠军夺冠的比赛过程资料。
3.讲解:裁判员就是根据这些比赛成绩的高低来对运动员名次进行排序的。
谁的成绩最好,那他就是最后的冠军。
刘翔跑得最快,他就是110米栏的奥运冠军。
陈艳青举起的杠铃最重,他就是举重冠军,杜丽射得最准,她就是射击冠军。
4.提问:假如让这三位奥运冠军同时参加某项比赛,你觉得谁能获得第一名呢?二、体会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谈话: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当中,哪些地方曾经用到过排序?2.交流:你觉得通过这样的排序之后有什么好处?3.教师小结:排序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4.出示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提问:从这些数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5.讲述:请你将这些数据用排序的方法进行整理,将排序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排序、填写)6.提问: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7.讲解:排序对于科学学习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们要学会这个本领。
三、了解比较复杂的排序1.谈话: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塑料薄膜,它们分别是: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
2.提问:你觉得可以按照哪一项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呢?3.讲解:为了公平起见,有必要将这三种塑料薄膜剪成同样大小的形状再进行性能测试和排序。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排序》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排序》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大小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2.理解数字的意义和大小。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大小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2.教学难点:数字排序时大小和位数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
2.桌面上的卡片,卡片上有数字(1-9),数量相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把卡片混合放下,让学生盲选一个数字,然后在课件PPT上进行排序,看哪个数字最小。
(注:此步骤可以采用动画方式呈现,使学生更加理解数字排序)2.分别从左到右排序,把排序好的数字报出,让学生一起数数。
2. 数字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的引入1.请学生观察数字们的大小,他们该如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分别提出不同的排序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试一试。
3.按照不同的排序方法,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排序出从小到大的数字。
4.请学生总结数字排序的方法,制定排序规则,如数字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3. 融会贯通:数字排序的实践1.教师展示一个由数字组成的整数,让学生读出来。
2.请学生将这个整数按照排序规则从小到大排列。
3.请学生互相检查对方的排序结果。
4. 拓展应用1.请学生参考课本上的几个数字排序实例进行排练。
2.小组内交流讨论后,课堂上各选两组表演,进行教学点点评。
五、教学评估1.教学中采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2.在教学实践中,评估学生对数字大小比较和排序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制定具体的数字排序规则,学生方便理解、操作。
2.在帮助学生理解比较与排序过程中,注重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
七、教学结论本节课通过PPT的呈现、拓展应用和课堂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字排序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排序|苏教版 (3)
排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排序的重要性,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乐于合作与交流。
重点: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师准备:课件、烧杯、木块、放大镜、记录单生准备:不同型号铅笔、毛巾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一)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几幅画面,你有什么发现?2、生回答。
3、一般的大型团体操表演、学生的队列表演排面很整齐、美观。
那么现在,老师也想象到在我校即将的表演队列比赛中,我们班是全校最棒的班级,你们能做到吗?4、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表演是按什么特征来排队的?5、生回答。
6、其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7、谁来描述一下,什么是排序?8、生描述排序。
9、生共同描述一下排序。
10、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有哪些?11、小结。
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二、新授:1、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哪些事情需要排序呢?2、生汇报。
3、统计体育比赛成绩、公布活动竞赛的名次等等。
4、排序不但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也常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5、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大屏幕的一组数据:这是科学家测出的关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速度的一组数据,需要同学们帮忙整理一下:6、生汇报。
7、从排序后的数据资料,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规律?8、生汇报。
9、小结。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10、同学们再观看一组图片:这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铅笔,你注意过铅笔上的标记吗?有什么标记?是什么意思?谁知道?11、生汇报铅笔标记。
12、师总结。
13、同学们拿出自带的铅笔,然后交流一下,按什么特征排序?14、生汇报。
15、同学们接着看大屏幕:画面上是什么?16、生:树干的年轮。
排序-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排序-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排序的概念;2.能够根据要求自行排列物品。
教学重点1.认识排序的概念;2.掌握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排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1.对不同物品按照不同特征进行排序,需要具备分类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教师从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场景入手,如:餐厅划分座位、超市放好商品、银行服务台排队等,教授排序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有过哪些排序经历。
2.教师呈现一些花色不一、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物品,让学生自由排列,进一步加深对排序的理解。
2. 探究排序的方法1.教师出示花色不同、大小相同的方块,要求学生根据颜色排列,由此导入按颜色排序。
同理,继续出示大小相同、形状不同等物品,引导学生探究按其他特征排序的方法。
2.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比较物品的不同特征,探究排序的不同方法,并在白板上将其归纳总结。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围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物品,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所布置的特定方式进行排列,如:按大小排列、按形状排列等,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协作,最终一起完成任务。
2.请学生自己整理书包、图书馆还书等,完成多次实践,巩固排序的方法和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举例囊括日常生活中多种场景,使学生更加贴近排序这一主题。
通过探究不同物品的排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可以付之于行动的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同时,单纯地比较物品的大小、颜色等,“形式”上的排序不利于完善学生的排序思维,需要根据年级特点,不断对排序进行拓展和升级,让排序方式更加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排序-全国一等奖
《排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科学的活动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测量教学重点: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教学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铅笔、课件、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导入课题(一)教师讲述:前几天,老师在操场上经过的时候,看到一件事儿,原本已经站好的队伍里忽然争吵起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老师把当时的情景做成了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幻灯片)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已经站好了排,这时,小明气喘嘘嘘的跑了过来。
小明说,“我是站在这儿的,让我进去”,可是同学们却说“不行,你来晚了,不许插队”。
小明觉得委屈,同学们也觉得自己的做法没有错。
那请你来评评理。
问题1、为什么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问题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问题3、怎样解决这个矛盾?(二)看问题,讲要求:小明和同学们接下来会怎样说,又会怎样做呢?事情的发展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再现当时的情景。
(三)学生活动:围绕三个问题,设计情节语言,再现当时情境。
(四)学生汇报:演绎当时情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是按照身高来排的,如果来晚了,就应该按照时间先后,自觉站到后面。
)同时板书,(高矮先后)(五)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劝说,小明也觉得同学们说的有道理,就站到了排尾,队伍又重新站好了。
看起来同学们是有办法解决好这样的问题的,真棒。
(六)在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一排,你还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七)学生举例,板书学生列举的排序特征。
(幻灯片)小结概念: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板书:排序)我们刚才所说的……都是排序。
排序有什么好处呢?(更安全,不容易踩踏……)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遵守公共秩序的小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序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学会将已有的数据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排序;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2、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在坚硬的物质中传播速度较快;
●了解生活中常见塑料薄膜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排序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排序。
2、难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主要是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记录表,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还有三种不同的塑料薄膜,即保鲜膜、食品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排序”
1.出示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你们认识照片中的这些运动员吗?
2.谈话:在奥运比赛中,有很多名运动员同时参加某一个项目的比赛,有时要经过多轮的角逐才能确定谁是最后的冠军。
介绍某一位奥运冠军夺冠的比赛过程资料。
3.讲解:裁判员就是根据这些比赛成绩的高低来对运动员名次进行排序的。
谁的成绩最好,那他就是最后的冠军。
刘翔跑得最快,他就是110米栏的奥运冠军。
陈艳青举起的杠铃最重,他就是举重冠军,杜丽射得最准,她就是射击冠军。
4.提问:假如让这三位奥运冠军同时参加某项比赛,你觉得谁能获得第一名呢?
二、体会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谈话: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当中,哪些地方曾经用到过排序?
2.交流:你觉得通过这样的排序之后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排序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4.出示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提问:从这些数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5.讲述:请你将这些数据用排序的方法进行整理,将排序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排序、填写)
6.提问: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7.讲解:排序对于科学学习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们要学会这个本领。
三、了解比较复杂的排序
1.谈话: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塑料薄膜,它们分别是: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
2.提问:你觉得可以按照哪一项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呢?
3.讲解:为了公平起见,有必要将这三种塑料薄膜剪成同样大小的形状再进行性能测试和排序。
4.活动:学生测试塑料薄膜性能并进行排序。
5.交流、小结:物体不一定只有一种排序结果,有时可以同时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给物体排序。
四、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1.教师总结。
2.完成习作题目。
2.分类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文具、字典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分类,了解方法
1.布置任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各个小组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堆文具用品,现在请你们当一次文具柜营业员,大家一起努力把托盘内的文具分成六类,每类3样。
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
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利用视频设备出示商店里的楼层标识图片或者实物,讨论:商店里为什么要有这些标识?
7.小结:和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
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组织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二、联系事例,了解意义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资料等。
2.讲述:人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体事例中分类的意义。
(1)通过给食物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能够帮助我们讲究食物营养的搭配。
(2)字典通过按照第一个字母、笔画或者其他规律给汉字、词语等内容的分类,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字、词等归结到一类,方便人们查找,能够迅捷地查阅字典等。
3.设疑: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科学课上的学习活动或者生活经历举出一些事例吗?
4.学生交流,共同丰富认识。
5.小结、过渡: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
(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了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6.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
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四、课外延伸活动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寻找出你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特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
(第一种:找相同点分类)
1.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
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
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最直接——找相同点分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
3.实践活动: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
5.小结: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具体步骤见教材第60页)
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族成员;
(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
(第二种:多极两分法)
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两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两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采用“多极两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方的一个
大组群,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组。
这种分法使物体总是从具有大致相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第61页的图,找出分类依据。
(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
(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但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
(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
(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
(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
4.填写分类依据。
5.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
例如猫:它食鱼、有四条腿、不下蛋。
6.小结: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
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
使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三、实践任务
1.布置任务:帮助老师整理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
思考:如何分类更科学、合理?如何让这些器材使用更方便?
2.交流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3.小结: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仪器分放在不同的橱柜内。
4.学生实践活动。
四、拓展延伸
用多极两分法给多种果实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