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城市化。

在这个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一座农村的改造和发展,更是涉及到整个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革。

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城乡发展均衡、农民富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次,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社会应当更加关注农村,积极参与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自身发展意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再次,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要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

要继续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

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

全面 增强农 业 和农村 发展 的活力 。
2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建设 就是 解 放和 发展 农 、 村 生产 力 ,使农 村社 会 内在 的发 展 动 力和创 造 活 力进 一步 进发 出来 。生产 力是 一 切社 会存 在 和发 展 的基 础 ,是推 动 人类 社会 历 史发 展 的决 定性 力 量 。社会 主 义 阶段 的最根 本 任 务就 是 发
问 题人 手 , 区分 轻重 缓 急 , 出重 点 , 突 为农 民群 众 多 办好 事 实事 。要 进一 步提 升 和满 足农 民 的 经济 、 政治 、 文化 等各 方面 利益 , 养 和造 就 有文 培 化 、 技术 、 懂 会经 营 、 高素质 的新 型农 民 。 要依 靠 农 民力量进 行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建设 ,只有 最 广
败 。
[ 键 词 ] 会 主 义新 农 村 ; 关 社 时代 特 征 ; 学 内涵 ; 略 意 义 科 战
[ 中图分类号】 6 [ D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3 76 (0 60 — 0 8 0 10 — 4 2 20 )4 0 5 — 4
党 的十六 届 五 中全会 审议 通 过 的 《 中共 中 央关 于 制定 国 民经济 和社 会 发展 第 十一 个 五年 规划 的建议 》 明确 提 出了建 设社 会 主 义新农 村 , 的重 大历 史任 务 。2 0 0 6年 初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 《 关 于 推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村 建 设 的若 干 意 见 》 公 开 发表 ,中央举 办 了省 部级 主要 领 导 干部 建设 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专题 研 讨班 。这些 举 措都 充 分 体 现 了 以胡 锦 涛 为总 书记 的党 中央对 建设 新农 村 的高度 重视 。 当前 , 要把 思想 和行 动统 一到 党 中央建 设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的部 署上 来 ,就 必 须 从 战 略和全 局 的 高度 , 理 论 和实 践 的结合 上 , 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民全面小康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需要明确建设标准,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

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农民生活。

要求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确保农民生活便利化、舒适化。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卫生、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在农村建设中,要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保护好耕地和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要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最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农村治理和社会和谐。

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民自治的实质性内容,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积极落实各项建设标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农村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朋友们,齐心协力,共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共同迎接农村发展的美好未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

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

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全面解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蓝图

全面解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蓝图
二 、 活 宽 裕 是 建 设社 会主 义 新农 村 的根 本 要 求 生
农村建设 目标 , 无疑 是一厢情 愿 的空想。 因为所有 关于新 村建设 的思路 , 都离不开一条 , 即必须有资 金的投入 。农村
基 础 设 施 的改 善 、 村庄 的 整 治 固 然要 有 资 金 投 入 , 是 乡村 就

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 , 开拓农产品市场 , 拓宽农 民增 收
渠 道 , 断 促 进 农 业 产 业 发 展 和农 民 增 收 。 三 是 实 施 提 升 不

生产 发 展是 建设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的 物质 基础
这里的生 产 发展 , 是指农 业 经济 与农 村 经 济 的 发展 。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 的首要 内容 , 也是新 农村建 设 的重
战略转变阶段 , 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 推进农 业与农村经 济 持续 健康 发展 , 应紧 紧围绕粮 食增 产 、 业增 效 、 民增 收 农 农 的“ 三增 ” 目标 , 实施“ 转变 、 拓展 、 提升” 三大战略 , 扎实推进 新农村建设 。一是实施 转变 战略 , 重点 是加快 农业 和农村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 力发展 节约型 、 大 环保 型农 业 , 高 提 农业经济效益 , 不断增强农业 和农村经济 发展 的可持续 性。
建设 投入预期 今后 都将 会逐 步增加 。但新农 村建设试 图全 部依 赖外 部资金投入是 不现 实的 , 也是 不可能 的。农村 各 种经济主 体也包括农 民个人 , 不仅 是现 在而且 也是 未来 相 当长时期 内资金投入的主要主体 。这就需要加快农 村 自身 的资金积累 , 自身 的资 金积 累 有赖 于农 村 的生 产发 展。 而 因此要从整体上实现新农 村建设 的 目标要求 , 须 以经 济 必 建设为中心 , 把促进生产发展 、 繁荣农业 和农 村经济作 为第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小康社会进程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

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我可以为您提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的文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战略决策,旨在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明确相关的要求和措施,共同努力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利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关注农民的利益。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他们的权益,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二、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是农村的基础,推动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推广创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条件,改善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供电、通讯等领域,提升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四、落实乡村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乡村治理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保障,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落实好乡村治理,加强村民自治,依法管理乡村事务,维护社会稳定,为农村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兴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支持特色产业,扶持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重要决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基础设施,落实乡村治理,促进产业发展,才能有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字数:617】。

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

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

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
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要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完善农村道路、
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

这样可以方便农民出行、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要求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就需要改善农村居住
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加强社会保障等。

只有让农民生活得更好,才能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农村建设中。

再次,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要求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就需要加强农业科技
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同时,还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是一个全面的指导标准,它不仅关乎农村的经
济社会发展,也关乎农民的生活福祉。

只有按照这一标准,才能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和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完善这一标准,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推动农村建设取得更大成就,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在农村发展方面的重要任务,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农民生活的美好化、农村面貌的整体化。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路网、水利设施和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充分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的增效增效、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要加强对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和支持,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农民的生活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结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才能为农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农村带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设美丽、富裕、整洁、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是指在坚持党的领导、农民主体地位、城乡一体发展的基础上,遵循一系列重要原则,推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富足有保障、乡村精神文明提升的目标。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和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农村发展要紧紧围绕农民实现稳定增收,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在农村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和利益诉求,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参与到各项决策和工作中,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工作真正为农民谋利益、解难题、增福祉。

二、坚持城乡一体发展的基本原则城乡一体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坚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中心-农村边缘”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

同时,要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理念,推动农村产业绿色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生态的新农村。

在农村建设中,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适宜农业生产、宜居宜业的绿色家园。

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市场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科学规划、强化扶持、创造条件,推动市场主体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要充分激发村民的创造活力和农民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村和农业发展呈现了积极态势,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尚未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完整而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首先,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同时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在于提供基础设施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引领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分别阐述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关注农村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注重农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统一。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恢复,培养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三、劳动价值观念新农村建设应强调劳动的尊严和劳动价值的重要性。

通过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意识,让农民在劳动中获得尊重和回报,并培养农民对劳动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四、家庭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弘扬家庭观念。

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互助和信任,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五、社会公平正义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发展与公平并重的原则,实现农村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六、民主法治新农村建设要积极培养农民参与决策的意识,加强基层自治,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强化农村法制建设,加强法律教育,使农民依法享有平等权益。

七、爱国主义情怀新农村建设要培养农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提高农民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鼓励农民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八、诚信和友善培养农民诚信意识和友善行为,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要倡导农民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注重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友善的农村社会环境。

九、创新与进取新农村建设要鼓励农民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科学内涵扎扎实实推进甘肃新农村建设

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科学内涵扎扎实实推进甘肃新农村建设

活条件 ;五是 必须加 强资源整合 ,建立完善 机制。
【 关键词】科 学发展观 ; 新农村 建设
必 须深 刻 理解 中央 关 于 建 设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的方针政 策 。增 强推 进 新 农 村 建设 的 责任 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使命 感
( ) 建 设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战 略 思 想 ,是 一 党 中央适应农 业 农村 发 展 的 阶段 性 变化 和现 代 化 建设提 出的治 国新理念
奋 斗的思想准备 ,充分认 识它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欠发达地 区要搞好 新农村 建设 ,应 当立足 当前 ,着眼长远 ,
抢抓机遇 ,勇于实践 。努 力做 到 “ 个必须” 五 :一是必须找准发展定位 ,科 学制 定规 划 ;二 是必须坚持 分类指
导 ,典型示范引导;三是 必须 突出特 色优势 ,夯 实产业 支撑 ;四是 必须加 强基础 设施建 设 ,改善农 村生产 生
深 刻理 解 新 农 村 建设 科 学 内涵 扎 扎 实 实推 进 甘肃 新 农 村 建 设
程 正 明
( 甘肃 省 人 民政府 省长 助 理 ,兰州 7 03 ) 300
【 摘 要 】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是科 学发展观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具有新的背景 、新 的内容 、新的 目 标和新 的意 义。新农村 建设是 时代 的要 求 ,是科 学发展 的必然结果 。但 它又是 一项 十分艰 巨的任务 ,需要 我们做 好 长期
我国建国后相当一段时 间,由于 当时 国力还 不强,加之粮食 问题的困扰 ,我们 的工作重点主 要在 城市 ,农 村 工 作 中主要 抓 了粮 食生 产 ,基 础 设施 和社会 事 业 一 直相 对 比较 落 后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特别 是近 几 年 来 ,从 均 衡 发展 、持 续 发 展 和 和谐 发展 的 目标 出 发 ,国 家 越 来 越 重 视 “ 农 ” 三 问题。在 20 年初召开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 03 胡锦 涛 总书记 就 明确 提 出要 把 解 决 “ 三农 ” 问题 作为 全 党 工 作 的重 中 之 重 。后 来 总 书 记 又 指 出 : “ 三农 ” 问题 始 终 是 关 系 党 和 人 民事 业 发展 的全 局性和根本性 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 民富则 国家盛 ,农 村 稳则 社 会 安 。我 理 解 ,这 既是 我 们 党注重解决现代化进程 中的重点 、难点问题 的体 现 ,同时也是新 的历史时期党和 国家执政理念 的 新 变化 。 党 的 十六 届 三 中全会 ,把 统筹 城 乡发 展 摆 在 了 “ 个统筹 ” 之首 的位置 ,十六 届 四 中全会 作 五 出了我 国总体 上 已进 入 “以工 促 农 、 以城 带 乡 ” 发展 阶段 的基本判 断 ,20 04年 中央 1号 文 件确 定 了 “ 予少 取放 活 ” 和 “ 多 工业 反 哺农 业 、城 市 支 持农 村 ” 的基 本 方 针 。正是 这 种 连续 不 断 的探 索 和发展 ,形成了 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整 前 框架。与此同时,中央制定 了一系列支农 惠农政 策 ,如 免 除农 业 税 和牧 业 税 、农 村 义 务 教 育 “ 两 免一 补 ” 、种 粮 补 贴 和农 机具 补 贴 、新 型 农 村 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4从 内在 的逻 辑 关 系看 : . “ 生产 发展 ”—— 讲 的是 新农村 的 物质 基 础 。 要 推 进 现 代 农 业 建 设 ,
深刻 , 全面 体 现 了新 形 势 下农 村 经济 、 政治 、文化 和社 会发展 的要 求。( 对于
已经基 础雄 厚 、 条件 具 备 的 明星 乡村 , 可 以向生 产 更加 发展 、 活 更 加 宽裕 、 生
的 制度 建 设 。包 括 建 立 全 国统 一体 系 的农 村 养 老保 障 制 度 和 最低 收 入 保 障 制度 ,取 消城 乡户 籍制 度 等。 “ 新精 神 风 貌 ” ,是 指 要 加 强 农 村 民主 和 法 制 及精 神 文明 建 设 ,倡 导 新
风 尚 。这 既要 以农 村 民 主政 治 和 法 治 环 境 为 基 础 , 建 立 人 与 人 的 和 谐 关
“ 新房 舍” “ 、 新公 共服 务 ” “ 、 新社 会
生活 基础 设 施 , 括 清 洁 安全 饮 水 、 包 道
路交 通 、 力 、 息 网 络 及农 业 基 础 设 电 信 施 建 设等 。 “ 环 境 ” 指 生 态 环 境 良好 、 活 新 , 生
保障” “ , 新精神风貌”以及新格局、
权威 决 策 的层 面 推 向 了实 际 操作 的层 面 ,建 设 社会 主 义 新 农村 已经成 为举
国 上下 关注 的焦点 。因此 , 确把 握建 准
环 境 整 洁 。 尤其 是 要 加 强农 村 村 内和
农 民 院 内 的 环 境 整 治 ,包 括 道 路 硬 化 、沟 渠 与水塘 整 治 、垃 圾 收 集 与 处 理 、院落 整治 等。
乡风 更加 文 明 、 容 更加 整 洁 、 村 管理 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广南县财政局副局长袁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是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变化的重大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安排经济发展基础建设保障体制治理机制精神生活城乡发展与加强合作第一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一)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逐步地推动由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这样一个转变,而不是靠在农业内部来解决问题。

近年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农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达451亿元。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力度,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2004年又增加251.4亿元。

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之一。

(二)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城乡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1.收入差距扩大。

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内容21世纪初,我国启动新农村建设,旨在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现代化,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更好地实现“三农”问题的解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内容如下:一、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电力、通信、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配套设施。

其中,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村发展的前提,电力、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二、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核心。

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包括推广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工业等方面。

当前,我国正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增强农村电商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不断推进健康扶贫,致力于扩大农村产业的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

三、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正在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生态综合治理等行动,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发展。

四、公共服务增加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包括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人居环境等多方面,覆盖了农村人民的方方面面。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等行动,增强了对乡村的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

五、民主管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民主管理包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道德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农民的自我管理等方面。

目前,我国加强农村基层自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构建多元治理模式。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农村改革、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治理等多个方面,从而助力中国从农村走向现代化,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解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解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解析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逐渐被缩小,但农村地区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打破“城乡二元化”、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国推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旨在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个目标进行解析。

第一步:农村环境建设农村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推进农村污水、生活垃圾等问题的治理,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农村环境建设也包括了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享受到跟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品质。

第二步: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包括了环境建设,同时也涉及到了农村经济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要大力扶持农村产业,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商扶贫等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三步:农村社会建设新农村还需要建设各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要注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享受应有的福利待遇。

同时也要加强青年发展,注重妇女、儿童等群体的维权保障。

第四步:农村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注重农村文化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广农村文化品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同时,要注重文化教育的培育,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文化教育服务,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是综合性的,涉及到了许多领域和方面。

它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和引导,还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出农村的巨大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农 建 的内 是 史 新 村 设 涵 历 的、
发展的, 而不是凝固不变的
二、 新农村建设的目 标是全面的、
对象总是相对运动的,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新农村建设 的内涵亦是如此,无论是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内涵要求, 还是农民生活宽裕、村容村貌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要
综 , 不 单 一 合的 而 是 打 的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 “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 求等都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而是永无止境,不断变化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大 目标要求,这五大目标 发展着的。新农村建设内涵不会固定在某一历史阶段,它会 要求充分表明了农村社会大系统建设的全面性、综合性,是 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不断充实。随着生产力发
其次,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 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二是思路要新,
[ 收稿E t 期]20 — 3 0 06 0 — 6 [ 作者简介]姜作培 ( 4 一)江苏通州人,南通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 17 9 陈峰燕 ( 7 一 ) 1 5 ,女,江苏海门人,南通行政学院现代管理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讲师 9
维普资讯
国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0 5 0 6.
学 者 觚 野
社 义 农 科 和实 要求 会主 新 村 的 学内 建 涵 践
姜作培 ,陈峰 燕
( 南通行政学 院,南通 260 ) 20 7
[ 摘
前推进。
要]社会 主义新 农村建设 内容丰富 ,含义 深刻。全 面把握社 会主 义新农 村建 设 ,必须 清 醒地
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行“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并将充分发动 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这标志着 “ 三农”发展理
论和思路的重大创新 ,标志着我们开始、 有新的
时 要求 , 不 过 同日 语 代 的 而 是和 去 而 的
主义新农村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设的目 标和内涵,还是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与以往相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 目标,并具体 规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今年的党中央一号文件, 又专门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作了全面部署。同过去提出 的新农村建设概念相比,显然有着多方面不同的背景和要求。 比 均不可同日 而语,这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必须明确
全面理解、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而深刻的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 党的建设 的全部 内容,它是作为实现
内涵,防止和克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 的偏差,这对于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打好基础至关
我国农村全面小康进而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提出的,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在农村工作中的
重要。笔者认为,根据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倾 具体体现和全面展开。第三,它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 向,必须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形成共识,方能使我们保持高度 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举 的自觉和清醒,统筹谋划 ,在正确轨道上有力、有序、有效 措。而今天建设新农村,除了依靠农村 自身发展外,政府实
时代呼唤、适应现代国情的与时俱进的建设道路,要坚定不 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健全联席会、协调会制度, 移的通过这条道路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三是手段要新,突 统筹解决新农村各方面建设 中的矛盾,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 出“ 多予少取搞活”六字方针。要强调和推进国民收人分配 各项目标的实现。 结构调整, 加大对 “ 三农”扶持力度;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维护农民利益;要加快农村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生 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合理组合,切实提高生产要素 的利用效率。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演化过程中,

个完整的系统。既涉及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涉及调整农村 展要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先进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
认识到其科 学内涵和 实践要 求 ,只有社会 上下形成 了共识 ,新农村建设 才能有 力、有序 、有效地不 断向
[ 关键词 ]新 农村建设 ;科学 内涵 ;实践要求
[ 中图分类号 ]F 2 . 30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9 1 (06 5—07 08 34 20 )0 05—0 4
的重要前提 。
与时俱进,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建设新农村,各地必须做 到三个新:一是理念要新,突出以人为本,即以农民为本
首先,它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要 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帮助农民谋利益、谋 决策。这一决策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 福祉,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 以农民为 律,把农业、 农村、农民纳入了新时代发展的进程 ,深刻反 主体,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高兴不高兴 ,拥护不拥护,支 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 持不支持作为新农村建设成效的衡量标准,使新农村建设真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曾多
代化的条件和能力,也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步
人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重提新农村建设问题,从表面看 是个老概念、老话题 ,事实上却是个充分体现新的时代背景
次出 现。 早在上世纪 5年代, 0 特别是在上世纪9 年代, 会 和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的新概念、新课题。无论是新农村建 o 社

75 ・
维普资讯
国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 0 5 0 6。
学 毒 钡野
突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必须全面谋划,
主义的倾向。三是从上到下逐级建立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地 区 各部门要细化 目 标, 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道路,这是一条适应 体系。中央、地方应分级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