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权相史弥远及其家族研究
历史趣谈史弥远专权经过 南宋权臣史弥远是如何专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弥远专权经过南宋权臣史弥远是如何专权?导语:弥远拜相史弥远与御史中丞章良能也做了一笔交易。
六月,章良能不顾与卫泾的老关系,上章弹劾了他,同时面交弹章副本,逼着卫泾自求罢政。
弥远拜相史弥远与御史中丞章良能也做了一笔交易。
六月,章良能不顾与卫泾的老关系,上章弹劾了他,同时面交弹章副本,逼着卫泾自求罢政。
七月,史弥远兼参知政事,十月,在钱象祖升为左相的同时,他进拜为右相兼枢密使,宁宗已像过去信任韩侂胄那样倚信于他。
拜相仅月余,史弥远就遭母丧,按例必须辞相守制,这样就会出现钱象祖独相的局面。
令人蹊跷的是,十天后钱象祖竟被论劾出朝。
政变以后,他的权位始终压史弥远一头,但地位却不稳固。
在二相勾心斗角中,御史中丞章良能仍站在了史弥远一边。
只要把钱象祖在党禁时逮捕庆元六君子的劣迹抖落出来,就会被清议所不齿,何况人们对他在嘉泰年间趋附韩侂胄的丑事还记忆犹新。
钱象祖罢相两个月后,章良能同知枢密院事,当上了执政,这是对他弹击卫泾与钱象祖的酬报。
在权力角逐中,史弥远抓住了杨皇后与皇太子。
他已在政变中取得了杨皇后的信任,至于太子更是他调教出来的学生,宁宗理政时让他在一旁“侍立”,说话很管用。
弥远归里守丧第五天,在皇太子建议下,宁宗在行在赐弥远一座第宅,命他就第持服,以便随时谘访。
史弥远故作姿态,仍在鄞县老家守制。
次年五月,宁宗派内侍去请他回临安,就在这时发生了忠义军统制罗日愿的未遂政变。
罗日愿曾支持北伐,尤其不满史弥远乞和弄权的行径,便联络了部分军将、士兵、士人、府学生、归正人与内侍,准备在他渡钱塘江回临安那天捕杀他,劫持宁宗升朝,任命新的宰执班生活常识分享。
史弥远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史弥远的故事
史弥远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史弥远的故事个人的看法,史弥远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相,而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权臣。
被欲望淹没,被权利迷花了眼,所以干出了许多让人无法理解,甚至受到后世怒骂之事。
史弥远一生中干了三件惹人注意的大事儿,一个比一个更惊心动魄,一个比一个让人无话可说,牛到飞起。
第一件事情,上文已经有所提到,就是杀死了韩侂胄。
实际上这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情几乎是连起来的,但是因为过于重大,可以分开来说。
韩侂胄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大臣,同时也是一位彻底的主战派人氏。
韩侂胄当政期间,一直热衷于练兵备战,希望通过北伐,收复中原,恢复宋朝根基。
他后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愿望,发动北伐。
不过结果却并不好,北伐以大败金国而告终。
不仅收复中原的目标再难实现,南宋更是受到了重大冲击。
这场大败,最终使得宋朝只能选择与金朝议和。
而在金国提出议和的前提是韩侂胄的头颅之时,已经有取而代之野心的史弥远,看见了希望。
他与和韩侂胄有仇隙的杨贵妃,也就是杨皇后一家联合,在宋宁宗面前说韩侂胄的不好。
目的就是希望宋宁宗将韩侂胄罢官,或者干脆将他给斩了。
宋宁宗最后选择了置之不理,史弥远接下来干了一件大事儿。
他与杨皇后联合起来,伪造了一份皇帝诏书,派人去将韩侂胄给杀了。
皇帝诏书,肯定没有人想到是伪造的,毕竟这是杀头的罪名。
于是韩侂胄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人个杀害了。
这事儿直到三天后,宋宁宗都不敢相信韩侂胄死了。
史弥远伪造诏书算一件,还有另一件让人无法相信的是。
继伪造诏书之后,史弥远又来了一次矫诏。
嘉定十四年,宋宁宗另立赵竑为皇子。
赵竑对于史弥远的擅权跋扈十分不满,想在即位后远贬史弥远。
这事儿后来被史弥远知道,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史弥远于是想将赵竑废除。
同样是先在皇帝面前,请求废除赵竑不成,史弥远在宋宁宗去世之后,矫诏立赵昀也就是后来的宋理宗为帝。
宋宁宗去世当晚,史弥远夜召赵昀入宫。
并将其带到皇后那儿,与皇后商量立赵昀为帝。
皇后初时不同意,认为皇子先帝所立,岂敢擅变。
史弥远 手机互动百科
史弥远手机互动百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史弥远于淳熙六年入官,十四年举进士。
光宗时官至太常寺主簿,以奉养父史浩请祠,史浩死后守丧。
从庆元二年除丧服,出任八品小官大理司直,到开禧元年初的近十年时间里,才升至六品的司封郎中。
同年五月,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后,史弥远随即受到重用,到开禧三年三月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不但已封为男爵,而且已升为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的三品大员。
史弥远权位的迅速升迁,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
当韩侂胄支持重用的宋军西线主帅吴曦叛变降金的消息,于开禧三年二月传到南宋首都临安时,宋朝君臣对战胜金军,收复中原,已失去信心,韩侂胄的威望也因而严重受挫。
韩侂胄于六月遣使议和,金方提出以韩侂胄首级作为议和的前提,这理所当然遭到韩侂胄的拒绝。
史弥远的政治野心立即迅速膨胀,“乃建去凶之策,其议甚秘,人无知者”,决心设法杀死韩侂胄,取而代之。
宋宁宗立皇后时,韩侂胄不支持立杨贵妃为后。
杨贵妃在立为皇后以后,对韩侂胄怀恨在心。
史弥远积极拉拢被杨皇后冒认为兄的杨次山,由杨次山向杨皇后提出,请她向宋宁宗提出罢免韩侂胄。
史弥远又利用自己兼任资善堂翊善,蛊惑年仅16岁的宋宁宗嗣子,向宋宁宗“入奏:侂胄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
杨皇后从旁赞之甚力,但宋宁宗不予理睬。
显然想通过宋宁宗下诏罢免韩侂胄,是不可能的。
史弥远决定绕过宋宁宗,由他和杨皇后伪造宋宁宗的御批密旨。
参知政事钱象祖、李壁曾是韩侂胄党羽,见到密旨信以为真,转而投靠史弥远,当钱象祖想向宁宗奏明罢韩侂胄时,李壁怕消息泄漏给韩侂胄,钱象祖因而作罢。
史弥远计划派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杀死韩侂胄,当夏震“初闻欲诛韩,有难色,及视御批,则曰:‘君命也,震当效死’”。
十一月初,韩侂胄被杀死于玉津园。
当“临安府申侂胄已身故”,“帝不之信,越三日,帝犹谓其未死,盖是谋悉出中宫及次山等,帝初不知也”。
嘉定元年三月,史弥远实际掌权,恢复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
史弥远专权简介
● 在隆兴北伐中,台谏、皇权、相权交相影响,台谏群体成为皇权之下最强大的势力。但台谏所被 赋予的权力只是皇权的衍生物,最终决定权还是皇权,在岳飞平反过程中,孝宗以一己之力为平 反岳飞,可以看到孝宗强势皇权独断的作风。在隆兴北伐这一事件不断推进的各个阶段中,可以 很清楚地认识到台谏群体所展示出的政治力量和孝宗本人的政治作风,也能更清晰地看到孝宗朝 政治的特点,最终了解台谏群体在孝宗皇权独断下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背景
● 金主完颜亮败死之后,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下诏宣布禅位,皇太子赵玮改名赵 昚,六月赵昚正式登基,是为孝宗。孝宗是南宋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也是志在恢复旧土的君主。 即位第二个月就为岳飞案平反,并对秦桧构陷的其他冤案进一步作出处理。
● 海陵南侵之后,高宗重新启用了废黜近二十年的主战派代表张浚。孝宗即位后,任命其为江淮宣 抚使,入京共商恢复大计。隆兴元年正月,同时任命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史浩为右相; 陈康伯为左相。
● 隆兴北伐失败后,投降派又重新掌权,支持过张浚北伐的大臣接连被贬,陆游也因此由镇江调往 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任通判。之后南宋又经历了宁宗朝“开禧北伐”失败,朝廷更是苟安成性。 一旦妥协和屈辱换得了苟安,达官贵人便沉溺于“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之中。朝野上下文嬉武恬,爱国志士报国无门,反备受谗谪,只能归隐田园。
● 隆兴二年岁末,宋金达成和议,史称“隆兴和议”。其主要条款有:宋金世为叔侄之国;“岁贡” 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 复绍兴和议时原状;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一门三进士”之《史绪任墓志》探微
“一门三进士”之《史绪任墓志》探微《史绪任墓志》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墓志铭之一,也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它记录了史绪任及他的两个儿子史弥远、史弥清三代人的学业成就和家族荣誉。
这篇墓志铭对于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文化教育状况、士人家族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该墓志铭进行探微分析。
墓志铭的开篇是对于史绪任的赞扬和介绍。
文中提到他是一个奉行孝道、有志于进取的人,一生兢兢业业、笔耕不辍,勤奋读书,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精通经义诸子,对于礼仪和人际关系也有较深的研究。
这些都反映了史绪任在当时社会中所重视的道德修养和学术成就,并与南宋儒家的思想理念相契合。
墓志铭详细介绍了史绪任的学业成就。
文中提到他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正字、礼部员外郎等职务,曾任官汉中知州。
这些职位的荣誉和责任既反映出史绪任的政治才能,也说明了南宋时期官员选拔和用人机制中功绩的重要性。
墓志铭还记载了史绪任其人性格鲜明,以公正、廉洁而著称,深得百姓拥戴,这也进一步展现了他的为官之道和治理理念。
而后,墓志铭亦提到了史绪任的两个儿子史弥远和史弥清。
文中称史弥远进士、中书舍人;史弥清进士、泉州知府,并对他们的学业成就进行了赞赏。
这里的“一门三进士”可谓是对于整个家族的赞美和荣耀。
这种家族成就的累积在当时社会中是非常值得骄傲和推崇的。
这也反映出南宋时期家族观念和家族荣耀在士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墓志铭总结了史绪任一生的业绩,称之为“曾国史墨散韵,范公纲角通经史”。
这句话以寓言的方式抒发了墓志铭作者对史绪任的景仰之情,并展示了史绪任博学多才的学问境界和贡献。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南宋时期,人们对于学问的推崇和崇尚程度,而学问也成为了士人社会中得以提升个人声名和家族地位的重要渠道。
《史绪任墓志》这篇墓志铭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南宋时期的士人家族的学术成就和家族价值观念。
通过对这样一篇墓志铭的探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南宋时期士人文化的内涵以及他们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趣谈:南宋权相史弥远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史弥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宋权相史弥远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史弥远导语:史弥远(1164年1233年),字同叔。
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南宋中期权相,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子。
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及第。
史弥远(1164年—1233年),字同叔。
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南宋中期权相,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子。
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及第。
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来索主谋。
史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请和。
史弥远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独相宋宁宗赵扩十七年。
史弥远权势熏灼,太子赵竑心不能平,曾书字于几曰:“弥远当决配八千里”,又呼弥远为“新恩”,意他日当将史弥远流放新州或恩州。
史弥远大惧,潜谋废立。
从越州求得宗室子赵与莒,赐名贵诚,立为沂王后,亟力扶植。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宁宗死,弥远矫诏拥立贵诚,改名昀,是为宋理宗,封赵竑为济王,出居湖州。
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湖州人潘壬等谋立济王赵竑未遂,史弥远派人逼竑自缢,诡称病死。
自此又独相宋理宗九年。
史弥远在两朝擅权共二十六年,一直得到宋宁宗﹑理宗的信用,封官加爵不已。
其亲信七人,被时人称为“四木三凶”。
史弥远等对金采取屈服妥协,对南宋人民则疯狂掠夺。
他招权纳贿,货赂公行。
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
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死,追封卫王,谥忠献。
生活常识分享。
宋代政变老手史弥远
像 其 前 的 魏 晋 南北 朝 与 隋 唐 五代 那 饨 胄恼 怒 之 下声 称 “ 有 以 同弊 ” , 准 后 , 政 变 正式 启 动 。一开 始, 史 弥远
之子 , 自己 也在 镇 压 吴楚 七 国叛 乱
情 ,用 法 义 太过 深 刻 , “ 大抵 得 于 晁错 者 为 多” 。 此说 十 分 到位 。
就死 来 洗 清 当年 不 得 不忍 受 的 巨 大
中立 过 大 功 劳 ,一 直做 到丞 相 。 可 是 他 却 因 为反 对 景 帝废 黜既 定 的 皇
太 子 、改 立 日后 的 武 帝 为 太 子 而 得 罪景 帝 。景帝 很快 与他 疏远 。
侮辱 ,他一定还会在其他场合毫尤
顾 忌 地 倾 吐 自己的 怨 言 。他 终 于实 现 了这 一 番心 愿 , 町惜 其 具 体情 节 到底 如 何 ,今 天 的 我们 对 此 已 经丝
的重要旁证 ,也许他根本就没有
身 ,在狱 中绝 食 五 日,吐 血 而 死 。 后 来 有 人 说 景 帝 对 待 臣 子 太 少 恩
读到 《 报 任 安 书 》里 的那 些 怨 言 。 可 是 司马 迂 既 然 已经 决 心 要用 从 容
立 罔 两 百多 年 来 有 靠 政 变 上台 的总
宁 宗 软 弱游 移 而 懵 懂 颟 顸 的生 性 特
点, 认为只要既成事实, 就能迫使 皂
帝认可。 杨 皇 后 选 中 礼 部 侍 郎 史 弥 他 是宁 宗 皇子 史 弥 远 第 一 次 宫 廷 政 变 是 远作 为外 朝 的 同盟者 , 赵 暇 在他 的影 响 下, 也 冲着 权 相 韩 伲 胄来 的 。开禧 二 年 赵 喊 的老 师 。 ( 1 2 0 6 ) , 韩 伲 胄贸 然 发 动 开 禧 北 对 开禧 北伐持反对 立场 , 正好起联 伐, 却 一 败 涂 地 。获 悉 金 朝 议 和 的 络 内外朝 的作 用 。 开禧 _ 二年 ( 1 2 0 7 ) 1 1 月2 0 口前
揭秘:南宋宰相史弥远简介
揭秘:南宋宰相史弥远简介史弥远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
权倾朝野二十六年余久。
史氏一族,跟着他也辉煌了多个年头。
他死后,史氏一族虽辉煌不如往日,但在朝廷做官的仍大有人在.南宋史弥远简介史弥远是南宋时期的浙江省宁波人。
父亲是个官员,因此从小的家教就很好。
相传他父亲有一个相交甚好的得道高僧,圆寂之后投胎做了史弥远,说这一生要当宰相。
当然,古代传说故事很多,大都带有迷信色彩,舆论是统治达到名正言顺的一种工具。
韩侂胄曾经权倾一时,也曾经让金人恨得牙根痒痒。
当南宋想要议和的时候,金人就提出要韩的首级。
当时朝中分成了两派,史弥远属于希望议和的那一派人,他和与韩一直有嫌隙的杨皇后合谋派人假传圣旨把韩杀了。
之后议和成功,南宋却是彻底的向大金俯首称臣了。
史弥远也曾经把握朝政,决定皇帝让谁来做。
不过后来也知道树大招风,也学会了收敛。
他懂得做人,知道怎样能够得到皇上的宠幸,怎样得到皇上的赏赐。
他当宰相的时候,还倡导理学,这是和韩截然不同的做法。
凡人皆有缺点,朝中官员大多网络党羽,他也不例外,朝中大半的臣子都是他的人。
他的一些做法也不得民心,百姓很讨厌他。
因为南宋经济到了后期就变得很不好,史弥远的应对措施并不好,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他让政府大量的印刷纸币,还不许用金属货币交换。
这不符合经济的规律,因此南宋的经济更加不好了。
史弥远的传说大多与佛有关,佛讲一个大肚能容,史弥远也曾经告诫过自己的儿子,不要和小人太过亲近。
史弥远后代史弥远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史宽之很早就死了,二儿子史宅之在青少年时期,经常出入皇宫,因此史宅之和与他年龄相仿的理宗关系很好。
在史弥远死后,史宅之破例被理宗授予进士,并先后在多个重要地方任职。
到了1248年就晋升为副相了,但是好景不长,1248年就病死在了他任职的地方。
此时,史弥远的另外两个儿子的官位已经很高了,史宜之是兵部尚书、浙东安抚使。
史定之先后当过吉州,饶州的官。
而史定之在易学方面也很有研究,并写过专著。
钱币收藏(八十三)——权臣史弥远控制下的宋理宗的宝庆年号钱
钱币收藏(八十三)——权臣史弥远控制下的宋理宗的宝庆年号钱宋理宗赵昀(音同云)是南宋第五位皇帝,系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十世孙。
赵昀原名赵与莒,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
同年九月,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
★毁誉参半40年宋理宗赵昀在位四十年,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不问政务,每日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
赵昀亲政后,立志中兴,实施了罢黜史党、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并于端平元年(1234年),派兵联蒙灭金。
然而,赵昀执政后期,有沉溺于声色犬马,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
直至景定五年(1264年),赵昀在临安去世,在位四十年,享年六十岁。
★权臣控制的宝庆年间赵昀在位40年,共使用了8个年号,第一个年号为宝庆(公元1225年—1227年)。
在此期间,朝政完全把控在权臣史弥远手中。
史弥远史一直得到宋宁宗﹑宋理宗的宠信,弥远在两朝擅权共26年。
史弥远对金采取屈服妥协,对南宋人民则是疯狂掠夺。
他招权纳贿,货赂公行。
同时,大量印制新会子,借新旧会子兑换攫取巨额利益,致使币值大跌、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死,谥忠献。
该谥号与奸相秦桧一样,足见当时礼官对其的评价。
★宝庆元宝宝庆元年,赵昀铸造了宝庆元宝年号钱。
宝庆元宝目前只见铁钱存世,币值分小平、折三两种,钱背有纪年、记监和背月纹,存世量不大,被收藏界称为南宋小名誉品,市场价格也略高。
宝庆元宝小平背汉月,市场价格1000元左右。
宝庆元宝小平背汉双月,市场价格2000元左右。
宝庆元宝折三光背,市场价格350元左右。
宝庆元宝折三背定三,市场价格2000元左右。
宝庆元宝折三背惠正三,市场价格4000元左右。
从政归中书到权属一人:南宋史弥远专权之路
书” @的中枢 格 局 为何 最 后 演 变 为 一 相 擅 权 ?这 些
问题 的研 讨 , 对于 进 一 步 探 明 这一 时期 中枢 权 力 形
同推 动所 致 。
关键词 : 南宋 ; 史弥远专权 ; 士 大 夫政 治 舆 论 ; 资善 堂会 议 ; 皇太 子 ; 宋 宁宗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4 5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5 3 1 5 ( 2 0 1 7 ) 0 3 — 0 1 4 9 — 0 8
定 资 善 堂 会 议 得 以成 立 ; 另 一 些 士 大 夫 则 主 张 重 建 皇 帝 亲 擢 台谏 、 并 任 宰 辅 的 中枢 格 局 , 但 这 却 不 具 备 实 现 的 条
件, 以致 史 弥远 在 资善 堂会 议 的 掩 护 下 , 借助 于 皇 太 子 的 力 量 , 完 成 了对 政 治 对 手 的 清 理 , 最 终 实 现 了从 政 归 中书 到 权 属 一 人 的 转 变 。 宁 宗 朝 权 属 一人 局 面 的 形 成 , 正是 士 大 夫 舆 论 、 宁 宗个 人 能 力 、 史 弥远 政 治 手 段 等 多 维 因 素 共
院承 旨司的宰 相直 辖对 史 弥 远 政 权 的意 义①。这 一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1 2 — 1 4
群 臣直 陈朝 政缺 失 , 充分 表 达 出渴 望 臣僚 进 言 的诚 意 。之 后 , 真德 秀 、 王居 安 、 钱 象祖 、 蔡 幼学 等人 纷 纷
上 奏论 事 。小林 晃 对 此 有 细 致 的 剖 析 , 认 为 这 些批
南宋权相史弥远及其家族研究
南宋权相史弥远及其家族研究南宋权相史弥远及其家族研究家族与政治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两把钥匙,明州史氏是中国古代通过科举白手起家的显贵家族的典范。
这个家族在南宋兴起之后,出了28个进士,3个宰相(史浩、史弥远、史嵩之),超过200人朝廷内外担任官职。
如此显赫一时而又对南宋政治产生巨大影响的家族在现代历史研究中却罕有人涉及,到目前为止,关于史浩的研究文章只有2篇(史美珩:《评为岳飞平反的宰相——史浩》,载《浙江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何忠礼:《试论南宋孝宗朝初年与金人的和战——兼论对张浚和史浩的评价》,载《浙江学刊》1998年第6期),而关于史弥远的则一篇也没有,关于史嵩之的有1篇(史美珩:《史嵩之起复问题探》,载《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这样少的研究成果与宋史界成果累累的现状相比,实在是太奇怪了。
在该家族掌握朝政的半个世纪里,他们拥有了令人羡慕的财富、地位和权势,但在这空前的辉煌之后,史氏家族迅速衰落,从此一蹶不振。
怎么判定一个时代是否适宜地方精英的成长这在历史上很难判定。
一般而言统一王朝时代是不利于地方精英的权势扩展的。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地方精英在乱世就是英雄,三国的英雄的起初多是争雄一方的豪强和侠客,最后才发展成为区域性的英雄和全国性的英雄的。
秦末是贵族竞起,汉末是豪强迸发,豪强就是中世中国地方精英的典型代表。
由于大一统帝国从秦以后建立起来,中央政治在事实上不可能深入到地方社会的每个方面,地方精英把持当地政治成为主流的地方政治形式。
魏晋南北朝中国出现大分裂,地方精英则是在政治上大分裂时期维持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但是隋唐的统一则要求削弱地方力量以增强中央的凝聚力。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豪强式的地方精英受到第一次沉重打击,科举以考试选才的方式把地方人才吸引到国家政权中参与政治工作,地方政治在唐代发生重大变化,地方精英从此被迫接受朝廷的体制,大部分人被吸收到政府中成为体制内力量,从此地方大族想要保持其地位就必须与朝廷权力结合,独立于国家权力之外的那种地方豪强再也无法生存下去。
宋史:谁能称得上是两宋第一权臣?要胆子大,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宋史:谁能称得上是两宋第一权臣?要胆子大,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史弥远死后,曾被他打压的著名词、诗人刘克庄(史弥远政敌真德秀的弟子,曾写诗讽刺史弥远矫诏擅权废立、谋害皇子)在一份给宋理宗的上书中,公开将史弥远、秦桧、司马光并列称呼为“柄臣(权臣)”和“小人”:柄臣与其徒皆攫取陛下之富贵而去,而独留其大敝极坏之朝纲……小人恃智巧,君子恃天理、人心之正,而天与人又有时而不然,桧十九年、弥远二十六年而衍七十日,光九月,君子之难取必于天如此。
备注:司马光未必是小人,其言行、品德都是宋代士大夫的标杆,为后人尊崇,但他跟秦桧、史弥远一样,有过对外妥协求和的行为,比如,主动割让土地(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给西夏。
毫无疑问,在史弥远死后,南宋朝野及民间的大多数人是将其看成是一个和秦桧并列的奸臣。
从史弥远在世时掌权期间的行为上来看,确实也和秦桧差不多,对金求和,对内擅权。
但纵观史弥远的生平,他实际上比秦桧嚣张得多,史弥远曾有过的某些政治行为是秦桧都不敢干的。
从政治手段的恶劣程度上讲,史弥远可以算是两宋权臣第一人,主要表现在两件事上,矫诏暗杀在职重臣,矫诏扶立皇帝。
一:矫诏暗杀在职重臣韩侂胄南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执掌南宋朝堂权柄的勋贵大臣、太师、平章军国事韩侂胄,被史弥远勾结杨皇后(杨桂枝,宋宁宗第二任皇后)伪造皇帝圣旨后,暗杀于上朝的途中。
备注:宋宁宗首任皇后姓韩,是韩侂胄侄曾孙女,韩皇后死后,宋宁宗选新皇后,韩侂胄反对立杨桂枝为皇后,但宋宁宗没听,杨皇后因此和韩侂胄结仇。
史弥远和韩侂胄政见不同,一个是妥协投降派,一个是北伐派,且史弥远当时已经官居六部侍郎(三品),要想仕途上有所进步,就需要打倒掌权的韩侂胄。
从官场的政治斗争来说,史弥远想扳倒韩侂胄无可厚非,一个位置一个坑,只有前面的下来了,后来的才能上去。
但史弥远却采取了性质最恶劣的方式,在用正常的政治斗争手段无法打倒韩侂胄的情况下,采取了暗杀的手段。
史弥远专权
史弥远专权南宋权臣史弥远。
字同叔。
明州鄞县人。
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及第。
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来索主谋。
史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请和。
史弥远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独相宋宁宗赵扩十七年。
嘉定十三年(1220)﹐皇太子询死﹐次年﹐皇弟沂王之子贵和立为皇子﹐改名竑。
史弥远权势熏灼﹐竑心不能平﹐曾书字于几曰:“弥远当决配八千里”﹐又呼弥远为“新恩”﹐意他日当将史弥远流放新州(今广东新兴)或恩州(今广东阳江)。
史弥远大惧﹐潜谋废立。
从越州求得宗室子赵与莒﹐赐名贵诚﹐立为沂王后﹐亟力扶植。
嘉定十七年八月﹐宋宁宗死﹐弥远矫诏拥立贵诚﹐改名昀﹐是为宋理宗﹔封皇子竑为济王﹐出居湖州。
宝庆元年(1225)正月﹐湖州人潘壬等谋立济王赵竑未遂﹐史弥远派人逼竑自缢﹐诡称病死。
自此又独相宋理宗赵昀九年。
史弥远两朝擅权二十六年﹐他以宣缯﹑薛极为肺腑﹐王愈为耳目﹐盛章﹑李知孝为鹰犬﹐冯为爪牙﹐专擅朝政﹐权倾内外。
薛极与胡榘﹑聂子述﹑赵汝述﹐依附史弥远﹐最为亲信用事﹐人谓之“四木”﹔李知孝与梁成大﹑莫泽﹐为之排斥异己﹐不遗馀力﹐人目之为“三凶”。
廷臣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胡梦昱等群起论之﹐皆遭窜逐。
史弥远等人﹐对金一贯采取屈服妥协的政策﹐对南宋人民则疯狂掠夺。
他招权纳贿﹐货赂公行。
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
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史弥远一直得到宋宁宗﹑理宗的信用﹐封官加爵不已﹐绍定六年(1233)病死﹐追封卫王﹐谥忠献。
弥远死后,理宗得以亲政,但其侄史嵩之仍居高位掌权。
史浩、史弥远、史嵩之祖孙三代皆拜相。
史弥远的政治地位过于突出,宋理宗的光芒亦被湮没,有“渊默十年无为”之说。
史弥远(1164---1233),字同叔。
在宁宗、理宗二朝为相二十六年,而且封官加爵不衰。
史弥远矫诏立君是怎么回事:“权相”相继
史弥远矫诏立君是怎么回事:“权相”相继史弥远在韩佗胄死后的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开始实际掌权。
他先是恢复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九月与金朝签订“嘉定和议”;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后独相二十余年(宁宗朝十七年、理宗朝九年)。
成为南宋第3位“权相”。
史弥远的降金乞和行为,一些著名理学家也颇不赞同,甚至愤慨。
为了改善形象、取悦于理学人士,他接受建议,罢除学禁;为韩侂胄执政时遭罢斥的大臣赵汝愚、吕祖谦等人复官,又追封朱熹官爵;起用了真德秀、魏了翁、杨简、李心传等诸多理学人士;还在嘉定年间,对不符合赐谥条件的理学家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分别特赐谥号为文、元、纯、正、明,提高理学派的地位。
但这些理学人士也并不是都买他的账。
特别对他不利的是,皇子赵竑非常不喜欢他,曾表示自己将来即位后要将史弥远发配八千里外的地方,流放到新州或恩州。
赵竑不是宋宁宗的亲生子,而是宗室子弟,系太祖宋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
宋宁宗本来先后有九个儿子,但是在未成年时就夭折,因此他不得不从宗室子弟中另寻储嗣。
嘉定十四年(1221年),赵竑被宋宁宗立为皇子。
赵竑对于史弥远的这种强烈不满,被史弥远安置在赵竑身边耳目所告发。
史弥远知悉太子的想法后深感不安,于是不时地在宋宁宗面前诽谤赵竑,以图废赵竑、另立他人为继承人,但未能得逞。
史弥远只好偷偷培养另一个皇室子弟赵昀,阴谋在宋宁宗去世时,废皇子赵竑而另立宗室赵昀(贵诚)为帝。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宁宗病死的当天黄昏,史弥远派人连夜把赵昀召进宫,连杨皇后都不知情。
当史弥远把废立皇子的想法拿出来与皇后及其两个侄儿商议时,杨皇后坚持反对,认为“皇子先帝所立,岂敢擅变?”史弥远只好反复做皇后的思想工作,据说“是夜,凡七往反,后终不听”。
但杨谷等说明,史弥远已命殿帅夏震派兵看守皇宫及赵竑,如果不立赵昀为帝,“祸变必生,则杨氏无噍类矣”。
杨皇后在沉思很久,权衡利害关系之后,被迫同意。
南宋权相政治
南宋权相政治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到宋朝皇权已经空前加强,但是北宋末年还是出现了像蔡京之类的权相,更甚者到了南宋,权相可谓是‚人才辈出‛,出现了如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
纵观整个南宋,仅孝宗朝没有出现权相,可以说,权相政治已经成为南宋政治的一个特点。
南宋权相当政的背景和原因非常复杂,本文主要从制度和非制度两方面来分析的。
从制度方面来说,北宋后期逐渐加强的相权到南宋得到进一步巩固,宰相兼枢密使在孝宗以后成为定制;与此同时,台谏制度也开始遭到破坏,这导致以台谏为首的监察系统对宰相的监作用也随之丧失。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宰相制度和台谏制度的变异为权相的出现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此外,北宋晚期已经明显日坏的士风,经过秦桧当政时期的政治高压和文化专制的摧残,使得士人价值趋向发生彻底改变,奔竞之风、政争之风、奢侈之风等风气愈演愈烈,并成为当时士人之间普遍性的现象。
如果说南宋宰相制度的变化和台谏制度的破坏给权相当政提供可以生存的土壤,那么此时的政治风气则是这块土壤里的肥料,它催生了像韩侂胄、史弥远以及贾似道等权相的产生。
南宋权相政治打破了北宋以来逐渐形成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权相的出现并没有危及到皇帝的地位,相反,皇帝的地位相当稳固,权相成为皇帝的‚代权人‛。
但是权相政治未必不是常态下的政治,它给南宋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伴随着权相日益发紫的权势,南宋王朝也走到了尽头。
关键词:南宋;权相;政治The research of the Powerful Primer M inisters’ Politic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eudal autocratic system,the imperial power had been strengthened unprecedentedly in Song Dynasty. But at the end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it still appeared a powerful prime minister,as CaiJing. And so more powerful prime ministers appeared,such as QinHui,HanTuozhou,ShiMiyuan,JiaSidao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roughout the whole Southern Song Dynasty,just the period of XiaoZong had not appeared. So,politics of powerful prime ministers had been turned into a trait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litics. The essay will analyze this phenomenon.The reasons and undergrounds of Powerful Primer Ministers being in the saddle were very complicated. I will analyze it from system and non-system. From the system,the primer ministers’ power of being strengthened in t he lat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had gotten further enhanced. The primer minister also being a senator had become a rule after XiaoZong. At the same time,TaiJian system had also been begun to break. The function of monitoring system of being controlled by TaiJian for primer ministers had been come down. In some way,the changes of primer ministers’ systemand TaiJian system had provided conditions for powerful primer ministers appearing. And more,throughout the suppression of QinHui and destruction of cultural tyranny,the bad ethos in Northern Song made intellectual change their values’ trend. Competition ethos,political combating ethos,luxury ethos and other political ethos had become more and more in vogue. It became a common phenomenon. If the changes of Southern Song primer ministers and destruction of TaiJian system had provided conditions for powerful primer ministers appearing,the political ethos was a Catalyst. It made powerful primer ministers birth,such as HanTuozhou,ShiMiyuan,JiaSidao and so on.Powerful Primer M inisters’ Politics had broke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emperor and the literati reined the country together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appearance of powerful primer minister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d not put the emperor endanger. The status of the emperor was very steady. The powerful primer ministers were just the Deputies. But Politics of Powerful Primer Ministers was not a common politics. It brought so many damages. with the developed power of powerful primer ministers,Southern Song Dynasty had come to the end.Keywords: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werful Primer Ministers ; Politics目录绪论 (5)(一)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5)(二)学术史回顾 (7)(三)“权相”概念的界定 (11)一、各具特色的权相政治 (12)(一)颇具政治投机色彩的秦桧 (12)(二)拥有皇戚贵胄光环的韩侂胄 (16)(三)作为“实力派”代表的史弥远 (21)(四)别样风格的纨绔子弟——贾似道 (24)二、南宋权相政治出现的原因 (29)(一)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及宰相权力的扩大 (29)(二)宋代台谏制度的完善与破坏及台谏监察作用的丧失 (33)(三)绍兴和议后的政治风气及其影响 (36)三、权相政治对南宋朝的影响 (39)(一)权相政治对南宋政治风气的影响 (39)(二)权相政治对南宋政局的影响 (41)结语 (47)主要参考文献 (51)后记 (54)绪论(一)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宰相,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总揽全国政务的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官职称号。
《宋朝史》——公元1224年宋理宗继位:偷天换日的史弥远
《宋朝史》——公元1224年宋理宗继位:偷天换日的史弥远前因玉津园之变:1207年,南宋礼部侍郎史弥远为了铲除权臣韩侂胄(tuōzhòu),联合皇后杨桂枝,伪造密旨指使禁军将领夏震派人埋伏于韩侂胄上朝的路上,将他挟持至玉津园(皇室花园)内槌死,之后史弥远掌控朝政。
1224年,宋宁宗去世,宰相史弥远勾结杨皇后,假传遗诏,拥立宗室成员赵贵诚继位,是为宋理宗;太子赵竑被迫出居湖州。
此后,史弥远继续执掌权柄、排除异己,朝政日益败坏,南宋国力衰微。
史弥远画像宋宁宗去世前已经立了皇子赵竑为太子,宰相史弥远因为把持朝政,招来了赵竑的反感。
他知道赵竑即位后肯定容不下他,就扶持另一个宗室子弟赵贵诚(原名为赵与莒),让他继承赵竑的沂(yi)王位。
史弥远知道太子喜欢弹琴,就买通了一个擅长弹琴的美女,让她去服侍太子。
一方面,她可以成为史弥远安插在太子身边的眼线;另一方面她可以挑拨太子妃吴氏和太子的关系,并影响太子的名声,特别是杨皇后对太子的印象。
果不其然,太子特别宠幸这位美女,引起了吴氏的嫉妒,吴氏进宫和皇后诉苦,说太子的不是。
皇后特地赐水晶双莲花给他们,并让太子为吴氏戴上,以此调解他们的关系。
但太子后来又与吴氏争吵,还打碎了水晶双莲花,皇后得知后对太子十分不满。
史弥远趁势在宁宗和朝臣面前诋毁太子的名声,说他沉迷女色,荒淫无道。
此外,他大肆宣扬赵贵诚如何贤能,试图造成一种赵贵诚更适合做储君的舆论氛用。
宁宗病重后,史弥远向他提出立赵贵诚为皇子,遭到宁宗的拒绝,史弥远并没有就此放弃。
宁宗将要不久于人世时,史弥远将宰执大臣和负责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都拦在了宫外,让党羽郑清之通知赵贵诚做好即位的准备。
史弥远和郑清之两人一夜之间起草了二十五道诏书。
在史弥远的操作下,赵贵诚被立为皇子,赐名赵昀(yún),并被封为成国公,他的地位已经和太子赵竑不相上下。
为了防止落人把柄,史弥远还指使史官将这些诏书的日期提前了四天,造成是出自宁宗之手的假象。
一代权臣政变上台,权倾朝野对敌投降,最后却没有被列为奸臣,为什么
一代权臣政变上台,权倾朝野对敌投降,最后却没有被列为奸臣,为什么南宋中期有一位权臣,官至宰相,权倾朝野,他想占据育王寺建造自家坟冢,众人畏惧此人权威,都不敢反对。
这时一位小和尚挺身而出,说自己有办法劝阻这位大官。
这个小和尚是怎么做的呢?他在寺院的通道墙壁上写下这么一首“偈子”:“寺前一块地,常有天子气。
丞相要作坟,不知主何意。
”这位权臣看到这个偈子,便打消了霸占寺院的念头。
这个权臣就是史弥远,这个史弥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呢?史弥远是南宋尚书仆射史浩之子,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他是一个主和派,对于金国采取卑躬屈膝的求和态度,他所代表的是南宋主流的偏安思想,能保住目前的荣华富贵就是极好的,什么进取,什么统一,全部抛诸脑后。
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后,史弥远联合杨皇后,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并将其人头送给金国。
随后史弥远违背宋宁宗的意愿,废掉太子,拥立宋理宗。
因为拥戴之功,史弥远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宋理宗早年不能政务,朝中一切大小事物皆由史弥远控制。
史弥远队内滥发货币,搜刮民财对外一味求和,向金国卑躬屈膝。
在他执政期间南宋经济越发糜烂,政治更加污浊。
但是,比较有趣的是,一向主张改革,坚持北伐的韩侂胄,被南宋官僚骂为奸臣,而且后来被《宋史》编入奸臣传。
而政治污浊,对外软弱的史弥远,却没有被南宋官僚攻击,他甚至都没有进入《宋史》的奸臣传。
这是为什么呢?南宋文学家刘克庄就曾写文章大骂史弥远,认为他祸国殃民,是个奸臣。
而在史弥远死后,给他的追谥是“忠献”,与秦桧一模一样,耐人寻味。
以上至少可以说明,史弥远的所作所为不是没人反对,只是这些反对者形不成主流,人数少,声音低。
史弥远之所以没有被南宋大多数官僚反对,还是因为他的行为符合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对外妥协,维持现状,这都是保守派官僚地主希望看到的。
而史弥远之所以后世没有被列为奸臣,是因为他和儒家理学人物关系很好。
韩侂胄打压朱熹一派的理学儒生,史弥远作为他的政敌,启用了理学派,推崇朱熹的著作,这一切都让后世儒生对于史弥远感恩戴德,所以即便史弥远的行为祸国殃民,却也没有在史书上列为奸臣。
从朝堂到相府:南宋史弥远主政时期的中枢政治运作
从朝堂到相府:南宋史弥远主政时期的中枢政治运作
韩冠群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62)5
【摘要】南宋史弥远长期专权的实现,既因为宋宁宗理政能力低下,也是其与宋理宗君相合作的结果。
为了维持专权,他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常规的中枢决策机制。
即以
皇帝为中心的御前决策重要性降低,都堂和相府成为决策的中心。
他既充分利用宰
相居于行政枢纽的制度便利,又采取人事控制的手段,破坏了宰执合议的程序,取消了监察和封驳程序;以控制臣僚奏对和舍奏用申等方式实现以自身为中心的信息通进,
以检正、都司、枢掾的直属化下行有司之事,从而建立起新的政务处理机制。
也正
是因为权相产生的基础在于君主的权力让渡,一旦基础动摇,权相政治也就走向终结。
南宋权相政治时断时续、或长或短的特点,或许可以由此得到解释。
【总页数】12页(P81-92)
【作者】韩冠群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论政治冷漠对民主政治运作的积极意义
2.抗战时期邓小平论共产党员与民主政治--兼论民主政治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3.史弥远当政时期南宋对金政策之演变r——
从嘉定和议到联蒙灭金4.从政归中书到权属一人:南宋史弥远专权之路5.企业资本项目运作的重点内容及实现路径
——访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远堂律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权相史弥远及其家族研究南宋权相史弥远及其家族研究家族与政治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两把钥匙,明州史氏是中国古代通过科举白手起家的显贵家族的典范。
这个家族在南宋兴起之后,出了28个进士,3个宰相(史浩、史弥远、史嵩之),超过200人朝廷内外担任官职。
如此显赫一时而又对南宋政治产生巨大影响的家族在现代历史研究中却罕有人涉及,到目前为止,关于史浩的研究文章只有2篇(史美珩:《评为岳飞平反的宰相——史浩》,载《浙江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何忠礼:《试论南宋孝宗朝初年与金人的和战——兼论对张浚和史浩的评价》,载《浙江学刊》1998年第6期),而关于史弥远的则一篇也没有,关于史嵩之的有1篇(史美珩:《史嵩之起复问题探》,载《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这样少的研究成果与宋史界成果累累的现状相比,实在是太奇怪了。
在该家族掌握朝政的半个世纪里,他们拥有了令人羡慕的财富、地位和权势,但在这空前的辉煌之后,史氏家族迅速衰落,从此一蹶不振。
怎么判定一个时代是否适宜地方精英的成长这在历史上很难判定。
一般而言统一王朝时代是不利于地方精英的权势扩展的。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地方精英在乱世就是英雄,三国的英雄的起初多是争雄一方的豪强和侠客,最后才发展成为区域性的英雄和全国性的英雄的。
秦末是贵族竞起,汉末是豪强迸发,豪强就是中世中国地方精英的典型代表。
由于大一统帝国从秦以后建立起来,中央政治在事实上不可能深入到地方社会的每个方面,地方精英把持当地政治成为主流的地方政治形式。
魏晋南北朝中国出现大分裂,地方精英则是在政治上大分裂时期维持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但是隋唐的统一则要求削弱地方力量以增强中央的凝聚力。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豪强式的地方精英受到第一次沉重打击,科举以考试选才的方式把地方人才吸引到国家政权中参与政治工作,地方政治在唐代发生重大变化,地方精英从此被迫接受朝廷的体制,大部分人被吸收到政府中成为体制内力量,从此地方大族想要保持其地位就必须与朝廷权力结合,独立于国家权力之外的那种地方豪强再也无法生存下去。
从宋代开始,地方豪强消声匿迹,其原因过去被认为是唐代长期压抑豪强和五代军阀混战的结果,事实上这两点原因都经不起仔细推敲。
五代的军阀割据下的地方政治新形态或许才是地方豪强受到沉重打击的真正原因。
军阀代替之前远在天边的皇帝执掌地方政权,使得以前长期存在权力空白被军阀们填上了,地方豪强没有发挥政治力量的空间,军阀们为加强本区域内的控制也不充许地方豪强继续把持政方政治。
随后宋代重用文官,扩大科举考试,将大批地方人才吸收到国家政权中,地方精英大多被抽离其本乡本土,地方人才日益匮乏,从此不成气候了。
在宋代,显贵家族与前代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科举发家,权力致富,其兴也速,其亡也速。
宋代以后,科举考试的能力和皇帝的喜好成为中国家族发达的两个必备条件,皇权从中获得了无限的好处,君权至上的观念只有到了这时才有可能真正确立。
从宋代开始,一个家族的兴亡不再系于家族实力本身而是系于皇权的好恶,科举考试事实上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是代皇帝选择一部分人听话的人先发家罢了。
这样,家族发展实现了由中世中国的富而贵到近世中国的贵而富的可怕转变,追求权力成为中国人的普遍信仰,读书求学为的是这个,求神拜佛为的也是这个。
其影响是深远的,看看今天的公务员考试火热到什么程度就会明白这种转变起到了什么样的恶劣后果。
一、宋代政治与明州社会宋代推行了一套十分严密和成功的文官考试制度(科举),一个身处州县的士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其难度是非常大的,取得进士的功名就更加不易了。
但是科举一旦成功,荣华富贵随之而来,不过由于科举考试的难度太高,一个家族通过科举成功之后取得富贵很难保证其后人能够继续成功,家族繁荣在科举制下是颇难持续的。
于是宋代在推行科举的同时又推行荫补制度,让考中科举成为中高级官员的人才的子弟有机会直接进入仕途,在中国只要能够掌握或者接近权力就有发家致富的可能。
宋代国家政权一方面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又用荫补制度来保证科举成功者家族的利益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持续下去。
荫补制是科举制的有效补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科举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不说,士大夫阶层的权益也得到有效维护。
但是由于荫补出身的官员起点低,升迁慢,政治前途有限,所以荫补官不会冲击到科举官的利益,荫补制也只能减慢士大夫家族的衰落,一个家族如果不能在科举上连续成功的话,像前代那样的世代官宦之家是不可能出现的。
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对地方精英家族的兴起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州在唐代以前经济发展程度并不高,直到738年,明州地区才首次成为单独的行政单元。
明州在唐代得到初步的发展,唐末五代中原混战,但是江南却得到局部的安宁,明州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进入宋代明州经济实力更是迅速膨胀,唐代中期年国家统计的明州人口为4万户,到北宋末年则高达12万户。
这种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南宋初年由于金人南侵而受到相当大的阻碍,据有关统计,1130年金兵攻陷明州至少造成本地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死于战乱,许多家族遭到灭顶之灾。
但是随即而来的新的政治地理格局又使明州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由于南宋定都杭州,毗邻杭州的明州的政治重要性突现出来,明州尽管在北宋时经济尚算发达,但是政治地位不高,离政治中心相当遥远。
到南宋,明州成为京畿之地,在政治上拥有有利地位使本地精英进入权力中心的机会大增。
尽管明州在北宋时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教育,地方精英也逐渐形成,但是在南宋以前,明州地区并未产生过著名的文人和学者,宋孝宗时期(1162—1189)史浩和楼钥的崛起是明州文化中心地位确立的标志。
到孝宗后期(1180—1190),明州在学术上出现繁荣局面,慈溪人杨简和鄞县人袁燮追随陆九渊研习心学,形成学术史上著名的四明学派,陆九渊的心学一度在明州取得主流地位,学术的繁荣使明州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到南宋,明州在科举考试上得显著提升和巨大成就。
在北宋,明州的进士比率不超过全国总数的1%,而到了南宋,一次科举考试明州的进士人数就要占到全国的10%左右,考虑到明州人口只占到南宋总人口的1.5%,这一比率足以表明明州在南宋的科举考试中具有何等显著的地位了。
随着科举的成绩的增长,明州士大夫在政治上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在北宋,明州没人进入国家权力中枢,而到了南宋,明州先后出了5个宰相和10个副相。
同时地方精英家族也开始形成,除了史氏家族之外,尚有定居明州的宋代宗室集团和北方移民楼氏家族。
明州赵氏在南宋先后有140人考中进士,而明州楼氏在北宋出了7个进士,到南宋则有30人考中进士,其中楼钥官至副相,成为是全国知名的文学家。
可见,到了南宋,明州已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政治地位重要的地方政治单元,史氏家族从这里发迹并非偶然。
二、史才与明州史氏的兴起明州史氏兴起以前在当地只是一般家族,要追溯其前代的情况是比较困难的。
明州史氏在发达以后自称出自栗阳史氏,栗阳史氏在历史上是名门大族,明州史氏是这一名门的史惟则之后。
史惟则在唐代做过翰林学士,不少学者认为明州史氏的说法不可靠,极有可能是想攀附名人。
由于唐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长江下游地区,尤其是像明州这样的地方是很难形成地方精英集团的。
据现代学者的推测,明州史可能是栗阳史中的破落户或支系后裔迁居而形成的,绝不可能是名人史惟则的直系或旁系后代。
明州史氏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可靠的祖先是史成。
史成是当地的一个毫无影响的小人物,根本没有史料可以说明他的情况。
史成的儿子史简开始与文化发生关系。
史简(1034—1058)只活了二十岁,生前只是乡间政府的衙役,读过一点书,但文化水平是很低的。
史简英年早逝,他的妻子叶氏独立扶养儿子史诏(1058—1130)成人,史简家境贫寒,死后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财产,全靠妻子叶氏(1033—1118)支撑家庭的生活,叶氏是个很能干的女人,他不但将儿子史诏培养成才,而且还使史家一度达到小康水平。
史诏在叶氏的教育下进入当地学校学习,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的文人,不过他只能算是一个具有中等水平文化人,史诏不愿离开母亲,所以长期从事的都是临时性的地方文化工作,干过政府的抄写员、祭文的写手和乡间的教书先生。
史诏的孝行得到当地政府的赏识,使他成为地方名人,1107年被地方官推荐进入太学,人称“八行先生”。
史诏本人没能成为政府官员,但是已经开始接近政府权力了。
真正使史家开始发迹的是史诏的儿子史才(?—1162)。
史才是史诏的次子,1118年考中进士,成为明州史氏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人,也是该家族第一个做官的人。
史才考中进士后担任处州的县尉,北宋灭亡时调任余姚县尉。
1130年明州被金兵攻陷,境内大乱,这时史才不在家乡,他的兄弟史木成功地组织家族成员和乡民逃难海上,成为民间地方领导人。
由于史才入仕,史家地位提升。
加上史诏生的五个儿子逐渐成人,史家人丁兴旺,除了史才之外,还有史师仲、史木、史禾和史光。
因此,这时的史家在地方上已有了一定的号召力了。
战后史家回到明州重建家园,史诏在回到明州后不久就病死了,其幼子史木不久也病死了。
史诏的病逝使史才不得不暂时停职回家守孝。
服丧完毕后史才重新回到官场,先后担任过永嘉和余杭的知县,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杭州知州李光,李光是当时的名士,后来做过副宰相。
由于李光反对秦桧对金投降,在党争中被迫害罢官,史才因此受到牵连而丢了官。
这一打击大约使史才的性格大变,为了能够再回官场,他开始向权相秦桧献媚,这样在1151年左右得到国子监主簿的职位。
国子监主簿只是小官,史才是不满足,他进一步投靠秦桧,得到秦的信任,推荐他出任右正言,不久又晋升为右谏议大夫,充当秦桧在朝中的打手,专门攻讦秦桧不满意的人。
1153年10月,史才的无耻行为得到回报,他被秦桧推荐出任副相,尽管对秦桧很忠心,但他之前与李光关系成为他政治上的污点,他在副相上的只干了10个月就被罢免了,1154年6月罢职提举洞霄宫,之后他完全退出了政治舞台。
史才在宋代政治史上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帮凶,尽管他做到副相的高位,但是《宋史》却没有为他立传,他的事迹在史籍中也少得可怜,《宋史》上只有一条关于他的故事,就是他要求整治太湖水利的事情。
尽管史才的政治名声不佳,但是他却使明州史氏挤身官宦之家的行列。
明州史氏初登官场就取得了副相的成绩让该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大大改善。
史才的成功使史家有了荫补入官的特权,在社会生活上史家更成为拥有特权的官户而高人一等,自然在当地成为大族。
史才的成功还为史家进一步的发达创造了条件,史才以牺牲自己的名誉换来了明州史氏的兴旺发达。
三、史浩与明州史氏的发达明州史氏的真正的发达是由史才的侄子史浩开创的。
史浩(1106—1194)是史才的长兄史师仲的长子。
史师仲死后史浩由他的三叔史木教导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