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国际金融危机

合集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执 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措施在一定程 行 度上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加速经济回暖。 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彻底清除、全球 措 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应对危机的措施 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未来可能逐渐凸现。 施 的 1.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 效 稳定了金融市场。在金融危机 的发源地美国,反映银行间信贷成本指标的3 果 个月LIBOR已经显著下降,中长期住房抵押贷 款的利率水平也明显下降。2009年5月,美 及 国财政部对19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实施压力测 试,结果是9家商业银行不需要增资,其余10 评 家合计需增资746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如 果没有新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美国金融市场 价 已经开始趋稳。
(四)产业发展政策
为了抢占新的制高点,奥巴马政府在新能源、环 保政策方面较为高调。 欧洲产业政策“有攻有守”。“攻”是为了发展 新兴产业,占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守” 是为了维持重要产业的就业,避免这些行业的重 要企业被他国收购。 欧洲重在提高“绿色技术”的水平至全球领先地 位。 日本试图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投资、提高东 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日本也看中了商业 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 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行业。
金融危机从最初的酝酿到现在的大爆发,席卷 了全世界大部分的资本市场,其本质就是远远 超出银行承受能力的信贷投资和消费的失败导 致大规模的金融资金链的断裂。
简评
国际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来势猛、强度大、复杂多变, 至今还在蔓延,仍未见底,我们应在战略上 做好打持久战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在政策上 做到及时准确又留有余地,在操作上要以全 球视角判断和把握危机走势,一方面紧盯美 国、欧盟等大经济体的经济金融走势,另一 方面要密切关注原材料、大宗商品及资本市 场的变化,同时关注和中国同处发展中国家 阵营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走势和暴露的问题, 并以此为鉴。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国际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体系内部或外部的原因,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债务违约、资产价格暴跌等一系列金融问题,从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衰退的情况。

这种危机通常会对全球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史上,20世纪初的大萧条、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是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市场动荡:金融危机时期,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交易量剧增,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信心下降,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

2.实体经济受挫: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机构出现倒闭、资金短缺,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增加,投资者信心受挫,从而导致实体经济活动减缓,产出和就业受到冲击。

3.货币政策受限:金融危机时期,央行面临降息的压力,但同时又要避免通货膨胀和汇率下跌等问题,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限制。

4.国际贸易受挫: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消费需求下降,国际贸易额减少,跨国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生产停滞等问题。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旨在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增长、保障金融体系稳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具体措施包括:1.财政政策刺激:各国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或提供财政刺激措施,以刺激需求、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宽松:央行采取了降息、提供流动性支持、购买国债等措施,以提供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和降低融资成本。

3.金融监管加强:各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控制杠杆率,防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4.国际合作加强:各国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通过G20峰会等平台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国际金融稳定。

5.改革金融体系:各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金链断裂,市场崩盘的金融危机.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

四个阶段:
1、金融产品的危机阶段(2007.2.---7.) 2、金融机构的危机阶段(2007.7---2008.3) 3、金融市场的危机阶段(2008.3---2008.10)
4、经济衰退,演变为经济危机的阶段(2008.10---)
第一阶段(2007年2月-7月)
务共610亿美元,平均每个公民负20玩美元的债务。
这个人口近32万的国家成为全球负债水平最高的国
家之一。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2、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4、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5、国际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进出口月度增幅
as % of previous year
50 40 30 20
40 35.1 30.6 28.1 27.5 26.6 24.6 26.3 21.8 33.6 31.2 26.9 23.1 21.3 21.1 21.5 19.2 17.7 15.6
6.4 10 0 -10 2008'1 2008'3 -20 -30

相反,冰岛央行的流动 资产却只有40亿欧元。
2006年冰岛人均GDP达到53766美元,成为欧洲 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然而,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 冰岛的金融业走进了死胡同。冰岛第二大银行旗下
的一家互联网银行在欧洲广泛吸引储蓄,其中仅在
英国大约30万个储户近40亿英镑的资金,包括大量
的英国政府的存款。目前,冰岛前三大银行所欠债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霍特莱认为,由于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能力是有限的。在金本位制度下它 受黄金准备的限制;在采取不兑现的纸币条件下,为了稳定汇率和防止国际收 支逆差的过度扩大,也不能无限扩张信用。这样,当信用扩张到达一定程度后 ,银行迟早要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而相反地采取紧缩性的信贷政策,这就导致 危机和继之而来的累积的衰退过程。设若信用紧缩现象不发生,商业周期的繁 荣阶段将无限延长这种理论是把经济周期的原因完全归结于现代的货币信用制
纯货币危机理论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把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说成 是纯货币现象。这种理论不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之唯一 充分的原因,在于银行系统周期地扩张和紧缩信用,而且认为危机 之所以产生,完全是由于繁荣后期银行采取的紧缩性信用政策造成 的。它认为只要在繁荣后期银行继续扩张信用就能防止危机的爆发 。纯货币危机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英国的霍特里(R.Hawtrey, 1879~1971)和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曼。
纯货币危机理论的论点:
纯货币危机理论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只用于零星支付,流通 的主要工具是银行的信用。由于银行体系有通过乘数作用创造信用的功能,因 而作为主要流通工具的银行信贷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当银行体系采取降低利率 、放松信贷以及收购有价证券等扩张性的信用政策时,由于商人所运用的资本 大部分来自银行信用,所以银行利率的轻微变动,商人最为敏感。利率降低, 商人将增加向银行的贷款,以增加其对生产者的订货,于是引起生产的扩张和 收入的增长,收入的增加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市 场繁荣和企业家的乐观情绪促使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兴旺,由此引起货币流 通速度的增加,造成累积的信用扩张和经济高涨。
许多经济学家后来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第一代 货币危机理论。该理论从一国经济的基本面解释了货币危机的根源 在于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冲突,如果一国外汇储备不够充足 ,财政赤字的持续货币化会导致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并最终引发货 币危机。当宏观经济状况不断恶化时,危机的发生是合理的而且是 不可避免的。它比较成功的解释了20世纪70~80年代的拉美货币危 机。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应对措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金融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这场危机带来的教训和启示,让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国际金融的本质和应对之策。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国际金融稳定的原因有多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债券和股票市场高度关联,一个国家的经济崩溃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经济的崩溃,造成所谓的“金融灾难”。

其次,全球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由于全球资本流动迅速,大约每天5500亿美元在国际间流转,而一旦这些资本出现流动性危机,则会导致全球需求波动,企业的盈利状况受到极大影响。

最后,各国间货币政策的不一致性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相互影响,而货币政策的更改往往会引起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使得各国经济陷入衰退。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流动性危机,表现在经济上就是信贷紧缩。

因此,经济衰退是金融危机带来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影响之一。

全球经济体的发展停滞,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失业率上升,这些都是金融危机带来的结果。

此外,金融危机还会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还会对世界各国政治稳定性产生长期影响。

三、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措施金融危机是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世界各国来说,必须要制定合适的应对措施。

首先,各国应该积极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保证市场的稳定和有效地运转。

其次,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金融市场的互利发展。

最后,各国政府应对衰退期采取逆周期调节政策,减轻金融危机对于经济的冲击,降低失业率,并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是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强监管,还应该制定适当的政策,使得经济能够尽快恢复并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

我国对外依存度已相当高,外部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受到影响。

加之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

伴随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就业、“三农”、节能减排、金融领域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可能会进一步显现。

这对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构成了新的严峻考验。

国际金融危机已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具体表现在:一是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较快,投资增长有所放慢。

二是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原材料价格和运输市场需求下降。

三是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低迷,消费热点降温。

四是部分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就业形势严峻。

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现象增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农民工返乡增多。

五是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国际金融动荡严重影响了国内投资者信心,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由于企业亏损增加、利润减少,银行体系经营压力加大,潜伏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一、国际金融危机概述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是指一个国家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剧烈动荡和混乱,对实物经济的运行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它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绝大部分的金融指标急剧恶化,股市暴跌,资本外逃,信用遭到破坏,银根奇紧,利率上升,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官方储备大量减少,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货币的对内对外大幅度贬值等。

所谓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国际金融领域所发生的剧烈动荡和混乱通过支付和金融操作,或通过金融恐慌心理迅速传导到相关的国家或地区,而使有关国家或地区的金融领域出现剧烈动荡和混乱金融危机的分类1.以金融危机的影响地域来划分国内金融危机区域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2.以金融危机的性质、内容来划分货币市场危机资本市场危机金融机构危机(银行业危机)综合金融危机:表现为上述几种危机的混合体3.以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系统性金融危机非系统性金融危机⑴货币市场危机又称货币危机,是指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由于其国内经济变化没有配合相应的汇率调整,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通常表现为本币价值高估,由此引发的投机冲击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其结果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大幅度贬值,或者该国金融当局为捍卫本币币值而动用大量的国际储备干预市场或大幅度提高国内利率。

⑵资本市场危机指某些国家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由于国内外原因,导致价格在短期内大幅度下降。

资本市场危机与货币市场危机具有联动作用,资本市场危机可以导致货币市场危机,而货币市场危机同样可以导致资本市场危机。

⑶金融机构危机又称银行业危机,指某些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出现大量不良债权或巨额亏损,导致破产倒闭或支付困难。

其影响极易扩散,引发社会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挤提风潮,从而严重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国际银行也出现信用危机,从而导致地区性或全球性银行也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发生 银行破产领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以至于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乃 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主要表现有: 1.股市暴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 2.资本外逃,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成因分析
(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3)外资的过度流入; (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5)过早的金融开放。
谢谢观看
产生原理
很多人感觉到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都在问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经济学 家通过各种理论、模型,以专业的角度向大家长篇大论地讲解,可是很多人听过之后还是弄不明白金融危机到底 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两兄弟种粮》的故事通俗地讲解一下金融危机产生的原理。
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块不为人知的荒岛,后来探险家们前往世界各地探险,无意中惊奇地发现这块荒岛地 域辽阔,地质肥沃,环境也还不错,这一消息传开后,人们不远万里竞相前往这块被誉为宝地的荒岛圈地、抢地。 有一家哥弟俩人也结伴前往,好不容易圈占了一处肥沃的土地,与此同时,其他一起赶来到邻居、同行人也抢到 了划归自己名下的一块地,就这样,这块荒岛很快就被人们瓜分完毕了。
银行危机
国际货币危机,即一国货币汇率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剧烈的波动,并导致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性的货币支 付危机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债券债务关系中,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不能按照债务契约规定按时偿 还债权国的债务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国际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陷入金融危机,并严重地影响国际金融和国 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不仅使得世界各大经济体遭受重创,也打击了普通民众的财产和生活。

那么,让我们深入了解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一、危机的原因当时,全球金融市场的贷款利率过低,并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那么,世界各国为什么纷纷开展所谓的“放松监管”呢?当时,通货膨胀率过低,政策利率也偏低,家庭和公司在缺乏稳定支出的情况下,增加了债务,导致经济萎靡不振。

因此,政府采取了逆周期调节策略,推行政策宽松,试图通过扩大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发展。

但是,这种“宽松政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产生良好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市场泡沫,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二、影响1.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不信任和市场动荡,引发了经济不稳定的周期。

投资者纷纷撤出投资,并关闭投资项目。

2.企业裁员:由于许多公司陷入困境,为了保持生存,纷纷减少员工,并加强成本控制。

这些裁员事件造成的影响时间长,并持续影响家庭、社区和公司的财政组织能力。

3.财政危机:政府为了应对危机,不得不拆迁政府债务大幅增加,甚至有些国家无法偿还债务。

在危机的影响下,很多社会福利项目也遭受了打击,并大幅缩减或取消。

此外,这些政策还对公共资源和对社区服务实施限制。

三、应采取的措施针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1.扩大财政赤字:国家采取了扩大财政赤字的措施,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便帮助那些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缓解个人和家庭的财政压力。

2.实施货币政策:由于银行缺乏流动性,央行决定增加贷款额度,并降低政策利率,以刺激金融市场的活力,并扩大货币供应,以支持实业经济。

3.加强金融监管:为了避免市场过热,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法律体系,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总之,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了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们了解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一些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第四章国际金融危机第一节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的总称,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

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出现偿债困难。

一、欧洲货币危机:1991年12月《欧洲联盟条约》在荷兰签署,欧共体向着货币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马约的目标是统一货币、建立欧洲中央银行。

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欧共体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制,创立了欧洲货币单位。

并制定了各成员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的法定中心汇率。

于是各成员国之间形成固定汇率制度,对外实行联合浮动。

欧洲货币危机发生之前,德国状况好于其他国家,德国马克属于“硬币”。

经济状况好转使德国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的比例上升,其他国家的比重下降,欧洲货币体系内部力量失衡。

在外汇市场软币压力增大时,德国又提高了汇率,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被大规模抛售,面对巨大的贬值压力,给国际投机者提供了机会。

最早遭受投机性冲击的货币芬兰马克和瑞典克朗。

在投机性冲击下,芬兰放弃固定汇率,大幅贬值,瑞典政府坚决保卫克朗,将短期利率提高到年率500%,最终击退了投机性冲击英镑和里拉也持续遭到冲击,法郎也遭到冲击,但是通过法德两国共同干预以与法国大幅度提高利率,使法郎得到回升。

欧洲货币体系处于半瓦解状态。

二、墨西哥金融危机:94年年底,墨西哥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在82年发生债务危机之后,实行了全面的经济市政和改革政策,紧缩经济并大幅度削减财政赤字。

87年,重新固定比索与美元的汇率,89年改为爬行钉住汇率制,91年变为移动目标区域汇率制,并逐步扩大比索允许波动的X围。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成效,国民经济稳定回升。

94年,墨西哥发生了暴乱,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引起全球加息风潮。

国际金融危机的观点

国际金融危机的观点
投资保护主义升温
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各国可能采取投资保护主义措施,如对 外资进行限制或审查。
03
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应对
货币政策
01
02
03
利率政策
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 供应,刺激投资和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
存款准备金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 银行的可贷资金,控制信 贷规模,防止经济过热。
公开市场操作
3
金融服务将更加个性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金融服务将 更加个性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金融监管的未来发展
01
金融监管将更加严格
随着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加和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监管将更加严格,加
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约束。
02
监管技术将更加先进
随着技术的进步,监管技术将更加先进,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内部因素
例如经济过热、泡沫破裂、政策失误、监管不力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国际 金融危机的爆发。
外部因素
例如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 国际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02
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影响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
国际金融危机通常会导致全球经济活动萎缩,投资减少、消费低 迷,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设和社会福利支出,同时控制债务规模和债务成本。
监管政策
金融机构监其业务风险 可控,防止金融风险积累。
资本充足率要求
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进行要求,确保其有足够 的资本来承担业务风险,防止因资本不足而引发的 金融危机。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止损和止盈
投资者应及时设定止损和止盈点,控制投资亏损的范围以及盈利后及 时止盈,避免过度追求收益而忽略风险。

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18
• 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日本仅为美 国的零头,37万平方公里,相差25倍;1990年 日本的土地总值达到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 资产总值多4倍。 • 日本天皇皇宫的土地(4平方公里)按当时的 市价折算比整个加利福尼亚州都值钱。 • 1985年日经指数为12000点,到1989年飙升到 39000点,四年内翻了两倍多。
3) 在开放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固守已经僵化的钉住汇率制。
4) 政府的监管手段和措施赶不上金融市场衍生工具的发展。 4. 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繁性
5. 金融危机后果的严重性
11
国际金融体系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着危机:
► ► ► ► ► ► ► ► 金本位制崩溃(1920s) 华尔街危机和经济大萧条(1929-39) 美元违约(1971)和全球通胀(1970s) 拉美债务危机(1980s) 全球股市危机(1987) 日本金融危机(1991-2003) 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2-93) 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95)
4
• 资本市场危机 –指某些国家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由于国内 外原因,导致价格在短期内大幅度下降。 –资本市场危机与货币市场危机具有联动作用,资本市 场危机可以导致货币市场危机,而货币市场危机同样 可以导致资本市场危机。
5
• 金融机构危机 –又称银行业危机,指某些商业银行或非银行 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出现大量不 良债权或巨额亏损,导致破产倒闭或支付困 难。 –其影响极易扩散,引发社会对各类金融机构 的挤提风潮,从而严重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 稳定。
6
• 系统性金融危机 –这类危机源于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影响深远 且带有明显的全局性特征,如果处理不当将 危及一国金融体系乃至世界金融体系的安全 与稳定,前面提到的综合金融危机就是系统 性金融危机。 –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外债风险、制度性风 险、国家金融风险、泡沫型风险等。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全球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危机,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等严重后果。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包括:1.全球经济衰退。

国际金融危机往往会导致全球经济一片萧条,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

2.全球贸易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减少,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

3.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股市暴跌、货币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等现象,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4.全球失业率上升。

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导致社会稳定性受到极大威胁。

二、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危机,避免危机的扩散和深化。

应对策略主要包括:1.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2.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性危机,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避免危机的深化和扩散。

4.优化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各国政府可以通过改革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来预防类似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示例以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来说明危机的影响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的应对策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级房贷危机,随后蔓延到全球,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

1.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普遍衰退,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既有的投资项目大规模暂停或延迟。

全球股市暴跌,货币贬值,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全球失业率大幅上升。

2.应对策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学与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学与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学与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动荡和影响不仅仅限于金融领域,而是涉及到整个宏观经济体系。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学与国际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而金融危机则是经济运行出现异常状况的表现之一。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于宏观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用于解释和预测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机制,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二、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 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导致信贷市场紧缩,资金供给不足,企业投资减少,从而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也会引发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减少,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

2. 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裁员现象增加,造成大量的就业岗位流失,失业率上升。

失业率的上升进一步影响消费水平和整体经济活动。

3. 资产价格下跌: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市场陷入恐慌,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下跌。

资产价格下跌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银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

4. 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金融危机中,政府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可能需要出资救助金融机构,导致财政赤字增加。

同时,经济增长放缓还会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从而给财政状况带来压力。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 实施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放宽信贷条件等方式,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促进信贷市场的正常运行,从而稳定金融体系。

2. 实施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支出、减税等方式,刺激经济活动,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3. 强化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风险管理,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4. 加强国际合作:国际金融危机往往具有全球性影响,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的理论解析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的理论解析

的生产过剩。为了刺激房屋需求,金融部门又不断推出 金融创新产品,为消费者贷款提供各种支持。表面上, 美国的经济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反而消费者
普遍的透支消费,寅吃卯粮现象表明经济存在着“需求 过剩”。然而正相反,美国的个人消费增长缺乏应有的 收入基础,普通百姓不但用尽了自己的收入,而且
要透支“未来的”或“虚拟的”收入以支撑今天的消费。 但是,“透支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 的问题,“透支消费”不过是靠透支“未来”来
60亿美元增长了42%,零售业从6410亿美元增加到9940 亿美元,增长55%。处于消费品端的耐用品及批发零售 业的增长率远不及远离消费品的资
本密集的采矿房地产业。资本配置严重扭曲,扩张的信 贷引起虚假的繁荣,美国通过货币政策延缓了危机,却 为更大的危机埋下了隐患。当政府开始收缩信贷,
意味着对前期不当的投资和扭曲的资源配置清算的来临, 并引发高级生产领域的波动,资产市场崩溃,危机来临。 2.凯恩斯学派基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释。凯
沫的形成。[7]二、对治理危机对策的不同解读各个学 派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不同的见解,同样其所提出的 治理危机的对策也不尽相同:1.奥地利学派崇
尚市场的应对措施。奥地利学派反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 政策,认为应以自由放任主义应对危机,认为市场能够 自动纠正因政府错误的政策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萧条的过程就是市场“自愈”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 说,萧条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政府的干预只能加重市 场信号和资源配置的扭曲,延长萧条的时间。2.
背后,是无法回避的持续的生产过剩,造成在生产领域 越来越少的有利的投资机会,导致利率向金融部门进行 投机活动。[5]长期的低利率促使资本向金融部
门扩张,金融领域资本家的逐利性酿造了市场上的泡沫 与风险,金融资本在积累风险的同时也加快了产业资本 的扩张,美国在经历了2001年的衰退之后,房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修订版)》第六章:国际金融危机理论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修订版)》第六章:国际金融危机理论

五、美国次贷危机
(一) 危机概况
次级贷款(Subprime Loan)是银行或贷款机构提 供给那些不具备资格享受优惠利率(Prime Rate) 贷款的客户的一种贷款。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是指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大量违约而 引起的信贷市场上的信用危机及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 产发行的证券(Subprime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价值大幅缩水而导致的资本市场上的次 级债危机。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迅速蔓延,形成席卷 全球的金融风暴。回顾起来,从次贷危机到全球性的 金融危机,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3. 布拉德福特•德龙(J. Bradford DeLong)的定义:金融危机 是指经济中大量的银行和公司破产或即将破产,当一个正在运 营中的银行或公司资不抵债或无力完成各项支付时,危机就爆 发了。当金融危机来临时,银行不愿意再向正在运营的公司发 放贷款,也可能公司已经破产或即将破产,无法再偿还贷款; 而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公司不能再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因为 银行随时会来催收贷款或者贷款已经延期了。 4. 迈克尔•楚苏多夫斯基(Michael Chossudovsky)的定义:现 代金融危机以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为特征,而货币的贬值是在 投机者大规模的投机活动冲击下造成的,并且在资本市场和外 汇市场同时展开。机构投资者不仅能控制股票价格,而且还能 占有中央银行的大量外汇储备,威胁政府的霸权地位,给整个 经济造成极大的不稳定。 5. 其他学者的定义:所谓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市场上,由于金 融秩序不完善、交易风险管理水平差、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国 际游资的冲击等原因而引起的动荡现象。其表现为货币市场银 根奇紧、资本市场价格暴跌、企业信用破产、银行发生挤兑或 停兑、金融机构倒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的过程与原因
(一)内因:次贷产品和机制存在缺陷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自身和运行机制的缺陷 是产生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问题:
1、产品存在缺陷,借贷双方相互作用,风险源头失控 2、次贷产品过度衍生,风险跨市场传递 3、中介独立性弱化,监管缺失
1.产品存在缺陷,借贷双方相互作用,风险源头失控 产品存在缺陷,借贷双方相互作用, 产品存在缺陷
(二)外因:房地产走弱、利率持续上调引发次贷危机 外因:房地产走弱、
大部分次级贷款基于浮动利率,即贷款利 率随短期利率变动而变动。一旦房价回落、利 率上升,次级借款人将会面临无力还贷风险。 因此,房地产市场状况及美国的利率环境是影 响次级贷款市场发展的两大因素,是诱发此次 危机的重要外在原因。具体来说: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需求减少,房价下滑。 利率持续上调,借款人融资成本加大。
第二波
第三波
第四波
(二)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滑去
从某些方面看,当前危机与1998年的金融危机 有相似之处,都有金融机构受困于流动性不足 而不得不接受救助。但是此次危机的规模及深 度却是1998年所未见的。这次危机将更多金融 机构拉下水,而通过过去十年来迅速发展的金 融衍生品市场使这些机构彼此之间又有着更为 紧密的联系。这最终导致了始发于次级贷款领 域的危机演变为人们对金融系统的整体不信任。
作为次贷的需求方,借款人在还款初期优 惠条件的“诱惑”下,接受了最终超出他 们支付能力的次贷产品。他们把希望完全 寄托于房价上涨,只有房价不断上涨才能 使他们获得较低的再融资利率或进行房产 反向抵押融资。可当房价下跌,房地产泡 沫破灭,支付资金增加或房产变为负资产, 这时借款人将可能陷入支付危机,构成了 借款人后续违约的直接原因。
自“9·11”以后,美国政府为市场提供了丰富流动 性,利率和风险溢价均较低,贷款发放机构有丰富 的资金,并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同时,住房需求 强劲,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经济向好。在此背景 下,贷款发放机构忽视了次级贷款产品风险的防范 和控制,采取了激进的信贷策略:一是放松贷款发 放标准,减少对收入证明的要求,甚至免于提供; 二是提供多种潜在风险巨大或结构复杂的次贷产品。 次级贷款机构对次级贷款产品与制度的设计在初始 之时就留下了风险漏洞,构成了此次危机最基础的 内在动因。
(二)欧洲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经济面临下滑风险 欧洲金融体系遭受重创, 首先,欧洲金融受严重冲击。自去年以来,欧洲银行业和金 融市场受冲击严重。法国银行业首当其冲,法国巴黎银行、 兴业银行相继卷入次贷风波,随后英国、德国银行业也噩耗 频传,英国北岩银行遭挤兑、英国诺森罗克暂时被收归国有, 德国国有银行萨克森银行因次贷巨亏而被迫贱卖,第三大国 有银行西德意志银行次贷业务亏损巨大,德国政府营救德国 工业银行并最终贱卖。因多家金融机构爆出巨额损失,投资 者信心遭受严重打击。欧洲中央银行一系列大规模的注资救 市行为增加了投资者对次贷危机的担忧,并且甚至出现了政 府救助危机。冰岛银行系统因金融危机而陷入崩溃,该国三 大银行均已被政府接管,正处于破产管理当中。 冰岛政府向 IMF提出紧急贷款申请,2008年10月24日IMF宣布将向冰岛提 供为期两年共21亿美元紧急贷款,帮助后者应对目前的金融 危机。这也是1976年以来IMF首次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金融援 助。
2008年10月9日
冰岛政府宣布接管第一大银行Kaupthing; 冰岛政府宣布接管第一大银行Kaupthing;冰岛证券交 Kaupthing 易所以“不寻常市场条件”为由宣布所有股票交易暂停, 易所以“不寻常市场条件”为由宣布所有股票交易暂停, 主 13日 交易; 敠13日 交易;同一 , 国 英国政府分别 取 要 ,暂 冰岛 的斖 银行在 旑国家分敆 事 机构的旇 ,保 国储户枬 。
强制出售 基 金 遭 遇 赎 回 计 值 下 价 损 失 跌 市 价 房
下 贷 款 条 件 苛 刻
衍生产品市场
衍生品价格下跌
房地产市场
购 难 高 违 约 率 提
抵押贷款市场
次级贷款风险跨市场传导示意图
3.中介独立性弱化,监管缺失 中介独立性弱化, 中介独立性弱化

冰岛政府宣布接 第 大银行 an 求 桋 债 0亿 元以 过 0亿
i, an i,同 宣布将寻 。
2008年10月6日
冰岛总 体国 出 “在旫 的 ,冰岛的国 经济将 银行一同 , 是国家的 。” 敠 ,10 敍 冰岛 元 30 ,在过 一年 是 过 0 。冰岛 储 ,斖 银行 危机。 危机。 国有
2008年9月29日
冰岛宣布将第三大银行 itni
冰岛缘何一夜致贫
虚拟经济规模 超过实体经济 冰岛金融业的过 度扩张, 度扩张,导致其虚 拟经济规模超过了 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经济结 构呈现出倒金字塔 形。 把筹码过多地 押在虚拟经济 上 冰岛选择的经济发 展模式, 展模式,就是利用 高利率和低管制的 开放金融环境吸引 海外资本, 海外资本,然后投 入高收益的金融项 目,进而在全球资 本流动增值链中获 利。这种依托国际 信贷市场的杠杆式 发展, 发展,收益高但风 险也大。 险也大。
三、危机加剧对各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次贷危机改变美国金融体系,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 首先,美国金融体系遭受巨大创伤。随着贝尔斯登被收 购、雷曼倒闭、美林被收购以及高盛、摩根斯坦利重组 变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五大投行逐一告别历史舞台, 美国曾经以投资银行业务为傲的新金融盈利模式几乎瓦 解。这一巨大的变化实际上改写了美国的金融史,也将 在未来重塑美国的金融体系。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变为商 业银行性质的机构,意味着它们将接受严格的监管,大 举使用杠杆或借贷等方式开展高风险、高衍生业务的时 代结束。同时,以加州银行IndyMacBank(IMB)为代表的 多家存贷款银行也纷纷倒闭,传统金融机构也损失巨大。
另外,监管当局对次贷相关机构的监管 存在缺失。他们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45% 左右的银行类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机 构、银行分支机构,尚有比较谨慎严格的 监管措施;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约43%的 金融控股公司分支机构缺乏严格的监管; 而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约12%的房贷公司 的监管则十分薄弱,而它们恰恰是次贷危 机中最先出险、问题最多的。
作为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评级机构应对 次级贷款借款人较高的违约率有所预见。但评 级机构给予CDO产品中高层级的部分以AAA评 级,显然对风险低估了。如果信用评级更加严 格和准确,次级贷款衍生产品的投资者会少一 些,相应的损失也会少很多。由于信用评级机 构向结构化产品的发起人收取评级费用,这影 响了评级机构的公正性,它们往往倾向于给予 这类产品较高的评级,得以不断地发行证券、 获取收益。
专题: 专题:从次贷危机走向金融危机
一、次贷危机最新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盘点过去一年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 可以说市场已感受到了四波冲击,而且危 机早已从最初的次贷领域,向整个金融市 场和美国经济基本面蔓延。
表1 次贷危机升级演变
第一波 冲击始于去年七八月份。当时危机开始集中显现,大批与次级住房抵 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 “降息周期”。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因次级 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央 行被迫联手干预。 今年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迫使美联储紧 急向其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点。 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 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美林证券 被收购,雷曼兄弟被清算,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接管,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改组为银行控股公司,美联储出资850亿 美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大型金融机构频频出现重大危机。 分析人士认为,次贷危机因此进入了更加动荡的阶段。欧洲、日本、 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问题 日益严重,金融危机全球化蔓延已成事实。
其次,欧洲经济开始下滑。受次贷危机的影响,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房地产行业出现大幅下滑, 英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 惨痛的衰退。随着信用紧缩的蔓延,欧洲金融机 构可能收紧放贷,这可能将对未来欧洲的房地产 行业及其他行业带来严重冲击。同时,随着美国 经济陷入衰退,进口需求大幅放缓,对欧洲进出 口贸易带来严重影响,预计今年欧洲出口贸易将 大幅下滑,经济增速大幅放缓。近期,欧元区货 币对美元急剧贬值正反映了市场关于欧洲经济大 幅下滑的担忧。
危机来临政府 缺乏救市能力 此次金融危机中, 此次金融危机中, 冰岛没有实体经济 的发展做后盾, 的发展做后盾,当 危机发生时没有足 够的资金救市, 够的资金救市,政 府缺乏拯救经济的 能力, 能力,最终导致了 国家信用的“ 国家信用的“破产 ”,只能以让渡更 多金融主权为代价 ,寻求IMF等的援助 寻求IMF等的援助 IMF 。
2008年10月7日
冰岛危机档案
2008年10月11日
冰岛分别与英国及荷兰政府达成协议, 冰岛分别与英国及荷兰政府达成协议,同意通 过相应形式确保两国个人储户能够取回在遭政 府接管的冰岛银行的存款。 府接管的冰岛银行的存款。媒体传出冰岛将不 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的消息。 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的消息。
2008年10月 2008年10月9日, 冰岛前三大银行机构 均已由政府接管。 均已由政府接管。美 国彭博新闻社提供的 数据显示, 数据显示,3家银行所 欠债务共计610 610亿美 欠债务共计610亿美 元,是冰岛经济总量 12倍 的12倍。以冰岛大约 32万人口计算 万人口计算, 32万人口计算,这大 敡相 在 的 冰岛 20万美元债务 万美元债务。 20万美元债务。
2.次贷产品过度衍生,风险跨市场传递 次贷产品过度衍生, 次贷产品过度衍生
投资银行通过从贷款发放机构购买次级贷款, 进行结构化处理和设计,将次级贷款进行证券化, 形成衍生产品MBS(美国抵押支持债券),进而 再形成衍生产品CDO(担保债务权证),并向市 场发售,使次级贷款的风险链条通过住房抵押贷 款二级市场,由次贷机构内部向多元化机构延伸, 进一步加剧了次贷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