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_刘晓微

合集下载

中学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有效探索

中学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有效探索

中学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有效探索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地理教学独特的形式和组成部分,它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比较灵活,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学生自主性较强等特点。

地理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实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扩大知识面、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培养他们对地理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发展特长和全面发展。

因此,地理教师应该重视地理课外活动,并且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地理课外活动。

一、地理课外活动的内容地理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下述五类:第一类,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为主。

例如介绍有趣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其周边学科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举办趣味地理表演、地理晚会,组织学生解决不太复杂的地理问题、进行地理探索活动等。

第二类,以配合课堂教学、适当拓宽加深为主。

例如组织配合课堂教学的课外阅读活动;编写地理墙报活动;各种地理写作活动;以及配合环境保护教学组织调查活动等。

第三类,以开发智力、培养拔尖人才为主。

例如组织地理竞赛和地理竞赛辅导;组织小论文、小制作活动等。

第四类,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手脑并用为主。

例如制作地理教具活动、在校内所进行的各种地理观察和观测活动等。

第五类,以科普宣传和社区服务为主。

例如举办《地震常识》、《温室气体CO2》、《沙尘暴的功与过》等讲座;出版地理小报(板报、墙报);举行地理常识普及、环境监测、天气预报等社区服务活动等。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常常兼顾各个方面。

二、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一)课外阅读活动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地理科普读物、地理学习辅导读物、地理发展史和地理学家故事、地理趣闻轶事等,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写好读书笔记,还可以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览,或者跟出版地理版(墙)报等活动配合。

(二)地理制作与写作活动(1)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标本。

例如采集岩石、矿物、土壤、化石、生物等标本等。

(2)组织学生收集图片,制作模型、图表幻灯片,摄制录像片等等。

论初中地理教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论初中地理教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论初中地理教学课外活动的开展作者:姚佳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10期摘要: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外活动;国情教育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地理课程标准规定:“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因此,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一、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

经常为他们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加以启发引导,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

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理愿望。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

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二、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得以验证和运用。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
(五)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我立足涵江实际,指导学生开展《苍林河污染原因的分析》、《涵江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展望》、《涵江地质的形成》等课题研究,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做了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翻阅资料、走访问卷等工作,并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技能、及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品德,拓展有限的课本知识,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需要,地理课外活动可分为: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地理科普活动、地理群众活动、地理参观活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1) 参与活动的态度。
(2) 合作精神和和合作能力。
(3) 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4) 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5) 岗位职责。包括个人承担的任务完成得如何,对个人所担当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报告撰写等)。
为倡导合作、鼓励竞争、体现个性,评价按小组单位,具体到个人,进行“量化”评分(即:每一项评价内容,按不同的标准给予不同的分值)。并按月公布,把其折算适当比例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另外,把学生参加活动所形成的材料成果,定期收集放进学生成长记录袋中。这样,学生便能从活动中得到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做到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浅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浅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浅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作者:苏晓梅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23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一、地理课外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地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升华,又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

(一)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深化地理教改的需要课堂教学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基础。

课外活动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深化。

前者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课堂教学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知识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着巩固、补充、扩展、深化、强化的作用。

(二)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课外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

经常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加以启发引导,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然后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程度、智力差异等心理特征实行因材施教。

选择适宜的课外活动方式、类型和内容,分层次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展原则(一)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中学生由于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此在中学一般由学校和教师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全校性或班级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地理课外科技活动和地理课外教学活动。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外活动,都应尊重学生的选择,贯彻自愿参加的原则。

(二)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

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教学的探讨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教学的探讨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教学的探讨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一是与地理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全班同学都应参加的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戓参观活动。

二是根据条件和学生爱好,组织他们阅读地理课外读物、观看地理影片、地理电视节目、参观自然博物馆,举行地理晚会或专题讨论会,开展地理知识竞赛,进行气象观测、环境监测、地理调查等活动。

一、地理课外活动的主要意义1、了解思想、观察言行、增强德育效果教师在指导和带领学生共参与地理课外活动中,更容易和学生加强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谊,成为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而学生在各种活动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远比在课堂上更容易流露、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行为。

2、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满足求知欲望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大自然中天文、环境、人文在内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即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又可让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才干得以增长。

3、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各种地理课外活动的过程,都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过程,也是知识运用和提高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点进展和突破,都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每一次挫折和失败,又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在这样不断地接触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奋斗的幸福。

4、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科学素质地理课外活动能促使学生更加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问题,这无疑对训练他们的观察、理解、判断了、推理、操作、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很大的好处,为了解决课外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他们必须要去迎接困难的挑战,必然要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去勇于探索、创新,从而使热爱科学,求实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精神等得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得以形成。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的与实践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的与实践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的与实践在组织地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以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和谐、资源与发展的协调为主线,着重阐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这就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课外实践活动。

下面我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开展原则1 密切结合乡土地理和学生实际。

例如,在讲“水资源”这内容的时候,讲到了我国水资源短缺,并存在严重的污染和浪费现象。

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统计一个水龙头一天因漏水所浪费的水量;二是组织学生调查本地河流的污染情况及其理由。

开展这两项活动可树立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2 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吸引力。

地理课外活动应该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而要使课外活动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

3 要以学生为主体。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也要像课堂教学一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活动主题,帮助学生制订好活动计划、明确小组分工等。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教师在活动中要加强指导,多和表扬,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包办太多,更不能越俎代庖。

二、实施步骤1 制订计划。

教师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应根据教材内容制订地理课外活动计划。

2 活动前的准备。

地理课外活动的组织,一般以班级为单位。

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明确每个小组的目标和任务,让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再让组长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展活动了。

3 开展活动。

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社会阅历还比较浅,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强,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比较弱,因而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

例如,在金东工业园区的调查过程中,我就与学生一起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帮助他们联系了要采访的相关领导,从而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收集资料的任务。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设计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设计
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分享。
总结词: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城市交通状况和问题,培养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设计调查问卷或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撰写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和分享。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04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点,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小组任务和成员分工。
指导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注意观察、记录和分析地理现象,遵守安全规定。
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心得、讨论问题,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活动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
成果展示与交流
撰写活动报告
调整活动内容
对活动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活动的效率和可操作性。
优化活动流程
加强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强化教师指导
尝试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引入新技术手段
06
CHAPTER
地理课外活动的案例分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评价与反馈
奖励与表彰
要求学生撰写地理课外活动报告,总结活动收获和体会。
对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为今后活动提供改进建议。
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外活动。
05
CHAPTER
地理课外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根据学生需求和兴趣,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日益受到重视,因为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而不仅仅是通过书本学习。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包括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一、活动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类型。

校内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学校内部资源,校外实践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课外探究起到促进作用。

1. 校内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课内延伸方式,让学生通过到学校周围实地调查的方式完成任务,包括:(1)校内环境调查学生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相关课程的要求,到校内进行考察和调研。

比如,在地理自然资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到校内寻找绿地,明确各种植物的特点和分布区域,了解人类的环境保护行动和意义;在学习人口问题时,学生可以到校园教学楼和宿舍楼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城市人口密度、结构和流动等问题。

(2)校内文化历史考察学生可以到学校内部的文化景点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可以去参观学校内建筑、文物保护区、校园周围的文化景点内容等等。

通过考察,学生可以了解到当地的文化特点、历史变迁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当地的环境、发展状况、重要事件等等。

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社区或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学生可以针对某一社区或街区进行人口调查、建筑状况调查、商业状况调查等等。

(2)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学生真正接触到实际场景、感受环境、进行深度探究的过程。

实地考察可以关注自然、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比如,在生态保护方面,可以考察当地山区、森林、河流等环境状况,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保护;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可以考察历史古城、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渊源。

二、实施在实施活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进行具体的安排和实施。

校内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资源的利用。

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和考察项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开展地理课外拓展活动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开展地理课外拓展活动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开展地理课外拓展活动地理课外拓展活动是指在学生课余时间,结合地理学科内容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地理课外拓展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那么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地理课外拓展活动呢?一、了解学生兴趣,确定活动主题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点。

同时,还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确定地理课外拓展活动的主题。

例如,如果当前正在学习气候变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气象台、进行实地观测等相关活动。

二、制定活动计划,提前准备确定了活动主题后,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活动计划可以包括活动目标、内容、安排、时间、场地等详细信息,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如果计划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教师需要提前联系相关部门,确保有合适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并准备必要的野外生存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品。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理课外拓展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户外野外考察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地勘工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理实践的过程。

四、培养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地理课外拓展活动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交流思想,并且及时总结和反思活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合理安排活动评价方式地理课外拓展活动的评价是活动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活动评价方式,既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观察、实地考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活动总结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初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地理课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结合实地考察、野外探索、地图制作等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在学习地形地貌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山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山体的形状、高度、坡度等特征,从而加深对地形地貌的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相关的地理地图或模型,加深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如何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学习气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天气观测和气象数据分析,让学生自己制作测量仪器,观测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基于已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城市规划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规划与设计,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城市规划的原理,并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和规划,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创新意识。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应当得到合理评估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地观察、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还应当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的实践活动,分析和提炼其中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地理课程不仅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知识,也是一个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的课程。

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探究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一、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1、拓宽视野,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实践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地理现象的探寻能力。

2、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机会。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平台。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彼此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共同的目标。

1、关注实效性,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关注实效性,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是课外实践活动的首要工作。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需要认真制定活动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由此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重视实践感悟,培养实践意识培养实践意识是课外实践活动的核心。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需要实践亲身参与实践,从而感受地理现象,发现问题,再到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这些过程,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

3、注重接地气,体验科学魅力三、课外实践活动的类型及实践内容1、地理探究型实践活动地理探究型实践活动是针对地理知识探究和了解的活动类型。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地理问题、寻找地理答案、认识地理现象,增强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例如:开展地形、气候与土壤等方面的实地调研。

地理观察型实践活动是为学生提供观察地理现象的平台。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社区城市规划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一、引言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的组织1.活动目标的设定在组织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城市规划模拟比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活动内容的选取活动内容是课外活动的核心,应根据活动目标进行选取。

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地质考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了解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活动形式的确定活动形式应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个人探究、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

例如,在地质考察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考察任务;在城市规划模拟比赛中,可以采取个人探究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规划方案。

三、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与管理1.合理分组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别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2.明确任务和要求在活动开始前,应明确任务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活动。

任务和要求应具体、明确,同时还要考虑可操作性。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及时总结和评价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结活动的成果和不足之处,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收获,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参考。

四、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的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将安全放在首位。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探究初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课外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究初中地理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课程强调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然而仅仅通过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现象的本质。

而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地理现象的实际观察和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二,丰富地理知识的学习。

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并记录地理现象,进一步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提升综合素养。

地理课程除了传授地理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团队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到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城市规划与建设、农田水利设施、自然资源利用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对地理现象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进而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第二,实验观察。

设置一些小型的地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设置模拟环境变化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被的生长情况,从而了解植被分布的规律。

地图制作。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和调查结果,制作地理信息图或地图。

通过制作地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第一,情境教学法。

在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观察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进行活动和观察。

在学习大气环流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风力的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不同风力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问题导向法。

在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观察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外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外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外活动的设计与评价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此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课外活动。

近年来已有不少教师开始探讨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课外实践。

由于地理学习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其有效理解知识并指导实践。

而教师在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时,需要同时关注设计与评价两方面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外活动;设计与评价对初中地理教学来说,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同样重要,教师若是想要教育教学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必须像重视课堂教学一样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地理学科的课外活动若是立足本地乡土特色进行,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更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地理学科的课外活动所涉及的课题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丰富地理教学的课内外实践。

1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初中地理作为初中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由于其在各地中学的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地位有所不同,其教学改革难以得到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有关要求,许多地区不顾基础教育设施的不完善之处与实际教育理念的偏差,所推行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并不适应我国的现实情况,也有一些学校并不重视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上缺乏投入热情。

而更多的学校,是不知道如何安全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针对这些情况,需要研究者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外活动的设计与评价提出可行的方式方法。

2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中课外活动的实践意义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主要应该从与课程学习效果的关系、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效果的关系进行理解。

首先,开展课外地理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课本知识,以及学会将之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具体实践中。

其次,初中地理囊括的生活常识与专业知识的领域较为广泛,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能发挥其积极的实践意义。

教师通过制定地理课外活动的教学与评价方案以及将之付诸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学习课内知识,得到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真正培养。

再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再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再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刘晓微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08(000)0z1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地理课外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着重阐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具体做法,建立一个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一般模式.【总页数】2页(P1104,1115)
【作者】刘晓微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2.再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3.中学地理信息类课外活动的开展探讨
4.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课外活动中的运用
5.在中学地理课外活动中实施“难忘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论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论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论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摘要:近年来,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对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认识不足。

在组织与设计课外活动方面还缺少经验。

本文对中学地理课外实践的重要性、目标、计划的设计和活动方式的组织及实践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地理课外实践;组织;设计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也具有多样性,课外实践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活动应有目标,要有计划,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

一、中学地理课外实践开设的意义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的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

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地理学科实践内容最丰富。

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中学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但是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3、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设计。

与地理课堂教学一样,首先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注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知识目标教师不一定要跟学生加以明确,但是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初中地理教学与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初中地理教学与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地质考察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考察地点:根据学地点的地质情况,准备相应的工具,如地质锤、放大镜、罗盘仪等。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层结构、岩石特征、矿产资源等。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地质变化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河流、人口、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同时,初中地理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
三、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地理课外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地理教学与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一、引言
初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则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将就初中地理教学与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进行探讨。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4.总结反馈: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反馈,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五、具体案例分析
以地质考察活动为例,该活动可以作为地理课外活动的主题之一。在开展地质考察活动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经费、安全措施等。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反馈,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四、如何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s刘晓微本文旨在分析地理课外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着重阐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具体做法,建立一个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一般模式。

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理课外活动一、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1.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5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6,在此次课改中,课外活动第一次被真正纳入中学的课表中,/课堂教学0和/课外活动0一起成为学校课程结构的两个组成部分。

2001年,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推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颁布了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6。

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0分析纲要不难看出,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作为重点,而课外活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凸显的功能和价值,而课外活动开发与实践再一次成为课改关注的焦点。

2.罗杰斯的/做中学0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即在/做0中进行学习。

罗杰斯追求的不但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且还追求面向未来社会需要的和谐教育。

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的选择定方向的人;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做的贡献;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更重要的,能灵活和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的与他人合作的人0。

上述这些学习目的,仅靠地理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这就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全方面人才,不但要通过课堂去贯彻,而且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去贯彻。

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课外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同时发挥作用同时进展的过程。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人,培养一代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在活动中把德智体美劳统一起来,才能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何实施1.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都只能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准。

不能顾及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而课外活动则不然,它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智力等特征因材施教。

选择适宜的课外活动方式、类型和内容,分别组织他们参加不同的活动,能使全体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理课外活动的选材素材的选择是开展地理活动教学的基础。

教师主要以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和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供的/活动建议0为基础,并将其灵活恰当地运用到实际教学情境中。

第一步:学生以组为单位熟悉校园,为画学校的平面图做准备。

第二步:学生回到教室,画学校的平面图。

第三步:学生讨论、汇集在画平面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四步: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讲解地图要素及其重要性。

第五步:以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画校园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技能。

如怎样确定图幅的大小和比例尺,如何确定地图的方向,采用什么样的图例,如何标注记,怎样步测两点间的距离等。

第六步:学生再回到校园,小组协作实地测量第七步:共同完成校园平面图的制作。

第八步:交流感受和经验。

2.地理活动素材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首先,地理课外活动的选材要考虑学生知识准备和年龄特点。

因为不同年龄的学生所具有的兴趣爱好,所关注的话题,知识的丰富程度不同,所以选材也不同。

对于年级低的学生,针对他们好奇心强,头脑灵活的特点,一般要选择操作性强的活动,如竞赛式的活动、动手制作一类,难度较低的活动。

由此产生的好奇心和灵活性有助于培养有机体的适应、变通的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视野更加开阔,选择一些思维性强、活动难度大、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

其次,地理课外活动的选材还应考虑当地地理环境、经济生活以及场地设施、经费来源、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注意其可操作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地理课外活动的总结地理课外活动的总结,是活动即将结束的标志。

成功的活动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活动目的,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成败得失,体味活动的快乐,使活动最后得到艺术性的升华。

1.指导整理活动结果。

教师在活动即将结束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文献综述、绘制图表、制作表格、计算机模拟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知识性结论;在地理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

2.组织表达与交流。

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人交流。

0学生通过表达和交流,对结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全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见解。

教师要创造一个融洽、开放、民主、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解释发表不同的看法,促进交流沟通。

四、结束语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贯彻,学生不但需要注意学业方面的成绩,同时还应兼顾地理课外活动的参与。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不仅能克服地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而且能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发展智力,激励他们去进行科学的探索。

但在地理课外活动的实施中要注意适时、适量、实效,坚持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活动为辅助的原则。

同时,教师的地理科研水平及工作水平,对课外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做出出色的成绩来。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地理科学的最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地理课外活动中积极探索,勇于进取,为培养合格的祖国建设者而努力奋斗!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必须加以重视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努力使中学地理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1.28-30.[2]文可义.构建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4):5-7.[3]李臣.活动课程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4-71.[4]冯文全,冷咋兵,卢清.教育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8-72.[5]成云.心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M].2004.105-107.[6]Bu tler,R.A.Exp l orat ory and relatrd behavi or:A n e w trend i n an i m alresearch[J].Jou rnal of i nd i v i dual Ps ychol ogy,1958.65-66.(下转第1115页)110408/200808/2008如何让小学美术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相适应s 范丹丹本文就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

小学美术教育现代素质教育审美观创造力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的/人0为标志的现代素质教育一浪高于一浪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而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呢?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与效果。

一、内容上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0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0独立存在的意义。

湖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谢丽芳老师认为,幼儿绘画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幅图画的完成,它的稚拙、天真和浪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

她提出了/不教而教0的隐性教育方式,这和英国里德、美国罗恩菲德所倡导的/儿童中心论0如出一辙。

/教师只不过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0,/教0被认为是伤害儿童创造力或将成人标准强加儿童。

这种观点虽说有失偏颇,但在目前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笔者认为,/不教而教0中的/不教0,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0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

我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

另外,画线条与画色块时不同的握笔方法,用色的良好习惯(不是一下子摊在桌子上,而是用一支拿一支,用完之后放回去),不准用直尺,最好少用橡皮等。

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0或/临画0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0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0中泯灭。

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

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如我在教/小鸟0一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三、正确评价儿童绘画,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前几年,5中国教育报6上载有一个美国、日本和中国小孩画苹果的故事,曾掀起轩然大波,并引起一场教育观的讨论。

一位贵妇曾对马蒂斯所画的一个女人提出质疑,认为画中的手臂不合比例。

马蒂斯回答:/夫人,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幅画。

0贵妇人认为画得真实才好,而马蒂斯一语就道出了绘画的追求。

一次,我在教学生画5雏鸡图6时,一部分学生把小鸡画在纸的下面边线上,而上面边线多是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中间剩下大片空白。

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把小鸡往中间画一点,他们说:/小鸡怎会在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