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共33页
2021考前3个月地理(通用版)三轮冲刺试题:解题方法规范非选择题 类型4 判断地理事象类
类型四分析地理成因类缘由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缘由”“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缘由”“简述××地区进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留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2)明确要分析的缘由类型。
地理缘由包括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两种。
自然缘由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缘由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考向1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成因分析[真题再现] (2021·广东文综)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依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缘由是什么?(2)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缘由。
答案(1)缘由:①地处热带;②四周水域宽敞;③地形简单;④空气对流猛烈。
(2)缘由:①岛屿多,海疆宽敞;②热量充分,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解析第(1)题,地面受热猛烈,空气上升运动明显,同时空气要达到过饱和,这时才会形成雷雨天气。
第(2)题,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海疆面积宽敞;河流众多,从陆地上带来众多饵料;纬度位置低,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模板构建]常见问题的缘由及答题术语:1.气候成因分析地理要素影响因素缘由分析气温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①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
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
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
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精品源自中考备战1引言2乌梁素海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2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内源污染日趋严重氮和磷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和富集是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
据资料统计,每年进入乌梁素海TN为1088.59t、TP为65.75t,每年出湖TN为759.90t、TP为37.80t,滞留在湖中参与积累储备的TN为328.70t、TP为27.95t,TN、TP储备量的不断增加,由2009年7月份乌梁素海水体和底泥中的富营养化元素(TN和TP)空间分布可知(见图4、5、6):湖中的富营养化元素(TN和TP)是逐层沉积的,氮磷效应不断累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提高,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十分严重,属于中、重度富营养化(见图6),成为水草和芦苇蔓延的重要驱动力,导致大量芦苇和沉水植物疯长,水流不畅,自净能力不断下降。
另外,湖泊季节性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每年12到次年4月份,乌梁素海的主要补给源几乎全是来自河套灌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稀释自净能力更差,该时段是乌梁素海水质最差的时期,水质为劣Ⅴ类[5] 2.4外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仍然是乌梁素海主要污染来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较大,超过乌梁素海水环境承载力。
污染负荷入湖量分别是TN为1088.59t/a、TP为65.75t/a,超过乌梁素海水环境承载力为TN为866.7t/a、TP为40.9t/a。
且随着区域经济增长呈现较快增加趋势,污染物负荷量尤其是TP负荷量大大超过乌梁素海的Ⅳ类水质的承载能力。
入湖污染负荷中,虽然已经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但农田面源、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还是排放大户[10]。
2.6湖泊周围水土流失严重,加速湖体萎缩乌梁素海平均每年接纳当地洪水总量约为5000万m3,乌梁素海东海岸每年要流失表土近0.5cm,草场全部沙化,沟头不断延伸,是土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干旱更加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很难存活由于湖泊东岸乌拉山及其周边水土流失严重,雨季雨水携带大量冲积物和腐殖质进入乌梁素海,加大了湖泊淤积速度。
乌梁素海水体氮磷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
图 2 乌梁素海水体总磷含量水平分布特征
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 企业 污染 源( 如 化肥, 化 工, 医 药食 品等 行 业) , 应采用先进生产工 艺和技 术, 提高水 的循 环利用 率, 减少 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量和污染物负荷, 污水 处理厂采取 脱氮除 磷的处理工艺�对乌梁 素海 周边 所有点 污染 源应严 格实 行基 于水域纳污能力和污染 物排 放总量 控制 的水污 染物 排放许 可 证制度�这些措施能够 有效 地降低 入湖 水体营 养物 质的 负荷 量, 从而减少湖泊水体氮磷累积量�
图3 浓度已接近
乌梁素海水体总磷含量水平分布特征 类水标准值, 总氮平均浓度已 超过 类标 水标准
8
内蒙古水利
2 0 13 年第 2 期 ( 总第 144 期 )
�分析研究 �
乌 梁 素 海 水 体 氮 磷 污 染 现状 及 控 制 措 施
( 内蒙古镫口扬水灌区管理局, 内蒙古 包头 0 140 40 ) �� �� , , , , , � � � � � � 摘� 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 X 52 4 ; � ; 文章编号: 10 0 9 - 0 0 88( 2 0 13 ) 0 2- 0 0 0 8 - 0 2 � �
乌梁素海水体氮磷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
8. 0 t , 7 t , 约2 影响日益加剧�
王
忠
9
针对乌梁素海水体氮磷浓度高的状 况, 应按湖泊外 源氮磷 营养盐输入途径控 制入湖 的氮 磷含量 �首先 应选择 控制 点源 污染, 对重污染企业进行彻底整治和城镇污水 要根据污染 源排 放的途径和特点, 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处理和 分散处理 相结合 的处理方法, 新 建城 镇污 水 处理 设施 , 必须 采取 脱 氮, 除磷 工 艺, 现有 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逐步完善脱 氮, 除 磷工艺, 提高 氮和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率, 稳定达到国家 或地方规定 的城镇 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乌 梁素海周边 地区排放 氮,
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开放性试题解析
综合题题型—开放性试题审题要求:此类问题常涉及行为动词有“提出、列举、简述、说明、采取”等,中心词一般为“措施”“意见”“建议”“理由”等。
主要涉及措施类和观点类试题,高考中一般一个题,分值在6~8分。
Ⅰ措施类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选五选六的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必修二的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①.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②.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区域发展1.人口问题归纳分析角度:发达国家(地区):主要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是老龄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我国虽然老龄化问题严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不宜采用上述措施,仍然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发展中国家(地区):主要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是就业压力大,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
2.区域经济(农业、工业)发展【练习1】(12年山东潍坊3月)27.目前,东部地区已发现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材料一我国三大经济圈略图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练习2】(13年广东卷)(28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完整版)高考真题地理(答案)
2015年中国区域综合题(2015•新课标全国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6分)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3分)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3分)(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得3分)(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6分)问题:泥沙淤积。
(2分)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4分)(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3分)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3分)(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分)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思等。
(答出其中1项得2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6分。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地势的判读,水污染及其防治,区域可持续发展,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n t h(2015•重庆卷)(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下图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
(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常考综合题·建模(十) 环境类问题(成因、措施、意义)
[迁移应用]第(1)题,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其实质是以 “污染严重”为落脚点,综合各影响因素按照“污染物排入 多 (人为)、 排出 少 (自然)”的线索推导论证、描述阐释乌梁素海污染的形成 过程。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措施从 减污 、治污、 管理 等方 面分析。
[套用模型]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分三个阶段来描述大熊猫栖息
地的变化。注意从 面积大小 、碎片化和 分布范围 等
角度概括其变化。第(2)题,结合上题的结论分别分析两次栖息地变
化的人为原因。要将图文中的有用信息与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对应
起来。第一次变化: 大规模伐木
使栖息地面积退缩;
修建108国道
使栖息地碎片化。第二次变化:全面停止采
常考综合题◉建模(十) 环境类问题(成因、措施、意增长过快,形成庞大的人口压力;②经济
环境问题的成因
规模扩大;③传统发展模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 过度消耗;④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
境的自净能力等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或治理 (减轻)环境问题 主要措施
①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压力;②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源;③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 生产和生态农业;④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⑤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⑥加 强国际协作等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乌梁素海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端, 距旗 政府 驻 地西 山咀镇 2 3 公里。 保护 区总面 积3 7 2 0 0 公顷 , 其 中核 心区面 积2 6 2 1 公顷, 缓 冲区面 积8 5 5 公顷 , 实验 区面 积3 3 7 2 4 公顷。 湖面 面积2 9 3 平方公里 , 是内蒙古较大 的湖泊 , 也是 著名的旅 游胜地 , 被誉为 “ 塞外明珠” 。 2 0 0 2 年, 被 列入国际湿地 公约组织国际重要地名 录, 是深 受国际社会关注 的湿地系统生物 多样性保 护区。
客观 上起 到 改变 水质 、 调 控水 量、控 制河 套 地 区盐碱 化 的作用 。减 少
1 L m , 分 配给 巴彦淖 尔市初 始水 权为4 0 f L m 。 近年来 引黄水量 已由多 年 平均5 2 亿m 减少 ) U 2 0 0 7 年 的4 8 . 1 1 1 L m 和2 0 0 8 年 的4 4 . 9 1 L m , 但 总 体仍处于 超用水状态 。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 速发展 , 工业 用水量将逐 年增
3 . 存 在 的 问题 3 . 1 水资源利 用不合 理。( 1 ) 用水 结构 不合 水 比例为1 . 6 : 2 . 0 : 9 6 . 4 , 用 水比例严重失调 。 随 1 概 况 着西 部大 开发的加速 , 工业化 、 城 镇化进程 的大力推 进, 二产、 三 产用水 乌梁 素海 位于乌拉 特前 旗 境内 的后 套平原 东端 , 阿 力奔草原 的西 量将 会大 量增加 。( 2 ) 水资源 利用效率低 。 农 业供水工程 渠系水利 用效
此基础 上 , 对于排 放的污 染物 , 因地制宜 地利用 现有的 技术 , 采用工 程
率低 , 主要 是因为节水 工程投资跟 不上 , 骨 干工程配 套与节水改 造步伐 缓 慢, 工程老化 失修 , 跑冒滴漏严重 所致 ; 在生 产过 程中对水 的重复利 用 率较 低。( 3 ) 水资源供 需矛盾尖锐 。 内蒙古 自治区引黄水量指 标 5 8 . 6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20)《中国地理》AB卷(含答案)
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A卷全国卷中国自然地理(2012·课标文综,6~7)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城市大致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大致位于我国东部黄淮平原一带。
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秦岭阻挡,冬季风对甲城市影响较小,故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7月份普遍高温,根据图示信息,两地均温大小不易判定。
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
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C项。
答案3.(2013·课标Ⅰ,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1图2(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6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8分)解析第(1)题,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冬季受冷气流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使河谷处气温升高。
第(2)题,应从气温、阴晴、风等方面描述。
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少,晴天多;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气流运动弱,气温较高且变化小。
第(3)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
工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
2015年高考新课标2地理试卷(高清详解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答案】1.D 2.D 3.A【解析】试题分析:1、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D。
3、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气压/hp b 气温 气压 14 16 18 2022 24 时 0 5101520图1 253035790792 794 796 798 气温/℃4.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 .16时~17时B .17时~18时C .18时~19时D .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 .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4.C 5.B【解析】 4、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空气迅速代替暖空气,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24讲 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P341(单独成册)]一、选择题(2018·凯里适应性考试)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 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喀什地区莎车县某地在不同风速下空气中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读图可知()A.同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B.同一风速下,含沙量与高度呈反相关C.任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都有关D.颗粒越大,风力的搬运能力越强2.为减少空气中的沙尘,莎车县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A.人工降水B.种植高大乔木C.沙源地全部覆盖地膜D.恢复草地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下,风速越小,含沙量越大,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上,风速越大,含沙量越大;同一风速下,含沙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图中三线相交处所在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无关;图中反映的是在不同风速下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故不能得出颗粒大小与风力搬运能力的关系。
第2题,人工降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沙尘,但人工降水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且不经济;沙源地面积广阔,不可能实现全部地膜覆盖;读图可知,不同风速下沙尘含量都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所以恢复草地是最合理的措施;高大的乔木上部枝叶茂盛,但其对低处的沙尘阻挡作用弱。
答案:1.B 2.D(2018·定州模拟)读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示意图,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时代B.农业生产破坏的自然环境是其主要影响C.工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其主要影响D.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解析:第3题,读图,观点一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只是影响人类,而人类不会影响环境,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决定论,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没有主观能动性。
浅论加快乌梁素海湿地治理的重要性及举措
浅论加快乌梁素海湿地治理的重要性及举措摘要:乌梁素海是地球上荒漠与半荒漠地区较为罕见的大型湖泊,它是古黄河北河道经由河套灌区时遗留下来的一段河迹湖,属于同一纬度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湿地湖。
早期的湖面面积为120万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不当的人类活动极大地破坏了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致其水质恶化,湖面萎缩,湿地功能严重退化,加快乌梁素海湿地治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乌梁素海水质恶化湖面萎缩湿地治理乌梁素海是地球上荒漠与半荒漠地区较为罕见的具有多种生物的大型湖泊,它是古黄河北河道经由河套灌区时遗留下来的一段河迹湖,属于同一纬度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湿地湖,其水源主要靠灌区排退水及乌加河自流补给,过去湖面面积最大时曾一度达到120万亩,湖内长满蒲草,还盛产多种鱼类,湖面与蓝天交相辉映,被誉为“塞外明珠”。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不当的人类活动极大地破坏了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湖水面积开始萎缩、水质恶化,其湿地功能严重退化,所以必须加快治理。
1 乌梁素海现状1.1 地理位置及其发展概况乌梁素海位于灌区的东北边缘,地处乌拉特前旗中部,北靠阴山,东临乌拉山,南接黄河,通过总排干沟与河套灌区连通,是灌区总排水体系的出口部分。
乌梁素海形成规模始于20世纪初,距今大约七八十年,刚开始湖面面积只有3000亩,后来由于黄河河床抬高,河水泛滥向灌区倾泄,导致乌梁素海水面明显扩大,1949—1952年海水面积曾一度达到120万亩,这是乌梁素海史上海域面积最大的时候,后来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乌梁素海水域面积稳定在44万亩左右,湖面南北长50km,东西宽20km,总库容3亿m3左右。
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乌梁素海波光浩渺、天水一色,浩瀚的湖水中还盛产鲤鱼、鲢鱼、鲫鱼、鲶鱼、乌鳢等20多种鱼类,有180多种1000多万只珍禽异鸟在此繁衍栖息,是我国北方地区罕有的鸟类观赏地,那时确实符合“塞外明珠”的美称。
但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灌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使乌梁素海情况发生了严重变化。
新管理体系下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综述与专论新管理体系下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杨玉霞\周鹏2,庞宁\闫琨2,何燕飞2(1.巴彦淖尔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内蒙古014400;2.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5)摘要:针对乌梁素海愈加严重的污染状况,巴彦淖尔市政府在新的管理体系之下,采取了建立和完善乌梁素海的管理机构、编制减排方案、调查水质污染源头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大大改善了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为保护和治理乌梁素海及其他水体生态环境工作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管理体系;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5-0001-03D〇I:10.16647/15-1369/X.2017.05.001The pro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for Ulansuhai Nur under new management systemYang Yuxia1,Zhou Peng2*,Pang ning1,Yan Kun2,He Yanfei2(1. Bayann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Inner M ongolia 014400; 2. Tsinghua-Solu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Beijing 100085, China)Abstract: Bayannur government did a lot of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preparing emission reduction program, surveying pollution source, and so on to against directed pollution condition under the new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 lansuhai Nur, besides which has enriched the treasure of p rotecting and treating Wulansuhai Nur environment and other water bodies.Keyword: Management system; Wlansuhai Nu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reatment1乌梁素海的概况乌梁素海,是19世纪中叶受地壳运动、黄河改道和河套水利开发 影响而形成的河迹湖,乌梁素海的年排入农业灌溉雨水和山洪水等5亿 m3以上,每年黄河分凌生态补水2亿m3左右,向黄河排水3亿m3左右,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和地球同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的母亲河,对流域内的生态、经济及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游,其灌溉效益显著,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黄河、河套灌区以及乌梁素海(一个重要的湖泊生态系统)均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更有效地治理和保护这一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一)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沿黄河及其支流的工业企业日益增多,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大量排放,是造成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的重要原因。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
(二)农业污染农业活动是河套灌区的主要活动之一,但同时也是该系统的主要污染源。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都导致了大量的农业污染物进入黄河和乌梁素海。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元素。
(三)生活污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就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三、水化学成因解析(一)水体硬度变化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钙、镁等硬性离子进入水体,导致水体硬度升高。
同时,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等也含有这些离子,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硬化程度。
(二)有机污染物的生成由于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大量有机物进入水体。
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产生一系列有机污染物,如藻类代谢产生的微囊藻毒素等,严重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
(三)营养盐的富集由于农业活动中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输入,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逐渐升高。
这些营养盐的富集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促进了藻类的繁殖,进而引发水体的富营养化。
四、防治对策及建议针对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污染物来源和水化学成因,我们提出以下防治对策及建议:(一)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实施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对排放不达标的工业企业进行整改或关闭。
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作者:莫日根童伟段瑞琴郑勇付美华任晓晖来源:《北方环境》2012年第04期摘要:乌梁素海是内蒙古干旱区最为典型的浅水草藻型湖泊,近年来,乌梁素海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1)湖区生态需水得不到满足,盐分不断累积,生态功能严重退化;(2)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内源污染日趋严重;(3)水生植物过量生长,植物物种趋于单一化,沼泽化趋势加剧;(4)外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仍然是乌梁素海主要污染来源;(5)湖区周围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净化和拦截污染物能力下降;(6)湖泊周围水土流失严重,加速湖体萎缩。
目前乌梁素海显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若对乌梁素海进行可持续利用,让其更好的发挥各项生态功能,就必须把分析乌梁素海主要环境问题放在首位,针对乌梁素海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确实有效的治理措施,为乌梁素海湖泊环境的研究与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乌梁素海;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2)04—0018—051 引言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图1),北靠狼山南麓山前冲积平原,东岸接乌拉山洪积阶地,西岸与南岸皆为黄河北岸的冲积平原,在后套平原的最南端,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内最大的湖泊,是中国的第八大淡水湖泊,是内蒙古干旱区最为典型的浅水草藻型湖泊,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保水、蓄水和调水场地,也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作用的大型草藻型湖泊,为地球上同一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是世界范围内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很高生态效益的多功能湖泊,因其在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不仅是河套灌区的唯一受纳水体和排水通道,也是黄河枯水期主要水源补给库,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目前湖区近一半的水面被芦苇覆盖,其余的水面也被水草覆盖,使乌梁素海成为典型的草型富营养化湖泊。
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稿)11.30
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10月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10月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编制人员名单组织编写单位: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规划编制组:组长:席北斗研究员主要参加人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席北斗何连生夏训锋雷宏军张列宇丁京涛孟繁华王月余红陈凤先于会彬孙鹏杨茜姜磊王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何宏谋付新峰谷晓伟邓春蕾李恩宽张凤燃张文鸽章博蔡大应李昭悦西安理工大学:黄强李怀恩畅建霞孙晓丽万芳王义民张勇勇秦耀民李家科张亚丽协作单位: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人员:贾文春邬喜红贾宏伟张琴书赵忠杜晓文王建平杨浩前言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历史上是由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目前湖面面积293km2,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乌梁素海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多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对维护中国西北地区乃至更广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乌梁素海不仅蕴含着巨大的水生植物、渔业、鸟类和旅游业等资源,在我国北方地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同时,还是确保黄河内蒙古河段枯水期不断流的重要水源补给库,也是黄河凌期以及当地局地暴雨洪水的滞洪库,对于维系黄河水系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然后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客观上起到改善黄河水质、调控黄河水量、控制河套地区盐碱化等关键作用,减少了农业排水对黄河水质的直接影响。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退水的大量排放和湖泊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域生态环境恶化。
这不仅影响湖泊整体功能发挥,还直接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并威胁到黄河中下游供水安全。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作者:高日罕于翠英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6期摘要乌梁素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紧要关口、鸟类生态保护的栖息地、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承担着维护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我国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技术成为制约乌梁素海流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实现乌梁素海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足整体性治理理论,针对治理理念严重碎片化、治理结构分散性特征突出、治理协调机制不健全、治理技术信息共享意愿不强等问题,提出凝聚生态共识,树立共同治理理念;培育多元主体共治,推进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完善协调机制,构建利益平衡新格局;利用信息化治理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建议。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生态环境治理;乌梁素海流域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11.024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水域面积293km2,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是我国北方地区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同时其作为天然生态屏障,可对京津地区的风沙源进行有效控制。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调研乌梁素海时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乌梁素海出现面积超0.53万hm2、持续时间近5个月的黄藻,水质变为劣Ⅴ类,水体污染严重。
2018年,乌梁素海流域草原荒漠化、沙化、贫瘠化面积达130.07万hm2,为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开展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
2019年,自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正式启动,整体水质从劣Ⅴ类提高到Ⅴ类,鱼类、鸟类也逐年增多。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环境污染(带解析)
专题练环境污染(2020·威海二模)滇池是云贵高原湖群中面积最大的湖泊,北端湖堤将滇池分为外海(290km2)和草海(l0km2)两部分,平均水深4.1m。
20世纪70年代以后,滇池水质逐年变差。
2011~2015年,当地开展了“生态清淤”“引水入滇”“环湖截污”“生态修复”等治理工程,对降低滇池总磷污染、改善富营养化和防止蓝藻暴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外海2012年曾出现总磷含量较高的现象。
下图示意滇池外海。
据此完成1~2题。
1.滇池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B.入口多、出口少,污染物滞留时间长C.盛行东北风,流速减慢D.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2. 2012年滇池外海总磷含量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A.生态清淤——扰动湖底沉积物B.引水入滇——增加水量C.环湖截污——导致磷元素富集D.生态修复——加快水体交换(2020·四川绵阳一诊)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
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
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油气资源开发B.交通运输发展C.牲畜粪便焚烧D.工厂废气排放4.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5.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A.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B.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C.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D.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2020·临沂模拟)PM2.5因直径微小又称“可入肺颗粒”。
当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PM2.5会长期滞留在低空,达到250微克/立方米以上即为空气严重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