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音乐《摇船调》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摇船调》 ︳人音版 (五线谱)
《摇船调》一、教材分析歌曲《摇船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二课美妙童音中的一首台湾民谣,歌曲采用了问歌的形式,采用四拍子,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
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第二乐句的旋律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欢快活泼的情景,紧接着歌曲又加了三小节的衬词和一小节的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台湾儿童的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跟随歌曲做律动,在音乐的律动中,孩子们能切实感受附点切分节奏。
2、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学生能体会问答式歌曲的特点,并能进行表演唱。
3、感受划船号子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1、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和附点切分节奏的解决。
3、反复跳跃记号的掌握。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鼓五、教学方法导入法、讲述法、聆听法、示范法、创作法、表演法等。
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节奏模仿师:同学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熊老师的音乐课堂,请你们拿出双手,跟熊老师一起做动作!评价:你们的模仿能力真强。
(二)律动1.教师随音乐示范律动师:接下来熊老师要将难度升级,请仔细观察,在接下来的音乐中我做了几种不同的动作?(音乐)师:谁是细心的观察员(三种)评价:同意三种的同学请举手。
观察的很仔细。
师:谁来具体说一说,是哪三种动作?(拍手、拍腿、划船)评价:哦,你认为这个动作是在划船,对啦,老师的确是拿着船桨一前一后的在划船。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记住哦,首先是拍手,然后拍腿,最后是划船。
(出示PPT)2.学生随音乐律动,教师加入“嗨哟嗨哟”的口号声。
师:请告诉我,这一次你们在划船的时候熊老师还加入了什么呢?生:嗨哟嗨哟师:对啦,我在划船的时候加入了号子声呢,我们一起来喊一喊。
(师带领学生做划船动作,喊“嗨哟”“嗨哟”)现在我们就再来做一做,这一次我会在你们划船的时候击鼓为你们加油鼓劲儿,你们也别忘了喊出你们的号子哦。
《摇船调》教案
《摇船调》教案教案:《摇船调》教学目标:1. 了解《摇船调》这首古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演奏《摇船调》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乐器(钢琴、小提琴等)。
3. 课件或图片展示《摇船调》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引入:1. 播放《摇船调》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这首音乐的第一印象。
学习背景:1. 介绍《摇船调》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如作曲家、创作时期等。
2. 展示课件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摇船调》的曲调和旋律特点。
学习技巧:1. 引导学生分析《摇船调》的节奏和速度,解释如何演奏出舒缓的摇篮曲效果。
2. 引导学生练习演奏《摇船调》的基本技巧,如弹奏轻柔的音符、控制速度等。
表现方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演奏《摇船调》来表达情感,如宁静、温暖等。
2. 鼓励学生尝试在演奏中加入个人的表达和情感。
练习演奏:1. 分发乐谱或指导学生使用乐器演奏《摇船调》。
2. 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掌握,以及情感的表达。
欣赏和分享:1. 学生演奏完毕后,进行欣赏和分享环节。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摇船调》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1. 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摇船调》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演奏和分享。
2. 组织音乐会或音乐分享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的表现和技巧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分享,了解他们对《摇船调》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欣赏其他古典音乐作品,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其他乐器,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
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摇船调》教学设计
《摇船调》教案教材分析:《摇船调》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一首学唱歌曲,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很喜欢的歌曲。
歌曲采用可问答对歌的形式,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前四句采用了重复句式,仅在末尾有一点点小变化,歌曲一、二段采取问答的形式,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活泼和欢乐的天性。
衬词部分更增加强了浓郁的民歌风格,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爽朗的性格特征。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思维活跃,音乐课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自主学唱歌曲,有很好的自主创编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读谜语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2、通过表演“摇船”的动作,感受音乐形象,培养乐感。
3、采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增强学生学唱的积极性。
4、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表演“摇船”的动作,感受音乐形象,培养乐感。
2、采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增强学生学唱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拓展他们自主创编歌词的能力。
《摇船调》这一课包括:猜谜导入、歌曲的演唱几及创编歌词三大版块。
课堂上教师用童话般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创编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体现新标准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指导思想。
通过歌词编创活动,学生创编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本课采用:“猜-读-听-唱-演-编”的教学形式。
整个教学在学生的创编和表演中进行,课堂气氛快乐、活跃、自然,学生自觉有兴致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而培养了他们积极、乐观、天真、富于挑战和想象的良好品质。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摇船调》 ︳人音版 (五线谱) (1)
一、组织上课,师生问好!
1.猜谜导入:按节奏进行猜谜问答,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问题。
要求:请学生用和老师一样的节奏来回答 。
师问 X XXX• ︱X XX XX XO︱
什 么 圆 圆, 在呀 在半 天哟?
X X X X• ︱ X X X• O ︱
什 么 圆 圆, 在 河 边?
X XXX• ︱X XX XX XO ︱
姓名:
王晓艳
工作单位:
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
学科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人音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的情绪、明亮饱满的声音、自然的气息和断连对比的方法,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摇船调》,感知童趣欢乐的情绪。
2.在歌曲学唱中感受“对歌”这一演唱形式,学习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培养即兴创作表现的能力。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多媒体音乐资料
3.聆听录音范唱,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
教师导言: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强调“摇船”,带动学生用摇船的动作伴随歌曲律动。
4.用lu模唱歌曲旋律,听着录音边看歌谱边做摇船动作。指导学生能轻声高位置的方法轻声唱歌。
5.学唱歌谱
在钢琴伴奏下,视唱和听唱结合,熟悉旋律,我们乡镇小学的孩子,进行老师唱一乐句,学生跟唱一句。
什 么 圆 圆 , 街呀 街上 卖呀?
X X X X• ︱ X X X• O ︱
什 么 圆 圆, 在 眼 前?
答:学生自由答,然后和学生分享答案。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聆听歌曲内容,揭示歌名,并让学生说说歌曲唱了些什么。
2.出示歌谱,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和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按节奏读歌词。让学生在游戏中记住歌词并感受问答对歌的形式,同时,解决衬词。
《摇船调》音乐课件
在多个国际音乐比赛中,《摇船调》凭借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文化内涵,多次获得奖项 和荣誉,为中国民歌在国际舞台上争光。
05
《摇船调》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保持文化多样性
培养审美意识
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传统音乐有助于保持文化的多 样性,丰富人类文明。
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 传统音乐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 ,提高艺术素养。
著名演绎者介绍
传统演绎者
在传统演绎领域,一些著名的演绎者 包括XXX、XXX等。他们具有深厚的 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演绎风格,能够将 《摇船调》的传统韵味表现得淋漓尽 致。
现代改编者
在现代改编领域,一些知名的改编者 包括XXX、XXX等。他们致力于将传 统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 出独特的音乐作品,为《摇船调》注 入新的艺术价值。
跨领域合作
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领域合作, 如舞蹈、戏剧、影视等,拓展传统 音乐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
对现代音乐的影响与启示
01
02
03
丰富音乐创作素材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可 以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丰 富的素材和灵感,促进音 乐艺术的繁荣发展。
推动音乐产业创新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可 以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和 创新,为音乐产业注入新 的活力。
03
《摇船调》的演绎与版本
传统演绎方式
01
传统演绎
《摇船调》作为中国传统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
统的演绎方式通常采用原生态的唱腔和乐器,注重情感的表达和韵味的
呈现。
02
传统乐器
在传统演绎中,常见的乐器包括二胡、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这些乐
《摇船调》音乐课件
摇船调的乐器和演奏方式
琵琶
是摇船调音乐中重要的乐器 之一,发出柔和悦耳的音色。
笛子
作为伴奏乐器之一,为摇船 调增加了一层悠扬的声音。
中国鼓
一种有力而明快的鼓声,给 摇船调音乐带来了节奏和动 感。
摇船调的音乐特点
1 柔和安静
摇船调的音乐特点是柔 和宁静的曲调和轻盈舒 适的节奏,给人一种内 心的平静。
《摇船调》音乐课件ppt
《摇船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渔民文化。它以 柔和的音乐和缓慢舒适的节奏闻名,给人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摇船调的起源
• 摇船调是起源于中国古代渔民的民间音乐形式。 • 曾用于渔民摇船的工作中,帮助他们保持节奏和舒适感。 • 随着时间的推移,摇船调逐渐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
2 优美旋律
3 简单而富有感染力
Hale Waihona Puke 摇船调的旋律优美悦耳,的节奏
充满了温情和情感的表
摇船调的节奏简单易学,
达。
使人不自觉地跟随节奏
摇曳起舞。
摇船调的曲目和歌词
常见曲目
歌词内容
《渔舟唱晚》、《渔舟唱晓》、 《渔舟唱暮》等是摇船调中常 见的曲目。
摇船调的歌词通常表达对水、 渔民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表演方式
摇船调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
电子音乐
一些现代音乐制作人将摇船调的元素融入到电子音乐中,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电影配乐
摇船调的柔和音乐常被用于电影的配乐中,为画面增添情感和韵味。
跨界合作
一些摇船调音乐家与其他流派的音乐家合作,打破传统的界限,创造出新颖且多样的音乐作 品。
结论和总结
《摇船调》作为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渔民文化的深厚历史和情感表达。它既 是音乐的艺术形式,也是渔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乐趣。
摇船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歌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初步了解台湾民谣的特点。
难点:乐谱的识读与声音的表现;相似旋律的演唱;对歌曲再创作。
教学策略:
体验创造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视频、肢体参与、听辨、想象、讲授、视听结合等教学手段,运用PPT图片、音频丰富教学课堂。
板书设计
摇船调
台湾民歌
分层作业设计
学唱歌曲
通过聆听、对比等方法分析音乐要素,分乐句识谱学习歌曲。
学唱
运用多种手段丰富学习过程,在学生的思维参与中理解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情境,探索民歌的特点。
拓展提升
扩充欣赏《天黑黑》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台湾民谣,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复习歌曲,新旧知识衔接,更好的体会台湾民歌生活化的特点。
继续运用歌曲的节奏素材,结合音乐情境进行二度创作,丰富演唱形式,体会和声的演唱效果
教学设计
学 科
音乐
年 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演唱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摇船调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三年级(1)班的学生。笔者对教材中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文化进行整理归纳积累,目的是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与传承,走近民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的魅力,从而更加喜爱民族音乐。
教材分析
歌曲《摇船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五课《童趣》中的一首流行于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4/4拍,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的前四个问句采用了相似的、仅在末尾加以变化的旋律,优美的略带起伏的旋律线条和节奏型,使歌曲的旋律具有了摇船的动感,生动的描绘出孩子们摇船时相互对歌的活泼、欢乐的情景。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摇船调》教案
《摇船调》音乐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摇船调》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一首学唱歌曲,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很喜欢的歌曲。
歌曲采用可问答对歌的形式,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前四句采用了重复句式,仅在末尾有一点点小变化,歌曲一、二段采取问答的形式,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活泼和欢乐的天性。
衬词部分更增加强了浓郁的民歌风格,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爽朗的性格特征。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思维活跃,音乐课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自主学唱歌曲,有很好的自主创编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读谜语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2、通过表演“摇船”的动作,感受音乐形象,培养乐感。
3、采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增强学生学唱的积极性。
4、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表演“摇船”的动作,感受音乐形象,培养乐感。
2、采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增强学生学唱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拓展他们自主创编歌词的能力。
《摇船调》这一课包括:猜谜导入、歌曲的演唱几及创编歌词三大版块。
课堂上教师用童话般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创编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体现新标准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指导思想。
通过歌词编创活动,学生创编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本课采用:“猜-读-听-唱-演-编”的教学形式,首先通过老师的“时空咒语”这种带有童话色彩的课堂导入形式,引导学生回到老师的同年时代,对于学生来说这有很大的神秘感和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猜谜、表演的欲望。
《摇船调》音乐课件ppt
目录
• 《摇船调》的起源与历史 • 《摇船调》的音乐特点 • 《摇船调》的歌词分析 • 《摇船调》的演唱技巧 • 《摇船调》的表演形式 • 《摇船调》的文化价值
01 《摇船调》的起源与历史
《摇船调》的起源
民间传说
相传《摇船调》起源于一个古老 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对恋人因 船难分离,通过歌曲传递思念之 情。
06 《摇船调》的文化价值
《摇船调》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摇船调》是当地文化的代表
作为当地传统的音乐形式,《摇船调》在当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文化传承的 代表之一。
《摇船调》的历史沉淀
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摇船调》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民俗、信仰等多种文化元素, 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摇船调》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地理特色
该曲目与水乡地区紧密相关,反 映了水乡生活的特色和风情,如 船只、水波、渔网等元素。
《摇船调》的发展历程
早期版本
《摇船调》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 当时以简单的曲调和歌词形式出现, 主要在渔民和船工中流传。
现代演绎
随着时间的推移,《摇船调》经过多 代音乐人的改编和创新,融入了更多 的音乐元素和技巧,使其更加丰富和 多样化。
感谢您的观看
节奏特点
节奏明快
摇船调的节奏明快、活泼, 具有很强的律动感,能够 引起人们的共鸣。
切分音节奏的运用
摇船调在节奏上运用了切 分音,使得旋律更加富有 变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节奏的重复性
摇船调的节奏具有一定的 重复性,这种重复性的节 奏使得旋律更加容易记忆。
调式特点
五声调式
转调的使用
摇船调采用了五声调式,这种调式具 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给人以浓郁的中 国风格。
《摇船调》教案
《摇船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摇船调》的旋律、歌词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学习《摇船调》,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通过学习《摇船调》,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摇船调》的旋律、歌词和节奏。
2.《摇船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3.《摇船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摇船调》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旋律学习:教师播放《摇船调》的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旋律。
3.歌词学习:教师教授《摇船调》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4.节奏学习:教师教授《摇船调》的节奏,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5.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6.音乐风格和特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摇船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7.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摇船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8.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摇船调》的旋律和歌词。
2.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摇船调》的节奏。
3.学生能够理解《摇船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4.学生能够了解《摇船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五、教学资源1.《摇船调》的录音。
2.《摇船调》的歌词。
3.《摇船调》的乐谱。
4.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建议1.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摇船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向学生介绍《摇船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4.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音乐教案《摇船调》
小学音乐第六册《摇船调》教案设计江岸区新村小学翁丽娟教材选自:小学人音版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童趣》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
歌曲加入了3小节的衬词和1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台湾民谣《摇船调》,初步体会问答式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柔和美好的意境;2、了解反复跳越记号及用法,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3、在创设的情境中分角色表演歌曲,初步尝试两个声部的合唱。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编谜语,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乐句卡片。
教学思路:本节课是一节以歌唱教学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讲的内容是三年级第六册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摇船调》。
教学中围绕着猜谜语、读谜语、唱谜语和编谜语的顺序,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等互动的形式中充分感受谜语在音乐中的乐趣,从而进行有效的音乐活动。
层层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词的内容,在多次的聆听中学会歌曲的演唱,在互相学习中准确的把握了歌曲的音乐形象。
最后达到不仅学会演唱歌曲,而且情景表演的演唱中学会并尝试两个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歌曲《吉祥三宝》,感受一问一答的歌曲形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请你们边听边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听到了有谁在唱歌?他们是怎么唱的?(歌曲有很多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齐唱,这种属于对唱。
)三、猜谜语1、师按节奏并加响板朗读。
肚儿空空,能呀么能装人,搁在水里,它呀它不沉,不怕风浪大呀,就怕水不深哟,就怕水不深。
2、请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朗读。
四、感受熟悉音乐旋律1、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做划船的动作。
(慢速)提问:小船划在什么样的水面?为什么?2、在听音乐做划船动作。
(快速)提问:水面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师小结:大家团结起来,动作一致,不怕风浪,勇往直前。
摇船调
摇船调
《摇船调》教学设计
【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三课《摇船调》
【课时】一课时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三课《童趣》中的一首表演唱歌曲。
《摇船调》是一首台湾客家民歌,速度中速。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的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教学思路】
三(10)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优美,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非常适合《摇船调》这种对歌式的唱歌综合课程
在第一版块中,先以谜语提起学生的兴趣度和积极性,欣赏(老师演唱摇船调)为导入,让学生认真听歌曲,得出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以及总结其特点。
在第二板块的环节是歌曲新授部分,通过一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由浅入深的学唱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了歌曲,并且体验、体现了客家儿童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
在拓展学习部分设计了以“对唱”形式为主题,介绍云南民歌《猜调》(师演唱)、乐清民歌《对鸟》视频,弘扬民族民间音乐,从身边做起。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钢琴。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摇船调》说课稿(4)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摇船调》说课稿(4)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摇船调》说课稿(4)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3课《摇船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3课《摇船调》。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本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
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
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已经知道简单的乐理知识,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
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旋律流畅、优美。
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第一、二两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
紧接着歌曲又加入了3小节的衬词和1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生情况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欣赏台湾民歌《摇船调》,让台湾音乐的特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欣赏兴趣。
2、技能目标:(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通过音乐作品中的”猜谜语”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2)用甜美、轻盈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点应是:1.感悟谜语的乐趣。
2、完整演唱歌曲难点是: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第六册第五课《摇船调》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学习资料]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第六册第五课《摇船调》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这首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在本册教材中是首次出现这样的演唱形式,歌曲节奏明快、紧凑。
2.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问答对歌的形式,并且能够让学生创编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音准、音高以及表现力方面比二年级要好很多。
能够更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也都有所提高。
3.学生认知障碍点:歌曲创编活动相对难一些,因为创编歌词也要利于演唱,要压韵。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并掌握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歌曲《摇船调》的表演唱,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对歌曲的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2020年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摇船调》教案精编版
《摇船调》音乐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摇船调》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一首学唱歌曲,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很喜欢的歌曲。
歌曲采用可问答对歌的形式,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前四句采用了重复句式,仅在末尾有一点点小变化,歌曲一、二段采取问答的形式,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活泼和欢乐的天性。
衬词部分更增加强了浓郁的民歌风格,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爽朗的性格特征。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思维活跃,音乐课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自主学唱歌曲,有很好的自主创编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读谜语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2、通过表演“摇船”的动作,感受音乐形象,培养乐感。
3、采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增强学生学唱的积极性。
4、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表演“摇船”的动作,感受音乐形象,培养乐感。
2、采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增强学生学唱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拓展他们自主创编歌词的能力。
《摇船调》这一课包括:猜谜导入、歌曲的演唱几及创编歌词三大版块。
课堂上教师用童话般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创编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体现新标准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指导思想。
通过歌词编创活动,学生创编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本课采用:“猜-读-听-唱-演-编”的教学形式,首先通过老师的“时空咒语”这种带有童话色彩的课堂导入形式,引导学生回到老师的同年时代,对于学生来说这有很大的神秘感和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猜谜、表演的欲望。
三年级下册《摇船调》
第章(单元)第课(节) 总第课时
课 题
《摇船调》
上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歌曲《摇船调》体会问答式歌曲的特点。
2、了解台湾民歌,并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节奏及反复跳跃记号。
3、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和附点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卡片
板书设计
示意图
《摇船调》
——对歌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是一节以歌唱教学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讲的内容是三年级第六册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摇船调》。教学中围绕着猜谜语、读谜语、唱谜语和编谜语的顺序,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等互动的形式中充分感受谜语在音乐中的乐趣,从而进行有效的音乐活动。层层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词的内容,在多次的聆听中学会歌曲的演唱,在互相学习中准确的把握了歌曲的音乐形象。最后达到不仅学会演唱歌曲,而且能够初步创编歌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五、教师小节,渗透教育。
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问答对歌,还体会到了对歌的乐趣。最后,让我们在这首优美的歌声中,唱着歌划着“船”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
作业布置
小组合作继续完成歌词创编及演唱。
教学后记
第三遍:你们跟着琴试着自己唱一唱。
(3)师:让我们带着歌词来唱一唱。
(在教唱过程中可对一字多音、歌曲的演唱速度等稍加提示。)
5、学习歌曲衬词部分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摇船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6册第三课《童趣》中的演唱曲目《摇船调》一、说教材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旋律流畅、优美。
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第一、二两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以音乐新大纲的要求为基点,根据三年级学生音乐能力和学习心理,师生互动创设音乐学习情境场,引导学生在兴趣中体验、演唱和合作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在动-唱-念-创—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再创音乐,体会童年的快乐。
因此我对本课教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摇船调》,感受对歌的歌曲风格和特点,抒发快乐童趣的愉悦心情。
(2)技能训练:①掌握歌曲附点节奏②掌握反复跳跃记号③会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衬词部分。
④会用顶真式配唱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难)点:1、附点节奏的掌握2、衬词部分的轮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三、说教法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旋律听唱法和顶真配唱法。
首先是情景导入法。
我通过聆听唱台湾的歌曲和台湾风光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创设台湾客家族小朋友划船迎接的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悠扬的号子声中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是旋律听唱法:在衬词轮唱的学习过程中,用形象的小船,感受一前一后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形成的轮唱,把学生对音高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认识,也体验到音乐的层次感。
最后是顶真伴唱法:利用文学作品中顶真的描写手法,创造性地应用到歌曲的创编中,有趣、有乐、有感,丰富歌曲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创编的手法。
四、学法新课程的课堂老师不再是一言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熟悉、轻声学唱、趣味创编来完成,发挥孩子们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达到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