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合集下载

《吕氏春秋·报更》阅读答案及翻译

《吕氏春秋·报更》阅读答案及翻译

《吕氏春秋·报更》阅读答案及翻译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盂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

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

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① 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

”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

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

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

因致酒于宣孟。

宣孟知之。

中饮而出。

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

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

”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

”还斗而死。

宣孟遂活。

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

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

博则无所遁矣。

孟尝君于薛,荆人攻之。

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吾无以复侍矣。

”淳于髡曰:“敬闻命矣。

”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齐先王立清庙。

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

”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

”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

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

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选自《吕氏春秋·报更》,有删减)【注】①骫(wěi):弯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食:供养B.羞行乞而憎自取羞:使……羞C.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宁:安宁D.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陈:陈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宣孟曰:“而名为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先君之庙在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若自在危厄之中/王曰:“若是其甚与?”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B.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D.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即使小,只要用钱财对待天下的贤士,国家就会安定,百姓也会免除灾祸。

《国语 晋语》《吕氏春秋 义赏》(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国语 晋语》《吕氏春秋 义赏》(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文本一: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絷吊公子之忧,又重之以丧。

寡人闻之,得国常于丧,失国常于丧。

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重耳告舅犯。

舅犯曰:“不可。

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

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

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絷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

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

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

重赂配德,无爱财!”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曰:“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

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

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

”公子絷返,致命穆公。

穆公曰:“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

”公子絷曰:“君之言过矣。

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

”是故先置公子夷吾,是为惠公。

(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减)文本二: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因招雍季而问之,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义赏》,有删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诈[A]伪[B]之[C]道[D]虽[E]今[F]偷[G]可[H]后[I]将[J]无[K]复[L]非[M]长[N]术[O]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惠”是敬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惠”含义不同。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译文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译文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译文《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译文吕氏春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

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

圣人去小取大。

昔荆龚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龚王伤。

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①阳谷操黍酒而进之。

子反受而饮之。

子反之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

战既罢,龚王欲复战而谋。

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

龚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

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也。

而司马又若此,是忘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

”于是罢师去之。

斩司马子反以为戮。

竖阳谷之进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适杀之。

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赂虞公,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

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

’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

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

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

荀息伐虢,克之。

还反伐虞,又克之。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

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故曰:小利。

大利之残也。

中山之国有套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

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

套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

赤章蔓枝谏曰:“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

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

”弗听,有顷,谏之。

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

”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

”断毂而行,至卫七日厹而繇亡。

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

齐使触子将,以迎天下之兵于济上。

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不战,必划③若类,掘若垄。

”触予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

达子又帅其余卒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王。

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

吕氏春秋孝行览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孝行览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孝行览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览·孝行览文及翻译览·孝行览作者:吕不韦主编【孝行】一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後末。

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

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

务本莫贵於孝。

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

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後及所疏;必先以所重,而後及所轻。

今有人於此,行於亲重,而不简慢於轻疏,则是笃谨孝道。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

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

爱敬尽於事亲,光耀加於百姓,究於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

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 《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所谓贵德,为其近於圣也;所谓贵贵,为其近於君也;所谓贵老,为其近於亲也;所谓敬长,为其近於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於弟也。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

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

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

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 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

《义赏》原文及译文赏析

《义赏》原文及译文赏析

《义赏》原文及译文赏析义赏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

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

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

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

用赏罚不当亦然。

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仇若性,戎、夷、胡、貉(2)、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

郢人之以两版垣也(3),吴起变之而见恶,赏罚易而民安乐;氐羌(4)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5),而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贼民。

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

且成而贼民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

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

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

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襄子可谓善赏矣。

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

”为六军则不可易。

北取代,东迫齐。

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4、下列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之国危,社稷殆殆:危险B、足以却敌却:使动用法,使…后退C、且城而贼民贼:贼寇D、身在忧约之中约:束缚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义赏”的效果的一组是()①民之雠仇若性②则忠信亲爱之道彰③反而尊贤,足以报德④败楚人于城濮⑤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⑥赏有功者五人A、①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雍季用“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危害来告诫晋文公:赏罚不符合道义只能带来恶果。

初中语文 吕氏春秋正名阅读理解参考答案解析及翻译

初中语文 吕氏春秋正名阅读理解参考答案解析及翻译

吕氏春秋正名阅读理解参考答案解析及翻译正名《吕氏春秋》名正则治,名丧则乱。

使名丧者,淫说也。

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

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勃、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

凡乱者,形名不当也。

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

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所谓可从悖逆也。

是形名异充,而声实异谓也。

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

”尹文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

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

”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

”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

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

”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

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

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

”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

”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

”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

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

’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

”齐王无以应。

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谷,如卫。

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事亲则孝事:侍奉B. 民无非则非之非:责怪C. 是全王之令也全:顾全D. 管仲之辩名实审也审:审问7.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B. 而恶民之难治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桓公尝以此霸矣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D. 走而之谷足以喻治之所勃、乱之所由起而已矣8.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邪说和君子之说形成对比,邪说会混淆对错,使是非颠倒;君子之说可以明确贤者与不肖者、治世与乱世之间的关系,能说清万物的情理、人生存的原因。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

”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

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

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

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

②审:弄明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爱利以安之衣食所安 B.忠信以导之欲信大义于天下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吴之所以亡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0.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3分)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11.吴国为什么会灭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参考答案9.D(A.安定养生 B.诚信通“伸”,伸张 C.居住处于D.……原因)10.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

11.吴国屡战屡胜(1分),导致君骄民疲,国君放纵而百姓怨恨(1分)。

阐述了君王应该仁爱治国、造福百姓的治国之道(1分)。

【参考译文】古代当君主的人,用仁和义治理百姓,用爱和利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引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

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他们自己虽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这是因为他们对人世间的各种事情实行的准则经过认真审察。

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是因为屡战屡胜。

”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说,“多次作战百姓就疲惫,多次胜利君主就骄傲。

壅塞《吕氏春秋》阅读答案翻译

壅塞《吕氏春秋》阅读答案翻译

壅塞《吕氏春秋》阅读答案翻译壅塞《吕氏春秋》阅读答案翻译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

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

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

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

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

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

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

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

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

”於是报於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

”王大喜。

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

”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国。

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

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

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

”齐王曰:“子无辞也。

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

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

今自以贤过於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

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自至则壅堵塞B.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奴隶C.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注意D.所自视之势过也。

初中语文吕氏春秋去私阅读理解答案及翻译解析

初中语文吕氏春秋去私阅读理解答案及翻译解析

吕氏春秋去私阅读理解答案及翻译解析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

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至公也 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参考答案】B 【解析】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舜禅让的行为是天下最公正的。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参考答案】C 【解析】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 其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之子邪君知其难也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D.伤人者刑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参考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第一个“其”表疑问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

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C选项遂都是于是就,D选项者都表示“……的人”。

《吕氏春秋·贵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吕氏春秋·贵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吕氏春秋·贵因》原文及翻译译文《《吕氏春秋·贵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吕氏春秋·贵因》原文及翻译译文《吕氏春秋·贵因》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原文:武王使人候①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

”武王曰:“尚未也。

”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武王曰:“焉至?”对曰:“贤者出走矣。

”武王曰:“尚末也。

”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

”武王曰:“嘻!”遽告太公,太公对曰:“谗慝胜良,命曰戮②;贤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诽怨,命曰刑胜。

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

”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

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

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

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

”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

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

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

”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

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

”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

至殷,因战,大克之。

此武王之义也。

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适令武王不耕而获。

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

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

”武王与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

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

此君子也。

取不能其主,又以其恶告王,不忍为也。

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

”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裸国,裸入衣出,因也;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孔子道弥子瑕见厘夫人,因也;汤、武遭乱世,临苦民,扬其义,成其功,因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

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于是翦其发,枥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

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文王处岐事纣,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

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

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

”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

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

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

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时出行路,从车载食,视孤寡老弱之困穷不赡者,必身自食之。

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

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

若此而不可得也,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

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齐庄子请攻越,问于和子。

和子曰:“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

越,猛虎也。

’”庄子曰:“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

”和子以告鸮子。

鸮子曰:“已死矣,以为生。

”故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

(节选自《吕氏春秋·顺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B.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C.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D.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汤克夏”与“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克”字意思不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吕氏春秋-宓子贱治亶父》(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吕氏春秋-宓子贱治亶父》(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吕氏春秋•宓子贱治亶父》(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宓子贱治亶父①,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

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

至于亶父,邑吏皆朝。

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用。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很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J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

此臣所以辞而去也J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五岁而言其要J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三年,至当夔卷遇丞蹩表页隹现化”Z坦夜谨置得则QQ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

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

所舍者,小鱼也J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

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

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②乎彼。

'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J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

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

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锁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

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

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

(节选自《吕氏春秋•具备》)材料二:宓子治亶父。

齐人攻鲁,道亶父。

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J三请,宓子弗听。

俄而,麦毕还乎齐寇。

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热耘,苜弗得食也。

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③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

文言文阅读训练:《吕氏春秋东野稷御车马》(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吕氏春秋东野稷御车马》(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吕氏春秋•东野稷御车马》(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新节,欲走不得,故致千里。

善用其民者亦然。

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苟得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其谁能当之?《周书》日:“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傩也J有雒而众,不若无有。

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而不知善,此多其雒也。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日:“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日:“骤战而骤胜。

”武侯日:“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日:“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

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J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日:“善J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钩百而返。

颜阖入见,庄公日:“子遇东野稷乎?”对日:“然,臣遇之。

其马必败。

”庄公日:“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

庄公召颜阖而问之日:“子何以知其败也?”颜阖对日:“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

?臣遇之,犹求其马,臣是以知其败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材料二:手考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

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

季孙问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便。

”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陀。

故夫治国誓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

故日:急辔衔者,非千里之御也。

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日:“慷博焉如以腐索御奔马。

”子贡日:“何其畏也?”孔子日:“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雒也。

若何而毋畏?”(节选自《说苑・政理》)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民日夜祈A用B而不可C得D苟E得为上F用G民H之I走之也J若决积水K千仞之溪。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问入,元成10-13题。

(一)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

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

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以成与无胜同。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二)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

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

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

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

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

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

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

且文公不知咎犯之言。

咎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

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咎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

咎犯则以兼之矣。

咎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

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吕氏春秋权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吕氏春秋权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①。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许之。

虞公滥③于宝与马,而欲许之。

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

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④也。

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

’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

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

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

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

③滥:贪求。

④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假:(2)夫虢之不亡也,恃.虞恃:(3)荀息伐虢,克.之克:16.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17.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回答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

(2分)参考答案:15.(1)借(2)凭靠(3)战胜评分:本题3分。

每小题1分。

16.车依靠两旁夹车的木(才能前行),两旁夹车的木也依靠车(才能存在),虞和虢两国的形势就是这样。

评分:本题3分。

翻译句子意思对即可;“虞虢之势是也”,判断句式未译出,扣1分。

17.二人都运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进谏。

评分:本题2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打算答应借道虞国之事时。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虢两国的关系就像牙床骨与颊骨的关系,牙床骨连着颊骨,颊骨也连着牙床骨,这就是虞虢两国的关系啊。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原文: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

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注]乐正,乐官之长。

夔,人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正夔[注]一足,信乎信:相信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进:进用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节:关键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汲:打水答:A解析:这是考察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可以把选项给出的解释代入原文推敲。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闻而审,则为福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C.有闻而传之者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答: B解析:这是考察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吕氏春秋 举难》《人物志 材能》(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吕氏春秋 举难》《人物志 材能》(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

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

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

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

不肖者则不然。

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

责人以义则难瞻,难瞻则失亲。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

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

桓公闻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

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

群臣争之日:“客,卫人也。

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

”桓公曰:“不然。

问之,患其有小恶。

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

”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材料二: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

”愚以为此非名也。

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

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

宽弘之人,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

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

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

以实理宽急论辩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

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

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

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

(节选自《人物志·材能》)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卫之去A齐B不远C君D不若使人问E之F而固贤者G也H用之未晚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指完美、十全十美,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全”词义相同B.任车,文中指装载货物的车,与下文宁戚乘坐的“后车”意思不同C.权,衡量、比较,与《过秦论》中“比权量力”的“权”词义相同D.治,指治理,与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中的“治”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尺长的树木必定会有节结,一寸大的玉石必定会有瑕疵,即使古代圣贤——尧、舜、禹等,也有受人诋毁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赏罚之柄,此
上之所以使也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
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其所以加者义,则忠
信亲爱之道彰。

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

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

故善教者,不以赏罚
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

用赏罚不当亦然。

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仇若性,戎、夷、胡、貉(2)、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

郢人之以两版垣也(3),吴起变之而见恶,赏罚易而民安乐;氐羌(4)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5),而
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贼民。

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

且成而贼民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
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
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
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
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
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咎犯之
言,一时之务也。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

反而尊贤,足以
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赏重则民移之,民
移之则成焉。

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

胜而不知胜
之所成,与无胜同。

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
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
“襄子可谓善赏矣。

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

”为六军则不可易。

北取代,东迫齐。

令张孟谈逾
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
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
4、下列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国危,社稷殆殆:危险
B、足以却敌却:使动用法,使…后退
C、且城而贼民贼:贼寇
D、身在忧约之中约:束缚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义赏”的效果的一组是()
①民之雠仇若性②则忠信亲爱之道彰
③反而尊贤,足以报德④败楚人于城濮
⑤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⑥赏有功者五人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季用“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危害来告诫晋文公:赏罚不符合道义只能带来恶果。

B、高赦因对赵襄子不失君臣之礼获得重赏,赵襄子因赏罚得当而消灭智伯。

C、文章主张施行赏罚要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义”,也就是重仁义、尊贤重礼、轻功利。

D、第一段正反论证,阐述赏罚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化能否成功,不可以不慎重对待的道理。

7、翻译下列句子
1)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5分)
2)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

(5分)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
4、C贼:祸害
5、C1是赏罚不当的后果4是“用咎范之言”的结果6不是“义赏”,是“赏”
6、A说明过多使用诈术的恶果。

义赏(奖赏要合乎道义)
(行使)赏罚的权力(柄:权力),这是圣上用来更好使用人的手段。

“赏罚”前面加上“义”(意译:按照道义来赏罚),那么忠心、诚信、亲近、爱护的思想就会得到彰显发扬。

彰显发扬得长久了,就越能助长这一思想,百姓就会安于这些思想,像是它们成了自己的本性,这可以称作教化的成功。

教化成功,那么即使有丰厚的
奖赏或是严厉的威势也不能制止改变百姓的思想(禁:禁止,制止)。

所以,善于教化的人,不依靠奖赏惩罚,也可以教化好百姓;教化好百姓,即使是厚重的奖赏或是
严厉的威逼也不能制止改变他们的思想。

不恰当地使用
赏罚(指赏罚不符合道义)也是这同样的道理——奸诈、虚伪、凶残、混乱、贪婪、暴戾的思想就会兴起,长久
兴起而不停息,百姓就会相互仇恨,这仇恨就像是成了
百姓的本性。

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常见的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具体指的是——西部
的戎族、东部的夷族、北部的胡人、东北部的貊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