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赏罚之柄,此

上之所以使也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

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

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赏罚

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仇若性,戎、夷、胡、貉(2)、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郢人之以两版垣也(3),吴起变之而见恶,赏罚易而民安乐;氐羌(4)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5),而

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贼民。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且成而贼民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

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

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

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

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

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

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

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

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

之所成,与无胜同。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

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

“襄子可谓善赏矣。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为六军则不可易。北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

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

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

4、下列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国危,社稷殆殆:危险

B、足以却敌却:使动用法,使…后退

C、且城而贼民贼:贼寇

D、身在忧约之中约:束缚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义赏”的效果的一组是()

①民之雠仇若性②则忠信亲爱之道彰

③反而尊贤,足以报德④败楚人于城濮

⑤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⑥赏有功者五人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季用“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危害来告诫晋文公:赏罚不符合道义只能带来恶果。

B、高赦因对赵襄子不失君臣之礼获得重赏,赵襄子因赏罚得当而消灭智伯。

C、文章主张施行赏罚要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义”,也就是重仁义、尊贤重礼、轻功利。

D、第一段正反论证,阐述赏罚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化能否成功,不可以不慎重对待的道理。

7、翻译下列句子

1)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5分)

2)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5分)

义赏阅读答案翻译吕氏春秋

4、C贼:祸害

5、C1是赏罚不当的后果4是“用咎范之言”的结果6不是“义赏”,是“赏”

6、A说明过多使用诈术的恶果。

义赏(奖赏要合乎道义)

(行使)赏罚的权力(柄:权力),这是圣上用来更好使用人的手段。“赏罚”前面加上“义”(意译:按照道义来赏罚),那么忠心、诚信、亲近、爱护的思想就会得到彰显发扬。彰显发扬得长久了,就越能助长这一思想,百姓就会安于这些思想,像是它们成了自己的本性,这可以称作教化的成功。教化成功,那么即使有丰厚的

奖赏或是严厉的威势也不能制止改变百姓的思想(禁:禁止,制止)。所以,善于教化的人,不依靠奖赏惩罚,也可以教化好百姓;教化好百姓,即使是厚重的奖赏或是

严厉的威逼也不能制止改变他们的思想。不恰当地使用

赏罚(指赏罚不符合道义)也是这同样的道理——奸诈、虚伪、凶残、混乱、贪婪、暴戾的思想就会兴起,长久

兴起而不停息,百姓就会相互仇恨,这仇恨就像是成了

百姓的本性。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常见的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具体指的是——西部

的戎族、东部的夷族、北部的胡人、东北部的貊族

(完整版)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 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 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5. 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之后:一年 6. (4 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7 (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8. (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一)(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 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 i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 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 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 ..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 4分) 答:。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分) 答:。 【参考答案】 5.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 ..之后:一年 ⒍ (4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一)(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及答案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历下区二模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8分)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①闻其名,将推毂②之,召诣行台③白④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⑤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湜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选自《宋史·侯蒙传》)【注释】①黄湜(shí):人名。②推毂(gǔ):荐举。③行台: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所。④白:禀告。⑤行:巡视。 9.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2分)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 11.侯蒙年少时“急义好施”,是(1)之人。为官后,转运使黄湜“欲翻致其罪”,却发现“无一疵可指”,通过(2)(写作手法)表现了侯蒙(3)的特点。(3分) 9.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评分意见】本题2分。只画1处,画错或者多画均不得分。 10.之后发现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 【评分意见】本题3分。两个分句翻译正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1分。“既而”译为“不久(后)”、“随后”、“之后”“后来”皆可。“始”译为“才”,若译为“开始”不得分。 11.(1)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乐于助人等)(2)侧面描写(3)秉公执法(公正无私,办事能力强等)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空1分。第一空和第三空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1)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乐于助人、大方、仗义等也可,只答善良\等不得分) (2)侧面描写(衬托也可,只答对比、反衬不得分)“衬托“等关键性词语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文言文阅读(18分)《食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18分)《食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18分)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俟: (2)无人治具治具: (3)自朝过午朝: (4)直指谕其训谕: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 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 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 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 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6分) 过程: 结果: 评价: 参考答案:语文网

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食喻(附译文)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 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 答案 (2)无人治具 答案 (3)自朝过午 答案 (4)直指谕其训 答案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

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答案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答案 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6分) 过程:答案 结果:答案 评价:答案 【译文】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在家居住。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的老百姓都感到害怕,把他当作县里的祸患。 刘南垣公说:他是我的弟子,我应当启发他让他明白事理。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想要设酒席招待你,恐怕妨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到外地去了,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合你的胃口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和一盆豆腐罢了。吃了三碗,直指使觉得非常饱了。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满满地摆在了他的面前,他一点都吃不下了。刘南垣公强要他吃,他说:我已经很饱了,不能再吃了。刘南垣公笑着说:可见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粗茶淡饭也容易吃饱,饱的时候再好的美味也难以下咽,是时势不同所导致这样的结果罢了。直指使接受了老师的教训,以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食喻阅读答案及翻译

食喻阅读答案及翻译 食喻原文阅读 ①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②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⑤,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③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④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⑤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⑦责人。 (选自《昨非庵日纂》卷九) [注] ①刘南垣(yun)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治具:烧饭。⑥饮馔(zhun):饮食。⑦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各食三碗食不饱,力不足 B.自朝过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不敢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D.罗列盈前曾不盈寸 8.下列加点以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徐喷以烟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翻译:

(2)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翻译: 10.阅读本文,可以看出直指使有的优点。他的老师有的优点。(2分) 食喻阅读参考答案: 7.(2分)B 8.(2分)A 9.(4分)(1)等到饭菜端来,直指使抬眼一看,只有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罢了。(关键词:比、惟) (2)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对饮食的要求责难他的部下了。(关键词:谕、以) (每句2分,意对即可) 10.(2分)(直指使)知错能改(意近即可) (刘麟老师)教育得法,善于开导学生。(意近即可) 食喻阅读参考译文: 刘麟曾任工部尚书,已告老还家。听说有位直指使(官职名),对饮食特别讲究,他百般挑剔,常常因为饭菜做得不合口味,责骂部下,郡县的长官每逢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 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他。刘麟对直指使说:我本想设宴加以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留顿便饭吧。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张罗,家常便饭,吃得下吗?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 可是从早上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受,又不便张口催促,只得勉强忍着。好不容易等到饭菜端出,直指使抬眼一看,竟是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直指使一连吃了三碗饭、三碗豆腐,直到觉得撑得难受,才将碗筷放下。 不一会儿,只见仆人从屋内陆续捧出金盘玉碗,里面盛着山珍海味,一件件地摆在他面前;碟盘罗列,布满一桌。刘麟拿起筷子,亲自给直指使夹菜,劝直指使下筷。可是直指使吃不下去,为难地说:大人我确确实实已经吃得过饱了。再也不能吃了。刘麟微笑着说:看来,饮食本无精粗之分,饿时菜饭易做易吃,饱时饭菜难为,美味也不易下咽呀。此乃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

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之《食喻》

《食喻》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俟: (2)无人治具治具: (3)自朝过午朝: (4)直指谕其训谕: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

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6分) 过程: 结果: 评价: 参考答案: 4.(4分)(1)等(2)下厨张罗(或做饭)(3)早晨(4)明白、悟出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注释①服:被任用。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 (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 (3)尔年.尚幼年: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C.可以.处乐何以.战 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3分)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

课外文言文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牛刀小试)汤敦甫善待卖菜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 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卖菜翁弛.担坐 ( ) (2)公为之窘.( ) (3)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 (4)假.贯钱足矣( ) 2.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二、(当堂练习)拷打羊皮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 【事理探究篇】恶圆唐·元结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 B.及.见之及:等到

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之——阅读综合练习1

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之——阅读综合练习1 一、文言文阅读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 4.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1)俟其来款之俟: (2)无人治具治具: (3)自朝过午朝: (4)直指谕其训谕: 【答案】(1)等(2)下厨张罗(或做饭)(3)早晨(4)明白、悟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 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 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5.根据文章内容,指出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文言文《食喻》阅读答案

文言文《食喻》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 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俟其来款之俟: 无人治具治具: 自朝过午朝: 直指谕其训谕: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 过程: 结果: 评价: 4.等下厨张罗早晨明白、悟出 5. 6. 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 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饱时饭菜难做难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7.过程: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饭,故意拖延时间,让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用粗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 目录 1.胜人者先自胜 2.王冕传(节选) 3.赵威后问齐使 4.六一居士传(节选) 5.王翦将兵 6.傅显迂缓 7.北门之管(节选) 8.卫灵公天寒凿池 9.宋人酤酒 10.荀巨伯探病友 11.甲与乙相善 12.公卢之谏 13.乐不思蜀 14.孔文举年十岁 15.齐鲁夹谷之会(节选) 16.狗监 17.触龙说赵太后(节选) 18.师旷论学 19.创鹜之报 20.吕氏春秋·贵因21.晋献文子成室 22.孺子善谏 23.庖夫 24.孟子见梁惠王 25.庄周家贫 26.二翁登泰山 27.范蠡浮海出齐 28.文天祥传(节选) 29.郑板桥开仓济民 30.答谢中书书 31.食喻 32.张元饲弃狗 33.太祖弹雀 34.武帝游宴见马 35.罗企生拒谢桓公 36.梅圣俞诗集·序(节选) 37.束氏狸狌 38.子产论政宽猛(节选) 39.李泰伯改字 40.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

41.劝学(节选) 42.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 43.朱文公受骗44.临江之麋 45.亭林先生神道表

胜人者先自胜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六卿请复. A B 薄.如钱唇(《活板》)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钟鼓不修.战而.不胜 C D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答】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译】 3.本文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论及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且在某些观点上不谋而合。请回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与“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一句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将有关句子默写出来。 【答】 4.为了做到“自胜”,夏后伯启采取了哪些举措?结合文中有关内容,简要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参考答案】 1.D A.薄弱/与“厚”相对 B.又,再一次/恢复 C.敲、击/修建 D.表转折,但是 2. ①(原因)是我的德行薄弱,教化不够啊。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牛刀小试)汤敦甫善待卖菜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 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 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 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 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 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卖菜翁弛担坐()(2)公为之窘().. (3)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4)假贯钱足矣().. 2.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二、(当堂练习)拷打羊皮 ①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 ②③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 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 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 【事理探究篇】恶圆唐·元结 ①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3

卷I十二)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1)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 (2)喜怒不形于色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谓当出贵人()(2)先主以兄事.之() (3)顾.自见其耳()(4)见而异.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⑴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⑵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11. 选文写刘元起对先主刘备的赞语和人们对刘备的帮助,有什么作用?(2分) 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少年时代刘备的评价。(4分) 8.(1)往来者 /皆怪此树非凡(2)喜怒/ 不形于色 9.有人对待回头看以……为异(对……感到奇怪) 10. ⑴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并且同给予刘德然的相同。 ⑵先主因此能用于聚合众人。 11.从侧面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雄才大略,写出人们对他的支持与认同。 12.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有抱负和超人的远见,不甘心贫苦;喜怒不形于色,沉默少言,但深得他人喜爱。 【参考译文】很小时,父亲便过世了;他与母亲一起织草鞋,编竹席卖以度日。所住房屋东南方有根桑树,高五丈多,远远望去,一片簇团,好似皇帝出行时的舆盖。刘备少年时,与同族人中的小孩子在树下嬉戏,说:“我一定要乘坐这羽葆盖车。”他的叔父子敬说:“你不要说这狂妄的话,会灭我满门的!”刘备十五岁时,他的母亲让他去学习,跟同族的刘德然、辽西族的公孙瓒一起在九江太守同郡卢植门下共事。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并且同给予刘德然的相同。刘元起的妻子说:“我们各自都有一家人,你怎么能常常这样资助刘备呢!”刘元起说:“我家族中能有这样的孩儿,他是不同寻常的人。”而且公孙瓒跟刘备友情深厚。公孙瓒年龄大些,刘备把他当兄长对待。刘备不很喜爱读书,却喜爱狗马、音乐、漂

高二语文之《食喻》

真题再现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yuán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sì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注释】 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 ④款:款待。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sù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zhuàn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译文概要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 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 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 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 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 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 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 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 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 他都吃不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 不能也。” 不能吃了。” 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 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 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直指使明白了老师训教,以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真题练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俟其来款之: ⑵无人治具: ⑶自朝过午: ⑷直指谕其训: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yàn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译文: ⑵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译文: 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 过程:

食喻文言文阅读答案

《食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18分)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俟: (2)无人治具治具: (3)自朝过午朝: (4)直指谕其训谕: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 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 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 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 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6分)过程: 结果: 评价: 4.(4分)(1)等(2)下厨张罗(或做饭)(3)早晨(4)明白、悟出 5.(2分)(C) 6.(6分) (1)(3分)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 (2)(3分)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饱时饭菜难做难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7.(6分)过程: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饭,故意拖延时间,让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用粗粝的饭食招待他。当他吃饱后对着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 结果:直指使明白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

文言文阅读(18分)《食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18分)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俟: (2)无人治具治具: (3)自朝过午朝: (4)直指谕其训谕: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 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 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

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 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6分) 过程: 结果: 评价: 参考答案:语文网 4.(4分)(1)等(2)下厨张罗(或做饭)(3)早晨(4)明白、悟出 5.(2分)(C) 6.(6分) (1)(3分)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 (2)(3分)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饱时饭菜难做难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7.(6分)过程: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饭,故意拖延时间,让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用粗粝的饭食招待他。当他吃饱后对着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 结果:直指使明白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部下了。 评价示例:刘麟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他巧妙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先挨饿再饱食的过程,自己悟出错误,然后虚心改过。这种方法比严厉批评或直接指出错误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