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和电路变革

合集下载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机械计算工具到现代高速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大突破。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包括机械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个人计算机和云计算。

正文内容:1. 机械计算工具1.1 简易计算工具:早期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计算尺等,用于执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1.2 齿轮计算机: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齿轮计算机被发明出来,能够执行更复杂的计算任务。

2. 电子计算机2.1 电子管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诞生,使用电子管代替了机械装置,实现了更高效的计算。

2.2 晶体管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使得计算机更小、更可靠、更快速,为计算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 集成电路3.1 集成电路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的规模进一步缩小,功耗降低,性能提升。

3.2 微处理器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能够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功能,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发展。

4. 个人计算机4.1 IBM PC的推出:20世纪80年代,IBM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标志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商业化。

4.2 操作系统的发展: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各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Mac OS等相继问世,提供了更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更丰富的功能。

5. 云计算5.1 云计算的定义:云计算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各种计算服务,包括存储、计算、网络等。

5.2 云计算的优势:云计算提供了高度可扩展的计算资源,使得用户能够根据需求灵活使用,降低了成本和维护负担。

5.3 云计算的应用:云计算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总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机械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个人计算机和云计算等多个阶段。

从简易计算工具到现代云计算,计算机的规模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升,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计算机发展历程

计算机发展历程
20xx
计算机发展历程
-
1
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2
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1959年-1964年)
3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71年)
4
第四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5
软件的发展
计算机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以下是计算机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阶段
像处理等
2
除了以上四个阶段,计算机的发展还经历了其他的重要事件,如互联网的出现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等。 这些事件对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普及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
3
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元件不断升级,使得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同时体积不断缩小,功耗不断降 低,成本也不断下降。这些变化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之
代码,同时也更容易维护和调试
在软件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关键的人物 和技术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
Dijkstra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使得 程序更加模块化和可维护。同时,面向 对象编程(OOP)的思想也使得程序员可 以更加高效地设计和实现复杂的软件系

6 互联网的出现
互联网的出现
互联网的出现是计算机发展史 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4 第四阶段:大规模集成
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
第四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计算机有Apple II和IBM PC。这些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因此得名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 引言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当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我们可能很少会思考它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带您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计算机概念到现代高性能计算机的诞生。

2. 早期计算机早期的计算机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开发的,这些计算机非常简单,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最早的计算机是基于机械装置和电子管的,准确性和速度都相对较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计算机的大小逐渐减小,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 转折点:集成电路的出现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集成电路的发明改变了计算机的发展轨迹。

集成电路使得计算机的尺寸更小,性能更强大,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开始变得更加普遍,各行各业开始都开始采用计算机进行工作。

4. 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在七十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兴起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和接近大众。

它们不再是大型机构专用的工具,而是成为了每个家庭和办公室都可以拥有的工具。

5. 互联网的出现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计算机真正展现了其无限的潜能。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化时代成为可能。

6. 移动计算和云计算在二十一世纪初,移动计算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新趋势。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计算能力。

而云计算的出现进一步扩展了计算机的能力,允许用户通过云端的服务器来处理和存储数据,无需依赖于本地计算机的性能。

7. 当今的高性能计算机目前,高性能计算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高性能计算机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这些计算机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任务,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和技术突破。

8.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创新和突破的过程。

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来自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发展史
一、计算机的五代变化
第一代为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数据处理
第二代为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工业控制
第三代为1965—197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小型计算

第四代为1972—1990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
第五代为1991年开始,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单片机
二、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所有计算机存储器都是由微小的铁磁体环
1970年,仙童半导体公司生产出了第一个较大容量半导体存储

从1970年起,半导体存储器经历了11代:单个芯片1KB、4KB、16KB、64KB、256KB、1MB、4MB、16MB、64MB、256MB、1GB。

三、微处理器的发展
1971年Intel公司开发出Intel4004。

这是第一个将CPU的所有元件都放入同一块芯片内的产品,于是,微处理器诞生了。

微处理器演变中的另一个主要进步是1972年出现的Intel8008,这是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它比4004复杂一倍。

1974年出现了Intel8080。

这是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而4004
和8008是为特殊用途而设计的。

8080是为通用微机而设计的中央
处理器。

20世纪70年代末才出现强大的通用16位微处理器,8086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发展趋势中的另一阶段是在1981年,贝尔实验室和HP公司开发出了32位单片微处理器。

Intel于1985年推出了32位微处理器Intel80386。

到现在的64位处理器和多核处理器??。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 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 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 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 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应用在商业领域、 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 集成电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 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 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 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走近普通消费者, 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 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 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 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 缩小体积。1984 年, Macintosh 提供了友 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 作。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2月15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 ENIAC在费城公诸于世。它通过不同部分 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 力。 ENIAC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 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 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附: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纪年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里程碑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里程碑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里程碑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多个重要里程碑。

这些里程碑的实现和突破,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普及。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重点讨论其中的几个重要里程碑。

1.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0年代-1950年代)电子管是计算机技术的首个关键组件,它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的计算机中。

其中最著名和里程碑式的计算机是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于1946年问世。

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电子管计算机,具有快速计算能力,成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弹道计算的重要工具。

2.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0年代-196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计算机技术的下一个重要阶段。

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并带来了更高的可靠性、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功耗。

在这个时代,IBM 7090是一台里程碑式的计算机,它于1958年发布,成为当时最快的商用计算机。

IBM 7090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各种计算任务提供了强大的处理能力。

3.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0年代-197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并提供了更高的计算能力。

此时期的里程碑式计算机是IBM System/360,它于1964年发布。

IBM System/360是第一款具有兼容性的计算机系列,它的成功促进了不同计算机制造商之间的互操作性,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

4. 个人计算机的诞生(1970年代-1980年代)在这个时期,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市场并逐渐普及。

里程碑式的个人计算机是Apple II,它于1977年发布。

Apple II的图形显示和可扩展性赋予了个人计算机更多的功能,使其成为家庭和办公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Apple II的成功奠定了个人计算机的基石,将计算能力带给了普通大众。

5.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1990年代-至今)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应用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024年度计算机的发展史(PPT课件)

2024年度计算机的发展史(PPT课件)

2024/3/24
7
晶体管的发明与影响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 特·布拉顿发明了晶体管。
晶体管的发明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它奠 定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的出现使得电子设备的体积大大缩小,同时提 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2024/3/24
8
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业奠定了基础。
2024/3/24
18
个人电脑的普及与发展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 个人电脑开始兴起,如Apple I、 IBM PC等。
2024/3/24
个人电脑采用微处理器作为核 心部件,具有体积小、价格适 中、易于使用等特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 加剧,个人电脑的性能不断提 高,价格逐渐降低,逐渐普及 到家庭和企业。
2024/3/24
03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加速了
国际化进程和品牌提升。
30
THANK YOU
感谢聆听
2024/3/24
31
80%
可靠性、稳定性提高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使得 计算机硬件的可靠性、稳定性得到 显著提高,减少了故障率。
2024/3/24
23
当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微型化、便携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计算机正朝着微型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
2024/3/24
智能化、网络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计算机向智能化、网络 化方向发展。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 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名
为"TRADIC"。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功能越来越强大
开始运用鼠标进行可视化操作 价格越来越低 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
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体系一样
输入输出设备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1.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诞生于 美国 。 2.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以 电子管 为主要元件。 3.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以 晶体管 为主要元件。 4.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以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为主要元件。 5.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以
三、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1)
体积变小,功耗更低
价格降低 运算速度提高
集成电路板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 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电子计算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今)
1、特点
体积越来越小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为主要元件。
请你为未来的计算机提出一个设想,要求 用笔画下来。并且能够指明它的用途。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电子管计算机 25 电 子 管
瓦 灯 泡
一、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6)
1、主要特点:以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 2、主要用途:进行复杂的科学运算
二、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 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 计算机,取名“催迪克” (TRADI C),装有800个晶体管。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计算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计算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快速的发展,同时人工 智能技术也不断推动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05
计算机的未来展望
技术特点
微处理器技术、总线技术、存储技 术、输入输出技术等不断发展和创 新。
计算机产业链及市场现状
上游产业
包括芯片制造、主板生产、存储设备 制造等环节,技术门槛高,市场集中 度较高。
中游产业
包括计算机组装、外设生产等环节,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 严重。
下游产业
包括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等环节,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发展前景广阔。
冯·诺依曼结构
约翰·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概念,对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产 生深远影响。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ENIAC的诞生
1945年,美国军方委托宾夕法尼亚 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ENIAC的技术特点
采用真空管作为逻辑元件,使用十进 制计数系统,具备存储程序功能。
早期计算机的特点与局限
类脑计算与认知计算的崛起
类脑计算的突破
类脑计算技术将取得突破,模拟 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计算方式 。
认知计算的普及
认知计算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使计算机具备感知、理解、推理 、学习等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人 类。
计算机在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文明中的作用
01
02
03
助力可持续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影响
云计算的普及

简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简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简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现代计算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它的发展历程却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磨练和创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而现代计算机的形态和结构则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1. 计算机的早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开创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先河。

该计算机采用了数千个电子管和开关,可以完成大量的计算操作,但是结构复杂,耗费大量的能源和空间。

此外,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简单的数值计算,无法完成复杂的图像、语音和文本处理任务。

2. 计算机的集成电路时代到了六十年代,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开始出现“微型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IBM公司发明了第一款可编程计算机,可以完成更多类型的计算任务,面向商业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市场日益扩大。

同时,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命令和操作完成各种任务。

3. 计算机的个人化到了七十年代,计算机开始朝向个人化方向发展。

苹果公司发明了第一台个人电脑,采用了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等可视化技术,让用户更方便地操作计算机。

此外,微软公司发布了MS-DOS操作系统,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个人化的进程。

4. 计算机的移动化和互联网时代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开始朝向移动化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逐渐流行,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轻松访问互联网。

此外,各种应用软件和社交媒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极大地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场景。

5. 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时代当前,计算机正处在人工智能时代。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使得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化控制、智能语音助手等领域,为人类带来了更便利的生活体验。

总之,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人类智慧、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的完美结合。

计算机的历史与发展

计算机的历史与发展

计算机的历史与发展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其历史与发展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

本文将回顾计算机的起源,探讨其发展过程,并展望未来的前景。

一、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比如石块、算盘等。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中叶。

而此前,人们通过制造机械设备来进行复杂运算,如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分析引擎”。

然而,直到20世纪40年代,真正的电子计算机才被发明出来。

这些计算机由电子管构成,体积庞大且运转速度较慢。

二、计算机的发展1. 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采用了电子管技术,体积巨大且功耗极高。

代表性产品包括美国的ENIAC和英国的Manchester Mark 1,它们的运算速度相对较慢,且每次操作都需要手动调整接线。

2. 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采用了晶体管代替电子管。

晶体管的出现使计算机变得更小巧、更节能,并且运算速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代表性产品包括IBM 1401和IBM 7090。

3. 第三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在20世纪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后推出的,采用了集成电路作为核心技术。

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代表性产品包括IBM System/360和DEC PDP-8。

4. 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推出的,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

微处理器的问世使得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便携和高效。

此时,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5. 当代计算机:当前计算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升性能和增加功能上。

计算机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电脑,还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中找到应用。

同时,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也推动了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

三、计算机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在未来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史
4
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 储器仍采用磁芯;
●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 序设计方法;
● 特点是速度更快,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 下降,产品走向通用话、系列化和标准化;
●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计算机发展史
3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 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 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 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 算速度提高。
计算机发展史
6
计算机发展史
7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计算机发展史
2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 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 用磁带;
● 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计算机发展史
5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常常提到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这四个时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1. 电子管时代电子管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的主要特征是使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元件。

电子管是一种电子器件,通过控制电子流的开关来完成运算和存储数据。

电子管时代的计算机体积庞大,能耗高,而且稳定性较差。

这个时代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

2. 晶体管时代晶体管的发明标志着计算机的进步,晶体管替代了笨重的电子管,使得计算机体积大大减小,而且能耗也相应降低。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更加高效稳定,成为了商业和科研领域的主要工具。

划分这个时代的依据即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的更新换代。

3. 集成电路时代集成电路的发明开启了计算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的元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

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性能更强,能耗更低,成本更低,因此引领了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划分这个时代的依据是计算机核心元件集成度的提升。

4.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最新阶段,它的主要特征是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达到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级别。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能耗进一步降低。

划分这个时代的依据是计算机核心元件集成度的进一步提升。

总结回顾:四个时代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即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更新换代。

随着核心元件的更新,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成本也不断降低。

这些时代的变迁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计算机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硬件的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带来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

从电子管时代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不断提升,这带来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的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2024年)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片

(2024年)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片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迅速普及,成为人们
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推动了移动应用软件的繁荣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使得移动应用软件需求激增,各种APP、移动游戏、移动支 付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2024/3/26
改变了智能终端市场竞争格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智能终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终端 设备和操作系统,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微型化趋势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逐渐实现 微型化,为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7
2024/3/26
02
硬件技术演进及影响
CHAPTER
8
处理器速度与性能提升
2024/3/26
早期处理器
早期的计算机处理器速度较慢,性能有限,主要用于简单 的数学计算和逻辑运算。
摩尔定律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处理器的速度和性能不断提升, 遵循摩尔定律,即每隔一段时间,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数量 将翻倍,性能也将大幅提升。
多核处理器
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性能,多核处理器应运而生,使得多 个任务可以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9
存储设备容量增长与价格下降
早期存储设备
早期的计算机存储设备主要是磁 带和磁盘,容量有限且价格昂贵

2024/3/26
闪存技术
随着闪存技术的发展,存储设备的 容量不断增长,价格也不断下降, 使得大容量存储设备成为个人电脑 的标配。
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 、智能家居、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 多个领域,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工作方式。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以年代为线索,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940年代-1950年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计算机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核心元件。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庞大而笨重,运算速度缓慢,占地面积大。

然而,电子管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它们首次实现了数值计算的自动化。

顶级代表:ENIAC1946年,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问世,它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管计算机。

ENIAC是一个真正的巨头,占地面积超过一个篮球场,拥有17000多个电子管,并且耗电量巨大。

虽然它的速度比人类手动计算要快,但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重新布线,以便进行新的计算操作。

1950年代-19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在这个时期,晶体管开始逐渐取代电子管,成为计算机的核心元件。

晶体管不仅远比电子管更小、更可靠,而且功耗更低。

顶级代表:IBM 70901957年,IBM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晶体管技术的计算机——IBM 7090。

它成为当时最常用的大型科学计算机,运算速度超过了2000次每秒,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此后,晶体管计算机逐渐普及,开启了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1960年代-1970年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快、更便宜。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顶级代表:IBM System/3601964年,IBM公司发布了一款革命性的计算机——IBM System/360。

它是当时最大的商用计算机家族,并且采用了创新的可编程逻辑数组(PLA)设计概念。

IBM System/360的成功推动了商用计算机的发展,也为计算机行业带来了标准化的思潮。

1970年代-1980年代:个人计算机时代在这个时期,计算机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计算机变化史

计算机变化史

计算机变化史
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和第四代计算机。

每个阶段都以不同的电子元件为主要计算设备,并带来了性能和应用的改进。

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

这一代计算机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慢且价格昂贵。

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使得计算机体积变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高,并且成本也降低了。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程序设计语言。

第三代计算机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可靠、运算速度更快,并且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运算速度更快,同时产生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

除了这四个阶段,计算机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趋势,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未来,计算机技术将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2024年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024年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引言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执行一系列复杂运算和任务的电子设备。

自20世纪以来,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计算器到现代智能计算机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包括其起源、重要里程碑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计算尺。

然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始于19世纪。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之父。

他在1833年设计了一台名为“差分机”的机械计算机,但未能完成。

随后,他又设计了更为复杂的“分析机”,这是一台可编程的机械计算机。

尽管这些机器未能实现,但巴贝奇的设计理念对后来的计算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电子计算机的兴起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克利(JohnMauchly)和约翰·普雷斯珀·埃克特(JohnPresperEckert)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是一台巨大的电子管计算机,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重达30吨。

尽管ENIAC的功能有限,但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第三部分:晶体管计算机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功耗更低。

195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随后,晶体管计算机逐渐取代了电子管计算机,成为主流的计算机类型。

第四部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集成电路将成千上万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集成度和运算速度。

这一时期,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五部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PC)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应用场景。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技术特点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技术特点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技术特点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电子管阶段、晶体管阶段、集成电路阶段和微处理器阶段。

一、电子管阶段电子管阶段是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

技术特点如下:1. 使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元件。

电子管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放大和开关电信号。

2. 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低。

电子管比较大且易受损,因此计算机体积庞大,且需要散热设备来降低温度。

3. 运算速度慢。

电子管的开关速度较慢,计算速度相对较低。

4. 程序设计困难。

由于电子管计算机没有存储程序的能力,程序需要以硬件方式实现,编写和修改程序非常困难。

5. 成本高昂。

电子管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电子管计算机价格昂贵,普通用户难以承受。

二、晶体管阶段晶体管阶段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

技术特点如下:1. 采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比电子管更小、更可靠、功耗更低。

2. 体积缩小、功耗降低。

晶体管的体积较小,功耗也相对较低,从而使计算机体积更小、性能更稳定。

3. 运算速度提升。

晶体管的开关速度比电子管快,因此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4. 存储容量扩大。

晶体管计算机采用了磁芯存储器,存储容量较大,且数据读取速度更快。

5. 成本逐渐下降。

晶体管的制造成本较电子管低,使得晶体管计算机的价格逐渐降低,更多人可以购买使用。

三、集成电路阶段集成电路阶段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

技术特点如下:1. 采用集成电路取代离散元件。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技术,使得计算机更小巧、功耗更低。

2. 体积进一步缩小。

集成电路的体积相比晶体管进一步缩小,从而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

3. 功耗继续降低。

集成电路的功耗较晶体管更低,使得计算机的能耗更少,更加节能。

4. 运算速度进一步提升。

集成电路的开关速度更快,使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进一步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发展和电路变革姓名:李欣学号:6100411097班级:电三113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摘要]计算机发展史的分界线有很多不同的标准,本文阐述了电路变革对计算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以电路变革为标志的计算机发展历程,并以电路的发展推测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加深读者对电路变革的理解以及其对科学进步的重要性的认识,引发读者对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发展史;ENIAC;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是一部短暂却扣人心弦的历史。

看这部历史,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比如从技术发展看,可以从1946年拙笨而庞大的ENIAC一直源溯到今天快速而灵巧的PⅡ;比如也可从公司演变看,从IBM的大型机时代到DEC的小型机时代,以及Apple的个人电脑时代,知道当今如日中天的网络时代;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计算机的普及历程来看,从玻璃屋神秘的大机器,到走入企业机构的信息工具,到今天迅速向家庭扩张的娱乐工具......[3]多年来,人们更认同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即电路变革为标志,把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如下所示: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8年)第一代称为电子管时代,代表物为电子管计算机,其基本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运算速度仅为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内存容量很小,在这个时期,没有系统软件,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计算机只能在少数尖端领域中得到运用,一般用于科学,军事和财务等方面的计算[1]。

说起电子管的发明,我们首先得从“爱迪生效应”谈起。

[3]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

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

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后来,有人证明电流的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

但最先预见到这一效应具有实用价值的,则是英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弗莱明。

弗莱明的二极管在实验室中工作的非常好,但在实际用于检波器上却不很成功,因此对当时的无线电发展没有产生什么冲击。

此后不久,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支真空三极管,它不仅反应更为灵敏,能够发出音乐和声音的震动,而且集检波,震荡和放大三种功能于一体,很多人都将三级管的发明看做是电子工业诞生的真正起点。

电子管的问世,推动了无线电电子学的蓬勃发展。

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讯外,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将新闻、教育节目、文艺和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就连飞机、雷达、火箭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学院研制成功。

[1]其研制费用约50万美元,共使用了1.8万只电子管,7万只电阻,1万只电容,耗电量为180千瓦,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总重量达30吨,运算速度每秒5000次,虽然其功能还不如现在一台几十美元的可编程计算器,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这台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但是,不可否认,电子管十分笨重,能耗大、寿命短、噪声大,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因此,电子管问世不久,人们就在努力寻找新的电子器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管的缺点更加暴露无遗。

在雷达工作频段上使用的普通的电子管,效果极不稳定。

移动式的军用器械和设备上使用的电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

因此,电子管本身固有的弱点和迫切的战时需要,都促使许多科研单位和广大科学家,集中精力,迅速研制成功能取代电子管的固体元器件。

后来电子管被替代,电子管的替代产品叫晶体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第一代称为晶体管时代,代表物为晶体管计算机,其基本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外部设备开始改善,外存储器有了磁盘,磁带,外设种类有所增加。

[1]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到上百万次,内存容量增加了很多。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COBOL,ALGOL等。

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更小,造价更低,可靠性及功能更强,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除完成科学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

1945年秋天,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以肖克莱为首的半导体研究小组,成员有布拉顿、巴丁等人。

布拉顿早在1929年就开始在这个实验室工作,长期从事半导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逐步认识到半导体中电流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

布拉顿发现,在锗片的底面接上电极,在另一面插上细针并通上电流,然后让另一根细针尽量靠近它,并通上微弱的电流,这样就会使原来的电流产生很大的变化。

微弱电流少量的变化,会对另外的电流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放大”作用。

布拉顿等人,还想出有效的办法,来实现这种放大效应。

他们在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输入一个弱信号,在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输出端,就放大为一个强信号了。

在现代电子产品中,上述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效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巴丁和布拉顿最初制成的固体器件的放大倍数为50左右。

不久之后,他们利用两个靠得很近(相距0.05毫米)的触须接点,来代替金箔接点,制造了“点接触型晶体管”。

1947年12月,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半导体器件终于问世了,在首次试验时,它能把音频信号放大100倍,它的外形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晶体管。

由此,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三人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第三代计算机(1964年——1970年)第三代计算机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来作为计算机的主要逻辑部件,其工艺可以在几平方毫米的单晶硅片上集成十几个甚至上千个电子元件。

这一时期,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

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在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从第三代起,计算机开始进入普及阶段,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过程控制,教育,实验室数据处理等各个方面。

集成电路是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

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使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

其标志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做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外存储器;体积缩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扩大到几十万字。

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FORTRAN、ALGOL-60、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大大方便了计算机的使用。

因此,它的应用从数值计算扩大到数据处理、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并开始进入商业市埸。

代表性的计算机是IBM公司生产的IBM-7094机和CDC公司的CDC1604机。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第四代计算机特征是由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逻辑元件。

其电子元件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十万亿次。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得到极大的丰富。

美国ILLIAC-IV计算机,是第一台全面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的计算机,它标志着计算机的发展已到了第四代。

1975年,美国阿姆尔公司研制成470V/6型计算机,随后日本富士通公司生产出M-190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第四代计算机。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68年开始研制第四代机。

1974年研制成功ICL2900计算机,1976年研制成功DAP系列机。

1973年,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国际信息公司与荷兰飞利浦公司联合成立了统一数据公司,共同研制出Unidata7710系列机。

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于1958年8月研制成功的“103”机。

1965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

1971年研制成功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50机”。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亿次机。

1996年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百亿次的银河Ⅲ。

2000年7月,研制成功“神威”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3840亿次/秒。

2002年9月,联想集团成功研制”深腾1800”计算机,运算速度超过1万亿次/秒。

2003年12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快的10万亿次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在京签订协议,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该机在目前全球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中位列第十,在性能价格比和性能功耗比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

伴随着微机的出现,计算机已进入社会各单位和千家万户之中。

当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许多国家已开展了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

新一代计算机的目标不仅是运算速度更快,而且更主要的是是计算机具有智能特性,具有逻辑思维,知识表示和推理能力,能模拟人的设计,分析,决策,计划等智能活动,人机之间具有自然通信能力等[2]。

参考文献[1]胡新生,李广振.《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二版.[2]张彦铎,赵瑞莲,庄朋,刘晓华.《计算机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3]道客巴巴网: /p-53079324800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