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思路、实录及评价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通用16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通用16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1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连续积累文言常用词,连续培育文言文语感。
过程与方法体会擅长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廉、蔺品质珍贵处,培育机灵英勇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老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动措施、同学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课前检测二、导入新课师: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看出?跟上次出访相距几年?明确: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
∕唯书“相如从”,他人不书;“顾召赵御史”。
∕三年。
三、文本赏析㈠讲解第14至16段(“渑池会”)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⒈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样的背景说明白什么?明确:“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
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的状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削减动用武力的代价。
⒉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进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明确: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提问重点字词句。
★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进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诸侯。
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
前3XX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
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⒊同学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依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蔺相如廉颇列传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蔺相如廉颇列传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摘要:教学实现师《廉颇蔺相如列传》然段介绍廉颇看看主要介绍了什么容,我问题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角是蔺相如可是段先写廉颇这里有什么玄机,师作者介绍“渑池会”结局说“位廉颇右”“右”是什么思《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对比铸就精彩教学设计作系统它具有多向、多层次特性所以理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具体讲寻合适向选取合适切入是非常重要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表现手法上切入因它既是该突出特又能将主要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贯通起教学实现师《廉颇蔺相如列传》然段介绍廉颇看看主要介绍了什么容生功劳、地位、声望师具体生功劳是破齐地位是上卿声望是闻诸侯师特是?生功劳地位高声望响师二段介绍蔺相如看看介绍了什么?生地位师要突出了蔺相如是“舍人”即食客而且是宦者令缪贤舍人他地位?生特别低师显然作者前两段使用了对比手法我问题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角是蔺相如可是段先写廉颇这里有什么玄机生使用对比手法突出廉蔺地位差异荆请罪情节发展作铺垫师三然段主要容是什么?生秦王讨璧赵王无奈师作者描述突出了什么?生赵王及臣们左右难筹莫展师写这和蔺相如有什么关系?生蔺相如出场做准备师许多高明学作品主要人物出场者不是随便我想到了《红楼梦》贾宝玉出场正式出场前做了两次预演是冷子兴演说荣府是林黛玉和王夫人讨论贾宝玉正式出场作者也没有使览无余而是先让黛玉听到脚步声然惊鸿瞥地露面换衣换完了衣回才给黛玉仔细观察宝玉机会可以说是再三再四地铺垫现我们看课就会发现情节预备做了蔺相如仍然没有出场作者还铺垫他让缪贤给讲了故事看看这故事作者突出了什么容生缪贤笨蛋和相如聪明师其有对比吗?生有缪贤只看到“燕王私握臣手”以及“原结友”表象而相如能够分析燕王这样说原因对比将相如聪明表现得淋漓尽致师除了对原因认识对比还表现问题方法以及结试想想如缪贤投奔燕王是什么结局?生投罗且绝路师“肉袒伏斧质请罪”结是什么?生缪贤仍然做着宦者令就说明了切师缪贤和蔺相如不处理包含着对事理认识问题思路以及结对比这就充分表明蔺相如确实高人等高智能够眼看透表象;二高勇敢置死地(请罪)而且结是生这些描写已我们预设了智能又全蔺相如我们现要看是直接出场蔺相如究竟有多能耐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容上对比生处对比蔺相如出场问题是样然而态不样了赵王与廉颇诸臣是筹莫展蔺相如却断明了予师什么蔺相如没有犹豫?生因蔺相如把握住了“秦强而赵弱”现实以及取舍标准“曲直”说明他看问题更深刻更能把握住关键政治头脑敏锐师还有其他对比吗?生没有了师对蔺相如荐有没有什么看法生这和前边“人可使报秦者得”构成了对比蔺相如毛遂荐表现了他信师蔺相如信除了通毛遂荐表现外还要他主动提出了较高标准了蔺相如现出发了闲言少叙他和秦王秦廷立即展开了斗争作者特明了“台”这地谁释下作者什么要特别交待秦王见相如地生相如说“王见臣别观”埋下伏笔师我们现看看“廷斗秦王”这环节上作者哪些细节上使用了对比手法生秦王和相如处事态秦王得璧是轻狂不己——“得璧传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得忘形;相如则是冷静沉着——“相如视秦王无偿赵城”不动声色将璧取回秦王得璧与失璧前态变化前是轻狂是惊慌3相如取璧前神态变化取前不动声色取怒发冲冠蔺相如叙述所体现赵群臣和相如对秦评价和信息程也是对比师分析得比较全了我“廷斗秦王”这情节常常想到重庆谈判共产党策略有理有利有节谁结合课分析下有理、有利、有节对应容生有理是秦王得璧轻狂确实没有表现出诚心有利得璧、倚柱才怒形色让秦王投鼠忌器有节使用缓兵计给秦王留下了和平机会师说“相如秦王特以诈佯赵城实不可得”秦王有什么表现吗?生秦王辞谢是被相如逼迫情况下做出不真诚还有就是“召有司案图指从以往十五都予赵”这些行表明秦王根没有诚心赵国璧都送了他“十五都”还没有指定至才临指定“指”也说明了他随性师虽然相如“廷斗秦王”取得了胜利可是程险恶异常谁分析下蔺相如冒风险有哪些生与璧俱碎可能性如秦王没有软或者觉得相如不敢与璧俱碎相如就可以真只与璧俱碎了秦王己斋戒五日知道相如将璧送回赵国感到被玩弄因而怒杀死相如师还有危险可能学们把这关键人物忽略了然而却也是定性生“从者”师这人物也是定性怀财而贪人常情我们这“从者”设想下他“怀璧从径道亡”路途有几种可能选择以及各种选择利弊生回到赵国投奔秦国3怀璧而逃回到赵国是他现实所做投奔秦国话他可能得到赏赐也可能被杀死但是从会被人看不起怀璧而逃是下策很难藏身地师如他没有按照相如所说结局就不是秦王空欢喜场而是相如鸡飞蛋打场空所以相如选择这“从者”上定要选非常重己品行人我这里提醒这人是想说明蔺相如行动是冒了很风险二是想说明成就事情往往是许多因素综合影响所以做事考虑周密是非常重要这段是有几要下“舍相如广成传舍”“舍”“使其从者衣褐”“衣”“廷见相如”“廷”总结下完璧归赵故事作者对蔺相如形象是智勇兼备重智其次还有建立对事理认识基础上信完璧归赵结局是“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看似平局其实对弱赵国讲平局也是胜利尤其是蔺相如以己智慧挫败了秦国以空言璧阴谋现我们“渑池会”有关容看看哪些地方作者使用了对比生秦赵军事实力、战略态势对比秦国主动赵国被动;赵国有备和秦国无备;秦王奸诈和赵王朴实;相如欺软怕硬和相如针锋相对师这情节相如所表现主要是智还是勇?生勇师什么这里相如主要表现出是勇?考虑环境事件变化生这次两国国君面对面闪挪余地很少事关国荣誉还有就是做了军事斗争准备师作者介绍“渑池会”结局说“位廉颇右”“右”是什么思?其作用是?生说明相如地位超了廉颇和前廉颇相如地位对比作呼应也荆请罪情节发展做铺垫师廉颇生气有没有道理?生没有不应该生气师要是你话你不生气吗?我看廉颇生气很有道理他说都是实际情况己有军功而且是出生入死得相如只凭口舌劳却居上位合理不?单纯从功劳上讲凭良心说谁?生廉颇师我看也是我感觉这赵王够呛他因相如给己挣了面子就不顾事实地超拨相如造成了相如和廉颇矛盾廉颇不平是正常然而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说戏廉颇荆请罪就没有必要了呢?生有必要这要看廉颇什么请罪廉颇请罪原因是相如能够“以先国急而私仇也”相比下廉颇作法就暴露了廉颇是“以先私仇而国急也”这就显示了两人境界高下差别这正是廉颇请罪原因也就是说廉颇请罪是廉颇宣恶言产生师分析得非常我们再看荆请罪有多少容是对比着写生廉颇和相如认识及行对比舍人和相如认识及行对比廉颇和秦王对比廉颇前态对比师人物形象上荆请罪主要表现了相如智还是勇?生不是智也不是勇而是以国事重胸怀师我看表面上对廉颇隐忍退让是无智也是无勇其实是智也是勇因相如无声处折了勇猛将军廉颇想想相如如没有“以先国急而私仇也”胸怀怎么能够将人生死置外如没有将人生死置外怎敢秦廷怒斥秦王祖宗十八代?敢渑池针锋相对?所以荆请罪情节不仅表现了相如智勇而且释了相如所以智勇兼备头活水这课我们主要是从作者巧妙地使用着对比手法上贯通将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串成串儿希望下课再熟课加深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分享了5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崔忠建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沔池会”一段中有这样的话: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而到后面蔺相如怒逼秦王击缶之后,相如就让赵史官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一般人不大会注意这里的“令”与“为”二字的不同。
两句的差别还有一点,就是“秦王与赵王会饮”句。
赵御史记录的没有这句。
在这里我们倒不必在乎这一句话的有无的区别。
我们只分析这里“令”与“为”两个字。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作为优秀史家的高超笔法。
在“沔池会”这一段故事中,司马迁要表现的是蔺相如大义凛然、为争国体不惜一切、大智大勇的气魄。
而要突出这一方面,须把他放到一个矛盾极为尖锐,甚至达到极端的场面。
在这里,秦王与赵王的会饮,可以说是一个特别恰当的场面。
首先是一个一贯飞扬跋扈蛮横不讲理的秦王,依仗自己的强大势力欺负赵王,让赵王为他奏瑟。
秦王表面上听瑟,而实际上听瑟之意不在音,是明摆着辱没赵王人格,以及赵国的国体。
如果赵国就这样哑然罢会而回的话,赵国将在历史上留下永远的污点。
(这是用当时的标准来衡量。
现在恐怕也是如此。
)而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气有血的人,是难以承受的。
更有甚者,秦御史记录的时候,竟然用了一个上级对下级使用的粗劣字眼“令”字。
然而,在强弱不等的势态下,赵王无奈地接受了。
这样,秦赵两国的国君态势优劣就尽显无遗了。
而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蔺相如的挺身而出“请奉盆缶”,就显得高大而威严了。
相如毫不畏惧秦王“左右欲刃”的威胁,用“以颈血溅大王”的拼命架势相要挟,较终逼迫秦王就范。
接着蔺相如顾招御史记录,御史记作“为赵王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8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思考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务必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务必有效地利用评点。
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
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能够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能够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
在课时安排上要思考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资料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
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
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能够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
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廉颇蔺相如列传》听课评价
《廉颇蔺相如列传》听课评价一、课程组织能力教师在课程组织方面表现优秀。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思路清晰,使学生能够有序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程结构紧凑,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没有出现拖沓或偏离主题的情况。
二、教学方法应用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课堂氛围生动有趣。
特别是角色扮演环节,学生通过模拟廉颇和蔺相如的角色,深入理解了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三、教师对原文的理解教师对原文的理解深入,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在讲解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细节和深层含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同时,教师还对文中出现的难点和生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学生参与度与反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中表现出色,能够认真思考并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课程内容感到兴趣,收获颇丰。
五、课堂氛围与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师生互动良好。
教师善于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提问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这种互动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
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提高了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内容深度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深度,不仅对原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还对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这种深度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八、教师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流畅,用词准确。
在讲解过程中,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表达生动有趣。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7篇(范文推荐)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7篇(范文推荐)高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一、教学要点1、掌握文中8个通假字;2、掌握文中10个一词多义现象;3、掌握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4、掌握文中涉及的词类活用现象;5、掌握课文中出现文言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6、掌握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方法;7、掌握司马迁和史记;8、把握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特点;9、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二、教学设想1、本篇课文较长,要在基本弄清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课文学习要点。
2、拟用三教时完成第一教时总第周第课时1.板题,介绍作者及作品1、作者介绍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中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
2、《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12本纪,30世家,72列传,10书8表,共130篇,50余万字,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第一部。
2.时代背景1、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等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仍比其它四国要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时间和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崐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重要的。
3.了解课文内容并加以概括、1、请生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2、请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共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4.课下通读全文,完成练习一。
5.教后记第二、三教时总第周第课时1.复习巩固1、正字。
(请生上黑板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2、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主生分析课文结构、课文可分为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多媒体课件展示: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出解释。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生“质”通“锧”,承斧的砧板;“不”通“否”;“庭”通“廷”,朝廷、宫廷;“案”通“按”,查明、查找。
生“宾”通“傧”,傧相;“缪”通“穆”;“孰”通“熟”,仔细。
生 赵王召见的情况。
生 对,赵王召见蔺相如,他分析得头头是道,又很自信地表明了“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的决心,与前文诸大臣谋而未定形成对照,衬托出相如胸有成竹的果断和勇气。
师 看来,蔺相如的确是个有才能的人。那么他到了秦国之后,秦王的态度如何呢?
生 秦王当然不肯以城易璧。
师 蔺相如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呢?
师 那么,蔺相如是如何面对这样的矛盾的?尤其是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
生 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一、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
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
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缪贤舍人(mi#224;o)西河渑池(miǎn)秦王不怿(y#236;)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去亲戚(内外亲属)约束(信约,限制)宣言曰(公开扬言)请指示王(指出来,给人看)从此以往(往那里)因而厚遇(趁此)前进缶(上前,进献)明年复攻赵(第二年)以示美人(妃嫔)不过三十日(不超过)鄙贱之人(知识浅薄,地位低下)独畏廉将军哉()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②④⑤请允许我)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③三、课文分析。
(一)完璧归赵。
1、这篇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
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答: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第二课时:以史为鉴,廉颇蔺相如的启示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第一、二课时:以史为鉴,廉颇蔺相如的启示一、教学目的通过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廉颇、蔺相如等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与启迪,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蔺相如等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2.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忠诚、仁爱、诚信等。
3.通过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反思和分析能力,培养历史思维方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髓。
2.如何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历史人物。
2.多媒体、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内容梳理——介绍《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和内容。
2.观看视频——学生观看《廉颇蔺相如》的视频,了解历史人物的传说故事和历史背景。
3.线上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探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带领其他同学分享。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素材进行一次展示。
第二课时:1.课文阅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并记录下来。
2.课文讨论——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3.教师点拨——教师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思维。
4.学生自评——学生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对于历史人物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对于每个学生的反思和自评进行记录和反馈。
最终,通过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素养。
七、教学建议1.建议学生在阅读课文前进行相关背景的了解和研究,提高课堂效果。
2.建议教师进行多角度的课堂教学,结合音频、视频、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3.建议教师在语言表达和情绪引导上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教案
深入探讨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思 想。
对比阅读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相关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视 野。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境,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
写作练习
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 和技巧。
课堂小结
02
01
03
回顾重点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2024-01-04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史记》的文学常识、重要 字词的音形义。
02
了解本文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 事梗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作业批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批注和指导 ,指出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个别辅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 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 。
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共 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内容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 ,是否涵盖了文中涉及的历史 背景、人物性格、文化内涵等 方面的深度和广度。
优化教学方法
尝试使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提问意识。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阅读理解和写作思路指导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阅读理解和写作思路指导引言:《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部著名的史书,记录了两位春秋时期著名的将领,廉颇和蔺相如的传奇故事。
这本书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风貌,而且展示了古代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这本书对于其个人成长和认知发展非常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本经典著作,掌握其中的核心思想,并提供写作思路指导,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一、教材简介《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全文篇幅较短,只有两千多字,但却非常经典。
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将军,廉颇和蔺相如的传奇故事,本文品读该文,能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无敌”、“以德报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二、阅读理解指导在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它所处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被各个诸侯国分裂的时期,国家频繁战争,社会动荡,导致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况下,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成为了人们赞叹的标志,他们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和顽强意志让后人感到无限敬佩。
①认识廉颇廉颇是国家的元勋,曾经是一个草根将领,经过多年的作战及朝堂表现,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了将军之后,其久经沙场的经验,也使他成为了军事界的诸侯,封为卫国大夫,在战场上他单位下跟从他作战的人数高达三十万。
但是单纯的强大军事实力并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廉颇用他的人格魅力来向敌方军队征讨战斗,遏制了血腥战争,人称“仁者无敌”,在民间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②认识蔺相如蔺相如又是一个有着非凡人格的人,他曾经是秦国的商代,由于巧妙地辩论经济问题而又得到了其领先的地位。
后来,齐国对秦做出了史上最大的关门打狗政策,危及秦国的经济发展,蔺相如便在有机会的时候,展开了辩陈,运用自己过人的辩论能力和情商,打败了敌对势力,使秦国成功对外开放。
③反思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认真思考传记中所蕴含的重要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历史风貌——语文教案
一、教学背景《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唐代大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一篇。
它通过对两位历史名人的事迹描述,反映出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精神。
能否领略历史风貌,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本教案以高一语文课为例,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历史风貌。
二、教学目标1.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和内涵,掌握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
2.运用知识和思维方式,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元素,感受历史的变化和进步。
3.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学会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奥妙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音乐配合,让学生感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引发兴趣和好奇。
2.知识解读通过简短的课件和学生的合作学习,解读历史和文学中的专业词汇和人物事迹,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和背景。
3.体验活动运用适当的情境和素材,让学生通过表演、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和体验历史人物的文化情结、世态民情和人生价值观。
4.评价反思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单词量、课堂表现、笔记整理等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建议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教学环节,确保学习效果。
2.尊重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升华思维高度。
4.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阅读,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和阅读范围,从而更好地领略历史风貌。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提高了文化品味和历史意识,增强了良好的文化自信和人生追求。
还能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
赵国在战国时期是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但在与其他国家的斗争 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危机。了解赵国的地位和形势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廉颇蔺相如的故事。
人物关系梳理
廉颇与蔺相如的关系
廉颇是赵国的一位著名将领,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官员,两 人因为共同保卫赵国而结缘。他们的关系经历了从对手到朋 友的转变,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
学生活动设计
总结词
设计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如朗读、翻译、小组讨论和 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 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以熟悉文言文的语调 和节奏。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课文,帮助 他们理解文言文的具体含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 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最后,教师可 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体验文中 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多样化的学生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学 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巩固练习
总结词:加深理解
详细描述:教师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人物 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印象。
小结作业
总结词:巩固所学
详细描述: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让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80%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课堂时间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环节过于紧凑,导致部分学 生无法跟上课堂节奏。
100%
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表达 方式,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 力,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80%
课堂互动形式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思路、实录及反思一、情况简介[地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第一中学一年九班[时间]:二00四年十二月[执教者]: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任靖华二、课文地位及教法分析1、本文节选自《史记》,语言是典范的文言,内容不深,读之不难。
此前学生又学过《陈涉世家》、《鸿门宴》等文章,有一定的阅读《史记》的基础。
特别是本文故事性强,刻画的人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学生读来会兴味盎然的。
教学时宜调动学生全程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应引导学生按照阅读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拓展思维领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习能力。
2、廉颇、蔺相如活动的年代是我国战国后期“七雄”并峙的时代,当时秦强赵弱的形势已十分明显。
廉颇、蔺相如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敢于和强秦斗争的杰出人物,两人的性格也在赵与秦的矛盾以及两人之间中充分表现出现。
本文不仅真实而详尽地记述了当时的史实,而且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揭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的栩栩如生。
另外,本文在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上也颇具匠心。
教学时教师应多放手让学生自主体会、揣摩。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了解《史记》的有关常识;②理解并掌握文言词句的相关知识,增强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③在诵读中揣摩、体会本文在语言、结构方面的特点;④欣赏人物形象及表现技巧。
基于上述目标,本课力求构建以“目标导读,自能读书”为宗旨的“目标定向”“预习感知”“导读诱发”“细读理解”“研读品评”五环式课堂教学结构。
四、教学实录(一)激情导入师: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迥,居则忽之若有所之,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就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的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如此,他的《史记》中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悲歌视死如归的荆轲;在国危民难之际自荐,对着咄咄逼人的楚王,而色不变心不跳,力陈利害而博得楚国支持的毛遂;明知诸侯怨恨,道路险阻而力行削藩的晁错等。
而蔺相如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他在虎狼成群、险境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为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起来感受蔺相如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为上的凛然正气和高贵品格。
师:谁能就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参看书下注释,介绍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式、历史条件。
生:(议论,推代表)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
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
本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师:你说的有理有据,脉落清晰,很棒!(二)检查预习1、关于文学常识师:谁知道我国“二十四史”的“前四史”都是哪个朝代、哪个人所著的什么著作?生:第一部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东汉班固的《汉书》;第三部是南朝范晔的《后汉书》;第四部是晋陈寿的《三国志》。
师:谁能说明《史记》体例的有关情况?生:《史记》按体例来分,可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师:战国时期的特殊形势,造就了“士”这一阶层。
谁能谈谈“士”这一阶层在当时可分为几类?生:(查阅资料,讨论后)分四类:“学者”即儒、佛、法的专家;“策士”即纵横家;“方士、术士”即求长生、占卜的;“食客”这一类人最多,品味杂,除上述三类外的都是。
师;那么,谁又知道当时人人皆知的“四公子”都指谁?生:(研讨后,推代表)“四公子”指当时收养门客最多的“四君子”。
他们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
2、预习思考题师: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哪些事件?生1:(第一小组课下研究结果)主要人物是廉颇、蔺相如。
生2:(第二小组课下研究结果)主要事件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师:从课文开头两段对廉、蔺二人身份和地位的介绍,可看出二人的什么特点?生:(第三小组课下研究结果)廉颇尊,相如卑。
为将相不和打下了伏笔。
(三)探究文言知识师:参看书下注释,找出课文中的“奉”“庭”“案”“缪”“孰”分别通哪个字,作何解释?生:“奉”通“捧”“用手托”;“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案”通“按”“察看”;“缪”通“穆”“指穆公”;“孰”通“熟”“仔细”。
师:你总结的准确、详尽。
请同学们研究、明确“亲戚”“指示”“前进”“宣言”“布衣”几个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今义。
生:(前后桌讨论后,推代表回答)“亲戚”古义是“近亲或姻亲”,今义是指外亲;“指示”古义是“指……看”,今义是“上级对下级说明处理某一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前进”古义是“上前进献”,今义是“向前看”;“宣言”古义是“扬言,到处说”,今义是“宣告,声明”;“布衣”古义是“平民”,今义是“布做的衣服”。
师:很好!请同学们思考“舍相如广成传舍”中的“舍”,“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乃使从者衣褐”中的“衣”是属于哪种词类活用现象?生:都是名词作动词。
分别结解释为“安置住宿”“用刀杀”“穿”。
师:那么,“完璧归赵”中的“完”,“秦恐其破璧”中的“破”,“宁许以负秦曲”中的“负”又是哪种用法?生:都是使动用法。
分别解释为“使……完整”“使……破碎”“使……承担”。
师:“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是什么特殊句式?标志被动句式的字是哪一个?生:被动句。
标志分别是“于”“见”。
师:“何以知之”“求人可使报秦者”“拜送书于庭”又分别是什么特殊句式?生:分别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四)探究课文内容师: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层,并列出小标题。
生:(第一小组代表)3—5段,秦王求璧,相如请命;6—11段,智斗秦王,毕礼而归;12—13段,出使不辱,功成加官。
师:秦王求璧,摆在赵国面前的难题是什么?生:秦王求璧,赵国一难;无人出使,赵国二难。
师:蔺相如只是一个门客,凭着什么被赵王召见而又主动承担任务的?生:从推荐者缪贤的介绍和蔺相如向赵王分析形势、权衡利害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有勇气并且有能力承担任务。
师:蔺相如与秦王的斗争经历了哪几个回合?生:第一回合——献璧取璧;第二回合——归璧于赵;第三回合——廷斥秦王。
师:在“夺璧”和“保璧”的矛盾中,蔺相如采取了哪些方法使“璧”得以归赵?从中看出蔺相如的哪些特点?生:方法是章台斥秦、迫秦斋戒、从者归璧、廷斥秦王。
看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师:“渑池之会”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生:是在赵国战败的情况下,由秦国提出的,形势严峻。
师::渑池会上,蔺相如性格又是怎样进一步得以实现的?生:本段文字运用对比手法把秦赵这场短兵相接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把蔺相如那蔑视强权的豪迈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从文中可以看出廉颇的性格有什么特点?生:忠诚耿耿,深谋远虑,勇于改过。
师:廉、蔺矛盾得以解决,对方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生: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五)研讨人物形象及表现技巧师:《史记》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通过描写人物体现历史事件。
请谈谈本文塑造蔺相如这一形象的手法。
生1:古代宦官不得干预朝政,且有举荐不当一并治罪的规定,而缪贤敢于举荐的胆略取决于他对蔺相如才智和洞察力、判断力的叹服。
他深知自己的这位门客决非等闲之辈,有奇智之勇。
作者匠心独运地在蔺相如出场前虚写一笔,为他出场后的表现做了很好的铺垫。
生2:相如赴秦,有备而去。
到了秦国,敏锐地观察敌方的一举一动。
他发现秦“无意偿赵城”,秦国不合礼数之处有三:①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②美人不是待外臣的人员;③左右侍从的狂喜乱叫的举动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一个“视”字,反映了相如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验证了缪贤的话。
生3:在“完璧归赵”故事中,写出了蔺相如的奇智大勇。
师:(总结归纳)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侧面用缪贤的介绍刻画形象;正面采用语言、行动、神态描写,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他跟秦王对话时而语言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时而直言斥责,有理有据。
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
词锋犀利,刚柔相济又轻重得当,充分展示了他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智勇兼备,游刃有余的外交家风范。
五、作业布置1、通观全文,理一理这篇传记的情节线索。
2、熟读全文,在此基础上,把最后一部分编成课本剧,分组进行演出(提前准备道具)六、自我评价1、本课力求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发展个性;2、利用课前大量有目的的预习以及多种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体验,读中感悟,学中进步;3、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4、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拉近师生距离,达到心灵沟通。
5、摆正教师导的位置,给足时间和空间,发展、深化学生的潜能。
七、同行评价1、能正确处理本课与单元教学目标的关系,从而摆正了本课的教学地位,实现了本课的典范作用;2、能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此宏篇巨著;3、在课堂上,能充分地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4、教师问题的设置合理、科学,难易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创见,师生配合的默契。
七、问题反思1、让学生课前预习是教学的必行之路,但占用学生大量时间怎么办?如何从教师设计的预习题上减缩学生的时间,让学习收效更大?2、“自能读书”式学习研究法,教师能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但学生已有了充分的体验和朗读基础,教师却急于介入,是否合适?3、“自能读书”是理想化的教学境界,本课是否已达到这种水平?教师的角色摆正了否?4、“自能读书”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交流需时较多,在40分钟内如何处理好学与议的关系?5、本课教师包办的太多,不包办,学生又提不出有效的信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2005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