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农业经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干材料反映牛对耕农、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能说时当时已掌握牛耕技术,但并不能说是开始出现,B项排除;C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题干只能说明牛耕在农业中的地位,无法说明农耕经济的地位,D项排除。

2.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考点:3.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

”结合右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

本题以明清时期苏杭地区经济发展为情境,考查对图文资料的理解能力。

4.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

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6高三上·武邑月考) 我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A . 夏商周时期,私营手工业获得初步发展B .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C .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三种主要形态D . 官营手工业由孔府交由民间经营2. (2分) (2019高一下·册亨月考) 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突破了传统,发展到新的水平。

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的最准确判断是()A . 农业税的减少体现了农民负担大幅减轻B . 税收总量增长使北宋政府消除财政危机C .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北宋国库的唯一财源D .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推进商业经济的繁荣3. (2分) (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

”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A . 自然经济占主导B . 封建制度的落后C . 机户们不守信用D . 地方官府的勒索4. (2分)(2017·南京模拟) 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

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验货)。

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锻匹,再售与绸缎业。

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

”材料说明()A . 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B . 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C .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 .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5. (2分)(2019·河西模拟) 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如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某学者认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失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

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

”据此可以了解到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3.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

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

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国内民主运动高涨4.“‘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

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

”该诗赞颂的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有学者指出:“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时,义和团……很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

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时,义和团……则往往遭到严厉的谴责。

”这种对义和团的评价模式也可用于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6.2014年9月1日,AB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D7.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

A.由列宁直接领导并指挥 B.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C.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采取和平夺取政权的方式8.《蒋总统集》中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新封的封国,因为外来征服族群和原居民的结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原来的血缘性格逐渐发展成地缘性格,就成了春秋的列国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分封制()A.巩固了周朝的统治B.强化了血缘纽带关系C.成为周朝分裂隐患D.使中央权力髙度集中2.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3.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宗法制度不断加强D.郡县制度不断强化4.“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

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

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

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

”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发展、完善、加强和强化的过程。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57分)1.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3.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4.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

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A.只有唐太宗的说法与史实相符 B.都与史实不符合C.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D.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5.(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6.“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2.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 B.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C.拥有土地多少不同 D.经营方式不同3、有学者说:‚中国的丝绸工业具有长期发展的历史,技术比较进步,成本比较低廉,产量比较丰富,所以中国产品能够远渡太平洋,在西属美洲市场上大量廉价出售,连原来独霸该地市场的西班牙丝织品也大受威胁。

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历史。

‛这页‚光荣历史‛最有可能属于()A.黄河中下游平原 B.太湖流域C.海南岛 D.东北平原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5.甲同学根据材料一‚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曾下令:‘京夜市,宜令禁断。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8高二下·汕头期中)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A . 原始社会B . 商周时期C . 秦汉时期D . 隋唐时期2. (2分)(2019·湖北模拟) 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

《资治通鉴》记载:“湖南民不事蚕桑,(高)郁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枢大盛。

”这一变化表明()A . 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增长B . 手工业专业化趋势加强C . 丝织业成为百姓主要收入来源D . 经济重心己经完成南移3. (2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B . “丝绸之路”的产生主要体现古代中国的棉纺织业成就C . 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丝路商贸繁荣D . 丝绸之路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4. (2分)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5. (2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 . 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 .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 . 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 . 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6. (2分) (2019高一下·泉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 .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 .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 .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 .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7. (2分) (2017高一下·内蒙古期中)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A . 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B .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C . 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D . 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8. (2分) (2017高一下·舟曲期末) 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 、曲辕犁 B、耧车 C、筒车 D 、水排2、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丝织品、景德年间瓷罐、唐三彩、哥窑瓷瓶、珐琅彩。

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A.唐朝 B.北宋C.南宋D.清朝3、《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也转移到了A.红海沿岸B.地中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大西洋沿岸5、某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哪一项需修改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汤姆打电话约玛丽周末参观工厂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6、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7、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中国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军事工业8、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A.小农经济B.手工工场C.商品经济D.精耕细作【答案】A【解析】考点:考察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的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农业、农村的生产状况。

故应选A。

2.《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A.商品经济的繁荣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答案】C【解析】考点:考察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中“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说明唐代商业交易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唐时坊市并未分开;A、D 两项材料并无直接体现。

故应选C3.“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着父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做人公道……主顾甚多,生意尽好。

”明朝冯梦龙的这段描述,反映了()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C.明朝社会商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描述了明代福建泉州人前往浙江绍兴开店经营且生意红火,这现象本身只能反映出明朝商业的发展状况,而不足以推断出A、B,又因材料未涉及雇佣劳动关系,也排除D。

4.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A.哥伦布曾经到达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答案】B【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12-1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12-1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双鸭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道题, 共60分)1. 司马迁说:“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这一情况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2.明朝有一个叫乔宇的大臣在给武宗皇帝的上疏中曾说道,大同府的一些州县,因“皆漫散平地,相离边墙不远,百姓依村堡住居,无园林桑枣之利,虽有田亩耕种,所获不多”。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时A “田亩”之外的副业生产对于小农生活的重要性 B 大同府社会秩序良好C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难以为继D 地方大臣关心民间疾苦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4.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5.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文治多年研究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问题。

他说:“总之,明清时代自耕农的消长趋势是,明代前期,自耕农占着相当大的比重。

中叶以后,不少地区地权趋向集中,很多地区地主所有制占据统治地位。

清代前期,农民所有制有所发展,所占比重超过明代,并且有些地区自耕农占据了统治地位。

”李教授的观点是A 明清时代自耕农的消长只与政治形势相关B 明至清,自耕农始终占统治地位C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已出现瓦解之势D 明至清前期,自耕农总体呈增加趋势6.《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7.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出自《天工开物》。

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①农业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马克垚在《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中指出,英国13世纪的农户,其年收入中直接消费与进入市场部分几乎各占一半,储蓄率则占收入的15%;而中国清代晚期的农户,进入市场部分仅为总收入的14%,储蓄率只占6.7%。

材料实质上说明()A.中国农户在商品率与储蓄方面远远低于英国;B.当时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比较低C.当时英国商品率和储蓄率相对比较高;D.当时英国政府对经济影响力相对比较大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材料()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5.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6.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7.据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5高一上·吉林期中) 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

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关系的是()A . 宗法制B . 禅让制C . 王位世袭制D . 分封制2. (2分)(2016·上海模拟) 《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与“此渠”同一时期修建的另一古代水利工程是()A . 都江堰B . 郑国渠C . 灵渠D . 井渠3. (2分) (2018高二上·鹤岗月考) 《韩非子·显学》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在韩非子看来,官吏选拔应注重()A . 实践经验B . 身份门第C . 程序规章D . 民众意愿4. (2分) (2019高二下·淄川期中) 南宋时,一定数量的由士大夫、富户组成的富裕阶层因居于乡村看病吃药不大方便,生活饮食难以满足需要,“自村瞳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那者亦多矣”。

材料所述“地主城居”这一现象()A . 导致了乡间土地的荒废B . 推动了坊市界限的瓦解C . 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D . 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5. (2分)邓小平在一次文物展上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应是A . 《黄甲图》B . 《洛神赋图》C . 《游春图》D . 《清明上河图》6. (2分) (2018高三下·海安开学考)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

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 .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 .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 .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7. (2分) (2019高三下·普陀模拟) 下图为“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量及肉食种类”,主要反映的西周社会特点是()A . 经济繁荣B . 封邦建国C . 礼制文化D . 工艺精湛8. (2分) (2017高三上·周口开学考) 和约批准后,清光绪帝下罪己诏日:“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14届高三12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14届高三12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三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共计45分)1.地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

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人刻写。

这反映了A.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B.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C.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D.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2.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地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A.民主的广泛性B.决策的科学性C.程序的复杂性D.公民集体参政3.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

……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此段描述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正与客观4.“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

这表明罗马法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D.有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5.罗马法经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这是适应了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B.维系帝国的需要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D.外来移民的需要6.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D.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2.唐代中叶,“官授田之法尽费废,则之所谓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有官员认为“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

为此,政府纳税改革的合理方向应是A.减免纳税B.按人纳税C.加征商税D.按地征税3.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4.明朝科举考试采取“分地录取”办法,分南、北、中卷录取,南卷占55%,北卷占35%,中卷(西南地区)占10%,但名次高低不受地域限制。

这主要是因为A.科举制的推广B.与边远地区文化交流增进C.皇权的加强D.南方经济的发展5.自秦朝到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取代其他货币,广为流通。

这一转变主要说明A.长途货运推动了货币形式的变革B.资本主义萌芽使白银成为单一货币C.商业繁盛驱动了货币制度的革新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有所松动6.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用旧法,以招徕远人,埠通货徭”。

这主要体现了南宋时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经济活动转向海外C.发展经济商业立国D.实施鼓励移民之法7.明代《松窗梦语》中记载:“夫贾人趋厚利者,不西入川,则南走粤,以珠玑金碧材木之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蓰(蓰:五倍)无算也。

”这反映了A.民间贸易发达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经济重心南移D.区域经济差异明显8.《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答案】C【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故答案选C。

题干没有把北方经济和其它地方的经济进行比较,排除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讲道义,重诚信,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成为明清著名的商帮。

从中可以看出徽商发展壮大的原因是A. 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B. 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C. 惠而不费的勤俭作风D. 团队经营的乡土意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讲究商业道德,讲道义,重诚信,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可知题干侧重表现徽商发展壮大依靠诚信经营的理念,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内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3.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可以得出此地农业发展让位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进行描述,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描述了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与农业的商品化无关,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在当时,虽然手工业发达,但生产方式没有明显的变化,故D项排除。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据材料“小农经济……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旦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小农经济就可以开展生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

故选B。

2.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 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 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抓住材料中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可知是说的土地买卖比较频繁。

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B项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和C项自然经济渐趋瓦解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着重强调的是土地变更问题,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新封的封国,因为外来征服族群和原居民的结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原来的血缘性格逐渐发展成地缘性格,就成了春秋的列国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分封制()A.巩固了周朝的统治B.强化了血缘纽带关系C.成为周朝分裂隐患D.使中央权力髙度集中2.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3.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宗法制度不断加强D.郡县制度不断强化4.“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

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

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

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

”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发展、完善、加强和强化的过程。

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调集人力物力进行重大建设,保障经济和文化发展B.权力高度集中,终将导致统治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C.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阻碍作用D.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7.“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8.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9.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10.《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1.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

”这反映当时 ( )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 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3.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14.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 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

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材料反映了()A.票证过多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B.消费卡竞相兴起取代了票证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确立 D.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16.表1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 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19.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

其目的是()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C.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D.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20.林毅夫在《中国经济专题》中说:“……这种退社的自由一方面对努力干活的人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权利,另一方面对偷懒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实质的威胁。

……充分的退出权可以有效防止偷懒行为,从而达成生产者之间的一种“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集体生产的优势。

”下列哪些史实严重违背了这一思想()①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②1953年农业生产合作社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21. 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22.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她起步于煤钢共同体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

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C.苏联咄咄逼人威胁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23.1958—1971年美国和西欧共同市场的经济经济增长率(1971年比1958年增长总和)上表反映的情况导致的世界形势是()A.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B.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多极化格局C.西欧取得了军事上的自主 D.欧洲恢复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24.2009年,为缓解金融危机,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

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A B C D25.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C.实现了自由贸易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26.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

这一现象表明()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27.图七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图7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现负增长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8.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

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9.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中国在世行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一举超越德国、英国和法国,仅次于美国、日本,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

世行的这一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世行投票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B、只要中国不同意,任何重要决议都不可能通过C、一国认缴股金份额多少视经济和财政实力决定D、世行投票权大小要看国家的国际地位高低3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

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D.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

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