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2.6.3东西方的近现代化道路__不同发展模式的得与失热点演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四东西方的近现代化道路—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得与失学案人民版
主题四东西方的近(现)代化道路一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得与失学案人民版[主题立意]中外的近(现)代化过程,也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按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两类范畴的近代化。
中外近(现)代化的历程、特点及评价,中外近代化道路的对比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高考命题多运用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中外近代化历程、结果及影响的理解认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中外近(现)代化差异及特点等。
III知识通讲一、西方的工业化道路一一两次工业革命1. 工业革命(1)前提;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原始积累•大量口山劳动丿J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①过程;纺织部门f动力f⑵警及交通运输部门。
I 1②重要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I [①生产力:人类进人“蒸汽吋代J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3)^响彳③阶级结构;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I④世弄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人2. 第二次工业革命(1)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个国家同时并举,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
⑶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
③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中国的近代化1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 思想上: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传统伦理价值观地位,使人们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中国思想近代化。
(2) 经济上:①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近代化提供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实用课件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
通常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
主要事件
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洪秀全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对清 朝统治造成重大打击。
康有为、梁启超
发动戊戌变法,试图通过 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01
02
03
04
05
林则徐
主持虎门销烟,展示了反 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重要思想
包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 ,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 潮和变革方向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1
例题一
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 影响
2
解答
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 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发起的。主 要内容包括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近 代化工业、改革军事等。洋务运动的影 响包括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增强了 国家实力、但也存在局限性,未能从根 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了解当前时事热点及背景
01
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如政治变革、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等。
02
深入了解时事热点的背景信息,包括相关国家、地 区、人物、时间等。
03
掌握时事热点的来龙去脉,理解其发生的原因、过 程和影响。
分析时事热点与历史事件的联系
01
探究时事热点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因果关
系、相似性或差异性等。
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 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 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 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专题二
自然经济的解体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 展提供了条件。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
考点一 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主干知识排查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 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京条约》。
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 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考点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考点三 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模块结合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考向预测 原创押题 · 热点追踪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解析
针对练1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 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 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体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20世纪初中国整个一代人的努力都失败了 解析 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的中华民国政府尽管号称“共和国”,但由于 北洋军阀篡夺了革命成果而使得民国徒有虚名,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的救国之路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 ①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③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④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2)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 行不悖。 (2)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 的婚姻制度。 (3)辛亥革命时期 ①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断发易服”具有了反 清革命的色彩。 ②辛亥革命以后,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 ③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课件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1 史料印证史论的统一意识不足 例1 (2016·江苏单科·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 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 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 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2.两种工业化模式的特点 (1)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渐进性,经历了从原始积累、轻工业到重 工业的过程,基础较扎实,体系较健全,但时间长,速度慢,并伴随血 腥残暴的对外殖民扩张。 (2)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集中国内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时间短,速度快,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失调,以牺牲农业为 代价。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3 让数据说话的意识运用不熟练 例3 (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 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文艺: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 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 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 来解体的重要原因。 (3)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 ②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③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实用课件板块二近代史部分板块综合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开端
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探讨其对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
梳理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成果, 评价其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
阐述辛亥革命的爆发背景、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探讨其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的重要贡献。
典型人物评价及其时代意义挖掘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根据 题目难易程度和分值进行 时间规划。
保持冷静的心态,遇到意 外情况及时调整情绪,保 持专注力。
遇到难题不要纠缠过多时 间,先易后难,保证整体 答题进度。
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经过 充分准备一定能够取得好 成绩。
05
复习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跟踪
个性化复习计划制定建议
02
01
03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时间安排,合理规划每日、每周 、每月的复习内容。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攻克,制定专项复习计划。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01
分析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事件中的表现,评价其反抗外来侵略、
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02
探讨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分析其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的作用及历史地位。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03
阐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作用,评价其建立民主共和制
度的贡献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区域性问题解决方案探讨
化,以便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关注命题趋势
02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关注命题趋势和变
化,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
关注社会热点与历史联系
03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历史事件的联系,以便在备考中
融入相关内容,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四运用“4大步骤”规范解答非选择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7/10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谢谢欣赏!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第二部分 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
主题四 运用“4大步骤”规范解 答非选择题
例题 (2016·课标全国乙卷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 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 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 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 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 “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 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③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2.2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课件
第2讲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
常见题型例析
精题精解,掌握技巧
题型 1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
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
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报
告等。
(2)命题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 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 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 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
2.解答技巧 (1)确定时空: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时代,确定材料所涉及 的历史背景。如宋代的传说等。 (2)关联知识:通读材料情境,明确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 的人物或事件,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如宋代商 业发展的影响等。 (3)判断选择:据题干情境,结合“设问”和“备选项”进 行判断,明确各备选项中内涵与题干情境的关系,找出符合题 目要求的选项。
[答案] B
题型 2 情境史实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历史现象,如 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典故等。 (2)命题特点: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迁移所学知识加以 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具有试题新颖、迁移运用能力强、 具体历史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的特点。 (3)考查能力:主要考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 题干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目的。由题干里 面的“蓝影”标志,可知它涉及到新政里面的工业措施。再结 合漫画里面的“雇工”和“雇主”。可知答案为 D 项。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2部分 热点主题四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热点主题四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主题热点解读]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按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两类范畴的近代化。
中外近(现)代的历程、特点及评价,中外近代化道路的对比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高考多运用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中外近代化历程、结果及影响的理解认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中外近现代化差异及特点等。
[主题史实链接]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美、法、德)。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追求等)。
史实链接点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历程。
2.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历程(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历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等)。
史实链接点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的历程。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欧洲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实链接点③: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
史实链接点④: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特点及影响(林、魏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板块2 近代史板块综合
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要求改造世界
创造了条件
近代科技的出现,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 活动范围向世界拓
发展和完善,文艺 展,开辟了新航路,
复兴、宗教改革和 随后进行殖民扩张,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放了人们的思想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8世 在工业革命的影
纪60年代—20世纪初)。 响下,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 民主政治继续在 围内确立;工业文明时 欧洲大陆扩展, 代到来,西方由农业社 社会主义运动兴 会过渡到工业社会,资 起,大大推动了 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 人类的民主化进 过渡,人类历史发生翻 程,社会主义由
二、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比较
1.历史背景相似: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 2.性质相似:都是资产阶级为了打破思想束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文化领 域里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3.内容相似:打倒专制主义,倡导民主政治;铲除维护专制的精神支柱,弘扬资产 阶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造就了一大批时代英才。 4.作用相似: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 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都主张以人权取代封建王权、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 制、以科学知识取代愚昧和迷信,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符合当时社会发展 的趋势,因而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三、综合认识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对生产力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器生产代 替了手工劳动。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 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 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历史提分的3个技巧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历史提分的3个技巧
距离高考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对于文科生来说,历史是不得不迈过去的一道坎,那么高考第二轮复习中,我们的历史应该怎么复习呢?下面小编就来简单的说说吧!
1、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其实每个历史阶段特征都是能归纳的,比如每个历史朝代或时期,我们可以归纳社会背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以及一些历史事迹等,然后最好把各个朝代都整合成一张表,这样非常清晰明了,通过对比的方式我们复习起来也快了很多。
、
2、攻破重难点知识
我们复习的时候是会发高考考纲的,但是考纲中的考点那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复习呢?当然是选择重点知识重点突破了,其实平时考试经常错的知识点就是重点难点知识了,也是我们查漏补缺所需要面对的,所以我们既要通过教材去复习,还要通过练习去巩固。
3、限时训练
文综考试是有限制时间的,我们答题平时就要多注意速度,淡然是要确保正确的情况下提高速度才行,平时做题要规定一定时间内去完成,慢慢来,我们的解题速度和能力也就会慢慢提高了。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2.6.3东西方的近现代化道路不同发展模式的得与失热点演练.doc
东西方的近现代化道路——不同发展模式的得与失热点演练1.2016· 大连市高三模拟]下图是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导致英国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圈地运动的开展C.非洲移民的大量涌入 D.就业观念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1~1901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各行业就业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趋势是: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工业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服务业,故A项正确。
B项是工业革命的背景,C、D项无法从图片中得出。
所以答案选A。
答案:A2.2016·榆林市高三模拟]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他(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C.率兵收复新疆D.与顽固派进行论战解析:根据提示语“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正确答案为B 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项是林则徐和魏源的事迹;C是左宗棠的事迹;D不是李鸿章的典型事迹,排除。
答案:B3.2016·柳州市高三模拟]“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
”由材料可推知( )A.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C.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D.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解析:一战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了分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只是被资产阶级激进派中的先进知识分子所认可,并非为资产阶级认可,故A 项错误;题目的时间点是1917,此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1919年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C 项正确;1949年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专题总结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专题总结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线索1 近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1)15世纪末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从海上到美洲、亚洲的新航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殖民扩张及贸易活动,为世界市场的巩固扩大提供了物质动力。
(3)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人类生产出现质的飞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1917~1929年借助于美国的资本,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新霸主,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
苏俄(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1929~1941年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创新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展现了资本主义的活力。
1925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28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开始。
到1936年,斯大林模式基本建立。
(6)20世纪50~90年代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作用下,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国家加大经济干预,私人企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福利制度普遍建立。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突出。
欧洲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建立和壮大。
(7)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60年代到90年代,欧洲率先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欧共体建立,并发展到欧盟。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组织建立,表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线索2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1)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纯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战争胜利;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由于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而失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2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21.2016·襄阳市高三模拟]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官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商品贸易情况,不能主要说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市有内外之分,有身份等级之分,体现了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政府所设置的市,没有体现坊的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内外市的商品品种,亦于内市重价购之可以看出内市商品价格比外市高,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市高三模拟]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
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
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B.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C.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清代的商业市镇。
A项“开始崛起”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故排除。
B项不符合题干“新特点”要求,排除。
题干提及了景德镇、朱仙镇、佛山镇、汉口镇,说明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C项正确。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不活跃,D项明显错误。
答案:C3.2016·××市高三模拟]英格兰西北部和苏格兰属于英国落后的边缘地区。
工业革命后,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工业化、城市化大发展。
紧随其后,贫穷、落后的苏格兰也开始了工业化。
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2.6.11“一带一路”——“和平崛起,互利互
“一带一路”——“和平崛起,互利互惠”的战略构想热点演练1.2016·福州市高三模拟]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解析: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是方便了不同区域之间文明的交流,故选C;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所卖的丝绸是中国农民作为赋税上缴中央政府的,而不是作为商品卖出的。
没有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A、B、D均不符合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故排除。
答案:C2.2016·西安市高三模拟]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文明友好交融的象征。
当年,唐玄奘在这条路上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 A.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B.丝绸、白瓷是常见的商品C.当地人用铁犁牛耕进行劳动D.当地人普遍穿棉质的衣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角度出发,A项是汉代的,唐玄奘可以看到;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B项可以看到;C项中铁犁牛耕汉代已经普及,可以看到;中国人普遍穿棉质衣服是明代,所以唐玄奘不可能看到,故本题答案选D项。
答案:D3.2016·通化市高三模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后,我国与前苏联范围的各国都保持正常关系。
这些事实说明( )A.中国十分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B.我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周边环境C.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D.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
材料所示的国家都是我国周边国家,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故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故选B。
D项主要是指美国;C项不结盟不是不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而是不与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A项中第三世界国家不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2.6.3东西方的近现代化道路__不同发展模式的得与失课件
(4)军事上:创建近代海军,军事近代化的开启。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 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 场等条件,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2)19 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国初年,中 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抗日战 争时期及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会制模式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 第三阶段 1914~1928 年
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 第四阶 1928~1949 年
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 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 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三、西方、苏联、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世界各国不同现代化模式的相互借鉴 (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流通和价值规律,采取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恢复和发展经济。 (2)罗斯福新政采用凯恩斯主义,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 的特点,告别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 的现代化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外近(现)代化的历程、特点及评价,中外近代化道路的 对比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高考命题多运用图文 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中外近代化历程、结果及影响的 理解认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中外近(现)代化差异及特点等。
[知识链接] 一、西方的工业化道路——两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专题总结(1)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专题总结(1)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线索1 近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1)15世纪末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从海上到美洲、亚洲的新航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殖民扩张及贸易活动,为世界市场的巩固扩大提供了物质动力。
(3)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人类生产出现质的飞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1917~1929年借助于美国的资本,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新霸主,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
苏俄(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1929~1941年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创新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展现了资本主义的活力。
1925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28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开始。
到1936年,斯大林模式基本建立。
(6)20世纪50~90年代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作用下,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国家加大经济干预,私人企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福利制度普遍建立。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突出。
欧洲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建立和壮大。
(7)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60年代到90年代,欧洲率先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欧共体建立,并发展到欧盟。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组织建立,表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线索2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1)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纯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战争胜利;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由于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而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的近现代化道路——不同发展模式的得与失热点演练1.2016· 大连市高三模拟]下图是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导致英国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非洲移民的大量涌入 D.就业观念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1~1901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各行业就业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趋势是: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工业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服务业,故A项正确。
B项是工业革命的背景,C、D项无法从图片中得出。
所以答案选A。
答案:A
2.2016·榆林市高三模拟]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他( )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率兵收复新疆
D.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解析:根据提示语“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正确答案为B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项是林则徐和魏源的事迹;C是左宗棠的事迹;D不是李鸿章的典型事迹,排除。
答案:B
3.2016·柳州市高三模拟]“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
”由材料可推知( )
A.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
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
C.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D.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一战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了分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只是被资产阶级激进派中的先进知识分子所认可,并非为资产阶级认可,故A项错误;题目的时间点是1917,此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1919年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1949年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6·焦作市高三模拟]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罗斯福新政不具备群众基础
B.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C.新政损害了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新政继承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罗斯福新政期间”、“叛变了他的阶级”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属于无关项;C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不如C项准确和核心;C项最能够体现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5.2016· 六盘水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
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这是一种以栖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发展工业化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从工业、经济体制、农业等方面与材料一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进行比较,得出异同点即可。
(2)第一小问变化,结合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到材料二“《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可知变化是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第二小问背景,结合1956年苏联经济、政治相关史实和材料二中体现出的中国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总结历史背景。
答案:(1)相同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同点:①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
②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
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③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苏联的援助。
(2)变化: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