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实验

合集下载

大棚光照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棚光照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棚光照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大棚光照度的测定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光照度的概念和定义。

2. 学习使用光照度测量仪器对大棚的光照度进行测定。

3. 分析光照度对大棚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原理:光照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能量,通常用勒克斯(lux)来表示。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光照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通过测定大棚的光照度,可以评估大棚内植物生长的条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节光照度。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大棚:用于模拟植物生长环境。

2. 光照度测量仪器:例如光照度计、光度计等。

实验步骤:1. 将光照度测量仪器校准,并将其放置在大棚内的适当位置。

2. 打开光照度测量仪器,开始测量光照度。

3. 记录测量的时间和测得的光照度数值,并随时记录大棚内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

4. 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光照度数据。

5. 将所测得的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得到的光照度数据,可以知道大棚内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段的光照强度情况。

根据光照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进一步评估大棚内植物生长的条件。

例如,如果光照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过度,造成叶片灼伤或伸长过度。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大棚内的遮光物或调整光源的位置来降低光照度,以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另一方面,如果光照度过低,可能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或伸长过度,影响植物的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光源的数量或强度,以提高光照度。

根据实验得到的光照度数据,还可以分析大棚内的光照分布情况。

例如,可以观察到大棚的边缘位置光照度较低,而中心位置光照度较高。

这样的信息可以用来优化植物的布局,使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线资源。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照度的概念和定义,并学习了如何使用光照度测量仪器对大棚的光照度进行测定。

我们发现光照度对大棚内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光照度来改善植物生长的条件。

大学生大棚实践报告

大学生大棚实践报告

大学生大棚实践报告1. 引言大学生大棚实践是一种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大棚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文旨在对大学生大棚实践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反思,以期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2. 实践背景大学生大棚实践是由XX大学于某年某月在校园内组织开展的一项农业实践活动。

该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了解为目标,通过种植蔬菜等作物,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果的喜悦。

3. 实践内容在本次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大棚种植的方式,选择了番茄、青椒和黄瓜等常见蔬菜作为实践对象。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大棚的搭建我们首先学习了大棚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通过与老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座坚固、稳定的大棚,为后续的种植工作做好了准备。

3.2 种植管理在大棚实践中,我们学习了蔬菜的种植管理技术。

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施肥、防治虫害,并通过观察和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3.3 收获和销售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和细心管理,我们最终收获了丰富的蔬菜。

蔬菜的采摘和包装工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产品的流程和要求。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次校园内的蔬菜市场活动,将收获的蔬菜以合理的价格销售给同学和老师,得到了良好的反响。

4. 实践心得通过参与大学生大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复杂性。

同时,我也体验到了农业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实践中,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大棚实践让我意识到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还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管理和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日光温室大棚实习报告

日光温室大棚实习报告

日光温室大棚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日光温室大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为一种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大棚能够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反季节生产。

为了更好地了解日光温室大棚的运行原理和种植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日光温室大棚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日光温室大棚的结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等,培养自己的农业科技素养,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日光温室大棚结构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了解了日光温室大棚的结构。

日光温室大棚主要由围护墙体、后屋面、前屋面三部分组成。

其中,前屋面是温室的全部采光面,白天采光时段前屋面只覆盖塑料膜采光,当室外光照减弱时,及时用活动保温被覆盖塑料膜,以加强温室的保温。

2. 种植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日光温室大棚的种植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土地整理和施肥,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然后,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选择了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定植、浇水、施肥、除草等管理技术。

3. 管理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日光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

主要包括温湿度调控、光照调控、水分调控等方面。

为了保证作物生长环境的稳定,我们需要定期观察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等指标,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还要注意作物的水分管理,防止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 病虫害防治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习了日光温室大棚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我们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了解了日光温室大棚的结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等,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小拱棚实验报告总结

小拱棚实验报告总结

小拱棚实验报告总结小拱棚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温室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小拱棚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小拱棚能够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

首先,小拱棚能够增加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据显示,小拱棚内的温度较室外高出约5,这对许多作物的生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小拱棚能够调节光照条件。

实验结果显示,小拱棚内的光照强度较室外较高,且较稳定。

这对于光合作用的进行非常重要,能够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从而增加作物产量。

此外,小拱棚还能够减少气候变化对作物的影响。

实验中测得的湿度数据显示,小拱棚内的湿度相比室外更加稳定。

这意味着小拱棚能够减少水分蒸发,保持作物与环境之间的湿度平衡,从而降低作物的蒸腾量,减少水分的流失。

综上所述,小拱棚实验结果表明,小拱棚能够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通过有效调节环境因素,小拱棚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小拱棚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小拱棚的温度和湿度稳定性仍然有待提高。

虽然小拱棚相比室外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优势,但仍面临温度波动和湿度变化的问题,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小拱棚的绝热和通风设计,提高其温湿度稳定性。

其次,小拱棚在调控光照方面还有待改进。

虽然小拱棚能够提供较高的光照强度,但在实际种植中,作物叶片之间的遮荫效应会降低光能利用率。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光照均匀性的问题,优化小拱棚的光照结构,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

最后,小拱棚也需要解决耐用性和维护成本等问题。

小拱棚的材料选择、支架结构和覆盖膜的使用寿命等方面都需要考虑,以延长小拱棚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小拱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温室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调节环境因素,小拱棚能够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植物大棚实训报告

植物大棚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对设施农业的理解和操作技能,增强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某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植物大棚实训。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操作,了解植物大棚的构造、功能、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为今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大棚构造与功能实习初期,我们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植物大棚,详细了解了其构造和功能。

大棚主要由棚体、骨架、保温材料、灌溉系统、通风系统等组成。

棚体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骨架为钢管或竹竿结构,保温材料主要有棉被、保温幕等。

灌溉系统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通风系统则通过卷帘机、风机等实现。

2. 种植技术在种植技术方面,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土壤处理:了解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习如何进行土壤改良和消毒。

播种与育苗:掌握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等,了解不同植物的育苗技术。

施肥与管理:了解不同植物的营养需求,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学习如何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

3. 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方面,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温度与湿度控制:了解植物生长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学习如何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光照管理:了解植物生长对光照的需求,学习如何进行光照调节。

通风与灌溉:了解通风和灌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习如何进行通风和灌溉管理。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设施农业的理解。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植物大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植物大棚实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增强了我对农业事业的热爱。

温室的设计实验报告

温室的设计实验报告

温室的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挑战。

温室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为植物提供更理想的生长环境。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座功能完善、高效能的温室,并通过实际种植测试,评估其效果及可行性。

2. 设计与建造2.1 设计原理温室的设计基于以下原理:- 充足的自然光照:利用透明玻璃或塑料材料,最大限度地将太阳光引入温室内部,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

- 自动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监测并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以维持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 通风系统:在温室内设置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调节温度和湿度。

- 水源供给:温室内设置灌溉系统,确保植物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

2.2 建造过程基于上述设计原理,我们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了一块阳光充足的土地,进行了以下建造过程:2.2.1 材料选择- 温室骨架材料:钢架结构,以确保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 外墙和屋顶材料:选择高透光性的聚碳酸酯或玻璃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自然光透入。

- 土壤和容器:选择营养丰富的土壤和合适的种植容器。

2.2.2 设备安装- 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温度、湿度和光照传感器,连接到控制中心,实现自动调控。

- 通风系统:安装风机和通风口,调节温度和湿度。

- 水源供给:安装灌溉系统,定时或自动供水。

2.2.3 测试与调整在建造完成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与调整,包括:- 光照测试:利用光照传感器检测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与预期值进行对比。

- 温度与湿度测试:通过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植物种植测试:选择适宜生长于温室内的作物,进行种植测试,并观察生长状况和产量。

3. 结果与讨论经过测试与调整,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与讨论:3.1 光照强度通过光照测试,我们发现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大大超过了作物的生长需求,可能会导致植物过度生长和伤害。

因此,我们在温室外设置了遮阳设施,通过调节遮阳板的角度来控制光照的强度,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光照条件。

设施大棚建造实验报告

设施大棚建造实验报告

设施大棚建造实验报告1. 引言设施大棚是一种半封闭的农业生产设施,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优于自然环境的条件,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次实验旨在建造一座设施大棚,并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报告将介绍建造过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

2. 建造过程2.1 材料准备首先,我们准备了需要的材料:支柱、钢管、垫脚石、塑料薄膜、扎带等。

2.2 结构搭建根据设施大棚的设计图纸,我们开始搭建结构。

首先,将支柱固定在地面上,确保稳定性。

然后,按照一定间距安装钢管,并使用扎带将其固定在支柱上。

最后,在结构外围固定塑料薄膜,以提供温室效应。

2.3 通风与灌溉系统构建为了提供合适的通风和灌溉条件,我们安装了通风窗和喷灌系统。

通风窗位于设施大棚的顶部和两侧,通过控制它们的开启程度来实现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喷灌系统则用于定期给农作物喷水,以满足其生长所需的水分。

3. 实验设计3.1 农作物选择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农作物进行试种:青菜和西红柿。

这两种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长条件需求,可以更好地评估设施大棚对不同作物的影响。

3.2 实验组设置我们将设施大棚划分为两个实验组:一个是设施大棚组,一个是露天组。

在设施大棚组内种植农作物,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维护;在露天组内也种植相同数量的农作物,但不提供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3 数据采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定期测量并记录两组作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果实数量等。

此外,还记录了设施大棚的温度和湿度。

4.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4.1 农作物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设施大棚组的农作物生长情况要优于露天组。

设施大棚组的作物生长更加健壮,植株高度更高,叶片更繁茂,果实数量更多。

这说明设施大棚能够提供更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2 温度和湿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记录设施大棚的温度和湿度,我们发现在合适的范围内调控温度和湿度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温室大棚栽培实验报告

温室大棚栽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于2023年在本地区开展了温室大棚栽培实验。

本实验选取了黄瓜、番茄和辣椒三种作物,分别进行了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基质栽培三种模式的对比研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作物品种:黄瓜(品种:绿宝)、番茄(品种:圣女)、辣椒(品种:线椒)- 栽培设施:温室大棚、塑料薄膜、基质栽培槽- 肥料:有机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 灌溉系统:滴灌系统2. 实验方法:- 促成栽培:在早春覆盖薄膜,利用温室大棚的保温作用,使作物提前进入生长期。

- 延迟栽培:在晚秋覆盖薄膜,利用温室大棚的保温作用,延长作物生长期。

- 基质栽培:采用基质栽培槽,利用有机基质和滴灌系统,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实验步骤:- 播种期:根据作物生长习性,确定播种期,并按照要求进行播种。

- 栽培管理:定期施肥、浇水、通风、病虫害防治等。

- 数据采集:记录作物生长情况、产量、品质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瓜促成栽培:- 生长情况:黄瓜在促成栽培模式下,提前进入生长期,生长速度较快,叶片厚实,植株健壮。

- 产量:促成栽培模式下,黄瓜产量较常规栽培提高了20%。

- 品质:黄瓜果实大小均匀,色泽鲜艳,口感较好。

2. 番茄延迟栽培:- 生长情况:番茄在延迟栽培模式下,生长速度较慢,叶片较薄,植株较矮。

- 产量:延迟栽培模式下,番茄产量较常规栽培降低了10%。

- 品质:番茄果实大小均匀,色泽鲜艳,口感较好。

3. 辣椒基质栽培:- 生长情况:辣椒在基质栽培模式下,生长速度较快,叶片厚实,植株健壮。

- 产量:基质栽培模式下,辣椒产量较常规栽培提高了15%。

- 品质:辣椒果实大小均匀,色泽鲜艳,口感较好。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 促成栽培模式有利于提前收获,提高产量和品质。

- 延迟栽培模式可以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经济效益。

设施温室大棚实验报告

设施温室大棚实验报告

设施温室大棚实验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生产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温室大棚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的设施,被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种植中。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设施温室大棚对作物生长和环境的影响,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实验目的1. 研究设施温室大棚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 探究设施温室大棚对环境的影响;3. 分析设施温室大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设备1. 设施温室大棚:用于种植作物和控制环境条件;2. 种子或幼苗:用于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观察其生长情况;3. 土壤:作为植物的生长介质;4. 水源:用于灌溉和湿度调控;5. 光源: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

实验步骤1. 准备种子或幼苗;2. 准备好温室大棚,并调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3. 根据作物的需求,在温室大棚中进行种植;4. 定期观察和记录作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目、枝条生长情况等;5. 测量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并记录下来;6. 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作物生长情况在设施温室大棚中进行的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番茄作为观察对象。

经过几周的观察,我们发现番茄植株在温室大棚中的生长迅速,比野外生长的植株更加茂盛。

植株高度、叶片数目和枝条生长情况也明显优于野外。

环境条件在温室大棚中,我们可以自由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更快,产量也更高。

而且,由于温室大棚可以有效隔绝外界恶劣的气候条件,能够保护作物不受极端高温、低温、强风等天气影响,有效降低了作物生长的风险。

设施温室大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设施温室大棚能够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2. 设施温室大棚可以隔绝外界恶劣气候条件,保护作物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3. 设施温室大棚能够节约水源和肥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 设施温室大棚的应用前景广阔,可在气候恶劣的地区或城市中进行农业生产,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安全食品的需求。

温室大棚的实训报告内容

温室大棚的实训报告内容

温室大棚的实训报告内容1. 引言温室大棚是一种用于种植作物的设施,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为植物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

本次实训旨在探究温室大棚的设计、运营和管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 设计与构造2.1 温室结构设计温室大棚通常由框架、覆盖材料、隔离材料、通风设备等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温室的大小、形状、材料以及对光照的利用等因素。

2.2 温室覆盖材料选择温室大棚的覆盖材料通常使用聚乙烯薄膜或玻璃。

聚乙烯薄膜具有较低的成本、良好的光透过性和保温性能,适合于一般种植需求。

而玻璃则更加耐用,但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规模经营的温室。

2.3 温室通风系统为了保持温室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我们配置了通风设备。

通风系统能够调节温室内的空气流动,排出过热或过湿的空气,为植物提供新鲜的氧气。

3. 温室大棚的运营与管理3.1 温室内部环境监测为了确保植物能够在最佳环境下生长,我们使用了环境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来调整环境条件。

3.2 控制温室内部环境根据环境监测数据,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调整温室内部环境。

例如,在温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通过加装遮阳网或降低通风量来降温;而在温度过低时,可以增加加热设备来提供稳定的热源。

3.3 施肥与浇水管理温室大棚的施肥与浇水管理是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们使用了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求和不同生长阶段来进行施肥和浇水。

3.4 病虫害防治温室大棚中由于环境条件的良好,往往容易滋生病虫害。

我们通过定期巡查和安装病虫害监测系统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 实际操作与体验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参与了温室大棚的运营与管理。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环境监测设备,掌握了施肥和浇水的技巧,并学会了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温室大棚的重要性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关于大棚的实验报告

关于大棚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大棚蔬菜生长环境优化实验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大棚蔬菜生长的影响;2. 探索优化大棚蔬菜生长环境的方法,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实验地点:XX农业科技园大棚实验材料:1. 蔬菜品种:黄瓜、西红柿、茄子;2. 大棚设施: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光照控制器、通风设备;3. 仪器设备: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土壤养分检测仪。

实验方法:1. 将实验大棚分为三个区域,分别设置不同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生长环境;2. 分别在三个区域种植黄瓜、西红柿、茄子;3. 每天记录蔬菜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果实数量、产量等;4. 通过调整大棚设施,优化蔬菜生长环境,观察蔬菜生长情况的变化。

实验结果:一、光照对蔬菜生长的影响1. 在实验初期,三个区域的黄瓜、西红柿、茄子生长状况基本相同;2. 随着实验的进行,光照条件较好的区域(A区)蔬菜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区域;3. A区黄瓜株高达到60cm,叶片数量为45片,果实数量为30个,产量为300g;B区黄瓜株高为50cm,叶片数量为40片,果实数量为25个,产量为250g;C区黄瓜株高为45cm,叶片数量为35片,果实数量为20个,产量为200g。

二、温度对蔬菜生长的影响1. 在实验过程中,A区温度控制在18-25℃之间,B区温度控制在15-22℃之间,C 区温度控制在12-18℃之间;2. 温度较高的A区蔬菜生长速度较快,果实成熟时间早;3. A区西红柿株高达到40cm,叶片数量为35片,果实数量为20个,产量为200g;B区西红柿株高为35cm,叶片数量为30片,果实数量为15个,产量为150g;C区西红柿株高为30cm,叶片数量为25片,果实数量为10个,产量为100g。

三、湿度对蔬菜生长的影响1. 实验过程中,A区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B区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C区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2. 湿度较高的A区蔬菜生长状况较好,病虫害发生较少;3. A区茄子株高达到50cm,叶片数量为45片,果实数量为25个,产量为250g;B区茄子株高为45cm,叶片数量为40片,果实数量为20个,产量为200g;C区茄子株高为40cm,叶片数量为35片,果实数量为15个,产量为150g。

农业大棚生产实习报告

农业大棚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大棚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大棚的生产过程,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夏季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农业大棚生产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农业大棚的建造、管理、种植等关键技术,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一)大棚建造与结构1. 选址与设计: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适宜的地点建造大棚,并了解了大棚的总体设计要求。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几处典型的大棚,学习了不同类型大棚的结构特点。

2. 材料与工具:了解大棚建造所需的材料,如钢管、薄膜、保温棉等,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施工过程:亲身参与大棚的搭建过程,从基础打桩、骨架搭建、薄膜覆盖到保温设施的安装,全面掌握了大棚建造的各个环节。

(二)大棚管理与维护1. 温度与湿度控制:学习如何利用大棚内的通风、遮阳、保温等设施,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2. 灌溉与施肥:了解大棚灌溉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方法,以及施肥的原则和技巧。

3. 病虫害防治:学习识别和防治大棚内常见的病虫害,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三)作物种植与栽培1. 选种与播种:学习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并进行播种。

2. 田间管理:了解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掌握田间管理的要点,如除草、追肥、疏苗等。

3. 采收与包装:学习如何适时采收,并进行简单的包装处理。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一个月的农业大棚生产实习,我收获颇丰: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加深了对农业大棚生产技术的理解。

2. 提高了动手能力:亲身参与大棚建造、管理、种植等环节,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了环保意识:了解到农业大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措施,增强了环保意识。

大学生科学小实验温室大棚教案

大学生科学小实验温室大棚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本科学科:自然科学与实验技能教学目标:1. 了解温室大棚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会使用温室大棚进行科学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温室大棚的结构和功能。

2. 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温室大棚内环境因素的调节。

2.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温室大棚(或模拟温室大棚)。

2. 实验仪器: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植物生长箱等。

3.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肥料等。

4. 讲义、实验报告、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温室大棚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提问:温室大棚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说温室大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讲授新课1. 温室大棚的结构:介绍温室大棚的组成,如玻璃、薄膜、支架等。

2. 温室大棚的功能:讲解温室大棚如何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为植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 实验原理:介绍温室大棚内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实验材料。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种植、施肥、浇水等。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温室大棚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温室大棚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验数据分析1. 学生分组展示实验数据,包括植物生长情况、温度、湿度、光照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提高温室大棚的利用率?如何降低温室大棚的成本?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养殖大棚烟雾实验报告(3篇)

养殖大棚烟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棚养殖逐渐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大棚养殖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养殖效益,本实验旨在研究烟雾剂在大棚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养殖户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地点:某养殖大棚,面积1000平方米。

2. 实验材料:烟雾剂(20%百菌清烟雾剂)、高效复合肥料、测量仪器、记录工具等。

3. 实验对象:大棚内养殖的鸡、鸭等家禽。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大棚分为5个区域,每个区域面积为200平方米,分别编号为A、B、C、D、E。

2. 实验处理:(1)A组:作为对照组,不使用烟雾剂。

(2)B组:使用烟雾剂,每亩用药量为300克。

(3)C组:使用烟雾剂,每亩用药量为400克。

(4)D组:使用烟雾剂,每亩用药量为500克。

(5)E组:使用烟雾剂,每亩用药量为600克。

3. 实验步骤:(1)将烟雾剂均匀撒在大棚地面,并点燃。

(2)关闭大棚门窗,确保大棚内密闭。

(3)观察烟雾在大棚内的扩散情况,记录烟雾停留时间。

(4)每隔5天进行一次实验,共进行4次。

(5)实验结束后,对大棚内家禽的存活率、生长状况进行统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对照组(A组)家禽发病率较高,生长状况较差。

(2)B组、C组、D组、E组家禽发病率明显降低,生长状况良好。

(3)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家禽发病率逐渐降低,生长状况逐渐提高。

2. 实验分析:(1)烟雾剂在大棚养殖中具有显著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2)随着用药量的增加,烟雾剂防治效果逐渐提高。

(3)在本实验中,每亩用药量在500克时,防治效果最佳。

五、结论本实验表明,烟雾剂在大棚养殖中具有显著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烟雾剂可以有效降低家禽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建议养殖户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六、实验建议1. 在使用烟雾剂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烟雾对人体造成伤害。

实验大棚建设方案

实验大棚建设方案

实验大棚建设方案一、建设目的。

咱为啥要建这个实验大棚呢?还不是为了能让那些娇贵的植物或者是正在做实验的小生物们有个舒服又能被咱好好观察研究的小天地呗。

不管是研究新的农作物种植方法,还是看看那些特别的植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这个大棚就像是它们的专属小城堡。

二、选址。

1. 阳光。

得找个阳光充足的地方,就像咱们人喜欢住在采光好的房子里一样,植物也喜欢晒太阳呀。

不能有太多高楼大厦或者大树把阳光都挡住了,要让阳光能够尽情地洒在大棚上。

比如说,找一块周围比较空旷,一天能晒到好几个小时太阳的地儿。

2. 水源。

水可是生命之源,不管是浇水还是做些和水有关的实验,附近得有方便的水源。

要是离水源太远,提着水桶来回跑可累死人了,而且还不方便。

所以最好是靠近小溪、池塘或者有自来水接口的地方。

3. 交通。

咱也不能把大棚建在深山老林里,车都开不进去的地方可不行。

得方便咱们把那些实验设备、种子、肥料啥的运进去。

靠近马路或者农场里那些方便走车的小道是比较理想的。

三、大棚类型选择。

1. 简易塑料大棚。

如果咱预算不是很多,而且主要是做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这种简易塑料大棚就挺合适的。

它成本低,搭建起来相对容易。

就像搭个大塑料帐篷似的,不过要注意固定好,别被风一吹就跑了。

2. 玻璃温室大棚。

要是咱想搞点高端的实验,需要更好的采光和保温效果,玻璃温室大棚就比较靠谱。

它看起来就比较高大上,像个透明的大宫殿。

不过价格嘛,肯定是比塑料大棚要贵一些的,就像住五星级酒店和小旅店的区别。

四、大棚尺寸。

这个得根据咱的实际需求和场地大小来决定。

如果只是做一些小型的实验,比如在小盆里种点特殊植物观察,那不用太大,长个十几米,宽个七八米就差不多了。

但要是搞大规模的作物实验,像种上几排玉米或者大片的花卉实验,那就得弄大一点,长几十米,宽也得有个十几米才行。

就像给小宠物搭窝和给一群牛羊盖圈舍的区别。

五、结构搭建。

1. 框架。

不管是塑料大棚还是玻璃温室大棚,框架都得结实。

大棚整地实验报告

大棚整地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大棚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大棚整地是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到后续种植的成败。

本实验旨在通过科学的大棚整地方法,探讨不同整地方式对大棚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大棚整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比较不同整地方式对大棚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3. 优化大棚整地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地点:某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大棚2. 实验材料:大棚土壤、作物种子、实验仪器等3.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大棚分为四个实验组,分别为:传统翻耕组、旋耕组、深翻组、浅翻组。

(2)整地方式:每组按照不同的整地方式进行操作,具体如下:1. 传统翻耕组:采用人工翻耕的方式,将土壤深翻20-30厘米。

2. 旋耕组:使用旋耕机进行整地,深度为20-30厘米。

3. 深翻组:采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深翻,深度为40-50厘米。

4. 浅翻组:使用小型旋耕机进行浅翻,深度为10-15厘米。

(3)种植作物:每组种植相同的作物品种,如番茄、黄瓜等。

(4)观测指标:观测作物生长情况、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作物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各实验组作物生长情况如下:(1)传统翻耕组:作物生长一般,叶片黄化,植株矮小。

(2)旋耕组:作物生长较好,叶片绿,植株较高。

(3)深翻组:作物生长较差,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4)浅翻组:作物生长较好,叶片绿,植株较高。

分析:旋耕组和浅翻组作物生长情况较好,可能与土壤结构和肥力有关。

2. 土壤含水量:各实验组土壤含水量如下:(1)传统翻耕组:土壤含水量较低,约为15%。

(2)旋耕组:土壤含水量适中,约为20%。

(3)深翻组:土壤含水量较高,约为25%。

(4)浅翻组:土壤含水量适中,约为20%。

农业大棚生产实习报告

农业大棚生产实习报告

农业大棚生产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大棚作为一种重要的设施农业形式,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观察,了解农业大棚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大棚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农业大棚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了大棚的类型、结构、功能以及种植技术等基本知识。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大棚蔬菜、花卉的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方面的内容。

2. 实习过程(1)大棚结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种类型的大棚,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温室等,并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大棚的主要结构部件,如立柱、横梁、薄膜、保温被等,以及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2)种植技术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大棚蔬菜、花卉的种植过程,从播种、育苗、移栽到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全面了解了大棚作物的种植技术。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大棚内环境调控方法,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保证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

(3)大棚管理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测量气温、湿度、土壤含水量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大棚蔬菜的采收、包装、销售等环节,了解了农产品产业链的运行机制。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农业大棚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掌握了大棚蔬菜、花卉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我还认识到农业大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棚暑假实习报告

大棚暑假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设施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暑假期间,选择了一家位于我国北方的大型现代化温室大棚进行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大棚农业的生产流程、技术要点和管理模式,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环境实习单位为我国北方某大型现代化温室大棚,占地面积约500亩,拥有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大棚内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品种丰富,产量较高。

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大棚内的蔬菜种植区进行实习。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蔬菜种植技术学习实习初期,我跟随大棚技术员学习了蔬菜种植的基本技术,包括土壤改良、种子处理、播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蔬菜种植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大棚智能化控制系统操作大棚内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并自动调节设备运行,保证作物生长环境的稳定。

我学习了如何操作这些设备,了解了智能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3. 蔬菜病虫害防治蔬菜病虫害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蔬菜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我掌握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技能。

4. 大棚日常管理大棚的日常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修剪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这些工作,了解了大棚农业的劳动强度和注意事项。

5. 数据记录与分析为了了解大棚农业的生产状况,我负责记录每天的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对比,我发现了大棚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大学生大棚实践报告

大学生大棚实践报告

大学生大棚实践报告一、引言大棚实践是大学生农业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大棚实践,学生能够学习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将对我参与的大棚实践进行全面的描述和总结。

二、实践目的大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农业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大棚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巧,并掌握现代农业设施的使用方法。

此外,实践还旨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在正式实践之前,我们的团队对大棚实践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收集了大棚农业的相关资料,了解了大棚的类型、结构以及常见的栽培技术。

其次,我们与农民合作,确定了实践的时间和地点,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一些建议和帮助。

最后,我们购买了所需的种子、土壤和农药等物资。

2. 大棚搭建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搭建大棚。

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方案,我们一起动手搭建大棚结构,并确保大棚的稳定和安全。

在搭建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并体验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种植管理完成大棚建设后,我们开始进行种植管理。

我们根据不同的作物特点选择了适合的种子,并根据要求进行了适当的施肥和浇水。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一些现代农业设施,如无土栽培、自动喷灌和恒温控制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病虫害问题。

为了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和防治常见的病虫害,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我们使用了一些环保的农药,并及时清除了病虫害的源头,有效地减少了害虫对作物的伤害。

5. 收获与总结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我们的作物终于长成了丰硕的果实。

我们收获了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并进行了相应的计量和记录。

在收获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耕耘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

最后,我们对整个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发现了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设施园艺学实验

设施园艺学实验

设施园艺学实验实验一大棚的搭建一、目的和要求进一步了解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的结构和类型,掌握塑料薄膜的贸烫黏接技术,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求进行装配式塑料大棚的选型、设置和安装;二、用具和材料装配式塑料大棚各部分组件及安装工具,塑料薄膜、纸张、绘图工具等。

三、方法和步骤1.绘制图纸画出单栋装配大棚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和多个单栋大棚布置的平面图,注意棚间距离及道路设置,配以文字说明。

2.大棚安装(1)确立方位和放样首先用指南针等工具确定方位,然后按图纸设立的位置进行现场放样。

大棚的方位确定后,在准备建棚的地面上,测定大棚四角的位置,埋下定位桩,在同一侧两个定位桩之间沿地平面拉一根基准线,在基准线上方30cm 左右再拉一根水准线。

(2)安装拱架①在每根拱架下标上记号,使该记号至拱架下端的距离等于插入士中深度与地面距水准线距离之和。

⑦沿两侧基准线,按拱架间距标出拱架插孔位置,应保证同一拱架两侧的插孔对称。

③用钢钎或其他工具向地下所需深度垂直打出插孔。

④将拱架插入孔内,将拱架安装记号与水准线对齐,以保证高度一致。

(3)安装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①安装棚头:用做棚头的两副拱架应保持垂直,否则拱架间距离不能保证,棚体不正。

②安装纵向拉杆和压膜槽:纵向拉杆应保持水平直线,拱架间距离应一致,纵向拉杆或压膜槽的接头应尽量错开,不要使其出现在同一拱架间。

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安装完成后,应力求棚面平齐,不要有明显的高低差。

(4)覆盖塑料薄膜将粘接好的3—4块塑料薄膜覆盖于棚架之上,裙膜与天幕相接处重叠50cm左右,留作通风口,用卡槽将薄膜卡紧,压好压膜线,棚的四周薄膜埋入土中约30cm,以固定棚布。

(5)安装棚门将按照规格做好的门,装入棚头的门框内。

门应开关方便,关闭严密。

四、作业与思考题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大棚型号、生产厂家、结构特点并详细记录安装过程和注意事项。

2.思考题塑料大棚主要类型有哪些,如何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棚小气候观测与分析
摘要:2010年11月27-28日通过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院温室大棚内外气温、地温、空气湿度、光照、风速等因子的研究,来揭示大棚小气候效应和气象因子的变化、分布规律,从而为大棚管理的关键技术(调温、控温)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温室大棚气象因子分布规律
大棚属于设施农业,其通过人工覆盖,改变该位置的辐射,乱流,温度,湿度,风速等,形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大棚内外气象要素的对比观测,并结合物候观测分析,来揭示棚内小气候效应和气象因子的变化、分布规律,从而为大棚管理的关键技术(调温、控温)提供科学的依据,扬长避短,使棚内形成一个适当的小气候环境,以最大限度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一、试验内容
1.1 观测项目
本试验观测项目有大棚内外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光照度、地面最高、最低温度,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大棚内还有三种植物的2/3高处和顶层的各项数据,选择三种植物(考虑要有代表性和比较性),在2/3高处和顶层上都挂上毛发湿度表,还有用各种仪器测量其光照、风速、温度和湿度。

1.2 需要的仪器
毛发湿度表、热球式微风仪、光照仪、曲管地温表、地面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

1.3 仪器布置方式
地面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地面最高温度表并列在测点东部,球部向东,自北向南排成一排,表身相距6-8cm。

球部和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在地面上边。

曲管地温表安装在地段中央偏西的土层中。

按5、10、15、20cm的顺序自东向西排列,表间相距10cm。

安装时球部朝北,表身南倾与地面成45°角,毛发温度表用一根绳子绑住,挂在1.5m的地方。

观测时间是在2010年11月27-28日的8:00、12:00、16:00。

1.4 注意事项
地面温度表和曲管地温表的读数应注意不要拿起来、不要挡住太阳光线、读数是要平视;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的读数应注意要垂直拿起来,等到水银下降到最低高度时才平视读数;热球式微风仪的读数应注意不要挡着风吹过来的方向,应站在与风向垂直的地方。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
2.1.1 大棚外围
大棚外围
土壤温度观测记录表
针对大棚外土壤温度:8:00:因为测定时间为秋末冬初,一日的日照时间较短,所以8时为由辐射型向日射型过渡的上午转变型。

浅层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温度逐渐上升,这是因为地面辐射冷却降温,热量向土表传递。

12:00: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温度较高,光照量较大,相应湿度较低。

土壤表面温度升高,浅层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温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地面获得大量辐射能后,温度急剧升高,热量从上层向下层开始传递。

16:00:由于太阳光照减弱,土壤表面温度降低,浅层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温度逐渐降低。

2.1.2大棚内
大棚内
大棚内土壤温度观测记录表
对于大棚内:大棚内的土壤表面温度较大棚外围得土壤表面温度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观测时间为秋末冬初,日照时间减少,太阳辐射减少,加之大棚透光率较差,射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量更加减少,使棚内辐射增温不大,日间大棚内地温低于大棚外地温。

27日和28日8:00:浅层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温度逐渐上升,地面由于辐射冷却降温,热量向上层传递,其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12:00:土壤表面温度较上午的高,浅层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几乎没什么变化。

这可能是因为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和太阳辐射吸收的热量相差不大,造成了虽然深度不同但温度却基本上一样。

16:00:太阳光线不足,土壤表面温度偏低,27日的浅层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温度成递增状态,而28日却是呈递减状态,可能是因为27日的太阳光线不足,再加上
有塑料薄膜的阻挡,所以是以地面辐射为主,使温度从上到下呈递增状态,而28日是太阳光占主导地位,所以是以太阳辐射为主,使温度从上到下呈递减状态。

又2/3高处的植物叶子比较繁茂,减慢了热量的散失,因此2/3高处的植物温度比顶层的温度要高。

2.2湿度
据测定,棚内的湿度值高于棚外。

棚内空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土壤蒸发和植株表面的蒸腾。

温室在没有通风时,空气绝对湿度的变化与土温有关,土温升高,蒸发强度增大,绝对湿度就上升;反之,土温降低,降低湿度也将降低。

因为2/3高处的植物叶子比较繁茂,保湿效果比植物顶层的好,所以2/3高处的湿度比顶层的高。

2.3光照强度
据观测,棚外平均光强全天都大于棚内,而且棚内光照主要随棚外自然光强而增减。

大棚外到达地面的光照量从早上开始递增,中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照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递减。

此外,棚内光强还决定于薄膜的厚度,大棚结构,棚内壁水滴与尘染,“老化”情况,这些反映在大棚的透光率上,一般新棚的透光率在80%以上。

在植物的2/3高处,是叶子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它挡住了太阳光线,使得落在2/3高处的光照量减弱,所以没有植物顶层的光照量大。

2.4风与其它
据观测,棚内的风速要比棚外小得多。

因为棚内不易受到大风,霜冻等危害,而且棚内水分是有人工控制,不会因夏秋阴雨连绵造成苗床水湿,也不会因冬春久晴不雨发生干旱。

从数据上分析,植物顶层的风速比植物2/3高处的风速大,这也是因为植物顶层没有阻碍物,而2/3高处有叶子阻碍,所以顶层的风速大于2/3高处的风速。

大棚外围小气候观测记录表
大棚内小气候其他项目观测记录表
三、建议
3.1棚内的增温效应是改建和利用大棚的主要着眼点,要提高棚内增温效应,主要考虑白天如何增加透光率,夜间如何增加棚内的逆辐射。

针对北院大棚薄膜的透光性已经较差,既要选择透光性强的新薄膜,还要经常保持薄膜的清洁。

3.2测量棚外光照时应该观察观测点上方有没有云把太阳遮住,如果有云,应等云飘过去再测量。

3.3大棚内的农业小气候观测选取的三种植物,要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这样,所得的资料才能充分说明由于密植引起的小气候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