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用第17课__解放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2: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学设计2: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导入新课蒋介石刚败退到台湾的时,非常困难,一天晚上他孙子饿了翻开饼干就吃,但他妈妈不让他吃,就哭了。

蒋介石知道后就拿饼干给他孙子吃,他孙子说:“还是爷爷最好。

”蒋介石说:“爷爷不好,好的话怎么会带你们到这鬼地方。

”蒋介石时常站在高山上眺望大陆,思考自己抗战胜利后可是威风八面,国内外威信极高,可为什么偏偏在解放战争输给了实力远弱于国民党的共产党。

大家想知道答案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解答。

以此作为导入部分。

(二)学习新课一、内战爆发(争取和平的斗争)1、主要矛盾:全国人民与美蒋之间的矛盾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民主、和平共产党:建立自由、民主、统一、的国家国民党:内战独裁的方针内战、独裁美国:扶蒋反共策略2、重庆谈判原因:国民党:①迫于舆论压力②拖延时间做内战准备共产党:争取和平,揭露蒋的假和平阴谋时间:1945.8.28—10.10成果:签订《双十协定》,其内容:意义:共产党:表明和平诚意,扩大影响,取得政治主张。

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再发动内战将陷于政治被动3、全面内战的爆发粉碎全面进攻战略防御:(1946.6—1947.6)粉碎重点进攻我们知道一场战争不是说随便就爆发的,一定是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了,才会走向战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胜利,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了,但另一个矛盾却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什么说他是主要矛盾呢,我们来看一下抗战胜利后国内外各方的状态。

首先来看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日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芙蓉和平日子,因此……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利益,早在1945年春中共七大上,就提出了希望建立一个……所以结合全国人民与中共的态度来看,他们是渴望和平与民主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国民党,在抗日以前,蒋介石就妄图消灭共产党,而抗日结束后,他就更加坚定奉行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内战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学策略
2.设计相关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问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了解?解放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2.解放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果。
3.解放战争的意义:阐述解放战争对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讲述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英勇事迹,以及普通战士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解放战争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场战役或人物。
3.持续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出与当下时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他们对解放战争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这种结合时事热点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重大事件。首先,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外形势,分析国共两党政治主张的分歧和军事力量对比。接着,讲述解放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分析这些战役的时空背景、战略意义和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剖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这一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会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图片、视频、文献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对解放战争相关历史事件的梳理,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珍惜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2.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备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解放战争中,哪个战役对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哪个原因你认为最重要?
3.解放战争胜利对新中国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观点和讨论成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将解放战争与之前所学的近现代史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2.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内战。

(2)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成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①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②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3)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内战爆发(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防御①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学思之窗] (见教材P79)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提示: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

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内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抱有和平的诚意,但对国民党也有所防备。

(3)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知识点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与解放战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深入挖掘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放战争的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分享心得和感悟,提高自我调整和提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解放战争的主要内容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题目为:“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围绕战争背景、战役特点、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其次,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最后,我将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以一个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吗?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战争——解放战争。”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环节,我将结合教材内容,系统讲述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主要战役和战争意义。在讲述过程中,我会穿插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短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场景,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同时,我会运用生动的例子和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读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案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案情境,采用材料解读、讲授法、启发式教案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案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案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K12学习】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案

【K12学习】第17课 解放战争教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课标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复习内容:内战的全面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复习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复习难点: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自主学习一、内战的面爆发:背景: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原因:重庆谈判:①目的:争取,揭露美蒋阴谋。

②时间:1945年8月底~1945年10月10日。

③结果:签订《》:和平建国,坚决________,召开________,保证_______等。

对和_________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地点:1946年初,。

②结果:通过了有利于的政协协议。

2概况: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战况:①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两大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战略反攻:947年6月,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辽沈战役:①时间:年9月,辽沈战役首先打响。

②战况: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解放。

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

③战果:解放_全境。

淮海战役:①解放军以为中心先后歼灭_兵团和___兵团。

②国民党“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军弃徐州南逃,解放军迅速将其包围,于年1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①部队:__解放军和解放军。

②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后,________接受改编,1949年1月__和平解放。

意义:①三大战役共歼敌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战果上看,在___战争史乃至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北平谈判:背景:战场上的溃败,迫使在1949年元旦发出“”声明;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讲课用第17课__解放战争教案

讲课用第17课__解放战争教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主,讲述为辅,合作探究五、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这张珍贵的照片,由国共两党领导人重庆谈判时的合影,导入新课。

然后,解读本课课标要求,明确学习任务,整体把握本课内容: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对和平的争取二、解放战争的过程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这样,使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形成整体认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将解放战争放入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去思考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设置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旨在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课程内容包括解放战争的起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等。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入。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解放战争的主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小组展示: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问,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画面和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激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设问题情境:以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如“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好奇心。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课前知识梳理】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 1945.8 原因:国,内战准备未完成,采取“”的策略共,为了结果:10月10日签定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1946夏-1947夏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和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战略反攻:1947.6,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1948.9-1949.1中共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胜利:北平和平谈判: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

但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4月,中共在北平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世界:改变了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和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课堂问题探究】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中新网2月20日电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建筑群(见下图),一个昔日神秘的所在,这里曾是清王朝的两江总督署,是太平天国的天朝宫殿,是民国时代的总统府,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

必修一第17课讲课稿解放战争

必修一第17课讲课稿解放战争
——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蒋介石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 和 平 民 主 团 结 ”
1945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 表张治中来延安接蒋介石赴重庆谈判
纪 要年 ,, 即国 《共 双双 十方 协签 定署 》会 谈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 解放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 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1948年 9月-11 月 1948年 11月 -1949 年 1月 1948年 11月 --1949 年 1月
47万 多人 55 万多 人 52万 多人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名 称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战役 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 区
歼灭或俘 获 敌指挥官
范汉杰 廖耀湘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 解放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1948年 9月-11 月 1948年 11月 -1949 年 1月
47万 多人 55 万多 人
长 春
锦 州
沈阳
营口
中共进行战略决战,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经济上:当时东北是全国产粮最多的地区,其中大 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国的 80%。铁路1.4万公里,占全国的50%以上,公路占全 国的50%,另外还有广阔的航运网,许多优良的港湾。
战略上:如控制了东北就可以使东北和华北各解放 区连成一片,并有一个兵源充足,物资雄厚的后方, 摆脱长期以来被国民党分割包围的局面。 军事上,中共在东北的力量强于国民党。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我国解放战争的过程。本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它既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时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一学生,年龄大约在16-17岁,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思考。
1.对解放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和胜利原因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对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实质理解困难,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3.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分析不够客观。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生动展示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历史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解放战争相关的故事,如“渡江战役中的英雄事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2.通过讲述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营造庄重、崇敬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亲身体验革命先烈的英勇与坚毅,培养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问题导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放战争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3.能够运用表达能力,清晰、准确地阐述自己对解放战争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解放战争中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如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三)小组合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2.问题导向: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放战争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本节课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与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
a.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b.开展“讲述解放战争故事”的活动,鼓励学生收集、整理、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4.家庭作业:
a.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家族史,了解家族长辈在战争中的经历和贡献,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战争胜负关键因素的认识。
2.学生在合作学习、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如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意义,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分析。
4.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总结解放军取胜的关键因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历史题目,检验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学方法: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3.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作答,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b.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5.课后反馈:
a.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b.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解放战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第17课解放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程。这一时期,战争形势复杂多变,战略策略层出不穷,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深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爆发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事斗争、战略决战、和平谈判及其破裂、解放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史论结合,以丰富的史料支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教师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小组合作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4.阐述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新中国的成立、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请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2.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多元原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解放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国民党政府的政策、共产党的策略等,阐述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详细讲解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的经过、特点和意义。
3.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战士们的英勇奋斗等,强调正义必然战胜邪恶。
2.尊重历史,尊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3.坚定信仰,坚信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有初步的了解。然而,由于解放战争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加之初中阶段对此部分内容的涉及有限,学生对解放战争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如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奋战、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等,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历史吗?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1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但对解放战争的具体史实、背景、意义等方面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战争类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对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关联分析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关键事件等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梳理。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解放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2.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社会责任感。
3.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
4.搜集与解放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物或故事,进行整理和描述,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共同感受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政治、经济、军事策略,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按时完成,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4.引导学生从解放战争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为蓝本,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评价方式:

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解放战争

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解放战争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解放战争背景、过程、影响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
1.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内外形势。
2.讲解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战略,分析其意义。
3.讲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
4.讲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
5.观看一部关于解放战争的电影或纪录片,如《大决战》、《英雄儿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观后感要求体现学生对电影情节、人物塑造、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理解。
6.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歌曲、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选取一首作品进行朗诵或演唱,录制视频,并在课堂上分享。
4.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史料分析、地图解读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放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开展小组合作,选取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人物传记,不少于800字。传记需涵盖人物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等方面,并联系现实生活,阐述其对新时期的启示。
4.针对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撰写一篇论文,不少于1000字。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照片包括解放军战士、人民群众支前、战场上的激烈战斗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照片背后的历史吗?这段历史对新中国有着怎样的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解放战争这一章节,一起去探寻这段历史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7课解放战争
一、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为主,讲述为辅,合作探究
五、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这张珍贵的照片,由国共两党领导人重庆谈判时的合影,导入新课。

然后,解读本课课标要求,明确学习任务,整体把握本课内容: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对和平的争取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这样,使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形成整体认识。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对和平的争取
通过一组材料,由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独立完成。

思考抗战胜利后各方对中国局势的态度?真正理解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提问: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的“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毛泽东为什么同意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谈判?(学生小组讨论,协作完成)学生根据教材归纳重庆谈判的时间:1945年8~10月,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内容:①和平建国;②坚决避免内战;③召开政协会议;④保证人民权利,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旧政协会议”):(1)召开:1946年重庆(2)内容: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一)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通过一组材料让学生了解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的悬殊,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后又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的一年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12万人,解放军总人数由120万增至195万。

此后,人民解放军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947.6-1949.1):
1、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何为“内线作战”?何为“外线作战”?学生回答。

强调战略反攻的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9-1949.1):
问题探究:三大战役概况,由学生根据教材,图片和自己所知来完成,做小小解说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强调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并分析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战略决胜——渡江战役(1949.4)
1、北平和谈
简要说出北平谈判的过程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必然性。

2、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播放影视资料《渡江战役》,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了解战役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重要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胜利的原因;
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根据地不到中国的半壁江山,并且主要在农村,但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却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这是为何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图片和所学知识,合作学习,共同完成。

(二)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附:板书设计:
第17课解放战争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对和平的争取
(一)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一)战略防御阶段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三)战略决胜——渡江战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七、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遭受了百年屈辱,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国,辛亥革命都失败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历史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

展示2005年4月胡连会见图,教师总结: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了大革命失败。

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胜利后,蒋介石挑起了内战,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今天两党领导人的又一次握手有深远意义,不仅有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更有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结束本课。

八、布置作业:我身边的老人访谈录,通过解放前和今天生活方方面面变化,感受新民主义胜利的历史意义。

九、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区县:宝坻区
学科:中学历史
姓名:郭怀江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 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