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18张PPT)

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10)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国统基区本任务是:举行全
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
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
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区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 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课本剧
第一幕 时间:1945年8月14日 地点:重庆蒋介石办公室 人物:蒋介石 陈诚
第二幕 时间: 1945年8月23日 地点:延安会议室 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
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他为什 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为什么要赴这场“鸿门宴”?
第17课
1948年,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 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 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 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 还是“民意”?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 还是“民意”?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战略反攻阶段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6---1948.9)
战略决战阶段 三大战役 北平谈判 渡江战役 (1948.9---1949.10) 占领南京 新中国成立
1948年,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 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 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 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4.17 解放战争(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4.17 解放战争(共20张PPT)
(1946 ------1949)
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国共关系的演变: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概述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 学 新民主主义 通 习 革命的主要 史 目 史实,认识 联 标 新民主主义 想 革命胜利的 伟大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
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1840--1919)
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2、中国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 团运动、辛亥革命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民主主义
(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革命时期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
(1919--1949) 1937)
C.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 发展民族经济, 保障人民权利
6.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 北野战军第五纵队)陆续接到指令:“隔而不 围”“围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 如需必打,则以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展开近 战和肉搏、不得炮击……此战是在夺取
A. 锦州 C. 徐州
1.重庆谈判 (1945.8-10)
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原因 特别是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结果: 签署了《双十协定》 不足: 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
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重庆 ) 结果:
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但被国民 党撕毁。B. 北平 D.Fra bibliotek南京B
7.以下哪一件事是“蒋介石二十 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 折点”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军突进中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解放军占领南京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9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9张PPT)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430万人 373万人
国民党军队:
195万人 130万人
100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 (1947-1948) 1.经济: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内容: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 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 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 以前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 地所有权。 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由选举产生;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经营等。
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 (2)结果: 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 利等)但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未达成协议 (3)影响:使中共政治上取得了主动,赢得了民心;使 国民党政治上处于被动、孤立地位; 2. 1946年初召开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二、过程: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 1946年初召开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意义: 使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 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战略反攻阶段(1948.9---1949.1)
2.军事方面: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鄂豫晥 三省交界处)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 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 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 就必然的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 影响: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 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 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 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课件

辽沈战役歼敌47 万,平津战役歼灭 收编敌军52万,淮 海战役歼敌55.5万, 国民党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基本解放 长江以北地区。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 问题2、这三年究竟是从哪 一年到哪一年?
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
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 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局限性: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 胜利意义
1、国内意义:结束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 2、思想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3、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 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想一想:
• 问题1、碑文中的“三年以 来”指的是什么战争?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役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①方针政策: A、战略上:藐视敌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战术:a、作战方法:运动战
b、作战目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②结果: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陕北和山东
解放区)进攻。
2、战略反攻
①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 ②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阶级
探索
结果
为什 近
么党 领导
代 前 期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人民
走社
资产阶级
会主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义道
路是 近
历史 代
的选
后 期
择?
党派 国民党 反动派 民主党派
共产党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4.北平谈判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谈判,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蒋介石拒绝签字!
5.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
重庆谈判
北平和谈
背景 抗战胜利,中国 面临两种道路的
选择
经过战略大决战,人民 力量占有绝对优势,国 民党退败到长江以南
提出
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蒋介石对谈判没有诚意:
1.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没达成 协议。共产党作出了让步,蒋介石执意要取 消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 2.谈判前夕,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运输军队 到内战前线,协定刚刚签定,蒋介石下达进 攻解放区的密令。 3.制造重庆较场口事件。 4.撕毁政协协议,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 放区。
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华北全境解放 战役 聂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北平和平解放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民工 160万 150万
担架 13800副 30.5万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练习:请填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 获敌指挥 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 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 四十七万 9月-11月 多人
中原、华东 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1948、11 1949、1
五十五万 多人
东北、华 北野战军 1948、11 五十二万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
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巩固练习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
要原因是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 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 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 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
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 生产的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入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 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 一个可靠保证。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的胜利
1、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3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3张PPT)
第17课 解放战争
2020/6/10
1
一、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背景:(1)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和战争创
伤的中国人民,一致渴望和平,反对内战,重 整家园,发展生产,安定生活;
(2)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希望中国实现和
平,国共和平解决矛盾;更重要的是,国民党
的主力部队还远在西南、西北等大后方,军事
1948年秋
2020/6/10
22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 《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 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这一切都使人 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促使战争胜利的方 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2020/6/10
2020/6/10
9
结果: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 内容: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的内容: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2020/6/10
10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2020/6/10
重庆谈判后张治中为毛泽东送行
11
意义:
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 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态势还不利于立即发动内战。
2020/6/10
2
社会主要矛盾分析:
抗日战争胜后,
国内阶级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已转化为中国人民同 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2020/6/10
3
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44张PPT)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44张PPT)资料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前 屈辱 专制 分裂(割据) 两半社会
1949年后 独立(自主) 民主 (基本)统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对今天祖国统一有 何借鉴 ?
时期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完原因
影响
合作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陈粟大军 陈赓兵团 刘邓 大军
三 军 挺 进 中 原

别 山
二、解放战争
4、战略反攻:(1)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 队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土地改革:①目的: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加速解放战争的胜;②内容:1947年颁布了《中国土 地法大纲》③意义: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 到了土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 线,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5 、战略决战: (1948 年秋到 1949 年 1 月 ) :三大战役,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辽沈战役:占锦州,围长春,攻沈阳。淮海战役:以 徐州为中心,碾庄战役。平津战役:分割包围北平、 天津、张家口等地,北平和平解放。
稍后再讲
(3)追歼残敌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时间 部队 战果 解放东北全境
1948.9—1948.11
辽沈战 役 淮海战 役
东北解放军 47万
1948.11— 1949.1
中原、华东解放 军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 和中原地区 55万
平津战 役
东北、华北解放 1948.11—1949.1 军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2万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年)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 解放战争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 解放战争课件(共31张PPT)

1
3
亿
多亿

人口
大 城 市 及 主 要 交 中小 通 城市 器 装 备 到 小米 牙加 齿 步枪
装备
美 国 援
自力
助 更生
外援
敌强我弱
时间
地区
重点战役
结果
粉碎敌人 全面进攻
1946年 夏
中原 华东 晋冀鲁豫 晋绥
莱芜战役 新开岭战役 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
粉碎敌人 1947年 重点进攻 春
解放地 区
辽沈 东北解放军 1948年 47万
战役
林彪
罗荣桓
9月-11 月
多人
东北全 境
歼灭或俘 获 敌指挥官
范汉杰 廖耀湘
战 略 决 战
(1948.11 -- 1949.1)
陈官庄 双堆集
碾庄 徐州
肢各 解个 敌击 人破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名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称
战役 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 区
陕北 山东
青化砭 羊马河 蟠龙镇 沙家店 孟良崮
歼敌70多 万人
收复和解 放了150 多座城市
我军战略反攻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南京 武汉
一、内战的爆发
1.背景: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2.标志: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反攻标志: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辽沈 东北解放军 1948年 47万
战役
林彪
罗荣桓
9月-11 月
多人
东北全 境
歼灭或俘 获 敌指挥官
范汉杰 廖耀湘
淮海 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 解放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人教新课标)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

解析: 从时间上来判断,此事件应是淮海战役。 A项发生
在1947年6月,C、D两项发生在1949年4月。
答案:B
热点背景 大陆第一部关于蒋介石的人生思想言论辑录 —— 《蒋介石自述》日前付梓出版。台湾媒体刊文称,大陆继推出国 民党抗日电影《喋血孤城》后,又出版 “一字不删 ”的《蒋介石 自述》 ,此种做法值得肯定并可作为改善两岸关系的基础。面对新 的形势,拂拭去历史尘埃之后,我们应更理性地认识当前国共关 系,以更大的智慧处理和解决两岸关系问题。
【典例 1】 2009 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 本,封皮上赫然写着: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落款是:民 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 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如何坚持抗战 B.决定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种国体政体 D.将革命进行到底 )
(2)军事斗争:①1946年,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大举进攻
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先后粉 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② 1947 年夏,刘伯 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 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③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中共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发动“冷战”,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
杜鲁门主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所 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角度 1 从国共双方的本质差异角度突破 【示范 1】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 )
①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期盼民主机遇 A.①② C.①②④
2 .毛泽东听到某一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
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此以后,我们的 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请思考:毛泽 东听到的是什么消息? 提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20张PPT)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分享本节课知识点+2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①重庆谈判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②政协会议

①战略防御

2、战争阶段 ②战略反攻和

战略决战
③最后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胜利的原因 2、胜利的意义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 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 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 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 们更有文章可做。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如果毛不去: 就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 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 和军队
②政协会议 (46.1)
依据:《双十协定》内容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1949年4月北平和谈情景
思考: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 的人民军队必胜无疑,为什么还要与国民党 和谈?
北平和平谈判
背景
蒋介石:“求和”声明
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蒋介(石2)为结何果下:野 双方达成李《宗国仁内为和何平愿协意定》最后修 正案,但南京和国谈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如果毛去: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 部署内战
磨好刀再杀
思 毛泽东是否应该去重庆谈 考 判?
一是尽量争取和平
二是揭露美蒋“假和 平真内战”阴谋
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 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出:“…… 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 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 迟。”这是为了( ) A.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 B.统一部署百团大战 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组织实施战略反攻
4.(2012·苏州模拟)右图记录了1949年1月31日解 放军与北平国民党守军换岗的情景。这一事件意 味着( ) A.国共和谈的恢复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社会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中 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 的矛盾。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一) 战略防御
1、内战爆发(标志) 2、我军作战方针 3、粉碎了全面和重 点进攻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二) 战略反攻
1947.6,刘伯承、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渡过黄 河,千里挺进大别 山,成为解放战争 的转折点。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概述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 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探究的问题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
2、掌握解放战争的经过(战略防 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
美 国——支持国民党,扶蒋反共 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 中 共——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人 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
课堂巩固
1.(2010·北京文综·T18)图7是拍摄于 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 即将参加(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012·徐州模拟)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 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 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 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 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 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共:
国民党: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的理论指导;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2)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3)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 (4)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 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自 主学 习
完成《学案 知识梳理》部分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课堂问题探究一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
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D)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背景下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屈辱、分裂的历史的结束, 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意义: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武 昌
战略决战1948.9-1949.1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1949年4月
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 签字,和谈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 命令。
江阴
蒋家王朝覆灭
湖口
1949年4月23日,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上的日历 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史实回顾
侵略史:1840 19世纪末 1937
鸦片 甲午中日战 日本侵华
战争
八国侵华
抗争史、探索史:
1840 19世纪末 1919 1921 1949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 辛亥革命
(农民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无产阶级)
结论: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对下列诗词反映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C)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
4、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
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
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A)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3、 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中国的革命家、思想家、艺术家,更是伟 大的诗人。他的许多诗词描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课堂问题探究二 思维升华
解放战争后期,在山西的白云观蒋介石曾抽签, 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 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 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 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 “民意。”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 “民意”?
探究: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自 主学 习
完成《学案 知识梳理》部分 二、解放战争的历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二、解放战争的历程 战略防御1946、6月-1947、6月
山东
国民党重点 进攻
国民党全面 进攻
战略反攻1947、6月—1948、9月
三军配合


两翼牵制
西 安
陈、谢 豫陕鄂
陈、粟 豫皖苏南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 京
意 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
义:
权,表明了和平诚意,赢 得民心。国民党被迫承
认和平建国方针,如果
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

《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6年1月10日到31日
地点:重庆
结果: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
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 国军队、制定宪法等有利于人民的政协 协议
美帝: 扶蒋反共,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迫于和平压力,内战准
蒋介石: 备尚未完成;诱使中共
交出军队政权
“假和平、真内战”
国内人民: 渴望和平民主统一
中共: 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代表人民利益,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1、重庆谈判1945.8-10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 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 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 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
1、蒋介石为何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谈? 2、毛泽东是否会接受邀请?为什么?
重庆谈判背景:
抗战胜利后 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 主要矛盾: 派之间矛盾,并成为主要矛盾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①重庆谈判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②政协会议

①战略防御

2、战争阶段 ②战略反攻和

战略决战
③最后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胜利的意义
经典例题
1、抗战胜利后初期,我国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再次擦肩而过
的根本原因是( A)
A.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 B.缺乏和平民主的正确目标 C.中共为民主政治孤军奋战 D.政协会议的决议难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