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6、咬指甲癖
幼儿经常地、控制不住地将长出的手指甲 咬去,称为咬指甲癖。
(1)原因 1)因情绪紧张、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
产生的。多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儿童。 2)家长爱孩子,消除可致儿童心理紧 张的因素。
2)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与小朋友一起 游戏,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
(2)家庭因素: 学习和模仿 ; 家长对孩子的娇宠放纵
(3)环境因素 : 影视片; 社会暴力
对策
(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3)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4)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5)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冷处理” (6)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 (7)善用“转移注意”法 (8)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2) 患儿的父母也常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 遇事迟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 等不良性格特征。
(3) 父母对孩子过于苟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生活中刻板的 规矩过多等,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
(4) 孩子严重的疾病、外伤,突然受严惩的精神创伤,或长期处于 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 出现。
症状
(1)强迫思考,包括某一个想法、冲动、观念、脑内浮现的 声音或感觉等。
(2)强迫行为,刻板地重复某一行为、收集或收藏某些没有 任何用处的东西等。
病因
儿童的先天素质、性格、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等, 均与本症的发生有关。
(1)患儿病前常有过于严肃、拘谨、胆小、呆板、好思考、不活泼 的表现。
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 (2)培养儿童有规律的生活和规范行为 (3)药物治疗
用药前要进行详细的生理和神经系统检查,查明病因,再酌情用 药。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哎呀,现在的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我们作为家长、老师,还是要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下面我就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和一些矫正措施。

我们要明白,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正常的。

因为他们还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很多事情都还不了解,需要我们去引导和教育。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而是要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帮助他们。

我们要找出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是因为缺乏关注吗?还是因为受到了委屈?或者是因为模仿了别人的行为?只有找到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接下来,我们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矫正措施。

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小窍门:1. 增强沟通: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当孩子有问题时,耐心地听他们诉说,给予关心和支持。

这样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 树立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这样孩子才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3. 培养自律:教育孩子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按时睡觉、吃饭,不乱丢垃圾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自律意识。

4. 转移注意力: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可以尝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给他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带他们去户外活动,让他们暂时忘记烦恼。

5. 奖励与惩罚:对于孩子的好行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良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惩罚。

但要注意,惩罚不是打骂,而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面对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我们要保持耐心和爱心,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和教育他们。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有点饿了呢!得去厨房弄点东西吃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下次再跟大家聊聊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

拜拜!。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与矫正(一)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与矫正(一)

❖ 3.隔代教养
❖ (二)自身原因
❖ 由于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 孩子的成就感差,不积极进取,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 很差。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会感到陌生,以 致产生害怕恐惧心理,导致自信心不足,再加上有些 孩子平时不善于主动和老师、同学交往,不善于用言 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慢慢的就变得不合群,越 来越内向,逐渐失去了天真活泼的性格。
第四节 孤僻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 问题导入: ❖ 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这类幼儿,他们平日里沉默寡言,胆怯孤僻,
不爱交际,却乏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有些教师因为这些儿童不影 响别人学习和游戏,也不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忽视对其教 育。其实这对幼儿优良性格的形成危害很大,它阻碍了幼儿创造 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活动的进行,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为了孩 子的将来,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环节。那 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摆脱这一不良行为障碍呢?下面 我们将结合案例,分析孤僻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矫正策 略。
第二节 自私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 问题导入: ❖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用,
把最好吃的东西让孩子吃,最好的衣服给孩子穿。但也会经常看 到这样一些孩子,有好玩好吃的,自己躲起来玩和吃,从来不舍 得与人分享,对他人漠不关心,遇事斤斤计较,这实际上就是孩 子的自私心理在作怪。然而,许多家长却把这些当成"芝麻小事", 不予重视。其实,这种心理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它会直接影响孩 子社会性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 使孩子产生了自私心理和行为呢? 我们又该采取哪些矫正策略 呢?
❖ 一、典型案例(见教材) ❖ 二、原因分析 ❖学前儿童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与引导

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与引导

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与引导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前班儿童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冲动、咬手指、咬衣领、拿他人的东西等。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规范,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学前班儿童的不良习惯。

首先,为了纠正学前班儿童的不良习惯,我们应该建立积极的行为引导机制。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明确行为的分别。

当学生表现得好,如不再咬手指或咬衣领,老师可以给予鼓励和奖励,如奖章、小礼物或赞扬。

这将增强学前班儿童积极行为的强化效应,使他们渐渐改变不良习惯。

其次,学前班教师应注重行为引导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不良习惯,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纠正方法。

例如,对于咬手指的问题,教师可以经常关注学生并提醒他们手的位置,或者给学生一个球或绷带,以使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

对于咬衣领的问题,可以通过给他们一个围巾或领带等物品以满足他们的咀嚼需求来减轻这种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父母沟通,共同制定纠正习惯的计划,并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保持信息的流动。

此外,为了引导学前班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游戏或角色扮演,引导他们模仿正确的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学前班儿童能够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体验到正确行为的乐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学前班教师在纠正和引导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时,应注重温和和耐心。

我们应该理解,不良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法立即获得改变。

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前班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改变不良习惯,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结起来,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和引导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耐心的过程。

通过建立积极的行为引导机制、采取合适的纠正方法、进行模仿角色扮演以及注重温和耐心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前班儿童改变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具体案例和教育实践,设计一份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和校正方案。

结合具体案例和教育实践,设计一份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和校正方案。

结合具体案例和教育实践,设计一份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和校正
方案。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包括强化法、惩罚法、负强化法、消退法以及模仿法。

家长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具体问题行为选择适宜的矫正方法,以确保矫正效果较佳。

1、强化法:针对于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孩子建立正常行为,当正常行为出现后家长可以微笑或鼓励的方式赞扬孩子。

主要适用于矫正儿童偏食、多动、遗尿等,如让儿童偏食时,如果愿意选择其他的食物,家长可适当给予玩具奖励;
2、惩罚法:孩子出现某种问题行为时,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表情或者轻微的惩罚,如不让玩玩具或者瞪眼睛等,使孩子意识到错误行为,逐渐改正错误行为。

但惩罚法可能具有一定副作用,如容易导致孩子反抗,故家长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主要适用于矫正儿童逆反性、攻击性等行为时;
3、负强化法:学前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可以通过负面的厌恶刺激进行矫正,使儿童感到不适,逐渐矫正问题行为,如咬指甲的儿童将指甲上涂少量的胡椒粉进行矫正,主要是适用于吮吸手指、咬指甲等;
4、消退法:当学前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可以先为儿童创造行为消退的治疗环境,帮助儿童进行矫正,如学前分床睡哭闹的儿童,家长需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使儿童逐渐适应,主要适用于矫正发脾气、多动症等;
第1 页共1 页。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学前儿童的教育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这需要家长更加上心,虽然没有专业的教师教导,但是家长也可以学习一些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并对症解决,相信通过家长的帮助,学前儿童可以得到帮助和教育,接下来小编就来介绍一下。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1、语言发育异常若孩子到了3岁仍不会讲话,或词汇特别少,用词混乱错误等,则可能是智力低下、孤独症、耳聋、特殊性语言发育迟缓等疾病。

2、吃手指和咬指甲3—6岁儿童还有吃手指现象,也可能是某种心理问题引起的,如缺乏母爱、不被人关注、受到挫折失败、恐惧不安或寂寞无聊等。

3、口吃也叫结巴孩子口吃时可能还伴有挤眉弄眼、歪脖子、摇头、挥臂跺脚和呼吸急促等表现。

主要由遗传因素、脑损害、受惊吓、过度紧张、父母关系紧张、突然变换环境以及模仿等造成。

4、抽动有些孩子出现不自主的眨眼、耸肩、抽动鼻子、摇头、皱眉等习惯性行为,称作儿童抽动症,多见于男孩。

造成的原因有过分紧张,也可能是因为眼角膜炎、气管炎、脖子扭伤、落枕等未能及时治愈而导致。

怎么教育学前儿童一、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

二、“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三、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看了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那么家长可以针对性地关注这几个方面来解决孩子目前有的问题,平时也要从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孩子,同时也要关注好孩子的身心健康。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学前儿童是指3岁到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理解并能够应对这些问题行为是家长和教师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师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1.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

这表现为孩子很难专注于一个任务或活动,容易分心或易受干扰。

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日常生活。

为了矫正这一问题行为,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创造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减少外界噪音和干扰源;- 分割任务时间,将长时间任务分为几个短时间的小任务,以增加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 提供有趣、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 使用游戏化学习方法,如记分卡或计时器,鼓励孩子保持专注。

2. 暴力和攻击行为一些学前儿童表现出暴力和攻击行为,例如打人、咬人或损坏物品。

这些行为可能是由于孩子缺乏情绪调节能力或与他人的合作技巧不足所导致。

为了矫正这一问题行为,以下是一些建议:- 建立一个积极的行为管理计划,包括奖励的机制,以鼓励和强调良好的行为表现;- 使用言语和模仿的方式教导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学会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和其他具有互动性的活动,以释放压力和消耗多余的能量;- 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全感。

3. 社交障碍一些学前儿童可能面临社交障碍,表现为害羞、退缩、拒绝与他人交往或与同龄人相处困难。

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合作和友谊关系发展。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社交障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创建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孩子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例如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或参加集体活动;- 规划安排孩子与同龄人的互动时间,例如安排去公园、参加社区的活动或报名参加兴趣班;-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培养孩子的合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阅读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

说到这个,可能有些家长会一脸苦涩,真是孩子们的小“闹剧”总是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这些行为往往是他们在探索世界的一部分,当然,也有些行为是需要纠正的。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梳理一下这些问题,顺便聊聊怎么帮助小朋友们走出“迷途”。

2.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2.1 常见问题行为首先,咱们得先了解这些小家伙常干的“坏事”。

有时候,孩子们就像小火箭一样,冲来冲去,精力旺盛得不行。

比如说,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老是想跟小伙伴聊天,甚至打打闹闹。

你要是说他,他可能还觉得委屈:“我就不想听那个大人的话!”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在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时,会大哭大闹,真是让人感到无奈。

再者,有些小朋友可能会表现得比较自私,比如玩具只想自己玩,别人靠近了就开始“抗议”。

哎,这种行为可不太好,要让他们知道分享的乐趣,不然长大后怎么跟人相处呢?2.2 行为背后的原因说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不少。

首先,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还在发展,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就通过哭闹来引起注意。

其次,孩子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也还不成熟,遇到挫折就容易发脾气。

这就像是汽车没加油一样,动力不足嘛!再者,模仿也是个关键,看到大人或小伙伴怎么做,他们就想学,也许不一定是对的。

3. 矫正措施3.1 亲子互动的重要性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首先,亲子互动是个好办法!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聊聊天,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他们会觉得“哎,爸爸妈妈都喜欢我,我也要努力做个好孩子!”比如,晚上可以一起看书,或是做一些简单的手工,这样不仅能增进感情,也能教他们一些新的东西。

3.2 设定规则和奖励机制再来,设定一些简单的规则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课堂上要安静”,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图画或者符号来帮助他们理解。

别忘了,规则要简单明了,像个“游戏规则”一样,让他们觉得有趣。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常用的矫正方法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常用的矫正方法

• 3、负强化
• 是指幼儿发出某一种行为,结果可避免厌恶刺激(或称负 强化物),则以后在同样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 负强化基本原理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 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 程序:
• (1)确立目标行为。要说明用何种良好行为来替代不良 行为,不良行为最好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 (二)基本步骤 • 1、放松训练 • 肌肉放松、消除紧张 • (1)准备动作 • (2)正式训练 • 2、建立焦虑事件等级
• 3、实施脱敏 • 想象脱敏、现实系统脱敏
• (三)适用于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变式 • 1、实践脱敏法 • 2、冲击治疗法 • 3、接触脱敏法 • 4、情绪性意象法 • (四)有效运用系统脱敏法的原则 • (五)对系统托民法的评价 • (六)适用人群
• 行为记录表是比较有效的强化因子。
四、模仿法
• (一)基本原理 • 一个有高度吸引力的“楷模”可以提供学习者所需要的信
息,让学习者能够很快获得新行为,而不一定要亲身经历。 模仿的效果取决于楷模的特性和观察者的认知活动,楷模 的影响力则取决于他本身的特性(地位、身份)及和学习 者的相似之处。
• 班都拉认为,行为主义将个体在做出反应得到了奖励,而 强化了自己继续做该行为的态度。但是,他的观察模仿不 是这样,个体可以不用自己做,只是透过观察他人的行为 而习得新的反应。
• (2)选择适当的厌恶刺激。厌恶刺激应该是在满意行为 出现时能立即终止的刺激物。
• (3)选定警告刺激。又称为条件厌恶刺激,是几秒钟后 厌恶刺激到来的信号。
• (4)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的诱因
• 矫正初期要尽量控制不满意行为的刺激,尽量消除对不满 意行为的可能的强化。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一、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1.1 问题的定义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在学前阶段,儿童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打人、骂人、抢东西、不听话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认识和矫正是非常重要的。

1.2 问题行为的原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原因:学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能力较弱。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表现出问题行为。

(2)社会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所处的家庭、幼儿园或学校环境对他们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这些环境充满了冲突、紧张和负面情绪,那么学前儿童就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3)家庭教育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过于溺爱、严厉或者忽视孩子的需求,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1.3 问题行为的危害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人际关系: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容易引起其他儿童的排斥和反感,导致他们与同伴的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2)损害自尊心: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问题行为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同伴中失去尊重,从而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3)影响学习能力: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学习效果。

问题行为还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进一步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措施2.1 加强沟通与理解家长和老师要学会与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家长和老师还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行为并进行干预。

2.2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需求,关爱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预设学前儿童问题行为进行情况分析和矫正准备

预设学前儿童问题行为进行情况分析和矫正准备

2
预设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哭闹与反抗
学前儿童的哭闹和反抗是常见的 问题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由于 身体不适、疲倦、饥饿或情感需 求未得到满足等原因导致的。在 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师需要仔 细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了解其真实需求,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
预设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不听话与注意力不集中
学前儿童的不听话和注意力不集 中也是常见的问题行为。这些行 为可能是由于儿童对周围环境不 感兴趣、缺乏安全感或自信心不 足等原因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 ,家长和教师需要关注儿童的情 感需求,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引导 儿童的行为
情况分析
教育因素
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儿童问题行为 的重要因素之一。过于严厉的惩 罚和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都可能 导致儿童出现反抗、攻击性和破 坏行为等问题。相反,积极的教 育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控制 和自信心的发展,从而减少问题 行为的发生
4
矫正准备
针对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家长和教师需要采取积极的矫正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教育等。以下是对这些因 素的分析
情况分析
遗传因素
儿童的某些问题行为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 响。例如,一些儿童天生具有较高的焦虑和 抑郁倾向,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新环境或 不熟悉的人时表现析
环境因素对儿童的问 题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环境、 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等都可能对儿童的行 为产生影响。不良的 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 可能导致儿童出现情 绪不稳定、攻击性和 破坏行为等问题
提供积极的情 感支持
为儿童提供积极的情 感支持是矫正问题行 为的重要步骤之一。 家长和教师需要关注 儿童的情感需求,给 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 支持,以增强他们的 自信心和安全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九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与矫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九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与矫正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
(二) 强化法的使用要点 1. 明确强化行为 2. 恰当选择强化刺激物 3. 协助儿童明确强化物和强化行为的关系 4. 避免强化法误用:
- 有意或无意地正强化问题行为 - 期望行为未出现便撤消厌恶刺激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
(三) 区分强化与消退 消退是指当行为者出现不良行为以后,没有像以前一样随即出现他期待的强化物,则他发生相应不良行为的次数会 降低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
(二) 代币的使用流程 1. 确定目标行为 2. 选择代币 3. 确定逆向强化物 4. 制定代币交换系统 5. 严格执行 6. 逐步消除代币系统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
幼儿社会退缩性行为的干预和矫正方案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
案例分析
本章练习题
1. 简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 2. 简述矫正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简述模仿法的定义及使用步骤
2. 幼儿多动症 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动作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
二、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孕产期损害、疾病感染、身体发育状况等,这是幼儿产生问题行为的先天条件
第九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的干预与矫正
目录
第一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 第二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
第1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
一、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涵义与分类
(一) 问题行为的涵义 • 问题行为通常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又被称为行为异常 • 评估幼儿的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儿童注意与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注意与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阶段,因此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偏食挑食等行为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前儿童注意与行为问题:
1. 注意力不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难以完成任务,经常会出现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

2. 多动:学前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肌肉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经常表现出多动、不安静的行为。

3. 偏食挑食:学前儿童的味觉和口感感受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出现偏食挑食的行为,导致营养不均衡。

4. 情绪问题: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还不够成熟,经常会出现情绪问题,如焦虑、愤怒、沮丧等。

5. 品行问题:学前儿童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经常会出现打人、说脏话等品行问题。

对于这些行为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

2.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和运动等方面。

3. 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增强注意力和自控力。

4. 给儿童提供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5. 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状态,及时解决问题。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
什么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1攻击性行为(如:打踢抢)2嫉妒性行为3退缩性行为4破坏性行为5残忍性行为6说谎行为7睡眠问题8饮食问题9排泄行为10多动行为11抽动行为12咬指甲行为13依赖性为
1多动症矫正:(原因)遗传因素,脑部轻微创伤,社会心理因素,(方法)培养和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通过鼓励奖赏将某种行为持续,代币法通过次数统计给幼儿一定奖励,
2偏食挑食矫正(原因)家庭因素父母偏食,不良饮食习惯,(方法)
3过分依恋行为的矫正(原因)遗传因素,父母教育方式过分溺爱,(方法)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过分溺爱。

4手指行为的矫正(原因)母亲喂养方式不当,母乳不足,缺乏关爱,对幼儿园环境不适应(方法)要耐心不要恐吓,满足幼儿生理心理要求,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攻击性行为矫正(原因)遗传家庭溺爱社会(方法)奖励法
6遗尿行为的矫正(原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性格自卑胆子小
7语言障碍行为(原因)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脑缺氧大脑发育不良(方法)
8手淫行为矫正(原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电视家庭心里因素孤独(方法)催眠疗法
1。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概述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概述

(二)行为矫正发展史上的三大 杰出人物
• 1、沃尔普
• 他出版了一本名为交互一致的心理治疗 书பைடு நூலகம்,认为当惧怕或焦虑出现时会产生 一种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这种惧怕或 焦虑情绪。
• 2、艾克森 • 1916年英国人,他创立了抗条件反射法
和厌恶条件反射法。
• 3、斯金纳
• 他开创性的把创造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 于临床,认为异常行为可以通过发现和 改变那些强化这种异常行为的环境和自 己而得到治疗,指出要形成儿童和成人 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行为,最主要的方 法是奖励和积极强化法。
• 该方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万至60年代初 ,在美国和英国等的崛起,主要是应用 经典操作条件反射治疗行为问题,之后 班杜拉建立了社会学习理论,斯金纳建 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行为矫正的目的在于消除个体某些不适 当的行为。华生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 理对婴儿进行了形成惧怕白兔和消除这 种惧怕的实验,是行为矫正的创始人。
第四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预防及矫正
第一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概述
一、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一 般概念
• 行为矫正源于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流派 ,该流派强调刺激-反应,着眼于异常行 为本身的改变是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 行为主义就是运用一些外部刺激来矫正 自身不良行为。
二、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
• (一)国外行为矫正的发展

儿童行为问题与矫正书籍

儿童行为问题与矫正书籍

儿童行为问题与矫正书籍
关于儿童行为问题与矫正的书籍,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出版物: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这本书可能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识别并有效矫正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

《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9月
印刷时间:1997年3月
该书着重于幼儿阶段的行为问题,并提供了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矫正方案。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作者:林文正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皮亚杰系列作品
例如《儿童心理学》
《儿童的道德判断》
作者:让·皮亚杰(Jean Piaget)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山东教育出版社
皮亚杰的著作深入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应的认知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尽管它们并不专注于具体行为问题的矫正,但对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其他相关领域书籍可能包括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行为管理技巧、情绪智能培养、正面管教等主题。

例如:《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系列书籍
《孩子,挑战》(Your Child's Growing Mind)等
选择合适的书籍时,应考虑孩子的年龄阶段、具体行为问题的性质以及家长或教育者的需求。

同时,结合专业咨询和实际操作指导会更有利于有效地解决儿童行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
什么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1攻击性行为(如:打踢抢)2嫉妒性行为3退缩性行为4破坏性行为5残忍性行为6说谎行为7睡眠问题8饮食问题9排泄行为10多动行为11抽动行为12咬指甲行为13依赖性为
1多动症矫正:(原因)遗传因素,脑部轻微创伤,社会心理因素,(方法)培养和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通过鼓励奖赏将某种行为持续,代币法通过次数统计给幼儿一定奖励,
2偏食挑食矫正(原因)家庭因素父母偏食,不良饮食习惯,(方法)
3过分依恋行为的矫正(原因)遗传因素,父母教育方式过分溺爱,(方法)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过分溺爱。

4手指行为的矫正(原因)母亲喂养方式不当,母乳不足,缺乏关爱,对幼儿园环境不适应(方法)要耐心不要恐吓,满足幼儿生理心理要求,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攻击性行为矫正(原因)遗传家庭溺爱社会(方法)奖励法
6遗尿行为的矫正(原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性格自卑胆子小
7语言障碍行为(原因)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脑缺氧大脑发育不良(方法)
8手淫行为矫正(原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电视家庭心里因素孤独(方法)催眠疗法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