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
《论自由》第二章读书笔记
《论自由》——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在一些立宪国家,人们认为政府不会阻碍意见的表达,因为政府应该遵循民意,让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思想的自由。
即使阻碍言论自由是来自民意,也是不能接受的,这时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不适用。
思想自由不是像一个财产,剥夺一个人的财产不影响其他人的财产。
思想自由是所有人的财产,剥夺一个人就是剥夺所有人,甚至是所有后代人。
因此若一观点是正确的,剥夺思想自由就会导致社会就失去了一次采纳正确观点的机会,而只要给予机会,这种观点可能在于谬误的斗争中获得采纳。
所以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
在这一章,就是围绕着几个根据来证明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来展开的。
首先,第一个根据是:若有什么意见被迫缄默下去,据我们所能确知,那个意见却可能是真确的。
否认这一点,就是假定了我们自己的不可能错误性。
第二点,纵使被迫缄默的意见是一个错误,它也可能,而且通常总是,含有部分真理;而另一方面,任何题目上的普遍意见亦即得势意见也难得是或者从不是全部真理:既然如此,所以只有借敌对意见的冲突才能使所遗真理有机会得到补足。
第三点,即使公认的意见不仅是真理而且是全部真理,若不容它去遭受而且实际遭受到猛烈而认真的争议,那么接受者多数之抱持这个意见就像抱持一个偏见那样,对于它的理性根据就很少领会或感认。
在那个时代,人民的思想自由往往是难以实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你产生了新奇的不同的思想,往往不能得到全部人的肯定,而且讨论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的观点尽管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会因为缺乏研究和争论,变成一个错误普通的观点,由此缄默。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明确的讨论自由和思想自由。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存在错误的意见并不可怕,人拥有判断力,人不能避免错误,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良心采取行动,履行自己的义务。
不能依赖别人来做出自己的决定。
人类历史上即使是最杰出的人也犯过很多明显的错误,普通人持有的谬论则更普遍,那么人类是如何保证向前进步的呢?这得益于人类的一种品质:人类能通过讨论和经验发现并改正错误。
我们需要的自由——读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有感
018我们需要的自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出生于奥地利。
他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闻名。
哈耶克是20世纪最杰出的自由主义者,也是20世纪罕见的社会学家。
尽管他在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
在他的一生中,他发表了130篇文章和25篇专著,涵盖了一切:从纯粹经济到理论心理学,从政治哲学到法哲学,从科学哲学到思想史。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哈耶克的研究并不停留在表面,而是有自己很好的理解。
《自由秩序原理》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中的重要杰作。
在这本书中,哈耶克为现代社会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即在自发秩序的基础上,他澄清了制度变迁的观念。
该书认为,自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没有强制。
自由社会秩序是一种对人们施加最小强制并带来物质利益的秩序。
自由社会可以更好地应对随机事件,并为文明发展获得更多动力。
压制自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文明的衰落。
在整本书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本书的四个主要关键词:自由,秩序,宪政和法治。
相反,我们也可以使用这四个词来进一步解读哈耶克希望通过本书传达的思想。
自由,秩序,宪政和法治,这四者密切相关。
哈耶克提到的自发秩序是由自由人所组成的社会的自发秩序。
既然这是一个秩序,其中就必须有一个规则体系,不存在没有规则体系的秩序。
规则和规律在自生自发的过程中逐渐自然地形成,所以自然法和自发秩序相伴而生。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某个国家从远古到现在,那些出现过或现在仍然有效的法律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但它不是一个由自由人构成的社会,而是主要根据统治者的自然需要而产生的。
所以,哈耶克的自由人创造的社会的自发秩序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自由呢?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给了自由充分的定义,”在这样的状态下,社会中的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强制被减少到最低限度。
政治学与行政学推荐书籍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1.[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2.[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小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3.[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4.[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5.[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6.[德]克劳斯〃冯〃柏伊姆《当代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7.[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8.[美]格林斯坦《政治学手册》(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斯比9.[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0.[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1.[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2.[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13.戴维〃B〃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舆论》(上、下)(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14.[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91年版15.[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97年版16.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西方政治思想1.[美] 约翰〃施特劳斯著《政治哲学史》(上、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美] 萨拜因著《政治思想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3.[意大利]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4.[意大利]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当代欧洲政治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5.李强著《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6.李小兵《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主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7.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9.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10.洛克《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1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2.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版13.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4.柏克《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15.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16.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17.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1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19.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联书店1997年版20.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21.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22.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比较政府与政治1.[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著《比较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2. [美]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3.[美]迈耶等著《比较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4.宁骚著《民族与国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5. [中国香港]郭少《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棠著方政治现代化的路》社1998年版6.[美]戴维〃伊斯顿著《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7.[美]阿尔蒙德、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8.[美]阿尔蒙德、维巴著《公民文化》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9.[美]罗伯特〃A〃达尔著《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10.[英]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11.[美]李普塞特著《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2.[美]李普塞特著《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1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15.[日]山口定著《政治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16.[日]冈泽宪芙著《政党》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17.[中]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18.[美]戴伊、齐格勒著《民主的嘲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19.宁骚著《公共政策》(第一、二、三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美]阿伯巴奇、普特南、罗克曼著《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版21.[加拿大]弗兰克著《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22.[美]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导言和第七章)第二卷(序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3.[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24.[美]杰里菲、怀曼编《制造奇迹—拉美与东亚工业化的道路》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25.[美]斯梅尔塞著《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26.[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上,下)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政府与政治1.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1-5卷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91年再版27.28.邓小平著29.《邓小平文选》1-3卷30.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89年再版31.32.邓小平著33.《邓小平论政府管理》34.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7年版35.36.王亚南著37.《中国官僚政治研究》3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版39.40.谢庆奎主编41.《当代中国政府》42.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1991年版43.6. 44.高民政主编45.《中国政府与政治》46.黄河出版社(济南)1993年版47.48.7. 49.朱光磊著50.《当代中国政府过程》51.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52.1997年版53.8. 54.曹沛霖著55.《政府与市场》56.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57.1998年版58.9. 59.郭定平著60.《政党与政府》61.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62.1998年版63.10. 64.林尚立著65.《国内政府间关系》66.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67.1998年版68.11. 69.施雪华著70.《政府权能理论》71.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72.1998年版73.12. 74.谢庆奎等著75.《中国大陆政府与政治》76.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北)1999年版77.13. 78.乔耀章著79.《政府理论》80.苏州大学出版社(苏州)81.2000年版82.14. 83.陈红太著84.《当代中国政府体系》85.华文出版社(北京)86.2001年版87.15. 88.[英]J.S密尔著。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阅读了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常识》这本书。
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的基础、管理的过程、以及管理的关键,让我对管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管理的定义和目的。
管理是通过协调资源,使组织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追求效率或者利润,而是通过协调资源,使组织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使命和目标。
这让我意识到,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升。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者是组织中负责制定决策、分配资源、协调活动和实现目标的人员。
他们的职责包括规划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制定预算和计划,招募和培训员工,监督和评估工作绩效,以及与外部环境保持。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承担起领导和指导员工的责任,同时也要对组织的整体绩效负责。
这本书还介绍了管理的基础和过程。
管理的基础包括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流程和系统等。
管理的过程则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个阶段。
这些阶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管理的基本框架。
这让我意识到,管理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过程和步骤。
这本书强调了管理的关键在于人。
在组织中,人是最大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产。
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如何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管理的常识》这本书让我对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升。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承担起领导和指导员工的责任,同时也要对组织的整体绩效负责。
管理的关键在于人,我们需要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这本书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
因此,哈耶克对于自由的论述很难说是一种“最正确的”“最真实的“进路,因为并不存在这样的进路。“太阳底下无新事”,“条条大路通罗马”。
自 由 的 两 难
但是,在我看来,哈耶克并没有充分回答为什么自由会被“遗忘”,为什么“传统的语词和表述会无力对当下的问题作出直接回答”。对于这个问题,哈耶克的基本观点是,由于一种虚假的个人主义,一种欧陆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偷梁换柱篡改了真正的自由主义。这种分析有真确的成分,但仅仅从思想传统上辨析,不能令人信服,而且也违背了哈耶克自己关于制度是行动的产物的命题。我们可以沿着哈耶克的逻辑来分析哈耶克,我们可以发现其在理论上难以自恰或有不少虚构。哈耶克认为,在英美的自由主义传统中,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可以产生更具生命力和活力的自发秩序,保持社会的高度自由状态。但是哈耶克所批判的福利国家、“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的因素也同样在英美发展起来了,这很难说是为一种虚假个人主义所蒙骗的结果,如果哈耶克坚持自己的理论,他就应当承认,这种所谓的“奴役之路”也是一种“自发秩序”。在这里,不分析社会历史条件的演变,而仅仅分析观念或学说的演变,哈耶克对历史难题选择的是一个最为小儿科但未必能令人信服的答案,他的进路仍然是18世纪政治哲学家的进路,尽管他是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但是他对19和20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显然是缺乏了解或缺乏重视的。
迪尔凯姆在《自杀论》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两书中都提出过与哈耶克相当类似的观点,尽管是从一条与哈耶克相对立的进路——总体主义(holistic)的进路,并且没有直接讨论“自由”的问题。〔4〕迪尔凯姆认为,所谓违法犯罪不过是对集体形成的一种惯常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集体良知)的违反,这种违反,在每个社会中每天都在发生,并往往受到制裁。但是他认为,其实犯罪“为必要的改革直接作了准备。哪里有犯罪,哪里的集体感情就处于为形成新的刑事所必要的可塑状态”;他特别举了苏格拉底为例,认为“尽管按照雅典的法律,苏格拉底就是一个罪犯,对他的判决也完全正确。然而他的罪行,即他的独立的思想,不仅对全人类有益,而且对他的祖国也是有益的……,他的罪刑为雅典人所必须的新的道德和新的信仰的形成作了准备。”因此迪尔凯姆认为,这种罪犯是“社会生活的正常成分。”〔5〕他还曾指出“如果考虑到社会在同一时期里不仅必须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而不可能保持一成不变,那么这种必要性就更加明显了。……如果现在没有未来的萌芽,那就不可能有未来。”〔6〕特别要指出的是,哈耶克在强调自由的时候,并不仅仅强调思的自由,而是更强调做的自由,〔7〕实际也就是强调竞争的自由。因此,在这个关于违背常规对于人类生存和繁荣的意义问题上,迪尔凯姆和哈耶克的论证的实质性要点是一致的。
《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3篇)
《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3篇)《论自由》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
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关于“论自由”这本书,密尔在引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他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全书要义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行为不得干涉,至多可以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
二、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当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
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对个人的行为有裁判权,也才能对个人施加强制力量。
它将自由问题的探讨从国家与个人延伸到社会领域,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的论述,成为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集大成之作,它对个人自由的强有力的热情辩护,使之成为英文世界里捍卫自由的经典。
在对付野蛮人时,专制政府正是一个合法的型式,只要目的是为着使他们有所改善,而所用手段又因这个目的之得以实现而显为正当。
现在看来,密尔的这句话是相当政治不正确的。
一个如此强调“自己对自己负责,他人无权干涉”的人,怎么会觉得用专制来“对付”一个民族是正当的呢?原来,在密尔看来,野蛮人的种族就好像人类中的未成年人,他们无法对自己负责,需要成年人的照管。
可是,如果密尔的这种看法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的文明种族是怎么长大的呢?在人类刚出现的时候,可没有其他人来帮助、照管这些“野蛮人”啊。
对于某些意见,因我们自己的判断裁定其错误就拒绝倾听,为了更充分说明这种做法的危害性,看来有必要把讨论付诸具体的案例;而且最好我首先选择那些最不利于我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反对言论自由的论点,无论是从正确性上还是从有用性上来说都被视为是最强有力的。
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包括:第一,意识的内向境地,要求着最广义的良心的自由、思想和感想的自由、意见和情操的自由、发表和刊发意见的自由;第二,趣味和志趣的自由;第三,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
自由秩序原理
自由秩序原理自由秩序原理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自由行为和组织的秩序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个体的自由行为不是无序的,而是在一定的秩序框架下进行的。
在这一框架内,个体的自由行为能够促进社会的有序运转,同时社会的秩序也为个体的自由行为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首先,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个体的自由行为。
个体的自由行为是指个人在不受外部强制和干预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进行行动。
个体的自由行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体现了个体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选择能力。
在自由秩序原理中,个体的自由行为被视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因为它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其次,自由秩序原理强调社会的秩序。
社会的秩序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规则和制度下的有序互动和协作。
社会的秩序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它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在自由秩序原理中,社会的秩序被视为个体自由行为的保障和支持,因为它能够为个体的自由行为提供一个稳定和可预期的环境。
最后,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个体的自由行为和社会的秩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个体的自由行为和社会的秩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个体的自由行为需要社会的秩序来保障和支持,而社会的秩序也需要个体的自由行为来激发和推动。
在自由秩序原理中,个体的自由行为和社会的秩序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总之,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了个体的自由行为和社会的秩序之间的密切关系。
个体的自由行为和社会的秩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个体的自由行为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尊重社会的秩序和规则,促进个体的自由行为和社会的秩序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提出的,他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是一种自发的、无序的秩序,这种秩序是由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行为所构成的。
在这种秩序中,没有中央计划或者集权机构来指导和控制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和竞争来协调资源配置和分配,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和发展。
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认为市场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使得资源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个体能够获取并处理各种信息,做出适合自己利益的决策。
而通过市场交易和竞争,这些个体的行为最终会形成一个有序的秩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哈耶克看来,自由市场经济的秩序是一种无形的秩序,它不是由任何个别人或者机构所设计或者控制的,而是由无数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行为所构成的。
这种秩序是一种复杂而有序的系统,它能够自发地适应和调整,因此不需要外部的干预和调控。
相反,如果过度地干预和调控市场,就会破坏这种自发的秩序,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经济的低效。
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重视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行为,尊重市场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避免过度的干预和调控。
同时,也需要重视市场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优化市场机制和规则,使得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和分配的作用。
总之,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自发秩序和个体的自主选择,它提醒我们要重视市场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避免过度的干预和调控,优化市场机制和规则,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
“〈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权利”,《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
“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示”,南京大学《法学评论》1996年春季号
“从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理论,一种知识考古学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
我是多么的羡慕北大法学院的学生
从本科到研究生还没有听哪位院长甚至校长说过
如此让人一生难忘的话语
如果我能早一点聆听到这样的教诲
我想我的人生可能会不一样
这样的人生导师这样的励志篇章
一个一次足以改变你的人生
所谓大学就是大师聚集的地方
真希望我们中国多一些真正的大学
同时
再一次感觉到与北大清华学生的差距
圣人曾说:
朝闻道,夕死可以
我现在对此句有深刻的体会
这位大师以在法学界的学术见长
我却对他的几篇对学生的演讲稿推崇备至
别人一定会笑我买椟还珠
个人简介:苏力(朱苏力)
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愚人节(因此很不聪明)出生于安徽合肥(但一直很瘦)。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78年因高考成绩不佳,不幸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注:当时录取分数最高的是文史哲),仍不好读法律书,每每歪曲马克思的话(大意是“我总是把法律放在哲学和历史之后”)为自己的不务正业辩解。终于于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美国法律制度)和Ph.D(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实验生活多年,几度见异思迁,专业换了不少,飘流各地(包括海外),似乎才觉悟自己别无所能,只能读书、教书。1992年归国,任教北京大学法律系,先后聘讲师(1992)、副教授(1994)、教授(1996)和博士生导师(1997)。
论自由的本质
自由之求索路——《论自由》与《自由秩序原理》读后感这是两本关于自由的经典巨著,在此将二者进行对比阅读,不仅因为主题相同,还为了透过这两本著作反思中西近代的自由求索之路,鉴古明今。
一、严复、密尔与《论自由》本人阅读的《论自由》(又名《群己权界论》)的翻译者为清末学者严复,作者是英国学者约翰.密尔(穆勒)。
严复是百年来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杰出先行者,他在国家内外交困、濒于灭亡之际,埋头译著。
严复最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他相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由于认识到政治制度的根据是哲学,严复以实用主义者的眼光一共翻译了八部西方政治哲学著作,其中就有密尔的《论自由》。
《论自由》发表于1895年,最具密尔个人特色,影响也最大。
这部著作探讨的主旨是确定社会所能合法施予个人的权力和限度,强调只要个人的行为不涉及他人的利害,就不应该受到限制。
密尔从个人在生活、言论、结社、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诸方面,把自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主张的是真正的社会自由。
作为英国古典自由主义者的代表,密尔是个人自由权利的捍卫者,他认为社会只有在以下几种条件下才能对个人实行强制或法律制裁:第一,个人彼此互不损害法律明文规定成员在默契中认作权利的确切利益;第二,每个人都承担着保护社会或其他成员免遭损害的责任;第三,对于某些有害于他人或对后果欠缺应有的考虑,但又没有达到违犯其既得利益的程度时,就不能施予法律惩罚,而应给予道德谴责。
密尔的阐述都围绕着这样一个出发点:一个人自己规划他的存在方式总是最好的,不是应为这个方式本身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选择的方式。
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即对于他自己而言,这种选择权就是自由,对于除他外的其他人而言,给予他自由的方式就是尊重他的选择。
二、哈耶克之《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首先明确,他所定义的自由不同于政治自由、内心自由、自由权项等,是与强制对应的最原始意义上的自由,即在社会生活中他人强制的最少或不存在。
自由秩序原理
自由秩序原理自由秩序原理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自由行为和整体的秩序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一原理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由秩序原理的核心思想是,个体的自由行为不应该妨碍整体的秩序,而整体的秩序也不能限制个体的自由行为。
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中,个体应该能够享有自由,而这种自由又不能破坏整体的秩序。
自由秩序原理体现了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一个自由度较高的社会中,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行动,这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然而,如果个体的自由行为没有得到适当的制约,就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序。
因此,自由秩序原理强调了在个体自由的基础上,要建立起一种有序的社会结构,以保障整体的利益和稳定。
在政治层面,自由秩序原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追求的是民主自由和法治秩序的有机结合,即在保障个体自由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管理机制,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只有在这样的秩序中,个体的自由权利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社会也才能实现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经济领域也是自由秩序原理得到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市场经济体制强调了市场自由和竞争秩序的结合,即在保障企业和个体经济自由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在这样的市场秩序中,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经济活动,而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和分配,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总的来说,自由秩序原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自由和整体秩序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需要在保障个体自由的同时,建立起一种有序的社会结构,以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只有在这样的自由秩序原理下,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自由作文之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篇一:《论自由》读书笔记及感受】《论自由》读书笔记及感受第一章引论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第三章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第四章论社会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第五章本文教义的应用一、《论自由》的写作背景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从而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这两大阶级的冲突激烈。
在政治方面,两大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要求改革政治体制,获得选举权。
但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中,只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产阶级害怕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他们认为民主意味着独裁政府,如果民主占优势,将会带来暴民统治。
资产阶级害怕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后,会运用这种政治权利推翻这个社会,或者损害他们的财产利益。
同时,他们也认为,工人阶级是残忍、无知的,不能让他们获得选举权。
工人阶级的斗争不仅仅在于要求政治权利,还要求改变社会本身,也就是说,只有改变这个社会,他们才能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
这种情况的核心问题就是自由和民主的问题。
密尔认为,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必须给予工人阶级政治权利,这是民主的发展趋势。
在密尔生活的时代,社会观念上提出了新的思想——集体主义和趋同一致的价值观,比如孔德主义。
尽管密尔接受了孔德的一些思想,但是他认为,孔德设想的制度中将会造成社会高于个人的专制主义。
19世纪功利主义兴起。
功利主义最早为边沁所创,其最主要的主旨是为满足大多数人的欲望和利益。
在边沁那里,多数人的幸福主要指人在物质上的满足和利益的实现。
密尔早年接受了边沁的这一理论,但是后来,他开始反对边沁的功利主义只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漠视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的观点,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量幸福首先应当由对“精神的欲望和快乐”的追求得来,否则会使人“丧失任何真正的欲望”。
密尔把物质的快乐称为“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称为“高尚的快乐”。
因此,满足人的幸福和快乐,特别是人的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是自由的重要内容。
论自由读后感5篇
《论自由读后感》论自由读后感(一):论自由读后感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密尔所著的《论自由》, 完成于1859年。
该作品所论述的自由主要是公民自由和社会自由以及他们的权界关系。
我国思想家严复把该书翻译书名为《群己权界论》。
该书语句生涩很难读懂, 我认真读了两遍, 理出点头绪, 理解感受如下:密尔说: 个人的行为只要仅涉及自身而不涉及其他人的利益, 他就不必要向社会承担职责。
其他人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认为有必要时, 向他提出忠告、指教、劝说以致回避, 这些是社会向他的行为正当的表示不喜欢或责难时所能采取的唯一举措。
对于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个人则需要承担职责, 并且在社会认为需要用这种或那种惩罚来保护它自身利益时, 个人还应当承当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
这就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权线界限。
密尔首先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认为个人自由务必是出自本人本能的行动: 包括一是意识的自由, 良心的自由, 在思想和情感方面, 在实践和理论方面, 在科学、道德、神学和信仰方面, 在发表和表达意见方面的自由。
二是自由制定个人生活计划, 自由按照所喜欢的去做, 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是个人之间联合的自由。
同时, 他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不仅仅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而且是人性的本质要求。
这是因为人的性格千差万别, 最了解自身需求和内心想要的, 只有自己最了解最清楚。
如果用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子和传统习俗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则使天下的人都变成相同的人或相似的人, 个人没有了特点和棱角, 丢失了独立思考的潜力, 各种欲望和冲动也将失去, 天才将被泯灭, 社会日益同化, 就会造就了碌碌无为的凡俗之辈, 社会缺乏进取精神, 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社会就会走向衰弱的命运。
相反, 社会尊重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 个人自由的选取自己生活的方案, 为了到达自己的目标, 他就会使用自己的观察力去看, 使用推论力和决定力去预测, 使用活动力去搜集材料, 使用思辨力去做决定, 还要事前事后周密思考, 对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会想法设法加以克服, 以激发个性的充分发展, 施展自己的潜能, 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和价值, 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
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亮点在第一部分,尤其是其中个体主义的知识论部分的技术分析,是自由主义理论的有力武器。
但其关于法律法治的观点,却很缺少内容,这可能是因自哈耶克对法学的不擅长而且他在此书中对于一般性法律原则的过度追求,正如他在《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中对市场秩序的过度推崇一样,在摆脱了旧有的唯理传统后又给“自由”套上了新的枷锁。
他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几十年前研究得出的并在此书中多次重复的结论:市场、法律、语言和国家都是人们行动的产物,而不是对原则思考的产物。
哈耶克及其个体主义知识论自由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其重要性已经被反复阐述过千万次,尽管诸论者的支撑点、论述路径各有不同。
对于自由主义的思想史,哈耶克的基本观点是旨在建立一种乌托邦的欧陆自由主义思辨传统“相当唯理、像是有理、似合逻辑”,混淆并取代了“真正的”、基于有限理性的自由主义,这使得人们无法真正理解自生自发发展的自由真谛。
这一分析自然有其道理,但是思想史毕竟不是历史的全部;不分析社会历史条件的演变,而仅仅分析观念或学说的演变,很难令人信服。
人们之所以会选择“遗忘”“真正的”自由传统,恰恰是因为对自由的追求并不是人类的唯一本能或最高本能;对平等的要求,对生命的热爱,甚至对自由的逃避,同样都是人类的诸多重要心理结果之一。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一书的意义之所以实现了对唯理的传统自由理论的批判,其实不在自由传统的思想史部分,而在于其个体主义的知识论部分的技术分析。
所谓“个体主义的知识论”,是指人类社会的知识分散在每个个体,并不存在无所不知的人;自由使为每个个体留下了充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空前的实验和创造的可能性空间,而这种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对对人类有用或潜在有用的知识的积累,他人和人类社会可能以此来应付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危险。
正因为“每个个人知之甚少,而且也因为我们甚少知道我们当中何者知道得最多,我们才相信,众多人士经由独立的和竞争的努力,能促使那些我们见到便会需要的东西的出现。
哈耶克作品 感觉的秩序 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感知的社会性。哈耶克认为,人的感知过程并非像镜子一 样简单反映外界刺激,而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对外界信息进行筛选、解 读和重构。这种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感 知和认知的新视角。
"自由并非无政府状态,而是在秩序中实现个体的最大自由。"
哈耶克强调了秩序对于自由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在一个合理和有 秩序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这样的社会需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以确保 个体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只有在一个充满秩序的社会中,个体才能真正实 现自己的价值和自由。
哈耶克作品:感觉的秩序:探寻理论 心理学的基础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心理学
秩序
力作
基础
通往奴役之路
心智
自由宪章
探寻
秩序
感觉 知识
集中
感觉
抽象
又一
具体
体现
进行
社会经济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感觉的秩序》一书中的精彩摘录展示了哈耶克对于感知、秩序、自由和市场 等方面的深刻思考。通过重新审视这些摘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哈耶克的思 想体系,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阅读感受
《哈耶克作品:感觉的秩序: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读后感
当我们深入探究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时,不禁被 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对心理学基础的深入挖掘所吸引。这本书不仅是对心理学理 论的挑战,更是对人类认知、感觉和行为的根本性质的一次深刻反思。
哈耶克的这一观点对于理解市场经济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知识的 分立性,即没有任何个体能够掌握所有知识。因此,决策应当分散化,让每个 个体基于其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决策。这种分散化的决策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个体 的知识和智慧,提高决策效率和适应性。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就是一种典 型的分散化决策方式,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反映个体决策的结果。
哈耶克的《自由社会的秩序原理》读后感
哈耶克的《自由社会的秩序原理》书中自由社会的基本原理其核心就是政府的一切强制性职能必须受和平、公正和自由三个伟大的消极性概念的支配,也就是说,政府的权利需要加以限制,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则。
这几年我国政府十分注重民生问题,在“十二五规划”里也将过去的“国强民富”改变为“民富国强”。
表面上看,这只是两个词语的搭配顺序不一样,而实际上,它意味着政府执政思路的根本改变。
在中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有集体主义价值观,要懂得个人服从集体,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要知道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在民富与国强的关系上,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国”在“民”之先,而从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执政思路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注重人民的利益,意识到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
而我想国家集体的利益难免会和人民个人的利益有冲突,而要想真正的实现民富,就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利,使政府的权利受到和平、公正和自由的支配。
中国一向是个强政府的国家,在高中的政治课本里就明确的告诉我们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随着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事实上政府的绝对权力比过去更大,从而导致政府、官员得以控制更多的财富及权利。
这样,导致我国的市场经济变得不纯正、不彻底,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实行控制、支配甚至垄断,不断膨胀着政府的权利。
比如,在房地产领域,有国资背景的各类公司企业,在地区或者行业内总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使得民营企业发展十分困难,市场竞争十分不公平,这种国进民退的现象怎么能让人民富裕起来呢?我国的民营企业只能处于一种较低的发展水平,无法取得大的市场竞争力。
【深度阅读】周濂:哈耶克与罗尔斯论社会正义
【深度阅读】周濂:哈耶克与罗尔斯论社会正义“无处不哲学”编辑内容提要:●哈耶克批评社会正义,却认为他和罗尔斯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本文认为虽然哈耶克与罗尔斯在方法论上存在着某种亲和性,比如都重视纯粹程序正义的意义,并借助类似“无知之幕”的工具探讨最可欲的社会,但是由于他们关于社会的本质,运气的权重,福利国家以及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等论题上均存在着重大差异,因此二者之间不仅有字词之争更有实质之争。
并且,就实现自由主义的价值理想而言,罗尔斯的理论比哈耶克更有可欲性。
哈耶克与罗尔斯论社会正义文/周濂哈耶克一直被世人视作反对“社会正义”的旗手,从《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再到《法律、立法与自由》,以及《致命的自负》,在哈耶克长达四十年的著述历史中,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他对“社会正义”无所不用其极的抨击,比如说社会正义是“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是“哲学家的魔法石”、“原始概念”、“迷信”,等等。
这些论述给人们留下一个刻板印象,认为哈耶克在任何意义上都不会接受“社会正义”的理念。
与此同时,众所周知罗尔斯在1971年出版《正义论》,一举将“社会正义”奠定为此后四十年英美政治哲学的主要论题。
初看起来,哈耶克与罗尔斯在“社会正义”问题上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
但是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在《法律、立法与自由》(以下简称LLL)中,哈耶克却对罗尔斯多有赞许之意……哈耶克的这些论述让人大惑不解,尽管哈耶克在最后的著作《致命的自负》中与罗尔斯划清了界限,认为“罗尔斯的世界绝不可能变成文明世界:对于由运气造成的差异进行压制,会破坏大多数发现新机会的可能性。
”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加入到这场学术公案的解读和争论中,有人坚持认为哈耶克是衣橱中的罗尔斯主义者和平等自由主义者,有人认为哈耶克在根本问题上误读了罗尔斯,他们之间的分歧要远大于共识,也有人试图结合哈耶克和罗尔斯的理论发展出所谓的“罗尔斯哈耶克主义”,或者创立所谓的“市场的民主主义”应该如何理解哈耶克在LLL中的判断,到底是哈耶克误解了罗尔斯,还是如哈耶克所说的罗尔斯被世人广泛地误解了?两人在哪些核心论题上存在一致意见,他们真的“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而只有字词之争而非实质之争吗?进一步的,我们可以从哈耶克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以及罗尔斯为代表的平等自由主义那里得到什么启示,我们能够在不受约束的市场资本主义和日益陷入困局的福利国家之间走出一条新路吗?藉由这场争论可以引申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论自由》读书笔记及感受
《论自由》读书笔记及感受第一章引论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第三章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第四章论社会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第五章本文教义的应用一、《论自由》的写作背景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从而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这两大阶级的冲突激烈。
在政治方面,两大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要求改革政治体制,获得选举权。
但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中,只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产阶级害怕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他们认为民主意味着独裁政府,如果民主占优势,将会带来暴民统治。
资产阶级害怕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后,会运用这种政治权利推翻这个社会,或者损害他们的财产利益。
同时,他们也认为,工人阶级是残忍、无知的,不能让他们获得选举权。
工人阶级的斗争不仅仅在于要求政治权利,还要求改变社会本身,也就是说,只有改变这个社会,他们才能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
这种情况的核心问题就是自由和民主的问题。
密尔认为,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必须给予工人阶级政治权利,这是民主的发展趋势。
在密尔生活的时代,社会观念上提出了新的思想——集体主义和趋同一致的价值观,比如孔德主义。
尽管密尔接受了孔德的一些思想,但是他认为,孔德设想的制度中将会造成社会高于个人的专制主义。
19世纪功利主义兴起。
功利主义最早为边沁所创,其最主要的主旨是为满足大多数人的欲望和利益。
在边沁那里,多数人的幸福主要指人在物质上的满足和利益的实现。
密尔早年接受了边沁的这一理论,但是后来,他开始反对边沁的功利主义只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漠视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的观点,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量幸福首先应当由对“精神的欲望和快乐”的追求得来,否则会使人“丧失任何真正的欲望”。
密尔把物质的快乐称为“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称为“高尚的快乐”。
因此,满足人的幸福和快乐,特别是人的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是自由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密尔谈的人的自由,更加侧重的是人的精神自由。
哈耶克的自由观——《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
作者: 殷瑞芬
作者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版物刊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14-1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原始自由;无知论;自生自发;哲学预设冲突
摘要:自由这一要素在法理学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核心价值要素。
但关于自由所蕴含的内涵有哪些,我们通常表述的自由的指向的是什么以及自由的价值问题,似乎一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
作为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代表作,《自由主义原理》一书对自由的含义、自由的创造力、自由与进步、理性、平等、民主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梳理,成为其自由主义理论论辩的有力武器。
鉴于仅仅解读一本书并不足以掌握哈耶克自由哲学理论的全部内容,本文试图在解读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的基础上,对其自由哲学理论作一简单大致的评介,以助于对日后从整体架构上窥探哈耶克的自由哲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耶克主张的平等乃法律面前的平等。而社会主义者主张的物质平等会使不同的个人在法律上得到区别对待,使某些人受到歧视性强制,另一些人建立起特权。取消私有财产继承制会使他物,如权利等世袭化,从而造成更严重的不平等。报酬与品行相符合一说之荒谬在于并不存在客观的品行评价标准。在分配必然使个人的报酬取决于某个上级的好恶,而非市场对其产品或服务的公平的评价。
通过本书的阅读,是我懂得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不存在全知的人。知识分散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此种知识的分工特性使我们不能认为,我们中有人有足够的智慧来设计一种完善的制度。并且没有人能够有能力获知他人所掌握的全部知识。因此只有通过每个人的自由行动所产生的创新,才能使传统和制度获得累积性发展。
哈耶克提出,制度非某些人设计而成,而是产生与人们的自由行动。制度中必有我们的理性不及之处。我们不能认为我们能够通过理性发现其意义,便决定其存废。不具强制性的道德规则亦因为我们理解不及,不能通过理性加以否弃。道德规则使得人们的行动具有某种常规性,从而可以为个人所预测。我们力图改善文明时,应“旨在点滴的建设,而不是全盘的构建”。必须辨清唯理主义的谬误。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不论这种说法对人或人类的尊严造成了何等的羞辱
,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文明的发展和维系
往往不取决于人类智慧的设计,而更多取决于我们是否能为未知与偶然之事象的发展提供最多的机会。无论尽如人意的偶然之事是否适时发生,然而我们必须对它们的发生有所准备。
《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自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哈耶克在本书中所研究的“自由”,需与政治自由内在自由以及作为力量或能量的所谓“自由”严格区分开来。自由与政治自由混淆,将导向摧毁真正的个人自由的人民民主。与内在自由混淆,倾向于决定论。与作为力量或能量的所谓“自由”混淆,为社会主义者实施强制提供了理由。自由,乃一否定性概念,即他人的强制的不存在。在现实中,我们只能够将强制减至最小程度,因为强制只能用威胁使用强制来防止。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亮点在第一部分,尤其是其中个体主义的知识论部分的技术分析,是自由主义理论的有力武器。但其关于法律法治的观点,却很缺少内容,这可能是因自哈耶克对法学的不擅长。而且他在此书中对于一般性法律原则的过度追求,正如他在《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中对市场秩序的过度推崇一样,在摆脱了旧有的唯理传统后又给“自由”套上了新的枷锁。他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几十年前研究得出的并在此书中多次重复的结论:市场、法律、语言和国家都是人们行动的产物,而不是对原则思考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