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习作:小小“动物园”》的内容和情节。

2.掌握相关词汇、句型和语言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书写习作的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习作:小小“动物园”》的内容和情节。

2.训练学生感知细节、描写细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体验写作的乐趣。

2.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动物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动物,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喜欢动物吗?为什么?动物与人类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 学习《习作:小小“动物园”》让学生阅读《习作:小小“动物园”》,理解文中描写动物园的内容。

3. 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动物园里的动物的?有哪些动物?他们怎样生活?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4. 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自己构思的“小小‘动物园’”习作。

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作品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想象力,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引导学生表达更加感性和生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师进行参考和借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夜间飞行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夜间飞行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夜间飞行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夜间飞行的秘密》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科学家张国书面壁的故事为线索,揭示了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富有科学性,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究夜间飞行秘密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未知事物。

但在阅读理解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原理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夜间飞行的秘密,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夜间飞行的秘密,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式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兴趣。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4.朗读指导: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学生分组名单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间飞行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夜间飞行的认识。

教师总结:夜间飞行对于科学家来说,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的话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揭开夜间飞行的秘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朴实和科学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生字,会写“豌豆”等16个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重点)一、起:童话导入,援题质疑1.(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话,并总结童话的特点。

师:看来,你们对童话很熟悉了。

是的,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也有着奇妙的情节。

有的情节充满惊喜,有的情节出乎意料,令你无法预测。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去感受童话的奇妙!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读,它要求我们做些什么。

2.师:是的,本单元就是提问策略单元。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你们看,它在标题下面为我们安排了学习任务,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板书:问题)3.师:看到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你们会有哪些问题?(五粒豆有什么不同之处?五粒豆分别做了什么事?)很好,带着你们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承:阅读文本,提出问题(一)初读课文,角色扮演1.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框”的读音、“豌”的书写。

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

(2)梳理情节脉络。

同学们预习时梳理出了五粒豆飞出去时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各自的结局。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五粒豆分开时各自的打算是什么?五粒豆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最喜欢哪一粒豆子呢?3.指导朗读。

请五位同学扮演五粒豆子,找出它们说的话来演一演。

生:(读)“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师:这是一粒怎样的豆子?(向往自由的豆子,对未来有憧憬的豆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教案是现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堂开始前都应该将教案准备好,以下是无忧文档我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老师的创设情境和有力的指导,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积累,敢于、乐于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向对方诉说。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要得当。

重难点:1、情境创设和情感引导,是否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和表达欲望。

2、学生对自己内心涌动的真实情感,是否能用准确而又丰富的语言表达清楚。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激趣。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说句心里话》的歌,请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也可以跟着唱,想想你听到了什么?2、指名说。

3、是啊,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乡,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然而,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思念自己的家乡,他们也思念自己的亲人啊!这首歌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心里最想说的话,那就是——我也想家,我也有爱。

4、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心里话吗?5、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心里话吧。

(板书课题)二、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同桌一起读,边读边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2、汇报交流:(1)你从要求中知道了什么内容?(说说心里话)(2)想一想,都是哪些情况下“没有机会说出来”?(距离远,难为情,对方不愿听……)(3)同学们,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些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都会有许多想向别人倾诉的话,心理话可以对谁说?(板书:对谁说)(课件)说什么:对老师说——感激;对妈妈说—恳求;对邻居叔叔——感谢;对小伙伴——劝告。

(板书:说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对诉说的内容没有限制)想一想:还可以说哪些方面的心里话呢?(4)再读要求,写好心里话最关键的要求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课时安排•课时一:《议论文》•课时二:《议论文的写作》课时一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和结构。

2.能够初步理解议论文的写作要求,能够撰写简单的议论文。

3.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议论文的特点。

2.讨论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三、教学难点1.辨析议论文和叙事文的区别。

2.能够运用思维进行议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议论文的概念,让学生对议论文产生兴趣。

2.学习:介绍议论文的特点和结构,分析议论文范文,让学生体会其魅力。

3.练习:让学生针对一个简单问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撰写简短的议论文。

4.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强调议论文对于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课时二内容一、教学目标1.理解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2.观察、分析、撰写议论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2.进行议论文写作实践。

三、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分析问题,撰写有自己观点的议论文。

2.提高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2.学习:讲解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包括立意、论据、结构等。

3.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撰写一篇简短的议论文。

4.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选定的话题,撰写一篇完整的议论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于议论文的理解有了提升,能够初步完成简单议论文的撰写。

但是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逻辑性和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

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应能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于民间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解并理解课文中生猛虎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够领会其中的道理。

2.难点: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彩色图片资料3.课件制作4.小组讨论题目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讲解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于故事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于虎的印象,探讨虎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步骤二:学习课文1.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生猛虎的故事情节,重点讲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步骤三:课文分析1.讨论生猛虎为什么变得虚弱,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猛虎和毛毛虫的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差距。

步骤四: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题目:如果你是生猛虎,你认为你会怎么做才会变得更强壮?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故事内容和教学要点。

2.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与力量之间的关系,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后的习题。

2.思考并写出一个关于生动虎变弱的寓言故事。

3.阅读一篇相关的民间故事,写下你的感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民间传说和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能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拼音。

难点1.正确把握语调和停顿位置。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文。

2.学习: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4.巩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自己的理解。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主朗读上节课的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2.导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新课文内容,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互相合作完成。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并模仿课文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但部分学生在语调和停顿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下节课计划增加口语练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理
解课文内容。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字词的认读和写作,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中比较抽象的情感描写,提取主要信息。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课题,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新课(30分钟)
1.朗读课文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的处理。

2.生字词学习教师板书生字词,并让学生听音、认读、书写。

3.重点句子理解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4.课文内容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 活动与讨论(15分钟)
1.生活实践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生活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
解。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交流自己的理解。

4.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课文默写、生字词造句等。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生字词,提高课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的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能朗读课文,流畅、准确;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4.能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关心老人,尊重长辈的情感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准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课文《谁最争气》2.生词:争气、可好3.核心知识点:理解课文情节,认识主要人物二、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观看相关视频,引出“争气”的概念。

2.课文学习: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生词学习:介绍新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能够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课堂表现:请学生表演《谁最争气》片段,展示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理解2.写作活动:小结《谁最争气》故事情节二、教学过程1.复习与引入:复习前一节课学习内容,并引入写作活动。

2.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写作小结,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互相交流: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写作内容,讨论不同观点。

4.总结与展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展示学生写作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下一步可以加强对于故事情节的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同时,要多加强生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诗歌《放学后》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喜欢阅读诗歌。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放学后》的内容和情感。

2.进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1.诗歌《放学后》。

2.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

2.教案。

3.配套教辅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观察图片,展开话题,引入《放学后》的主题。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内容铺垫。

二、学习诗歌《放学后》1.先读一遍整首诗,让学生听。

2.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情感体验1.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表达诗歌中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复述诗歌《放学后》。

2.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中的诗歌《放学后》,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家里好好复述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2、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学生自学: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二,引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

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基本含义。

2.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学会欣赏其中的美。

4.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规范整洁地书写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感受古诗词的美。

•规范书写课文。

2. 教学难点•对于人物名字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

•规范书写字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故事情节,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看法,教师引导讨论。

4. 朗读古诗词(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其美,学生跟读并感受其中的情感。

5. 书写练习(15分钟)学生开始书写课文,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正确的字体书写方法,帮助学生规范书写。

6. 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互相检查答案,并共同讨论不懂的问题。

7.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课堂氛围和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诗歌创作或者讲故事,拓展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可结合历史或地理知识,透过课文内容学习更多知识。

以上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情节。

2.认识生词词汇,并能正确使用。

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其中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大胆尝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复述。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

难点1.一些生僻词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通过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学生跟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掌握词汇。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互相交流。

3. 拓展活动1.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小组讨论,归纳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4. 完成练习布置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语文园地二》为主题,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教学。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生词掌握较困难,需要后续加强词汇积累和应用。

同时,学生之间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意这些方面的指导和引导。

以上是本文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五篇)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五篇)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second unit of the fourth grade Chinese(Volume 5)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五篇)教材说明:本教案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主要用途为提升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口语交际及表达技巧,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5 中彩那天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4、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第一课时名言导入,直奔中心1、导人:齐读一句名言:(出示投影)“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学习三一五自然段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1、自读三一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晶析词句。

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b.品读句子:“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教案(精选6篇)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教案(精选6篇)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教案(精选6篇)语文四班级下册其次单元内容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同学对科学的爱好和培育想象力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按肯定挨次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同学对科学的爱好和培育想象力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按肯定挨次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同学绽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叙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挨次讲的?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出示板书:黄河象按肯定挨次写:看── 想── 发觉(骨架)(来历)(化石)化石的形成: 200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学法:先理清文章挨次,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终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挨次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同学回答,老师板书《琥珀》想── 发觉── 推理(形成) (化石) (价值)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争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⑴ 同学沟通画批的结果,老师帮着梳理点拨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

(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⑵ 出示同学的问题:在什么状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同学归纳出:酷热的夏天;在松林里;特别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行)⑶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渐渐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⑸ 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终一段,留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像,但叙述挨次有所不同)挨次:《黄河象》看── 想── 发觉(骨架)(来历)(化石)《琥珀》想── 发觉── 推理(形成)(化石)(价值)化石形成:《黄河象》 200万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琥珀》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爱的段落并评读语文四班级下册其次单元内容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仔细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育、提高同学想象力;3.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词语“雨点”、“雨帘”、“凉爽”、“似的”等的意思。

–理解诗句“淅沥淅沥雨点”中“淅沥淅沥”的意境。

–掌握诗歌韵律,感悟自然美。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和表达感情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引导学生用美好的心灵感受诗歌带来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诗歌朗读。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括《语文教学课件》等。

•教具:音响、图片等。

•材料:课文《淅沥淅沥雨点》、挂图等。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的内容,讨论雨的特点和雨天的感受。

二、呈现1.呈现新词语“雨点”、“雨帘”、“凉爽”、“似的”的意思,并给出示例句子让学生理解。

三、学习1.学生朗读课文《淅沥淅沥雨点》,理解其中“淅沥淅沥”的意境。

2.分组讨论并感悟诗歌意境,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表达。

四、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表演,增加互动氛围。

五、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小段话,描述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2.背诵课文《淅沥淅沥雨点》。

五、教学反思1.这堂课的重点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因此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感受诗歌带来的美丽和情感。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世界”,包括《草原》、《秋天的雨》、《黄山奇石》三篇课文。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观察和描述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3.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写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4.练习册和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本课的主题。

如,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进行描述。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然后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和练习。

如,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进行认读和组词练习。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如,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诗两首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两首》二、教学目标: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4、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四、教学准备:课件、普通教室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测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提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题西林壁)第一步:创设情景,展示目标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一条谜语,谜底是一位诗人的名字,看谁最先猜出来。

听好了: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他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都极负盛名,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合称“三苏”,他是谁?(苏轼)。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师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古诗。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清)1、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 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

)3、交流学习所获。

4、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5、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

)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

)6、(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我站在(),看到庐山像()。

”7、“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身在此山中。

)8、齐读“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第三步:检测自学情况1、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1、明诗意(1)你们喜欢这样多情的庐山吗?(2)苏轼也跟大家一样,真的想一览庐山的真面,可是他能吗?(3)齐读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渡:诗中哪两句告诉我们他不能?(4)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字意(5)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6)接下来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课件)2、明事理(1)提升庐山的真面:过渡:苏轼见到了如此变化无穷的庐山,为什么还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引导:庐山的美、味道永远领略不尽的,局部的美并不是庐山的全部)(2) 那么要怎样才能弄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你能给苏轼提个建议吗?(从庐山的整体上来看,才能了解他的整体形状;应该从远处看,了解庐山的走向、山势等。

)(3)小结归纳:从整体上看,才有可能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4)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画杨桃》)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5)生活中你有过这样因为看了局部而忽略整体而犯了错的事情吗?我们对待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呢?第五步:课堂巩固练习(第二清)1、题目“所见”的意思是()。

2、《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人让我们看到了由()、()、()、()等组成的生动有趣的画面。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让学生分别说说《盲人摸象》及《画杨桃》的故事。

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宋)苏轼横岭所见侧峰全面了解不识所感只缘第二课时(游山西村)第一步:创设情景,展示目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写出了庐山的雄奇景象,更说明了一个哲理,那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你还记得这首诗吗?能把它默写下来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到乡村农家去品味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老师板书课题《游山西村》,生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古诗。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清)1、理解诗题: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2、了解作者:根据你的了解简单谈谈诗人陆游。

3、理解诗句。

4、熟读成诵: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这首古诗,比比谁的朗诵更优美。

5、领悟意境。

第三步:检测自学情况解释下列词语:1、腊酒:2、足鸡豚(tún):3、山重水复:4、柳暗花明: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师:这首诗大家已经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诗句的意思吗?回忆一下前面一首古诗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学的?(理解诗题→了解作者→理解诗句→熟读成诵→领悟意境)1、理解诗题: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游览浙江绍兴的一个村庄时写的一首诗。

)2、了解作者:根据你的了解简单谈谈诗人陆游。

师总结:(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3、理解诗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的腊的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读完这两句诗,你能体会到什么?(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反复读这两句诗,想: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当作者行走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中,踏过弯弯绕绕的水道后,心情如何?从哪看出的?(心情沮丧,从“疑无路”看出。

)当作者面对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时,心情又是怎样呢?从哪儿看出的?(惊喜,从“又一村”看出。

)指导学生打着手势反复吟诵此句,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感受诗句语言的韵律节奏美。

4、熟读成诵: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这首古诗,比比谁的朗诵更优美。

第五步:课堂巩固练习(第二清)1、《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自号(),()朝著名诗人,现存诗()多首。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古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举个例子吗?八、板书设计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叙事盛情待客丰年/留客/足鸡豚。

景美人更美山重/水复 /疑无路,写景抒情景色迷人柳暗/ 花明/又一村。

九、课后练习(第三清)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当事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默写《游山西村》十、课后反思:6 爬山虎的脚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学准备:爬山虎实物,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测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提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步:创设情景,展示目标1、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师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清)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②爬山虎有脚。

③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第三步:检测自学情况1、生字学习情况①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师生共同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ó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áo)②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③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

④交流讨论结果:“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隙”字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勾。

2、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①抽生读②开火车读③齐读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1、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生自读课文,交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