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篇一: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教学思路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前两节《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同时这节课的学习也是《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先用单眼皮和双眼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提问,引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再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在课程中穿插一个小试验,帮助学生理解杂种子二代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基因组成。
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讲究灵活运用,因此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了两道“课后继续探究”,以便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入研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孟德尔,了解豌豆杂交试验。
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2.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1.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2.尝试借鉴运用数学方法探究生物学问题情感目标认识生命的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2.孟德尔遗传学定律3.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教学难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2.由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推导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教学方法讲述法、推导和实验综合使用教学过程一引言子代获取了父母遗传下来的基因,但子代的性状和父母并不完全一样,有些些地方像父亲,有些地方却又和母亲相似。
例如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观察并统计父母和自己以及兄弟姐妹的眼皮性状。
很多同学发现了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或者反过来),不同家庭的孩子中既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来解释。
二孟德尔遗传学定律1 孟德尔个人介绍提出问题①孟德尔选用什么植物作为实验对象?纯种豌豆②研究了哪些相对性状?豌豆的茎杆高度,高豌豆和矮豌豆学生作答①孟德尔选用纯种豌豆作为实验对象②实验研究了豌豆的茎杆高度这个性状,有高豌豆和矮豌豆这对相对性状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遗传学定律(1)(2)由上图可以得出结论Ⅰ: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分为两类,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的性状叫隐性性状(3)孟德尔做了一个猜想:生物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高茎,表示为D);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矮茎,表示为d)。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教学难点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重在解决相对性状与基因组成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因此我在引入时直接用了上节末对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解的内容,以作为本节学习的铺垫。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中,我选用了与教材不同花色性状。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遗传规律,我将实验过程分为两步进行讲授:第一步分析“纯种紫花豌豆与纯种白花豌豆杂交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基因的显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分析“子一代杂种豌豆自交过程”,并让学生自行讨论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不同的基因组合后表现出来的不同性状。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如何分析遗传图解后,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去解释课前调查单双眼皮的遗传现象,并利用一个事例让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的现象,将知识从理解上升到运用。
四、教学准备:12、课前收集孟德尔实验为何能成功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显性基因1、相对性状控制隐性性状隐性基因2、如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AA、Aa 显性性状aa 隐性性状3、在Aa的个体中,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仍会遗传下去。
七、教学反思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本章内相对抽象而难理解的一节课。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对基因和性状关系的描述,我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主线,采用体验式的探究方法,遵循“问题——发现——归纳——迁移”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
在具体教学中,我通过把实验过程进行图解的方式,使遗传这一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直观,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遗传规律后,放手让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李学东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4.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理解理论知识是实验的升华,实验和实践是理论的基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具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高茎……D—显性基因
1、相对性状
2、基因
隐性性状—矮茎……d—隐性基因
3、相对性状和显隐性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
DD、Dd: 表现显性性状
dd : 表现隐性性状
4、在Dd中,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会遗传下去。
二、禁止近亲结婚
1、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及意义。
初中基因的显隐性教案
初中基因的显隐性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3. 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学难点: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规律的推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相关的实例。
2. 教学材料:有关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如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
2. 提问:我们知道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性状会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而有些性状却不会表现出来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显性基因是指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在生物个体中不表现出来的基因。
2. 讲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当一个生物体拥有两个相同的显性基因或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时,它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一个生物体拥有两个隐性基因时,它不会表现出该性状。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实例:以人类的眼睛颜色为例,解释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如何影响眼睛颜色的表现。
2.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通过观察和推理,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生物个体中的表现。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遗传疾病的预防。
2.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讨论。
五、小结和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子女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繁殖等知识基础。然而,对于遗传学中较为抽象的基因概念及其显性与隐性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还感到困惑。此外,他们在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分析思路不清晰、推理方法不熟练等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双眼皮、单眼皮等,引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通过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遗传规律。
3.教学内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在生物体的遗传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遗传现象?
-如何判断某一性状的显性或隐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如何解释遗传现象的?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学内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提高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孟德尔遗传定律等概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以描述基因在个体表现中的不同影响方式。
显性基因是指表现在个体外观或生理特征中的基因,而隐性基因是指在表现中不会显现出来的基因。
为了向中学生介绍这一概念,可以设计以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理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定义和区别;3.能够运用基因型和表现型来解释个体的遗传特征。
教学内容安排:一、引入(200字)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父母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外貌特征,比如有的人有双眼皮,有的人单眼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在基因遗传中的原因。
二、讲解基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400字)1.通过图片、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基因的定义:基因是生物体中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了生物的一些特征。
2.解释基因的特点:基因以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特征,例如,眼睛的颜色、耳朵的形状等。
3.介绍基因的传递方式:基因通常是由父母一代传给下一代的,形成基因的组合。
三、讲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定义和区别(400字)1.通过举例展示显性和隐性基因的不同表现方式:例如,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决定的。
2.解释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定义:显性基因指的是在个体表现中能够显现的基因,而隐性基因指的是在表现中不会显现出来的基因。
3.引导学生思考显性和隐性基因传递的规律: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只需要一个即可显现,而隐性基因需要两个相同的基因型才能显现。
四、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方式(400字)1.通过一个案例,比如探究咖啡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的基因遗传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堂知识分析自己家庭中其中一特征的基因遗传方式,如唇形、耳朵形状等。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讨论基因遗传方式的多样性。
五、巩固与拓展(200字)1.设计小组互动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并对其他小组的分析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4.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认同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学生学习了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的实质是基因的遗传,因此新课前进行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出了六到链接题,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然后又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观看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之间的传递,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传递的桥梁,最后利用课本上的“想一想仪一仪”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实验,以问题推进方式分析实验结果,逐步得出结论。
第一步由豌豆杂交实验初步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分析子二代自交实验,理解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基因组合表现出来的不同性状的原因,激发学生用类比法理解能否卷舌上升理论高度。
由能否卷舌现象过度到”禁止近亲结婚”的教学内容,分析白化病这一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谈话引导法。
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有关豌豆杂交实验及隐性遗传病图片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个人事迹及豌豆杂交实验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如果AA基因控制父亲的能卷舌和aa基因控制母亲的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的个体能否卷舌?为什么?学生:能不能卷一半。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根据人教版改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章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以基因为线索引领整章的学习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简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就是生物通过生殖过程的基因传递。
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安排的,本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决的是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问题,同时也隐含着亲代的性状能够在子代出现,是亲代基因传给了子代的道理。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问题,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
本节则重在解决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说明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
应该说本节既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又是后两节知识的基础,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材这样的内容组织方式,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很陌生,所以,本课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典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感性认识,加强合作学习,鼓励大胆猜测,在教师的帮助或引导下,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重点难点。
本节课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式”探究法。
即通过学生自主解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经历孟德尔的探究过程。
在这样一个沿着科学家足迹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亲身体验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巧妙、推理过程的严谨和探索过程的不易,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假设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难道控制矮形状的基因(a)没有传给子代?3、高和矮这对性状,谁为显性性状,谁为隐性性状?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少?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讨论结果记录在准备好的纸上)。
教师:现在我们可以知道相对性状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可以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教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隐性基因则不表现在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但能遗传给后代。
(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当这对基因中有一个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才会表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如: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课后作业(1)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举例说明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
(3)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特点的掌握程度。
3.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衡东县草市中学:王玉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很陌生,所以,本课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典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感性认识,加强合作学习,鼓励大胆猜测,在教师的帮助或引导下,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重点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孟德尔,了解豌豆杂交试验。
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基因的性状。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传递的特点。
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1.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生命的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传递的特点。
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难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传递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乡镇中学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偏低,大多处于被动学习,应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学生对自然界中的遗传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只是了解表面现象,并不了解其中为什么的遗传奥妙,同时也不知道其对生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性。
知识储备——能举例说出生物的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父母通过精子和卵子,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说明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规律。
三、教学方法教法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问题。
教师重在引导点悟,孟德尔的遗传图解重在用黑板板书授课(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1、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动手画遗传图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基因型与表现型对应关系
完全显性
当显性基因存在时,其性状会完全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 的作用被掩盖,如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完全 显性,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
共显性
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各自独立地表现出自己的性状 ,如ABO血型中A和B基因为共显性,O基因为隐性,A型 血的人基因型为AA或AO。
现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基础。
表现型影响因素
基因型
01
是决定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环境
02
包括自然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人工环境(如肥料
、农药等),对表现型有重要影响。
基因与环境的互作
03
基因型相同但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个体,其表现型可能会有
差异;同时,环境也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室整洁卫生。
PART 06
课堂互动环节
REPORTING
学生提问或发表观点
学生可以提出关于基因显性和隐性的 定义、特点、遗传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
学生可以就课堂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 或不同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于基因显性和隐 性的理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
教师解答疑难问题或提供指导建议
动物选种选配原则
选种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符合 要求的优良性状个体。
选配
根据基因型进行选配,使 后代获得优良性状。
原则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作为亲本,通过选种和选 配,使后代获得更多优良 性状。
人类遗传病预防和治疗策略
治疗策略
基因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等。
手术治疗
针对某些遗传病,如先天性心 脏病等,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 症状。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本节前两节解决了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以及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问题。
本节则重在解决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既综合了前面两节内容,又为后面学习《人的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需要构建的概念
1. 核心概念: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 本教学片段涉及的2个下位概念:
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②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显性性状。
三、教学对象
1. 知识上,初二的学生知道了基因控制性状,亲代一半的基因会传给子代。
2. 能力上,学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阶段。
3. 生活经验上,对亲代和子代间的性状表现认识比较模糊,如:自己的基因来自父母,但自己不是所有的性状都和父母一样。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关系
②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 能力目标: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七、板书设计
八、设计亮点
1. 利用了“5E探究教学模式”,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逐步获得生物学概念,发展科学探究技能。
2. 充分利用塑料板这些感性材料,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学生更好理解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突破重难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纯合子、杂合子,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等生物名词,一步步概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
(2)学习画遗传图解,概述孟德尔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
(3)举例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案的资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读有关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背景资料,小结科学家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尝试运用本课的科学知识,结合现实中的案例,解决生命遗传的具体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并能体会科研工作的艰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坚持学习的信心和培养吃苦耐劳的毅力;(2)能接纳具有遗传疾病的个体,同时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殖和遗传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学习画遗传图解并解释遗传过程;(2)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教学难点】(1)概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
(2)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教学过程】他们这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不顾后代健康的做法吗?”并通过此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禁止近亲结婚。
止近亲结婚? 维目标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是有效的突破难点的方法。
课堂小结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dd;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DD和Dd。
(3)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只表现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控制的性状,但d不受D 影响还会继续遗传去。
2.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习题巩固1.下列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A.肝炎B.白化病C.胃癌D.肺炎2.豌豆植株中,高(D)对矮(d)是显性,如果一代豌豆植株的50%是矮茎的,则它们的亲本基因组成是()A.Dd和ddB.Dd和DdC.DD和ddD.dd和dd3.在人眼睛的颜色中,茶褐色是由显性基因D 控制的,黑色是由隐性基因d控制的.小明的眼睛是黑色的,而他的父母都是茶褐色的眼睛.据此分析,小明、小明的父亲、小明的母亲的眼色基因组成应为()A.小明为DD;父亲为Dd;母亲为ddB.小明为dd;父母亲均为DdC.小明为DD 或Dd;父母亲均为DdD.小明和他的父母亲均为Dd板书设计一、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学故事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基本概念(1)纯合子、杂合子;(2)显、隐性基因和显、隐性性状的关系DD、Dd:表现显性性状dd:表现隐性性状2、解读实验三、遗传图解的画法1、亲代的基因;2、生殖细胞的基因;3、受精卵可能的基因。
教学设计方案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基因定位
利用DNA测序数据,结合生物信 息学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精确定位,进而研究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
基因突变检测
DNA测序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基 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 变,从而揭示基因显隐性的分子
机制。
CRISPR-Cas9技术在基因编辑中应用
基因敲除
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实现对 特定基因的敲除,从而研究该基因在 显性或隐性性状中的作用。
详细讲解基因显隐性的遗传规律,包括分 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并通过实例加 以说的实验,如豌豆 杂交实验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 基因显隐性的传递情况。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遗传病例和农业生产实 践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显隐性在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
产生新性状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产生新的性状,为 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导致遗传病
基因突变是引起人类遗传病的主要原 因之一,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
05
生物技术在显性隐性研究中应用
DNA测序技术在基因定位中应用
确定基因序列
通过DNA测序技术,可以准确测 定生物体的基因序列,包括显性
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序列信息。
基因修复
基因表达调控
通过CRISPR-Cas9技术,还可以实现 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显性基因和 隐性基因在不同表达水平下的表型效 应。
对于存在突变的显性或隐性基因, CRISPR-Cas9技术可用于修复这些突 变,恢复基因的正常功能。
生物信息学在显性隐性研究中作用
数据分析
01
生物信息学可以对大量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挖掘显
01
02
03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遵 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如白 化病、血友病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掌握遗传表型的预测。
3.认识显性和隐性对基因遗传的影响。
4.了解稀有疾病和突变基因。
教学环节:1.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有关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图片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传授(30分钟):a.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以及遗传表型的预测方法。
b.讲解显性和隐性对基因遗传的影响,包括显性基因的表达和隐性基因的传递方式。
c.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常见疾病的遗传方式,如血型、色盲等。
d.介绍稀有疾病和突变基因,以及对个体和人群的影响。
3.案例分析(3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对遗传表型的影响,并预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
4.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愿者担任“家族长辈”,其他成员扮演“子代”,通过模拟基因的遗传传递,让学生亲身体验显性和隐性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情况,并讨论结果。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总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来传授知识,结合图片、案例等辅助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的传递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2.案例分析材料和小组活动指导手册。
3.白板、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中的模拟情景观察学生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理解和应用。
3.课后布置作业,考察学生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可以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图片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引导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3.准备丰富的案例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1.教材内容分析:为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学生需充分掌握前两节《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并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本节课也是《人类性别遗传》学习的基础。
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拟先用单眼皮和双眼皮这对常见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提问,引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的学习,其中运用了数学上的统计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
在课程中穿插一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杂种子二代将出现三种不同的基因组成。
最后回到教材提出的问题,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此后设计了一道思考题,以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禁止近亲结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法律条文。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2)理解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2)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四、教学难点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推导和实验综合使用。
六、课前准备: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多媒体课件。
八、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显性性状————高茎--------------D————显性基因1.相对性状:2.基因隐性性状————矮茎--------------d————隐性基因3.相对性状和显隐性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DD、Dd变现显性性状dd变现隐性性状4.在Dd中,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会遗传下去二、禁止近亲结婚1.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2.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刘光尧2011年4月12日内容简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是如何表达的。
引导学生理解孟德尔研究豌豆性状表现出的规律来推测基因控制性状表达的规律,通过对其他性状表现和基因的关系的分析,学生可认识到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能够让学生简而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为后面学习人的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从而形成辩证的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问题的态度。
禁止近亲结婚是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对具体事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生命来说,这是使人类健康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科学。
目标定位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1.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思考推理能力;2.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情感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师: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若父母的一对基因分别AA和aa,那么孩子的基因是什么?生:根据图片,说出父母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后,结合形成受精卵传递的过程父亲:AA A母亲:aa a A a父母把一对基因中的一个传给受精卵,所以孩子的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仍然是一对,而且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师:人的舌头有的能够卷,有的不能,为什么?我们假设父亲是卷舌,由基因AA控制,母亲的舌头不能卷,由基因aa控制,那么他们的孩子的舌头是?生:卷舌、不卷舌师:上述仅靠推测不够,我们来研究一下,找找答案。
[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关心热点新闻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取与本节有关的热点新闻,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
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共享一、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遗传学研究的科学史,熟悉科学家孟德尔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他最终得出的结论。
重要的是掌握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推理的思维过程及获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如实验材料的选择和统计方法的运用)。
师:有一位专门研究基因与性状的伟大人物,他就是孟德尔,课前我布置了查找关于这位科学家的生平,同学们,调查了吗?好,现在我们汇报。
生: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于1822年7月22日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自幼就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经常跟着父亲种田,跟着母亲在花园里劳动、栽培各种花草。
孟德尔看到很多植物由两片小叶子逐渐长大,然后开花、结果,他就想:为什么麦子的种子种在地里,长出来的一定是麦子,葱的种子一定生葱由于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他掌握了不少植物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生:我调查的内容是:1865年,孟德尔总结出著名的遗传规律,并且在布尔诺自然科学学会宣读了他的论文《植物杂交试验》,但是没有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第二年,他又在学会的杂志上发表了他得到的试验结果。
孟德尔还把一份论文寄给了遗传学家尼基利。
尼基利虽然读了孟德尔的论文,但是看不懂,因此无法估计孟德尔发现的重要性,致使孟德尔的论文在此后30年中未被科学界所知。
生::上小学和中学时,因为家境贫寒,他常常衣衫褴褛,忍饥挨饿。
但他仍然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勤奋努力地学习。
上大学是孟德尔妹妹特洛西亚把自己的嫁妆费拿出来,才使孟德尔交了学费。
就这样,1840年,孟德尔终于进入了奥尔米茨大学神学院。
在大学里,孟德尔博览群书,学习了数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他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宽广了,为他以后从事遗传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岁那年,孟德尔从神学院毕业了。
历经生活磨难的孟德尔,必须找一个饭碗,他进了布隆修道院,当上了一名修士。
孟德尔一边从事神职工作,一边在后花园里进行生物遗传实验,他试图找到生物性状遗传的秘密。
8年以后,他用豌豆进行的杂交试验,终于揭开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又像又不像这一大自然的奥秘,这就是著名的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师生分析研究]师:孟德尔研究豌豆的相对性状是什么?生:豌豆高矮、皱滑、颜色等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研究过程,以高豌豆和矮豌豆为例子,如果控制高豌豆的一对基因是AA,控制矮豌豆的基因是aa,两种杂交豌豆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组成是?生:可以从书上得到启示,杂种豌豆高度和上代高豌豆一样,基因组成是Aa。
师:为什么杂交豌豆只表现出高的性状?[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部分,然后小组自主讨论](为了使学生自始至终有线索的逐步把握性状和基因的关系,这里老师可以边画出遗传图谱,即父母把各自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过程,使学生建立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直观印象)生: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后代只表现高的显性性状,而不表现矮的性状。
师:显性性状是指在亲代都是纯合的情况下,杂交第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生:性状是由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基因是两个小写字母表示,如dd;显性性状基因组成DD或Dd,Dd只表现显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而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
师: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来比喻:(显性基因)A:老虎(隐性基因)a:猴子俗话说:山上有老虎,猴子难称王;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设计意图]把显性基因比喻成老虎,把隐性基因比喻成成猴子,双眼皮-——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老虎)控制,单眼皮——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猴子)控制,当基因组成为AA:双眼皮;Aa:双眼皮;aa:单眼皮(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此时也可以设计一个活动帮助理解显性和隐性:红色的塑料板和透明的塑料板各1对,若两个红色,一个红的和一个透明的在一起,都会显现红色,只有两个透明的在一起,才能显现透明。
帮助学生理解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 师:杂种高豌豆(Dd)种下去之后,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少呢?此时,学生先自己思考尝试写出遗传过程,然后小组讨论作汇报。
生:杂种高豌豆杂交后的基因组成有:DD、Dd、Dd、dd,分别表现为高,高,高,矮。
(为了把学生说的过程更加形象化,老师可以课件配合,将学生思路展示出来,利于同学的判断)生:只有dd两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为矮,高和矮的比例为3:1(这样在孟德尔试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引导,自主讨论,积极解答,老师指导,认识到基因遗传及控制性状表现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严谨性、科学性)师:那么父亲是卷舌,母亲不卷舌,他们的孩子舌头是?为什么?生:孩子的舌头是卷舌,因为父亲是卷舌,由AA控制,母亲不能卷舌,由aa控制,他们生下的孩子是Aa,应该表现A控制的性状而不表现出a控制的性状。
师:同学们分析得太好了,说明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小科学家了(为使学生能够把生物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我课前布置了调查家庭中父母的眼睛是双眼皮、单眼皮,)师:若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显性的,用“A”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隐性的,用“a”表示,那么为什么自己是单眼皮或双眼皮?生:在黑板上或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描述出遗传过程,我父亲是单眼皮,母亲是单眼皮,所以我的基因组成只能是两个隐性基因,所以我是单眼皮,因为两个隐性基因只能表现出隐性性状。
生:我是单眼皮,我父亲是双眼皮,母亲也是双眼皮,父亲一定是Aa,而不可能是AA,母亲是Aa,也不可能是AA,所以生下的孩子中有1/4的概率是aa,表现单眼皮,正是我。
生:我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我是单眼皮,父亲一定是Aa,而不可能是AA,母亲是aa,所以生下的孩子中单眼皮的概率是1/2,双眼皮是1/2。
师:你们分析的对,这里是不是有些规律可循?生:父母都是单眼皮,生下的孩子不会是双眼皮。
父母任何一方是双眼皮,一方是单眼皮,生下的孩子单眼皮的比率是100%或50%等等。
(教师让学生归纳出控制人眼皮基因的6种组合形式,即AAxAA,AAxAa,AaxAa,AAxaa,Aaxaa,aaxaa;并归纳出子代眼皮的性状比例)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下面的问题,你能解释吗?已知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是(d)隐性基因,请问,一对无酒窝的夫妇能生育出有酒窝的子女吗?为什么?生:不会有,无酒窝的夫妇基因组成是dd,所以生下的孩子基因来自父母,因此基因组成dd,表现为无酒窝。
师:在人群中,生来就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不包括后天的矫正和练习)是一对相对性状,父亲惯用左手,母亲惯用右手,他们生的孩子也是惯用右手。
请问孩子的细胞内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吗?生1:因为此题没有给出用左手和用右手,谁是显性的,所以应有两种可能。
生2:甲:假设惯用左手为显性,惯用右手为隐性,他们生的孩子惯用右手,孩子的基因组成肯定为两个隐性基因,所以孩子的细胞内没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生3:若惯用左手为隐性,母亲惯用右手为显性,他们生的孩子是右手,因为孩子的基因中一半基因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所以孩子含有左手的基因,只是未表现出隐性性状来。
师:很好,以上我们了解了关于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规律。
若A为显性,a 为隐形,当AA或Aa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当aa时表现出隐性性状。
[设计意图]此分析的过程中重在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从感性向理性的转变,尤其对于引导学生逻辑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挥了积极作用。
再辅之以遗传问题练习的训练,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好处。
二、遗传病与近亲结婚教师通过展示人类多种遗传病的图片资料,如白化病孩子,出示摩尔根或达尔文的婚姻悲剧,讲解达尔文(或摩尔根)都是近亲结婚的受害者,介绍“傻子村”的遗传病事实。
出示色盲检测图谱,检验学生的色觉。
理解当近亲结婚后,隐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大增,患病的机会高。
从而使学生认同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师:禁止近亲结婚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为什么我们的婚姻法中做出这样的规定?生:这样可避免生下带病的不健康的孩子师:对,请看这张图片上的孩子。
这是一个患有先天性愚型症患者,这种病人的患病特征主要是天生智力底下,发育迟缓,坐立走都很晚,只会说“爸“妈“单音节词,有的缺少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种疾病是天生的,叫做遗传病,目前,已经了解的人类遗传病有4000余种,如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这些病的孩子的父母可能是正常的。
那么,患者患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生: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携带致病基因的人并不一定表现出遗传病,如由隐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但这种基因又可能传递给下一代。
血缘关系远,具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小,而近亲结婚,婚配的双方遗传基因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