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舆情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措施浅析
3 加强本校校内网络的建设 , . 努力营造适应本校学生 的网络文化氛围 高校应该鼓励支持甚至协助各个职能部 门、 学生 团体 和骨干老 师等 构
建 自 己 的 网站 。 除 此 之 外 , 自 己 的 校 园 网 站 的 建 立 方 面 , 该 充 分 鼓 励 在 应
网络 传 播 的 “ 拟 化 ” 式 对 大 学 生 的 交 往 方 式 和 人 际 关 系产 生 深 刻 学 生 加 入 到 建 设 校 园 网 站 的 队伍 中 , 挥 自 己 的 聪 明 才 智 ; 励 学 生 以 高 虚 方 发 鼓
1 构 建 网 络 舆 情 系 统 .
2 建 设 覆 盖 面 广 、 治 责 任 感 强 的 兼 职 工作 队伍 . 政 这 支 队伍 既 要 有 各 系 党 总 支 书记 、 书 记 、 导 员 、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副 辅 思
在 我 国 , 络 以 及 网络 媒 体 的 发 展 速 度 非 常 迅 速 , 准 确 把 握 网 络 以 师 , 要 有 学 生 骨 干 , 他 们 通 过 参 与 到 论 坛 、 天 室 等 交 互 性 较 强 的 网 上 网 在 也 让 聊
证网络教育舆情 的及 时高效。我们要 求各 高校全面关注校 园网及 B S B 论 策 群 力 。
坛、 有影响 力的社会 网站 、 论性较 强、 舆 人气 旺的论 坛 , 博客 群、 网络社 区 等, 力求舆情信息全面准确。 2 完善网络舆情制度 . 该系统的构建和完善需要 各个高 校充分 利用 与整合校 内的各种 网络 资源 , 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 组负责 协调管 理工作 。例 如 , 负责办公 室管理
三 、 束 语 结 网 络 环 境 下 的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面 临 着 多 方 面 的挑 战 , 且 由于 网 而
高校网络舆情思政教育论文
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政教育摘要:关注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重要领域和课题;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准确把握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加以规范和引导,着力做好网络舆情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规范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02一、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在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包括新闻评论、bbs、微博等。
网络舆情的迅速形成会对高校本身和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在这时候任何不适宜行为,都容易对高校本身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高校网络舆情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学生集结滋事”,网上热炒一些绯闻,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我们要看到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加以规范和引导。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一)校园内外突发事件的网上讨论。
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的校园内外突发事情,主要包括在社会上和校园内突发的与学校有关的或者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在网上开展讨论,不顾后果妄加指责。
(二)与高校师生员工利益密切相关事情的网上诉求。
校内学生评先评优、入党、就业以及人事、财务、住房分配和职称等制度改革也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同时教学管理改革、学生就餐、住宿、水电供应等后勤管理与服务常常是网上诉求和民意集聚的热点和焦点。
前段时间网上热炒的复旦大学学生宿舍装空调的事情就是网络舆情的一个小的缩影。
(三)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
大学生群体具有相互交往频率高、相互影响和人际吸引大、相互关系持续时间长、群体认知和群体目标共性强等心理特征,易构成特定的群体心理情景,更容易就某一大家都感兴趣的热点事件达成共识,从而引起热议的连锁反应。
科学研判网络舆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同时培养一批以学生为主力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利用其独特身份在网络互动交流中针对学生关注的话题主动发表意见回击偏激观点解释说明国家学校的有关政策与规定引导大家进行理性的网上讨论从而消除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正面地看待突发事件让一些不满的质疑的声音和谣言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平复维护校园稳定和谐
党建与思想教育
Hale Waihona Puke ho/w . s .r环球市场信 t: we 8c t/ w m 6o n
科学研判 网络舆情 ,加 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赵心玉,程守梅(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摘要:深入研究不良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应对网络舆论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应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采取的改进对策,构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体系,完善网络舆情处理联动模式,引导学生提高网络文明素养,从而有效控制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检测体系;处理模式;网络文明素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1-0057-0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1]。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舆论表达的空间和平台都得到了扩展,但不良的网络舆情相比正能量的信息传播速度有时更快、范围更广,因此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对如何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和消除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不良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传播特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人们的交流沟通和学习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但有时也带来一些风险。
分析不良网络舆情的内涵以及传播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了解不良网络舆情,从而找到应对方法,规避风险,有效控制其不良影响。
1.不良网络舆情的内涵舆情的“舆”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文字中,是车的意思,也引申为运载的意思,后来通常与人联系在一起,“情”就是感觉、情绪、情感。
舆情在古代表示人们的情绪、意见或态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舆情的含义大体与古代相同,只是被时代赋予了更多平台和表达方式。
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
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方式、内容、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借助新媒体手段,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互联网上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暴力等问题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为了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意义、方式、内容、挑战、对策、加强、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网络环境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信息的快速传播、多样性和普遍性。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使得人们可以迅速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
网络上的信息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用户可以轻易地获得来自不同领域和角度的观点和信息,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资源。
网络环境的普遍性意味着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和使用网络,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
网络环境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关注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并利用网络,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明确目标,不轻言放弃,旨在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思想自觉性和理论自觉性。
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pdf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对网络舆情表现出高度的关注。
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不仅仅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冲击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
因此要对高校网络舆情提高认识,在充分了解网络舆情概念、特点的基础上,理清网络舆情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利用网络舆情展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讨 据网监部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达1.37亿。
其中居网民总数首位的是18至24岁的年轻人,目前所占比例为35.2%。
可见,高校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论主力军,网络舆情在高校学生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
因此需要借助网络舆情这一新兴事物,引导并培养高校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网络舆情中正确的价值导向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还能为我党的长治久安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 网络舆情不同于传统的舆论。
传统的舆论主要指公众对社会问题及热点事件的意见和言论,并非一家之言,其表现方式也与传统的媒体相关联,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网络舆情正以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影响着网民特别是高校学生的生活。
网络舆情特指对互联网上广泛流行并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突发事件不同看法的舆论,它隶属于社会舆论,是社会舆论的表现形式之一。
综上所述,网络舆情可以定义为,网络舆情是以互联网络(电脑或手机客户移动端)为载体,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可以是省市级范围内甚至是国家范围内,以社会热点事件广泛关注问题为核心,广大网民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二、高校网络舆论的特征 网络舆情能够迅速表达作者对热点事件的观点和评论,而且信息形式多元化,包括图片、动图、音频、视频等,网络舆情具有良好的互动性,除此之外网络舆情还具有以下特点。
网络舆情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美国 2 1 . 亿的网民规模 , 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 。 1 成
网络上经常会 出现一种针对 网络信 息产生不同意见 、观点 和情 感 ,即网络舆情 。因此 ,网络舆 情已经成 为思想政治 教育者 了解社会思想状况 的 “ 晴雨表” ,是新时期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
( 六)冲突性
利 益主体 、价 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 了体 现不 同利益 主 体 的不 同利益诉求 、价值观念必 然在 开放 性的网络空 间相
互发生碰撞 ,彼此较量。 二、网络舆情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 宣传 教 育 方 法 一
、
网 络舆 情 的 特 点
摘 要 :网络舆情研 究 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的新领域。结合 网 舆情 特点 ,思想政 治教育应该对说 理 络
教育、疏 导教育、感 染教育、冲突缓解教育等基本方法进行 改进。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1 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 8 3 (0 8 10 7- 2 05 5 4 20 )0 - 0 0 0 -
好 的引导 。网络 舆情具有疏导 教育的优势 ,应该很好 的利
用这一优势 ,发挥 现有 的功能 。
( 三) 典 型 示 范教 育 方 法
问题和矛盾 ,把它们解决在发展 的萌芽阶段 ,就 可 以避免 那些具有爆 发性 、破坏性 的危机 事件的发生 ,这 就是预 防
教育方 法。根据网络舆情 的现状 ,可 以催测 出是 由网络舆情 的外显性决 定的 。宣传教 育就是运用
持有某种思想政 治态度 的人数达到一定 的量 ,属 于一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现代大学生生活中,网络环境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网络谣言泛滥、不良信息传播、思想偏激等。
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和对策措施,包括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推进网络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建议。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网络信息,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未来,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问题分析、对策研究、对策措施、建议、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碰撞,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碎片化使大学生容易受到信息泛滥、不良信息的侵袭,思想受到影响。
网络匿名性和虚拟性也为大学生思想的自由发表提供了空间,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言论极端化、思想倾向性等问题。
需要深入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形成,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实践
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实践发布时间:2022-12-26T01:12:27.449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第16期作者:王鸣鹃[导读] 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影响着人们的交友与交流,很多人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社会热点新闻的了解,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了人们消遣时间获取娱乐得重要方式之一。
王鸣鹃(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摘要: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影响着人们的交友与交流,很多人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社会热点新闻的了解,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了人们消遣时间获取娱乐得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是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网络的作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有效的进行信息的筛选,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本篇文章主要以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党建于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为中心,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首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结合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推动学生思想上的进步。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实践引言现如今,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们都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社交,大学生是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未来将会面临着步入社会这一重要转折,处于学校与社会接轨的重要时刻,所以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网络舆情分析,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使其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党的思想,确定党的发展方向,跟随其不断地成长,进而在社会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做出有效的人生规划。
1 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问题1.1 高效党建工作网络舆情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予了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巨大的改变,网络信息具有非常快速地传播能力,同时数据的更新速度也是十分快的,学生进行信息甄别是难以判断其有效性。
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问题,大数据为管理人员提供了需要的信息以及数据,也使得在进行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时拥有了丰富的资源,推动了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舆情管理时更加深入的开展工作。
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新选择
青年与社会
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新选择
侯
【 摘
爽
张
旭
李
西安
磊
7 1 0 0 要 】网络舆情 的高速发展 ,使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 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机遇与挑 战。联 系网络舆情环境 下高校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工作 的 实 际 ,将 及 时 高效 的 监 测 队伍 、 专 业 系统 的教 师 队 伍 、扎 实 细 致 的 辅 导 员 队伍 、 立场 坚 定 的 “ 意 见领 袖 ” 队伍 充分结合 ,是抢 占网络舆 情环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的 关键所在 。
【 关键词 】网络舆情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队伍
“ 网络舆情 ”这一词 汇在 尚未 被广泛认 知的情况 下 ,已 对人们 的生 活产 生了不小 的影响 ,越来越多 的大学生借助这 平 台表达 自己的意愿 。 如何正确认识并有效利用 网络舆情 , 帮助大学生确立 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逐步培养 大学 生 的责任意识 、 全局意识 , 促进大学生 由 “ 学校人 ”向 “ 社会人 ” 的转变 , 是 当下高校 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 其器 ” ,高校思 想政治教 育 队伍 的建设 自然成为 了焦 点所在 。 高校网络舆 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网络舆 情 ,简单 的说就是 网络舆情在高校环境 中的 发展 ,其 主要参 与者是在 校大学生 。现代大学 生思维 活跃 、 个性 张扬 ,参与热情浓厚 、对新事 物有着极大欲望 。但学 习 生活环境较为集 中,容易产生从众 行为。在从 “ 学校人 ”向 “ 社会 人 ”的转变过程 中,经验 阅历缺乏 ,对问题 的理解易 偏执 。在步人大学前所接受 的教育 多为通识 教育 ,对 自己的 世界 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尚未过多考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 者必须充分重视高校 网络舆情 ,全 面掌握其 内容 、发展 和走 向 ,正确认识其带来 的影 响 , 关注 突发 问题 ,根据大学 生 的特 点及现实情况 ,探索新情况下高 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新路径 ,改变 旧的工作思维和方法 ,推动 高校 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 的健康稳定发展 。 二、建设高水平 、高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渠道,也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内容创新滞后于网络文化发展速度、教育方式难以有效吸引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难度加大、以及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散与整合难度大:各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资源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受到一定限制。
教育方式单一与互动性不足:尽管网络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多元化的、富有吸引力的思想互动和讨论,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深度和广度。
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与针对性不强:随着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的快速变化,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应及时跟进并保持时效性。
现实中往往出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紧密围绕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现实进行精准教育的现象。
网络环境复杂与引导监管困难:互联网开放性强、信息量大且鱼龙混杂,一些负面舆论、错误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潜在冲击。
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甄别筛选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一大难题。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而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待提高,对于网络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应当正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和需求的教育路径与方法,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为不断提高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引导学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二、基本原则坚持推进“三全育人”。
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贯穿网络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形成网络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坚持网络文化价值引领。
把握互联网的大势,主动进入、积极用好新阵地,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努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深化网络育人工作的内涵,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坚持遵循规律合理创新。
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网络发展规律,继承和发扬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适应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把握网络语境下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坚持多祥发展分类指导。
坚持“教育对象在哪里、工作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的时代感、新鲜感和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一)协同发展。
构建学生教育、服务、管理、指导等工作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网络大数据体系,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二)培育精品。
以建设网络名站、评选网络名簏、开辟网络名栏、培育网络名师为目标,大力加强网络育人,建立具有学特色的网络思政工作品牌。
(三)务求实效。
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网络,推动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强化学生主体性,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舆 情是“ 舆论情 况 ” 的 简称 。网络 舆情 以 网络 宽松性 和 匿名 性 为 大 学 生 率 真 的思 考 、 无 拘束 的
为 载体 , 以事 件为 核心 , 是广 大 网民情 感 、 态度、 意 情 感 表达 和便捷 的沟通 提供 了 良好空 间 。在 互联 见、 观点 的表 达 、 传播与互动 , 以及 后 续 影 响力 的 网上不 同学 生 的意 见 经 过 广 泛 交 流 、 碰撞 、 退让 、 集 合 。随着 我 国 网络 信 息 化 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 融合来 进行 彼 此 较 量 、 修正 、 融合 , 进 而 形成 一 个
高校 思想 教育 工作 者们对 于 网络 舆 情 的管 理 和 控
制带 来许 多新 的影 响 和 挑 战 。 因此 , 在 当前 的 网
( 二) 高校 网络舆 情 的特 点
网络舆 情作 为 一 种 新 兴 传 播 媒 介 , 以其 独 有
受到大 学生 喜爱 , 这既 给 高校 思想 政 治 工作 络化 生存 状 态 下 , 必 须 对 高校 网 络舆 情 与大 学 生 特 性 , 也 提 出 了新 的挑 战 。要 做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 关 系 进行 分 析 研 究 , 积极 主 动 把 提供 了一 个新 的领 域 , 好 学 生思想 政 治 工 作 , 就 不 得 不 了解 网 络舆 情 的 握 当前 网络 舆 情 方 向 , 应 对 网 络舆 情 给 大学 生 思 把 握其 特 征 , 因势 利 导 , 才 能做 好 网络 舆 情 想 动态带 来 的 影 响 , 开 辟 大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特 征 ,
高 校 网络舆 情 悄 然 兴起 , 并 逐 渐 成 为 当前 网 络 环 个 网络舆 情 。从 高 校 网络 舆 论 形 成 的过 程 来 看 , 境 中政 治力量 的一个 重 要组 成 部分 。而作 为 网 络 政 治 问题 的敏 锐 提 出、 社 会 热 点 问题 的触 发 以及 社会 生 活重 要 主体 之一 的 当代 大 学 生 , 由 于其 活 与师生 利益 密切相 关事 件 的引 发是 形成 高 校 网络 跃 的思 想动态 、 众 多 的涉 网群体 等 独 特特 点 , 也 给 舆 情 的几大 重要 原 因。
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近年来高校的突发事件大都跟网络舆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对策的研究,对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以人人网为例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刘毅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为舆情作出如下定义: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1]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关于舆情的定义。
所谓大学生网络舆情就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贴吧、论坛、网站等各种网络平台,针对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校园管理及学校生活等方面发表言论意见,从而形成倾向性的意见、态度或者情绪的总和。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原因1、焦点、热点问题的激发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当有社会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出现时,大学生出于猎奇心理会极其关注并且进行讨论。
尤其是出现国际问题、社会治安问题、腐败问题时,更能激起大学生心中热血,是触发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导火索之一。
大学生面对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初可能只是某人或者极少数的意见,随着建议和言论的扩散和传播,更多人会更认可或者认为某种观点与自己的想法有了交流和碰撞,这时个人意见会转化为多数人的意识,就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明确指向性的网络舆情。
2、大学生对高校管理及学生根本利益产生意见的拓展除了社会焦点问题以外,大学生最关注的就是自己周围的学校生活,比较普遍的就是高校管理以及与大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事件。
如在人人网上,一个大学因为学校的食堂饭菜涨价,一位学生发表了一个状态,号召大家在某年某日这一天大家集体不要去食堂吃饭来抵制食堂饭菜涨价,相信这位学生在发表的初期是没有想到这样的效应的,成百的学生转发了这条状态,并且在宿舍班级相互转告,在这一天真的做到了食堂“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情境,且不说这个方法是否合适、有效,但是网络在这个时候的的确确做到了在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集体舆情,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效果。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任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高校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学生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成为迫切的需求。
如何利用网络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支持。
共2000字。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随着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创新,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加及时地关注和回应网络舆情,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辨别真伪,做到理性思辨。
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高度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浅谈网络舆情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种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 ,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对人们
的思 想观念 产 生 了重 大影 响 。网络舆 情是 指在 虚拟 的 网络世 界 中 ,多数 网 民针对 自己关 心 的或是 与 自 身利 益相关 的 ,网上 传播 的或 者现 实生 活 中的某一 焦点 或热 点 问题 , 持有 的具有 明显 倾 向性 的思想 、 所
4 .网络舆 情 的 形成 与 发展 为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 QU I H 一6 AO JANS E 2
浅谈 网络舆 情 下的 大学 生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
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 了鲜活的原始材料
高校 思想 政治 教 育工作 者 通过关 注 网络舆 情 的 形成 、 发展 , 能够 迅速 、 准确 地 把握 大学 生思 想发 展 动态 , 掌握 大学 生们 究竟 在关 注什 么 。 当较多 的学 生 针 对某 一 突发 事件 发表 情绪 化 的意见 甚 至表 现 出有 可能实 施 过激行 为 的倾 向时 ,思 政工 作者 应根 据 网
能, 为大学生学习、 生活提供服务 , 多做统一思想、 解
疑 释惑 、 理顺 情绪 、 解矛盾 、 聚力 量 的工 作 , 化 凝 不断 提 高 网络思 想政治 教 育 的公 信 力和 亲和力 ,增 进广 大 青年学 生对 网站 中思 想 内容 的认 同。 二是 要 把握 网络舆 情 的运行 机制 ,加 强对 高校 网络 舆情 的监 管 和引 导 。高 校 网络舆 情 的运 行机 制 通 常包括 酝 酿 、 始 、 起 扩散 和整 合 四个 阶段 。教 育工
1 .充 分 认 识 网络 舆 情 对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 工
作 的 重要 性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05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一:某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成功经验
01
实时监测与预警
该高校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员配合,对网
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舆情风险。
02 03
快速响应与引导
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该高校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包括发布官方声明、组 织专家解读、开展心理疏导等,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有效引导舆论走向 。
VS
未来展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校 网络舆情将会越来越复杂,需要进一步加 强研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网 络舆情引导策略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面对负面舆情时,该高校有时过 于强调辩解和回避,忽视了公众的 知情权和关切点,导致舆论不满情 绪加剧。
缺乏学生参与
该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 生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缺乏参与感和 归属感,导致舆情引导效果不佳。
案例三
建立区域联盟
该高校与周边多所高校建立了网络舆情引导区域联盟,共 同制定舆情引导策略,分享经验和资源,形成协同作战的 局面。
共享技术资源
联盟成员之间共享网络舆情监测技术资源和人才队伍,提 高了整体监测水平。同时,通过跨区域的合作交流,各高 校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时更加从容。
开展联合培训
联盟定期组织网络舆情引导培训活动,邀请业内专家进行 授课和指导,提高成员单位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水平。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浅议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 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 , 高校 网络舆情对大 学生产 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 , 可以使 我们有针 对性地 开展 思想政 治教 育
【 关键词】 高校 ; 网络舆情 ; 大学生 ;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 .网络越来越成 为各种思想交 锋 的前 沿阵 地 。一方 面, 人们借助 网络, 能够更加便捷 地了解社会政治生 活 。 更加 直接 地表达个人 观点和意见 : 另一方 面 . 网络 中种类 繁多 的信息 能够 随时对人们 的思想观念产生影 响. 尤其 是网络舆情对公众 的影响值得 高度关注 。 本 文所述的高校网络舆情 . 就是指以高校师生为主的群体 . 通过论 坛 ( B B S ) 、 电子邮件 、 博客 、 微 博等 网络平 台 , 对关 注的各种 社 会现象和问题发表评论和意见 . 并且往往带有 这个群体倾 向性 的态 度 和情绪 。高校 网络舆情是直接获取学生想 法和意见的重要途径 。 分析 其形成 和特 点 。 研究其 与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 育的关系 . 具 有重要 的理 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项目 钠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科技
・探索・ 争鸣 来自浅议高校 网络舆情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包 立辉 龚 汉明 ( 北 京信 息科 技大 学 , 中国 北京 1 0 0 1 9 2 )
【 摘
工作。
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大学生 . 他们有较强 的创新能力和 自 我意 3 高校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 策 识. 既对社会热点问题反应高度敏感 , 又容易接 收新思 想 , 还喜欢通过 网络虚拟环境 自由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 发表言论。 值得注意 的是 . 3 . 1 充分认 识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的重要性 .占领网 他们的价值观 、 人生观 尚未完全定型 。 社会 阅历不 多 , 对事务 的认识缺 络主阵地 。 高校要努力打造一批有特点 、 有 吸引力 、 有影 响力 的校 园思 乏理智客观 的分析 . 一旦 对某些事件 的反应 比较集 中和激烈 . 就会产 想政治 主题教育 网站 , 牢牢把握正确 的网络舆情方 向。针对大学生关 生非理 陛行为 . 引发群 体性突发事件。 注的社会 特点和难 点问题 . 积极展 开宣传教育工 作 . 解答大 学生的疑 能够发展 演变为高校网络舆情 的事件背景较 为复杂 . 主要有 以下 问, 澄清一些是非混淆 的观点 。 帮助其明辨是非 要不断增强网站 的特 几类: 第一 , 大学生 对 国际 、 国内舆论环境 、 热点 问题 特别关注 , 比如 : 色, 吸引学生主动去浏览 . 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 引导 、 中国与周边 国家 的关系 , 外交 方面受 困 , 国际争端 , 国 内的民生问题 、 潜移默化 的作用 。 腐 败问题 等等。第二 . 学校的政 策、 环境 、 服务等关系 到大 学生群体切 3 . 2 建立 和完善 网络规章制度 。 如 网上信息发 布规范 、 网上信 息审查 身利益 的问题也 容易 引起关 注 . 进 而形 成群体性 的讨论 。 第三 , 大学生 和监管制度 , 舆情预警和干预制度等 , 使高校在 网络管理 上有法 可依 、 对 自己学校的形 象、 未来 的发展 、 学 校的声誉 和社会 地位 等非常关 注。 有章可循 。把握 网络舆情 的运行机制 . 要进行积极 引导 。 做 到防微杜 高校 网络舆情有 以下特征 : 第一 , 丰富性 和多元 性。 大学生生活地 渐 , 防患于未然 。 在 网络论坛 中进行正确主流观点的回帖 , 把负面效果 点 比较 集中 。 一般 为校 内公寓 , 信息来源 非常广泛 , 同时 , 大学生 思维 降到最低 ; 对于积极性的网络舆情 , 要充分发挥其正确 的导向功 能 , 扩 活跃 、 敏感 、 接受新 事物快 , 价 值取 向 日 趋 多元 , 这样 就造成 了高 校网 大舆论范围 , 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从 而拓宽 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 的空 间。 络舆情丰 富多元 。如 : 国内外 、 校 内外 、 政 治军事外交经济法律等 等问 3 _ 3 加强 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工 作队伍的建设 .提高 他们 的政治素养 教育部 明确提 出: “ 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 题. 都 能成 为大学生关注 的热点 , 进 而形成 网络舆情 。第二 , 舆情 具有 和工作水平 。 时 间的突发性和传播 的迅捷性 。互联 网是一 个开放 、 即时、 互动 的平 平 、 熟悉思想政治工作 规律 。 又能较有效地 掌握 网络技术 . 熟悉 网络 文 台. 一些热点信息会 被大学生群 体快速地浏 览 . 并针对 这些事件第 一 化的特点 , 能够在网络上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队伍 ” 高校要组 建 时 间通 过网络发表 自己的观点 . 积极讨论 . 进 而诱发大 量的大学生 网 支 由相关 领导、 教师、 技术人员 、 辅 导员等组成的既专业又稳定 的工 民参与其 中; 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 , 大学生更 多借 助互联 网进行交流 , 作队伍 . 成 为网络意见 的主导 者 . 及时疏 导和澄清一些敏 感话题和不 个体性 的意见通过 网络会迅速壮大 . 形成强大 的舆论力量 。 实言论 , 较好地进行话题 引导 和方 向控制 。 在信息 化飞速发展 的今天 . 网络舆情广泛 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 2 高校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影响 的思想 。 这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 , 既是机 遇 . 也是挑战 我们 根据 实际 , 采取及 时 、 敏感 、 稳妥、 高效 的措 施 . 把思 2 . 1 目前 . 大学 生群体是中 国网民的主体 . 他们既是高校思 想政治教 要树 立阵地意识 , 育工作 的对 象 . 又是高校 网络舆情 的主要参 与者 。 面对 网络 这个相对 想 政治教育与 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 做好关乎未来的工作。 ● 自由、 极度 自如的平 台. 上至 国际局势 、 国家大事 , 下到宿舍管理 、 生 活 琐事 . 都 可以使大学生在 网络上 引起 强烈反 响和激烈辩论 。 他们只需 【 参考文献】 1 ] 鲁雷 , 谌兵 . 健 全网络舆情 工作机制 提高思想政 治教育实 效『 J J . 政工研 究动 点击 鼠标 和键 盘 就可 以随意隐蔽地 发表 自己的言论 . 这在很 大程度 [ 态, 2 0 0 9 , 2 3 . 上刺激 了他们 毫无顾忌 的潜在心理 . 从而极易形 成负面 的、 消极的 网 [ 2 ] 巢桂芳 , 张永林 . 高校 网络舆 情下的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f J 】 . 时 络舆情 。因此 .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高校 的思想政治教 育工 作带来 了 代教育 . 2 0 1 1 , 3 . 新的要求 。 [ 3 ] 胡波. 网络舆 情对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 的影 响和对策 [ J ] . 人民论坛 , 2 0 1 2 , 1 1 . 2 . 2 和传统媒体舆论相 比 . 网络舆论 的传播速度非 常之快 . 更 打破 了 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从时间上看 。 网络舆论可以做到随到随发 . 特别是 [ 责任编辑 : 周娜]
网络舆情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02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习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需要。
在新媒体时代下,所发生的各种重大新闻事件都会通过网络新闻、微博、公众号等载体,迅速形成具有民意反馈作用的网络舆情,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网络舆情作为当今社会民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特点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受众在网络领域通过网络语言和其他方式,围绕社会公共事务性的热点或普遍关注的议题所表达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集合。
网络舆情是网络受众对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和现象在网络空间的一种群体性社会心理反应,是网络言论和行为交互作用的产物。
网络舆情的形成条件社会热点、焦点、敏感性的议题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前提条件。
网络舆情必须有一个网络受众共同关注的议题,网络舆情的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议题的敏感性和活跃性。
社会突发事件很容易形成社会舆论焦点和热点,正如在2020年初全国所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多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人们在网络上可以了解到最新疫情资讯并展开了广泛讨论,因此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便迅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形成了最新的网络舆情。
广大网络受众参与议题的讨论、辩论等虚拟活动是网络舆情形成的主要条件。
一般来说,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从由来、酝酿、逐渐发展壮大、达到顶峰、消退等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始终离不开网络受众之间的交互作用。
微博热搜榜本身是互联网信息流的集中体现,反映着大众的关注所在,另一方面也发挥着舆情的导向发酵作用。
据热搜统计显示:2019年12月31日“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首次登榜,只引发大家间歇性的关注,一月份上半月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未上榜,但在2020年1月17日后杜 媛(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摘 要:网络舆情的引导方式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实践而成的方法,越来越受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教育
294 2015年21期在网络舆情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赵子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网络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给网络舆情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积极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借助网络技术和手段,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同时,避免其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维护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21-0294-02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的推广有利也有弊,利用的好,就能造福人民,利用的不好,网络就是滋生犯罪的温床。
如今,网络成为了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新手段,提高了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但同时,网络为犯罪、诈骗和不良信息提供方便。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教育者对教育信息进行严格的整理和选择之后才灌输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方式能有效控制不良信息的来源和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教育信息具有单向性和可控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教育者主观思想的人为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教育主体的权威,但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缺乏实践体验。
随着网络在全球的深入推广,传统的教育模式早已淘汰于历史的洪流之中,遵守传统的教育者的权威性和信服力日益下降。
面对这种变化,教育者先接受新的信息就拥有宣传、解释的主导地位。
网络信息的开发性和多向性提高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以及选择的范围和种类,这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思想变复杂、隐晦、间接,对教育主体的素质要求变得更高。
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挑战。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更新的速度快,使得大学生在面对这种快餐文化时需要更多地时间对信息进行判断和思考,但是网络的快捷往往导致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缺乏思考,造成接受信息的盲目性。
网络为学生群体带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能够满足学生群体各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导致缺乏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学生沉迷于虚化的网络世界,为学生群体“三观”的正确形成和信仰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开始倾向于非主流,拜金、啃老、未婚先孕、道德低下是近些年来大学生群体多发的现象。
第三、教育方法的改革潮流。
众所周知,网络化的深入推广既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时代性的难题,也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改革的契机,其中,教育方法的革新就是有网络化带来的产物。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革新思想教育的手段成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另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以及法律对网络言论的法律法几乎是空白,大学生可以在网络就关心的热题或校内的重大的事件自由发表意见。
2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正以不可比拟的速度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这在人类文化传播的形态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形成了正面的冲突与矛盾,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开放、平等、互动等特性。
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
从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可以看出,网络给少部分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的伤害。
他们长期沉溺网吧,食欲不振,生物钟紊乱,有些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
互联网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负面的影响。
色情视频、暴力恐怖事件、网上犯罪等在网络上快速传播,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积极健康的网络舆情能够激发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
比如,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当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学生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2012年的保钓事件,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市民都手持国旗在街上游行对日本的买岛行为表示抗议。
其中发起者大部分都是大学生。
3 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构
3.1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
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者应该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的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才能教育好大学生。
3.2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当前高校对网络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使得许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同时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些淫秽、暴力信息,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网络素养,使大学生对网上的不良信息和网络游戏有辨别和抵制能力。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
所以大学生本身也要注重自我教育,不能光靠高校教育者灌输式的理论教育。
3.3 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高校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舆情信息预警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避免负面网络舆情的影响。
其次还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处理,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广播、校园BBS等发布正面权威的信息。
高校还应将网络道德教育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价值观。
3.4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建设
高校应为学生和老师构建一个网上交流平台,方便师生、生生进行交流。
可以使用个人主页、校园BBS、QQ群等平台,也可以在学校专门设置一间网络舆情交流教室。
这样老师和学生就可以在聊天室里进行交流,对当前重大新闻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可以借助这样的平台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老师可以在聊天室内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5年21期 295
3.5 要不断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增强沟通能力
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思想和情绪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激烈的波动和变化,而且很容易借助于网络的涟漪效应得以扩大和夸张,导致群体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即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双“鹰眼”,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细微变化做出有效的判断,掌握事态发展的动向。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沟通能力。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关系、实施影响的前提。
3.6 提高创造力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环境的重要特征,因循守旧、固守成规、固步自封终将会被时代所抛弃。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4 结论
当今社会,网络的在迅速发展与普及,网络化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大学生是
网络社会的主力军。
网络正在使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转变,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网络丰富的信息及网络的虚拟性、多样性等特点,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他们拥有享用不尽的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1]肖翠英.网络舆情视域下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J].文史博览(理论),2011(6) .
[2]郝英杰.论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技术构建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
[3]韩玮.网络舆情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4]钟涨宝,聂建亮.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管理,2011(5).
[5]周建胜,范志轩.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及引导处置机制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
(上接第 293 页)
行政行为,即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对行政相对人施行给付、处罚、确权、许可、奖励、强制等行为,以及由这些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后果,以及对行政侵害的公法救济。
这种“内”“外”有别的学科分工,从管理和法学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行政活动进行研究,分别满足了既加强政府职能,又保障基本权利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公平的需要。
5 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体系,但从各自的产生背景、研究目的和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等许多方面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这些联系以及它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又决定了它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法治化进程中承担着一致的任务。
这两个学科之间不仅是简单的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而且更是一种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唐桦.公共管理学的法律途径及教育整合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5).
[3]刘文静.论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互动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