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与对策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一)供给角度分析1.供求关系。
根据劳动市场理论,如果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就会造成大量的劳动力资源闲置。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49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生的供给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使得大学生的竞争力日趋激烈,就业状况日益严峻。
再加上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开始倒闭和裁员,使得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
2.工资影响。
根据市场供求理论,工资水平的上升或者下降与劳动力这种商品供求关系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当市场上的劳动力越多时,工资水平则会越低。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的价值相应的变得较低。
3.偏好影响。
当偏好主要是指供求双方提供工作的期望,前我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处于双向选择,双方都有权利选择或拒绝对方,例如大学生在考虑一份工作时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工作水平、工作环境、晋升空间等都会成为他们就职的因素,如果有一项不符合他们的期望,就可能拒绝就业。
用人单位也会对应聘的学生进行考虑,如果学生的各项素质不符合他们的工作岗位需求,同样也会拒之门外。
(二)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分析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在选择对方时都会考虑成本和收益,就用人单位而言,他们主要总是希望给大学生最低工资,而希望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因此在面对一个能力较低又缺乏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和一个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高但是学历较低的求职者来说,他们往往喜欢聘用后者,这样他们一旦被聘用就会选择立即上岗,不仅立马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且还会给企业节省大量的培训成本。
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在高校需要接受3-4年的高等教育,共需要花费5万左右,这其中还不包括这3-4年的机会成本,因此他们希望毕业后能够寻找一份薪水比较高的工作,从而能够将在大学期间的成本尽快的收回来,因此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往往都比较高,当一份工作与他们的心里的期望较大时,他们往往会拒绝就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1. 前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竞争压力巨大、招聘标准高、薪资待遇和个人要求不匹配、职业发展瓶颈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
2.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一些必备的能力和技能,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成功率。
为此,应该将促进大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
2.1 增强职业技能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可以注重课程设置,增加职业技能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等。
学生到企业实操、参与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和经验,同时也有机会与企业了解就业市场信息,更好地形成职业规划。
2.2 提高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关系到一个人的职业发展。
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英语课程和职场沟通技巧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同时树立大学生语言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细化专业课程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学校可以把一些通识必修课程比如“综合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等细化到各自专业课程当中,如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增加“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数据库管理”等针对专业分支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
3.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招聘需求和用人条件,同时企业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毕业生的情况。
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可以到学校与学生对接,或到学校举办招聘会,让大学生有机会了解常见岗位的招聘需求,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增强信心和就业意愿。
4.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享受就业服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描述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描述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总是埋怨找不到工作,社会的专场招聘会、学校的校园招聘会、网上招聘会,多种途径都尝试了,但是令学生们自己满意的工作却是寥寥无几,或者根本找不到。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很顺利,但是在实习期间或者鉴定合约的时候往往出错,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我国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正确归因,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是因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导致就业难。
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转型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形成大学毕业生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①大量新增劳动力的出现,必然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竞争压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加大的这几年,正好赶上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不断涌出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和原本的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相互交织,就业人数一时总体提升,市场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21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已经突破记录高达1000万人,但是依然存在14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2021年国家提供了就业岗位总数大概有1200万左右,但与此同时社会新增就业人口达到了2400万人,这样比较下来,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岗位需求,大学生虽然学历较高,但就业经验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形势。
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
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扩大,一方面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和地区不要毕业生或者无经验就业人员,还有就是大学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和乡镇却是招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出现岗位无人问津的现象。
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提案
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提案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达到了280万人,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与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
2005年,政府公布的该年大学生就业率是84%,即使以这个数字来计算,当年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人数也达到了四十万之众,这还不包括那些立志考研的考研专业户、将户口迁回原籍挂靠单位的事实失业者,以及为数众多的工作不稳定的毕业生。
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给大学生就业也带来巨大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由多方面因素互相叠加所致。
(一)社会原因:1、就业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但是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
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2、高校连年扩招,学校毕业生短期内迅猛增长,而社会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3、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本价格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毕业生就业信息不灵,就业成本高,就业难度大。
4、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处于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岗位,使我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就业岗位和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
(二)高校原因:1、高校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培养的学生不是社会迫切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毕业生普遍缺乏适应社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
2、部分高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人才供求过剩;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专业划分过细,专业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专业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结构性矛盾突出;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与日俱增,我国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社会性大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还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性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措施著名的物理学家杨福家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讲到:“‘大学’意味着普遍性、普适性、世界性、宇宙性。
一流大学正是群英汇聚的殿堂。
……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探索奥秘、追求真理、实现梦想的地方。
”可见,大学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的基地,而近几年我们却尴尬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
据2021年12月28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创历史新高,使得今年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改变以往的工作策略,应势而上,知难而进,在准确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造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
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不仅需要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校、企事业单位等的关注,与其本人有很重要的关系。
1.盲目扩招,引起供过于求。
自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大学生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增长,但经济发展缓慢,用人单位的数量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部分产业对劳动人员的需求数量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一些民营企业举步维艰,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大幅度降低人力资源的补给,减少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在招聘的时候通常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
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计划
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计划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继续增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社会各界需要采取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就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计划目标本计划旨在为大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帮扶,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
具体目标如下:1.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行情和政策,指导他们择业方向和就业规划。
2.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企业。
3.提供职场技能培训,如面试技巧、职业素养等,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4.提供就业推荐、推荐适合大学生的企业和岗位,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实施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计划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招募专业就业指导老师和就业辅导员,他们将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面试技巧和就业咨询。
2.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为大学生提供实用的职场技能培训,如公务员考试、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规划等。
3.向企业推荐大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4.建立就业推荐平台,鼓励企业面向大学生公开招聘,并对推荐并被录用的大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预期效果经过本计划的实施,我们预期可以达到如下效果:1.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明显增加,就业率显著提高。
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帮助他们吸纳更多的大学生。
结语“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计划”将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辅导和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取得美好的成果!。
浅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应对就业难的问题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年第6期Popular Science 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梦想,能够考上大学就会有美好的前途和未来。
然而,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断地涌向社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大约600多万高校大学生毕业,然而在遭受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是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下,各行各业的岗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难上加难,更加需要我们的高效和社会共同努力来帮助他们去正确应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顺利就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随着我国就业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由以前的国家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实现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既要面临严峻的就业新形势,又要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考验,更要承受体制和就业观念转变所带来的压力。
尤其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当代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成为整个社会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形势下,随着全国高效的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迅猛增加,就业人数也就越来越多,各个岗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出国留学生大量回国更是加剧了与社会供需之间的矛盾,这是当前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问题。
2.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方面。
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代许多大学生表现出焦虑不安、思想浮躁、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等就业心态,认为自己是社会不可多得的人才,既要求工作轻松,又要求工资待遇高,稍有不如自己意的地方就立马跳槽,这种频繁的更换岗位是在人为地制造就业困难。
3.当代大学生很多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很少去主动思考自己的未来目标是什么,大多数大学生都很茫然,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导致毕业以后找工作遭遇四处碰壁的尴尬境地。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开展,大学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开展,社会竞争日趋剧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自1999年大学生开场扩招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
通过对近两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的统计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例如,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为610万,10年则到达了630万,2021年毕业生总数将突破650万。
这个数字是庞大的,特别是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局部学校盲目扩招导致的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益凸显,我国高校的大学生面临比拟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教育制度和就业政策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当前教育制度上的缺陷密不可分。
大局部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据局部高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缺乏七成,甚至有局部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或者因为社会关系,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这些都与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
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学校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别的学校需要的人才也出不去;有的学校追逐热门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付,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其次,政府的就业机制还不完善。
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长期以来困扰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壁垒和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着。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大学生就业难题也愈加凸显。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较为复杂,存在着产业结构、人才市场、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提出一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设性方案,并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
一、加强职业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且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培养质量不如理工类大学。
不仅如此,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也相对传统,未能及时调整并适应市场需求,使得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时不能够满足市场对应聘者的要求。
建议探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增强教学质量,增加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鼓励高校逐步设置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
二、促进公平竞争目前很多大学生求职时,存在着高学历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的现象,而以社会阶层背景和人际关系为导向的情形,则更加突出。
建议在职场竞争中,政策应更加注重公平竞争、多元化的场景,落实包容性发展的思想,推进以学历、实力、拼搏为评价体系的职业评估机制。
三、鼓励创业创新高校学子缺乏职业能力并不一定会导致就业困难,同样的,许多人也在等待自己的机遇。
因此,为了培育创业创新的氛围,带动人才在学习期间积极学习相关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从而在毕业后创业并开创事业,建议政府和院校加大对创业和创新形式的扶持和鼓励,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政策扶持,让大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加强就业指导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就业指导也是当前减缓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这也是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组织学生们走出校园去了解市场的需要,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努力提高求职竞争力。
建议加大对硕士研究生和在企业内打工实习的大学生的实践和经验推广,建立和完善和与各类企业的校企联合模式,并推行“企业研究生”等相关项目,增强大学生与企业的交流互动。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现代人才市场的发展方向是让大学生能够做到“最低保障,最多拓展空间”,这也就需要社会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来确保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1. 问题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我国仍然非常突出。
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局面。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就业岗位不够:当前,在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经济下行等原因,能够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的数量却不够。
2.大学生就业水平不高:在我国不少高校中,应试教育的倾向比较明显,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水平不足,导致就业难。
3.就业信息不对称:市场上的各种就业信息存在着不对称的问题。
这使得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用人单位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应聘者。
2. 提出建议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2.1 多元化就业渠道当前的大学生就业仍然比较单一,大多数同学盲目追求着在大型企业和名企中就业,而往往忽略了其他更多元的就业渠道。
因此,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其他就业渠道的扶持力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创业孵化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支持和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2.发展社会组织:通过发展多样化的非营利性组织,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服务。
3.推广公益岗位:在政府等部门设立一些公益岗位,鼓励大学生报考员工等职位。
2.2 组织职业规划和招聘会职业规划和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建议在高校中加强职业规划和招聘会的组织力度,提高把握求职的机会。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在大学中开展关于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的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
2.加强招聘会组织:在大学中举办一些招聘会和职业开发峰会,邀请各类企业和负责人到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多样化发展路径。
2.3 建立健全的就业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就业体系和就业保险机制。
这种体系可以为失业毕业生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帮助。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这不仅给个人带来了困扰,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此,我提出以下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提案。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1、就业市场供需失衡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众多,而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特别是在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等,毕业生数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使得竞争异常激烈。
2、就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较高,而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往往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导致就业结构出现失衡。
3、大学生自身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
同时,一些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难以适应职场的要求。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高校教育体制存在不足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不够全面和深入,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制定职业规划和提高求职技能。
同时,社会上的就业服务机构也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3、经济形势的影响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企业的招聘需求减少,就业机会相应减少。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面临经营压力,招聘规模缩小,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4、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一些大学生对就业期望过高,过于追求稳定、高薪、舒适的工作,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行业就业。
这种就业观念的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1、优化高校教育体制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新2021中国最新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
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
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
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
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2021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探究范文2
2021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探究范文 2013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又一次引起社会对我国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的广泛关注。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籍大学生的比例仅为17.7%,而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达30%以上,这表明,近30年来,农村籍学生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下降了近一半。
不仅如此,在重点大学招收的新生中,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例同样呈下降的趋势。
例如,北京大学新生中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例从1978—1998年间的20%—40%,下降为2000年以后的10%—15%。
一项针对北京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的家庭背景调查表明,在2003级本科生中,农民子女仅占10.6%。
关于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的原因,学者们从教育成本、教育收益、大学生源的城乡比例、城乡教育差距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高等教育收益减少、农村适龄青年人口减少、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等。
无疑,以上观点各从某个侧面揭示了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的成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然而已有研究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在2000年以后更为显著,而2000年以后也正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时期,那么,“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是否具有某种联系呢?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就业难的角度,探讨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
一、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城乡大学生比例的作用机制 逻辑上,“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的另一面是“城镇籍大学生比例上升”(两者概念不同,前者是一个动态现象,后者是一个静态现象),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城乡高等教育需求差距扩大”。
教育需求包含教育消费性需求和教育投资性需求两方面,需求不同于需要,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因此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高等教育收益(包含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高等教育投资风险、高等教育成本(大学学费等)、家庭收入水平等,其中,教育收益和家庭收入水平与教育需求是正相关,教育投资风险和教育成本与教育需求是负相关。
2021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及解决方法
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 don't be so tire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及解决方法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高校扩招学生涌入就业市场后,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__试就其原因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从市场就业环境看(1)毕业生供需矛盾加剧。
据教育部统计,随着大学扩招的展开,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
20__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__年已增至495万,20__年达到559万,而20_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将超过600万。
毕业生人数每年的大量增加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势必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其一方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
2.从高校来看(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
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
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
委员提案提速大学生就业
系 列的新 情况 、新 问题 。一是 形势 严
多方 收集 就业 信息 , 时发 布就 及 空 间不 可避免 地受 到很 大挤 压 。二是 任 形成 提案 后 ,他又 数次 和郑 州 大学 就业 络 资 源 , 有效促 进就业率 的提 高 。 务艰 巨 。 年我省 大 中专 毕业生 达 5 万 指导 中心 负 责人交 流 商讨 ,几 易其稿 补 业 消息 , 今 1
会 的看 法 和对人 生 的态度 ,影 响毕业 生
调 , 业这 时候 应 该挖 掘就业 潜 力 , 企 提供 凋或从 社 会上 招聘 一些 临时 性工 作人 员
要根 家庭幸 福 , 产生 一 系列 的社会 问题 , 接 就 业 岗位 , 直 乘此 机会 加 强人 才储 备 , 逐步 才能维持 正常 的T作 。因此 他建议 , 据经 济社会 发 展 的需 要 ,有计 划地 增加 影响社会 和谐 稳 定 ,而且还 会 减弱社 会 建设 一 支 自己的 、 定 的工程 师 队伍 ; 稳 建 各 界应对 危机 的信 心 ,也 容 易形 成新 的 立 和发展 自己 的研 发体 系 ,逐 步创立 自 公 务员 招 收的 数量 ,为党 政机 关补 充年 并 以 “ 书无 用论 ” 影 响高 等教 育 的发展 , 读 , 影 主知 识产 权 的拳 头产 品 ,为 企业 的进 一 轻 工作 人 员 , 主要 面 对高 校毕业 生 ,
内外环境压迫就业空问
融危 机 的冲击 , 济发 展蜗 步艰 难前行 , 经
强培 养社 会急 需人 才 ,防止 人才 资源 浪
这也直接 给 高校毕 业 生就业 工作 带来 了
就业 市 场 在 大学 生 就 业 过 程 中 , 起 大学 生 就业有 多难 ,作 为 高校 的教 着特 殊而 重要 的作 用 。因此各 级 政府要 峻 。受 国际 金融 危 机影 响 ,0 8年 我 国 育 者 、管理 者 ,朱 诚 身委 员有 着切 身感 20 加 确 G P增 速 下 滑 了 4个 百 分 点 ,河 南 省 受 , 一关 系 国计 民生 、 D 这 社会 稳 定而 自己 重 视 就业 市场建 设 , 快信 息化 步伐 , 保 就业 信 息渠道 畅通 ,以此 提高 就业效 G P D 增速 也应声 回落 了 2 个百 分点 , . 5 经 又 身涉 其 中的 问题 ,就 时刻 萦 绕在 他 的 济下行 的压力 进 一步 加大 ,就业 的增 长 脑海 。在 多 次走访 学 生 、 调研 企业 , 初步 率 。各 高校 就业 指导 中心要充 分利 用 网
议案提案线索撰写范文
附件:议案(提案)线索撰写范文:关于加强我市就业工作的提案就业是民生之本,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的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一是就业供求矛盾逐步显现。
预计2009年需就业人员总量约21.5万人,而从劳动力需求情况看,我市部分经济指标增幅趋缓,预计今年新增就业岗位为12万左右,退休等因素将产生约1.5万个岗位,就业岗位还缺8万个左右。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目前,我市重点产业技能人才缺约13万人,高技能人才缺约3.6万人,低技能岗位也出现招工难问题,如餐饮服务岗位求人倍率高达12.6:1。
三是企业岗位流失严重,用工需求呈递减趋势。
我市部分企业岗位流失严重,息工待岗人员增多。
2008年前10个月,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岗位量同比减少8.4%。
同时,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中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隐性失业人员,也是潜在的隐患。
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逐年加剧。
一是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今年就达5.5万人,按初次就业率70%计算,将有1.65万毕业生不能按期实现就业。
二是企业需求下滑,就业空间相对紧,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减少。
三是高校教育仍然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
五是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压力增大。
我市约有3万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多数为大龄的技能单一人员,就业援助工作难度大。
二、几点建议(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要将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对增加就业岗位贡献大的重点项目,充分考虑政策扶持项目对就业岗位、人力资源配置和职业技能培训等需求情况;要全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拓展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要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和引导他们向规模化发展;要注重就业基地建设,鼓励多种形式就业。
(二)努力稳定职工队伍。
2021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The wind blew hollowl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2021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篇一:关于高学历与就业的调查报告2021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研究目的高中生的努力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有一个较高的的学历,继而获取一个好的职位。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中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进行思考,高学历是否等于高就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了高学历是否就等于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关系到高中生的未来。
因此,我们组进行了调查,对高学历与高就业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法:我们通过对高三学生何老师及在校大四学生的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的分析,加上我们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综合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调研项目1、对现中学生与老师的调查分析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而高考后对于大学及相关专业的选择更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那么,它他们对于高学历与就业的关系到底怎样,我们对100名学生10位老师.调查数据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和老师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有关,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无关,只有一位老师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无关。
由此可以得出,在未进入社会的在校高三学生眼中,高学历与与高就业有很大关系,在大多数老师眼中,高学历与高就业有关系。
2、对现大四学生的调查现在的大四学生已经直接面临着就业问题,因此,我们对100名大四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现大四大部分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有直接关系,有小部分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无关。
因此,从整体上看大四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有关。
3.相关资料观点及看法很多人都认为有了高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继而捧起金饭碗。
然而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不仅仅是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拥有较多知识的高学历人才也正加入到失业大军中。
现在揣着大学文凭在人才市场上屡屡碰壁者绝不稀罕。
据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处的有关人士说,高学历失业的人群中毕业即失业的人要比就业以后再失业的多。
最新-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最新-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1案由: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xxxx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
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7.7%,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只有69.5%,两者就业率相差18.2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在就业质量上,农村大学生想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也比城市大学生遭遇更多困难。
城市和农村大学生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为47.8%和31.1%,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则分别是10.4%和2.5%。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人才的巨大浪费,使他们失去了上升流动的机会,还将会激化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引发不稳定因素。
另外,农村大学生就业难还会助长农村中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使农村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拓宽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就业之路,不仅是帮助农村大学毕业生,更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必然举措。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社会流动固化的系统性弱势。
当前社会流动固化情况较为明显,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之前的人生阶段就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就业难是其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的必然结果。
这个系统包括他们的童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以及所获得的就业支持体系等。
这反映出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不平衡,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镇和乡村的文化、经济特别是教育的不平衡,加之教育的精英化、效率化更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教育机会、就业竞争力培养方面的差距。
二是农村大学生就业支持乏力。
在获得就业支持上,农村大学毕业生也处于劣势。
一方面,他们多集中在二本三本院校,而一些好的就业岗位则仅限重点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和视野的局限,来自农村的学生和父母对所学专业及其就业前景的了解、对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的掌握都要少于城市家庭出身的学生,就业准备方面不如城市学生。
同时,来自农村的学生所能动员的家庭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要少于城市学生,这会影响他们进入好单位、获取好工作的机会;再一方面,目前,国内大学尤其是在二本三本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多存在形式化、简单化,大多采用发布相关招聘会信息、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简单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精细化的就业指导十分欠缺,针对大学生个体的职业规划工作更是少之甚少;最后一方面,求职成本高。
大学学生优秀提案
大学学生优秀提案大学学生优秀提案大量事实_,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_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
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
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
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
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
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
由于对所学_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_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
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_,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_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_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
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_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
当然,在多个_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
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_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
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_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案由: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xxxx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
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7.7%,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只有69.5%,两者就业率相差18.2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在就业质量上,农村大学生想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也比城市大学生遭遇更多困难。
城市和农村大学生进入 ___、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为47.8%和31.1%,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则分别是10.4%和2.5%。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人才的巨大浪费,使他们失去了上升流动的机会,还将会激化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引发不稳定因素。
另外,农村大学生就业难还会助长农村中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使农村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拓宽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就业之路,不仅是帮助农村大学毕业生,更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必然举措。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社会流动固化的系统性弱势。
当前社会流动固化情况较为明显,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之前的人生阶段就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就业
难是其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的必然结果。
这个系统包括他们的童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以及所获得的就业支持体系等。
这反映出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不平衡,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镇和乡村的文化、经济特别是教育的不平衡,加之教育的精英化、效率化更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教育机会、就业竞争力培养方面的差距。
三是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偏颇。
大部分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被家庭寄予厚望,“跳出农门”的迫切性很强,就业心理压力大,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易诱发心理异常、行为偏差及偏执的就业观念。
加之成长环境的局限,农村学生在社交能力和人格素质培养方面不如城市学生全面,自信心和自我能力表现也往往不如城市学生,在应聘工作时(比如面试)的表现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建议:
一、加大农村大学生就业支持力度。
尝试推行助学贷款减免,以有效缓解农村学生的负担。
各级 ___门、学校改进就业指导、培训工作,在招工偏向和专业指导上给他们一些相应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用更高的个人能力弥补他们先天条件的不足。
尝试推行大学生就业保险,农村大学生可申请就业保险,减轻农村大学生
经济负担。
学校可与各企业及相关机构密切联系,建立就业 ___络,为农村大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及时的就业信息。
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背景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
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虽然也存在城乡出身背景的差异,不过,各方面的差异均小于普通本科高校。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就业率要高于重点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
对于大部分农村大学生来说,优先选择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方向。
要积极引导农村大学生报考职业教育院校,建立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互动联系,促进农村学生就业。
三、改革大学生派遣制度。
改变目前较为僵化的大学生派遣制度,对农村毕业生的户籍、档案在校保留时间应给予宽限,给农村毕业生谋业提供充足的时间,避免农村毕业生承受就业、派遣时限的双重压力。
现在在毕业前就要签订或者开具假证明的做法,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应该予以改革。
四、积极引导“去西部、下基层、回家乡”就业。
一方面,对农村大学生去西部、下基层、回家乡进行长效性的补贴和奖励,积极引导农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另一方面,加大西部、基层用人单位对农村大学生吸收力度,并建立完善农村大学生回家乡就业制度。
推行一些就业扶助项目,引导农村背景毕业生前往人才较
为缺乏的边远落后地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就职或创业。
再一方面,在研究生招生考试或公务员招聘等求学求职机会上,对“去西部、下基层、回家乡”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农村大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
让农村大学生的“去西部、下基层、回家乡”就业“能进能出”,更大程度激活农村大学生的动力。
五、鼓励企业优先录用农村大学生。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录用农村大学生,给予企业在农村大学生落户、企业税收减免等方面相应的优惠政策,并作好相关监督监管。
六、营造社会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氛围。
严厉打击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中的徇私舞弊现象,尝试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招聘中引进社会监督员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氛围。
建议办理部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___
案由:关于深化校企合作、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提案
提案人:
审查意见:建议 ___交由 ___办理
主题词:学生就业
当前网络民意显示:“大学生就业难”是网民重点反映的问题之一。
___已经连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社会各界合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未来几年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据央视报道,20xx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就业形势 ___。
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 ___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去;三是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大学生就业难危害巨大,它既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途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也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探讨一种综合、系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变得非常必要。
本人作为学生创业的企业负责人,试图从校企合作方面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方式比较单一。
一是在模式方面还停留在“产学研相结合”,目的是为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效果有限。
二是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企业大多停留在现金资助、设立奖学金资助等“输血”方式。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应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建议由 ___出面,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立体合作平台,合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共同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xx—20xx年)》中指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
因此建议高校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并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政府部门可以认证、授牌,以人才引进、落户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进高校,吸纳在校生进入企业实习。
并建议高校从学生入学第一年起便开始加入实习阶段(例如一个月左右),实习时间应随年级变化每年递增,待实习结束后,企业高校双方联合为学生开具“”。
二、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
目前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主要是提供校内服务岗位,以解决贫困生问题。
岗位有限,
工作简单,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不大。
社会兼职如家教、翻译等,因没有政府部门监管,存在大量中介公司和招工单位欺诈行为,学生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建议由 ___门牵头,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
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企业签订合作,企事业单位按需求设立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高校负责选拔、输送符合用工单位用人条件的大学生,政府可在人才引进、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参与企业优惠政策。
这样既可帮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岗位,帮助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也可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三、合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三方签订合作意向,政府将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
高校聘请知名企业家到基地讲述创业历程,组织会员参观知名企业。
参与企业设立实习岗。
鼓励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加入“创业孵化基地”,并协助创业学生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法律咨询、资金赞助和金融服务等。
在这方面,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7家机构倡议发起的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和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简称“青檬夜校”)作为先行者已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值得广泛推广,特别是YBC帮助青年创业,成功率高达95%,令全世界震惊。
总之,政府搭台,高校与企业联合“唱戏”。
通过深化“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校企合作方式,构建系统化、综合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改善企业用人环境和推进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