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价值取向

合集下载

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分析——以《经济参考报》“关于猪肉的通讯”报道为例

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分析——以《经济参考报》“关于猪肉的通讯”报道为例

有 所 体 现 ,该报
道在猪肉价格
大幅度涨价的
背 景 下 ,侧 重 反
映 为 “稳 猪 价 ”
政府部门出台
的各项政策落
56 新 闻 前 好 的 正 面 导 向 作 用 。 在 新 闻 报 道 方 面 ,该报 组 成 了 大 型 的 新 闻 采 集 网 络 ,增 强 了 问 题 分 析 的 专 业 性 ,用 经 济 专 业 解 决 经 济 问 题 ,彰 显 报 道 权 威 性 。
(一) 社 会 转 型 期 的 新 闻 价 值 取 向 愈 发 多 元 化 新 闻 报 道 的 价 值 取 向 是 新 闻 媒 体 、新 闻 从 业 者 在 日 常 报 道 时 所 体 现 出 的 价 值 观 、价 值 立 场 和 价 值 态 度 ,主 要 是 指 新 闻 媒 体 在 题 材 选 择 、报 道 侧 重 点 、报 道 角 度 等 。从 宏 观 来 看 ,是 指 整 个 传 媒 在 一 个 时 期 、 一 个 时 代 的 新 闻 立 场 和 此 时 新闻文化1¥1景。改 革 开 放 以 来 ,诸 多 新 特 点 在 新 闻 报 道 的 价 值 取 向 中 可 循 :多 元 化 的 取 向 ,打 破 以 往 国 内 报 道 多 为 单 维 度 政 治 宣 传 取 向 的 格 局 ,兼 顾 全 社 会 各 个 阶 层 的 诉 求 ;生活 化 取 向 ,新 闻 报 道 更 多 的 关 注 人 民 群 众 的 社 会 实 践 和 日 常 生 活 ,强 调 新 闻 的 接 近 性 、本 土 性 和 适 用 性 ;平 民 化 取 向 ,新 闻 报 道 “将 镜 头 对 准 群 众 ”、“把 版 面 留 给 读 者 ”,主 流 媒 体 开 始 重 心 下 移 ,一 个 个 平 民 人 物 成 为 新 闻 报 道 的 主 角 ;除 此 , 转 型 期 的 新 闻 报 道 价 值 取 向 还 包 括 深 度 化 、专 业 化 、囯际化 等诸多特点。 (二)社会转型期经济新闻报道的升温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随 着 受 众 对 于 经 济 新 闻 需 求 的 暴 增 ,经 济 新 闻 媒 体 呈 井 喷 式 涌 现 。许 多 主 流 媒 体 开 始 注 重 经 济 新 闻 版 面 ,将 头 条 和 重 头 稿 选 用 经 济 问 题 。此 外 ,经 济 新 闻 的 报 道 方 式 除 了 简 单 的 消 息 、深 度 报 道 ,宏 观 报 道 和 深 度 大 稿 比重上涨。 (三 ) 经济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是发挥其功能重要因素 经济新闻的报道价值取向是指经济新闻报道者在对经 济 政 策 、经 济 现 象 、经 济 规 律 、经 济 故 事 等 所 有 有 关 经 济 事

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观

新闻记者与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观是新闻记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基本认识。

它形成于新闻传播实践之中,是贯穿于新闻写作以及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基本价值取向。

社会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深刻地影响着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一名职业记者能否在新闻战线真正体现于国、于民的社会责任,关键在于他能否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审视、塑造和发展自己的新闻价值观。

每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采写实践中都会形成个体的新闻价值观,它直接影响记者采写新闻的价值判断与取向,新闻记者可以选择自己的报道角度,也可以选择自己报道的题材。

而在这里就体现出记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它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

也就是说,是对重要性、接近性、及时性、趣味性等标准之间的侧重与取舍。

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其采取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

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宏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

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强调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更强调新闻的社会引导功能,对于新闻的重要性、权威性显著性更为关注,并将新闻的重要性置于国计民生、国富民强、国之安定等以“国”为主、以“国”为重的政治伦理判断之中。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市场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可以发现由此带来的对新闻规律的关注和向“受众本位”的回归。

在新闻价值取向上,则呈现出对以大众趣味为目标的接近性、趣味性的追求。

由于媒介种类的迅速增加,信息节奏急剧加快,信息量骤然增长,独家信息的获得越来越难,为了争夺受众的“注意力”,一些媒体竞相在新奇性、时效性方面加大力度,导致了新闻价值取向上误区的出现。

而对于新闻的新奇性的追求,则是媒体更加的偏好于通过报道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新思想、新观点,或者通过强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反常、奇异和骇人听闻现象来激发大众的阅读欲望与快感,吸引受众的目光。

新闻传播的表现方式与价值取向

新闻传播的表现方式与价值取向
闻事件进行报道和传播的过
程中, 自觉 或 不 自觉地 背 离 了初始 的传 播 意 图 , 导致 广 大受 众越 来 越 关 注 新 闻事 件 的 外延 而 不 是 新 闻所 表 达 的本 身 , 从 而走 向了新闻传播预想的相反方 向, 产生 了不 良的传播 效应和社会影响。人们逐渐丧失 了自觉获取直接经验的主 动性 , 越来越依赖于大众媒体来获得各类社会信息。大众 传媒 以其迅速 、 深入 、 广泛 以及强劲有力 的传播优势 , 引导 着 人 们 对 社 会新 闻事 件 的认 识 和 把握 , 大 众 媒 体 因此 深 刻 影 响着 人 们 的舆 论 导 向甚 至生 活 方 式 。 当今 社会 , 新 闻传 播无疑 已经成为最先进 、 最活跃 、 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形态 , 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扩展了媒介化生存 的空间 , 也 因此产生 了有悖于大众传播初衷的 “ 异化”现象。正确认识并深刻 反思新 闻传播 中的 “ 异化 ”现象 , 有利于大众传媒 的健康 发展 , 从而营造 良好 的舆论氛围和社会语境 , 促进社会 的和 谐 发展 。 三、 新 闻传播 的真 实性 真 实 的首 要 意 义是 把 新 闻 与非 新 闻区别 开来 , 真 实 是 新 闻存 在 的根 据 , 是 新 闻安 身 立 命 的 根本 。其 次 , 真 实是 传播实现新 闻传播 目标 的基 础, 失 去真实性 , 新 闻传播追 求就失去了根据。再次 , 真实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 , 优势 所在 。 “ 体验式采访 ”是获得生动的第一手资料的采访形式 , 可 以加 深 对 事 物 的认 识 。所谓 采 访 中 的知行 并 重 , 知 就是 听情 况 , 看材料 ; 行 就是 体 验式 采访 , 俗话 说 , 要 知 道梨 子 的 滋味 , 就要 亲 口尝 一 尝 , 体 验式 采访 就 是解 决 “ 尝 一 尝” 的 问题 。特别是正面报道 , 都能得到对方的积极 配合 , 但在某 种利益驱动下不乏夸大 、 拔高 、 浮夸 的现象 。而 “ 体验”式

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和采写技巧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和采写技巧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文 明礼 貌 、道 德 情 操 、邻 里 关 系 、社 会 公 德 等 的 社 会 新 闻 屡 见 刊 播 外 , 受 到 人 们 普 遍 关 注 的 灾 祸
归入社会新 闻的范畴。
有人从学术 的出发点定义为 , “ 以社 会 学 的 研 究 对 象 为 内容 的 、 变 动 的 、事 实 的 报 道 … …所 谓
以社 会 学 研 究 对 象 为 内 容 就 包 括 社 会 问 题 、社 会 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 国 外 ,如 英 国媒 体 对 于 “ 会 新 闻 ” 的 概 念 比 社
较 宽 泛 ,他 们 认 为 ,社 会 新 闻 是 指 不 与 重 大 的 政
_0 ・V; l ewP0i nt
者狂逃 ,众出租 车怀着满腔 义愤 猛追 》 ( 届消 第8
息 二 等 奖 作 品 ) ,都 是 这 类 题 材 的 代 表 作 。 等
庸 俗 、格 调 低 下 、 偷 盗 扒 窃 、吸 毒 贩 毒 、绑 架 勒 索 、 卖 淫 嫖 娼 及 婚 外 恋 、 包 二 奶 、 一 夜 情 、 开 房 、 同 居 等 字 眼 时 常 充 斥 其 间 。 而 这 种 低 级 庸 俗 常 常 为 冠 冕 堂 皇 的 “ 足 受 众 需 要 ”所 遮 蔽 和 合 满
等 等 ,都 是社 会 新 闻 的佳 作 。
的 《 察世俗 每月 统记 传 》,该刊 刊登过 《 忤逆子 改悔孝顺 》、 《 忠受刑 》、 《 司受贿 之报 》 不 官
等 。 在 近 代 商 业 报 纸 上 ,社 会 新 闻往 往 占 据 报 纸 5 % 篇 幅 ,其 中 灾 祸 新 闻 自然是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0的
社 会 新 闻 的价 值 取 向和 采 写技 巧

社会转型时期:传媒的格调与公信力

社会转型时期:传媒的格调与公信力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给 传 媒 带
化 。 吃 财 政 饭 时 代 ,传 媒 经 营 的 理 念
是 及 时 准 确 地 贯 彻 上 面 的 意 图 . 极 积 完 成 宣 传 任 务 。传 媒 这 时 候 注重 的 是
来 的 影 响
目前 的社 会 转 型 ,给 我 国 传 媒 带 来 的影响 主要有 :
一. .






社会转型 时期 : 传媒 的格 调 与公信 力
◎ 郭 明 杰 孙 发 友
[ 要 】 文 对 中 国社 会 转 型 时 期 传 媒 的 格 调 与公 信 力 关 系 问题 进 行 了深 入 探 讨 。论 文 认 为 , 摘 论 目 前 的 社 会 转 型 给 我 国传 媒 带 来 了 巨大 影 响 这 主 要 表 现 在 : 媒 的 性 质 发 生 了变 化 , 媒 的 经 营 理 传 传
念 发 生 了 变化 . 媒 的 视 野 发 生 了变 化 , 媒 的 生 存 环 境 发 生 了 变化 。 传 媒 的 这 些 变化 , 致 传 媒 传 传 导
各 自的价 值 取 向 不 同 . 响 着传 媒 的 格 调 。 传 媒 的 格 调 是 影 响 传 媒 公 信 力 的 重 要 因 素 。 文 同 时 影 而 论 认 为 目前 我 们 有 些传 媒 的 格 调 不 高 , 过 度 娱 乐 化 、 俗 化 、 智 化 等 等 。 中 国传 媒 要 提 高公 信 如 媚 反 力 , 须提 高新 闻格 调 , 须 讲 求报 道 艺 术 , 高 专 业 素 养 , 理 好 对 受 众 的 满足 与 引 导 的 关 系 , 必 必 提 处 处 理好新 闻“ 用” “ 趣 ” 关 系。 有 与 有 的

新闻编辑应该如何把握新闻价值取向

新闻编辑应该如何把握新闻价值取向

新闻编辑应该如何把握新闻价值取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如潮水般涌来,而新闻编辑作为信息的筛选者和传播者,其把握新闻价值取向的能力至关重要。

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不仅能够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那么,新闻编辑究竟应该如何把握新闻价值取向呢?首先,新闻编辑要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动态,了解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够预见到哪些新闻可能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而提前做好策划和准备。

比如,在社会转型期,有关民生问题、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新闻往往备受关注。

新闻编辑若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报道,就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其次,坚守真实客观的原则是把握新闻价值取向的基石。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任何虚假的新闻都是对公众的欺骗,也是对新闻行业的亵渎。

新闻编辑在筛选和编辑新闻时,必须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实,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

不能为了追求点击率或者轰动效应而夸大、歪曲事实。

同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被个人情感和利益所左右,给公众呈现一个全面、准确的事实真相。

再者,新闻编辑应当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性。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有着迫切的需求。

一条及时的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因此,新闻编辑要善于捕捉那些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迅速进行采编和发布。

但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也要确保新闻的质量和准确性,不能为了抢时间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深度。

此外,新闻编辑还应考虑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重要性体现在新闻事件对社会、国家乃至全球的影响程度。

比如,国家的重大政策出台、重大科技突破、重大自然灾害等,这些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

而影响力则体现在新闻对公众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作用。

一条有价值的新闻,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引发公众的思考,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其使命

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其使命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国的 新 闻 事业 发展 极 为 迅 速 。 兴 媒 我 新


体 的崛 起 , 又加 剧 了媒 体 之 间 的竞 争 。 以报 纸 为 例 , 在计 划 经济 时代 , 报 的发 行 是 靠 政 府 指 令 来完 成 的 。 入 市 场 经 党 进 济 以后 , 报纸 发 行 变 为 市 场 化 运 作 。 在各 种 都 市 报 , 晚报 、 娱 乐 性 报 纸 的冲 击 下 , 报 的发 行 量 受 到严 重 压 缩 , 盖 面 越 党 覆 来 越 小 。近 几 年 , 随 事 业 单 位 的改 革 , 社 大 多数 与 财 政 伴 报
方 醒 —— 原 来 媒 体 上说 的 东 西 也 靠不 住 了 !百 姓 对 此 事 有

公 信 力 ?就 是使 公 众 信 任 的力 量 。 对 于媒 体 而 言 , 相 公 信 力 是 指 媒 体 在 社 会 中所 享 有权 威 性 、 誉 度 和影 响力 。 信 在
新 闻事 业 的发 展 的 进 程 中 , 信 力 一 直 是 媒 体 的 生 命 , 有 公 没
的大 作 《 吃 出来 的病 再 吃 回去 》 为 人们 争相 购 买 的 畅销 把 成 书 。 多人 对 张 悟 本 的 信 任 已 经 到 了顶 礼 膜拜 的程 度 。 说 许 他 吃茄 子 能 治 病 . 一 E三 餐 吃茄 子 ; 说 喝 冬瓜 汁 能治 前 列 就 l 他 腺 炎 , 们 就 大 喝 冬 瓜 汁 。 当骗 局 被 戳 穿 之 时 , 们 才 如 梦 人 人
被 定 位 于党 和 政 府 的喉 舌 。 种 角 色定 位 , 凸 显 了 主 流媒 这 既
个 精 辟 的 总 结 :成也 媒体 ,败 也媒 体 。 此话 可 谓 入 木 三 其实 , 打倒 一 个 张 悟 本 并 不 难 。 的是 媒 体 能 否 因此 而 难

社会转型期中国新闻媒体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社会转型期中国新闻媒体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作者简介 : 何 淑燕 ( 1 9 7 6一) , 女, 浙江金华人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新闻理论 、 新 闻业务及新媒体研究 。
① 陆学艺所划分的十大阶层是: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
户阶层 、 商业服务业员工 阶层 、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中国社会 成 员 的身 份 格 局 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由“ 两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1一 O 9
社会 上甚 至 出现 了 以 自我 为 中心 的极 端 个 人 主义 。 同时 , 市场 经济体 制使 得人 人都成 为经 济人 , 实用性 成 为衡量 价值 的唯一 尺度 。一元 价值 观和多 元价值

出现 了“ 阶层 固化 ” 、 “ 阶层 板 结 化 ” 现象 。渐 渐地 , 民众 的社 会不公 正感 增强 , 生活满 意度 下 降 , 阶层 之 间的冲 突越来越 多 , 程 度也 越来越 深 。
其次, 社会 价 值 观 冲突 加 剧 。阶层 分 化 带 来 了

社 会转型 期 中国新 闻媒体 发展 的外部 环境

新 的利 益格局 , 传 统 社会 权 威 受 到挑 战。树 立 传 统 社 会权 威是有 效动 员社会 资源 、 经济 资源 、 文化 资源 的前提 。韦 伯 认 为 , 权威是 “ 一个 人 在 相 信 他 或 她 施 加影 响 的权 利 的合法性 基础 上要 求别人 服从 的可 能性 ” 。而 传 统 权 威 的 弱 化 , 造 成 社 会 价 值 观 冲 突加剧 。社会 转 型带来 了主体 利益 和价值 取 向多元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闻评论策略——以《南方都市报》“富士康跳楼”事件为例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闻评论策略——以《南方都市报》“富士康跳楼”事件为例
密策 划 的。
每个 价 值 观 念都 提 出 了一种 价 值标 准 , 而 造成 了价值 多元 ’ 从
化 的 局 面” 0.因而 , . 由价 值 多元 化 导致 的价 值 冲突 正是 这 个
转 型社 会最 显著 的特 点 。越 来越 多 的争 议性 话题 , 富 士康 如“ 跳楼 ” “ 价居 高 不降 ” “ 、房 、慈善 该 怎么做 ” , 等 也正 是这 一 转型
富 士康是 解决 不 了 的。
方面. 评论 作 者们 又都 清 楚地 认 识 到 “ 生 代 民工 ” 新 的存 在
是 社会 发展 不 可 逾 越 的进 程 之 一 , 因为 城市 需 要 廉 价 劳动 力 ,且 农 村 剩 余 人 口在 短 时 间 内甚 至 还 会 呈继 续 增 长 的趋 势。
的大 规 模 普 及 和农 村 土 地 的大 面 积 流 失 是 导致 大批 农 村 年 轻 人 进城 打 工 的重 要原 因 , 而没 有 知识 和 技术 支 持 的 他们 然
想 在 城 市 落 户 又 是 难 上 加 难 。正 如 一 些 报 道 中 社 会 学 家 所 揭
挣扎 ” 。其 中两 组语 义 同时 出现 的评 论 文章 共有 8 。23 等 篇 /的
关 键 词 : 会 转 型 新 闻评 论 策 略 南 方 都 市 报 富 士 康 社
社 会 转 型 面 临 的 突 出 问题 不 可 否 认 我 国 经 济 后更 深层 次 的社 会 问 题 。文 章时 而 诙谐 讽 刺 , 而 鞭辟 人 时 里 , 现 出较 高 水 准 的分 析 评 论 能 力 , 量 不 同 视 角 的切 入 体 大
有一 个打 工者 的身 份 ?》 新 生代 民工 ” 精神 痛苦 和灵 魂 中“ 和“

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其使命

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其使命

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其使命[公信力?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

相对于媒体而言,公信力是指媒体在社会中所享有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

在新闻事业的发展的进程中,公信力一直是媒体的生命,没有公信力的媒体,只能被受众鄙弃。

在社会转型期,主流媒体肩负着解疑释难,化解矛盾,调整社会心态的历史重任,公信力尤显重要。

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是由职能分工决定的回顾我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

自建国以来,主流媒体一直被定位于党和政府的喉舌。

这种角色定位,既凸显了主流媒体的特殊地位,同时也决定了媒体公信力的无比重要性。

在我国,主流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在受众心中一直享有极高的公信力和信誉度。

这种至高的信誉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要渠道,就是广播、报纸。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就是党中央的声音,就是百姓心中的“红头文件”,人们坚信不移,并认真贯彻执行。

每逢新年或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要播发“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

各省、市的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予以转发和转播。

全国人民都怀着十分严肃和虔诚的心态认真收听。

这就是媒体公信力的最好证明。

时至今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依然在受众心中根深蒂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当人们对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只要有人确凿地说“这是报纸上说的”。

人们就会立刻终止争论。

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只要是主流媒体上说的,就一定是真实的,正确的,权威的。

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社会转型期媒体公信力面临弱化危机在正面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一种现实: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正面临被弱化的危机。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必须要直面的残酷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极为迅速。

新兴媒体的崛起,又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

论社会转型期的主导价值观

论社会转型期的主导价值观
观念 , “ 抑 “ ” 从而 有力地 推动 改革 开放 和社会 主义 扬 正” 负 , 市场经济 的顺利发展 。 二、 转型期主导 价值观确立的依据与核心 内容
社会在选择并确立价值导 向时 以何者 为依 据 呢?确定 一
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决不是历史事实的铺排, 更不是主观随
意的, 必须考虑社会 的各个 构成要 素及 其在社 会 整体结 构 中 的地位 和作用 。社 会实 践是 复杂 的 , 社会实 践对 价值观产 但
本的价值和意义把社会的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每个活
动、 每一种选择都在 这个 目标 和方 向上找到 自己的位置 和存 在 的意义 , 而从根本 上把社会 予 以整合 。因此 , 从 凡具有 重大
今天 的中国 , 进行 着一场 意义 深刻 的社会 变革 。社会 正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 , 打破了旧 的大 一统 的经济体 制 , 催
然 , 爱国主义的 主导价值观 的前提是 确认社会 主义价值 , 确立
它是一种 意识形态 , 其运动过程是一种 精神现 象的发展过 程。 意识形态和精神现 象不 是任 意发展 的 , 不是 自我运 动和 自我
因为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 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体
力和弹性 , 就要正确把握 二者 的关系。
关 键 词: 主导价值观 ; 社会转型期; 选择与确立; 多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 O 8 B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 0 2— 5 9 2 0 )3- 0 9一O 10 0 1 (0 6 0 0 8 3


社会转型期主导 价值 观的当然 与必要
维普资讯
刘小新 : 论社会转型期 的主导价值观
20 年第 3 06 期

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新闻报道价值取向的演变与反思

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新闻报道价值取向的演变与反思

l 影 响 中 国 体 育 新 闻 传 播 价 值 取 向 的 主要 文 化 类 型
所 谓 价值标 准 , 的是 衡 量 客 体对 于 主体 有 无 价 指 值和价 值量 大小 的尺度 或 准则 。 …客 体 对 主体 是 否 有
1 1 主流 文化 .
所 谓 主流文 化 , 是 表达 社会 主体 意 志的文化 , 就 是 个社 会 、 个 时代 的精 神文 化主 流 , 促进 社会 与人 一 是 健 康 向上发 展 的精 神 动 力 。4主流 意 识 形 态是 在 文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 a 0 G 0— 5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14 2 1 )4—0 1 0 10 —95 (0 1 0 0 9— 4
The St d n he Cha e o i s e a ̄Va ue O re a i n u yo t ng f Ch ne e M di l int to o o t Ne po ti he Pe i d o o i lTr nso m a i n fSp r ws Re r n t ro fS c a a f r to CHEN Z i h
市场化 , 媒体体育新 闻报道在市场 、 利润 的压力下 , 开始迎合大众 的 口味 , 大众 体育文化 价值 观涌起 ; 入科学 发展 阶段 , 体体育 进 媒
新闻报道 的“ 以人为本” 的理念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人文价值观相契合 。 关键 词 : 体育史 ; 媒体 ; 育新 闻报道 ; 体 文化 ; 价值 取向
陈 治
( 河南 大学体 育 学 院 , 南 开 封 4 5 0 ) 河 7 0 1
摘要 : 当代 中国媒体面临着多元文 化并 存的生存环境 , 主流文化 、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都对媒 体体育新 闻报道 的价 值取 向产生 着影响。在理想 主义占“ 主流性 ” 的社 会主义文化 中, 崇高作为一个 理想的推演 , 成为主流体 育文 化价值观的必然取 向; 随着媒体 的

新时期主流媒体的价值坚守和融合创新分析

新时期主流媒体的价值坚守和融合创新分析

新时期主流媒体的价值坚守和融合创新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期主流媒体的价值坚守和融合创新成为了媒体界的热门话题。

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价值坚守和创新融合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价值坚守和融合创新两个方面对新时期主流媒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价值坚守1. 信息传播作为公共信息的传播者,主流媒体承担着传递真实、客观、及时的信息的责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主流媒体应坚守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价值导向,避免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只有坚守真实客观的信息传播,主流媒体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2. 舆论引导主流媒体作为舆论的重要引导者,应坚守正确的导向,推动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在报道时,主流媒体应尊重事实、理性分析,避免过度渲染和偏颇报道,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舆论。

只有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主流媒体才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 社会监督主流媒体作为社会监督者,应坚守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报道和跟踪调查,督促政府和企业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坚守社会监督的价值导向,主流媒体才能帮助社会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二、融合创新1. 多媒体融合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主流媒体面临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问题,如何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是当前主流媒体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主流媒体应积极开拓新媒体市场,提供多媒体融合的新闻产品,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

2. 创新内容生产在内容生产方面,主流媒体应不断创新,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闻内容和文化产品,满足公众多层次、多角度的需求。

通过深度报道、人文关怀、娱乐文化等多种形式,吸引受众的注意,提高传播效果。

主流媒体还应加强创新技术应用,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多方合作创新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力挑战时,主流媒体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创新,共同推动传媒产业的发展。

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与媒体公信力分析

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与媒体公信力分析

新闻视界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与媒体公信力分析师会芳(河南省漯河市广播电视台,河南,漯河 462000)摘 要:在媒体高度融合的背景之下,传播媒介的形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让新媒体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给新闻传播的格局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随着新闻报道来源途径的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媒体公信力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程度逐渐降低,而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对于媒体公信力的塑造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媒体公信力着手,为新闻报道指明价值取向。

关键词:电视新闻;翻译;探索当前阶段,传媒行业正呈现出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打造兼具先进技术和多样化形态的主流媒体形式,以保障主流思想的重要地位。

为保障媒体在这一背景下的良好发展,需要展开对于新闻报道的全面探索,研究其价值取向,以提升新闻报道的媒体公信力。

一、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媒体公信力之间的关系1.媒体公信力的内涵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在长期发展中建立的,表现为在社会及受众中的信誉度和影响力,代表了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程度。

在公信力的保障下,媒体可以收获更优质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通常来讲,良好的媒体公信力是由一篇又一篇高质量、具有可信度的新闻报道培育而成的,通过出色的新闻报道可以让媒体的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2.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通常来讲,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是指从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到结束新闻报道的全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决定了记者是继续采访还是放弃采访,确定了具体的采访角度和采访方向以及采访过程的侧重点。

同时,新闻记者也可以自行选择为受众传授何种形式的信息,这是新闻记者全部思维过程的综合体现,通常借助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素养和人文关怀进行呈现。

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新闻从业者自身的价值体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充分展现出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素养,会被如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所影响。

因此,要做一个好记者,必须先学会做人[1]。

3.二者关系只有保持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帮助新媒体媒体塑造良好的公信力。

刍议记者新闻价值观的塑造

刍议记者新闻价值观的塑造

新闻践行刍议记者新闻价值观的塑造□王睿【摘要】新闻价值观是记者对于新闻价值的认识,是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形成的,并且对记者新闻采写的 价值取向有重要影响。

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革会对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产生影响,新闻 记者应该在工作中始终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塑造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本文就记者新闻价值观的塑造 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记者新闻价值观塑造新闻记者从事的工作与社会事件联系密切,在工作 中需要对事件的价值以及性质进行判断,给出正确的引 导,使信息价值得到体现。

作为新闻记者需要始终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远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 工作中一切为人民服务,做受众满意的新闻传播者。

一、新闻价值观概述分析1.新闻价值观的属性。

新闻是最近在社会中发生的 事件,新闻记者通过文字、语言等方面新闻,进行观的。

新闻价值观的属性 是 能 进行 的。

由于社会性质以及市场制度等存在差 异 新闻价值观会以的新闻价值观是 的 始的新闻价值是通过通的方法向大众传信息,信息 的发新闻传的属性 发生 的新闻属性。

2.新闻价值观的实用性。

社会发 进步,新闻 向经济信息、人们生 近,新闻价值观的 性 新闻以人 的生 为3.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想使 的新闻得社会的以及社会人的,要 的 面,使 能的 面 的 新闻的社会价值 社会 的发,众对新闻的 的要求,记者的的的的 ,以,新闻记者要以提 的业素质样的新闻才更具有社会价值。

除之外新闻记者还要在 新闻的过程中迅速进行 要新闻记者要具备的面样才会能力对资料以及相的新闻信息进行力n的了解才能在限的时间让群众满意的新闻。

所以 新闻记者要 学习,增强 对人文理、社会 、军事以及社会科等方面的 解的能4. 提高自己在政治思维方面的深刻性以及敏锐性。

新闻 的社会导向性舆性直接取决于新闻记者 的观点立场,但是在对新闻的社会意义和身的价值进行判断时,应在党的性质以及相的政策的 上进行,这样 的新闻才能给群众带一定的意义。

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

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

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萧钻欢【摘要】新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了解社会动态、经济状况、休闲娱乐等信息的重要途径,新闻报道不仅是人们生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样也是影响人们社会思潮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此,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新闻报道存在片面追求热点、亮点,注重轰动效应、炒作等误区,掩盖了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失去了自身的舆论导向、监督作用。

因此,新闻报道上价值取向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问题。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1页(P115-115)【关键词】新闻报道;价值取向;引导功能【作者】萧钻欢【作者单位】东莞市樟村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12新闻主要以当前政治动态、社会问题等为题材,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报道,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动向的重要途径。

目前,新闻报道已经逐步走向生活化,尤其是社会新闻报道,更是与社会群众密切相关,但是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新闻的产生使新闻媒体出现了严重的动荡,由于网络新闻来源渠道广泛,且监督能力不够,新闻信息和舆论评价往往出现失真的现象,因此很容易将群众的思想带入歧途,甚至引起社会恐慌。

因此,新闻报道在价值取向上决定社会的安宁和社会思潮的正确形成。

一、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一)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忽视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目前新闻行业竞争激烈,为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各媒体致力于挖掘具有看点的新闻素材,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赢得市场,但是在这种竞争下,许多新闻媒体更加偏重于娱乐性,例如一些社会暴力事件的报道、体育休闲、影视娱乐的报道等,忽视了国家政策、思想的宣传,因而新闻报道失去了原有的舆论导向性。

(二)故弄玄虚,忽视了新闻的价值现行的新闻报道中,许多记者和编辑为了挖掘出新闻所谓的“亮点”,往往喜欢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失去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1期2008年1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NAL OF HUNAN MASS M EDIA VOCA TIONAL TECHN ICAL COLL EGEVol.8No.1J anu.2008[收稿日期] 2007-12-19[作者简介] 彭菊华,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新闻实务和电视传播;肖志、邱铮,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新闻与传播理论・论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价值取向彭菊华 肖 志 邱 铮(1.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2;2.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3.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 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新的社会转型期,新闻传播随社会的转型而转型。

转型期的新闻传播,历经几轮改革,其新闻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生活化、平民化、深度化等特点。

"民生新闻"的兴起、经济新闻的升温、时政新闻的新变、娱乐新闻的兴盛,构成转型期新闻报道新的框架。

新时期的新闻传播也发生了种种迷失。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新闻传播;新闻价值取向;新闻报道框架;价值迷失[中图分类号] G 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454(2008)01-0005-08 一、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传播转型“社会转型”这个术语来自西方发展社会学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是对社会形态特征与规律变化的一种描述,为当今国内社会科学界所普遍使用,成为描述和解释中国改革以来社会变迁和社会状态的重要理论之一。

根据社会学界的共识,中国自1840年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发生了三次大的社会转型,或说,有三个社会转型期:1840~1949年为一个时期,1949~1978年为一个时期,1978年至今为一个时期,即改革开放新时期。

[1]国家发改委研究员杨宜勇认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社会转型,又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发启动阶段,从1978~1991年;二是自觉推进阶段,从1992~2000年;三是全面加速阶段,从2001年开始。

[2]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社会转型的向度、速度、强度、广度就有所不同。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社会转型还在持续,这是全社会一次结构性的大改变,全社会各方面因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目前正朝着现代市场经济迈进;第二,政府职能转型,着力于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第三,利益分配格局及社会利益结构改变,导致社会各阶层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改变,传统的社会阶层发生分化;第四,人们的价值观由一元走向多元。

新闻传播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与时俱进,随母系统的转型而转型,发生了种种改变,又反过来促进了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面转型。

转型期的新闻传媒、新闻受众、新闻报道和新闻观念、新闻思维、报道范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与以往大不相同。

新闻传媒由以前单一的宣传工具,一切听命于行政指令,变为“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经营,—5—集团化发展”。

传媒走集团化之路,在集团化的进程中规模日益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分工逐渐细化,产业功能日趋完备。

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对传统媒体发出挑战,手机又加入进来,传统媒体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却在不断探索自身发展之路。

新旧媒体在竞争中相互渗透、融合、创新,报刊电子版、报刊广电门户网站、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数字广播、手机报、手机新闻网站,和公民报道者、博客与播客等等的出现,标志着传媒新时代、新闻传播新时代和中国作为传媒大国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闻受众由从前那种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使用与满足”新闻传播的权利主体,成为媒介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受众的自主性、独立性意识日益增强,“知晓权”概念深入人心,“受众中心说”被普遍接受。

受众需求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各有其信息需求、思想需求、实用需求,由此出现群体分化,涌现出新兴群体,“小众传播”方兴未艾。

受众不仅关注传播的内容,而且关注传播的形式,对新闻传播的要求持续提高。

新闻报道与此前比较,传播的速度更快,报道的范围更广,报道的内容更多,报道的深度更强,传播的互动性更好,更加信息海量化、多样化。

由此,新闻传播对当前的影响更大,不论是新闻信息供给,还是新闻舆论的引导、监督作用,一路走强,全社会对媒体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真正进人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媒介化时代。

新闻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信息观念、受众观念、服务观念、新闻价值观念、“三贴近”法则、公信力情结和高度决定影响力共识等方面。

特别是前四者,在理论上拨乱反正,从根本上解决了“新闻是什么”、“传播新闻为了谁”和“新闻传播干什么”的问题,使新闻价值理论、新闻时效性规则和新闻受众原则,真正成为具体操作新闻报道的金科玉律,新闻报道得以回归本位,也得以正确地处理突发性新闻和负面消息,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耐读性成为共同追求,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强。

[3]新闻思维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事实本位观、辩证思维观、人本取向观和学术化特征等方面。

事实本位观确认,新闻传播必须以客观发生和存在的新闻事实为依据,把事实作为新闻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

这是新闻真实性的规定,也是新闻受众规律的规定。

辩证思维观强调新闻思维的辩证性,多一些理性思考,既看到正面,又看到反面;既看到表面,又看到内里;既看到现状,又看到未来。

新闻人在实践中多侧面观察事物,多角度思考问题,立体地报道新闻,新闻思维多了发现意识、兼容意识、转化和发展意识、留白意识,抛弃了非此即彼的一边倒思维、一点式思维。

人本取向观在观察、认知、解剖新闻事实时,以“人”为思维主线,始终围绕人及人的命运来衡量事实的价值和新闻的意义,多一些人文关怀,像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做法一样,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

学术化特征推崇捕获新闻事实所蕴含的全部信息和深度信息,新闻报道集精准性、群集性和前瞻性于一身。

解读新闻及其全局视角、联系视野、组接思维、“超链接”敏感和宽背景、大背景、深背景意识,成为新闻思维的新锐方式。

当下流行的调查性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给事实,给信息,给观点和思想,都属于新闻学术化思维的产物。

报道范式的变革首推报道策划的兴起。

报道策划是就某具体新闻传播而做的报道设计,地道的报道策划乃是卓越的构想,不但设计奇妙,而且操作性强,既给出了对象,也给出了方案。

报道策划能加快新闻报道的速度,增强新闻报道的强度,提高新闻报道的精度。

报道策划有阶段性策划和随机性策划、综合性策划和专题性策划、战役性策划和单题性策划。

如今,报道策划大行其道,传媒家家作策划,精心设置传播议程,产生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新闻报道,一个个报道品牌和创新经典。

[4]其次是讲故事的方式。

新闻与故事素有不解之缘,进入新时期以来,人们更加重视新闻的叙事之道,“讲故—6—事”时兴起来,新闻“大特写”、故事化新闻、故事式叙事、叙事故事化蔚为大观。

在消息报道中,常常在宏观上设置一个故事式(化)的叙述框架,中观上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情节性片断,微观上布置三个(或三个以上)典型的细节,形成一个“一二三架构”。

其中,故事式框架是“调色板”,情节性片断是“底色”,典型的细节是“色素”。

[5]此外,还有报道形式超越“倒金字塔”的种种创体与创格、新闻视觉化、图表式报道、报纸封面版和广播电视“说新闻”,等等。

二、转型期的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是新闻传播主体取舍新闻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是新闻价值取向在新闻报道操作中的实化和细化,具体表现为在新闻传播中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和重点报道什么及其基本倾向。

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有宏微之分,宏观的新闻报道价值取向即整个传媒在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新闻立场和此时的新闻文化图景。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新闻报道价值取向,吻合新闻传播的全面转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多元化取向。

国内从前的新闻报道是一维性的政治宣传取向,即只从政治利益角度出发,以政治功利性为唯一取舍标准,媒体成为单一的宣传工具,把宣传和新闻等同起来,甚至只要宣传而不问新闻,导致新闻传播中的唯政治论和泛政治论倾向,“头版头条”画地为牢,主要集中在国内政务活动和工农业生产等方面。

进入新时期,一再申明新闻传媒同时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新闻传播的信息、教化、监督、休闲等功能“多位一体”,报道取材扩展到社会存在和社会需求的方方面面,兼顾全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新闻消费需求。

新闻报道百花齐放,既注重政治价值、宣传价值,也重视公共信息、文化知识、生活实用等各种价值,既有庄重严肃的,也有轻松活泼的,各媒体不拘一格发新闻,种种新闻上了头条。

其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最大灾难,噩耗传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为头条新闻播出,得到普遍认可。

至后来,网络新闻的多元化取向更是多姿多彩。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实践中,媒体不再讳言经济利益取向和媒体自身的利益,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引来议论纷纷。

二是生活化取向。

新闻报道秉持信息化和服务性的宗旨,重点关注人们都有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写照现实的实际生活,成为大众生活的良师益友和大众文化最灵敏的触角,而不再是从前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物。

新闻报道对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日常生活、思想实际和新闻欲望,大力报道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想知道的、感兴趣的、有用处的,纷纷强调新闻的接近性、本土性、原生态和“适用性”、“有用性”。

重要的国内外时事新闻之外,法律咨询、权益保障、科技信息、子女教育、理财投资、食品安全、购物餐饮、求医问药、出行旅游、体育健身、影视娱乐、心理服务以及市井百态、里巷人物、奇闻趣事等等,阳春白雪的和下里巴人的,都上了新闻,俨然“万花筒”,吻合着新闻本源的本来情形。

“实用新闻”作为概念被提出来并进入新闻实践,成就斐然。

社会新闻极一时之盛,持续不衰。

传统的典型报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典型人物成为活生生的人。

随着社会生活经济化和经济生活社会化,经济新闻成为几乎所有媒体的家常便饭,并着实进入大众生活,“大众生活经济学”因媒体而普及。

假日报道成为新闻报道新的领域、新的亮点。

如今,生活化已经成为报道时政新闻的一种基本视角,成为解读重要新闻的一种基本策略,成为新闻报道“近些近些再近些”的常规手段。

三是平民化取向。

多元化取向中最显眼的一元,是新闻报道价值取向的平民化。

这先后有多反映基层的意见、“把镜头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读者”、控制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数量、主流新闻的重心下移等说法与实践,新闻报道大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老百姓的生—7—活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一个个平民人物上了新闻媒体,给新闻带来一股清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