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合集下载

低保户规章制度内容

低保户规章制度内容

低保户规章制度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的政策精神,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低收入家庭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成员,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残疾人、特困家庭等,具体条件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条低保户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明材料。

第四条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低保户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低保标准和对象,确保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

第五条社会各界应当积极支持低保户,促进他们融入社会,改善生活条件,实现自身价值。

第六条本规章所称低保户,是指符合低收入标准并获得低保资助的家庭成员,包括主要依靠社会救助维持基本生活的自然人。

第七条地方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低保户登记系统,及时更新信息,加强对低保户的管理和服务。

第八条低保户有权获得社会救助资金和服务,但应当按规定使用,不得挥霍浪费。

第二章低保条件

第九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家庭成员可以申请成为低保户:

(一)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维持基本生活;

(二)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特困家庭成员、贫困老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

第十条低保户的认定应当经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审核确认,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

第十一条低保户应当按照规定的资格审查标准申请,并提供真实有效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低保户的认定周期为一年,到期需重新申请审核确认。

第十三条低保户的认定结果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并公示在政府相关部门。

低收入劳动者工资五项制度

低收入劳动者工资五项制度

低收入劳动者工资五项制度

摘要:

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状况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些利于工资的制度措施。本文将介绍五项关键的制度,以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一、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是指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雇主必须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金额。这一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权益,确保他们至少能获得生活必需品。

二、加班工资制度

加班工资制度是指对于超出正常工作时数的工作时间,雇主需要支付给劳动者额外的工资。这一制度可以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在必要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

三、奖金制度

奖金制度是指基于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贡献,雇主向其发放的

额外津贴或奖励。通过奖金制度,低收入劳动者可以有机会增加自

己的收入,在工作上更有动力和积极性。

四、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和雇主共同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包

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一制度可以为低收入劳动

者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减轻他们的负担。

五、培训和教育机会

为了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政府应提供培训

和教育机会。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低收入劳动者

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工资提升机会。

结论:

低收入劳动者工资五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低收入劳动者

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政府、雇主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为低收入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

发展机会。

保底工资的规章制度

保底工资的规章制度

保底工资的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维护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稳定关系,根据国家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雇员,包括全职员工和兼职员工。

第三条保底工资是指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障员工获得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条企业在执行保底工资制度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执行,确保员工的工资权益不受侵犯。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工资核算和管理制度,保证员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第六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属于企业管理层,如有变动需提前通知员工,并经员工同意后执行。

第七条员工在享受保底工资时,应当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因个人原因造成工资上的损失。

第八条员工有权对企业的工资核算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反映,企业应当积极处理并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保底工资标准

第九条保底工资标准应当按照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企业可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工作经验、岗位等因素适当提高。

第十条企业应当在员工入职时告知员工的保底工资标准,以及不同岗位的工资差异等相关信息,确保员工对工资标准有所了解。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工资核算机制,确保工资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得存在虚报、少报、漏报等情况。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的工资进行调整,以适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和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作为确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

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重要法律规定。我国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机制,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将从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调整机制、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是国家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法律规定,是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而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避免因工资过低而导致的生活困难。同时,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其次,我国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机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各地区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并且每年进行调整。这一规定保证了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另外,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地区存在着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一些企业以各种手段压低工资水平,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重要法律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机制,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是,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情况仍然存在问题,需要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1. 简介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Minimum Wage Guarantee System)是

一种由政府实施的福利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经济不平等。

2. 历史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社会对于工资

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19世纪

末的欧美国家,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防止过低工资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3.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具体意义如下:

3.1 保护劳动者权益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通过设立最低工资标准,保护劳动者的

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他们获得合理的报酬。

3.2 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

最低工资的提高可以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刺激市

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3.3 缓解社会不平等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可以减少收入差距,缓解社会不平等现象。

3.4 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政府可以避免劳资矛盾的激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4.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4.1 生活成本

最低工资标准应该能够覆盖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成本,包括食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4.2 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避免工资过高造成就业机会减少。

4.3 区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最低工资标准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低保户工作制度

低保户工作制度

低保户工作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下简称低保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低保户

自助、自强,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低保户,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规定期限内,通过

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由政府给予生活救助的家庭。

第三条低保户工作制度的目标是:保障低保户的基本生活,促进低保户自我发展,实现低保户的脱贫致富。

第四条低保户工作制度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二、低保户就业促进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低保户自力更生,通过就业增加

收入。

第六条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应当参加就业。因特殊原因无法就业的,应当

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第七条政府应当为低保户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低保

户实现就业。

第八条政府应当对低保户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包括但不限于

提供就业岗位、安排临时性工作、给予创业扶持等。

第九条政府应当对低保户中的失业人员给予及时的失业救助,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第十条政府应当对低保户中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优先就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其自

主创业。

三、低保户创业扶持

第十一条政府应当为低保户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市场分析、项目评估、贷款担保

等服务,支持低保户创业。

第十二条政府应当对低保户创业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

低保户创业成本。

第十三条政府应当为低保户创业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等支持,帮助低保户创业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它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企业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等。

我国《劳动法》第五章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的原则,主要根据本地区低收入职工收支状况、物价水平、职工赡养系数、平均工资、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生产率、地区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另外,还要考虑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需要及企业的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等。当上述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当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每年最多调整一次。(薪酬标准)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并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正式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工资管理和工资支付的法制化,加强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调控,制止部分企业过分压低职工工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薪酬管理)

最低工资标准的发布程序是:拟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先报劳动保障部征求意见,报出25日内未接到变更意见,或接到变更意见进行修改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并报国务院备案,同时抄送劳动保障部。(薪酬相关)

中国法律对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

中国法律对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

中国法律对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平衡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也高度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本文将探讨中国法律对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规定,包括法律实施情况、调整机制和执法措施。

二、最低工资制度的立法现状

1. 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依据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立法依据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低工资规定》两部法律文件中。其中,《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当获得合理报酬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并指出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各省级政府应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确保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主要参考以下因素:地区劳动生产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劳动者收入分配状况等。

三、最低工资实施情况

1. 最低工资标准覆盖范围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不仅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员工,也包括城乡居民就业人员等各类劳动者。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必须与正常劳动时间内的基本工资挂钩,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 实施效果评估

根据近年来关于最低工资制度实施效果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最低工资制

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同时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消费市场扩大。这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重视。

四、执法措施与监督机制

1. 劳动保障部门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最低工资制度利弊

最低工资制度利弊

最低工资制度利弊

最低工资制度的利益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最低工资制度可以确保劳动者获得一个基本的工资水平,避免劳动者被低工资剥削,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减少社会收入差距: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收入差距,避免贫富差距过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3. 促进经济发展:最低工资制度可以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4. 提高劳动生产力: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

1. 可能会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而言,可能会增加其经营负担,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 难以适应区域差异:最低工资制度可能无法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做出合理的调整,使得一些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过高或过低。

3. 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最低工资制度对于某些低技能和低收入群体来说,可能会增加其就业难度,导致失业率上升。

4. 容易出现违法现象:最低工资制度容易引发黑工、假工资等违法现象的出现,增加管理成本和社会不稳定性。

最低工资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也需要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寻求更加合理的制度设计来兼顾各方利益。

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规定的一项最低支付标准,也称为最低工资标准或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制度的出现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报酬,防止雇主剥削劳动者,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对于劳动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最低工资的规定,劳动者的工资很容易被压低,导致他们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最低工资制度的存在可以确保劳动者至少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可以起到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在某些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的行业,雇主可能会利用劳动者供给不足的弱势地位,压低工资,加班加点,违规操作,造成劳动者权益受损。最低工资制度的出台可以限制雇主对劳动者的不公平行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

另外,最低工资制度也对于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有人认为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实际上最低工资制度可以激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当劳动者得到一定的报酬保障后,他们的消费能力会相应提升,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此外,最低工资制度还可以降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不公平现象,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率。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最低工资制度的标准需要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其真正发挥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其次,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雇主按照规定支付最低工资,避免出现违规操作。

最低工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1号

最低工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1号

最低工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1号.txt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1号

《最低工资规定》已于2003年12月30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

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郑斯林

二○○四年一月二十日

最低工资规定

第一条为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

本生活,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

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

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

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

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

供了正常劳动。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执行本

规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违反本规

定的,有权要求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

第五条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

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中国劳动法中的最低工资规定

中国劳动法中的最低工资规定

中国劳动法中的最低工资规定

一、最低工资制度的意义

最低工资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而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在中国,最低工资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法律措施之一。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全体劳动者都能够获得合理报酬,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中国劳动法对最低工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相应的程序与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劳动者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这意味着雇主必须按照当地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给员工相应薪酬。

三、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依据

最低工资标准由省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就业压力等因素来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应兼顾劳动者生活需要和企业经营承受能力,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根据一般原则,最低工资依据不同地区划分为多个档次。较欠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而较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高。这种差异性考虑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有利于调节各个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时,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也要考虑到行业、职业等因素,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设定相应的薪酬水平。

四、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及相关问题

尽管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最低工资制度,并通过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确保劳动者权益,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地

方或行业未能完全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二是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而违法规避支付最低工资;三是一些劳动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法律保护薄弱而无法维权。

最低工资管理规章制度

最低工资管理规章制度

最低工资管理规章制度

1. 制定目的

为维护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稳定

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本规章制度的制定将坚持合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公司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工资结构、计算工资等提供基本准则,以规范和保障员工的工资待遇,维护公司和员工的权益。

2. 适用范围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正式员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实习生等人员的

最低工资标准由公司和合同签订单位约定。

3. 最低工资调整原则

1.最低工资标准应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最低工资标准应当满足当

地官方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2.工资与生产力相适应。最低工资标准要与当地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程

度相适应。

3.工资竞争力。最低工资标准要结合当地就业市场情况和行业间工资比

较情况,合理确定工资标准,以适应岗位和用人需求。

4.合理性和可行性。最低工资标准不能对企业经营造成过大的负担,也

不能损害企业正常经营和开展经济活动的权益。

5.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最低工资标准应该与当地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

协调。

4. 最低工资的制定及调整

1.公司应按照当地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工资

指导线,结合其自身经济条件、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定期制定、调整本公司的最低工资标准,并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并公示,确保准时、足额支付最低工资。

2.公司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应在新税前工资和提高员工薪资的因素之间

进行平衡,确保员工薪资的合理增长,同时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和经营。

3.公司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过低或过高,或不能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简答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简答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简答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最低工资制度是指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劳动报酬标准,确保劳动者至少能够获得一

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制度的核心是确定一个最低的工资标准,即劳动者每小时、每天或每月至少应获得的工资数额。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由政府依据经济发展状况、

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劳动者生活成本和福利等因素进行制定。

2. 制定机构: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机构一般是由政府负责,可以是中央政府、地方

政府或特定的劳动力监管机构。这些机构负责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经济、劳动力市场和社会

福利数据,进行最低工资标准的评估和制定。

3. 调整机制:最低工资制度一般会建立起相应的调整机制,以确保最低工资标准能

够跟随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调整机制可以是定期进行的,如每年一次,也可以是根据特定经济指标和社会情况而进行的临时调整。

4. 执行和监督:最低工资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督是保障制度落实的重要环节。政府

会建立专门的劳动力监管机构负责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并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确保他们

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和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投诉渠道向相关机构

举报违法行为。

最低工资制度的详细描述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政策细节,如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方法、调整机制的具体规定、执行和监督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等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最低工

资制度在这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最低工资制度还需要与其他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

同等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

最低工资确定制度

最低工资确定制度

最低工资确定制度

引言

最低工资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而规

定的最低支付标准。最低工资确定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劳动法规,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最低工资确定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定义、制定原则、影响因素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

一、最低工资的定义

最低工资是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立法规定的,用于保障

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最低支付标准。最低工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权益,避免剥削和不公平竞争的出现,并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二、最低工资的制定原则

1. 公平原则

最低工资制度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保劳动者在同等工作

条件下获得相同的工资待遇。不应该因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等因素而产生工资差异,保障每个劳动者的权益平等。

2. 生活成本考量

最低工资制定时需要考虑到劳动者基本生活成本,包括食品、住房、教育、医疗等费用。通过合理的计算方式,确保最低工资能够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

最低工资制度应当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避免因

最低工资过高而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缩,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避免最低工资过低而导致劳动者生活困难。

三、最低工资的影响因素

最低工资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下面列举了

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

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最低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时,可以相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确保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2.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也会对最低工资产生影响。当劳动

企业最低工资制度

企业最低工资制度

企业最低工资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关注劳动力市场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最低工资制度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个基本的

劳动保障制度,企业最低工资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力的基本权益,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将就企业最低工资制度

展开探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并理解这个制度。

一、企业最低工资制度概述

企业最低工资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一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企业用工必须按照该标准给予劳动力报酬。这个制度的核心目的在于,保障劳动

力的合法权益,防止以低廉人力成本作为衡量企业效益主要标准的冲动行为发生。同时,它也是促进企业内部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市场竞争的激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使得企业陷入了一个“用人成本与产能效益”的两难境地。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或许会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员工工资,甚至是不

合理地压缩员工劳动时间。这不仅充分表现了企业的短视行为,对员工的基本需求也

产生了侵害。其次,实施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更好

地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进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忠诚度和对企业的信任感。这对于

企业而言,是个人才留住并更好发展的关键。

三、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的运作

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与不实施,对待用工企业而言,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若是未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在设定员工工资时,往往根据员工的基本素质、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最低工资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最低工资应以法定货币按时支付。

最低工资一般由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制定。在国外,除了政府可以制定最低工资之外,某些行业的组织也可以自行制定该行业的最低工资。最低工资可以用月薪制定,也可以用每小时的时薪制定。最低工资的制定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国外,最低工资是政府对劳动市场的正当干预。

特点

1、最低工资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也包括劳动者赡养的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

2、最低工资数额由最低工资率确定;

3、最低工资只确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它要求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向本单位劳动者支付工资或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数额时,均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率确定的工资标准,否则,约定无效,并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理论依据

(一)许多的经济学家认同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众多相关经济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竞争性的劳动供求模型。此模型包括两种情况:

1.所有部门都被最低工资制度覆盖的情况。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以后,假设最低工资大于均衡的工资,这时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将发生变化,结果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如图 1所示,均衡工资率是W,均衡的劳动力数量是Q,假设最低工资是Wm,此时劳动需求是Qd,劳动供给是Qs,实施最低工资制的结果是:将有Qs - Qd的劳动力失业。

2.劳动力市场中两部门问题。即同时存在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和未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在覆盖的部门中由于存在最低工资制度,那么会造成一部分人的失业。这一部分人只能是转移到没有被覆盖的部门去就业。没有最低工资制度的部门就有可能降低工资吸收更多的就业,但是相应的工资率却降低了。结果造成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与最低工资制度的初衷大相径庭。

在现实的非技术工人的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的影响将是介于上述两者理论之间,即由于最低工资,劳动力数量的下降没有完全覆盖情况下那么多,但也不会如未完全覆盖状况下丝毫没有影响。因为实际上,最低工资并没有覆盖所有部门,同时最低工资制度在实施由于监管并不到位,一些厂商并没有遵守最低工资法规。所以,由于最低工资而被排除的工人将会转移到未被覆盖的部门中,但是未覆盖部门接纳工人的数量也并非无止境的,必然导致部分工人陷于失业状况。因而,最低工资的影响将是双重的,它减少了就业量的同时还减少了未覆盖部门的工资率。

(二)最低工资制不会增加失业

继斯蒂格勒之后,一些学者不断深化竞争的劳动供求模型,对最低工资制与失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斯蒂格勒不同的是,这些新的理论模型解释了,尽管最低工资制产生一种减少就业的效应,但同时也会生成一种扩张就业的效应,所以不会导致失业率的增加。基于这类解释的理论模型包括:竞争性市场中的冲击效应、效率工资理论和企业反应模型。

弊端

最低工资是一种价格下限,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弊端。其弊端之一是影响自由市场的运作;弊端之二是弱势社群或将被牺牲:受最低工资的影响,雇主会倾向选择身体健全以及技术较高的工人,无形中减少了弱势社群在劳动市场的生存空间;弊端之三是最低工资标准可能让劳力优势难以发挥:政府对工资——市场价格信息的干预,可能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通过最低工资法直接干预劳动力市场运行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丧失一部分竞争优势。

结合我国实际

我国劳动力市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是非自由非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劳资双方力量悬殊,劳动市场上的工资率就不是由供求双方均衡而共同决定的均衡工资,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最低工资制度都没有达到均衡时的工资;二是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低收入人群的劳动供给曲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对于贫困人口,当工资率进一步降低时,为了维持生活所需,不得不提供更多的劳动,从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劳动供求曲线图表示出最低工资制对劳动供求的影响变化。

如斯蒂格勒的最低工资模型,最低工资将造成就业损失,当最低工资标准WmZ

在我国最低工资制不仅能增加就业者的收入 , 同时还能降低失业率。因此 , 最低工资制应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下去 , 充分发挥减少贫困 , 调节劳动力市场 ,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信息公布和指导

帮助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参考市场指导价格,合理公正地确定劳动合同的工资标准包括福利及社会保障,避免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二)最低工资标准的宣传不到位是最低工资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最低工资博弈的双方都应加强最低工资制度的宣传。一方面,工人不善于维权,对最低工资制度缺乏了解和学习。部分企业正是利用这一点给工人制定了没有体现最低工资规定的工资标准。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则根本就不了解最低工资制度,所以在为工人制定工资水平时也没有予以考虑。可见,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学习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是十分重要的。(三)通过加强立法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地位

目前我国有关最低工资的问题只在劳动法中以法律形式提出,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体系尚待完善。应尽快完善最低工资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形式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于法律当中,提高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的法律约束力,逐渐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关注最低工资与劳动社会保障的共识。

(四)加强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的管理监督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 主要是要接受全国人大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也要尽快建立以各级劳动部门、各级工会及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法律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影响力大和群众个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共同监督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的实施。

(五)政府扶持

通过政府扶持等方式,帮助求职弱势群体提高技能素质,顺利就业并取得较适合的工资报酬,如财政拨款对农民免费培训市场需求的技能、免费职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