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实录《赠汪伦》

实录《赠汪伦》

实录《赠汪伦》>实录《赠汪伦》一、为彰显《赠汪伦》的与众不同,回顾读过的同题材唐诗(课文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为讨论做准备。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

对于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言,友情、亲情和爱情,一个都不能少!(笑声)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是惧怕孤独的。

离群索居是孤独;抛亲别故,住在陌生人群中间也是一种孤独。

孤独滋味最难熬——所以,自古以来,离愁别恨成了文学创作永恒的话题。

这样的作品,唐诗中就有不少,谁能背来听听?学生(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孟浩然)学生(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学生(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学生有的记得牢些,有的记不清了,于是,当一个人站起来大声背诵时,其他孩子努力回忆着,轻轻跟着念。

是相对低沉的声音使然,更是诗歌不可言传的感染力使然,念着念着,渐渐的——课堂气氛变得有些低回黯然。

二、讨论:两种人之常情师:当我们把这几首送别诗放在一起读时,有什么共同感觉?学生(1):凄凉。

依依不舍。

学生(2):悲壮、苍凉。

还有些伤感。

师:对。

凄凉,辛酸,依依不舍,淡淡忧愁——这是大多数离别文字的基调,也是人之常情的自然流露。

大家知道,刘晓辉同学的父母早就要把她转到上海去了,可是刘晓辉呢,拖了又拖,总也不肯走,为什么?学生(1):我知道,她不愿意离开这儿的老师和同学,她怕上海的新老师、新同学不喜欢她。

学生(2):老师,昨天我和刘晓辉通电话了,她说她在那里过得很好。

师:我也接到她的信了,薛老师很为她高兴!我早就说过:刘晓辉同学勤勉善良,到哪里都不会缺少友谊,到哪里都不会孤独的。

可是,这依然不能减少我们对她的牵挂和思念——为什么?学生(1):因为她是我们的好朋友。

学生(2):因为她宽容大度,从不斤斤计较,和她在一起,我们特别开心。

《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实录
作业布置
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1. 背诵并默写《赠汪伦》;2. 收集一首表达友谊的 诗歌,并写下自己的赏析。
05
学生表现与反馈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积极参与度
思维活跃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如朗读 、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提出 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展现出较高的 思维活跃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优化教学内容
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诗人其他作品和时代背景等元素的 介绍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诗歌朗诵等,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和表达困难,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措施 ,如一对一辅导、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等,以确保每个学 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背景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李白和汪伦是好朋 友,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后来,李白要离开 汪伦去远行,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他写下了这首《 赠汪伦》。
讲解环节:Leabharlann 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01
朗读诗歌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
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01 范读引领
教师先进行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 律和情感。
02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 韵律。
03 指名朗读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并评价, 引导学生读出诗歌中的感情。

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4)

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4)

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4)
师:好,谁还要来吟诵一首。

(指名说)你来吟诵一下。

生:有感情地背诵《渭城曲》。

师:好。

我们这样来连诵一下,把书放下,我诵上句,你们诵下句,你们说好不好?
生:(齐大声地说)好!
(师生互动,吟诵了《渭城曲》和《赠汪伦》这两首诗)
师:大家诵得很好。

我们今天学了一组古代诗人送别的诗。

我们了解古代诗人是多重情意啊!这节课马上就要下课了,下课后孙老师就要和同学们告别了,回到南京去了,你怎么送别孙老师呢?
(生窃窃私语)
师:谁来送送我?你用什么方式来送我?(向一位男同学走去)(举起大拇指,笑着说)重情意,够朋友。

你来。

生:孙老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走了,我们会想念你,相信有一天我们还是会再见面的。

师:相信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握个手,(师生握手)请坐。

师:(指名问)你怎么送别我?又遇到一位朋友、知己。

生:孙老师,你不仅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知己,我们会永远记着你。

师:谢谢,谢谢,称我是他的知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请坐。

朋友,握个手。

(师生握手)
师:(指名问)你准备怎样送别孙老师。

生:孙老师,紧紧地握一下手,(师生握手)
师:用握手的方式来送别。

握了又握,握了又握,久久地不肯散去。

(全体学生大笑。

)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实录一、教学分析《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诗的大意是:李白我坐上船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诗的前两句写汪伦“踏歌”送行,这是一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又充分表现了这一对朋友同样豪爽乐观的性格。

后两句与潭相比,即景抒情,特别是“不及”二字用得很妙。

诗人没有说汪伦对我的情谊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而是说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比不上这份情谊,可见这份情谊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二、设计意图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三首赠汪伦人教版(2019)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

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

(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

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

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

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生:(齐答)会。

小学语文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诗,借助注释对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你们说说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李白与汪伦的感情很深。

师:告诉老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看出来的。

师:坐在下面的同学有和他一样感受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

近全班学生举起了手。

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深,但还不够。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真深啊!你读得太好了。

同学们一起读读好吗?生齐读。

师: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如此深厚,但是细心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似乎有点问题啊。

你们读读看是不是有问题。

生读。

一会儿功夫有几个举起了手,而且脸上洋溢着发现的喜悦,急于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说明:这里原本要引导学生抓住“忽”来体会,从而让学生感悟出问题,不想学生一子就提出来了。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老师要向你学习。

据说李白这次来桃花潭游玩是汪伦请来的。

李白在汪伦家住了好几天,汪伦每天以美酒款待,还送钱财给李白花。

可见汪伦对李白也是一往情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汪伦这么迟才来送行呢?书上没写,资料也查不到。

下面,就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可能有哪些原因?生:我想可能是汪伦去买礼物给李白来迟了。

师:嗯,合情合理,有这个可能。

就这样想。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昨晚和李白饮酒多喝了几杯,早上睡得太沉了,起来迟了。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要用这种方法给李白一个惊喜。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李白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让李白记住他。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舍不得李白走,很伤心才来迟的。

生:我想还有可能是李白不想麻烦汪伦,就悄悄地走,汪伦才来迟的。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是从汪伦的角度来说的,你能从李白的角度考虑,有创意!生:也可能是李白在汪伦家住得久了,很不过意,想走,可汪伦又拼命挽留他,他没办法就偷偷地走,结果还是被汪伦发现了。

25《赠汪伦》教学实录

25《赠汪伦》教学实录

孙双金《赠汪伦》教学实录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氖瑁墙镂慕萄У目占溲由斓娇瓮猓嘌鸭⒄怼⑽招畔⒌哪芰Γ欣谘镂乃刂实娜嫣岣摺?br> 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一、质疑导读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二、立体探究师: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给大家,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又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生: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什么呢?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师:愿意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师:真聪明!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生略一思忖,说: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范读)师: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设计思路:子曰:“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适时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词语‘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解,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孩子的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三、评价归纳(师生共同对学习方法、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完成板书设计,)赠汪伦(lún)李白(?)将欲深千尺(升)忧郁惊喜不及(感动)忽闻送我情(降)设计思路:将归纳与板书有机融合,对本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知识,四、训练迁移抽出“优”“中”程度的两位学生,询问他们:今天准备完成什么作业?师归纳其意见,让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两项作为家庭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4、为《赠汪伦》写续篇(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设计思路: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总体设计思路:《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教学时切忌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本设计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内容、探究方式,到作业设计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的确,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就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板书简洁、明了,为这一设计意图做了较好的诠释,。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优质教学案例。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设计思路:古诗《赠汪伦》选自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一期教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唐诗。

它描述了诗人李白与好友汪伦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我对教材的解读,我将古诗教学分为朗读——理解——感悟——创造四个重要环节。

这四个环节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整个教学过程有点有面、浑然一体,并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入其中。

我先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熟读古诗,接着用故事激趣,将学生引入古诗情境,然后结合故事内容,通过看图、抓关键词等方法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理解古诗内容,再由此联系生活畅谈感悟,令学生获得独特而珍贵的情感体验,最后以编演故事作为课外拓展部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自认为是一堂朴素、亲切又不乏创新的语文课。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

先来猜一猜作者的名字。

请听好:他是唐朝人,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的主人公…【点评:激趣引入】生:(齐答)李白。

(笑)师:李白果真是鼎鼎大名,(板书:李白)老师刚说小朋友就知道了,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李白的哪首诗呢?生:齐背《静夜思》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白写的另外一首诗。

请大家轻轻打开书的第97页,把书按平放好。

小手跟我写课题:赠汪伦(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导识字方法)“赠”,遮掉“贝”就是“曾”,我们班姓曾的小朋友可多呢。

“汪”,三点水加“王”,“水汪汪”就是这个“汪”字,它还是一个姓氏,这里的汪伦就是一个人的名字。

齐读课题。

【点评:联系生活的新颖的识字法】生齐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读好一首古诗有什么要求吗?生:不加字,不少字,不错字。

生:还要读流利。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公园一校汤凌飞课前交流:我有个提议,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导入新课师:今天汤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既然是朋友,我想请教大家,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师: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的。

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别人,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谁呢?别着急,先来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习·华的大诗人,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

(如学生回答出李白,教师接:看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是人人皆知。

)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90多篇。

号称诗仙。

(李白)对了,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李白与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故事:安徽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

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师:你说他们俩是不是真正的朋友。

为什么?师: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就在临别刻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古诗《赠汪伦》。

自学古诗师:什么场面这样让人感动呢?一起看诗文。

(引导出声读三遍。

)师:这首诗有没有生字? (没有)这四句话好不好理解? (好理解)1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的? (生发散连词解句法)是理解古诗句意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赠汪伦》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片段):一、激趣引入。

(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人物,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李白,理解“赠”的意思。

)【设计意图:猜诗人引入,让学生说李白,了解李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识字。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生字,想办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读准古诗。

】三、感知文本。

(多形式读诗:学生齐读、分句开火车读、师生分句读、按节奏练读、分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多形式朗读古诗,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反复读,让学生读得流利,读出节奏,并初步感知古诗】四、走进诗境,体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汪伦是什么人?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诗意。

(学生小组交流诗意。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的理解?生:李白要走了,汪伦来送他。

生:李白搭着船要回家了,突然听到歌声,原来是汪伦来送他了。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不及汪伦的情。

生:……师:这是一首描写告别场面的诗,生活中,你有没有和朋友或亲人告别过?你是以什么方式来和他们告别的?生:我过年后送过我的姑姑和表弟,我送了一把玩具枪给我的表弟。

师:哦,为什么送玩具枪啊?生:表弟在我家时老是和我抢那把玩具枪,他要走了我就送给他吧,让他高兴高兴。

师:你可真是个好哥哥,你表弟明年一定会再来找你的。

生: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送我叔叔一家到码头,我叫他们有空再来。

师:你是个热情,好客又有礼貌的小主人。

生:我姐姐要回去汕头时,我送给她一幅我画的画。

师:礼轻情意重,你很用心。

……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作为客人总有离开的一天。

李白要走了,汪伦也来送别。

谁来猜猜,一开始,李白知道汪伦要来送他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不知道,我从“忽闻”看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忽闻”这个词的?生:忽然闻到。

(有些学生笑了)师:(看着站着的学生)没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转向一位发笑的学生)能告诉我你笑什么吗?生:这个“闻”不是“闻到”的意思,是“听到”。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他们陪伴我们度过欢乐的时光,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友情的古诗——《赠汪伦》。

(板书课题:赠汪伦)师:大家先齐声朗读一遍这首诗。

生(齐读):“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诗句解读师:读完这首诗,谁能来说说诗的题目“赠汪伦”是什么意思?生 1:就是送给汪伦的意思。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谁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 2:李白坐上船准备要走了。

师:很棒!那“将欲行”就是将要走的意思。

接下来,“忽闻岸上踏歌声”,谁知道这是什么情景?生 3: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师:对啦!那大家想一想,李白本来要走了,听到这歌声会是什么心情?生 4:会很惊喜。

师:没错,那我们再看“桃花潭水深千尺”,这里用“千尺”来形容桃花潭的水,是真的有千尺深吗?生 5:不是,是说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对,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来突出什么呢?生 6: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很深。

师:真聪明!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大家说说是什么意思?生 7: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

师:很好,那从这句诗我们能感受到李白对汪伦的情谊有着怎样的评价?生 8:觉得汪伦对他的情谊特别深厚。

三、情境体验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李白坐在船上,正准备离开,心情可能有些不舍。

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他会是怎样的表情?(学生们纷纷露出惊喜的表情)师:那大家模仿一下李白当时的表情和动作。

(学生们开始模仿,课堂气氛活跃)师:那汪伦踏着歌来送李白,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生 9:很舍不得,很珍惜这份友情。

师:那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下这个场景,谁愿意来扮演李白,谁来扮演汪伦?(几位学生主动举手,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生 10:很生动,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5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教学文档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5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教学文档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5古诗三首赠汪伦人教版(2019)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赏析】“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实在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中国的诗人成千上万,又有几个能在诗歌的一开头就提笔写出自己的大号呢?因为这首诗所要记述是一段挚朴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没了客套礼节。

他本来已经上船,马上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在朋友们依依的惜别声中,忽然从岸上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大家在诧异之时,回头一看,没想到原来是汪伦,他竟然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又蹦又跳地赶来给李白送行了。

也许按照常理,朋友分别,都应该感到伤心,忙着互道珍重,可是这个人却一反常态,又唱又跳的,像什么样子?谁知他这看上去有点不近情理的举动,却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真诚地相处,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当着众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扫了大家的兴,所以他就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子,说“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其实并不是说大家千叮咛万嘱咐的道别是对我李白不好,只是在委婉地劝大家没有必要在分手时过于伤感、沉重而已。

这样的表白既不会凉了众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气氛活跃起来,李白也就在这一片踏歌声中,心情愉快地与大家挥手告别,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了美好回忆的桃花潭了。

这首小诗也成就了一段佳话,使得桃花潭一带留下了不少令人遐想的遗迹,如在潭东岸边,就有一处题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阁。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师:李白写给谁的?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

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

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

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生:(齐答)会。

师:谁来说说看?这首诗比较好懂的,我请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试一试。

生:李白乘舟将要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不过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冯超。

师:冯超同学基本解释的准确,90%,老师不讲能够理解90%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张大一点,声音响亮一点,自信一点,就更棒了!我们掌声给他好不好?相信冯超下面的发言会更精彩,请坐。

生:(齐答)好!ㄕ粕炱穑?师:谁再来解释一下《赠汪伦》?你来。

生:李白乘舟将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赵婷婷。

师:赵婷婷回答的非常好,已经达到98%了,我们掌声献给她。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赠汪伦教案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

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

(读通)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激发诗情。

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最要好的朋友吗感情怎样谁来说说生:(略)师:是啊,朋友之间的真情值得珍惜!在古代也有两个人,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很好。

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32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古诗三首中的其中的一首——《赠汪伦》。

板书课题:《赠汪伦》。

2、释题:师:“赠”会读吗“伦”呢读一读。

“赠”什么意思赠给谁的谁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3、简介作者: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李白。

你了解李白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李白的简介)4、《赠汪伦》诗的由来:师: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么来的吗?请看大屏幕,教师解说。

二、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1、配乐朗诵。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认真听。

)(播放课件)2、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生:(略)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生:(略)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生:(略)师:齐读一遍。

这句要怎样读?生:(略)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生:(略)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生:(略)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踏歌”呢生:(略)师:这句诗该怎样读生:(略)师:为什么师:引导学生,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从哪里看得出生: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

从“踏歌”可以看出。

师:是啊,多感人!多意外!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带着一种意外,和感激的心情来读。

《赠汪伦》教师教学实录(2)

《赠汪伦》教师教学实录(2)

《赠汪伦》教师教学实录(2)师:如果换作我,看到朋友因为自己离开而高兴,我会很伤心的!可咱们瞧瞧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呵,感觉好着呢!在他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又深厚、又真挚——这中间必定是有原因的,否则,我们可以说李白这人自作多情、恬不知耻啦!(笑声)学生(1):我觉得李白的感觉是对的。

如果汪伦不喜欢李白,就不来送行了。

学生(2):汪伦仰慕李白,所以才特意请他。

能结交鼎鼎大名的诗人,他已经感到很荣幸、很满足了。

学生(3):在新华书店,我看到售书,场面真火爆。

爸爸说,那些人都是追星族。

汪伦也是追星族——李白来了,大笔一挥,他也跟着出名了!能不高兴吗?师:追星族这个比方很有意思。

不过我认为汪伦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比起赵薇、谢霆锋的崇拜者,要高明得多,也体面得多。

学生(4):我同意前一个同学说的。

是仰慕,不是追星。

送李白的时候,《赠汪伦》还没写呢。

学生(5):老师说过,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汪伦要用快乐的歌声为他送行、为他祝福。

学生(6):李白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离别是常有的事。

如果分别一回就伤心一回,那他还怎么云游,怎么写《》《早发白帝城》和……和《望天门山》呢?学生(7):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他们谁也不为离别忧伤。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把我原先准备说的许多话都给说了!所以我常讲:给你们上课真轻松、真享福。

同时,这也让老师感到压力很大,我得用功再用功,否则,你们就不用我教,也不要我教啦!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在离愁别恨之外,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友情在: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说它是——学生(1):潇洒。

学生(2):豪放。

学生(3):这就是浪漫!师:对。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浪漫。

它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

所以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当我们读一首好诗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在读一颗真诚美丽的心灵,在读一段鲜活生动的世俗人情。

赠汪伦教案四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四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四教学实录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赠汪伦教案四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ﻭ教学目标:ﻭ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ﻭ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 XX工业园ﻭ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ﻭ教学准备:多课件ﻭ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ﻭ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ﻭ谁知道是哪两首诗生交流.ﻭ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ﻭ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ﻭ1、赠是什么意思(送给)ﻭ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李白)你了解李白吗指名交流。

ﻭ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ﻭ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

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ﻭ生自由读,交流.*你们还知道了什么ﻭ4、过渡: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ﻭ三、初读古诗ﻭ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ﻭ2、检查自学情况。

ﻭ(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ﻭ(指名读,分组读,齐读)ﻭ(3)、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ﻭ四、精读诗句ﻭ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ﻭ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①欲什么意思ﻭ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ﻭ④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ﻭ(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ﻭ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深千尺、不及、送我情)ﻭ你是怎么体会的(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不及 :什么意思XX工业园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送我情:这里把XX工业园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三首赠汪伦人教版(2019)
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

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

(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

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
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
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

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
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

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
生:(齐答)会。

师:谁来说说看?这首诗比较好懂的,我请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试一试。

生:李白乘舟将要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不过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冯超。

师:冯超同学基本解释的准确,90%,老师不讲能够理解90%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张大一点,声音响亮一点,自信一点,就更棒了!我们掌声给他好不好?相信冯超下面的发言会更精彩,请坐。

生:(齐答)好!ㄕ粕炱穑?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赠汪伦》?你来。

生:李白乘舟将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赵婷婷。

师:赵婷婷回答的非常好,已经达到98%了,我们掌声献给她。

(掌声再次响起。


师:读诗基本意思懂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你们讨论讨论看有什么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交流一下,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指名问)你发现什么问题?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给我的情意?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呢?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指名问)你的问题?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离开汪伦,他为什么要离开汪伦呢?
师: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总是要离别的。

(竖起大拇指)好的,能够发现问题比发现不了问题总是要好。

你的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汪伦把李白骗过去,为什么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
师:我来读诗。

你们能不能再发现一点问题?“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这时已经来到哪里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师:(兴奋地)听到没有?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
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生:(齐答)不会。

师:你肯定在家里就要这样送了,是不是。

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时候才来送呢?你们这时候就做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几个人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教师在其中一组学生中小声提出问题。


师:好,坐正。

“天一学校”了不起的,“天一”不是天下第一吗?我来看看“天一”的学生是不是天下第一。

你说说看。

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再来送了呢?
生:因为这里有汪伦和李白的美好回忆。

师:什么回忆?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坐到船上才去送呢?
生:可能因为他们在这里相遇。

师:可能他们在桃花潭边相遇的,汪伦是从桃花潭把李白接来的,所以故意到桃花潭来送他。

接的时候在桃花潭边接,送的时候也在桃花潭边送,让李白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你叫什么名字?
生:冯松。

师:这是冯家的观点,了不起,在哪里接我也要在哪里送,给李白留下难忘的印象。

冯家的观点。

生:有可能是李白没有告诉汪伦,而后来汪伦知道就急匆匆地赶到桃花潭送他。

师:说明李白是不辞而别,汪伦知道这个情况后匆忙来送。

你叫什么名字?
生:徐畅。

师:徐畅,这是徐家的观点。

不同的,我就喜欢听到不同,看你们的小脑袋瓜聪明不聪明。

你说。

生:我的观点是:我们一般送亲人是在家里送,汪伦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别安排走的时候送,这样给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他记住汪伦这个朋友。

师: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殷涛杰。

师:殷涛杰,殷家的观点是什么观点。

你们听听看,故意在家不送,让李白到桃花潭,突然赶来还要踏歌相送,给李白终身难忘的印象,给李白一个惊喜。

师:殷涛杰,真是大脑袋,大脑发达,这个想象超出一般。

你说说看。

生:可能是因为李白喜欢喝酒,而汪伦又是酿酒的,他在家里特地为李白酿了酒,李白快要走了,他才酿好,急急忙忙地给李白送了过去。

师:专门为李白特制太白酒,酒还没有酿好,李白突然有事要走,急急忙忙赶去相送。

你姓什么?
生:张。

师:张,这是张家的观点,又是一种奇特的观点。

你说。

生:我认为是他们一起到酒店去,然后汪伦给他准备了一桌宴席给他送行,然后李白走的时候,就在那个里面给他送行了。

师:已经在酒店送过行了?
生:对,然后就在那边拍打唱歌。

师:已经在酒店送过行了,送过行之后,他觉得就这样把李白送走还不够。

我是写一封信把人家骗来的,现在人家走了我就这样送别不行?再次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

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

你叫什么名字?
生:莜玲莹。

师:莜玲莹,给莜玲莹掌声,(掌声响起)莜家人就是聪明。

还有不同的观点?不得了,真是天下第一,来,这个天下第一的人再说一个。

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汪伦想组织一个很大活动来告别李白。

师:你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

那个场面是了不得,李白坐在船上,本来都要走了,突然听到一阵阵歌声传来,李白坐在船上还坐得住吗?
生:(齐声答)坐不住。

师:李白就要站起来,跳上岸去,握住汪伦的手说:“汪兄啊,你真是对我太好啦!你这样的情意我怎么表达呢?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拿笔
来。

”于是,李白挥毫写下了《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兄啊,就把这个送给你吧。

”汪伦收起了李白送给他的诗,把它当作传家之宝,一代一代传下来,这首诗就是面对当时的此情此景李白即兴挥毫写下的,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好不好?
生:(齐声答)好!
(生有感情地朗诵。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

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吗?送过了再送,不是我一个人送,把一个村的人都组织起来送,抬着美酒,踏歌相送,这才能感动李白。

起立,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一下。

(全体起立,配上音乐,全体动情地吟诵。


师:我只看到一个摇头晃脑的晃起来了,你们太拘谨一点,还可以放开一点吗?看我这里,能不能背下来。

不看屏幕上的,看着我这,《赠汪伦》你们可以动起来,要做动作的可以做动作。

(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感情地背诵。


师:请坐,这首诗是谁送谁呀?
生:(大声答)汪伦送李白。

师:汪伦用什么形式来送李白的?
生:(齐声答)踏歌相送。

师:汪伦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

(板书:以歌相送)这是汪伦以歌,踏歌的方式来送李白的。

古代诗人送别的方式有很多种。

下课铃响,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