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五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五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实录教材分析《赠汪伦》是六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古诗。
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
李白游览XX县XX工业园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设计思路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学生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主要尝试有: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关联词语和句式训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场面。
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教学流程一、系统归纳,温故引新。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
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
二、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讲解词义,然后运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调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诗句。
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
抓住“踏歌”这一学生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帮助学生领会”踏歌“的艺术形式。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资料补充,突破难点。
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须填补其中空白,充实完善的内容。
这样才能进一步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
因此,教师需在此处安排一段小插曲,请学生屏幕阅读,同时配乐:“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XX工业园;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
探究 ● 体验 ●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前言《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绝妙佳作。
它表现出了李白深厚的友情,以及面对离别焦虑的情绪。
本文将分享我在教授《赠汪伦》时所做的实录,包括探究这首诗的内涵、体验诗歌的美妙和感悟诗歌所带来的情感。
第一部分:探究1.1 诗歌背景在讲解《赠汪伦》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一下李白的生平背景。
这位唐代大诗人,生于不安定的时代,长期漂泊于琴台(今陕西省蒲城县)和秦州(今陕西省天水市),后来又去到了长安,历经诗经以及政治上的曲折,晚年去世于安徽宣城。
作为李白晚年创作的诗篇之一,《赠汪伦》描写了李白即将离别好友汪伦的情景。
1.2 诗歌解读对于一首优秀的诗歌,探究其内在的涵义无疑是必要的。
在诗歌解读方面,我通常会进行以下步骤:1.确定整体意象《赠汪伦》的整体意象是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作者面对离别,深切思念好友的情感。
2.仔细解析语言风格在语言风格上,《赠汪伦》以一种优美、深沉的语调呈现,流露出李白内心的忧伤和怀念。
3.挖掘隐喻诗歌中涉及到许多隐喻,如“肠断白露”、“羽扇纶巾”等,这些隐喻都代表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思想。
4.总结中心思想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抓住《赠汪伦》的中心思想,即深厚的友情和面对离别的情感。
第二部分:体验2.1 赏析诗歌通过上述探究,学生们已经对《赠汪伦》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是时候让他们体验这首诗的美妙了。
我会放上《赠汪伦》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成为诗歌的倾听者。
同时,我也会向学生们展示这首诗的美丽诗画,让他们通过视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2.2 创作诗歌现在,学生们已经对《赠汪伦》有了深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会布置一项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作一首与《赠汪伦》主题相关的诗歌。
在创作过程中,我会尽可能帮助学生们,让他们能够写出一篇真正优美、深刻的诗歌。
在诗歌创作结束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朗诵自己的作品,让整个教室弥漫着创意与思维的气息。
第三部分:感悟3.1 对古诗的理解在课堂中,我也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能够理解古诗和传承古诗之美。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是对课堂内容的完整记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吧!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一、导入、释题。
识记生字“赠、伦”,书写生字“汪”。
师:(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注意认真听,听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古代有个人叫汪伦,很有才学,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
李白这个人一生最喜欢游山玩水,喝酒写诗。
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中,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请您光临,饮酒赏花。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
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喝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
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
”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过了。
”李白有些摸不着头脑。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去喝酒的那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并没有责怪汪伦,反而被他的风趣和智慧所打动。
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两人饮酒作诗,脾气相投,成了好朋友。
转眼李白要离开桃花潭了,继续他的行程,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
情动之下,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赠汪伦》。
师: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生:这个故事讲了汪伦请李白到他家做客,告诉李白他家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可是去了却没有,李白没有恼怒,反而跟汪伦成了好朋友,李白要走了,汪伦特地踏歌给李白送行。
李白就写了一首诗送给王伦。
师:故事只听了一遍你就能够说出它的意思来,听得仔细,说得详细。
《赠汪伦》教学实录
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1. 背诵并默写《赠汪伦》;2. 收集一首表达友谊的 诗歌,并写下自己的赏析。
05
学生表现与反馈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积极参与度
思维活跃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如朗读 、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提出 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展现出较高的 思维活跃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优化教学内容
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诗人其他作品和时代背景等元素的 介绍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诗歌朗诵等,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和表达困难,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措施 ,如一对一辅导、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等,以确保每个学 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背景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李白和汪伦是好朋 友,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后来,李白要离开 汪伦去远行,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他写下了这首《 赠汪伦》。
讲解环节:Leabharlann 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01
朗读诗歌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
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01 范读引领
教师先进行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 律和情感。
02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 韵律。
03 指名朗读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并评价, 引导学生读出诗歌中的感情。
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
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
(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
汪伦是安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
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
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生:(齐答)会。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赠汪伦教案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
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
(读通)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送给好友汪伦的一篇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仅供参考,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片段):一、激趣引入。
(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人物, 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李白, 理解"赠'的意思。
)二、初读识字。
(读准本课生字, 学生想办法识记生字, 初读古诗。
)三、感知文本。
(多形式读诗:学生齐读、分句开火车读、师生分句读、按节奏练读、分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四、走进诗境, 体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汪伦是什么人?师:传说中, 有的说汪伦是位酿酒师, 有的说他是个农民, 还有的说汪伦也曾经当过官。
汪伦很喜欢诗词, 崇拜诗人, 特别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大诗人――李白。
他非常想认识李白, 与他结成朋友。
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 又离那么远, 怎么认识呢?汪伦可聪慧了, 他决定投李白所好(讲"十里桃花, 万里酒家'的故事。
)师:愉快的日子总过得飞快, 李白即将启程回去。
这时, 汪伦前来相送, 李白感动极了, 情不自禁吟出这首诗――赠汪伦(老师配乐朗诵古诗, 学生沉醉在诗歌中)。
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沟通沟通, 说说诗意。
(学生小组沟通诗意。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的理解?生:李白要走了, 汪伦来送他。
生:李白搭着船要回家了, 突然听到歌声, 原来是汪伦来送他了。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 不及汪伦的情。
生:师:这是一首描写告辞场面的诗, 生活中, 你有没有和朋友或亲人告辞过?你是以什么方式来和他们告辞的?生:我过年后送过我的姑姑和表弟, 我送了一把玩具枪给我的表弟。
师:哦, 为什么送玩具枪啊?生:表弟在我家时老是和我抢那把玩具枪, 他要走了我就送给他吧, 让他兴奋兴奋。
师:你可真是个好哥哥, 你表弟明年一定会再来找你的。
生:前几天, 我和爸爸妈妈送我叔叔一家到码头, 我叫他们有空再来。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图文稿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孙双金执教年级:五年级执教课时:1教时地点无锡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
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
(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
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
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赠汪伦》教学实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赠汪伦》教学实录一、质疑导读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伙儿?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邻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确实是我们老乡呢!(众笑)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师:小孩们明白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确实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明白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明白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什么缘故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忆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立体探究师:小孩们提了许多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觉新的问题,如何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举荐给大伙儿。
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爱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明白得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3、领会法:对自己感爱好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认真玩味,写出体会。
(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师:刚才小孩们的学习热情专门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伙儿分享分享。
生:依旧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假如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奋勇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明白得,还有谁情愿来挑战他?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伙儿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说明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因此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李白的《赠汪伦》,去感受那份深厚的友情。
“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认识一位大诗人,他叫李白!”我笑着对孩子们说。
“李白!我知道,他写了好多好多诗!”一个小男生兴奋地喊了出来。
“没错!今天咱们要学的这首《赠汪伦》,就是李白的经典之作。
来,大家先跟我读一遍: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孩子们跟着我大声朗读,那清脆的声音仿佛是春天里最动听的旋律。
“读了这首诗,大家能猜到李白和汪伦是什么关系吗?”我问道。
一个小女孩举手说:“他们肯定是好朋友!”“对呀,那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孩子们纷纷开动小脑筋,有的说从“赠”字能看出是送给好朋友的,有的说从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能感受到他们感情深。
“那咱们来想象一下,李白乘舟要走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有点舍不得!”“可能还有点难过。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那汪伦来送他,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我继续引导着。
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绘声绘色地说:“汪伦肯定跑得气喘吁吁的,一边跑一边喊着李白的名字!”大家都被他的描述逗笑了。
“那咱们再想想,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孩子们摇摇头,一个聪明的小丫头说:“这是李白在夸张,说汪伦对他的情谊比潭水还深!”“太棒了!那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李白,感受一下那种离别的不舍和朋友的深情。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沉浸在想象中。
过了一会儿,我让大家睁开眼睛,说:“现在,咱们分成小组,来把这首诗表演出来。
”孩子们兴奋极了,迅速组成小组开始讨论和排练。
我在旁边看着他们,有的孩子模仿李白的潇洒,有的孩子努力演出汪伦的热情,那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终于到了展示的时候,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
其中一个小组,还在“踏歌声”那里加上了简单的舞蹈动作,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深的友情。
《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实录一、教学分析《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诗的大意是:李白我坐上船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诗的前两句写汪伦“踏歌”送行,这是一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又充分表现了这一对朋友同样豪爽乐观的性格。
后两句与潭相比,即景抒情,特别是“不及”二字用得很妙。
诗人没有说汪伦对我的情谊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而是说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比不上这份情谊,可见这份情谊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二、设计意图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
赠汪伦教案四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四教学实录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赠汪伦教案四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ﻭ教学目标:ﻭ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ﻭ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 XX工业园ﻭ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ﻭ教学准备:多课件ﻭ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ﻭ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ﻭ谁知道是哪两首诗生交流.ﻭ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ﻭ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ﻭ1、赠是什么意思(送给)ﻭ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李白)你了解李白吗指名交流。
ﻭ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ﻭ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
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ﻭ生自由读,交流.*你们还知道了什么ﻭ4、过渡: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ﻭ三、初读古诗ﻭ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ﻭ2、检查自学情况。
ﻭ(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ﻭ(指名读,分组读,齐读)ﻭ(3)、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ﻭ四、精读诗句ﻭ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ﻭ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①欲什么意思ﻭ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ﻭ④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ﻭ(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ﻭ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深千尺、不及、送我情)ﻭ你是怎么体会的(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不及 :什么意思XX工业园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送我情:这里把XX工业园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古诗《赠汪伦》教案5篇
古诗《赠汪伦》教案5篇教案的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具进行教学,提前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具,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赠汪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赠汪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篇一」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对古诗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
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实在是太远了。
所以,为了让我快乐地上课,学生快乐地听课,我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在这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
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赠送给汪伦呢?”接着,我便利用课件讲起李白写作这首诗的背景故事。
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
因而,当我出示注释,让他们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自己试着理解诗意,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理解诗意。
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是,我让学生把”不及”换成“正如”“正像”,通过对比,体会到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得不可测量,深得不可估量。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
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我又拓展了两首送别诗,我准备了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让学生读一读,扩展学习。
让学生诵读,体会不同送别诗的不同文采、情感。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他们陪伴我们度过欢乐的时光,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友情的古诗——《赠汪伦》。
(板书课题:赠汪伦)师:大家先齐声朗读一遍这首诗。
生(齐读):“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诗句解读师:读完这首诗,谁能来说说诗的题目“赠汪伦”是什么意思?生 1:就是送给汪伦的意思。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谁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 2:李白坐上船准备要走了。
师:很棒!那“将欲行”就是将要走的意思。
接下来,“忽闻岸上踏歌声”,谁知道这是什么情景?生 3: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师:对啦!那大家想一想,李白本来要走了,听到这歌声会是什么心情?生 4:会很惊喜。
师:没错,那我们再看“桃花潭水深千尺”,这里用“千尺”来形容桃花潭的水,是真的有千尺深吗?生 5:不是,是说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对,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来突出什么呢?生 6: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很深。
师:真聪明!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大家说说是什么意思?生 7: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
师:很好,那从这句诗我们能感受到李白对汪伦的情谊有着怎样的评价?生 8:觉得汪伦对他的情谊特别深厚。
三、情境体验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李白坐在船上,正准备离开,心情可能有些不舍。
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他会是怎样的表情?(学生们纷纷露出惊喜的表情)师:那大家模仿一下李白当时的表情和动作。
(学生们开始模仿,课堂气氛活跃)师:那汪伦踏着歌来送李白,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生 9:很舍不得,很珍惜这份友情。
师:那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下这个场景,谁愿意来扮演李白,谁来扮演汪伦?(几位学生主动举手,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生 10:很生动,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驶出去 飞起来——《赠汪伦》教学实录
驶出去飞起来——《赠汪伦》教学实录一、引言《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现存《汪伦送别》的后篇。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汪伦的思念之情。
作为文学教学中的经典之作,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赠汪伦》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 理解《赠汪伦》的基本含义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赠汪伦》的开头几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教学诗歌背景介绍《赠汪伦》的创作背景以及杜甫与汪伦的友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3. 分析诗歌的结构指导学生分析《赠汪伦》的诗歌结构,例如: - 本诗为七绝,每句四个字; - 第一句句首为名词,后三字为描述; - 第二句句首为名词,后三字为动词; - …4. 解读诗歌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阅读全诗并思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情感表达,例如: - 第一句中,作者通过黄鹤楼与扬州、孤帆与长江的对比,表达了离别之情; - 第二句中,以寥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愁与孤独; - …5. 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例如: - 第一句中的“黄鹤楼”是景物描写中的隐喻,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第二句中的“孤帆”是人物描写中的拟人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6. 学生解读分享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或小组进行解读,并选择几位学生进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7. 总结梳理教师对诗歌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总结梳理,巩固学生对《赠汪伦》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赠汪伦》这首古诗。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学生的分享中,能够看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积极参与讨论。
25《赠汪伦》教学实录
孙双金《赠汪伦》教学实录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氖瑁墙镂慕萄У目占溲由斓娇瓮猓嘌鸭⒄怼⑽招畔⒌哪芰Γ欣谘镂乃刂实娜嫣岣摺?br> 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一、质疑导读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二、立体探究师: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给大家,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又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生: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什么呢?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师:愿意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师:真聪明!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生略一思忖,说: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范读)师: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设计思路:子曰:“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适时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词语‘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解,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孩子的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三、评价归纳(师生共同对学习方法、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完成板书设计,)赠汪伦(lún)李白(?)将欲深千尺(升)忧郁惊喜不及(感动)忽闻送我情(降)设计思路:将归纳与板书有机融合,对本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知识,四、训练迁移抽出“优”“中”程度的两位学生,询问他们:今天准备完成什么作业?师归纳其意见,让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两项作为家庭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4、为《赠汪伦》写续篇(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设计思路: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总体设计思路:《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教学时切忌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本设计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内容、探究方式,到作业设计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的确,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就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板书简洁、明了,为这一设计意图做了较好的诠释,。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公园一校汤凌飞课前交流:我有个提议,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导入新课师:今天汤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既然是朋友,我想请教大家,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师: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的。
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别人,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谁呢?别着急,先来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习·华的大诗人,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
(如学生回答出李白,教师接:看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是人人皆知。
)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90多篇。
号称诗仙。
(李白)对了,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李白与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故事:安徽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
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师:你说他们俩是不是真正的朋友。
为什么?师: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就在临别刻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古诗《赠汪伦》。
自学古诗师:什么场面这样让人感动呢?一起看诗文。
(引导出声读三遍。
)师:这首诗有没有生字? (没有)这四句话好不好理解? (好理解)1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的? (生发散连词解句法)是理解古诗句意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探究 ● 体验 ●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引言《赠汪伦》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一首名篇,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忠义之情。
本文将通过对《赠汪伦》的教学实录,探究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关于这首诗的深度思考。
一、教学过程1.1 课前准备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准备了一份有关《赠汪伦》的背景资料,介绍了杨万里的生平和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1.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友情和忠诚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教师播放了杨洪基演唱的《送别》,通过音乐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伤感。
1.3 课文解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共同探究诗歌的内涵与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进行对比。
1.4 体验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分组,扮演诗中的主人公汪伦和杨万里。
每个团队根据诗歌中的描述,展示出他们对诗歌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二、学生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在逐渐理解诗的意境的同时,也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同身受。
体验活动中,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汪伦的内心世界,并且通过角色扮演将理解转化为表演出来,更加直观地表达了心中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会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为深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三、学生的感悟学生们在课堂中通过解读和体验活动,对《赠汪伦》这首诗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其中,学生们提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们认识到友情的重要性。
在诗中,汪伦对杨万里的友情深厚,这让学生们明白了真正的朋友是多么稀有和珍贵。
诗中描述的离别之情,让学生们更加珍惜身边的友谊。
其次,学生们对诗中表达的忠诚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忠诚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执教课时:1教时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
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
(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
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
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
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生:(齐答)会。
师:谁来说说看?这首诗比较好懂的,我请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试一试。
生:李白乘舟将要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不过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冯超。
师:冯超同学基本解释的准确,90%,老师不讲能够理解90%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张大一点,声音响亮一点,自信一点,就更棒了!我们掌声给他好不好?相信冯超下面的发言会更精彩,请坐。
生:(齐答)好!(掌声响起)师:谁再来解释一下《赠汪伦》你来。
生:李白乘舟将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赵婷婷。
师:赵婷婷回答的非常好,已经达到98%了,我们掌声献给她。
(掌声再次响起。
)师:读诗基本意思懂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你们讨论讨论看有什么问题(生小组讨论。
)师:交流一下,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指名问)你发现什么问题?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给我的情意?师:是啊,桃花潭的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呢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指名问)你的问题生:既然李白舍不得离开汪伦,他为什么要离开汪伦呢?师: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总是要离别的。
(竖起大拇指)好的',能够发现问题比发现不了问题总是要好。
你的问题?生:我的问题是汪伦把李白骗过去,为什么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师:我来读诗。
你们能不能再发现一点问题“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这时已经来到哪里了你的问题是什么生: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师:(兴奋地)听到没有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生:(齐答)不会。
师:你肯定在家里就要这样送了,是不是。
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时候才来送呢你们这时候就做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几个人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教师在其中一组学生中小声提出问题。
)师:好,坐正。
“天一学校”了不起的,“天一”不是天下第一吗我来看看“天一”的学生是不是天下第一。
你说说看。
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再来送了呢生:因为这里有汪伦和李白的美好回忆。
师:什么回忆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坐到船上才去送呢生:可能因为他们在这里相遇。
师:可能他们在桃花潭边相遇的,汪伦是从桃花潭把李白接来的,所以故意到桃花潭来送他。
接的时候在桃花潭边接,送的时候也在桃花潭边送,让李白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你叫什么名字?生:冯松。
师:这是冯家的观点,了不起,在哪里接我也要在哪里送,给李白留下难忘的印象。
冯家的观点。
生:有可能是李白没有告诉汪伦,而后来汪伦知道就急匆匆地赶到桃花潭送他。
师:说明李白是不辞而别,汪伦知道这个情况后匆忙来送。
你叫什么名字?生:徐畅。
师:徐畅,这是徐家的观点。
不同的,我就喜欢听到不同,看你们的小脑袋瓜聪明不聪明。
你说。
生:我的观点是:我们一般送亲人是在家里送,汪伦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别安排走的时候送,这样给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他记住汪伦这个朋友。
师:叫什么名字?生:我叫殷涛杰。
师:殷涛杰,殷家的观点是什么观点。
你们听听看,故意在家不送,让李白到桃花潭,突然赶来还要踏歌相送,给李白终身难忘的印象,给李白一个惊喜。
师:殷涛杰,真是大脑袋,大脑发达,这个想象超出一般。
你说说看。
生:可能是因为李白喜欢喝酒,而汪伦又是酿酒的,他在家里特地为李白酿了酒,李白快要走了,他才酿好,急急忙忙地给李白送了过去。
师:专门为李白特制太白酒,酒还没有酿好,李白突然有事要走,急急忙忙赶去相送。
你姓什么?生:张。
师:张,这是张家的观点,又是一种奇特的观点。
你说。
生:我认为是他们一起到酒店去,然后汪伦给他准备了一桌宴席给他送行,然后李白走的时候,就在那个里面给他送行了。
师:已经在酒店送过行了?生:对,然后就在那边拍打唱歌。
师:已经在酒店送过行了,送过行之后,他觉得就这样把李白送走还不够。
我是写一封信把人家骗来的,现在人家走了我就这样送别不行再次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
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
你叫什么名字生:莜玲莹。
师:莜玲莹,给莜玲莹掌声,(掌声响起)莜家人就是聪明。
还有不同的观点?不得了,真是天下第一,来,这个天下第一的人再说一个。
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汪伦想组织一个很大活动来告别李白。
师:你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
那个场面是了不得,李白坐在船上,本来都要走了,突然听到一阵阵歌声传来,李白坐在船上还坐得住吗?生:(齐声答)坐不住。
师:李白就要站起来,跳上岸去,握住汪伦的手说:“汪兄啊,你真是对我太好啦!你这样的情意我怎么表达呢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拿笔来。
”于是,李白挥毫写下了《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兄啊,就把这个送给你吧。
”汪伦收起了李白送给他的诗,把它当作传家之宝,一代一代传下来,这首诗就是面对当时的此情此景李白即兴挥毫写下的,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好不好生:(齐声答)好!(生有感情地朗诵。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
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吗?送过了再送,不是我一个人送,把一个村的人都组织起来送,抬着美酒,踏歌相送,这才能感动李白。
起立,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一下。
(全体起立,配上音乐,全体动情地吟诵。
)师:我只看到一个摇头晃脑的晃起来了,你们太拘谨一点,还可以放开一点吗?看我这里,能不能背下来。
不看屏幕上的,看着我这,《赠汪伦》你们可以动起来,要做动作的可以做动作。
(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感情地背诵。
)师:请坐,这首诗是谁送谁呀?生:(大声答)汪伦送李白。
师:汪伦用什么形式来送李白的?生:(齐声答)踏歌相送。
师:汪伦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
(板书:以歌相送)这是汪伦以歌,踏歌的方式来送李白的。
古代诗人送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用歌声来送别,还有什么送别的方式呢我们来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
(师声情地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配上音乐,生齐声朗读。
)师:你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吗?生:(齐声答)诗人。
师:(竖起大拇指)也是唐朝的诗人,比李白大11岁。
当时的名气比李白还要大,但是和李白的感情非常好,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谁?生:(齐声答)孟浩然。
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什么意思?解释,你来。
生:(一女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断断续续答)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春天的时候要去扬州。
师:在什么时候在烟花三月,在繁花似锦的时候,在这么好的季节要乘船到扬州去。
请坐。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什么意思你来。
生:朋友的小舟离我越来越远,我只看见那长江那滔滔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师: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驶越远,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它流去的水吗还流去了什么带去了我对孟浩然的思念,带去了朋友的友情,这种思念啊,就像滚滚的长江水一样永不停息。
你说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诗人孟浩然离去,看了多长时间你说说看。
生:看到天色已暗了下来。
师:你说天色暗了,什么地方写天色暗了?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什么地方写天色暗了?要根据诗来想象,不能离开诗。
你说。
生:我根据“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话知道了,李白是直到帆船没有了影子之后才离开的。
师:孟浩然离开黄鹤楼,走啊,走啊,等那个影子都看不到了,猜猜看那个李白在那里站了多长时间你猜猜看,用现在的时间,你大概用了多少时间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
你说大概用了多长时间生:可能接近半个钟头。
师:半个钟头,有不同的吗?你说。
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
师:看了半天,你认为呢?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多。
师:半天多,那个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过头就走了呢?生:(齐声答)不是。
师:他还在那里看,他看到什么——“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还在那里看那长江水滚滚流向天边。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指名)你这样送过客人吗?实话实说。
生:我没有。
师:你这样送过客人吗?生:没有。
师:你这样送过客人吗?生:没有。
师:我也没有。
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深到什么程度了?读(生齐声朗读。
)师:非常整齐,非常响亮,但是不像李白的情感。
谁来像李白那样吟诵一下?莜同学,刚才发言最漂亮的莜同学。
(莜同学高声地朗读)师:掌声给莜同学。
(掌声响起)你的嗓音非常好听,读得也非常响亮,如果你能读得适当再含蓄一点,(教师示范前两句)我相信你能读好,我们掌声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