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古诗赠汪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大量积累送别诗。

教学重点:学会吟诵古诗,积累送别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1、谈话导入师: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教室里坐的老师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有朋友远方来——不亦乐乎,和朋友们打个招呼吧!师:中华古诗文字字珠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以诗会友,在诗歌的殿堂里尽情遨游,我们诵之、吟之、歌之、舞之。

(师吟诵《望庐山瀑布》)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出示李白图)李白生活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飘逸洒脱,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诗仙”。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大量积累送别诗。

二、学、议1、出示自学提示师:孩子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16页,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议(1)师:争争就能行,试试就能赢。

谁来试着朗读一遍?(指名读)(2)师:这首诗中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读错的字,是什么字?(出示“舟”)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能帮你准确地记住这个字。

(出示象形文字图片,师讲解每一笔像什么)(3)师:中国汉字中很多象形字都能望文生义,以后我们再见到“舟”,你的脑海中一定能出现小船的样子。

下面我们把“舟”字送到田字格中吧!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

第一笔是“短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是“竖撇”,要先竖后撇,在“短撇”的下方起笔;第三笔“横折钩”横要上扬,折的时候要注意顿笔;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来书写。

优质课小学语文二年级上《赠汪伦》

优质课小学语文二年级上《赠汪伦》
作业: 1、把这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讲给 爸爸妈妈听。 2、自选背诵一ຫໍສະໝຸດ 送别诗。《古诗三首》—赠汪伦
此时你就是李白,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 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 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叹——
即将分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 不知何时再见。此时,忽然听见汪伦在岸上 踏歌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头看着清澈的潭 水,诵道——
《古诗三首》—赠汪伦
小小情景剧
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 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 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们 想说些什么,就快说吧!(同 桌一人演李白,一生人演汪伦, 表演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唐代人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
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 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 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 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 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 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 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 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 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 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 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 《赠汪伦》这首诗。
《古诗三首》—赠汪伦
黄鹤(hè)楼送 孟(mèng)浩然之广陵(líng)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fān)远影碧空尽 唯(wéi)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三首》—赠汪伦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二年级《赠汪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赠汪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赠汪伦》知识点整理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诗,它描写了作者与好友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并对友谊的珍贵和遭遇困境时的友人支持表示感激。

以下是二年级学生可以了解的《赠汪伦》的知识点整理:
1. 诗歌背景:该诗是古代文人对友谊及其价值的颂扬之作,表达了作者与汪伦之间深
厚的友情和互助精神。

2. 人物介绍:杨炯是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

汪伦则是杨炯
的好友,表示在逆境中给予他支持和帮助。

3. 诗歌结构:《赠汪伦》是一首五言绝句,每一句都由七个字组成,共有四句。

4. 内容概述: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写了春天万物更新的景象,暗示了作者的
失意和困境;第二句“闻道龙标过五溪”描绘了汪伦的来访,给予作者帮助和鼓励;
第三句“我寄愁心与明月”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最后一句“随风直到夜郎西”表示了汪伦对作者的支持将和他一起度过艰难的时光。

5. 诗歌意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好友汪伦的感激之情,也传递了人
们在困境中相互帮助和支持的力量。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二年级学生可以理解《赠汪伦》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表达,同时也能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课件:《赠汪伦》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课件:《赠汪伦》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3册——
赠汪伦
原执教人:
课件制作: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 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先来猜一猜作 者的名字。请听好:他是唐朝人,是一 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故事《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中的主人公……
李白果真是鼎鼎大名,我们在一年级 时学过赠 汪 伦
李白
lú n 你知道读好一首古诗有什么要求吗?
李白乘舟将欲行,
yù xí ng
忽闻岸上踏歌声。
tάn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zènɡ
赠汪伦
赠送 赠品
李白为什么要送这首诗给汪 伦呢?又是什么时候送的呢?请 听故事
请听故事
十里桃花 万家酒店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生平最爱两件事:饮酒、游山玩水。 有个叫汪伦的人,会酿美酒,也酷爱吟诗作画。他仰慕李 白的才学,一心想与李白结为好友,于是修书一封,信上 写:我家附近有万家酒店,有十里桃花,希望您大驾光临。 李白见到此信,乐不可支,应邀前往。李白到汪伦的家乡 后方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万家酒店不过是村头的一 家名为“万家”的小酒店,十里桃花不过是一条长十里的 小溪---桃花溪。但李白由此明白了汪伦的良苦用心。 两人言语投机,相见恨晚。汪伦盛情款待李白,李白乐不 思蜀。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过了几天,李白要回家了, 汪伦踏歌相送。此情此景,令李白深为感动,遂写下这一 首流传千古的名诗,送给汪伦。请读
你还能想到怎样变换句式吗?
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
(感叹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怎 __及汪伦送我情? (反问句)
今天,我们的学习充满着激情,李 白和汪伦这两个名字,这段深深的友情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赠汪伦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赠汪伦

赠汪伦唐代:李白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赏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小学二年级上《赠汪伦》

小学二年级上《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赠汪伦》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古诗。

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场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教学目标:1、认识能力: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

设计意图: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好,还记得我吗?(生答)说说我姓什么?对,大家的记性可真好!你想知道我的名字吗?(生:想)好,告诉大家我叫王惠。

师:谁来和我打个招呼?生:王老师好!师:还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谁敢叫我的名字?生:王惠!师:到!(立正)还有谁愿意叫?生:王惠!师抱拳:在下便是!师:叫我王老师是尊敬我,叫我王惠,我们的关系就近了,那就是朋友了。

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生:愿意)师:我真开心!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去认识吧。

来上课!一、导入: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我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1200年前的唐朝去认识这位鼎鼎有名的朋友吧。

(课件出示李白的图像)好了,到了,睁开眼睛吧。

他是谁呀?有了解他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生介绍。

师:哎呀,你们的见识可真广,课前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老师要向你们学习!。

让我们再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简介,师补充。

《赠汪伦》优秀教案

《赠汪伦》优秀教案

《赠汪伦》优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赠汪伦》优秀教案《赠汪伦》优秀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赠汪伦》教学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赠汪伦》教学
7.解释前两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
(二)后两句理解感悟
1.欣赏桃花潭图片,理解“千”尺
这就是李白诗中的桃花潭水,课件图片桃花潭水: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吗?“深千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千”和“百闻不如一见”中的“百”都是虚指词,不表示具体的数字,在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
四、知识拓展
1.送别诗拓展
《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我们学过了很多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送别诗呢?
2.xx朗诵(友情)
孩子们,珍贵的友情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对待朋友,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阳光;只要心中有情,就会有宽广的胸膛。老师写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友情>,师诵读诗歌。
学习“xx”字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白为什么要送给汪伦这首诗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他便留下来住了好几天,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两人相见恨晚。二人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2、表示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还有很多,像《黄鹤楼》、《别董大》、《晓出净慈寺》古诗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赠汪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赠汪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赠汪伦体裁:诗题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名字:李白年代:唐代描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翻译: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原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当时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是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别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赠汪伦》不同于中国传统诗中的含蓄蕴藉。

而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赏析四:语言赏析“李白乘舟将欲行”表示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此处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忽闻”二字表明了汪伦的到来,实属不期而至。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 赠汪伦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 赠汪伦

品读古诗
生字学习
zèng wāng
zhōu
赠送 汪 洋 乘 舟
yù tà t án
欲 踏歌潭水
客 何 客(客人)
何(何时)
赠 汪 赠(赠送)
汪(水汪汪)
欲(欲望)
舟 欲 舟(小舟)
踏(踏步)
潭(潭水)
踏潭
赠汪伦 唐代人——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桃忽李
及花闻白
汪 伦 送 我
潭 水 深 千
岸 上 踏 歌
乘 舟 将 欲
李 白
赠 汪 伦
情。 尺 ,
声 。
行 ,
“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我们以前学过他的 诗《静夜思》。
导入古诗
初读古诗
细读古诗
品读古诗
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赠”是什么意思呢?
导入古诗
初读古诗
细读古诗
忽然
踏着节拍唱着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
比不上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 结识的朋友,性格非 常豪爽。这首诗就是 赠给他的。
不及汪伦送我情。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诗意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 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 谊深厚。

小学语文送别诗大全

小学语文送别诗大全

小学语文送别诗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本文为小学语文送别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6、《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9、《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1、《别离》唐·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12、《于易水送人一绝》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13、《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14、《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5、《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16、《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17、《送友人》唐·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18、《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19、《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20、《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唐·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赏析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三四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小学一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材教案三篇《赠汪伦》这首诗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材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材教案一一、教学设计说明本次教学的主旨是领会诗歌的意境。

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赠汪伦》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古诗被安排在第9板块。

这一板块主要学习的主题是朋友,意在使学生在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

2、教学对象分析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中,角是要努力创设情景,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

本班学生的识字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所以课堂含量应该比较丰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1、flash课件,2、视频文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背《静夜思》、《独坐敬庭山》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呢? (李白)介绍诗人:唐朝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学习“李”字“李”是一个姓。

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齐读课题学习“赠”字“赠”就是送给的意思。

小学语文《赠汪伦》PPT课件 图文19页

小学语文《赠汪伦》PPT课件  图文19页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
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李白乘舟将欲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闻岸上踏歌声。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l 亻 左右 6画
组词:轮次、伦理、无与伦比 造句:舞蹈比赛分为三个轮次进行。
学习生字
ch-éng-chéng 音序
ch
偏旁
丿结构单一源自笔画10画组词:乘车、乘警、乘机 造句:我外出的时候,他乘机偷了我的铅笔。
学习生字
zh-ōu-zhōu
音序 偏旁 结构 笔画
z 舟 单一 6画
组词:龙舟、泛舟、同舟共济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著名诗人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 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 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 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 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 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三十卷。
造句:在这危难时刻,我们大家要同舟共济, 共渡难关。
学习生字
组词:食欲、欲望、欲盖弥彰

音序
y
造句:妈妈生病了,不想吃饭,没有食欲。
偏旁

结构
左右
笔画
11画
学习生字
t-à-tà
音序 偏旁 结构 笔画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7篇赠汪伦篇一【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

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读、理解等,但不同的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

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产生共鸣呢?因而,我决定把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作为本课的关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3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大家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

那么诗更是如此。

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

所以,我把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预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读、想、悟、诵、唱等方式来达成。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开课前,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以前课内外背诵过的古诗题目,通过抢答比赛吟诵古诗,其中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1、在学生兴趣盎然抢答过后,自然引出对诗人李白的介绍: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赠汪伦》课件胡丽娟

《赠汪伦》课件胡丽娟

你如果是汪伦,你 想说什么?
角色体验
你如果是李白,你想 说些什么?
句式训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即使 _____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
_____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啊! 也
你还能想到怎样变换句式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 啊!
(感叹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__及汪伦送我情? 怎 (反问句)
赠汪伦
唐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自由的轻声朗读,想象诗 中送别的情景。
知识巩固:
1.多音字组词。
xí ( ng
行 há ( ng
)
) 踏
tà(
tā (
)
)
2.《赠汪伦》是一首( 写来送给( )。
)诗,是(
பைடு நூலகம்
)代诗人(
)专门
3.解释加横的字的意思。 (1).不及汪伦送我情。( (2).忽闻岸上踏歌声。(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赠汪伦》
李白 唐
桂阳城南完小 胡丽娟
李白和汪伦的
友情
“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临桃花潭,饮万家酒, 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李 白 乘 唐 赠 舟 汪 李 将 伦 白 欲 行
Zèng wāng lún
赠 汪 伦
zhōu yù tà
欣赏歌曲 认读生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tán
桃花潭水深千尺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原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知识点】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赠汪伦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孙双金教学实录——《赠汪伦》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

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

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

《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

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

学贵有疑。

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

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

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

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

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

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

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氖瑁墙镂慕萄У目占溲由斓娇瓮猓嘌鸭⒄怼⑽招畔⒌哪芰Γ欣谘镂乃刂实娜嫣岣摺?br> 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

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

一、质疑导读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小学语文课堂实录二、立体探究师: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

(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奋勇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

(范读)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

(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

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

生: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

)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什么呢?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

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师:愿意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

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指名反复试读)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

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师:真聪明!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生略一思忖,说: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

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

(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

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

(范读)师: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