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质20篇)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质2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优质20篇)导语。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与反思《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端午的鸭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民风民俗,民风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民风民俗,就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2、课文特点:本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通过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汪曾祺所写的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赏析他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基础不同,语文水平差别较大,但是对这篇课文来说,两个班学生的理解水平不会相差太远,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对他们来说非常熟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珍惜热爱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学设想1、一课时教学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导入——阅读——拓展学习方法朗读搜索——归纳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
3、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与文本多重接触、碰撞与学习,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教师提问: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2、你能说出端午节的来历吗?学生回答:课前搜集资料,课堂踊跃发言,教师引出课题——《端午的鸭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分别给第1段,第2、3段,第4段拟一个小标题。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端午的鸭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以及鸭蛋在其中的特殊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端午节习俗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端午节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鸭蛋在端午节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端午节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端午的鸭蛋》2. 主要内容:端午节习俗鸭蛋的特殊地位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鸭蛋在端午节地位的理解。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小短文。
2. 答案:(1)略。
(2)鸭蛋在端午节具有驱邪避凶的寓意,象征着生活美满、团圆幸福。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端午节的习俗,通过对鸭蛋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具体章节为第二十二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难点: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5分钟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老师进行讲解。
时间:10分钟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时间:5分钟4.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
时间:10分钟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进行互动交流。
时间:10分钟6.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时间:10分钟7.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的鸭蛋》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概括4. 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写一篇关于家乡端午节习俗的短文。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1、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的鸭蛋》一文,使学生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
0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 者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02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 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练习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03 课文艺术特色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如语言质朴自 然、细节描写生动、情感真挚动人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语句和段落,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和写作特点。
0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的情感表达。
。
加强沟通交流
02
定期举行团队会议,分享教学经验,讨论解决问题,促进团队
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
分工合作
03
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实现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
定期参加培训交流活动
参加校内培训
利用学校提供的培训资源,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和学科知识的培训 。
参加校外研修
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研修活动,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 念。
交流学习心得
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与团队成员分享,促进共同成长。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和 写作特点,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 段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情节,帮助学生 了解文章大意。
重点词汇和句式讲解
重点词汇
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和 重点词汇,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
中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家乡鸭蛋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感情。
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有味、自然传神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能享受端午的美食,比如粽子、鸭蛋,我们还有其他风俗习惯,例如赛龙舟、制香囊、挂艾草等。
这篇课文,汪曾祺就从端午讲起,挑选了其中的一个风俗习惯——吃咸鸭蛋。
一个小小的咸鸭蛋,都值得大作家挥笔舞墨,这其中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乐趣吧!让我们打开课本,来品一品这个独特的咸鸭蛋。
二、整体感知快读阅读第一段,找出作者写了哪些端午的风俗?作用是什么?三、研读赏析1、品读第2—6段,概况家乡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句子印证。
并用以下句式说一段话。
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示例: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可以填写的词还有:名声远播、质细而油多、历史悠久、吃法多样、色彩鲜艳等2、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怀有怎样的情感?三、揣摩语言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和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底。
1、口语色彩浓厚(1)短句(2)大白话(3)方言2、古汉语的点缀,平添书卷气。
3、善于用语言“造型”四、写作看视频,请模仿作者的语言,从形、色、香、味等方面描绘一下你吃过的传统节日美食吧。
60字左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以及鸭蛋在端午节中的特殊意义。
2.掌握并熟练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源,自主搜集与端午节和鸭蛋相关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乡端午习俗和鸭蛋的描写,感受其独特的情趣。
2.品味文章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体会作者对儿时生活及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端午节的图片、视频以及课文重点内容的展示。
2.搜集与端午节和鸭蛋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生词。
2.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或图片,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2.提问学生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鸭蛋在端午节中的意义,引发学生思考。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3.理解课文内容1.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作者如何描写端午习俗和鸭蛋的。
2.分组讨论,分享对作者情感和文章语言特色的理解。
4.品味语言特色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5.拓展延伸1.分享学生搜集的与端午节和鸭蛋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
2.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6.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或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课文《端午的鸭蛋》,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感悟,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掌握文中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课文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传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端午节习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过端午的经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的鸭蛋》2. 内容:课文结构、生字词、重点句段、课文主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作者对家乡端午节的描述。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一个你喜欢的传统节日。
2. 答案:(1)作者描述了家乡端午节吃鸭蛋、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
(2)示例:春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欢歌笑语,喜气洋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的鸭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的鸭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记并理解《端午的鸭蛋》中的重要字词,如“端午、鸭蛋、腌制、端午的习俗”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对生活情趣的感受能力,以及增强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文章中描述的端午习俗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通过本文学习,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2.难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文中的一些语言特色,如汪曾祺的闲适散文风格等。
3.德育点: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并尊重我国的传统习俗,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引出本文的主题“端午的鸭蛋”。
2.知识点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色,解析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阅读训练:学生分组阅读文章,并在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互动环节: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让学生自主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5.拓展延伸:介绍汪曾祺的其它作品,以及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使用PPT讲解,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增强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和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即兴表演。
2.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文的重点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贡献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同时参考教材和教辅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本身将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
课文详细描述了端午节期间,我国民间食用鸭蛋的习俗以及鸭蛋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具体内容包括:端午节的习俗、鸭蛋的制作过程、鸭蛋的文化内涵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特殊句式。
2. 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尤其是鸭蛋在其中的作用。
3. 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成语的理解。
教学重点:端午节鸭蛋习俗的了解及文化内涵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端午节的习俗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端午节的了解,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成语和不理解的句子,尝试翻译课文。
3. 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成语,解释鸭蛋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句式和成语的用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和造句。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特别是与鸭蛋相关的习俗。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的鸭蛋》2. 主要内容:端午节的习俗鸭蛋的制作过程鸭蛋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造句,运用课文中的成语。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2. 答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效果,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或当地民俗专家,开展端午节习俗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组织学生参观鸭蛋制作过程,亲身体验传统手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课堂讨论的引导和把握4.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端午的鸭蛋》一课中,教学难点应聚焦于特殊句式和成语的理解,如课文中可能出现的古汉语句式或地方色彩浓厚的表达方式。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精选9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精选9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框架,了解端午的习俗,探究端午的鸭蛋,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2、诵读课文,通过品读重点字词句子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平淡而有味、方言表现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3、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对儿时的回忆难忘和对家乡的热爱赞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你们猜猜这首句写的是哪一节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2.端午节是每年的哪一天?我们这里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有哪些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3.你想知道上虞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4.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谈谈端午的习俗1.那么作者家乡到底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提示: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
(请同学们欣赏作者家乡风俗的图片。
)2.其中与我们这里一样的是什么?可能与我们一样的是什么?与我们不一样的是什么?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三、品品端午鸭蛋1.端午有那么多的习俗,作者为什么不写一写,反而写端午的鸭蛋呢?(是端午的鸭蛋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端午和鸭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我们在端午和鸭蛋两个词之间用一个字来连接,可以用上哪些字来表示他们的联系?请联系文章内容来完成。
如:端午挑鸭蛋端午玩鸭蛋端午吃鸭蛋(端午赞鸭蛋?)2.咱们就一起来跟着作者来“挑,玩,吃”鸭蛋,来开展一场“品嚼大餐”,我们既要跟着作者来品味出端午鸭蛋的独特风味,还要来品味出作者的独特的语言风味。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五篇】.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 苋菜(xian4) 籍贯(ji2) 硝药(xiao1)腌腊(yan1) 络子(lao4) 大襟(jin1) 车胤(yin4)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端午的鸭蛋》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习俗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端午的鸭蛋》的基本内容,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端午的鸭蛋》,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4.2 作业要求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互动进行综合评价。
5.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进行评分。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端午的鸭蛋》的深层含义。
6.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例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2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7.3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教材使用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8.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公布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公布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体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明白得一般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一辈子乐趣和诗意之美。
3、注意培育学生酷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适应。
教学难点学会体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明白得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教学方式:自主、研讨、探讨。
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前预备学生:1.预习字词,试探课后问题。
2.搜集有关汪曾祺的资料。
教师:预备磁带、幻灯片、生字词卡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以学生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引入新课学习。
2.介绍作者,让同窗们相互展现搜集的有关汪曾祺的资料。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今世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很有成绩,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明白得一般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一辈子乐趣和诗意之美。
2.解决生字词的音意:(出示生字词卡片):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莫名其妙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板书设计)思路: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第1自然段)(第二、3自然段)(第4、五、6自然段)主旨: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迷恋、对故乡的酷爱、爱恋之情。
4.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试探: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什么缘故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明确:①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②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
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第一必需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抵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瓜熟蒂落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刻画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各类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优质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优质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优质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优质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苋菜(xian4)籍贯(ji2)硝药(xiao1)腌腊(yan1)络子(lao4)大襟(jin1)车胤(yin4)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端午鸭蛋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端午节的习俗和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 写作练习的参考范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端午节的习俗,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提问,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老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老师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1)老师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自己对端午节的感受。
(2)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批改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馈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教案
林飞红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1.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来历如何?
明: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
2.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
挂艾草,划龙舟,喝雄黄酒,吃棕子……出示端午习俗图片。
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
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
193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他擅长以散文的笔调写小说,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没有可以的雕琢加工,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和和谐。
三、预习检查
1、字音检测
2、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可以划分成哪几部分?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家乡的端午(1)——家乡的鸭蛋(2-3)——端午的鸭蛋(4-6)。
3、那么作者家乡到底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吃粽子,贴五毒、喝雄黄酒、吃“十二红”。
4、在众多风俗中,作者对哪个风俗最情有独终?咸鸭蛋
四、整体感知(小组讨论,选出组内回答最好的进行展示)
1、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文章的2,3自然段。
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你得出这个结论
如: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
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
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
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
2、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四、揣摩语言(找句子,说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能体现以上三点语言特点的句子,并点评其特点。
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
”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小结: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板书:
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鸭蛋热爱家乡
端午的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