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7《诗三首》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2单元7诗三首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2单元7诗三首

7 诗三首本课话题——人才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诗写出了曹操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

曹操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苏联解体后,美国疯狂地在俄罗斯购买廉价的科学人才和成果。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第一个受益者。

自1992 年起,该公司已与俄科学家做成了三笔大交易。

第一笔生意是与俄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达成的,它获得了俄罗斯光纤研究成果和对200名俄科学家的使用权。

俄科学家每年从公司领取的报酬只是720 美元,对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俄罗斯人来说,这钱算得上是一笔不少的数目,但它根本无法与美国科学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年薪相比。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2.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李世民3.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

——范仲淹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5.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孙中山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呦.(yōu)呦子衿.(jīn)何时可掇.(duō)越陌.(mò)度阡谈.(yàn) 吐哺.(bǔ)羁.(jī)鸟樊.(fán)笼暧.(ài)暧契.阔(qì) 譬.如(p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顾⎩⎨⎧还顾.望旧乡(动词,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问,拜访)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动词,顾惜,顾念)(2)遗⎩⎨⎧采之欲遗.谁(动词,送给)以光先帝遗.德(形容词,遗留的)(3)适⎩⎨⎧少无适.俗韵(动词,迎合)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处分适.兄意(动词,依照)(4)归⎩⎨⎧守拙归.园田(动词,回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服)不图子自归.(动词,回娘家)(5)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动词,对着)不久当.归还 (副词,必定,一定)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对等,比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词,把守) (6)存⎩⎪⎨⎪⎧枉用相存. (动词,问候,怀念)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动词,活着)求大同,存.小异 (动词,保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动词,存有)救亡图存.(动词,生存)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2)榆柳荫.后檐(名词作动词,遮蔽) (3)守拙.归园田(形容词作名词,愚拙的本性) (4)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顺) (6)去日苦.多(意动用法,以……为苦)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同心..而离居 古义:指感情深厚。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2.7《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2.7《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
•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 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 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 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 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晋宋时,这 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
• (2)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 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 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 三年(192),为兖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 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 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 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 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 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
• 1.读准字音 • 遗(wèi)谁
子衿(jīn) 樊(fán)笼
• 何时可掇(duō) 三匝(zā) 越陌(mò)度阡 (qiān) • 吐哺(bǔ) 羁(jī)鸟 守拙(zhuō) • 暧暧(ài) 呦呦(yōu) 狗吠(fèi) • 朝(zhāo)露 鼓瑟(sè) 墟(xū)里 2(y .ì 掌握通假 • 荫 n)后檐
• 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他在北方 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 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 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 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 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 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 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 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 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 本《曹操集》。
• 6.文言句式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 • 开荒南野际(省略句,“荒”后省略介词 “于”) • 狗吠深巷中(省略句,“吠”后省略介词 “于”) • 鸡鸣桑树颠(省略句,“鸣”后省略介词 “于”)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短歌行》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短歌行》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深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沈同沉)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的是那天上的玉轮,不知何时才中断它的运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通辍)深深的是我心中的忧思,也许永远都没有止境。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

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久别重逢。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把酒临风,握手谈心,重温那往日的友情。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讌同宴)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shè]原,赐之斧钺[yuè],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件22:第7课 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件22:第7课 诗三首

采用了“悬想”方式,从而创造出了“诗从对面飞 来”的绝妙虚境。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 约闪烁着丈夫跋涉的身影;一边是手持芙蓉怅然遥 望的女子;两者之间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 这样虚实结合,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点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是《诗经·郑 风·子衿》中的原句,此诗的第一章是:“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 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 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两句 古诗,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 长,表现
第7课 诗三首
新课助读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散文、辞赋、骈文等都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 俗怨”的社会背景下,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涌” 的大发展时期。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 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 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 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 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就诞生在这个时期,这 些诗歌,篇幅长短不一,主要是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 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 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 从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 落的一诗的主人公是谁,不同的读 者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谈 谈你的理解。 提示:对这首诗的主人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女 子思夫的角度可以做如下理解:“夏秋之交,正是荷 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开 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 那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 《诗三首》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 《诗三首》

二、说学情
1、初中的古诗辑录的一般是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名篇名句,学 生主要以微观把握和识记背诵为主,还未进行深入鉴赏的专项训练 。所以目前高一学生对古诗鉴赏的技巧基本空白。
2、受快餐文化、阅读时间以及短期阅读效果的影响,大部分高一学 生更愿意去阅读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阅读愉悦的有着跌宕 情节的小说或微型小说,对有着深刻内蕴的古诗古词自然无暇顾及了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3分钟) 第二步:解读意象(5分钟) 第三步:挖掘内涵(18分钟) 第四步:学以致用(12分钟) 第五步:总结提升(2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步 一、导入新课《Leabharlann 泉眼无声惜细流 小荷才露尖尖角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3、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注重 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 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 判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问题探究 式的研究性学习,可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 义的重组,进而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
3、也有一部分学生爱读古代诗歌, 能流畅深情的背诵一些,能感受 到诗歌的美,但他们就是说不出它美在何处,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处 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懵懂状态,因此老师的讲解、点拨非常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意象的概念与内涵;把握诗歌意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能 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挖掘诗歌情感。
2、能力目标
因此我们不仅要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更要精通应用 的技巧,而这就要随学随用,养成运用知识的习惯,此处学以致 用环节便是最有效的牛刀小试。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鉴赏1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鉴赏1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涉江采芙蓉》鉴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2句江南水乡,一群女子在欢颜笑语中,采摘着花草,捡选着芳美的准备去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3-4句有一位愁苦的女子,手拈芙蓉、仰望远方,不禁喟叹起来,她怔怔的想:我采了要送谁?那苦苦思恋着的丈夫还在遥远的外地未归呀!她身后的密密荷叶、红艳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

5-6句那缥缈的远方,丈夫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可是展开在眼前的是千山万水的漫漫迢迢。

他那一闪而隐的面容,是那般愁苦!两人都茫然相望,中间却阻隔着层迭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谁也看不见对方!
7-8句,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彷佛响起了一声凄厉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7《诗三首》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7《诗三首》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地特点,初步把握汉、魏、晋诗歌地情趣和艺术魅力.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地能力.3、情感目标: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地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地人生态度.二预习方案<一)基本任务知识积累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地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地是作者地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地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地传统,吸收了汉乐府地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地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2、历史上地曹操形象受《三国演义》地影响,对曹操地理解可能更多地会受到“尊刘抑曹”地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从历史地高度上更好地认识曹操,更好地去理解这首诗地思想感情.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述志令》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曹操形象地不同内涵:文学、民间、历史上地不同形象A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地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地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地以弱胜强地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文学地领袖曹操在文学上又很高造诣.他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在诗歌方面,吸收民歌地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地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地五言诗.他又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地四言诗又获得了升级.他地诗歌现存二十余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地继承.他地诗有地反映当时社会地动乱,有地抒发个人地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地艺术性.他地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地作风对后来地新乐府诗有很大地启示. 作品有《曹操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诗风:刚健古直气韵雄浑慷慨悲凉3、了解陶渊明所处地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真正理解《归园田居》所表达地思想感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地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地女儿.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地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地壮志.但他地家世出身和所处地时代都是对他十分不利地.左右政局地士族和军阀所热衷地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地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地政治理想是不可能地.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地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地影响.人生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是丰富地时期.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地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地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地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39岁时,他地思想有了更大地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地,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M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地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地道路.《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地第一年,时年42岁.课文是第一首.《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地官场,来到清新地农村后地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地品质和闲适愉悦地心境.《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地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地性质.<二)挑战任务《涉江采芙蓉》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地思想感情?2、诗歌中地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地方式是什么?其目地是什么?《短歌行》1、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人才?2、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曹公自己?《归园田居》简析诗歌地内容结构.三自主学习方案<一)方法导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入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二)重点指津《涉江采芙蓉》1、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地“兰泽”有什么作用?2、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地表达作用?3、品读五、六句,想象描摹诗歌地艺术画面.<用自己地话完成)《短歌行》概括诗中诗人情绪起伏、变化地过程.《归园田居》“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地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三>难点解读《涉江采芙蓉》试对这首诗地艺术特点加以概括.《短歌行》找出与“忧”有关地句子,理解作者“忧”什么?大家从原诗中找出相应地句子来说明.《归园田居》诗人对田园生活地描绘采用了哪些写景手法?<四)思维点击1、《涉江采芙蓉》写地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地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地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地“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地一种举动,并且所送地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地芳香浓郁地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地珍惜之情.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地亲人是“无理”地想法,当送花草地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地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2、《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地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地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地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地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地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地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地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地.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地《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地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地风貌了.3、《归园田居》领悟陶诗平淡质朴语言中所蕴含地浓郁诗意.陶渊明地诗艺术上具有独特地风格和极高地造诣.他地诗给人地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地田园风光、农村地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地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地语言、白描地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归园田居》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地几间草房、村落中地几缕炊烟,听见深巷地犬吠、树头地鸡啼,所有这些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地形成与诗人地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地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地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地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地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地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地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地.由于他地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地“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四反思与测评能级一1.下列加点字地读音全都正确地一组是 < )A.芙蓉<fú)皎洁<jiǎo)纤细<qiān)札札<zhā)B.脉脉 (mò> 参差<cēncī)呦呦<yōu )阡陌<xiānmò)C.羁鸟<jī)暧暧<ài)樊笼<fán )守拙<zhuō)D.吐哺<bǔ)笙瑟<shēngsè)机杼<shū)三匝<zā)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地一项是 ( >A.涉江慷慨杜康泣涕B.譬如俗韵墟里故渊C.守拙乌鹊后檐沉吟D.树巅可掇狗吠佳宾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地解释错误地一项是 ( >A.同心<感情深厚)而离居B.契阔<久别重逢)谈讌,心念旧恩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D.暧暧远人村,依依<柔美地样子)墟里烟4.下列诗句理解不恰当地一项是 < )A.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期呆在官场里,<现在)才得以重返自然.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穿过纵横交错地小路,徒然地来往.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里地鸟怀想往日地树林,养在池塘里地鱼思念从前地深潭.5.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仗地一句是 < )A.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6.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地一项是 < )A.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C.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7.对下面诗句赏析不够妥当地一项是 < )A.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派宁静,一派和谐,一派朦胧,完全因为这美似仙境地田园,才让诗人弃官归隐. B.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地政治胸怀,永不满足地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地精神自励.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这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地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地根本原因.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地表述,错误地一项是 < )A.《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地先河,其后主要地现实主义诗人有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他们使现实主义诗歌得以继承和发扬.B.楚辞,原指楚地歌词,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地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和语气词“兮”,如《涉江》.C.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地官署,主要负责从民间收集歌谣,后来成为一种诗体地名称.北宋时地《东坡乐府》中收集地诗歌和汉乐府民歌,属于同一种体裁.D.以曹操父子为代表地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地作品都是“风”“骚”传统地继承和发展.能级二1.下列加点词均有多项意义,请加以辨析.① A. 桃李罗堂前 B. 天罗地网C. 门可罗雀D. 星罗棋布② A.户庭无尘杂 B. 门当户对C.户枢不蠹D.环村居者皆猎户③ A.守拙归园田 B. 完璧归赵C.咸归附之D.津泽皆归其根④ A.守拙归园田 B. 守株待兔C.能守其土D. 谪守巴陵郡2.诗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地思想感情?答:3.认真体会下列诗句,回答问题.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①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地景象?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样地景象?答:②“暧暧”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答:③后两句没有写人,你可以想象得出人在这里地生活情景吗?答:能级三<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地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地形象,这是一个怎样地形象?答:2.把“悠然见南山”地“见”字改成“望”“看”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答:3.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了诗人怎样地志趣?答:4.后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两句地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答:5.对诗句地理解不确切地一项是 < )A.“无车马喧“这是一种反差式描述——明明住在人多地地方,本该车水马龙;然而竟没有车马地喧闹,足见诗人在选择房宅时专门选在偏远之地地良苦用心.B.“心远地自偏”这句诗颇含哲理,尤其“心远”二字,乃全诗“诗眼”,它充分展现出诗人远离尘世,超脱现实地心境.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乃千古绝唱.读者地审美感受是:诗人似乎无意作诗,而诗情画意自然流泻而出,让人愉悦.D.“欲辨已忘言”,对于人生地真正含义,本想辨别一番,然而,竟忘了如何运用语言加以表达.可见此时此地地情、境、人早已融合而物我同化了.(二)阅读陶渊明地《归园田居(其三>》,完成后面地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6.解释:兴< )理< )荷< )但< )7.这首诗如同口语,清新质朴,抒写了诗人 .8.“但使愿无违”中地“愿”指五自主探究指导1、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地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2、通过诗歌单元地学习,诗歌鉴赏应该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明晰地概念:它是读者阅读诗歌时地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诗句地媒介,获得对诗歌塑造地意境地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地强烈反应,得到审美地享受从而领会诗歌地主旨.诗歌鉴赏是一项较复杂地思维过程,本无固定顺序,为了帮助同学们较快地形成初步鉴赏诗歌地能力,暂分三个步骤:诵读、涵咏——解题<知人论世)——释句披文——人境<进入意境)——会意<领会主旨)——评价<评定优劣高下).希望同学们能循着步骤,鉴赏诗歌,逐步形成鉴赏诗歌地能力.能级一1.C2.D3.D4.B5.A6.C.7.A8.C能级二1.①A排列 B捕鸟地网 C张网捕 D陈列②A门 B门第 C门 D人家③A回 B归还 C归顺 D归聚④A安守、保持 B守侯 C保卫 D 做……太守2. “尘网”“樊笼”比喻黑暗社会和官场,“羁鸟”“池鱼”比喻受束缚.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他憎恶现实、不图宦达地感情.3.①描写了一幅田园景象,写出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 ②不能互换 .“暧暧”写村庄在远处模糊不清;“依依”写炊烟地模糊,描写对象不同,不能互换. ③虽没有写人,但写出了人地生活环境,可让读者想象出那里住着一些生活古朴、怡然自得地人.能级三1.写一个悠闲自得地诗人形象2.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物和人融为一体.“看”“望”好象是有意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 “采菊”地动作不是一般人地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地情趣.4.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际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地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地大自然地怀抱.5.A6.起床修饰整理<锄草)扛只<只是)7.早出晚归,从事农业劳动和愉悦悠闲地感触.8.归耕<远离官场,返回故里)地归隐思想.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KS5U精品原创】2022高一语文课文精讲:2.7《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

【KS5U精品原创】2022高一语文课文精讲:2.7《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诗三首》课文精讲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诗经》、《离骚》和“汉乐府”的一些优秀篇章。

我们从中看到我国古典诗歌的形式在发展变化,《诗经》以四言为主,《离骚》句式长短不一,“汉乐府”出现了五言诗。

五言诗产生在汉代,并逐渐走向成熟。

汉代留传下来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作品,都是五言诗。

“汉乐府”中的作品,形式并不划一,有四言,有五言,也有杂言。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诗三首》,收入汉、魏、晋时代的三首诗,都是文人作品。

有四言,也有五言。

曹操的《短歌行》是用“乐府”旧题写的四言诗,诗人用这种旧形式表现了丰富的、动人的思想感情。

《涉江采芙蓉》是五言诗,在当时属于新诗体,在文人手中发展得比较成熟。

不过我们细细体味其诗句,相对于魏晋以后文人写的五言诗,显得自然质朴、不事雕饰。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五言诗,在写作技巧上有很大发展,与《涉江采芙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在学习中应当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初步领会不同节奏产生的不同情味。

四言诗,由两个二字节拍构成诗句,读起来整齐却缺少变化。

骚体诗是杂言,一般是由二字节拍和三字节拍组合,有的诗句是两个节拍,有的是三个节拍,上、下句之间往往用“兮”字,读起来参差错落有变化,富于韵律感。

五言诗由二字节拍和三字节拍组合,有两个节拍,读起来活泼、韵律感强。

让我们在感受这些优秀篇章的思想内容的同时,感受各种诗体的不同情味。

[听课之前想一想]①细细清理一下,你已经积累了多少古典诗歌知识,试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②让我们回味一下我们在学习《离骚》时产生过的美好感受,并拿来跟学习《短歌行》时产生的感受比较比较。

③让我们学完本课后,全面清理一下我们在本单元接触到的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交流作者和作品信息《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诗三首·短歌行》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赵本山有一句笑话,世界上谁跑得最快——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

是的。

最近网上沸沸扬扬传闻在安阳发掘了一个大古墓。

据称为曹操高陵。

人们称曹操为奸雄,戏中为大白脸,其实,真实的他是政治家与文学家。

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爷。

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他有文采,领风骚。

2、播放录音,学生试读,再齐读3、学生根据预习质疑,老师巡视,师选择性作答去日苦多——苦(于)去日多但为君故——但只(但愿人长久)山不厌高——厌满足3、研讨内容启思:据《三国演义》,本诗写于赤壁之战以前,也有人认为,本诗写于赤壁之战后,此时作者已经五十多岁,永怀雄心,而功业未就。

本诗感情基调是什么?请用一字概括。

明确:忧。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启思:忧什么?明确:人生短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喻人生)贤才难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喻人才)启思:何以解忧呢?明确:诗中说“唯有杜康”。

延展:其实是不对的,是假相,诗人有感于人生短暂,是因为急于实现理想,要想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人才辅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诗中哪些方面写出了对人才的渴盼?明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启思:但贤才难得呀,诗人又生一忧,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个忧的?明确:以最大的诚意,热情的款待,宽广的胸襟,深情的呼唤人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契阔谈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启思:诗人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这其实反映了其内心深处更深更重的忧愁。

这“忧”又是什么?明确:功业未就。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 2.7诗三首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 2.7诗三首

7 │ 走近作者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 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
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在文学方面,是“建安文学”的
7 │ 精华探究
其中,“忧”人生之路,“忧”人才之未至,“忧”大业之 未就,但“忧”而不伤,其感情基调是慷慨悲凉的。
7 │ 精华探究
3.分析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 感。
[答案] 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 感,统领全篇。接着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 己为官十三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作者 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的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接着作者由 近及远着力描绘了田园风光,“方宅”以下四句,以简短的 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两句,视 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 味。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使这幅宁谧的画面
) )
) ) )
7 │ 预习学案
①但.为君故( (3)但②③无但.他坐无,妨但.(手熟尔(
④但.使龙城飞将在(
) )
) )
①还顾.望旧乡(

(4)顾②③④三顾大.顾吾行.臣念不于之顾.草(细庐谨之(中 (
) ) )
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 预习学案
(1)①对着。②把守。③主持、执掌。④方、值。 (2)①缘故。②旧有的、原来的。③旧交,交情。④故 意。⑤本来、原来。 (3)①只是。②不过。③尽管。④假如。 (4)①回头看。②拜访。③只是,不过。④考虑。⑤顾 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_第2单元第7课 诗三首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_第2单元第7课 诗三首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选择了自然的适和舒畅。

他追求“阡陌交通,采之欲遗.谁() 周公吐哺.()越陌.度阡.()() 子衿.()答案:duōyōu zājīài fán wèi bǔmòqiān jīn 2.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当①对酒当.歌()②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④不久当.还归()(2)故①但为君故.()②故.垒西边()③君安与项伯有故.()④广故.数言欲亡()(3)但①但.为君故()②无他,但.手熟尔()③但.说无妨()④但.使龙城飞将在()⑤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4)顾①还顾.望旧乡()②顾.野有麦场()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顾.计不知所出耳()(5)方①方.宅十余亩()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③博学而无方.()答案: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4.如何理解“明月”“乌鹊”等比喻?答:答案: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课件.doc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课件.doc

诗歌鉴赏品味中国人民很早对于口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门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a name=baidusnapOX/a>相思〈/B>》所写:“红豆生南国,春來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B>o"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彖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冇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冇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了,“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了。

你怎么看?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口苦多。

僦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彖突岀,引人联想。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Z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语出(max. bookll8. com》,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冇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呦呦鹿鸣,食野z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

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

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口J掇?忧从中來,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
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传 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酒 )。
请概括段意:_诗__人__借__酒__抒__情__,__以__悲__凉__的__情__调__感__叹__时__光__易__逝__,__人__生__短__暂__。 (第二段)青青子衿( 子,对对方的尊称。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 学识的人 ),悠悠( 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我心。但( 只是 )为君故,沉吟 ( 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至今。呦呦( 鹿叫的声音)鹿鸣,食野之苹 ( 艾蒿 )。我有嘉宾,鼓( 弹奏)瑟吹笙。 请概括段意:_诗__人__写__对__贤__才__的__渴__盼__与__重__视__。_

文本读写联动
WEN BEN DU XIE LIAN DONG

文本精准导练
WEN BEN JING ZHUN DAO LIAN
激趣导入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对于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 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山隔水阻, 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 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答案
(第三段)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拾取,采取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 东西 向田间小路 )度阡( 南北向田间小路 ),枉( 枉驾 )用( 以 )相存( 问候,怀念)。契阔 ( 久别重逢 )谈 ( 通“宴”),心念旧恩。
请概括段意:诗__人__继__续__写__对__贤__才__的__渴__望__,__道__出__“__忧__思__”__的__原__因__。_ (第四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周,圈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 厌深。周公吐哺( 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 ),天下归心(人心归服 )。 请概括段意:_表__明__诗__人__虚__心__纳__士__、__竭__尽__诚__心__、__不__遗__余__力__的__态__度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特点,初步把握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预习方案 (一)基本任务 知识积累
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 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能级二
1.下列加点词均有多项意义,请加以辨析。
① A. 桃李罗堂前
B. 天罗地网
C. 门可罗雀
D. 星罗棋布
② A.户庭无尘杂
B. 门当户对
C.户枢不蠹
D.环村居者皆猎户
③ A.守拙归园田
B. 完璧归赵
C.咸归附之
D.津泽皆归其根
④ A.守拙归园田
B. 守株待兔
C.能守其土
D. 谪守巴陵郡
5
2.诗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短歌行》 1、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人才?
2、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曹公自己?
《归园田居》 简析诗歌的内容结构。
三 自主学习方案 (一)方法导引
2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入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二)重点指津 《涉江采芙蓉》 1、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
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
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
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
然,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
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
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归园田居》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
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些还构成一
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2、《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
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
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
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
B.脉脉 (mò) 参差(c nc ) 呦呦(y u ) 阡陌(xi nm ò)
C.羁鸟(j ) 暧暧(ài) 樊笼(fán ) 守拙(zhu )
D.吐哺(b ) 笙 瑟(sh ngsè) 机杼(sh ) 三匝(z )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涉江
慷慨
杜康 泣涕
B.譬如
俗韵
墟里 故渊
C.守拙
(三)难点解读 《涉江采芙蓉》
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短歌行》 找出与“忧”有关的句子,理解作者“忧”什么?大家从原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说 明。
《归园田居》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描绘采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四)思维点击 1、《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
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 》中的“庭 中有奇树”一诗:
1
3、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真正理解《归园田居》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 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 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都是对他十分不利 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 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 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
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
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
貌了。
3、《归园田居》
领悟陶诗平淡质朴语言中所蕴含的浓郁诗意。
陶渊明的诗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
人生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 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 是他创作是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 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 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 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 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 难逮,转欲志长勤。”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 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 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 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 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2、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品读五、六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用自己的话完成)
《短歌行》 概括诗中诗人情绪起伏、变化的过程。
《归园田居》 “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 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课文是第一首。 《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 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二)挑战任务 《涉江采芙蓉》 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 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 之冠冕”。
2、历史上的曹操形象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 能公平的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认识曹操,更好地去理解这首 诗的思想感情。 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述志令》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 注)》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 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 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 曹操形象的不同内涵:文学、民间、历史上的不同形象 A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 恢复生产 网罗人才 统一北方 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 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操死 后, 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 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 书。 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文学的领袖 曹操在文学上又很高造诣。他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在诗歌方面,吸 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 诗。他又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又获得了升级。他的诗歌现存 二十余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他的诗有的反映当时社 会的动乱,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 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 作品有《曹操集》。“外定武 功,内兴文学”诗风:刚健古直 气韵雄浑 慷慨悲凉
使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
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
体。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
四 反思与测评
能级一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芙蓉(fú) 皎洁(ji o) 纤细(qi n) 札札(zh )
乌鹊
后檐 沉吟
D.树巅
可掇
狗吠 佳宾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同心(感情深厚)而离居
B.契阔(久别重逢)谈讌,心念旧恩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D.暧暧远人村,依依(柔美的样子)墟里烟
4
4.下列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期呆在官场里,(现在)才得以重返自然。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徒然地来往。 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里的鸟怀想往日的树林,养在池塘里的鱼思念从前的深潭。 5.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仗的一句是 ( ) A.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C.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7. 对下面诗句赏析不够妥当的一项是 ( ) A.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派宁静,一派和谐,一派朦胧,完全因为这美似 仙境的 田园,才让诗人弃官归隐。 B.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 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 自励。 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这两句表露了 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 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其后主要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甫、白居易、 陆游等,他们使现实主义诗歌得以继承和发扬。 B.楚辞,原指楚地歌词,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 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和语气词“兮”,如《涉江》。 C.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官署,主要负责从民间收集歌谣,后来成为一种诗体的名 称。北宋时的《东坡乐府》中收集的诗歌和汉乐府民歌,属于同一种体裁。 D.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是“风”“骚”传统的 继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