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简介】本课程围绕初中阅读教学,将2011年版课标与2001年实验稿实行比较研读,凸显课改十年来连续一贯的重要理念和思想,以及2011年版新的调整和变化,为初中阅读教学提供若干指导。
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首先,根据课标前言,从“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的高度把握阅读教学,要求学员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并熟知和领会四个基本理念;第二部分,解读“课程目标与内容”,重点是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第三部分,提炼“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若干重要思想和原则。
这三大部分内容中,第二部分是学习重点,目的是协助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从中观层面系统领会和把握2011年版课标对初中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抓住精读水平的几个关键点,高度重视阅读对话的理念;区别文学作品教学与实用文章教学的不同姿态和不同目标;清醒理解语文知识的功能和性质;把课外阅读指导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学习要求】1.准备好纸质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最好同时准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听讲座时,便于翻阅;听完讲座,按照“思考与活动1”的建议,继续阅读。
2.完成“思考与活动2、3”题的任务,即时完成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王漫(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我们对2011年版课标的解读,既要注重到与2001年实验稿的变化,捕捉十年课改实践之经验教训在国家课程文件中的体现,也要注重两份文件中没有变化、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东西。
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解读,主要集中在“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部分。
在研读这两部分对第四学段(初中)阅读教学相关论述的同时,适当勾连其他部分、其他学段的文字,便于更好地理解初中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从“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的高度把握阅读教学语文教学,“读”占鳌头。
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治 学之法
究竟要教 给 学 生什 么
— —
《 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 ( 2 0 1 1 年版 ) 》 解读
文/ 乔 茹
摘
要: 自实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 以来 , 我国的语文教育进入 了一个 全新的发展 阶段 , 逐步 由应试教育 向更加 注重素质提
0篇 。 考题才知道 , 某个知识点是多年必考的点 。 其实在新课标 中已经早 很重要 。初 中阶段优秀诗文要求熟练背诵 8 有要求 , 这就 是考 点。
语法 、 修辞 及其表达效 果 、 作 家作 品知识和文化 常识 , 在 初一
前两点较少涉及 , 后两点几 乎没有涉及 。 但应 明 白, 这些 教学 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 上半学期 , 可能出考题 的要点 。 与价值 观” 教 学 目标 的三个维度相 互渗透 、 融为一 体 , 只有关注 到 都是应该掌握的 , 注重 阅读量 , 各种类型读物 , 总量不 少于 2 6 0万字 , 每学 年阅 这三个 维度 , 并且能够很好 地运 用和落实 , 才 能有 助于学生语文素
到都会 嘲笑他们 的愚蠢 。 殊不知 , 我们 自己也常 常做这样 的事 情而 的要求 , 落实在读书笔记 上。
不 自知 。
文言文和古诗词 阅读方面 , 尤其要 注重诵读 , 能够品味 。这一
总是在努力地上课 、 努力地备课 , 却 收效甚微 。因为忽 略了最 点可 以在乐 中学 。在课堂教学和早 自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 0 1 1 年版 ) 》 提 出 了一些理解 。 关键词 : 新课标 ; 初 中语文 ; 教 学 目标 南 辕北辙 、 舍 近求 远 、 舍本逐末 的故事我们耳 熟能详 , 每 每看 须严格要求 。 其中包括对阅读书 目的的要求 , 每天或每周读 哪几章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5)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第一学段(1~2年级) (5)第二学段(3~4年级) (7)第三学段(5~6年级) (8)第四学段(7~9年级) (9)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1)一、教学建议 (11)二、评价建议 (14)(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5)(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5)(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5)(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5)(五)具体建议 (15)三、教材编写建议 (18)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8)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9)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3)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3)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3)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马卡连柯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 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
第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实验稿”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 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 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 七个坚持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 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 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 标准修订的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一)语文课标修题,增加新课程实施的可操作 性。
—— 温儒敏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二)语文课标修订的依据
1.以调查研究为依据: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 调查。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 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 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 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
第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式。
第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实验稿”
• “2011年版”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 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 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 究、团结合作、勇于创 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 该积极提倡。
(完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最新(2011年)
教育部最新(2011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精选课件PPT
第一部分 一、课程性质
• “实验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此段内容在 “2011年版”被移至引言 中,上文已有分析,不 再赘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 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 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 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 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 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 3.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 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 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 (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 七个坚持
第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实验稿”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 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 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 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 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 “2011年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 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 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 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 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第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实验稿”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 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 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 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 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 和完整。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围绕“真实的写作”展开。
回到“真实的写作”是回到写作的本源,是在追寻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是什么?“真实的写作”是对“虚假的写作”的反拨,提出“真实的写作”即是让写作回到常识,回到生活本身。
“真实的写作”在中学写作教学的语境中其基本涵义有三个:写作与生活的真实关联,写作交往真实有效的策略,写作生产的真实形态。
相应于“真实的写作”的基本涵义,具体的教学策略分别为:强化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意识,培育明晰恰切的文体感,写作全过程的关注和导控。
【学习要求】1. 深入领会本课程的内容,把握“真实的写作”的基本特征,从“真实的写作”的角度分析“思考和活动”中的案例,案例分析要言之有理,持之以故。
2. 学以致用,践行“真实写作”的理念,生成自己的写作教学案例或写作教学故事,并在“学习社区”与同伴分享写作教学案例和写作教学故事。
3. 拓展阅读,研读“思考和活动”中所提供的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深入思考和交流。
2011 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回到“真实的写作”李卫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中学特级教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的“第四学段( 7-9 年级)”对写作提出了 8 点要求:1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能读善写”话语文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在教学中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所展示的课例《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小说精品,它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情节,理解本文的主题。
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圈点勾画,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地方,并做好批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教科书上选取的每一篇课文就如同数学课上的一道道例题,用一篇篇例文去训练学生,每篇例文学深了,也是对孩子的最好训练。
本着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能读善写”的能力,通过“三写”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写”即: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
在“三写”之前引导学生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如: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再进行详细的写前培训: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
二写的时候指导学生应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字词是语文学习之根,根断则树绝,因此要求学生在三写之前应该充分的阅读课文内容,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这也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读出文学作品的美感、情感、语言之美、人物心灵之美、事件所体现的社会之美。
初中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指定背诵篇目(60篇)
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指定背诵篇目(60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
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
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
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初中语文课标解读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标解读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C.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D. 以上都是答案:D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快速阅读能力B. 深度阅读能力C. 批判性阅读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B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写作教学方式是:A. 模仿写作B. 创意写作C. 命题写作D. 以上都不是答案:B4.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语言表达能力B. 思维能力C. 交际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5.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A.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B.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C. 感悟文言文的文化内涵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6.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7.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学生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感受文学美、理解文学意蕴、欣赏文学表达8. 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9.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求学生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准确表达、有效沟通、合理应对1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理解文意、掌握文法、感悟文化三、简答题1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如何理解“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答案:语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11年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
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
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
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
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阅读教学的变化学习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通过对2011版初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对新课程教学内容有了更新的认识,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更浓,“语文味”促进思想的教育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第三、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
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第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
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
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第五、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金安区梅山路小学车福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正式颁布并实施。
新课标篇幅不大,涉及面宽,凡课程性质、理念、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评价、考试、教材编写,等等,都说到了,但多是一些很精练的原则性的表述。
需要我们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照课标的要求,看哪些符合标准,哪些还有差距,或者哪些一时很难做到,看有没有办法逐步达到要求。
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思考、对照与探究。
课标的学习,为我们更新观念、全面提升教学水准提供了契机,也为继续推进课改提供了动力。
在解读之前,先了解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课标的功能国家那么大,学校那么多,从管理上说总得要有一些基本的规范,课标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都应当以课标为依据,以后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教学的检查评估,就要以课标为依据,不能另立标准。
中考、高考情况如何?升学率多少?都不应当作为检查评估的标准。
中考的考试大纲要以课标为依据。
课标是有一定的政策约束力的。
对老师来说,有了课标,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培养起码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依据,做到心中有数。
应试教育仍在发挥其负面影响力,课标的功能就更加重要,它代表正面的力量,(正能量)对不良倾向起着抑制、抵挡的作用,引导教学往健康的方向走。
课标实施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的枢纽。
10年前有过语文课标的实验稿,这个实验稿的推行,其实就是课改。
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现在学习新课标,也是为了深入课改。
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
因为课标毕竟和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不同,它是指导性文件,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
大家不要因此觉得课标是“务虚”的,与自己关系不大。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及中考语文趋势分析
1. 课程性质重新定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 确立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两个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 3. 明确课程基础任务,强调传统语文的重要性——培养语文文字能力 4. 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5. 关注阅读教学——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了明确阐述 6. 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于中考语文趋势分析
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一、把握课程标准,细化《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方面,有三个原则: (1)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 的水平;(2)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3) 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 而这就首先明确,中考试题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是客观的、全 面的,密切关注课标中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初中三年语文学 习情况的终结性评价。同时,中考试题要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中考 是基于选拔的考查。再是,中考试题与学校常态的教学是密切相关的 ,不能以老师教什么就考什么、老师怎么教就怎么考为准,而是教师 的教学应该遵循教学原则,应该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应该按照课程 标准的要求进行,只有如此才能不背离中考考查的方向,才能推进整 个教学改革的发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及中考语文趋势分析
萍乡市教研室
2013年3月
一、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内容
(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北大温儒敏教授指出:这次修订课程标准,是针对长期以来 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 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2011初中
语文课程标准2011初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最新语文课程规范,对初中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部分主要内容:
1.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3.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如下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如下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倡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6. 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以上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教育部官网或咨询语文教师。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一、明确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进一步强调传统语文的重要性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三、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
四、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
新修订课标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与“实验稿”通识部分的对比解读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分模块解读
四、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
第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实验稿”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 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 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部分 一、课程性质
• “实验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此段内容在 “2011年版”被移至引言 中,上文已有分析,不 再赘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 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 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 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 (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 七个坚持
•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 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 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 资源。
• 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 “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 这套课程标准的背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制定的。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2. 课程目标该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 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发展良好的阅读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了解和欣赏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培养对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3. 课程内容概述该标准明确了初中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研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语言文字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笔画,研究常用词语和词组的意思和用法,了解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
3.2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种文体的文章,从中获得信息,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3.3 写作表达学生需要学会进行各种写作活动,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3.4 口语交际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演讲。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5 文化传承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4. 评价方式学校将根据该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语文研究情况。
评价方式可能包括笔试、口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发展情况。
5. 教材选择与开发学校可以根据该课程标准选择或开发适合的教材,以支持学生的研究。
教材应与课程标准相匹配,内容丰富、生动,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6. 实施和监测学校会根据该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实施和监测机制,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研究情况的监测。
相关部门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推动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简介这份文档旨在介绍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该标准是为了促进初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标准内容新课程标准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科目标:明确了初中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2. 课程内容:涵盖了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翻译等方面的技能培养。
3. 研究要求:明确了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意识的培养。
4. 教学过程:指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研究等。
实施情况自2011年起,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小学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不同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
影响与展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研究和生活需求。
然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资源不足、教育差距等。
因此,今后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初中语文教育,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
结论国家教育部2011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通过以这一标准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
同时,需要在实施过程中继续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确保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推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定背诵篇目(初中61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定背诵篇目(初中61首)说明:选文以人教课本为准。
紫色为旧课标要求,蓝色为新课标新加。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一、明确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进一步强调传统语文的重要性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三、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
四、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
新修订课标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如关于综合性学习。
在强调综合性学习设计跨领域的同时,“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如关于学生作业。
课标要求“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如关于写作教学,特别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六、增加了优秀诗文的背诵篇目初中共增加了优秀诗文背诵14篇。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具体目标(7~9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