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背景到CMU ECE PhD,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合集下载

从普通背景到CMU ECE PhD,我的申请总结

从普通背景到CMU ECE PhD,我的申请总结

从普通背景到CMU ECE PhD,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本科: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GPA:89/100Ranking: 80/240TOEFL:100GRE:150+170+3科研:2段@清华+1段when交换@新加坡+1段美帝暑期研修+1段美帝远程。

无Publications.录取结果:UMich CSE PhD, CMU ECE PhD, USC EE PhD, UW-Madison ECE PhD, UCSD CSE(PhD->MS), Columbia CS(PhD->MS)前言不知不觉本科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回首这段时光,确实充满了为出国申请而忙碌的日日夜夜,故作此总结,且追忆且明志。

由于个人背景不怎么看得下去,所以对申请结果还算比较满意。

准备阶段很早就做好出国的决定了,但真正开始认真做科研已基本上是大三大四的时候了,所以也曾经历过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参与并推进多个科研项目的苦逼处境。

个人感觉对于PhD的申请者来说,如果有个还算过得去的GPA的话申请主要还是靠科研实力来吃饭,当然特别top的学校可能会卡GPA,而科研实力的呈现无外乎就是publications、推荐信以及PS/CV上描述的项目经历。

在确定好喜欢的科研领域后,就要开始着手了解该领域比较top的一些期刊和会议,这样的话一方面在找文献读时能有更好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在科研导师和未来导师的选择上也能依据所发paper所在刊物进行比较筛选。

关于推荐信关于推荐信,有种说法是只有牛强推才是有用的,其他的都是为了用来凑齐三封这个硬性要求的,从提交完申请后的面试环节我也感受到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我当时有两封都是牛强推,而给我发面试的老师在面试时都提到了自己认识或者听说过这两位推荐人中的至少一位。

所以说一定要想法设法拿到大牛教授的强烈推荐,当然这里的牛和强都是相对的,我个人感觉由能在最top的会议/期刊或者低一档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faculty写出的top10%强度的推荐信应该就算是真正有用的了。

Cornell ECE PhD申请经验和总结(世毕盟学员)

Cornell ECE PhD申请经验和总结(世毕盟学员)

Cornell ECE PhD申请经验和总结GPA:3.61T:104G:160+170+3.5Offer:Cornell ECE PHD;Columbia EE master; UPENN EE master;CMU ECE master;Umich ECE master;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CE PHD前言申请季基本可以算是结束了,写下这个总结的时候,也是因为个人心得略有一二,希望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些许的帮助,因为付出努力,总是会有收获的。

GT考试GT一定要早考,一定要早考,一定要早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大一的时候学姐就曾嘱咐过我,趁着有时间不管以后出不出国先把GT都考了吧,不吃亏。

现在真是后悔没听她的建议。

GT其实在申请材料中所占份量不会特别重,尤其是申请博士,所以成绩够用就行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刷的特别高。

早点考完可以为后面的科研实习腾时间,否则一边做科研一边准备英语真的是非常烦人。

对于GT我的个人意见是去报一个新东方的课,课上好好听讲,多和老师沟通,好好完成作业。

老师都很有经验,按部就班的按他们说的做肯定没有问题。

英语这块,一般大家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肯定能考过的,顶多就是多考几次。

关于GT准备顺序,我个人建议阅读能力强的人先考GRE,口语听力有优势的人先考托福,这样可以把优势最大化。

选校选领域和选学校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博士生而言,因为博士生的领域比研究生要更加细化。

选领域首先应该弄懂你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硕士生或者博士生要在某个领域进行长时间深入研究,进入一个不感兴趣的领域是非常可怕的,也很难做出大的成绩。

另外也要考虑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包括学术发展以及工业发展,这就和个人的职业规划有很大关系了。

这也要求在选学校时要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草稿,了解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博士生选学校选老师有很多方法,比较常用的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按照排名一所一所来看,这个主要适合大方向比较清晰但是具体方向比较模糊的同学。

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申请总结】美本非学霸斩获CMU金融工程offer!

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申请总结】美本非学霸斩获CMU金融工程offer!

申请总结美本非学霸斩获CMU金融工程offer!我本科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SC), GPA 3.7, 在申请MFE的candidates里面算是中规中矩吧。

和世毕盟结缘也是机缘巧合。

我的好朋友和初中同学在北大,去年暑假我和他一起吃饭,他听说我要申请金融工程,就给我推荐了世毕盟。

事实证明,选择了世毕盟给我的录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龚老师是我认识的最懂MFE申请的牛人。

我要特别感谢他在申请一路上给我的帮助和指点。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mentor海哥。

海哥是Berkeley MFE 毕业的,在MSCI工作,MSCI是全球最牛逼的指数分析公司之一。

海哥对我十分热心负责,他用自己在金融行业方面的优秀视角,给了我多方面的指导。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coordinator张雨晴老师,始终如一地耐心帮我处理申请方面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

还有来自CMU的世毕盟面试指导老师,他给我们关于CMU面试准备讲的那两个小时特别棒,而且在我面试之前的最后关头还在帮我解答问题,感激不尽!另外,我在世毕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有的也申请金融工程或金融专业,还有的申请其他专业。

我觉得世毕盟的气氛是这样的,大家都很优秀,不过都很虚心地互相交换经验,互相鼓励和帮助。

我在和Columbia Financial Economics program面试之后,没有拿到offer。

当时世毕盟的小伙伴RSX(北大经院的大神童鞋)已经录取了这个program但是她打算去Columbia MFE。

在我提出请求后,她二话没说给学校写了邮件实名推荐我。

虽然最后没能被录取,不过我真的对她十分感激。

总之,真的很荣幸也很开心能够认识一起申请的大家,我就不一一点名了,希望这个暑假在北京再和你们相聚,未来都能够一起交流一起进步。

GRE我的GRE是170 + 154 + 3.5,我觉得不算高。

关于GRE众说纷纭,有人说Quantitative section很重要,有人说GRE没有GPA重要,等等。

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模版)

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模版)

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模版)第一篇: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模版)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Offer: Northwestern,TAMU,UMich(Interview)Decision:Northwestern Chemistry PhD, 2016 fall 关于选择对于所有申请者而言,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要转行,决定工作、出国还是保研,若出国,读master还是PhD…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而言,做出选择并不容易,选择也因人而异。

我的感悟是遵从本心即可。

其实这些选择没有绝对的优劣,有的只是合适与否。

对于申请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尽早做出合理的决定,并发自内心地认同、坚持下去。

我在做出这些选择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毕竟做出决定用五年时间读化学博士是需要勇气的。

在此期间,世毕盟的龚老师提供了各个专业的详细资料以及申请难度方面的信息。

可以想象,若是没有龚老师的帮助,仅凭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想要搜集这么完整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世毕盟微讲座平台也对了解不同专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关于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不会成为加分项,然而却可以成为申请中的硬伤,或者在申请过程中耽误很多宝贵时间。

对于英语功底较弱的同学,提前准备好足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可以避免它占用其他申请材料的准备时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化学专业的申请而言,标准化考试还包括GRE sub考试。

一般会选择在大四时参加sub考试,但是如果大三及海外科研期间时间方便的话,选择这段时间参加考试可以多一次考试机会。

关于选校和套瓷在此我想着重分享我对选校和套瓷的看法。

选校和套瓷是一脉相合成的。

对绝大多数PhD申请者而言,套瓷是申请中最重要(没有之一)的一步,也应当是最费心力(没有之一)的一个过程。

它贯穿整个申请过程,其中的trick很多。

多数所谓“逆袭”的申请者都是凭借套瓷中的优异表现得到对方教授的认可的。

从哈工大到CMU ECE博士——我的世毕盟之旅

从哈工大到CMU ECE博士——我的世毕盟之旅

从哈工大到CMU ECE博士——我的世毕盟之旅(世毕盟学员)背景:哈工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TOEFL 101;GRE 150+170+3.5申请方向:EE PhD已拿到Offer:CMU ECE PhDWISC EE PhDUCSD ECE PhDPurdue ECE PhDUMD ECE PhDVanderbilt BME PhDUCI BME PhDNEU EE PhD......一.前期准备1.明确出国目标——越早越好尽早明确了出国的目标对我而言异常重要。

我是在进入大一的时候便决定将来申请出国留学,所以很早便做好了规划,各项准备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展开:大一开始我便着手准备英语考试,由于时间充裕,不至于太过紧张;而大二则联系本校的导师开始进入本校实验室实习,并且督促自己始终保持较高的GPA;大三时我出国交流一个学期并参与海外科研项目,在国内科研方面也有了不小的突破;最后在世毕盟的指导下打磨申请材料,进行申请。

由于在前期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中后期又得益于世毕盟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最终我能够申请到非常理想的大学与项目。

回望这一路,庆幸自己较早下定了决心,也因此不致错失太多机遇。

在留学目标上,我认为一定要顺从自己的意愿,切勿随波逐流,明确将来的人生规划尤为重要。

2. GPA——学习方法的体现对于GPA,我并没有刻意去强求,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我从大一开始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习惯和方法。

个人以为,外国大学看重GPA的背后是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考察,其次才是专业知识学习水平。

在出国交流期间,也曾听到美国教授谈及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自学能力。

出国留学,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科研中广泛查阅资料,都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

因此,与其痛苦地刷GPA,不如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我后来的申请经历来看,尽管GPA 很高不一定就代表你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但GPA很低一定说明你存在某些问题。

另外一些学校还会专门询问大二以后的GPA或者专业课GPA,所以这方面也需要注意。

NLP方向之CMU LTI offer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NLP方向之CMU LTI offer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NLP方向之CMU LTI offer!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资料:GPA:3.64/4.0最终去向:CMU LTI Master我对自然语言的兴趣源自打小对诗歌的热爱。

我爱辛波斯卡面对生活的哲思,我爱曼德尔施塔姆面对寒冷的炽热,我爱阿多尼斯面对孤独的通达,我爱毕肖普源自心底的一切矛盾,我也爱李贺来自梦中的完美诗篇。

诗歌贮藏在人类语言中最美丽的瑰宝,逐渐理解并欣赏诗歌逐渐成为我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人们如何理解又如何欣赏诗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人首先应该学会理解自然语言。

不得不说,我的求学经历很是幸运。

我在大一时就接触到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方向,也了解到自然语言理解是现在著名的开放性问题之一。

深入学习了一些知识后,我确信自己找到了未来的路。

在我最感兴趣的语义理解方面,美国任教的一些老师所做的工作激发了我更大的兴趣,我也由此萌生了申请他们的博士研究生的想法——没有什么比和一个方向里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一起合作更令人兴奋的事了。

在本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的三段科研实习经历让我确信自己选的研究之路充满了乐趣:我参加了词义分析、视频理解、句子表示学习三个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经历无一例外地与“理解”密切相关。

我设计了词内语义向量差和主成分分析模型来建模多义词向量语义,论文被一位审稿人称赞为“天才想法”并打出了会议最高分。

根据自己在计算语言学方面的经验,我设计了同步匹配与显著度估计模型来解决模糊视频帧与清晰图像匹配的问题,我的论文被审稿人称赞“为视频领域的视频-图像匹配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句子表示学习中,我成功探索出了新的快速学习句子表示的目标函数,实现的通用代码库在GitHub 上收获许多star 和folk。

这些经历让我快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也对未来博士期间工作的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除了科研经历,实习经历其实也很有意义。

因为与高中不同,本科是一个与现实对接更紧密的阶段。

为了全方位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我有计划地在大公司工程部门、大公司研究部门和创业公司研究部门参与了实习。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学校:武汉大学申请方向:EE Master申请结果CMU ECE, UT-Austin ECE, Umich ECE, Cornell ECE, UCSD ECE, Duke ECE, USC EE (有一些在选校单上的学校因为ddl比较晚,在2月份拿到别的学校的AD后就没有申请了。

)一、与GGU结缘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是很早就定下了出国读研的目标。

可我身边同专业出国的学长学姐太少了,每当我想向他们了解一些信息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总是要我去报一个留学中介。

那时的我只知道出国要考TOEFL/GRE,对这两项考试的备考也一无所知。

出国读研的准备工作一直拖到了大二下学期,我尝试着去给自己报了一次托福,由于报名的时候填写了个人信息,电话号码曝光给了很多留学中介,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可以接到各种机构的电话。

在电话中,我尝试着问了他们关于出国这一块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可最后总会被高昂的中介费吓到,于是我下定了自己DIY的决心,不再看任何留学机构的广告。

直到大二暑假,我和一个朋友去北京旅游,通过她认识了GGU的一位老师。

我从这位老师那里了解到了GGU这几年来非凡的申请战绩,其中有背景特别厉害的学生申请到top项目的案例,也有很多小弱在他们的帮助下逆袭拿到top项目的案例。

带着一份好奇心,我走进了GGU宇宙中心办公室与一位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咨询。

接待我的老师十分nice,对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毫无保留地做了解答,让我感受到了GGU的专业与细心。

整个咨询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对申请美研的规划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出国要考TOEFL/GRE的伪DIY出国者啦hhh。

回来后,我就直奔GGU武汉的办公室与温柔可爱的cc姐又进行了一次咨询,初步确定了要申请的专业以及申请前该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报名了GGU性价比超高的A项目。

二、关于三维1、GPAGPA可以说是三维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的学习能力。

左手普林,右手斯坦福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左手普林,右手斯坦福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一、梦定普林就在刚才还在和学长聊着天,曾经的他打破了经管的魔咒,成为经管五年来被普林金融学录取的第一人,如今的我,延续着经管的普林战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真的一步步走进了自己心目中的神校。

现在回忆起认识学长的经过,不得不说命运真的是非常有趣。

两年前,我还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学长,那时正值他的申请季,我们在玉树吃了顿午饭,我就像所有迷茫的学弟学妹一样,缠着学长问东问西。

那天我听他讲着自己的故事,讲他为什么想读研,为什么想出国,一般来说我对于外界的信息是有非常苛刻的判断标准的,但是那天却觉得学长说的句句在理,冥冥之中觉得一颗梦想的种子被唤醒了。

吸引我来到GGU的正是学长当年描述的GGU帮助他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咨询,我大概讲述了自己的情况,以及我的困惑和迷茫,接待我的小姐姐让人感觉非常专业和亲切,那天我们聊了很久,她耐心地向我介绍了金融方向和金融工程方向留学的意义和工作的前景。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着,大量的信息让我觉得兴奋又犹疑,毕竟两天前我还在保研、工作、留学的选择中毫无头绪,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是一头雾水。

但是那一刻,鬼使神差地,我拿起笔,在学员信息采集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目标学校:普林斯顿。

二、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也够冲动的,写下了普林斯顿的时候对量化金融还是一无所知,我只是傻傻地相信,多掌握一门技能总没有坏处,能力越强选择越从容,而且未来有更大的舞台在等着我。

我拿着龚老师给我推荐的课程单:数据结构、偏微分方程、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把自己定位为商科学生的孩纸,我意识到自己将步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尽管这一路也是风风雨雨,挑战丛生,但是我特别庆幸自己再也没有浪费精力在纠结和犹豫上,就像学长当年说的“如果你有梦想,就请为之风雨兼程。

”因为入门比较晚,我也曾一道编程题做12个小时,也曾因为人工智能短短5行代码却有de不完的bug在研读间难过到大哭。

有没有萌生过放弃的想法呢?其实也有,毕竟完美主义一定要保证成绩的我在金融+数学+计算机的课程量面前也曾感到不堪重负,实习的时候永远都有学不完的新事物:多线程、服务器、解偏微分方程、检验Granger因果性……我也曾问过自己在国内发展有什么不好的,毕业后就工作有什么不好的,但是不得不说那种技术加身的感觉还是挺棒的,哭过痛过之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这条路,还是想学更多的东西,还是想走的更远。

从世毕盟到哈佛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我的申请小结(世毕盟学员)

从世毕盟到哈佛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我的申请小结(世毕盟学员)

录取当天自己一直有follow HKS 的admissions blog, 所以在出结果之前,自己非常清楚出结果的大概时间。

当天晚上,忐忑不安地睡去,然后又在凌晨两点左右刷新了自己的邮箱。

突然发现,Harvard Kennedy School的Status Update躺在了邮箱里,于是整个人迅速清醒过来,用手机打开了自己的application account。

点进去以后,看到了大大的“congratulations!...” 心里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this is real,我被HKS录取了。

申请前的准备考G的经历真的一点都不愉快,再要你命3000的单词来来回回记忆,不停刷题,在课业之外还每天想着倒计时,不过如果要给别人一点建议,那就是一定要在before it’s too late之前考完,这样在申请的时候就不会再被考试这样的事情压得自己精神压力很大。

自己申请的时候,经常看到其他的小伙伴一边忙着和教授套近乎一边着手写文书另外还需要准备考试,都觉得十分同情。

GPA是否够高这是一个伪命题。

自己当时因为知道会准备申请,所以在学业上一点都不敢怠慢。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关键的课上,虽然GPA不会成为申请的优势,但是我也有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个短板。

在实习机会的选择和把握上,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都有给我非常宝贵的帮助。

我是在申请季之前的大概大半年的时间签的世毕盟(GGU), 随后就有和世毕盟培训师和Mentor进行电话的meeting (当时人不在北京), 俩人根据我的申请的目标给我的profile的补充做出了很好的建议。

考虑到HKS是一个政府关系非常看重的学校,所以我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按照这个方向去靠拢,最后我找到的暑期实习的这个地方的老板也帮我写了一封非常strong的recommendation letter。

因为这次经历,我自己的application profile就变得更加完整,也可以说申请季之前的这次暑期实习对于我的申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从北理到UCSD ECE博士offer,我的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

从北理到UCSD ECE博士offer,我的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

从北理到UCSD ECE博士offer,我的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学·生·背·景◆TOEFL:102◆GRE:155+170+3◆本科专业:北理物理◆申请:EE◆Paper小改在投Offer:UCSD ECE PhDUMichigan ECE MSRochester ECE MS前言作为一名物理系的本科生,我在本科学习阶段一直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放在首位。

所以,我选择从物理专业转向电子工程方向。

在申请的道路上,世毕盟优秀的团队是我的保障,培训师童童老师和mentor(MIT EECS博士毕业)每时每刻为我保驾护航,让我在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同时,我也要感谢父母、大学期间老师与同学的关照和鼓励,因为申请从来不是一个人就可以独自包办的。

在这里我也愿意将自己的一些经验与体验进行分享,进行总结。

2017-2018惊心动魄”的申请季,历历在目❖在我收到论文只需要小改的消息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十月底,要知道许多学校在11月15日就要开始申请。

我下定决心申请PhD,但许多机构却对我的条件不报太大希望,因为虽然论文会发表,但我并没有时间套磁国外教授,同时口语成绩也不高,这些都成为我冲击名校的拦路虎。

❖此时的我,最需要的专业的指导与规划,让我在最短的时间走上最正确高效的申请道路。

世毕盟,恰恰就满足了我的所有要求,来自美国四大的mentor们具有毋庸置疑的专业性,同时他们对大学录取委员会的见闻与申请材料审核程序的熟悉,可以对申请的学员透彻分析,发现其闪光点并在申请材料中得到体现,保证申请人的获得最佳方案。

这样专业大神的操作,必然会在众多申请人脱颖而出,切中要害,获得教授的青睐。

❖而培训师则为学员保驾护航,从准备材料直到签证辅导,全方位覆盖,尽职尽责随时督促,任何时间都保持在线。

我的培训师童童老师在初步进行与我沟通后,马上提供了完整的申请方案供我选择。

而我选择签约了世毕盟A项目后,她在48小时内就完成了“学员+mentor+培训师”的申请小组组建,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申请。

CMU HCI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CMU HCI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CMU HCI申请总结反思HCI申请的过程才更清楚申请真正需要什么,从实际申请需要的材料开始讲起,申请HCI 方向,除了一般专业都需要的PS和CV外,特别的是需要一份作品集,而且对GT的成绩会稍微要求同一点。

PS——语言风格PS的内容和真他专业基本一样,学校成绩、学校经历、学校或者实习的项目,内容大同小异。

但对于HCI不同的是,大部分HCI都会涉及User-Centered Design,也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如果你的文章都不能从读者角度出发来写,写出来冷冰冰的像机器人一样,怎么能说服对方自己能够学号UCD?所以PS写作的风格更需要一些人文关怀,像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样,让人觉得朴实真诚又能在字里行间展现你项目体现的能力。

CV——实习类型CV着重想说实习经历。

对于HCI,找一个Big Name干些稍微相关的,和找一个不出名的小Start up踏踏实实和同事学习用户体验在现实里应用的方法,两种类型都是可以的。

如果申的是硕士,那实习更是尤为重要,毕竟每一个学生毕业的就业去向都会贡献给项目好坏的衡量指标。

能找到一个好公司间接代表你的找工作能力很强,实习内容很充实那就是展现你的书本以外的实战能力,两者都是好的。

但是由于作品集的需要,HCI在找实习时最好还要考虑到这份实习能不能提供一份可以加入作品集的项目。

什么项目才能加入作品集请看下文中作品集的解释~GRE / TOEFL大部分HCI项目对GT的分数都要求较同,比如最弩张的是佐治亚要求GRE三项都在80%以上,也就是verbal 160以上。

虽然GRE不是严格筛选的门槛,但如果你真他方面本来就不过硬GRE 又不过关那一点点分数可能就是致命的了。

TOEFL的话,UW 在申请时不需要GRE成绩,只要TOEFL,但要求4项都在25分以上。

除了UW外,真他项目也或多或少会对TOEFL总分或者单项有些要求。

个人感觉,TOEFL成绩可能比GRE更重要一些,HCI是一个需要多与人沟通的方向,所以学校方面应该是希望保证国际学生不会因为语言问题收到阻碍。

CMU MSCF申请总结-世毕盟的强安利贴(世毕盟学员)

CMU MSCF申请总结-世毕盟的强安利贴(世毕盟学员)

背景本科:清华经管学院GPA:92/100GRE:162+170+4.0 Toefl:115GRE:Math Sub 960 offerCMU MSCF, Baruch MFE前言两年前的春天,我决定在毕业之后出国深造,然而申请是个大工程,从前期的背景提升,到申请前选校、推荐人培养,到申请时的材料提交,都需要细心和耐心,最好还要有丰富的经验,因此一个好的引路人特别重要,能让我的申请事半功倍。

因此中介的选择就很重要。

当时走了好几家中介了解情况,又机缘巧合认识了二字班的一位大满贯学姐,在学姐的推荐下加了她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的微信,又来听了世毕盟金融金工公开课,觉得GGU很靠谱、经验丰富,而且听说培训师姐姐非常认真负责,于是就和GGU签了约,正式开启了我两年的申请准备之路~大二刚签约的时候,我还是个对金融工程方向一无所知的小白,听了世毕盟的金融金工公开课,了解到原来金融本科还有这么一种更偏数学/计算机的出路,就是金融工程。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Mentor谈过之后就选了金工做自己的申请方向。

一、关于背景提升因为清华经管本科数学、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不够多,只有很基础的课程,而我开始的早,时间比较充裕,于是就开始了漫漫补背景长路。

我先是选修了coursera上的金融工程、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课程,然后又在学校里选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加一些数学、计算机课程。

成绩是重要的,不过当时Mentor 说实在没有把握的话可以放到大四秋季学期上,这样既能说“我在上这个课”,又能尽量避免申请过程中提交成绩~比如后来申请的时候CMU要求列出上过的所有数学和计算机课,课的内容和成绩,因为有过之前的背景提升,所以这部分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二、关于G, T, SubG和T就不用说啦,都是漫长的战役,早早准备,刷得越高越好~Math Sub 的话最好考一个,90%还是95%以上的成绩据说就会有一点加分,不过这个我也没问过周围的同学所以具体sub到底有没有加分效果也不是很清楚,毕竟就是简历上短短一行字嘛。

CMU CS PhD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CMU CS PhD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2016 FALL CMU CS PhD之申请总结Part 1. 谈谈我的申请申请是一件很靠运气的事情,实力越强,运气的成分越少。

一直打算再等一年再申请的,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可以变得更好的地方,觉得自己之前的research有点trivial,不够solid。

清华的老板跟我说,你总不能今年不申请吧,总得看看底线是什么,所以还是鼓足勇气申请。

世毕盟的培训师也断了我想在国内读硕士再申请的念头。

一路上有很多人的鼓励和支持,才一直坚持下来。

也许很多年后,我可以想明白为什么CMU选择要我,以及为什么学长会和我聊天之后觉得我会是一个work的人。

但是现在,我自己其实是不清楚的,也希望我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信心和期待。

我进实验室很早,成绩也不错,很多关键的课程都能拿到满分和前几名,比如数据库和网络之类的。

虽然刚入学的时候都没有碰过编程,但是我相信现在我的编程能力并不比那些金牌的小伙伴们差。

曾经很痛苦三周讲一次组会,一开始讲组会看论文一看就要看一周,一开始也讲不好。

后来逐渐地就看的更快了,会有自己的idea,会自己思考改进方案,会了解到这个这个地方大家一般都怎么去做,会有逻辑地把事情讲清楚。

讲组会的机会多,也就尝试看过各种各样的论文,不仅仅是自己的课题相关,还有其他的小方向。

做的课题虽然没有发论文,但是做的是比较基础的问题,大家也都了解难发论文,好处就是这样的经历在之后做很多更进一步的工作中都用的上。

这样的能力和基础对未来做科研很重要,但是其实不太能表现的出来。

很多人说PS和CV是申请的软实力,对我来说这些能力和基础是科研的软实力。

如果有人来问我,我说不定会建议他们找一些容易发论文的课题,或者是起先抱一个大腿,不要像我傻傻的上来就自己独立做课题。

当然,这些基础的最大的帮助就是找教授不用太费心,基本上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选就是了。

Part 2. 我与我的留学指导机构谈到留学指导机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目的。

有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就像算法里用空间换时间一样,这也是一件金钱换时间的事情;有的是为了指导,自己对对方学校想要什么不太清楚,希望可以通过机构的经验告诉我,少走弯路;有的是为了安心,希望有人可以帮我来review PS或者CV。

mfe申请学校总结

mfe申请学校总结

mfe申请学校总结篇一:金融工程留学申请经验总结帖【cmUmScF】,【columbiamFE】(世毕盟)学员总结金融工程申请总结帖【cmUmScF】,【columbiamFE】(世毕盟)学员总结写在申请结束之后申请已经基本结束,大部分学校的结果也已经尘埃落定。

很早之前就已经答应别人要写这篇日志了,今天恰好有时间,就码了些字。

写这篇日志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感谢在申请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同学和朋友,其次也是因为很多童鞋来向我咨询申请的相关事情,尤其是在QuantitativeFinance或者FinancialEngineering方向上,所以在这里也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想分享给有需要的童鞋们。

在人人这种神牛聚集的地方发申请日志难免有班门弄斧之感,只希望能对以后申请的童鞋进一点儿绵薄之力,这篇日志也就完成了使命。

另外,对可能无辜躺枪的学校和人提前道个歉。

仅是一己之见,不要过分认真。

首先说一下自己申请的大致结果吧(我申(:mfe申请学校总结)请的全部是master)。

ad:QuantitativeFinance方向:cmUmScF,columbiamFE,cornellmFE,UchicagoFinmath,GatechQcF,UScmFE,UiUcmFE;mSE或iE方向:dartmouthmEm,UPennSE,wisconsin-madisonoR里面有几个项目是有部分奖的。

另外还有两个奇葩的waitlist,因为也不影响大局,在这里就不写了。

从录取的情况可以看得出来,我主要申请的是financialengineering的方向,自己系的iEoR或者mSE方向我只申了几个用来保底。

所以我在这里主要说一说理工科转申financialengineering方向的一些经验。

由于financialengineering本身就是一个交叉领域,而且近几年呈现愈加热门的趋势,所以申请的难度在短期内肯定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申请】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从非大牛到MITEEPhD末了的一篇申请总结

【申请】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从非大牛到MITEEPhD末了的一篇申请总结

【关键字】申请从非大牛到MIT EE PhD末了的一篇申请总结作者:张果话说为什么要写这篇申请总结呢?一是响应一些学弟学妹的要求,造福未来的学弟学妹以及实验室的后辈;二是聊作为近几年的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吧,感谢在这一路上帮助我走下来的亲朋好友,由于感觉阵容太过庞大,就不一一@了,否则好好的总结便变成了一个点名,多没意思。

最后决定下来是要去大M了,前两天也才刚刚同学校发去了回执,做下了最终的决定。

对于未来希望来找我玩的朋友,以及或许会到M 进行类似暑期实习等等的学弟学妹,也欢迎来寻求我的帮助。

我在暑期去UCLA实习的时候,全靠了一群愉快的小朋友以及非常helpful的一群学长,才在太平洋的西岸快乐生存了下来。

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将类似的温暖带给别人。

作为总结的比较核心的内容,我先说说自己申请的学校,结果,与背景吧。

主申方向:electronic deviceOffer: Berkeley EECS PhD, MIT EECS PhD Rejection:MIT ME, Harvard SEAS, Stanford EE, Caltech EE, Princeton EE, UIUC MSE Still No News: Cornell EE, Umich EE, UCLA MSE本科学校与专业:THU 微电GPA:91.7GRE:151+169+3 Toefl:R L S W 29 27 22 22科研经历(申请前):3 段publication(申请前): 1 一作 journal publicated (IEEE Trans. on Elec. Dev.), 1 二作journal manuscript, 1 3作 journal submitted ( Phys. Chem. Chem. Phys.)海外经历: UCLA 暑期科研推荐信: 1 THU 科研大BOSS, 1 UCLA 暑期科研大BOSS, 1 THU 任课老师三封推荐信都是很正面的强推,其中前两个BOSS在我主申方向里,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从整体的结果来看,个人对于今年的申请是很满足的,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不明白或者出人意料的地方,比如我从头到尾就只有俩offer。

横扫Stanford--MIT--Berkeley--CMU-计算机四大之PhD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横扫Stanford--MIT--Berkeley--CMU-计算机四大之PhD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横扫Stanford, MIT, Berkeley, CMU计算机四大之PhD之申请总结GPA: 3.98TOEFL 109(24)GRE 155/170/4.0Offer: Stanford EECS PhD(with SGF), MIT EECS PhD, UC Berkeley EECS PhD, CMU CBD PhD, CMU MCDS, Cornell CB PhD, UCLA Bioinfo PhD, UIUC CS PhD.背景简述我的GPA前三年必修限选和总GPA都是年级第一,有两段海外科研经历,这是申请背景中比较强的部分。

但是在到申请截止的时候,还没有和申请方向相关的论文发表,这点比较吃亏。

研究经历是PhD申请最主要的因素,我总共有四段比较完整的科研经历,两段在自己的本科学校,还有两段分别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决定出国在保送进入大学之后,我就萌生了出国读书的念头。

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科研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也非常有趣,从中能获得成就感,于是打定主意出国读PhD。

但与此同时,我也了解PhD申请难度比较大,比硕士大很多,而且对申请者的背景有全方位的考量,包括成绩、科研经历、发表文章等。

通常来说,读PhD是为了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为之后的研究生涯(教职/企业研发岗位)打下基础,所以才会在筛选申请者方面比较严格。

因此,我在比较早(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

背景提升我大约是大二签约的世毕盟留学(GGU),不过真正的关于出国的准备实际要更早一些。

关于背景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坊间流传的一个申请重要性的排序是推荐信> Papers(publications) > GPA > G/T。

这个重要性的排序挺对的,因为推荐信确实会在申请中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我暑假跟我的老板交流的时候,曾经问到过这个问题,他说有些学生"look good on paper”,在纸(申请材料)上看起来不错,各个方面的成绩都很高,但是来了实验室之后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从上海某校到Caltech PhD全奖offer,我的2018申请总结

从上海某校到Caltech PhD全奖offer,我的2018申请总结

2018-10-27世毕盟留学背景Maj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PA: 3.83TOEFL: 108 (S24)IELTS: 7.5GRE: V152 + Q169 + AW3.5Publication: 1 submitted 1 in preparationOffers: Caltech PhD Yale EE PhD Northwestern EE PhD UCLA Chemistry PhD 序言PART/01回看自己的申请,其个中滋味估计只有自己以及被我各种叨扰麻烦的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才知道。

想到自己在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每天都会熬夜到凌晨三四点,看看申请邮箱,是不是又有新的消息,然后疲惫睡去。

这种体验让我难以忘记。

我想这是在按部就班的申请之外,每一个申请者都会收获的一段专属经历,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不一样。

前期准备PART/021、学习GPA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反映了你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博士申请而言,GPA比别人高并不一定代表着比GPA低能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不同的学校有GPA的算法,所以是很难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进行直接的横向对比。

与其为GPA的数值斤斤计较,不如更重视一下和自己的排名以及一些最核心课程的成绩(比如物理的最核心课程应该是四大力学、固体物理之类的)。

其实学习是最省心的事情,因为这基本上是最公平的只要付出,都会有回报。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指绩点高低,而是说扎扎实实学习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课程和技能,不要因为某门课太难就放弃,也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在一些不重要的内容上,毕竟每人精力有限。

2、科研对于申请理工科PhD的小伙伴来说,科研的意义无需多言。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paper在手,天下我有”,然而若是没有paper也不必太过悲伤。

导师并不期待本科生就已经是科研大神,而更看重学生对一个领域的认知学习以及思辨能力。

从平庸的GPA背景到Cornell PhD, 我的申请总结

从平庸的GPA背景到Cornell PhD, 我的申请总结

从平庸的GPA背景到Cornell PhD, 我的申请总结本科:中科大物理学院生物物理方向GPA: 3.62/4.30TOEFL: 103(R28+L27+S23+W25)GRE: V152+Q167+AW3.5科研情况:四段科研经历(含一段Brown的暑研经历),一篇中文publication (约等于没有)主申方向:生物物理PhD申请结果:拿到Offer: Cornell(biophysics), Umich(biophysics), Brown(physics), Maryland(biophysics), UW Madison(biophysics), Gatech(quantitative biosciences), CMU(computational biology)收到面试后Withdraw: UIUC(biophysics), Duke(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UT Austin(MSE)前言申请季终于尘埃落定,我也收获到了非常满意的offer。

能有这样一个理想的结果,最应该感谢的是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在我申请的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其实以我这样极其平庸的GPA,以前是不敢想象自己可以到Cornell读PhD的。

最终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其实也在摸索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作为一个硬件条件非top的申请者,多数人应该和我一样。

要想脱颖而出,唯有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和展现自身科研实力,扬长避短。

希望我的申请经历能够给那些对自身硬件不够自信的申请者以启示和鼓舞。

前期准备虽然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决定要出国读PhD,但这仅仅作为一个想法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并没有使我有什么实际行动。

相反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把绝大部分时间投身于各种学生组织和课外活动之中,虽然收获了很多欢乐,科研上却一直处于门外汉的水准。

到了大二下学期选专业的时候,我才突然警醒,科研为零的现状继续下去,出国读PhD就真的成了天方夜谭了。

从厦大到CMU信息管理系统,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厦大到CMU信息管理系统,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厦大到CMU信息管理系统,我的申请总结个人背景:本科院校:厦门大学系别专业:管理科学系电子商务专业GPA排名:4/32IELTS:7.0GRE:155+170+4.5经历:国内专业相关实习其他:无发表无牛推申请情况:申请专业:master项目,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辅以个别商业分析或工程管理专业录取情况:CMU (MISM), Umich (MSI), UT Austin (Information Studies), Syracuse U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W Seatt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WU (Information Systems), Florida (Information Systems & Operations Management).申请过程:我的申请开始的较晚,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把申请的很大希望寄托在世毕盟(GGU)上。

当时我还在专心准备GMAT考试,由GGU派给我的第一任流程负责人朔姐和第一任mentor负责开展初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简历制作、选校等。

由于我身在厦门,和GGU的联系只能通过微信,邮件,meeting通过Skype 语音会话进行,但是沟通十分顺畅,申请进度没有因为“异地”受阻。

GMAT 考试失利后,我听从GGU建议立刻转战GRE。

这期间由于一些原因,负责我申请工作的流程负责人换为Amy姐,mentor换为Hybur,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申请工作的进度,我的选校基本定下,CV也基本定稿了。

在一口气顺利拿下IELTS 和GRE后,我正式投入申请工作,主要是撰写文书。

因为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项目文书要求天差地别,所以我撰写文书的过程尤其漫长,一直到学期末才算基本结束。

这段难熬的日子多亏了Amy姐和Hybur,他们在我身上的投入早已是自发的,我们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申请提交后,Amy姐和揣铎姐每天跟踪查看我的申请状态,直到录取结果出来。

美国计算机视觉方向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计算机视觉方向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计算机视觉方向博士申请总结学校:清华大学自动化系GPA:87/100 年级48GRE:155+168+3TOEFL:101(20)录取情况: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PhD @ cs @ computer visionUNC Chapel Hill Phd @ cs @ computer visionNYU GSAS MS @ cs首先十分感谢世毕盟在申请一路过来的帮助,没有世毕盟我很难自己给自己把握方向和进度。

特别感谢mentor吴大神的指导,让我更清晰地了解Computer Vision这个领域,并且更准确地找到在这个领域中适合我的细分方向。

同时他也给了我自信,让我相信诸如CVPR, ICCV等计算机视觉的国际顶会离我并不遥远。

我也成功地找到了暑期科研,并且向CVPR 16投了自己的文章,这对我的申请结果是决定性的。

还有感谢我的培训师小伍老师,非常nice,给我很大的安慰。

我经常会犯一些很愚蠢的小错误,但他从来不会指责我,而是给我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找小秘的邮箱,怎么给小秘发邮件解决紧急问题等等。

另外,还有成程姐,虽然她中途因为一些事情短暂离开了,但她从来没有和我断开联系。

不仅主动帮我解决问题,而且还和我分享了很多个人的小秘密。

我想以后多年都会和她继续做好朋友的。

经验来说,其实我成绩比较一般,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科研经历。

但我想这样条件的人反而比那些熠熠生辉的大学霸们来的更多。

所以我想我的一点点经验还是有所帮助的。

个人认为只有两点比较重要,一个是水过的科研经历怎么不浪费,另一个是如何选老板。

大三暑期之前我是有到实验室的,但与其说是科研,不如说是参观,更倒霉的是,我写的代码都被学长删的一干二净了,我对实验室的实际贡献为零。

但是我还是在CV和文书中提了这段经历,还重点地说了一说。

原因是:除了暑期的科研(我真的干活了的),我确实没有其他真的干了活的经历可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普通背景到CMU ECE PhD,我的申请总结
不知不觉本科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回首这段时光,确实充满了为出国申请而忙碌的日日夜夜,故作此总结,且追忆且明志。

由于个人背景不怎么看得下去,所以对申请结果还算比较满意:
本科: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GPA:89/100
Ranking: 80/240
TOEFL:100
GRE:150+170+3
科研:2段@清华+1段when交换@新加坡+1段美帝暑期研修+1段美帝远程。

无Publications.
录取结果:UMichCSE PhD, CMU ECE PhD, USC EE PhD, UW-Madison ECE PhD, UCSD CSE(PhD->MS), Columbia CS(PhD->MS)
很早就做好出国的决定了,但真正开始认真做科研已基本上是大三大四的时候了,所以也曾经历过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参与并推进多个科研项目的苦逼处境。

个人感觉对于PhD的申请者来说,如果有个还算过得去的GPA的话申请主要还是靠科研实力来吃饭,当然特别top的学校可能会卡GPA,而科研实力的呈现无外乎就是publications、推荐信以及PS/CV上描述的项目经历。

在确定好喜欢的科研领域后,就要开始着手了解该领域比较top的一些期刊和会议,这样的话一方面在找文献读时能有更好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在科研导师和未来导师的选择上也能依据所发paper所在刊物进行比较筛选。

关于推荐信,有种说法是只有牛强推才是有用的,其他的都是为了用来凑齐三封这个硬性要求的,从提交完申请后的面试环节我也感受到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我当时有两封都是牛强推,而给我发面试的老师在面试时都提到了自己认识或者听说过这两位推荐人中的至少一位。

所以说一定要想法设法拿到大牛教授的强烈推荐,当然这里的牛和强都是相对的,我个人感觉由能在最top的会议/期刊或者低一档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faculty 写出的top10%强度的推荐信应该就算是真正有用的了。

除了科研之外,我感觉申请专业及方向上所学课程的GPA也比较重要,在我提交申请后,给我发面试的老师除了科研必问之外大多也都问到了我某些课程的成绩和课程大作业的情况,个人感觉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大四选了相应的专业课并取得了还行的成
绩,也务必要在课程成绩录入后及时update课程的成绩给申请学校,因为在网申的ddl 来临时我们的成绩单上只有大学前三年的课程成绩,所以如果有些专业课由于自己之前的一些各种原因拖到了大四上才选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别人误以为我们专业课没学够而把我们默拒。

可以说世毕盟对我的申请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系统的课程教学让我对申请的整体流程有了更好的了解,这样在每做一步时都会考虑对下一步有何影响;此外世毕盟的培训师的悉心督促也时常让我走出迷茫和消极,在ddl之前有所产出;而与世毕盟的mentor的一次次Skype交流后我都对自己目前的现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我感觉mentor总是能以自身的经历来解答我在科研和申请上的各种疑惑,从如何同时推进多个相关科研项目到如何拿到海外教授推荐信,也教我学会如何对校内外科技方面的赛事和活动有所取舍。

正是这种系统全方位的全程指导让我对出国申请以及当今的科研圈有了更好的熟知,而这远远不是一两个CV或者PS模板所能教会的。

可以说申请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每一个小小的经历和成就都是下一段经历的一个跳板,利用好每段经历,创造或大或小的成就,从而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去把握更多更好的机会,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去强化自己的背景。

现在再次回首为申请而奔波的那些日子,也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从一开始不知如何用从英文发邮件向Technical请求办卡到后来能独自一人赴美短期研修,从第一次正式组会展示时因为图表美观问题被老板批评到后来能清晰地用英文板书讲解自己的想法思路,从一开始的发出的邮件鲜有回复到后来老板主动给我发邮件让我带带后加入项目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时又回想起我在世
毕盟的mentor曾在Skype时说过的一句话:现在的每一次难忘的经历都是日后人生的财富。

于2016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